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莞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东莞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东莞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东莞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918号

常平镇新城大道北段(南城路至华达旅店)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东莞市常平镇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

编写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濒临狮子洋,扼东江与广州水道咽喉,东临惠州、博罗,与番禺隔海相望,背靠广州,南连深圳,毗邻香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改善东莞投资环境,加速经济发展,东莞市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总体目标指导下,东莞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国道、省道和城市快速路为骨架,镇与镇之间的道路为血脉的较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随着东莞市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路网结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矛盾开始呈现;道路规划滞后,以镇为界、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部分乡镇道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镇区之间道路不成网络,影响了整体的通行能力。因此对现有的道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镇与镇之间道路、主干公路与乡镇道路连通势在必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东莞市常平市政重点工程办公室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院接受委托后,在充分研究工程设计资料、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2.1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路线全长1.528公里,路基宽35m,全线不设桥梁涵洞,与现状或规划道路平面交叉4处,路基土石方253020m3、路面(行车道及路缘带)33400m2、彩色面砖(人行道)16086 m2;沿线设置交通工程 1.528Km;排污管道0.437Km;给水工程1.366 Km;燃气管道 1.477 Km;电力管道工程 1.277 Km;通讯管道工程 1.483 Km;道路照明 1.528 Km;绿化工程 1.528Km。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设规模分别见表1.2-1、1.2-2。

1.2-1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表1.2-2 本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1.2.2工程投资及建设周期

本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3000万元,其中间接环保投资14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8%,直接环保投资277万元,约占总投资的9.2%。

本项目计划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竣工通车,施工期预计为12个月。

1.3 项目选线合法性分析

1.3.1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1.3.1.1与《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中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维持现状“一中心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和“一个中心连接东西两翼”的城镇发展形态。以东莞市区为市域发展中心,加速发展以常平为东部副中心的广深铁路城镇带和以虎门为西部副中心的西部城镇带。特别重视发展位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的西部城镇带。按照中心城、副中心城、重点镇和一般城镇的四级等级序列,加速市域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质量的提高。除继续极化发展中心城区、常平和虎门两个副中心外,进一步加速发展塘厦、长安、厚街等现状经济实力强、地理位置优越的城镇。扶持麻涌镇区的临港开发,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市域西北部的城镇发展。

拟建公路的正是东莞城市布局规划需要的实施。因此,它的实施将更进一步带动常平镇的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促进东莞城市现代化建设。

1.3.1.2与《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常平镇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确定常平镇的城市性质为“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铁路枢纽,客流、物流中心,东莞市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华南商贸重镇”。规划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31平方公里、36平方公里和54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为主要向南,并适当向东发展,采取生活内聚、产业外延的拓展方式。本项目新建道路连接东深公路与常平镇的环城路,有利于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有利于沿线土地利用开发。

在城市道路方面,以现有常平大道、北环路、振兴路及在建环城路为基础,进行道路系统的延伸、完善、扩展、调整,形成由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主要支略四级道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

本项目在《常平镇总体规划》的道路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规划已为本项目的建设预留了交通建设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常平镇总体规划》的要求。

1.3.1.3与《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见表1.3-1。

在农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103480.99公顷,比2005年减少17984.98公顷。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792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29318.1公顷,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22337.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保证规划期间区内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在建设用地结构方面,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176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19400公顷,其中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22077.53公顷,比2005年增加5914.41公顷。

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廊线空间管制规划,东莞市干线道路网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高等级公路,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红线

宽度控制150米;第二层次:国道、省道,红线宽度控制100米;第三层次:全市主要联网公路,红线宽度控制80米。

本项目道路红线宽度符合廊线空间管制规划的控制要求,占地面积符合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占用的农用地通过补偿和局部调整满足总面积不减少的要求,符合《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

表1.3-1 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主要指标

1.3.2项目与用地合法性分析

本项目永久占地以未利用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未利用地主要为荒草地。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1.3.3选址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不在东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不占用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路线选址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合理的。

1.3.4环境功能区划概括及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选址区域为环境空气二类区,项目选址不在一类保护区内,从大气污染控制规划角度分析,选址是合理的。

项目选址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项目经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后,可有效防止对声敏感点造成不良影响。

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均较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声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委托谱尼测试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20日-11月21日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点位见图 2.1-1,每个测点监测二天,分昼间(6:00~22:00)和夜间(22:00~6:00)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20~30分钟。

根据监测结果,在位于现有公路两侧4a类、2类声功能区的监测点中,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的标准限值。

2.1.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于2010年12月6日-12月12日连续采样7天,监测点位见图2.1-1,监测项目为CO、NO2、TSP。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半岛豪庭小区TSP日均值、NO2小时值、CO小时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

2.1.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根据《东莞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和东莞市联网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东莞市全市共有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3 个,其中河流型3 个、水库型10 个,分别位于东江干流、东江南支流、中堂水道、西平水库、同沙水库、水濂山水库、松木山水库、莲花山水库、马尾水库、五点梅水库、芦花坑水库、横岗水库、白坑水库。

项目沿线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集,沿线开发力度大,本项目不跨越地表水体,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2.1.4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专题报告》,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指标主要分为无机指标和有机指标两大类。报告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污染以点状为主,区域地下水质量分布与自然形成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图2.1-1 监测点位图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要求,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2.2-1。

表2.2-1 本项目评价范围一览表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1.1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分析

工程永久占地导致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公路主体工程完工后,临时用地得以恢复植被,并会对沿线的边坡等采取绿化措施,也可以补偿项目实施造成的生物量的损失。经计算,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146t/a,营运期临时用地恢复植被、公路绿化后,公路永久占地范围内生物恢复量为17.3t/a,项目建设造成的总生物量损失为128.7t/a。

可见,项目建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路线所经地区相比是极少量的,因此,公路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3.1.1.2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鸟禽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等,工程沿线(陆域)没有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较宽,对人为影响适应性较强。工程建设基本不会干扰上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

3.1.1.3水土流失的影响

本项目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约为674.9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641.85t。

3.1.2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3.1.2.1水污染源

(1)施工废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量较小,污水中成分较为简单,一般为SS 和少量的石油类。

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

石油类,冲洗废水排放量约15 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 mg/L。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数量按200人计,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用水定额按150L/(人·d)计,排污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24m3/d。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试行)》(JTJ005-96),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分别为COD Cr500mg/L、BOD5250mg/L、SS300mg/L、NH3-N30mg/L、动植物油30mg/L。施工期按12个月计算,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量见表3.1-1。

表3.1-1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发生量

3.1.2.2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工程施工机械。

公路建设项目常用工程施工机械包括:路基填筑: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路面施工: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物料运输:载重汽车等;物料拌和:搅拌机等。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见表3.1-2。

表3.1-2 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测试距离5m)(单位:dB(A))

3.1.2.3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环境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

扬尘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前期土方开挖及路基填筑过程,包括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物料装卸扬尘以及施工区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

本项目沥青混合料采取外购方式,现场不设置集中沥青拌合站,仅存在沥青路面

摊铺过程中的沥青烟气污染。类比同类工程,在沥青施工点下风向50m 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0.00001mg/m 3,酚在下风向60m 左右≤0.01mg/m 3,THC 浓度在60m 左右≤0.16mg/m 3。

3.1.2.4 固体废物污染源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废渣、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工程废渣

工程废渣主要包括废弃土方。本项目废弃土方123849m 3, (2)拆迁建筑垃圾

工程需拆迁4079m 2。根据类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1m 3(松方),则建筑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407.9m 3。

(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预测方法》(CJ/T106),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发生量按1.0kg/人·d 计,施工人员200人、工期1年,则生活垃圾日发生量为200kg/d ,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总量为73t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拖运处理。

3.1.3 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1.3.1 噪声污染源

本项目运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

本项目拟建道路上行驶的各型车的自然交通量(单位:辆/d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 d,j ——第j 型车的日自然交通量,辆/d ,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本项目车型 j=微型客车、轻型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

n d ——路段预测当量小客车交通量,pcu/d ,按照表3.1-4取值;

αj ——第j 型车的车辆折算系数,无量纲,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3.1-3中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为:微型客车1、轻型客车1、大型客车1.5、小型货车1、中型货车1.5、大型货车2、特大型货车3;

,()

d

d j j

j j n N βαβ=

?∑

βj ——第j 型车的自然交通量比例,%,按照表3.1-3取值。

表3.1-3 预测车型比例(自然车比例,单位:%)

表3.1-4 预测交通量(单位:pcu/d )

各型车的昼夜小时交通量(单位:辆/h )按下式计算:

昼间:

,(),(1)/8

h j n d j d N N γ=?-;夜间:

,(),/16

h j d d j d N N γ=?

式中:N h,j(d)——第j 型车的昼间平均小时自然交通量,辆/h ; N h,j(n)——第j 型车的夜间平均小时自然交通量,辆/h ; γd ——昼间16小时系数,取0.85。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附录C ,各类型车在参照点(7.5m 处)的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Loi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大型车:22.036.32lg oL L L V L =++?纵坡 中型车:8.840.48lg oM M L V L =++?纵坡 小型车:

12.634.73lg oS S L V L =++?路面

式中:L oL 、L oM 、L oS ——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A); V L 、V M 、V S ——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km/h 。

大、中、小型车的分类按JTG B03-2006附录C 中表C.1.1-2划分,如表3.1-5所示。根据表3.1-4,本项目工可报告的预测车型中,微型客车、小型货车归类为小型车,轻型客车、中型货车归类为中型车,大型客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归类为大型车。

表3.1-5车型分类标准

各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根据JTG B03-2006附录C 的规定计算:

12341i i i V k u k k u k =++

+

[(1)]

i i i i u vol m ηη=+-

式中:V i ——第i 种车型车辆的预测车速,km/h ;当设计车速小于120km/h 时,该型车预测车速按比例降低。

u i ——该车型的当量车数; ηi ——该车型的车型比; vol ——单车道车流量,辆/h ;

m i 、k 1、k 2、k 3、k 4——系数,按表3.1-6取值。

表3.1-6 车速计算公式系数

公路纵坡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ΔL 纵坡按表3.1-7取值,本表仅对大型车和中型车修正,小型车不作修正。本项目平均纵坡小于3%,在噪声源强计算时,纵坡修正量取0。

表3.1-7 路面纵坡噪声级修正值

公路路面引起的交通噪声源强修正量ΔL 路面按表3.1-8取值,本表仅对小型车修正,大型车和中型车不作修正。本项目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修正量取0。

表3.1-8 常规路面噪声级修正值

按照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各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平均车速和平均辐射声级,结果见表3.1-9。

表3.1-9(a) 各型车的小时交通量(单位:辆/h)

表3.1-9(b) 各型车的平均车速(单位:km/h)

表3.1-9(c) 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单位:dB(A))

3.1.3.2大气污染源

工程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主要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筒的排放,主要污染物为CO、NO2、非甲烷总烃等。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过程十分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仅取决于机动车本身的构造、型号、年代、行驶里程、保养状态和有无尾气净化装置,而且还取决于燃料、环境温度、负载和驾驶方式等外部因素。各类型机动车在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台架模拟试验表明,不同类型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有不同的规律。排放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 J ── 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 种污染物源强,mg/(m·s); A i ── i 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辆/h ;

B── NOX 排放量换算成NO2排放量的校正系数,取0.8;

E ij ──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 型车j 种污染物量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

根据《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352.3—2005),第Ⅳ阶段从2010年7 月1 日起执行,即到工程通车后,全国范围内将执行第Ⅳ阶段标准。因此,对于单车排放系数,营运期根据与国Ⅳ标准对比后修正,40km/h 的单车排放值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修正后的单车排放因子取值见表3.1-10,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见表3.1-11。

表3.1-10 单车排放因子(单位:g/km ·辆)

表3.1-11 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单位:mg/(m ·s))

3.1.3.3 水污染源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路面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

3600

/3

1

∑==i ij i J E BA Q

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的研究,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表3.1-12,从表中可知,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径流的3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30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

拟建项目路面径流计算结果见表3.1-13,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公式:

E=C*H*L*B*a*10-6

其中:E为路面(桥面)年排放强度(t/a);

C为60分钟平均值(mg/l);

H为年平均降雨量(mm);

L为路线长度(m);

B为路面(桥面)宽度(m);

a为径流系数,无量纲。

表3.1-12 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表

表3.1-13 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

3.1.3.4对沿线生态景观的影响

对生态景观的影响主要是由施工期间开挖地面,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导致淤塞河涌和排水渠道;而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会加强道路两旁的绿化及美化工作,且整个区域的交通会更畅顺,社会经济会更繁荣,沿线区域的生态景观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给沿线生态景观带来负面的影响。

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共3处,分别为:板石村、半岛豪庭小区、东田丽园小区。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

3.3.1施工期环境影响与评价

3.3.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拟建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其中粉尘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突出,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是短期影响;通过洒水降尘、物料和施工场地防护、合理设置施工场地等措施,其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3.3.1.2声环境影响预测

公路建设施工阶段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根据道路工程施工特点,可以把施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路基施工、路面施工、交通工程施工。上述施工过程中,都伴有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所带来的交通噪声,建材运输时,运输道路会不可避免的选择一些敏感点附近的现有道路,这些运输车辆发出的辐射噪声会对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

(1)施工机械噪声衰减预测

根据预测结果,在不同施工阶段多台机械共同作业的情况下,公路施工场界处昼间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最大5.6dB(A),夜间噪声最大超标25.6dB(A)。因此,需在施工场界处设置实心围挡,作为声屏障阻挡施工噪声的传播。实心围挡的降噪量可以达到12dB(A),可以满足昼间施工场界处噪声达标。夜间施工噪声超标量较大,说明夜间施工对场界处声环境的影响显著,应采取禁止夜间施工措施保护施工区域周围的声环境。

(2)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由于本项目敏感点距离拟建公路施工区域较近,在执行2类标准区域,拟建公路临路首排建筑处,施工期昼间噪声最大超标19.1dB(A)、夜间最大超标29.1dB(A);受到前排建筑的遮挡作用,拟建公路临路后排建筑处,施工期昼间噪声最

大超标10.1dB(A)、夜间最大超标20.1dB(A)。

3.3.1.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施工场地施工废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量较小,污水中成分较为简单,一般为SS 和少量的石油类。这些废水产生量少,污染物成分简单,易于处理,经简单的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不排入沿线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小。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粪便、洗漱污水,污水成分简单,主要为COD、BOD5、NH3-N、SS、动植物油,污染物浓度较低,但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将造成有机物超标。拟建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污水经化粪池和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当地污水排放系统,不排入沿线水体及鱼塘,对环境的影响小。

3.3.1.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由于本项目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含油污水、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的淋渗水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若物料、油料堆放管理不严,施工机械设备漏油、机械维修过程中的残油等可能污染地下水。因此,为防止油料等物质不慎泄露对堆放场地附近的地下水环境带来影响,可在建筑材料堆放地设置一定的防渗区域,专门存放油料等物质。3.3.1.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

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废弃土方、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拖运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废弃土方123849m3、拆迁建筑垃圾407.9m3,上述固体废物肥力较低,不能用于临时用地的恢复,运送至弃土场统一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3.3.2营运期环境影响与评价

3.3.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项目营运后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通过类比预测,拟建公路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