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发展,但近几年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特别是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和措施,是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教育发展战略是对于教育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的谋划与决策。教育的战略管理,是适应复杂管理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是宏观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教育宏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表征。

战略管理对事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综合协调功能和动态适应功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适应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参与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地方性

由于职业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紧密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直接性,以及对义务教育基础的依赖性,使得职业教

育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因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呈现多样性。目前,我国职教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可大致分三类:一是大城市、沿海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正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面临着新的选择。二是广大中等发展的地区,基本普及、刚刚普及或即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仍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即以初中毕业后分流为主,以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为重点。三是少数经济落后、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则在着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应适当发展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发达地区的职教发展战略。

(三)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战略选择的紧迫性

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自1997年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对此,有的人认为“职业教育严重滑坡甚至出现萎缩”,惊呼“形势严峻,处境堪忧”,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注:《职业技术教育》眼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0,(36):17.);有的人认为“形势大好,正是职教转折的好时机”。有的人主张继续发展中职,至少稳定现在规模和职普比例;有的人主张压缩中职,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有的人主张发展综合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有的人认为高教都是职业教育,不必再强调高职,逐步淡化、弱化职业教育等等。实践中的变化,认识上的不同,对策上的分歧,说明研究、明确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十

分必要,非常迫切。

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依据与人才需求分析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依据

教育发展战略是“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和对未来较长时间内影响教育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技、人口、文化等各种主要因素进行调研、预测和总体战略规划的基础上,从关系发展教育全局的各方面出发,思考和制订教育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着力的重点以及实现发展目标所要采取的资源配置和重大的政策措施等”。(注:邸鸿勋.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52.)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决策实质是以预测和分析未来竞争环境为基础,寻求长期发展。与此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及至整体教育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应是在多方面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经评估、分析后,实行科学决策。

(二)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1.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包括更大量的实践型人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发现规律、发明创造、转化应用、生产实践的过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可大体分为三大类型人才。

(1)理论型、创造型、研究型人才。他们知识渊博,擅长理论思维、创造思维,富有创造能力和研究兴趣;他们的特长和社会功能是

认识(研究)事物,发现规律,发展知识,发明创造。

(2)应用型、设计型、策划型、工程型人才。他们知识广博,长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富有理论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和兴趣。他们的特长和社会功能,是把少数精英者的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的决策、设计、方案、工程等。

(3)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也称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具有相应的知识,擅长具体思维,心灵手巧,富于技能、技术、技艺和实践能力。他们的特长和社会功能,是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此类人才属“一线人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可称职业技术人才。当前,它对应于大专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

据《〈21世纪初人才需求分析〉典型调研》(以下简称《典型调研》)表明,实践中需要且存在着理论型(三线)、应用型(二线)、实践型(一线)等类型人才。北京典型调查人才现状与需求类型结构表明,2000年、2005年、2010年,此三类人才需求比例分别是1:10:37,1:11:40,1:14:70。

又据刘淇主编《首都经济》(注:刘洪.首都经济[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229.)1997年底调查,北京市人才总量为109.7万人。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高中及以下者,比例为1:14:21:21:14。根据目前我国人才类型与受教育情况,高职、大专、中专生基本属一线人员。研究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及一般劳动者比例大体为1:14:42:14。

典型调查与宏观统计都说明:社会需要且存在着理论型、应用型、实践型等素质类型人才;三者比例幅度较大;实践型人才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职业教育是一大类教育。

2.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层级人才,包括较大量的中初级人才

21世纪初叶,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一批富有创造素质的尖端科技人才,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需要更大数量的中初级人才及相当数量的熟练劳动者。据《典型调研》数据表明,2000年初,北京地区高、中、初级人才及一般劳动者的层级比例现状是1:6:27:20。2000年、2005年、2010年需求比例是1:8:32:25,1:6:22:13,1:4:10:8。

又据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对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随机状况统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职生、初中及以下人员比例1999年为1:10:21:42:7,2000年为1:10:20:37:5。与《典型调研》的比例接近且都有逐步高移趋势。

即使是高科技地区,如北京的海淀高科技园区,也需要约占26%的中初级人才和一般劳动者。据海淀区人才市场(人事部门)统计和工会职业介绍所(劳动部门)劳动力市场统计,人才层级比重分别是1:54:48:39,1:14:24:12。二者综合为1:32:37:24。即高级与中初级之比为68:24。

从调查统计中明显看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层级人才。其中,中级人才仍占较大比例。

3.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产业分布结构的需求

据马叔平负责的《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注:马叔平.北京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以下简称《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1997年、2000年、2005年,北京市一、二、三产业实践型人才比重分别为1:3.7:4.8,1:3.6:5,1:3.8:5.8。

4.行业结构调整要求人才专业结构调整

据《对策研究》课题组宏观调查统计,1999—2005年,北京市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前10个行业是营销、工商管理、机械、工建、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通讯工程与电子信息、商业及公共服务、财会、财科等。

又据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调查,局部单位招聘人才的专业分布,1999年需要量较大的行业是营销与餐饮、社会服务、制造业、科技服务、广播电视、交通电讯、金融保险、建筑业、房地产业等。

(三)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1.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和知识化趋势要求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经济较高速的增长,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步减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知识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主体。但是,现实状况是,劳动力素质差距较大。据《对策研究》1997年宏观调查统计,北京市企业技术工人中,44.6%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仅有18%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初级工达75%,中级工为20.7%,

高级工只占4.3%。

2.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人才具备国际化素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影响到人才需求量激增,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流动加大,人才标准国际化,需要培养国际型人才,并在广大劳动者中普及英语会话能力和必要的国际法规知识。

入世将极大冲击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办学权力将会开放,办学竞争将会加剧,现有学校需要国际化,办学主体、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化,教育更加市场化。

3.社会的信息化、科学化趋势对人才现代化素质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要求社会公民普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特别需要提高学习能力。社会的信息化趋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要求更多的综合型人才、适应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加快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普及。

4.社会学习化趋势对人才素质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习日益终身化、社会化,社会发展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成人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普及高等教育,建立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S].)

5.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国际竞

争对人才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创新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教育发展水平与趋势对职教发展的要求

1.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实现,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中等职教教学改革

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中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正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迈进。普及高等教育,主体将是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形式的教育。

高等教育普及化,必然关系到中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应该以高中后的分流为主。但是,考虑到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大量中初级人才和相当数量的一般劳动者,有些行业需要从小培养专业、职业技能,目前的普通高中存在着过分知识化、理论化、脱离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的问题。因此,中等职教不能取消,不能止步不前,也不能按目前模式办学,宜走“综合化”的道路。

2.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趋势要求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与质量的提高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以来,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对优化中等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发展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职教体系尚未建成,高职规模过小,职业培训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各级各类职教及其他教育之间未能衔接、沟通,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有待加强,学习能力亟待提高。中职生源逐年减少,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要求调整教育结构(包括招生结构),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3.教育性质、功能的发展,要求且必将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教育的性质和功能是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中,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最本质、最根本的性质和功能。

现代职业教育不只是“培养中初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层级类型教育,而是包括高、中、初各级人才的一大类教育;不再是“就业教育”,而是发展一大类人个性、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教育活动;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概念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一是持续开发实践型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二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直接桥梁;三是人的职业能力调适、劳动就业、转岗的重要途径;四是具有促进一大类人的个性优势发展、开发一大类人的智能优势等项功能。社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功能,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

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路

(一)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战略思路的多种选择

当前,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有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一类是调整、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即继续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战略,至少稳定现有中等职教规模和职普比例;二是调整、压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普通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

逐步实现高中后分流为主的战略;三是调整、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三者各有一定的依据,各有一定的优势和不同程度的利弊。

(二)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笔者基于对北京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初步研究,认为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调整、改革、综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发展职业培训,健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共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现代教育体系。可简称职教发展的体系战略。

(三)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战略基本思路的特点

1.坚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制度

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强调职教体系的发展。

2.职业教育发展层级重点发生转移

由原先重点发展中等职教转向重点发展高等职教。即以高等职教为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3.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调整、改革、综合、提高的方针

在调整布局和结构的基础上改革、提高。实行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使高中阶段教育呈现高水平的普通高中、有特色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高中等多类型结构。所谓中等教育综合化,广义而言,即“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化的主要内容:第一,坚持职业教育的基本性

质和特点,特别是培养目标坚持较强的职业技能;第二,适当加强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第三,大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和创新素质;第四,探索、发展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且逐步发展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较大比重。

4.强调充分发展职业培训

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资格教育并重的方针。

5.战略总目标是与各类教育共同构建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制和体系

四、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健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具体目标和内容是多方面的。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与内容

体系目标是: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衔接沟通、协调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合理

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即构成职业教育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它决定着体系的性质和功能。只有结构合理,才有可能成为优化的体系。结构合理的目标是构成完备、配套协调、衔接沟通。

(1)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一般而言,教育层级结构,包括初、中、高三级。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是发展综合性中等教育;二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为主,试办本科。

(2)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主要由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种类型构成。两种类型并重,相互沟通,比例和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依据。

(3)职业教育的体制结构。主要构成是国办和民办两种。合理性的要求是:国办为主,国办与民办并重;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各自优势。当前,民办高等教育应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

(4)职业教育的形式结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有全日制面授、业余制面授,有广播、电视、网络、函授、学历文凭考试、自学考试等形式。合理性的基本要求是适应需要,优化制度,发挥优势,相互沟通。

(5)职业教育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专业结构。其构成内容与合理性,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互配套、协调。

(6)学校布局与地区结构。学校布局与地区结构要相互配套,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2.职业教育体系的衔接沟通

衔接是指层级间的联系与连接,即连续性;沟通主要是指不同类型之间即横向的互通性。这是系统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广义结构概念的应有之义。

(1)职业教育体系自身的衔接。①高等职教与中等职教在发展规模、方向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当前,中职规模较大,高职刚刚起步,规模太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衔接的要求。21世纪初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衔接、协调。②培养目标的衔接。高、

中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一线人员,即实践型人才。但二者规格、层次、地位不同。培养目标的衔接要求,既要保持目标方向的一致性、同类性,又要明确规格、层次的差异性和连接性。③专业设置衔接。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衔接主要是专业目录的衔接(学校是按专业目录设置专业)。有关方面应统筹制定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从宏观和中观乃至微观上实现衔接。从衔接角度划分,大体有三类专业的衔接:一是对应专业,既要保持共性,更要统筹区别差异。二是相关专业,即专业方向相近或相关,专业的宽度不同,或有一定的错位。这是连续中的扩缩或复位,要明确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三是特有专业,即中职或高职各自特有的专业。这是连续中的拐点。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中寻找连续性和特殊性。

④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的统筹性上。集中反映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材的建设上,具体表现在德、智、体、美、劳各育之中。原则是,既要保持基本的连续性,又要明确区分阶段(层级)性,防止不必要重复和混同,允许统筹下的强化性重复。⑤培养模式的衔接,由于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必然要求培养模式的衔接。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模式、教育教学活动模式上。⑥办学机构制度衔接。部分有条件的中职校办高职,招五年一贯制学生。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沟通。职业教育与其他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是把教育作为一个总系统——国家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它包括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①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主要表现在

基础教育的年限、分流的阶段与分流的规模上。在经济发达地区,一种是初中后分流、综合高中;另一种是逐步过渡到高中后分流。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需要一定量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这是21世纪初叶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沟通的实质是不同类的教育互相认同,互相通融,相互转移。沟通的关键是教育的等质性,即不同类教育的质量水平相当或相近。沟通的内容,应是全过程、多方面的,从招生、就学、毕业到就业等。

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主要体现在终生学习、终生教育、学习化社会的体系和活动中。

(3)职业教育管理及制度的衔接、沟通。①管理体制的衔接与沟通。首先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落实《职教法》规定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的体制,改变多头领导、多头管理的现象。二是在教育管理部门自身实现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改变职教部门只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象。从总体上讲,教育类型的共同性,大于教育层级的共同性。上述衔接内容也要求高、中、初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上述类别间的沟通,要求教育事业整体上的统筹。②教育制度法规的衔接与沟通。教育管理,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主要的要规范到教育的制度和法规上。它是职业教育体系衔接和沟通的根本制度和保障,体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如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学制规定,招生、学籍管理、质量认定、毕业、就业以及用人等各项制度和政策。

3.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与协调

任何事物(即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一要自身结构合理,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同时,要适应其所处的大环境(即所属大系统)的要求,为之做出贡献。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即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环境。21世纪初叶,适应环境的趋势是:

(1)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适应。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成内容、结构比例、培养模式、人才质量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协调。

(2)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事业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的发展相协调,适应地区整体教育发展战略和体系建设的要求。

(3)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或称社会化教育体系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内容

1.职业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充分认识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改变轻视、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明确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涵义和要求,改变传统职业教育思想。

2.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符合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改变陈旧落后的内容。

3.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现代化

按照现代观念和目标,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4.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现代化

明确现代化学校的标准,建设现代化示范学校,实现校舍规范化、标准化和教学设备现代化。

5.职业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

6.教育管理现代化

包括职业教育管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制度,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五、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措施

(一)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教发展的重点,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要内容,必须大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按教育部的规定,一是“三改一补”,即“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二是根据地区需要统筹区域内教育资源,举办综合性、社区性职业技术学院;三是鼓励大企业及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技术学院。

(二)调整、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建设综合化高中

1.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布局

调整学校的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规模,优化办学条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校专业和地区性的专业结构。

2.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设综合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继续坚持和改进职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大力培养学习能力,适当加强基础科学文化知识。

(三)加强职业培训,实现培训普及化、社会化

建立和完善以劳动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根据,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支柱,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使新增劳动力和转岗、转业人员普遍受到适当的从业培训,使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和岗位的劳动者普遍受到系统、严格的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具体做法是:

1.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覆盖一定区域的职业培训网络,培养一批相应的职培师资

2.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政府领导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化管理

3.建立职业培训信息系统和技能人才信息库

4.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的政策保障体系

(四)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衔接、沟通的“立交桥”

1.构建教育立交桥的原则

(1)衔接的连续性原则。实现教育的衔接,遵循连续性的原则。即坚持共同的方向和特点,避免出现不应有的间断和重复。

(2)沟通的等质性原则。不同类教育之间的互通,应遵循等质性原则,即教育的质量水平或素质水平是相当或相近的。只有等质性,才可能互相认同和转移。

(3)沟通的相互性原则。不同类教育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具有相互性,或称互通性。

2.教育衔接、沟通的基本条件

(1)教育机构、设置配套。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多种形式的教育,逐步实现学习化组织、学习化社会的目标。

(2)教育的政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制定包括促进、实现、保障相互衔接、沟通的招生、教学、学籍管理,毕业、就业等各种政策和制度。

(3)教育计划、内容的衔接与可通性。

3.当前构建教育立交桥的主要措施

(1)具备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高职部,实施中职与高职的直接衔接。

(2)改革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制度、内容和方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要有利于选择、录取富于实践能力基础和具有实践型人才素质潜力优势的学生。

(3)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类似《教职成[2000]1号》文件规定的内容:实行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职业学校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互相承认的机制和制度;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听课;对于从其他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承认其相应的学习

经历或学分。

(五)深化职业教育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教育管理改革包括管理观念、体制和制度、组织机构及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管理体制及自我促进和制约的内在机制。

1.树立和强化职业教育管理的观念

广泛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念、市场观念、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观念、法制观念以及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

2.改革办学体制,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和机制

通过完善法规,政策扶持,规范行为,加强探索,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职业教育,特别是办高等职业教育,推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改制。率先实现“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到2005年,扶持、建成适当数量、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强特色、全国一流的民办职业学校。试行组建教育集团和教育产业区,发展职业教育实力和活力。

3.改革职业教育宏观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体制改革工程”

改革职业教育宏观行政管理体制,率先实现政府统一领导、职业教育委员会统筹、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各区县、局,各行业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部门、行业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体制。

4.改革职业学校的管理体制

率先实行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建立面向劳动市场、主动供需、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动力机制,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机制,评估、考核的质量保障机制,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管理、研究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需要的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立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和研修基地。“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特殊要求和特点。到2005年,“双师型”教师将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是根本,管理是关键。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校长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到2005年,培养一批职业学校名校长和优秀管理者。

3.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适应和高效的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必需的支撑条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建设科研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和学校专业设置审议委员会、教材编选委员会、职业资格鉴定委员会、办学评价指导委员会以及研究网、信息网、服务网等,实现优质、高效服务。

(七)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完善投入体制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设想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设想 安庆市第一职教中心方德生 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工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除一个市、县办了几所工业、农业学校外,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十年动乱,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工、学农劳动等运动的形式进行的。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才开始规范,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我们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今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已经实行免费上学。相信职业教育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这将会严重制约我们的产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的。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较严重 由于我国是从封建的农业国快速走上工业化国家行列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认为,读书就是读、写、算、记、思,技能的学习不是学校教案的目标,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在中学阶段,学习就是为了考取大学。技能的学习只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会给孩子的前程带来严重影响。学习技能,那是不具备学习能力孩子的事。他们为了未来的谋生,学个一技之长,从事一些简单劳动,从此走上社会可以养活自己。 其次,一些家长认为,我家的经济条件好得很。孩子不去工作我也能养活。也不需要让孩子早早地走进社会,挣几个血汗钱。孩子在学校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将来能考上大学就上大学继续学习;不能考上大学,就回家帮我们料理公司、商店,管理我们的企业。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既然你读书不行,那就不读书了。跟手艺人后面去学门技术。这样学得快,来钱也快。上什么职业学校?不嫌丢人?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东西,还可能跟一帮小混混后面学坏了。到时候不仅书没有读好,技术没有学到,人还可能变坏了,变油了。不如早早地出去,打工挣钱。 二.职业教育应该溶入普通教育中 一些教育专家早就认识到,目前的普通教育,不是把孩子学聪明了,而是学残了,——中学生体能普遍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傻了,——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干;学自私了,——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学暴涙了,——残杀父母和师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可是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目标却越来越远。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一个环卫工人却有许多大学生去应聘,而一些制造业却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有人说,我国的飞机发动机长期上不去,不是缺乏设计人才,而是制造人才、装配人才素质不高。这就是明证。 我们有必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弄得那样泾渭分明吗?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两门技能有什么不好? 例如,一名初、高中学生学会了维修电工,他就是上大学了,也有用武之地呀。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建立了家庭,不都是可以派上用场吗?如果学会了机械装配,他对机械结构、机械传动同样了解。今后即使他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这些知识对他未来的科学研究、科学设计也大有益处。如果一名女同学学会了缝纫,学会了伤口包扎,学会了急救,学会了烹调,

军事职业教育内涵研究

军事职业教育内涵研究 目前,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军事职业教育内涵进行了定义,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理论共识,对军事职业教育的内涵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下面列出军事职业教育的几种典型表述,并用理想类型方法对军事职业教育的内涵做出界定。 一、军事职业教育的几种典型表述 目前,学术界对军事职业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军事职业教育是指为了提升军人职业素养、培育军人职业精神、增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力而对军队全体人员开展的教育,是军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创建学习型军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部队战斗力成长的重要途径。 2.军事职业教育其内涵就是职业教育,是针对军人这个特殊群体所进行的增进军人知识、技能,影响军人思想品德,发展军人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存在于一个国家的事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包括生长干部的任职教育和在职干部的继续教育。 年6月原四总部联合颁发的《实施意见》,从立足我军长远发展,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战略高度对军事职业教育做出了解释。认为军事职业教育围绕提升军事人

才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创新素质,有计划开展的全员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活动,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是素质教育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实现方式。 4.按照军事职业需要,为提升从事军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特点、专业品质和能力素质,面对军队人员或相关人员实施有计划、全面、持续的教育活动。 5.军事职业教育是建立在一定层次教育基础之上,以满足军事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具有一定军事职业背景和基础的军事人才所进行的终身继续教育。 6.中国特色军事职业教育是面向军队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是有别于军队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着力提升军队人员职业特质、专业品质和创新素质的专业化教育。 二、用“理想类型”方法界定军事职业教育的内涵 “理想类型”方法是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一种思想方法,用于定义那些无法明确定义的社会事实。根据理想类型方法,我们可以把分析的焦点指向上述关于军事职业教育表述的若干核心概念,并分析其特征,进而从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出发,构建军事职业教育的内涵。 1.军事职业教育源头。军事职业教育这一概念源自于美国,也称职业军事教育,是在我军独有的任职教育基础上形成的。任职教育是xx年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出现的一个概念。1999年第十四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建立指挥军官逐

2018年职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8年职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投资要点: 职教培训行业规模约4500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速约18%。根据是否颁发学历证书可将职业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职教市场规模总体保持平稳,预计将由2015年的126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85亿元,五年复合增速7.18%;非学历职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将由2015年的324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566亿元,五年复合增速达21.4%。未来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将成为职教培训行业长期发展的动力。 职教培训细分领域众多,IT、财会技能培训未来成长可期。IT和财会技能培训行业未来四年复合增速均达到18%,且目前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龙头跑马圈地,加快异地扩张步伐。 在竞争过程中,具备较强课程研发能力、异地扩张能力的龙头培训机构有望胜出。 品牌、口碑与跨赛道复制能力是发展关键。通过横向纵向对比重点职教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情况,我们总结行业竞争的优势。(1)打造知名品牌,建立良好口碑是关键。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良好的口碑可以有效降低公司的获客成本,同时增强公司的课程提价能力,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2)优质赛道卡位是前提,跨赛道复制能力是延伸。 培训机构在深耕自身行业的同时,通过跨赛道复制品牌管理运营等经验,增加公司收入和利润来源;(3)加强精细化运营,双师模式促进控费增效。大型培训机构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异地扩张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双师课堂等模式向异地城市输送优质名师,提高名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成本;(4)扩充产品体系,丰富课程覆盖广度。 下游行业技术的变革和更新迭代为上游培训行业带来新增需求,同时也对培训机构的教研能力和推陈出新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投资上我们认为拥有品牌和口碑优势、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且布局高成长赛道的龙头培训机构有望在行业发展中胜出,建议关注开元股份、百洋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发展不达预期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最新版)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务,为职业学校服务,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服务)、全局意识,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工作的含金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开创职业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在原有11个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充实、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持学校、兼职教研员的职责,指导各专业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各职业学校的教研水平,确保教研质量。逐步实现职教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中等实用人才,所以专业理论和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更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为此,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研究和技能课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专业课技能训练。一是加强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在教材研究方面,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打破以前的传统实验体系,将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融入教材中。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时,确定知识体系、工艺体系和实际操作体系。加强每个单元的训练和检测,为任课教师提供一把尺子,为学校提供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提高专业技能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指导专任教师采取多种研究教学训练方法。根据专业、设备、内容、训练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可以采用竞赛法、演示法和榜样示范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就其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其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问题机遇对策 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信息社会的职业教育发展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教育信息化观念不清晰,应用能力有待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内容很多,职业教育实现信息化涉及范围也很广。例如,信息化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础要素上增加了教学媒体,教材也相应扩充,增加了相关的录音录像、电子教案与课件、多媒体及校园网、Internet等资源,虚拟教育、网络与远程教育相继引入教学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而当前普遍存在着对信息化理解的肤浅,认为使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信息化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很多问题就是这种认识的表面化造成的,以至于不少职业学校片面追求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中的“硬指标”,结果使教育信息化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造成教育投资的低效和浪费。同时,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应用能力薄弱。 2.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软硬件条件有待改善。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增加,规模扩大,招生人数急剧攀升,但是,大多数院校都是在中专基础上发展而来,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师资、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实训条件等远未得到加强,大量资金用于解决校园校舍,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却被有意无意地疏漏了。因此,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物理环境和条件保障,缺少培养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学生可以操作使用的计算机数量偏少,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不平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设施和信息资源匮乏,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最新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分析(新)

中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及发展模式分析报告 一.发展现状 我国的教育培训业是从公办高校的剩余教育资源转化延伸出来的。经过近 15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办学主体的市场格局,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班、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培训公司和个人等。全国的培训机构已超过10万家,其中涉足职业教育的机构达 5万多家,工程建设业及财务金融业培训的机构总数各已达 1万多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生存状态较其它行业企业好,营收稳定,但大多小而散,多以区域发展为主,形成连锁规模发展的机构相对较少。 二.市场分析 ①受风险资本青睐,获得投资金额最高 即便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下滑, 2008年以来,教育行业仍以良好的现金流、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而持续增长的优点继续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这几年,职业教育获得投资金额最高,占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融资总额的 48%. ②市场潜力巨大,不断增长 中国职业教育培训产业市值空间巨大。 中国经济还将继续迅速发展,而传统教育体系因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向多元化与实用化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对教育空前重视,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也在空前加大,政府部门对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都为教育培训市场,特别是建设工程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空前广阔的机会,民办教育必将由此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和估计, 2009-2010 年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达到 6800亿元, 2012年将达到 9600亿元,职业培训潜在的市场规模达到 3000亿元。 其中,以后的一两年, IT 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人民币,工程建设业与财务金融业培训市场预计全国的总值均将达到 100亿元。 IT 培训2004-2008年复合增长率为 18%, 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约 8%; 财会金融业培训 2004-201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3%;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一)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一)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强调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积极培育高职院校文化,全力打造高职院校特色,不断提高开放办学水平;创新办学体制和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构建社会民间资本运作系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保障 Abstract:The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akindofstrategicorientationfroms trategicstartingpointtohigh-level,demonstrativeandoutstandingbranddevelopment.The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ervoc ationaleducationattachimportance0nfuture,holisticandequaldevelopmentbenefit,persistinthedevelopmentthreadofmoderatescale,reasonablestructure,clearcharacteristicsandleadofculturetoenhancethedevelopment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 oncomprehensively;cultivatetheculture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actively,found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andenhancethelevelofrunningschoolopenly;innovateschool-runningsystemandequaleducationandfinancepolicy,buildnon-governmentalcapitaloperationsysteminsocietytoboostquickerandbetterdevelopmentofh 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strategicobjectives;strategictask;strategicassurance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是一种合理发展的战略,一种动态发展的战略,一种特色发展的战略,体现出与常规发展战略的不同和超越。 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前瞻性 前瞻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所谓前瞻性,是指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瞄得准,抓得牢。在空间上要“站得高”;在时间上要“看得远”;在战略上要“瞄得准”;在战术上要“抓得牢”。要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分析现实,研究现实、反思现实,在准确把握现实的基础之上,高瞻远瞩,继承传统,超越现实,科学预见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及需采取的宏观政策措施。 (二)整体性 整体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领域,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因此,应按照“特殊类型”的内涵要求建没和发展高职教育,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教育层次来认识,更不能把“专科层次”作为决策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依据。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类型。只有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发展,从而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平等性 平等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核心指标。有效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考虑中西部地区的高职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政府要给予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特别是少数

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

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新形势下,如何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当前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融合,文章为探索高职院校的智慧职业教育,构建先进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智慧教育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0 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1]。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构建智慧职业教育,教育关乎国计民生,职业教育也是政府大力倡导与扶持的,当下很多国家已着手对智慧教育进行系统化的研究[2]。 1 智慧教育概念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

字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3]。 2 “互联网+职业教育”智慧教育 2.1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张亚丽等[4]总结高等职业教育有八大特征: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办学形式的开放性、毕业生的“双证型”、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服务面向的区域性和课程建设的务实性。 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普招),高中生文化基础相对扎实,但专业知识薄弱,开始学习时较困难,但入门提高较快。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智力基本一样,但自控能力相比较差。所以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体会到对于高职生教育教学的精髓在于先教其成人然后再教其成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障碍及原因,再根据教学原理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依据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及上述智慧教育的定义构建了“互联网+职业教育”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此方案可概括为“一个云服务中心,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我国经济正在面临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校企合作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差的现状,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对于如何高效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则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主要从目前大学生职业教育现状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及改革措施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指出职业教育应大力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适应性,阐明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标签:职业能力素质教育教育理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是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及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从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和目标上与国家经济建设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时间短,办学方向不明确,校企合作问题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是“指由大学或国家主管当局批准、为高等院校的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各类中学后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培训”,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的教育,它包括中等后的所有教育,如高等技术训练、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校内和校外学习的大学生、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和产学合作教育的在职大学生,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概念中的重要内涵,在广义上相当于高等教育。但是,在教育发展领域,在与高等院校相比长期以来被看成非高等教育形式,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生源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高等院校,尤其是基础知识数学、英语成绩较差,因而导致职业院校并没有足够重视自己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只知与高等院校的差距而并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教育优势,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毕业学生就业能力相对较低的结果产生,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高职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浅谈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引起总部有关方面的关注。未来10年,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深入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军事教育专家认为,空军创造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部队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是进一步推动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加快提高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空军; 军事职业教育; 组训;体系 空军军事职业大学成立以来,在空军党委、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筹划,严密组织,系统推进,分步展开,教学工作有序运行,制度机制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体官兵展开学习,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取得了四大成功经验:第一,只有站在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战略高度认识军事职业教育的意义,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军事职业教育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具有更大价值。第二,只有不断唤起广大官兵在军事变革挑战面前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引导教育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他们内心的强烈学习欲望,军事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第三,只有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军事职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军事职业教育才会增强吸引力,持续繁荣发展。第四,只有各级领导带头端正办学思想和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才能影响带动广大官兵刻苦认真、脚踏实地投入学习,军事职业教育才能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空军党委指示要求,以改进组训模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0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Problems,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通用范本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思路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计划文件可用于对自我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务,为职业学校服务,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服务)、全局意识,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工作的含金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开创职业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在原有11个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充实、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持学校、兼职教研员的职责,指导各专业教研组制定切

浅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但它们的起源不同,实施机构不同,职能和培养目标也不同。这些根本性的区别决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地位的高低之分,也决定了两者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笔者就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普遍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教育;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社会及企业对于职业教育技术人才的渴求仍然十分迫切。随着职业教育机构数量及规模上的不断壮大,我们更需要深入了解职业教育的存在现状,进而缩小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促进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填补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 1.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职业教育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近几年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中国的迹象表明,未来几年内,中国很可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机械制造业中心,“高级蓝领”将会更加“抢手”。但现在大多数人有“白领情结”,年轻人不愿当工人,当了工人也不去钻研技术。有的人则认为,现在提拔干部靠文凭,有绝活也上不去。为此,专家提醒求职者,“本科起步、硕士达标、博士吃香”的用人格局必将改变,文凭不再是地位的象征,有真本事才能谋生。在未来几年,受过良好中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工人比大学生甚至博士还要吃香。 2.现今职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国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我国近些年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壮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所提供的高级技术人才都哪里去了?”面对这样的设问,笔者通过访谈对存在的问题做如下总结: (1)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不足。 (2)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现有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3)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普遍不够灵活。 3.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合理化建议

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摘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决策,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军上下应主动增强军事职业教育观念,从实际出发,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积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开展军事职业教育,除了进行有计划的院校教育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部队训练实践的优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广泛运用远程教育、函授教育以及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军队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紧密结合、在校教育与远程教育、自我教育等形式多管齐下的模式,并逐步形成有计划的军队院校教育、循序渐进的部队岗位培训、因地制宜的在职持续发展三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的良性军事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三位一体;现代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

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抓住了强军兴军的关键,遵循了军事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整合和拓展教育资源,推进军事教育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转型,形成全员全时全域的学习格局,推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对于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论断的提出,在指引军事教育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将“军事职业教育”这个似乎已被淡忘的概念,再一次呈现到人们面前,受到广大军事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 2014年6月,四总部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军事职业教育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组教模式、条件建设、管理体制、考评办法、激励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强调要加快构建教育内容、远程平台和管理制度“三个体系”,实现塑造军人职业品格、拓展岗位专业素养、培育军事创新文化、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四项基本任务”,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完成军事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实施意见》的下发既为我军军事职业教育的创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研究热情,全军院校和部队纷纷展开理论研究,积极为启动新一轮军事教育改革

2017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中国职业教育行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 析 1.学历教育仍需夯实,职业培训空间广阔 职业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历教育平行于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初高中及本科教育,以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周期长,体系化程度高,但受众有限(仅为职业学校在校生)。职业培训以面向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为主,同时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培训、员工内训等项目,其特点是目标集中、周期短,标准化与定制化兼备,且受众广泛。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学历职业教育规模稳中有增,提质增效是发展核心。2010 年至 2015 年,高职院校数量始终保持小幅增长,在校生人数也基本维持增长趋势。教育部在2014 年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到 2015 年高等职业教育达到 1390 万人、到 2020年达到 1480 万人。2015 年实际在校生 1048.61 万人,已经与规划目标产生逾 340 万人的缺口,从当前在校生增速情况看,至 2020 年要达到预期目标有很大难度。我们认为当前学历职业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普通化”现象,教学体系及培养目标未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实现足够区分,因此在普通高校扩招、且二、三本酝酿合并的趋势下,职业院校吸引力有所下降。因此要扩大招生规模,应进一步强化其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教育导向,突出“职业”色彩,同时规范和完善教学体系,增加就业针对性,以提高毕业生就业优势。 我国职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 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数量

相比学历职业教育之下,职业培训由于受众广、周期短,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刚需旺盛,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据测算,2015 年至 2020 年,职业学历教育规模将从 1430 亿元增加至1761 亿元,CAGR 为 4.2%,而职业非学历教育规模将从 3106 亿元扩大至 9859 亿元,增幅逾 200%,CAGR 达 26.0%,近万亿培训市场正蓄势待发。 职业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职业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及增速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发展,但近几年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特别是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目标和措施,是迫切而重要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教育发展战略是对于教育发展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的谋划与决策。教育的战略管理,是适应复杂管理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是宏观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教育宏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战略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领导水平的重要表征。 战略管理对事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综合协调功能和动态适应功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适应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参与等,都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地方性 由于职业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紧密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直接性,以及对义务教育基础的依赖性,使得职业教

育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因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呈现多样性。目前,我国职教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可大致分三类:一是大城市、沿海省份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已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正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面临着新的选择。二是广大中等发展的地区,基本普及、刚刚普及或即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仍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即以初中毕业后分流为主,以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为重点。三是少数经济落后、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则在着力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还应适当发展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发达地区的职教发展战略。 (三)发达地区职教发展战略选择的紧迫性 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自1997年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对此,有的人认为“职业教育严重滑坡甚至出现萎缩”,惊呼“形势严峻,处境堪忧”,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注:《职业技术教育》眼里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0,(36):17.);有的人认为“形势大好,正是职教转折的好时机”。有的人主张继续发展中职,至少稳定现在规模和职普比例;有的人主张压缩中职,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有的人主张发展综合高中和高等职业教育;有的人认为高教都是职业教育,不必再强调高职,逐步淡化、弱化职业教育等等。实践中的变化,认识上的不同,对策上的分歧,说明研究、明确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十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今后工作的思路 黑龙江省教育厅辛宝忠 去年春晚有一个节目是农民工子女的诗朗诵,题目是“别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们比明天”,听了以后让人感动感慨。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等社会不公平,让他们拿什么去和别人比明天?明天对于一些人来说很近,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会很远。我们能做的就是以高度的责任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起点。 我们高兴得看到,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育的公平,谈国家崛起、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会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育问题的时候,会场的掌声最密集。因为在报告中,温总理做出了庄严的承诺:“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一诺千金。他还说:“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倾斜,才会让更多的或者所有的孩子

学会生存和就业的技能,让他们多一条路。 哈尔滨市政协的领导,专门把职业教育作为年度的工作重点,哈尔滨市把08年确定为“职业教育发展年”,我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今天专门举办“哈尔滨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借这个机会向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哈尔滨市政协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对策思路,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一、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开过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前三次分别是在1986年、1991年和1996年召开,后三次分别是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可以说,05会议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年底各项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2006年11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温总理在座谈会上专门对职业教育做出了指示,并意味深长的说:座谈会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布一个信号,职业教育列入了中南海的议事日程,职业教育走进了中南海。 陈至立同志在《近期社会动态专报》(第七期)批示:“今

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中国职业教育现状及其思考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08年3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占普通高校的60%,有近880万的在校生,700多种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教育思路普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条主渠道,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 (一)发展的现状 首先,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年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其发展速度加快,迎来了职业学校“火爆热潮”。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向就业本位回归,不再是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也不再盲目地转向普通教育,而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技能国际化可用人才。 其次,人才培养特征逐步明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将其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归纳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这便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