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1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1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1
森林培育学复习材料1

第一章绪论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森林培育工作的展望:

1.多目标定向培育与多功能培育的结合

2.森林培育要以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为重点

3.集约化培育和自然化培育的统一

4.森林培育必须因地制宜,适当多样化

5.处理好森林培育与其他森林经营措施及其他相邻行业的关系

第二章森林立地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的基本构成: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物理活动因子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文。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

(1)系统区划单位的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地貌、水热状况、岩性等的分异。

(2)系统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主要是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立地因子的差异。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

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

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

主导环境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土壤种类和土层厚度。

环境因子分级:海拔高度:2级;坡向:2级;土层厚度:3级。

环境因子组合:共组合出11个立地条件类型。

(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

水分、养分

(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P44

第三章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和基础主要是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树种选择的原则:可以概括为经济学的原则和生物学的原则。

定向、速生、丰产、优质。

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适地适树的标准:

(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的途径

途径: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第四章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密度的作用P61

1.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

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3.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作用

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

5.密度对林分生态功能的作用

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P65

1.林分密度和经营目的的关系

2.林分谜底与造林树种的关系

3.林分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4.林分密度与培育技术措施的关系

5.林分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

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

1.经验的方法

2.试验的方法

3.调查的方法

4.编制密度管理图(表),查阅图表的方法。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培育混交林的意义

1.可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2.可较好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3.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和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立地生产力

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可增强林木的抗逆性

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1)机械的作用方式(2)生物的作用方式

(3)生物物理的作用方式(4)化感作用方式(5)生态作用的方式

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80

混交林树种,依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

树种的混交类型:

①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②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③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④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的混交

混交树种选择的原则

①与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性质及进程,在生态上尽可能互补;

②要很好地利用天然植被成分作为混交树种;

③混交树种应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④混交树种最好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⑤最好具是萌芽能力强、繁殖容易的树种。

混交方法: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

第五章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提高和维持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遗传改良途径

(2)结构调控途径

(3)立地的选择与调控途径

第六章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生产管理

造林规划设计的意义

通过造林规划设计,可以做到系统、全面、长远、宏观地对大区域造林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合理安排;造林规划设计把现金的造林技术和长期积累的生产实践应用与每一块造林地,进行科学造林,有利于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证林木的稳定生长;通过造林规划设计,合理地安排造林、育苗,筹措资金,调配劳力,从而加强林业生产的计划性,克服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一是制定造林规划方案,为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制定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的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类别

内容:主要为清查森林资源,落实林业用地;进行立地条件调查,编制立地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和森林经营类型表;进行经营区别;进行造林各项规划,编制设计文件等。

类别:造林规划、造林设计调查和造林施工设计。

第七章人工造林

造林地种类:主要有①荒山荒地;②农耕地、四旁地、撂荒地及退耕还林地;③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④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荒山荒地可划分为:草坡、灌木坡、竹丛地、平坦荒地。

造林整地:又称造林地的管理,是指造林前,清楚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造林整地的特点:

(1)造林地一般面积大,地域广,地形、植被状况多变,整地花费劳力和财力较大,受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限制较大。

(2)造林地一般地形比较复杂,整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3)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进行整地工序,往往效果比整地效果好

造林整地的作用:

(1)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

(2)保持水土

(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造林地清理:是在翻耕土壤前,清除造林地上妨碍目的树种生长的植被,或采伐迹地的采伐废弃物,改善立地条件。

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

(1)全面清理(2)带状清理(3)块状清理

剩余物和植被清理方法

(1)割除清理(2)烧除清理(3)化学药剂清理(4)堆腐清理法

整地方法:

全面整地: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特点: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大,甚至可以改变小地形;投入多,受经济条件和劳动力条件限制;容易引起水土流水,受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适用条件:经营的需要;技术、经济条件许可;林地条件许可,如北方土壤质地疏松、植被稀疏的山地,限定在坡度8°以下应用和南方泥质岩山地或灌木杂草丛生地、竹篓地,限定在坡度8°以下应用。

局部整地: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特点是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比较省工,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坡面平整的山地、伐根数量不多的采伐迹地和林种空地等。山地带状整地主要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撂壕等。P192

块状整地,特点是整地灵活性较大,可以因地制宜应用于不同条件的造林地,成本较低,较省工,同时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较小,但改善立地条件作用较带状整地差。

适用于山地和平原。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有穴状、块状和鱼鳞坑;平原应用的块状整地有块状、坑状、高台等。

造林整地规格:(1)断面块状(2)整地深度(3)宽度(4)长度(5)间距

整地季节

可分为随整随造和提前整地。

季节:春季造林、雨季造林、秋季造林

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整地而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

播种造林的特点:①苗木根系完整②对造林地适应性强③保留优良单株④施工简单,节约开支⑤造林地条件要求严格⑥对播种后抚育管理要求高⑦对种子需求量大

播种造林的应用条件:①立地条件比较好的造林地②性状良好的种子

人工播种造林

播种方法:穴播、条播、撒播、块播、缝播

飞机播种造林

与人工播种造林相比,①速度快、效率高②投入少,成本低③不受地形限制,能深入人力难及的地区造林

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的特点:①适用于多种立地条件②幼林初期生长迅速③节约种子④根系易受损⑤造林成本偏高

应用条件:①干旱半干旱地区②盐碱地区③易滋生杂草的造林地④易发生冻拔害的造林地⑤鸟兽害比较严重

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

分殖造林的特点:较好地保持母体的优良遗传性状;生长速度较快;但多带无性繁殖造成寿命短促,生长衰退等。省工、省时、成本低。

应用条件:土壤条件比较湿润,母树来源丰富,主要用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分殖造林的方法:插条(干)造林、埋条(干)造林、分根造林、分蘖造林和地下茎造林。竹类造林的方法:移竹法、移鞭法、诱鞭法、埋节法、扦插法和种苗法

爆破造林:用炸药在造林地上炸出一定规格的深坑,然后填入客土,种植苗木的一种造林方法。

爆破造林的优点是见效快,造林成活率高,能在短时间内使荒山荒地尽快绿化起来。不足是投资较大,爆破造林的费用高,造林技术要求较高。

造林季节208

一、春季造林

1.特点:①气温地温回升

②soil熵情好(利于种子发芽,苗木生根)

③造林成活率高,是全园乃至全省最普遍的一个造林季节

2.技术措施

适时早栽,应大力提倡:“顶浆造林”——即soil解冻时进行,soil水分充足,熵情好。

二、夏季造林

1.特点:①温度高②湿度大③成活率一般④只适于部分树种(生活力强)

2.技术措施:①适时栽植:山东7月中旬-8月下旬(40天),油松、侧柏提倡三不栽:雨不透不栽,不连阴不栽,天气忽晴忽暗不载。

③树种选择:常绿树、萌芽力强树种及部分针叶树:刺槐、臭椿、紫穗槐

④苗木规格,小苗丛起丛栽,

①抑制苗木蒸腾:尤其是阔叶树要在造林前剪枝裁干

三、秋季造林

1.特点:①土壤水分稳定

②地上蒸腾量低

③根系能当年恢复

④第二年生长早

⑤抗性强

⑥时间紧

⑦苗木易生理干旱,鸟兽危害

2.适时移栽:树刚刚落叶,即10月中旬-11月上旬(20天)温度20℃以上。

3.注意造林次序:与春天相反,先高山后低山,先阴后阳坡等。

4.裁干、深栽、封土、踏实

四、冬季造林

冬季造林主要是南方,北方较少

第八章幼林抚育

1.松土除草212

方式:全面和局部

方法:人工松土除草、生物松土除草、化学除草

2.灌溉与排水213

灌溉方法:漫灌、畦灌、沟灌、节水灌溉(滴灌、雾灌、渗灌等)

林地排水:明沟、暗沟

.

3.肥料与林地施肥

长效氮肥与速效氮肥的特点比较

速效氮肥优点:水溶性,肥效快,价格较易接受

缺点:易挥发,易硝化,易流失,易反硝化(利用率低)

长效氮肥优点:抗淋溶,损失少,肥效长(利用率高),一次性施肥代替多次施肥,对环境污染轻

缺点:作物早期生长供N不足,价格较昂贵

林木抚育管理218

抹芽接干

可以实现连续自然接干,控制侧芽萌发成枝数量和位置,调控树冠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合理分配光合产物,促进树干生长,培育通直、圆满、无节、少节良材。

修枝抚育

修枝抚育的意义:

1.林木修枝能提高木材的材质。

2.修枝可增加树干圆满度。

3.修枝可提高林木生长量。

4.修枝能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

5.修枝能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

修枝抚育技术

(1)修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

在有价值的和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进行人工修枝;主要在幼林和干材林中实施;对自然整枝不良的树种修枝。

(2)修枝的开始年龄、间隔期和修枝高度

当林分充分郁闭时,林冠下部出现枯枝时,作为开始整枝年龄的标志。阔叶树2-3年开始整枝,针叶树3-5年开始整枝。

间隔期:阔叶树一般2-3年,针叶树是在第一次整枝后又出现1-2轮死枝后进行第二次整枝。整枝高度一般6.5-7m。造纸、火柴等4-5m,造船和水利用材6-9m。

(3)修枝季节

一般都是晚秋到早春。

(4)修枝强度

通常用冠长与树高比(高冠比)表示整枝的强度,分为强度、中度和弱度。

弱度1/3,修去树高1/3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2/3

中度1/2,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2

强度2/3,修去树高3/3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3

(5)修枝切口的愈合

1.切口形状

平切——贴近树干修枝

留桩——保留1-3cm枝桩

斜切——切口上部贴近树干,切口下部离干成45°

留桩斜切

2.切口愈合速度

树种——阔叶树快于针叶树

伤口位置:距上部生长旺盛枝条越近愈合越快;

立地条件好的愈合快;

年龄越小,生长越旺盛,愈合越快

枝条粗度——切口越细愈合越容易

庇荫----对伤口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

第九章森林抚育采伐

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的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以部分木材的一种森林培育技术措施。

抚育采伐的目的:

(1)调整树种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境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木质量

(5)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6)改变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的抗逆性

(7)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应

森林生长发育时期:森林形成期、森林速生期、森林成长期、森林近熟期、森林成熟期、森林衰老(过熟)期

林木分化:即使同一树种、相同年龄的林木,以及不同林木的个体,其树高、直径等方面都有差异。

森林自然稀疏:林木分化的结果,导致一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死亡,从而引起林分系数。在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所有林木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克拉夫特分级法:根据林木生长势将林木分为5级,适用于同龄纯林,一般在中龄阶段采用。寺崎分级法:应用与单层针叶纯林的分级法。

霍莱林木分级法:同龄阔叶林

Dunning分级法,混交针叶异龄林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

1.透光法:是在幼林时期进行,是针对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或者因其他阔叶树或灌木树种妨碍主要树种的生长而进行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透光法有: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

2.疏伐:是指在中壮龄林阶段进行的伐除林分中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及林分密度,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和培育良好干形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疏伐可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

3.生长伐:是为培养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4.卫生伐: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林木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抚育采伐起始期的确定:

①根据林分生长量下降期确定

②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③根据林分直径的离散度确定

④根据树冠大小变化确定

⑤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确定

⑥按林分的外貌特征确定

⑦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时期采伐及保留多少林木,使林分稀疏的程度称为抚育采伐强度。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原则:

①能提高林分稳定性,不致因林分稀疏而招致风害、雪害和滋生杂草。

②不降低林木的干形质量,又能改善林木的生长条件,增加营养空间。

③利于单株材积和林木利用的提高,并兼顾抚育采伐木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④形成培育林分的理想结构,实现培育目的,保证生物多样性、增加防护功能、美学功能或其他有益效能。

⑤紧密结合当地条件,充分利用间伐产物,在有利于培育森林的前提条件下增加经济投入。

⑥在生产上,抚育采伐强度要求应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抚育采伐强度的确定方法:定性和定量。

抚育采伐的选木原则:

(1)砍坏留好;(2)砍小留大;(3)砍密留稀;(4)维持森林生态平衡

第十章森林主伐与更新

森林收获作业法(主伐):它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林木进行采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主伐方式:主伐分为择伐、渐伐和皆伐3种方式。

皆伐:在极短时间内(一般超过一年)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或几乎全部伐光的主伐方式。渐伐:在轮伐期相对短的时间内,在一系列采伐中伐除成熟林分,同时在保留母树的庇护下,形成基本同龄的新林分。

择伐:在预定的森林面积定期地、重复地、有选择性地采伐成熟的林木和树群。

森林更新方式: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

人工更新:是指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指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所采用的某些单项人工更新措施

天然更新:是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

下列情况下采用人工更新:

①改变树种组成;②皆伐迹地;③皆伐改造的低产(效)林地;④原集材道、楞场、装车场、临时性生活区、采石场等清理后用于恢复森林的空地;⑤工业原料林、经济林更新迹地;⑥非正常采伐(盗伐)破坏严重的迹地;⑦采用天然更新较困难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更新要求的迹地。

下列情况下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①渐伐迹地;补植改造或综合改造的地产(效)林地;③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幼树较多,但分布不均匀、规定时间内难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

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天然更新:

①择伐、渐伐迹地;②择伐改造的低产(效)林地;③采伐后保留目的天然下种母树较多,或具有萌蘖能力强的树桩(根)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跟新标准的迹地;④采伐后保留天然下种母树较多,或具有萌蘖能力强的树桩(根)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⑤自然生长状态保持良好,立地条件好,降雨量充足,适于天然下种、萌芽更新的迹地。

更新要求

1.人工更新:当年成活率>85%,3年保存率>80%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补*后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人工更新标准,天然下种整地的达到规定的天然更新标准。

3.天然更新:皆伐迹地保留健壮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或幼苗>6000株/hm2,更新均匀度>60%,择伐渐伐迹地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

择伐作业分为单株择伐和群状择伐两类。

择伐作业评价(优缺点)306

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

①择伐最适用于耐荫树种所形成的异龄林。

②由耐荫性不同的树种构成的复层林,针阔混交的复层林,以及有一定数量珍贵树种的阔叶混交林。

③陡坡、土薄、岩石裸露、高山角、森林与草原的交错区、河流两岸、铁路与公路两侧的森林。

④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森林公园及森林旅游区的大面积森林。

⑤雪害与风倒严重的地区。

典型的渐伐作业: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终伐

渐伐类型:全面渐伐法、带状渐伐法

渐伐的评价(310)

皆伐迹地天然更新

(1)带状间隔皆伐迹地:①人工更新②保留母树③于种子年采伐;④改用渐伐等。

(2)带状连续皆伐迹地

(3)块状皆伐迹地

母树选择的条件:①抗风力强;②具有丰富结实能力;③干形、冠形、优良,发育良好。

皆伐迹地人工更新

植苗更新和直播更新

皆伐作业的应用评价(317)

&矮林作业与中林作业

一、矮林作业

1.并非生长不高,指它的起源属于无性更新

矮林——以无性更新方法形成的森林

乔林——以种子或植苗的方法形成的森林

2.特点:

①培育年龄短,生长快

②早期生长比乔林快,后期生长缓慢

③同样的立地条件,在树种无性更新盛期,林木高度不一定低于种子更新的乔林

3.矮林更新途径

(1)萌芽更新(2)根蘖更新(3)压条更新(4)人工插条(5)埋干造林

总的目的是实现满意的无性更新

4.矮林的采伐方式

(1)矮林皆伐:杉木,桉树,刺槐

(2)矮林择伐:常绿阔叶林,雨林

5.采伐季节

考虑因素

(1)采伐后生产更多萌芽条

(2)采伐后生产的萌芽条到冬季能木质化

(3)采伐季节需要符合伐后更新的利益

(4)同时考虑不同树种的年龄和萌芽特性

综上所述,休眠期采伐最好

6.采伐年龄(轮伐期)因树种的培育目的不同变化很大

(1)编制原料矮林——1-2年材采伐

(2)生产中径材的矮林采伐年龄可达30-40年

(3)经营薪炭林,应以数量成熟材为采伐年龄等

7.矮林伐根断面

目的::使伐根长寿,健康,不染病害

要求:平滑,微斜(便于排水,不易腐烂)

倾斜方向:避光,避风

8.矮林伐根高度

第一次不应高于伐根直径的1/3,以后逐次略微提高

9.头目作业和截枝作业

如果矮林采伐时不是从地面伐去立木,而从树冠以下某高度伐区树冠,留下一段较高的树干(1-4m)或从主枝基部截去枝条,然后再依赖从截枝而萌发新条,这种经营方法——头木作业和截枝作业

头木作业——从树冠基部收获,是矮林作业的特殊形式,只能培育小径材,在分散的四旁林中站重要地位,收获部位因年久膨大如头状而得名

截枝作业——轮流更新收获大枝

二、中林作业

1.概念

在同一块林地上既以无性繁殖方法在下层培育小径材或薪炭材,又在上层培育大径乔木材的经营方式。

2.中林内的乔林层

占据最上层——上木(一般为矮林的数倍)为种子更新的实生异龄林,实行将化,轮伐期长

3.中林内的矮林层

十二章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就是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措施。目标是使其转变为能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低质效林(低价值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林分密度低下、树种组成不合理、蓄积量低下和生长能力退化而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

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

常用改造措施:

(1)全部伐除,全面改造

(2)清理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

(3)抚育采伐,林窗造林

(4)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

(5)局部造林,提高密度

(6)封山育林,育改结合

050602《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森林培育学A》试卷A答案 (10×2分=20分) 解释名词( 一、解释名词 1.种子活力:种子快速发芽及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苗木活力:苗木表现的或潜在的正常生长及对外界是环境的适应能力。 2.生理成熟:种子具有发芽的能力。 形态成熟:形态上显示出成熟特征。 3.子叶出土:下胚轴延长将子叶顶出土面。 子叶留土:下胚轴不发育或不延伸、仅上胚轴生长形成主茎。4.立地指数系指达到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欧美国家为单位面积上最大高度来表示,可以选100株,10株或5株等等求得。 数量化的立地指数:主要据主导因子,生活因子,林木生长情况等综合起来进行分类,因此称数量化的立地指数。 5.前期生长型:生长时间短,6月份结束。 全期生长型:高生长在整个生长季节进行,生长期长达6个月。6.速生:单位时间内生长速度快 丰产:单位面积蓄积量大。 优质:材质优良,主要包括树干圆满通直、分枝细、自然整枝好,纹理通直,不翘不裂,不扭曲,出材率及经济产量高。 7.适地适树,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互适应的一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 造林区划:是造林地区的划分,它是林业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造林区划也叫造林类型区的区划,造林区划是一个既包括自然条件,又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它是服务于造林事业的综合性地理区划单位。 8.由于外界条件不适种子不能发芽;由于种子内部原因造成的休眠。 9.种子呼吸产生大量水分,并附在种子表面;种子呼吸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种子自热。 10.造林:是新造和更新森林的生产活动,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确切地说,种植面积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则称为造林。 植树:种植面积较小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

2020年整理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pdf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special utilization forest):以国防、科学实验、生产繁殖材料、风景游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进行。 母树林: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种子园是指用优良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有初级采穗圃和高级采穗圃之分。 千粒重: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它表示种子发芽的迅速和整齐程度。 营养繁殖育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苗木的一种方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共23页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森林培育学整理复习1

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活动。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生境: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能力。 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能力进行判断或预测。 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来表示。 立地分类:把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 林型:反映林分的立地条件和生产能力指标,具有相同的立地条件、相同的起源、相似的林木组成,具有共同的森林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林分总体。 立地质量直接评价法: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地位指数比较法。 立地质量间接评价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征或相关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 森林立地类型: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能力而不相邻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人工林:凡由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依据造林的目的及人工林的效益不同划分成不同种类。 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同龄林:林分中全部林木的年龄处于一个龄级范围内 异龄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的年龄大于一个龄级范围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林分组成:指该林分中树种组成的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通常指某一树种株数占全林分株数百分比表示。 林木个体生长:是指树木个体体积和重量的增长变化,林木由种子萌发,经过幼苗时期,长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林木。 林木个体发育:林木个体构造和技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极性:林木体或其离体部分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 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个器官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他们的关系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森林的潜在生产能力: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气候—立地生产力。 造林规划:是对造林工作的宏观安排,包括它的发展方向、林种比例、局部、规模、进度、

森林培育学试题剖析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著的。 A. 德国 B.前苏联 C.日本 D.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 B.更新营造阶段 C.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 段 3、树种的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解剖学 C.生态学 D.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生态幅度 C.生理幅度 D.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A。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 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为宜。 A. 0.1 ?0.3 B. 0.3 ?0.5 C. 0.5 ?0.7 D. 0.7 ?0.9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温度-5 —0° 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 C,相对湿度 10-25% C.温度-5 —0° C,相对湿度10-25% D.温度0—5° C,,相对湿度 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平衡含水量 B.临界含水量 C.安全含水量 D.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 —20° C B. 2 0—30° C C. 3 0—40° C D. 4 0—50° 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 疏伐和生长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经济林学科硕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林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Z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经济林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协作的精神。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就,具有本学科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1、经济林生物技术与良种选育 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经济林育种群体的构建,建立系统和健全的育种基地;经济树种的常规育种,含无性系育种和有性杂交育种等技术;重要经济树种cDNA 文库和EST文库的构建及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检测,经济树种再生体系的建立,重要经济树种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2、经济林资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主要经济树种的生殖过程、生长发育规律、目标产物合成等主要有机产物的生物代谢过程和调控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树种良种壮苗新技术,重点是建立经济树种无性系育苗新技术体系;优良品种的科学配置技术,主要解决自交不亲和经济树种的不同S基因型的品种配置和花期相遇品种配置问题;经济林栽培的树体管理技术、土壤耕作和水肥管理技术;经济林栽培的花果调控技术;经济林无公害栽培技术。 3、经济林资源产品加工利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经济林资源食品工程技术及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食用经济林资源加工与利用;经济林资源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人工造林的重要意义 1.人工造林:是在无林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的土地上造林。 2.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采伐、火烧)上造林。 3.人工造林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高效林业发展方向/林种多样性发展方向/短周期方向发展方向/定向培育发 展方向/向无性系林业方向发展/城市林业发展新方向。 4.林种:根据森林的效益、功能和用途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种类。 人工林的林种的类型: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林。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地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5.生态公益林:以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商品林: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 原料等为主的森林和灌木林。 6.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 进行重新划分。将防护林、特种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 7.林木个体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8.林木生长过程的描述:1)林木生长曲线。2)林木生长速率。3)林木生长量。按调查因子分:树高、直径、根系、 断面积、材积、重量、形数生长量。按照部位:林木、树干、枝条生长量。按照时间: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等。 9.林木的发育: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即林木器官、组织或细胞在质上的变化。 全期生长型春季生长型 10.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 相关性。4)极性和再生。 11.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1)幼林阶段:种子形成幼苗到1-3龄前,或造林后1-3年。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保证 个体成活至关重要。2)幼树阶段:指幼苗成活后到郁闭前阶段,或称郁闭前阶段。是扎根和根系大量发生的重要时期。应及时采取抚育措施。3)幼林龄阶段:林分郁闭后的5-10年或更长时间,为森林的形成期,属于结实幼年期。4)中龄林阶段:森林的外貌和结构大体定型,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的速生期转入到树干材积的速生期,群体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的比例迅速提高而叶生物量的比例相对减少。5)成熟林阶段:树木个体增大到一定程度,高生长开始减缓甚至停滞,树冠有较大幅度的扩展,直径生长在相当长时期内还维持较大生长,材积生长量和生物量增长趋于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下落。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可采伐利用。6)过熟林(衰老)阶段:林木生长趋缓、健康程度降低,病虫、气象、火灾的作用增强。种子产量降低、质量下降。 1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条件:1)内部因素:营养物质、代谢机能、激素水平、遗传特征 2)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和养分。 13. 林木群体生长量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断面积、材积、重量。 14. 影响林分生长发育的因素:立地质量、树种选择、林分群体结构、密度、抚育措施等。 15. 林木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1)光合速率。提高林木的光合速率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基本途径。(1)树种遗传品质。 (2)个体特性。(3)生长环境:受光强、温度、湿度、CO2、水分制约。可通过施肥、灌溉等林学措施和林木群体结构的再调节分配作用创造需有利的环境条件。2)叶面积。调节林木最佳的叶面积状态(最适叶面积、枝叶伸展角度):树种搭配、造林密度及密度调节。3)生长期。树种选择、环境条件、林分结构。4)老化过程。叶高光效阶段、生长高峰。 16.光合产量(净第一性生产)=粗第一性生产-呼吸消耗 生态系统净生产量=净第一性生产-净第一性生产 生物量:单位面积上所有生物有机体的干重。经济产量:单位面积的出材量。

《森林培育学》试题上课讲义

《森林培育学》试题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 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 B、风选 C、筛选 D、粒选 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 B、相似的立地条件 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 D、以上A、B、C 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 B、温度-5-0℃,湿度0-10% C、温度-10-5℃,湿度10-25% D、温度5-10℃,湿度0-10% 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 B、种皮结构 C、含水量 D、内含物成分

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 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 C、二氧化锰氧化锰 D、硫酸亚铁、硝酸银 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 A、实生 B、营养繁殖 7、保证苗木移植质量最关键的技术是( )。 A、扶正苗木 B、深浅适中 C、根系舒展 D、移后踩实 8、出圃期间苗木失水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 A、根系 B、茎干 C、枝 D、叶 9、截制插穗时下切口位置应在( )。 A、侧芽上0.5cm B、侧芽处 C、侧芽下0.5cm D、随意 10、对深休眠种子催芽效果最好的是( )。 A、温汤浸种 B、层积催芽 C、低温层积催芽 D、变温层积催芽 11、下列林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 )。 A、护路林 B、护提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12、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 13、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 )。 A、人工更新 B、人工造林 1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2016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 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整理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给题目整理讲解学习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名词解释21分判断题10分选择题15分问答题39分论述题15分xxx 名词解释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与树种相关联,并有高低之分。 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生态公益林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农林复合经营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农林业、林农间作等。林农复合经营是将林业和农业或牧业或渔业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 复合经营的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 森林立地主导因子主要包括三大类,即物理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精品文档. 联系网站删除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子和人为活动因子。即林木是

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林木发育 也就是新增加的部分在形态结构以器官、组织或细胞的质上的变化,至生理机能上与原来部分均有明显区别。同一树种邻近的相同年龄的植株林木分化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能力方面的差异,称为林木分化。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森林收获作业法通常称作主伐,之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森林潜在生产力 所谓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良种与良种基地良种基地,是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树根生出来幼树组天然次生林是指天然森林被砍伐后,天然次生林 成森林,针对原生林,称之为次生林;也就是最初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再次自然生长繁衍所形成的天然植物群落。 顶端优势林木主茎顶芽生长快,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顶端优势。树种生态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是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种子园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工程造林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 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4、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阶段。 6、种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森林培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 A 编着的。 A. 德国 B. 前苏联 C. 日本 D. 中国 2、森林培育的 C 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 前期规划阶段 B. 更新营造阶段 C. 抚育管理阶段 D. 收获利用阶段 3、树种的 C 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 生物学 B. 解剖学 C. 生态学 D. 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 A 。 A. 自然分布 B. 生态幅度 C. 生理幅度 D. 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 A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 B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 C 。 A. 幼年期 B. 青年期 C. 壮年期 D. 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 C 为宜。 A. ~ B. ~ C. ~ D. ~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 D 。 A. 温度-5—0°C,相对湿度0-10% B. 温度5—10°C,相对湿度10-25% C. 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 D. 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 C 。 A. 平衡含水量 B. 临界含水量 C. 安全含水量 D. 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 B 。 A. 10—20°C B. 20—30°C C. 30—40°C D. 40—50°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透光伐、疏伐和生长 伐。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 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和用材林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 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因素。 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森林植物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林型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位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等。

华山松苗木培育指标分析

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 指导教师:李莲芳、朱存福 基质类型与KMnO4和GA3浸种对华山松发芽及苗木生长的影响1 ——株存活率、根干重 1.试验目的和意义 华山松(Pinus armandii)松科(Pinaceae)松属,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绿色或淡绿色,平滑,老则灰色,裂成方形或长方形厚块固着于树干上。球果圆锥状长卵形,翌年9~10月成熟,种子无翅或两侧及顶端具棱脊。 华山松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西部,生于海拔1000~3300m,形成纯林或混交林。喜光、喜温凉湿润气候,分布区年均温5~15o C,年降水量600~1500mm,宜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森林棕壤,在钙质土上也能生长,不耐水涝和盐碱;浅根性,侧根发达,可作为产区低山至中山地带的造林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略粗,质轻软,易加工,供建筑、板料、家具、木模、胶合板等用:木材纤维含量高,为优良造纸和纤维加工原料,种子可实用。 本试验采用播种育苗法培育华山松苗木,学习掌握林木苗木培育的基本方法,了解多因素对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及种苗生长的影响。 2.试验设计 2.1试验的因素水平 试验因素包括基质类型、高锰酸钾(KMnO4)和赤霉素(GA3)浸种共3因素,因素包括3个水平(表1)。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浸种对发芽的影响,增加一个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浸种的单因素试验,共含6个水平(表2)。 表1 试验的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设施A-基质类型(V:V) B-KMnO4浸种浓 度(%) C-GA3浸种浓度(g/L) 1 全光照苗圃土0.050 2 温棚内苗圃土∶炭渣=70%:30% 0.250.015 3 ---苗圃土∶炭渣=50%:50% 0.50.030 注:KMnO 4和GA 3 浸种时间分别0.5h,首先用KMnO 4 浸种后清水洗净晾干后再用GA 3 浸种。 1森林培育学实习报告.第一小班林学12级.陈月圩20120455003

《树木学》习题1—总论 - 参考答案

《树木学》习题1—总论(参考答案) 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及利用价值的学科。 2.分类系统:按照生物形态的繁简差异、生理功能的不同水平和系统发育中亲缘关系的远近归类,反映生物界的自然谱系。 3.种:种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群形态类似的群体所组成,来自共同的祖先,并繁衍出类似的后代。 4.双名法:是种的学名形式,用拉丁文表示,即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个部分构成:属名和种加词,并于其后附上命名人。这是由瑞典人林奈确立的。 5.树木分布区:每一树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每一树种所占有的一定范围的分布区域,即为该树种的分布区。 6.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是指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个体发育)及生长周期各阶段的性状表现。包括树木由种子萌发,经苗木幼树发育到开花结果,直至最后衰老死亡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 7.物候期:简称物候期,是指生物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8.生态学特性:生态学特性是指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 二、填空题: 1.树木按生活型可分为下列三大基本类型: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而每一类型又可按冬季落叶习性分为常绿、落叶和半常绿(半落叶)三种性状。 2.传统分类学的奠基人是瑞典人林奈,他确定了以“双名法”命名植物。 3.分类学的依据有形态学、解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孢粉学、细胞学、物种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分子系统学8个方面。 4.植物分类的基本等级是门、纲、目、科、属和种。 5.种下的分类等级主要有4个,分别是亚种、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 6.树木分布区的类型主要有天然分布区和栽培分布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和垂直分布区。 7.树木特性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8.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主要有4个,分别是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 三、单项选择: 1.(C)林奈的分类系统是属于哪个时期的分类系统? A.本草时期的分类系统 B.自然分类系统 C.人为(机械)分类系统 D.系统发育系统

最新森林培育学复习提纲

第一讲绪论及森林立地吴尚王霄 1 森林培育学概念: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 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2 森林培育学范畴: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 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等。森林培育过程包括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 3 立地:泛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地段上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4 森林立地:是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5 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6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合。 7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例子:森 林、草原] 8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可以通用。 9 森林培育学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森林多目标经营与森林培育学 追求生产功能 追求生态功能 景观、文化等社会服务功能 追求非林、非木质资源利用 综合目标 (2) 森林起源与森林培育 (3) 森林质量、数量与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与提高森林质量森林培育与森林面积 (4) 林业重大工程与森林培育学 10 立地因子有那些?各有何特点? (一)物理环境因子 (1) 气候:大尺度—水热组合,决定着植被分布。特点:稳定、简单。 (2) 地形: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坡形、小地形等。地形影响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并直接影响土壤条件。 特点:①稳定、直观,易于调查和测定; ②与树木高生长及植被生物量直接相关; ③是各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结果。 (3) 土壤: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酸碱度、土壤侵蚀度、 土壤石砾含量、成土母质等等。 特点:①对树木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有调控作用; ②与树木高生长密切相关; ③比较容易测定; ④综合性强,全面反映了林木根系生长空间和肥力水平。 (4) 水文:主要是地下水深度、矿化度、盐分组成,地面积水情况等。在平原地区该因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植被因子

森林培育学试题集与答案

填空 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15、湿藏法可分为( )、( )、( )。 16、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 )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17、母树林建立的重要一环是标准地实测,标准地的总面积应为调查林分总面积的( )%,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得少于( )株。 18、塑料棚罩是( )、( )、( )、( )、( )、( )。 19、苗床分为( )、( )、( )。 20、土壤灭菌杀虫常用的药剂有( )、( )、( )。(举三种) 21、基肥的种类有( )、( )、( )。 22、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过程,可分为( )、( )、( )、( )。 23、掌握春播的原则是( )。具体应在地有( )cm处平均地温稳定在( )℃为适宜。 24、播种方法有( )、( )、( )。 25、种子的催芽方法有( )、( )、( )。 26、营养繁殖育苗主要有( )、( )、( )、( )、( )、( )。 27、扦插方法有( )、( )。

森林培育学自己整理

森林培育学 一、名词解释 1、种源:是指某一批种子的产地及其立地条件。 2、种子的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暂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自然现象。 3、花芽分化:林木生长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水平以后,成花诱导激素和外界条件的作用下,顶端分生组织就朝成花的方向发展,开始形成花原基,再逐渐形成花,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4、轮作:是用生物的方法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肥力状况措施。 5、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6、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7、适地适树:就是指将树木栽植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选择林学特性与该立地条件相适应的造林树种。 8、种子的成熟:就是指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具有种胚和胚乳的过程(胚根、胚芽、胚茎和子叶)。 9、人工林:是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10、森林潜在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够达到的最高生产力,也可称为气候生产力。 11、种子园:由人工选择的优良无性系(从一共同的细胞或植株繁殖得到的一群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植株)或子代家系(经过子代测定后所选择出的优良子代)为材料,按合理方式配置而建立起来的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林木种子的场地。 12、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是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的常用指标之一,通常用某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来表示。 13、半活期:指种子群体中50%种子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14、现实生产力:是指现存的森林植被所具备的实际生产力,它往往低于潜在生产力。 15、安全含水量: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最低限度)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16、千粒重:在气干状态下,1000粒纯净种子的重量。 17、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18、抚育采伐:又叫抚育间伐。是指在未成熟的林分中,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而采伐部分林木的森林培育措施。通过抚育采伐可以获得一部分木材,同时可以促进森林的发展。 19、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 的方法 20、林种:是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通常按照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来划分。 二、填空(见反面)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在9号文件中已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2、民国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