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2011-2012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班级: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绩: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彻底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过度到现代史。我认为封建社会衰落是必然的,每种社会制度在历史的考验下总会暴露出各种弊端,就如奴隶制度一样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在清末暴露无遗。追根究底,一个社会的制度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必将走向灭亡。在此,我把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经济方面

从经济基础上看,封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落后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

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而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雇佣关系发

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在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皇权专制政治制度的起源应该追溯到秦始皇。秦始皇时代,中国实现了统一,逐步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王亚南教授指出:“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间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的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是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皇权专制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立法权、官吏任免权、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等都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出言为法,言出法随。由于权力的集中和世袭继承制,出现了大批幼君、昏君,并导致宦官专权,或外戚专权,或佞臣专权。源头浑浊,必无清溪,其结果自然导致官僚阶层的整体腐败。

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在长期看来存有许多后遗症。比如,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容易导致“官本位”,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士都投入官场的角逐,从而不利于商业的繁荣。而且,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其权力中心是在下层,因此有利于形成“契约”的观念,萌发民主的思想;而在中央官僚集权制度下,社会的权力中心处于上层,高高在上的官僚体系看待下层的民众如同牧羊人看待羊群,因此有“牧民”之说,这样的社会里只会有“民本”思想,最理想的君主无非就是牢记“船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古训的君主,而不会产生民主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在前期这一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例如政府有能力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保卫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这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后期,他日益走向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

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为挽救这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以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

三、在思想文化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和道教相结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读书人欲猎取功名,就很难绕过这一“龙门”。这时代的读书人攻读的是四书五经,研究的是诗词歌赋,喜好的是琴棋书画,再不就是琢磨一些神秘兮兮的佛道理论,普遍不关心工农业生产,缺乏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研究兴趣。所以他们的学问都是一些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不沾边的学问,都是一些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帮助的学问,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与此同时的选官制度也一样的腐朽。明清的八股文、文字狱无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使他们不知创新,只知埋头死读。这使中国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近代表现为落后。

“愚民”观就是不让百姓拥有才能以此来巩固其统治。“尊君卑臣”,就是“有功则君有其君,有过则臣任其罪”。就是领袖领袖都是正确的,只有被下臣蒙蔽或者被下臣歪曲了,因此不仅赋予皇上无上的权利,还赋予其无上神圣,这也就要求百姓要严格遵守秩序,维护封建制度。统治者也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维护其统治、巩固其统治,这样一来,封建传统制度文化深深扎在中国土地中,使得中国人民对社会的变革漠不关心,使得封建力量在中国格外强大,也为近代中国的变革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而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在这样的时代里特权思想、男尊女卑、亲疏有别和专制主义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君权、父权、夫权尤为突出。封建礼教规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服务,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者的特权恶性膨胀。

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历史是被一股脑涌现的事件在瞬间扭转的。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世,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拉开了距离。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实在的经验史,面对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寻求新的出路,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夜郎自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以历史为鉴。但不能拘泥于历史,要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南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2005-01-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中国革命史略》吴云立,1991年8月第一版

3.《中国近现代史刚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

[整理版]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 ——瞿同祖 第一章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牧畜经济与农业经济 第二节移徙的生活与安定的生活 第三节公产制与私产制第四节同等承继权与独子承继权第五节平等自由的社会与阶级社会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完成第一节分封的情况 第二节同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第三节诸侯的等级 第四节国土的大小 第五节诸侯与天子的关系 第三章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第一节采邑主的绝对私有 第二节授田及井田制度 第三节土地之不可分及禁止买卖转移 第四章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第一节宗法与土地封建的关系第二节嫡庶制度第三节承继法 第四节祭祀 第五节婚姻 第六节丧葬 第五章封建阶级 第一节贵族与平民 一、天子

二、诸侯 三、卿大夫 四、士 五、庶人 第二节奴隶 第六章封建阶级(续) 第三节贵族阶级之优越第四节平民之义务权利甲义务 1 代耕 2 献纳 3 役 乙权利 第五节庶人职业及居处之固定 第六节各阶级之固定及所用礼仪之不同 一、祭祀 二、婚姻 三、丧葬 四、服饰器用 第七章封建政治 第一节封建政治的特点 一、分化 二、阶级间之服从 第二节封建官吏 第三节庶人与政治 第四节兵制

一、人口及土地调查 二、乡邑及军队组织 三、各国军数 四、操阅 第五节财用 第八章封建的崩溃 第一节阶级的破坏 第二节诸侯间的兼并 第三节商业经济的兴起 第四节土地制度的改革 结论 一、序言 中国的文人,最会自命正统,自立门户。——陶希圣 中国社会科学唯一的出路,是以欧洲上古社会、欧洲中古社会、欧美现代社会为背景, 去解释过去中国的社会、现在中国的社会。——杨开道 【私以为对于中国社会的独特性,欧美社会的背景未必完全适用。】 中国封建社会的时代问题始终是一个论战的中心——瞿同祖 二、研究方法及观点 本书是对中国封建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以全部社会现象为对象,逐一讨论。作者不把封 建社会看成一种静的制度,而是着重于分析其形成以至崩溃的过程,解剖他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功能及彼此间的关系。

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构造

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构造 湖北省仙桃中学历史组熊红荣 一、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它同劳动的结合是以不平等的分配为前提的:占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少量土地。虽说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土地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会有张有弛,但在一个王朝的修养生息之期过去之后,土地集中日渐月积地成为东西南北的普遍现象。土地的不平等分配驱使缺乏土地的农民同地主结成租佃关系,而后,佃农和自耕农一起,在零切碎割的土地上耕耘劳作,繁衍不息,组成了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土地提供了生存资料,但被割碎了的土地同时又限制着小农的视野、活动和发展。因此,小农经济总是:以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这种生产单位同时又是自我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附属于农业。三者构成了自然经济的内涵和本色,这就是支撑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构造。显然,它的稳定性就存在于它的保守性之中。 同西欧封授世袭的庄园经济相比,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构造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土地的私有和买卖。这种特点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土地在不断集中的同时又不断地分散。集中,是指地主阶级通过兼并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但是,对这个阶级的个人来说,土地的集中又是不稳定的。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更为常见的,则是因土地私有而发生的分家析产。汉代以后,中国在财产继承方面,长幼嫡庶之别已趋淡化。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是和土地集中同时存在的另一种趋向。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对立的经济等级之间,其个别成员可以相互对流。即一部分人由贫转富,另一部分人则由富转贫。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数世而斩,很少有数百年不衰之家,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这种财富占有权的非连续性,无疑提供了一种弹性,使封建社会能够弛缓地延续下去。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劳动力同土地的结合是实现于个体小农的一家一户之中的。一家一户可以完成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因此,中国的小农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固然,小农经济是一种遭受剥削的经济,有它悲惨的一面;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它又把生产者的收益同自己的劳动联系起来,可以寄托追求。由于这种两面性的存在,遇到政治稳定的年份,小农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达到丰衣足食并不是不可能的。个体经济限制了农民,农民又执着地依恋着自己的个体经济。就连后来洪秀全建造人间天国的蓝图,也是按照小农经济设计的。这难道同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没有关系吗? 二、官僚政治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矗立着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皇帝就高高踞于权力的顶峰,俯视着尘土中碌碌劳作的黎民。在他的下面,依照品级和人数的反比,是上下相承、左右相连的一层一层官僚。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构造。 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和抨击的对象。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曾有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它之前,中国社会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即政治权力和物质财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希望对你有用!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是有关土地的 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了亲戚和功臣,名义上土地依然是周王的,但是实际上是诸侯的。诸侯就是自己土地的主宰,他们依据自己的法律来治理自己的国家。 所以,很大程度上,封建制度与联邦制是相似的,这也是为什么西欧国家很自然地从中世纪过渡到联邦制的原因。 封建社会是依据周礼来统一思想的 周礼并不是一种法律,而是一种被倡导的行为规范。违背周礼并不一定受到刑事处罚,但是在整个周朝会被瞧不起。这一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信用制度,信用记录不佳不一定触犯刑法,但是你会发现自己不受欢迎以及办事很难。 所以,在封建社会是很提倡贵族精神的,贵族会依据周礼的原则约束自己,非常重视荣誉。这一点,在中世纪的欧洲也很明显。 封建社会的诸侯国之间构成平等关系,即便爵位不同

封建社会不是中央集权,中央对诸侯国只是共同宗主,起到指导、调停等作用 中央政权不会直接就任何事物发布命令或者法令。 诸侯在自己的国家内同样具有封建的权力,因此有些国家又分成更小的国家。 官家特征 我们姑且称秦以后的社会为官家社会。事实上,官家社会的特征在秦朝还没有充分体现,秦朝就灭亡了。所以,事实上从汉朝以后,官家社会的特征才逐渐清晰。 首先,高度中央集权。秦朝开始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全国统一号令,权力收归中央。 其次,高度的专制。秦朝开始,皇帝具有主宰一切的权力,即便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秦朝皇帝的权力还在法律之上。在周朝,周王自称寡人和孤,诸侯同样自称寡人和孤,周王尊称诸侯为伯父和伯舅。从秦朝开始,皇帝自称朕,其他人一律不能这么自称,皇帝不会尊称任何人,任何人都要称皇帝为圣上和万岁。 周朝,史官的记载至高无上,周王也不能改变。秦朝以后,皇帝的话至高无上,史官就是拍马屁的角色。 第三,高度的统一。秦朝开始,书同文行同轨,天下所有的东西都要统一标准,这被我们纪录为秦始皇的功劳。思想上同样必须高度统一,所以有了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四,高度的腐败。因为权力集中在中央,可是权力也是必须由

《中国古代史》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中国古代史概况 中国古代史讲述我国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史学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线划在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虽有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战国封建说较为流行,以公元前476年为界。按照这种划法,原始社会大约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这种划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把春秋战国划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把清朝后期排除在古代史之外。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仍然是有一定帮助的。我们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流行的分期方法来处理问题的,但对其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调整,将春秋战国视为一个整体,并将涉及清代后期的若干问题。 我国的原始社会包括猿人、智人和氏族公社三个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已发现的材料看,“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智人开始人工取火,并发明了弓箭,推动了原始社会的发展。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典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所以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分工的发展,原始集体生产逐渐被个体生产所取代。个体生产发展的结果是财产私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贫富的分化,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瓦解。 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周三代。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发展阶段,西周是鼎盛阶段,春秋战国则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阶段。在夏商周三代,全部土地和奴隶在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各级奴隶主只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在形式上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多项占有。与奴隶主阶级这种所有制相适应,在政治上表现为严格的宗法制、分封制和等级制。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持他们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制。神权也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特别重要的补充手段。 我国的封建社会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和明清五个时期。有时处于统一的局面,有时则出现分裂的格局,情况复杂。秦汉时期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是第一个统一时期,也是封建时代的重要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分裂时期,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等阶段,头绪相当纷繁。三国是指魏、

中国封建社会

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脆性结构,缺乏弹性,只要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三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偏离适应态到某种程度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瓦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每隔两三百年就出现一次王朝更迭的根源。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极具弹性的社会,“超稳定”本身即意味着具有极大的伸缩性。这涉及到超稳定系统在时间上的界定,中国封建社会是弹性的、流动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中国在经济结构上是弹性的。中国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地位固定不变的经济集 团。由于土地是封建社会最大的财富,所以开放主要体现于获得土地的方式上。这又有两点:①土地自由买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中国的土地私有化缘起很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开始。在封建的中国,“强弱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千年田换八百主”是常见的现象,任何人只要有钱就能购买田地,上千为地主。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存在一段国有制历程,但土地国有制不代表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它只能暂时促进经济的发展,况且国有制从来没有从根本上禁绝土地买卖,也不可能禁绝,比如,唐均田制下,就有出卖永业田和口分田的若干规定。②中国实行“诸子分户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即使是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几代以后也不免贫困。 2、中国在政治结构上是弹性的。中国拥有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官僚体 系。中国是最早废除“世卿世禄”,从知识分子——士中选拔人才的国家。先是自荐,接着是征辟、察举,然后是九品中正选人,最后是科举,地区阶级包括平民百姓,只要学识渊博、德行出众,就有可能脱颖而出,进入官僚体系,成为特权阶级一员。另外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对抗强大的贵族势力,也为了政权的巩固,皇帝不断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士人典掌机要,这些都有利于保持整个官僚体系的活力。 3·文化结构上是弹性的。儒家学说虽然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它是不断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此过程中,儒家学说大量吸收法家、阴阳家、道家的学术思想,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佛教禅理也融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的一部分。除儒家思想外,其它学说都存在,并没有消失。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在文化上思想体系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名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答:两对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次要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答: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 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

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5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么?答: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6.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 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7.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代表 答:1.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如:李大钊,陈独秀。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1、中国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起:1840 年止:1949年 2、近代史以哪年的什么事件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3、中国近代史 1840年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4、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 发动国——英国 中国皇帝——道光帝 主战大臣——林则徐 结果——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6.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和英国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而中国是正在没落的封建国家。 7.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白银外流,造成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政治腐败,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军备废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家破人亡,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8.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9.关于《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 签订双方:英国和清政府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这是谁给谁说的?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事实? 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当时,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谁说的?当时国家的时局是怎样的?这首诗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前的中国乾隆朝后期,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购膨胀, 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清王朝 2.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路的民不 由强盛转向衰落断增加.地租剥削、賦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的中国和世界的主要表现: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言只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暗,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西方资本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1842,8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 ④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1894,11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俄国: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⑤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1860英法联军-北京-放火烧“万园之园”) 2.政治控制: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通过军事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如何侵略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主义对中国中国?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的侵略及 5.综上所述,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 近代中国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社会的演变①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封建 势力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中国半殖民地治支柱③虽 然自然经济破坏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和严重障碍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 近代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文化生活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很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争斗中各地 成半殖民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半封建社会社会阶级关系变动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在外国资本主义

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哪个时期

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是哪个时期? Neon Yasushi,孔聖徒Cosmopolitan 5 票,来自俞越、莫莫、夏小筱更多 既然我们用汉字,那必须先承认「封建/Feudalism」二字的意思的是「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自黄帝至秦,为中国合法正式全面施行封建制的时期。始皇帝将秦楚郡县制推广到全天下,强力终止封建制,自此皇帝一统,造成「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辉煌战绩,也建成了很多庞大工程。 秦亡后,汉初建有大小不等的同姓或异姓封国,可以看做是封建制的反复。但不久封建制就遭到彻底的颠覆(七国之乱),由于封建制的颠覆,国家统御力空前强大,资源配置的干涉力骤增,这是汉武帝 彻底击败匈奴游牧民的国力基础。以农耕社会之地位维持巨大骑兵和供给并彻底击败强大游牧民,除汉武帝外,举凡古今中外,并没有第二例。 汉末权臣曹操于汉献帝建安元年开「许都幕府」,开创「幕府政治」,建安七年曹氏幕府迁邺城(献帝仍居许),曹氏幕府长达二十五年,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为止,同期诸葛亮也有类似行为。此后 魏晋南北朝政治均有极大的「幕府政治」成分,所谓六朝金粉就是指这一段,帝王威权受挫,贵族世家掌握军权,其子弟垄断文化,形成了一个文化极为活跃但民众生活惨苦的时代。「幕府政治」是典型的封建制复辟(参见七百年日本幕府)。至北周-隋进行集权制改革,吞齐灭陈,封建制在中华再次灭亡。隋唐开科举,绝封建,然上承六朝,贵族世家的力量仍然强大,虽屡经打压,中唐以后仍藩镇纷起。宋太祖对症下药,令两宋文士地位之高,冠绝古今,牢牢把握住了国家政制方向。 隋唐之后,除短期外,封建制完全不再有大的市场。究其原因,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彻底埋葬了贵族与世家。 相应地,我们可以看到专重门阀、尚未产生科举这种相对公平入仕通道的南北朝,幕府和军阀可以强大到完全不甩皇帝,禅让闹剧不绝于史;不好好搞科举的元朝,封建成分就比较重;科举搞得有一搭没一搭的日本,幕府制就维持了七百年。我们还可以看到,凡封建制时期,多礼崩乐坏而文化昌盛,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同学最喜爱的时代;然而封建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相对不足。 唐人柳宗元《封建论》认为封建制有百害而无一利,在下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诚然科举制更进步,也让更多读书人参与文化的创作,但并不是处处优于封建制,比如读书人虽然多了,读书人说话的尺度却大打折扣,这对思想的争鸣必然有害。不过毕竟柳宗元是维护大一统皇朝的怀「天下」之忧的士人,封建制会妨碍这些「天子门生」的利益;我们现代人没有利益纠葛,应该能看得更客观。 新远以为,中国人应当自信,有对自己历史的解释权。这个自信,首先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包括某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着辉煌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被人欺凌。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成了世界的鱼腩,成了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弹丸小国启灵的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表面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专制统治可以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到1912年清帝溥仪被迫退位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他决定了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走向。所以,导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漫长的社会文化原因才是近代中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具体分析文化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君位世袭。这种基本特征是国家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主个人的品质,即贤明与昏庸。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国家的前途则是一片光明;相反,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昏君,那么,国家的命运可以想象。贤明的君主上任自然会选拔贤臣,变革制度, 于是一时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君主昏庸的,就往往奸臣当道、朝纲颓废,社会一片乌烟瘴气,甚至于刀兵四起,国破家亡。这就是所谓的人治——"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然而就是由君主个人品质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情况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之久。如果没有外界的入侵,或许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由此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每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灭亡。可悲的是这种兴衰更替在中国重复了4000多年,中国人就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弊端,不能摆脱他走上别的道路,而这就与中国人受到的思想教育脱不了关系了

中国何时开始封建社会

许小年: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 时间:2010-12-15 17:07 作者:许小年字号:大中小点击:次这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最大“冤假错案”。从秦始皇到清宣统,明明两千年的专制王朝,硬被张冠李戴地定性为封建社会,致使天下以讹传讹,谬误流行至今。适时纠正这一错误,准确判断这两千年的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何以长期停滞不前,而且可以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何谓封建?由《大英百科全书》可知,封建主义(Feudalism)一词最早出现在17 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各种著作和研究中,这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最宽泛的定义涵盖了西欧中世纪全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而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Lords)和封臣(Vas-sals)之间的契约关系。 定义无论宽窄,封君和封臣的契约关系为封建社会所特有,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实质。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主要包括司法、财政和军权。土地与治理权是否结合在一起,封臣是否拥有治理权,这是区分封建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键。 在中文文献中,“封建”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日本为幕府—大名—武士,而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下级封臣均拥有治理权,诸侯、大夫等封臣不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领地上的国王。 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封建,立郡县”,由皇帝直接派出郡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网系,统治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虽然郡守、县令在辖区内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却与昔日之诸侯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的来源,以及由来源决定的权力性质。 官员经皇帝授权进行统治,而诸侯则以承担义务换取治理权,前者为上下级的单向命令关系,而后者为双向的契约关系。封建社会中的国王得到封臣的忠诚和义务承诺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保护封臣的权利,如果国王破坏契约,侵犯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用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种手段反抗。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皇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声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特征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1、经济——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2、文化思想——教会掌握世俗权力,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3、政治——封建等级关系森严,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建立起公—侯—伯—子—男的公爵制度,教皇、国王以下是公爵,骑士是最低一级的封建主。 4、军事——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以骑士和冷兵器为主要特征。 中国近现代为何由盛转衰而西方崛起的原因 中国 政治上:中国的封建专制到达顶峰,统治者屈从于现实的安稳,不求上进;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导,商品经济不发达。 思想上:儒家经典,重文章,轻商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深入人心。 军事上:依然处于冷兵器时代,大炮枪支并未在军队中普及。 科技上:缺乏创新,科技服务于小农经济,偏重于实用性,缺少总结,大大落后于西方 西方 政治上:资本主义逐渐确立并普遍适用于西方各国;广泛的殖民使其掠夺了大量财富,奠定了经济基础;地理大发现是世界里安慰一个整体 思想上:文艺复兴以后,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崛起 军事上:枪支弹药普及,并迅速升级,军队作战能力提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__典型事件(时间顺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 典型事件(时间顺序) 公元前5世纪-1840年中国封建社会时代 封建社会的特点衰落的原因 184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法、美、俄 军事侵略签订条约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动历史空前的农民运动。 1851年3月,在东乡称天王。 1851年9月,攻克永安,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853年冬最重要的是《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体现了太平提昂社会的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资政新篇》,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没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1856年9月,天京事变。 1864年6月洪秀全去世,7月,太平天国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失败。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 1858年英法美俄《天津条约》、英法俄《北京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 19世纪60年底-90年代洋务运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封建阶级。口号:自强求富 1861年设总理衙门。 冯桂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做了三件事(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历史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1894年,日本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4天的大屠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东京创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到1840年前) 第1讲: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历史最久,是中国文明的根。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与这一段历史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新课标教材忽视了历史线索这一部分,初中部分知识又很薄弱;因此,补充历史线索就很有必要。同时大家要学会把相关的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事件发生的时代密切相联,这样才能够完整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资料解读: 青銅時代: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各地区的青铜时代开始时期不一。希腊、埃及始于公元前3 000年以前,中国始于公元前1 800年。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资料阅读:(一)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二)战国各国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秦孝公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其中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 阶段整合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经济方面: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政治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结构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这种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和道教相结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虽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停滞,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世,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以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多少年》的内容,具体内容: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封建社会存在时间:公元前221年-公元1953年 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53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土改结束。

封建社会的形成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即农民),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是封建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芹是封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是统一的。刚性体制下如此,弹性体制下更是这样。 在宋朝以后的长期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十分稳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弹性体制下的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不会发生大动荡,不会发生经济的凋敝或社会的危机,而是指: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和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危机,封建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社会照常运转,封建秩序始终都能维持下来。宋朝开国以后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宋太宗继太祖承继皇位,明成相夺了建文帝的宝座,都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夺权成功后,封建制度不变,弹性体制也不变;又如金灭了北宋,元灭了金,再灭了南宋,明朝赶走了元朝的统治,清朝又代替了明朝,这些都是皇朝的兴亡更替,封建社会一直照样运转着,封建社会中的弹性体制继续起着作用;再如,元末明初群雄割据,割据者不管是起义军的领袖,或是乘元朝衰微而独霸一方的军阀,还是亲元的旧势力残余,他们混战不已,但在所统辖的区域内仍然维持着封建秩序。此外,像明末李白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依旧按照封建皇朝的统治方式来发号施令,封建制度既未因此瓦解,也谈不上制度的更替。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主要指弹性体制下封建的超稳定性。统治舞台上的角色可以变换,朝代名称可以变换,某些具体的统治方式也可以变换,甚至一个朝代之下对不同地区实行了不同的政策①,但制度始终不变。 在弹性体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存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不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第二,从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的封建制度在任何一种动荡与危机的条件下都有可能重现或再生。第三,从基层社会组织的构造和运作状况进行分析,由此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在剧烈震荡之后依然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 一、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宋朝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使得社会流动性大为增加,这里既包括了社会的垂直流动和社会的水平流动。 从社会的垂直流动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弹性体制下,一般人可以通过三种主要途径向上流动,即读书,从军,经商。 1.读书。如果走读书这条途径,最有前途的是参加科举以进入仕途。宋朝以后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走向规范化,使得不少读书人为争取科场成功而付出一生的精力。只要还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他们就总是存在希望。当然,除了科场成功而进入仕途以外,读书人还有其他的向上流动的途径,例如可以充任吏,以后由吏而官,也可以受聘于高官,作为幕宾,等待东家日后的推荐而进入仕途。此外,读书人只要学有所成,又有名声,还有被地方官员荐举的可能。荐举是一种对官员队伍的补充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黄仁宇在《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一文中,以元朝南北税制不同为例(江南实行秋税、夏税,仿唐朝的两税制,北方实行丁税、地税,仿唐朝的租庸调制),说明政策不统一,不连贯是元朝政局不能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载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三联书店,2001年,第67页。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对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思考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秦统一六国,即公元221年,结束的时间则是1911年,即溥仪退位的时候。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巨大变化。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一,经济方面: 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了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在此基

础上,若干手工业部门尤其是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些富有的商人购买织机开设“机房”,成为“机户”,他们雇佣“机工”为其劳作。“机户”开设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它与封建制度下的手工作坊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手工作坊主一般不脱离劳动,帮工、学徒“衣食于主人”,与作坊主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机户”开设的手工工场是利用手中的资本雇佣“机工”劳动,靠剥削“机工”的剩余劳动为生。这种占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而那些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计日受值”的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与“机工”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