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绪论》

一、元代文学的背景

二、元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杂剧繁盛,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剧作家。

演员也较多,戏剧演出活动很发达。

后期:杂剧渐渐衰落,南戏占据戏坛主体地位,文人色彩较浓重。

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第一章元杂剧的崛起与兴盛

一、元杂剧定义

元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所以也叫北曲杂剧,简称北剧,和以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南戏相对称。它是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公元1234年)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二、元杂剧的繁盛及其原因

(一)元杂剧繁盛的表现:

1、作家、作品数量多。现存剧本名目: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有姓名可考的作家220多人。

2、内容丰富多彩。戏剧类型主要包括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历史、公案、英雄豪杰、神仙道化等。

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演出频繁。演员、观众数量较多。演员如珠帘秀、赛帘秀、燕山秀等。因演出活动广泛、频繁,观众数量很多。既有城市的游乐场所,也有农村演戏活动。

(二)本色与文采

从大致的艺术风格上来看,杂剧主要分本色、文采两种倾向。这种提法始自明朝。本来主要指戏曲语言,后来扩大为近似为流派的概念。

所谓本色,即忠于真实生活,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所谓文采,指作品语言经过锤炼,有较强的文人化气息。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文士的参与创作。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三、元杂剧的形式体制特点

剧本体制:基本构成为曲、白、科。曲文即唱词是剧本的主体,宾白是剧本辅助的东西。还有一个构成叫“科”,就是人物的动作、表情、舞台效果。

结构体制:一般为“一本四折”。“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四折成为一本。许多剧本还有楔子。

音乐体制:一般为四组套曲,每组套曲用同一个宫调的曲牌来构成,用的曲子数量不等,通常在十支曲子左右。这四个套曲一般就有四个不同的宫调,这种不同的宫调一般在四折当中是不重复的,经常在第一折用仙吕宫,第二折用南吕宫,第三折用中吕宫或正宫,第四折用双调。这就构成了元杂剧四个不同的段落,

角色体制:有四大类的角色,一类是末,即男性角色;一类是旦,即女性角色;第三类是净,就是反面或者滑稽的角色;最后一类是杂,即以上三类以外的一些角色。其中最主要的是末和旦,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正末和正旦。所以元杂剧如果完全由一个角色来演唱——是正旦演唱的话,它就叫“旦本”,是正末演唱的话,就叫“末本”。这是元杂剧的演唱特点,即一本完整的杂剧剧本就由一个角色——男性的角色或女性的角色来演唱,其他的角色一般不唱。这是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

第二章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1、生平

2、性格

《辍耕录》:“高才风流”;《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不但写戏,还能粉墨登场,亲自演戏。

3、关汉卿的创作概况

现知关氏剧本达66种,今存18种。按题材分,大致有:

公案、社会——《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这类作品往往具有悲剧色彩;

妇女、婚恋——《救风尘》、《拜月亭》、《金线池》、《谢天香》等,这类作品往往具有喜剧色彩;

历史(英雄豪杰)——《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

二、关汉卿的公案类悲剧

(一)代表作——《窦娥冤》

1、主题——以惊天惨剧诉人间不平

《窦娥冤》的惨烈悲剧是由社会的极度不公造成的;超现实化的悲剧情节是对黑暗现实从根本层次上的控诉。

元代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底层百姓忍无可忍的抗争之路。

在控诉之余也表达了对仁政的企望。

2、戏剧冲突

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3、窦娥形象——善良而刚强

(1)、抗争:反抗性。

和婆婆顶撞、冲突

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

对簿公堂,和官府抗争

指责天地,喷发怒火

(2)、孝顺:

母丧,孝顺父亲,童养媳抵债

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

不忍看婆婆被拷打,含冤招认

(3)、贞节:

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两种痛苦的选择:一是顺从婆婆的意志,改嫁张驴儿;一是不依从婆

婆,更不屈从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原本对婆婆非常孝顺的窦娥,在“贞节”问题上和婆婆发生了冲突。

三、关汉卿的妇女婚恋类杂剧

代表作:嘲人刺世的辛辣喜剧——《救风尘》

1、《救风尘》的内容和主题:以胆略、才智战胜苦难;对平凡人物的肯定和颂扬

2、赵盼儿的形象

——机智、老练、勇敢、仗义,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光辉典范。

3、以喜剧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四、关汉卿的历史剧

代表作:英雄主义的慷慨悲歌——《单刀会》

1、《单刀会》的内容和主题:歌颂英豪、呼唤英豪

2、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抒情色彩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西蜀梦》、《哭存孝》的内容与主题:英豪死了,谁救天下苍生?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重视舞台演出效果,情节曲折,关目紧凑。

2、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戏剧语言本色当行,极为贴近生活。

六、关汉卿的地位和影响

王国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史》)

贾仲明《凌波仙》:“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第四章白朴

一、白朴的生平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幼离父母,为元好问收养。一生“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白朴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擅长多种文艺创作。

词集名《天籁集》。散曲40首。杂剧共15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

二、《梧桐雨》

1、文学作品中的李杨爱情:

唐:杜甫《哀江头》(诗歌)

白居易《长恨歌》(诗歌)、

陈鸿《长恨歌传》(小说)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2卷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开元遗事》)、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

明:屠隆《彩毫记》(杂剧)、

吴世美《惊鸿记》(传奇)

清:尤侗《清平调》(杂剧)、

孙郁《天宝曲史》

2、《梧桐雨》的主题:通过爱情的悲欢离合,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

a、爱情主题

长生殿上乞巧排宴,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b、政治主题

安史之乱

c、兴亡之叹

盛世——激变——沧桑

3、“梧桐夜雨”的意境: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三、《墙头马上》

1、主题

题材源自白居易的诗《井底引银瓶》。

但主题与白诗相反:歌颂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维护人格的尊严。

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悲剧)“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元代白朴《墙头马上》——杂剧(喜剧)“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2、李千金的形象和喜剧性情节

李千金:深情、泼辣、坚定

《墙头马上》在喜剧性情节的安排上,以紧凑、生动的关目安排取胜,与《梧桐雨》大相异趣。

第五章马致远

一、马致远的生平和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生卒年不详。

文化素养较高,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其散曲中写道:“且念鲰生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上苍不与功名侯”。“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人间宠辱都参破”。

“曲状元”(贾仲明《吊词》)

散曲共120余首,曲集为《东篱乐府》。

杂剧共15部,今存7部:《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荐福碑》、《黄粱梦》(与人合写)。

二、历史剧:《汉宫秋》

1、昭君故事的流变

史实:《汉书》、《后汉书》

杂记小说:《西京杂记》

文人诗词:孔衍《琴操》等

民间传说:《王昭君变文》

元明清戏曲

2、主题:哀其不幸、痛其无能,从历史中得到借鉴

对昭君大义和亲行为的赞颂;对汉元帝“不自由”、无奈处境的同情;对毛延寿奸佞小人叛国的鞭挞;对其他大臣平庸无能的讽刺。

3、人物形象

汉元帝——多情、懦弱、“不自由”、无奈

昭君——美丽、正义、坚强、崇高

4、《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浓重的抒情化,在表现哀婉、凄凉的情绪时,以精美华丽的唱词、利用周围景物作为烘托来营造情境。

戏剧冲突紧凑,使主题在悲剧中升华。

三、神仙道化剧

“神仙道化”剧这一名称的确定有个过程。

元代夏庭芝《青楼集志》:“有驾头、闺怨、鸨儿、花旦、披秉、破扇儿、绿林、公吏、神仙道化、家长里短之类。”其中“神仙道化”是作为杂剧的一项内容列出的。

明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之“杂剧十二科”中首次对元杂剧进行分类,并且将“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列在首位:“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三曰披袍秉笏,……”

“神仙道化”剧搬演神仙度脱凡人,使其得道成仙的故事。

元代现存的主要作品有:马致远的《邯郸道醒悟黄粱梦》《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郑廷玉《风月七真堂》、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范子安《陈季卿悟道竹叶舟》等等,约占元代现存杂剧创作的十分之一。

内容:指马致远创作的《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黄梁梦》等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剧本。

特点:其中的道教神仙故事,倾向于宣扬人生如梦,让人们摆脱功名富贵、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主张回避现实矛盾,反对为争取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斗争,流露出一种懦弱的悲观厌世的态度。

《黄梁梦》:钟离权度脱吕洞宾(吕岩)

《岳阳楼》:吕洞宾度脱柳树精

《任风子》:马钰(马丹阳)度脱任屠

《陈抟高卧》:陈抟(陈希夷)点拨赵匡胤

度脱者形象:

“道教八仙”之钟离权、吕洞宾

“全真七子”之首马丹阳

“酣睡神仙”陈希夷

被度脱者形象:

“黄粱一梦”吕洞宾

“土木形骸”柳树精

“操刀屠户”任风子

“治世真命” 赵匡胤

四、反映儒生悲哀命运的杂剧

《青衫泪》、《荐福碑》

第六章元前期剧坛

从地域分布看,剧坛中心有四个:大都、真定、东平、平阳。

从作品内容看,大致有历史、水浒故事、爱情婚姻、社会伦理等几个创作重心。

一、纪君祥、尚仲贤

1、纪君祥和《赵氏孤儿》

纪君祥,大都人,生平不详。

现存作品中仅《赵氏孤儿》是完整的。

(1)《赵氏孤儿》的内容主旨

A、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复仇主题,宣扬了正义必胜的精神信念。

B、赞颂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

C、以隐寓的手法,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

(2)《赵氏孤儿》的艺术特色

A、极其浓重的悲剧色彩

B、紧张而激烈的戏剧冲突

C、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程婴、公孙杵臼、屠岸贾

屠岸贾:残暴狠毒

A、为个人私怨杀赵盾一家。

B、下令屠杀全国婴儿。

C、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试真伪。

D、当着程婴的面,亲手把假冒赵孤的程子剁为三段。

程婴、公孙杵臼:自我牺牲精神

(3)《赵氏孤儿》的译介

2、尚仲贤和《柳毅传书》

尚仲贤,真定人,有杂剧十种,今存四种。

《柳毅传书》取材自唐传奇《柳毅传》。反映封建时代夫权对妇女的压迫。在艺术上,关目紧凑、热闹,文辞本色、秀丽。

二、康进之、高文秀——以水浒剧为中心

1、康进之《李逵负荆》

(1)内容主旨:反映当时的恶势力随便劫掠妇女的社会状况;对“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思想的颂扬。

(2)、李逵的形象

a 爱憎分明,鲁莽急躁。

B 憨厚直率,天真烂漫。

C 知错能改,真诚豁达。

(3)、喜剧手法的运用

A 误会性的戏剧冲突,误会前后的对比效果。

B 质朴刚劲、幽默风趣的语言。

2、高文秀《双献功》

“小汉卿”

人物性格刻画的丰富性:李逵在粗豪莽撞的性格中,也有细致机敏的一面。

三、杨显之、石君宝——以妇女婚姻剧为中心

1、杨显之《潇湘雨》

(1)杨显之的生平和创作

大都人。与关汉卿交厚,时称“杨补丁”。今存剧目8种,剧本二种,《潇湘雨》为其代表作。

(2)《潇湘雨》的内容主旨

批判了封建社会中儒生富贵易妻的丑恶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受迫害的妇女的深切同情。故事结局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局限和无奈。

(3)《潇湘雨》的艺术特色

A、情景交融,以情动人。如第三折以凄风苦雨、深水泥泞烘托张翠鸾被充军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感人肺腑。

B、语言质朴自然而又精炼,处处符合人物情境,富有动作性和表演性。

2、石君宝《秋胡戏妻》

石君宝,平阳人。今存杂剧3种。

《秋胡戏妻》中罗梅英的形象:坚贞不屈,自尊自重。

四、其他作家

1、郑廷玉《看钱奴》

郑廷玉,彰德(今河南安阳)人。有杂剧23种,今存《疏者下船》、《看钱奴》等6种。

《看钱奴》是一部讽刺喜剧,对元代贫富不均、为富不仁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但也有因果报应等消极思想。

世界文学中的“守财奴”形象:

明代徐复祚杂剧《一文钱》中的“卢至”

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元代郑延玉杂剧《看钱奴》中“贾仁”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

法·莫里哀《悭吝人》中阿巴贡

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

俄·果戈里《死魂灵》中泼留希金

2、公案剧——以包公戏为中心

元杂剧现存17种公案戏,其中9种是包公戏。

无名氏《陈州粜米》、李潜夫《灰栏记》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优秀作品。

小结:元前期杂剧创作

1、四大家的创作: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2、四大作家群的创作:大都作家、河北作家、山东作家、山西作家

3、四大题材类型的创作:历史剧、公案剧、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

4、四种戏:元代水浒戏、元代西游戏、元代包公戏、元代三国戏

第七章元后期杂剧

一、杂剧中心的南移和衰落

1、南移过程:

至元23年(1286)前后,大批杂剧作家和艺人南下,杂剧活动的重心开始南移,以杭州为中心;大德末年(1307前后),随着关汉卿、白朴等初期作家退出剧坛,杂剧渐渐衰落。

2、杂剧衰落的原因

(1)社会、思想原因。民族关系相对稳定些,儒生境遇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儒学思想稳固化,使得文人思想中的反抗精神减弱。

(2)文学内部的原因。杂剧体制单一,表现力不够充分。

二、郑光祖

1、郑光祖的生平和创作

字德辉,平阳人。属文采派剧作家。他仕途不顺利,潜心于戏剧创作,是“古杭书会”的领袖人物。今存剧目18种,剧本8种。《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2、《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内容主旨

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2)艺术特色

A 、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爱情理想——离魂。

B、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C、描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

D、曲词优美婉转,多化用唐诗宋词构成优美的意境。

3、《王粲登楼》

情节平淡,人物塑造一般,但曲文精彩,情感力度很强。

三、其他作家作品

1、乔吉

原籍太原,流落江南杭州四十年。《录鬼簿》:“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可见其人格的清高。作品大多以才子佳人爱情为题材。留存3部杂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两世姻缘》的艺术特色:

A 、以浪漫主义手法歌颂生死不渝的爱情——转世为人,再续前缘。这对《牡丹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曲词清丽华美,与郑光祖杂剧的风格比较接近。

2、秦简夫

属本色派作家。大都人,后流寓杭州。杂剧创作5种,今存《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3种。

(1)《东堂老》内容主旨:

《东堂老》塑造了一个勤劳致富、遵守信义、节俭好学的儒商形象,商人形象已作为正面主角出现;另外,也批判了富家子弟好逸恶劳、挥霍享乐的思想。

(2)《东堂老》的艺术特点

A. 道白质朴生动。

B. 细节描写精彩,刻画扬州奴的败家子形象鲜明生动。

第八章宋元南戏

一、南戏的起源和发展

1、何谓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又称戏文、南词,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南戏的起源

(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3、早期的南戏

早期南戏存目230多种,其中有传本的19种,只存佚曲的130种。

南宋戏文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张协状元》等。只有《张协状元》流传下来,与《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合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4、南戏的内容、体制特点

(1)以表现婚姻爱情、家庭伦理题材为主;

(2)以“出”为单元,没有长短限制;

(3)各角色都可以唱,有合唱、伴唱等形式;

(4)唱腔以南方曲调为主,柔和婉转,伴奏多用管乐;

(5)与杂剧相比,唱词的押韵更灵活。

二、《琵琶记》

1、作者高明的生平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今温州)人。出身书香世家。考中进士后,曾在浙江、福建等地任职,为官清廉。曾参与征讨元末起义军,后避乱隐居明州(今宁波),以词曲自娱。

2、《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1)作者思想与作品内容的矛盾性

《琵琶记》前身为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作者的主观动机是宣扬封建教化,却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

(2)《琵琶记》悲剧广泛的社会性

宋代科举制度造成的弃妻现象和舆论的谴责;元代民间对书生的怜悯和同情。

宋:科举——寒士发迹——攀附高枝——联姻——弃妻——口诛笔伐

元:科举中断——士人失去晋身之阶——地位急剧下降(九儒十丐)——同情与怜悯

3、《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1).人物形象的塑造

蔡伯喈: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复杂心态。

赵五娘:是剧中塑造得最为动人的形象,温顺善良,吃苦耐劳,忘我牺牲,坚韧不拔,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蔡伯喈:

?民间戏曲:“三不孝”

“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琵琶记》:“三不从”

不肯赴试,其父不从;

想要辞官,皇帝不从;

想要辞婚,牛相不从。

赵五娘:

?糟糠自餍

?剪发买葬

?罗裙包土

(2).结构严谨,两条线索交错发展,相互对照。

(3).语言既接近口语,又富于文采。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4、《琵琶记》的地位与影响

?“南戏之祖”

?元代戏曲创作的殿军

?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三、四大南戏

1、《拜月亭》

《拜月亭》又名《幽闺记》,作者相传是施惠。

(1)《拜月亭》的内容

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

(2)《拜月亭》的艺术特点

A、把爱情故事置身于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上去描写,展现了广阔的社会风貌。

B、善于描摹人物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及矛盾心理,塑造人物丰富的性格。

C、情节曲折生动,关目奇巧,在悲剧性的情节中巧妙地运用巧合、误会、插科打诨等表现手法,寓庄于谐、悲喜交融。

D、曲文本色自然,而又时露机趣,富有形象性和节奏感。

2、《荆钗记》

(1)《荆钗记》的内容

一般认为是柯丹邱所作。

写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

(2)《荆钗记》的艺术特点

A、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

B、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

C、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

3、《白兔记》

(1)《白兔记》的内容

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

(2)《白兔记》的艺术特点

A、剧本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

B、能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

C、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朴野之趣。

4、《杀狗记》

据杂剧《杀狗劝夫》编。

主要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酒肉朋友的卑鄙势利暴露得较为充分,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艺术上也比较粗糙。

第九章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兴起和体裁

1、何谓散曲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

2、散曲的兴起

(1)宋词:不少曲调从词调发展而来,如《念奴娇》、《点绛唇》等,但散曲只唱单调。

(2)诸宫调:套数如同诸宫调,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

(3)北方民歌:吸收金朝等北方民歌、少数民族歌曲。

3、体制和特点

(1)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2)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

(3)多用衬字,使得句式伸缩自如。

(4)无入声。

(5)抒情直露,口语化强。

二、元前期散曲

元散曲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张养浩等,以马致远的成就为高。

作家类型:

?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王和卿

?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马致远

?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张养浩、姚燧

1、马致远

(1)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篱乐府》。

题材广泛,叹世归隐一类的作品最多,此外还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男女恋情、咏史怀古等类型的作品。

(2)艺术特色

A、感情强烈,表现酣畅,多用感叹句、反问句。

B、善用鼎足对和博喻。

C、语言明快宏放,雅俗兼备,体现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2、关汉卿

(1)关汉卿散曲现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

其散曲的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描写男女恋情和离情别绪;二是感物抒情之作;三是描写自然风光。

(2)关汉卿散曲的艺术成就:

A、质朴自然,真率爽朗,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市俗情趣。

B、无论何种题材,都肆意畅情,淋漓酣畅。

C、艺术风格多样,但其主导风格是本色自然,并融入诙谐之趣。代表作品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双调·沉醉东风】《别情》。

3、白朴

今存小令37首,套数4套。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叹世归隐(占较大比例)、写景咏物与描写男女恋情三类,部分作品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之情,表现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对遁世归隐生活的向往。风格较为朴实俊秀,文字清丽婉约,诗意浓郁。

4、张养浩

共有小令161首,套数2套。散曲均写于罢官后,目睹过官场内幕。故揭露了仕途险恶、世态炎凉,抒写了归隐林泉的超脱闲适,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咏史怀古更成为其特色。

风格豪放飘逸,行文自然朴实,散文化和诗化迹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文人雅化的特色。

代表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作者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关中赈灾时所作。此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精警深刻,尤以结句影响深远。全曲气势雄浑、语言刚劲,体现了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三、元代中后期散曲

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的异同:

1、创作中心的变化:北——南(大都——杭州)

2、创作主体的变化:北方人——南方人

或流寓南方的北方人

3、创作风貌的变化:

a、题材内容扩大

b、抨击现实、激情愤发的作品大量减少,哀婉蕴藉的感伤情调成为散曲创作的主流。

c、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散曲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

主要作家作品

1、张可久

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一生沉抑下僚,足迹遍布江南许多地方。其散曲多写隐逸之趣,与马致远被誉为“元曲双璧”。有散曲集《小山乐府》,今存小令855首,套数9套。

张可久散曲的艺术特点:

(1)营造清雅的意境;

(2)化用前人诗词名句,讲究蕴藉骚雅;

(3)语言典丽雅正,善用对句,体现出清丽派散曲家的特点。

2、睢景臣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现存套数3套。

代表作【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写汉高祖刘邦还乡的故事。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用村民的口吻描述刘邦还乡的场面,滑稽可笑,达到讽刺的目的。(2)语言犀利风趣,通俗自然,富于讽刺色彩。

第十章元代诗歌

杨维桢及其“铁崖体”

杨维桢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本于性情,纵横奇诡、秾丽妖冶,充满力度感,人称“铁崖体”。有力地矫正了元代中期缺乏生气、委琐靡弱的诗风,但有时不免失之怪诞晦涩。

铁崖体:

“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杨氏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辙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一时名震东南,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形式。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体”。

古代文学史大三(元明清)简答题复习题

简答题: 【元朝】 1、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A、杂居作品中洋溢着干预现实的强烈愿望和鲜明的爱憎。 B、善于塑造各类典型的戏剧人物形象,尤为擅长刻画女性的悲喜剧角色。 C、完善杂剧体制,创立戏曲艺术范式,重视舞台效果。 D、本色当行的语言。 2、《西厢记》的艺术创新: (一)独辟蹊径的杂剧体制:在杂剧艺术形式上的革新: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一剧四折的结构体制,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二)独具匠心的戏剧冲突:体制宏大而结构严谨,剧情进展曲折,并且自然而富于变化。相互制约的矛盾冲突环环相扣。“中国古典戏剧情节艺术的孤独高峰”。“曲”与“剧”的高度统一(三)独树一帜的心理描写:《西厢记》在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高超的心理描写。是塑造崔、张性格的重要手段。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成功的心理描写不仅表现在“充分调动擅长抒情的曲词来表现人物的感情活动”,而且“说白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内容。”(四)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辞采华美,清丽婉约,具有“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作品擅长情景的描绘,善于吸收和融铸前人的诗词名句。 语言既有诗词意趣,又不失元曲本色。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藻艳和白描兼备,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3、“长亭送别”赏析: 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在全剧占有重要地位。 这折戏以别宴前后为时间线索,主要通过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曲词华美,充满诗情画意,集中刻写了莺莺送行时的复杂心绪。 这卷情景交融的别离图由三个紧密衔接的画面组成: 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分别。 通过莺莺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严重摧残。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一)赴长亭途中 【端正好】情景交融,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心情。 《董西厢》中此处作:“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很庞大,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归纳,现在小编为大家整理一部分高考文学常识汇总,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1.人物姓名称谓 (1)直称姓名 ①用于自称: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③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④尊者对卑者称名:求,尔何如?(《论语》) ⑤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夫子何哂由也?(《论语》)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 ②称号: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③称谥号: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④称斋名: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爵 ①称官名: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②称爵名: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 (4)称籍贯 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 (5)兼称 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6)特殊称谓 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③姓+之+人名: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僖公三十年》) ④封地+人名: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2.谦、敬及贱称 (1)谦称 ①王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 ②臣子自称: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③一般人自称: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中山狼传》)

《元代文学史》教案

《元代文学史》教案 罗斯宁 教材:罗斯宁、彭玉平编著《宋辽金元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教案进度: 第一章元代文学简况 第二章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 第三章关汉卿的剧作 第四章王实甫的剧作 第五章元代前期剧坛 第六章元代后期剧坛 第七章元代散曲 第八章宋元南戏 第九章元代诗文 第一章元代文学简况 第一节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元朝版图空前辽阔,横跨欧洲、亚洲。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京城大都(今北京)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杭州则是南方最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发展,杂剧、散曲、南戏、话本等通俗文学在元代都非常兴盛。 .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元代由蒙古族掌握中原政权,元蒙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民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少数民族如畏兀儿人,回回人)、汉人(原金朝汉族人)、南人(原南宋汉族人)。蒙古人政治地位最高,南人地位最低。政治地位的不平等,造成尖锐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阶级矛盾也很尖锐,官吏多贪赃枉法,造成冤狱,并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对江南的搜刮尤为严重。尖锐的矛盾激起民变,爆发众多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元朝。这种社会现实,使元代文学作品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反抗意识。

.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 元灭金后,因蒙古贵族对文化的作用还未重视,八十多年未举行过科举考试,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 元仁宗延祐二年()元朝才重行开科取士,但将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开考试,在出题和录取方面都优待蒙古人、色目人。在取消科举的八十年间,文士有的作小吏,有的经商谋生,更多的是成为“书会才人”,成为戏剧作家,使杂剧和南戏的创作队伍从以民间艺人为主变为以下层文人为主,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盛。 .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蒙古贵族夺取中原政权后定居在汉族地区,随蒙古军征战的女真族、畏兀儿族,回回族等军士也与汉族人民杂居,他们的文化互相交流,形成元代文学以刚健、质朴、酣畅为主要风格特征,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少数民族作家。 第二节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 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但仍在继承唐宋诗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前期作家主要有刘因、卢挚、赵孟兆页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1、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 (1)所谓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解释自然现象: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反映社会斗争: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2、诗歌总集 第一部《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2)在先秦,《诗经》统称为《诗三百》或《诗》,直到汉武帝时期,儒学者将其奉为经典,才名为《诗经》。 (3)《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形式上以四言为主,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4)《诗经》名篇有:《硕鼠》、《伐檀》、《关雎》等。 (5)《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6)《诗经》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靡不有初,鲜克有初。 第二部《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首的楚国人在本国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 (2)《楚辞》是汉人刘向将楚国屈原、宋玉以及汉代的东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诗歌编成的一个集子。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3、屈原与贾谊 (1)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出身贵族。他“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政治上主张修明法度,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汉北;后——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能施展抱负的愤懑。 著名文章:《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第一首叙事诗是汉代的《孔雀东南飞》)。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史上常有“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国风》,“骚”指的是《离骚》。 (2)贾谊: 贾谊,西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33岁死。

古代史思考题

原始社会史部分 1.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北京人”有哪些了解? 2.原始社会可能有哪些分期法? 3.谈谈你对劳动与人类进化的关系的认识。 4.原始人的经济生活有哪些特点? 5.关于原始思维和原始文化,你目前知道多少?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知识的? 6.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区别何在? 7.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8.我国原始社会解体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传说人物?为什么有很多重大发明都系于他们? 夏商西周春秋史部分 1. 我们依据什么来了解夏代的历史? 2. 二里头文化对了解和研究夏代历史又什么意义? 3. 对中国社会发展史而言,夏代居于何种地位? 4. 夏朝的国家机器达到了怎样的发展程度? 5. 试述夏代文明发展概况。 6. 简述商人的早期历史。 7.汤、盘庚、武丁在商代历史上各起了什么作用? 8. 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9. 商人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10. 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 哪些人物在周人的早期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 12. 周人早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3. 西周初年经历了怎样的震荡? 14. 述评周公的功业。 15. 分析周初分封的的动因和意义。 16. 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试析它的历史作用。 17. 西周官制设计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特点?

18. 谈谈你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看法。 19. 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有哪些成就? 20. 何谓“国人暴动”?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21. 西周是怎样走向灭亡的? 22. “春秋时期”因何得名? 23. 春秋时期最早称霸是哪一国?为什么? 24. 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国争霸的局面? 25.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26. 春秋末年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能否称为霸主?说说你的理由。 27. 春秋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在哪些方面? 28. 简述孔子的政治思想 29. “诸子”指什么?“百家”又指什么? 30. 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有哪些成就? 战国秦汉史部分 1. 战国时期因何得名? 2. 试论战国时期战争的新特点。 3.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实质是什么?比较这些变法,寻求共同点,并予以说明。 4. 试论战国时期政治、军事形势演化的基本趋势。 5. 试述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情况。 6. 试述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轨迹。 7.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于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 8. 简述孟子、荀子基本政治思想。 9. 试述《楚辞》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影响。 10. 战国时期的史学有哪些特点? 11. 秦国是怎样诞生的?其立国之初的条件如何,对其后来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2. 秦国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13. 秦国担当起统一天下的重任的原因是什么?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 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净、旦、末、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节,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杂剧的曲调由少数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差异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生活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以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可以增加衬字。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 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特点。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6、《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关汉卿,已斋叟号,大都人。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他的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公元1234-1368)概说 一、大致时间断限 1206年,铁木真创立蒙古帝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34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灭掉金国;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 1279年,忽必烈灭掉宋朝,统一全中国; 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即帝位,建立明朝。 二、元朝的政权性质及统治特点 性质:元朝结束了三百多年来国内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改变了北宋以来长期积贫积弱的形势,XX、XX、澎湖等正式列入中国版图,XX也成为行省之一。元朝疆域比汉唐时更为广阔,势力X围直至欧洲。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 表现特点: 元朝统治,从文化上来说,是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统治,因此表现出与历代王朝不同的特点。 (一)、四等人的划分及统治者的贪暴,激化了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 (二)、科举制的一度废除,突出了儒士问题,即儒士地位的下降及引发的文学、文化上的一系列问题;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对生产力的破坏; (四)、东西方交通大动脉的打通,有利于各种XX的传播与相互影响;外来音乐及乐器等的传入,有利于新的戏曲样式及表现形式的出现; (五)、落后文化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 第一讲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产生及其体制特点: (一)元杂剧的产生(元杂剧衰微的原因与此同理。) 1、综合艺术影响的产物(文学自身方面的原因):元杂剧是在金院本与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并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戏剧。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大致脉络.doc 2、时代的产物:宋金元陵替过程中,各民族融合的同时,各种戏剧因素也在融合,同时各民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也要求有一种战斗性和群众性都较强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而宋金元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为杂剧的发展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如勾栏、瓦肆的出现,市民的娱乐需求等。统治者的重视、提倡。 3、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元朝疆域空前广大,交通发达,各国、各民族文

元代文学试题与答案

元代文学试题 2329、元曲这一概念包括散曲和____两个容。 2330、元杂剧结构上常常在首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加一个______。 2331、元杂剧剧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括全剧容,称为_________。 2332、关汉卿《窦娥冤》的创作受到汉代______________故事的启发和影响。 2333、关汉卿现存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2334、关汉卿杂剧中描写权豪势要人物彪为非作歹的是______。 2335、盼儿是关汉卿杂剧__________中的女主角。 2336、《拜月亭》的作者是_______。 2337、王实甫完整保存下来的杂剧除《西厢记》外,还有______、______。 2338、康进之的__________是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2339、纪君祥的杂剧__________是元代最优秀的悲剧之一。 2340、廷玉的______刻划了贾仁这一吝啬而又刻毒的守财奴形象。 2341、行道的________是元代公案戏的优秀作品之一。 2342、《秋胡戏妻》的作者是_______。 2343、光祖的____________叙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是元代四大爱情戏之一。 2344、宫天挺描写式和劭友谊的杂剧作品是____________。 2345、杂剧《东堂老》的作者是______。 2346、南戏又称_____杂剧或_____杂剧。 2347、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戏文__________改编而成的。 2348、散曲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2349、“叶儿”是散曲____的别称,因其形式短小而得名。 2350、《东篱乐府》是______的散曲集。 2351、钟嗣成的__________是第一部记载元曲作家和剧目的重要著作。 2352、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是______,著有《雁门集》。 23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2354、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2355、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2356、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235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58、只道三,谁肯把你揪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2359、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2360、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2361、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2362、碧云天,黄花地,______,北雁南飞。

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原地区都得到发展,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局面。 第二节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叙事文学 1、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文学知识汇总

文学知识汇总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 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中唐三大诗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其诗有诗史之称)、白居易 宋代文学成就: 最高的是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高鹗清)。 中国古典八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 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世界名著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出自哪国的哪位作家的什么作品?吝啬鬼的姓名各 是什么? 法国巴乐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国莫里哀《吝啬鬼》阿巴贡; 俄国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诗仙(李太白)诗佛(王维) 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 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中国文坛上的第一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考试资料元代文学

第二编元代文学 第一节元代历史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蒙古灭金统一北方的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1368年明军攻下大都元室北迁 第二节元代文化精神 一多元并生二开阔正大三崇真贵俗 第三节元代文学全景扫描 以往讲元代文学主要讲元曲,而元曲中又主要讲属于剧曲的杂剧,形成了元代文学史中元杂剧一体独尊、一枝独秀的局面,这是不符合元代文学历史实际的。 元代的文坛,是诗、文、词、曲、小说以及文学批评的多元并兴,各体文学均取得了较高成就。 诗文依然是元代文学的大宗。元代的诗文别集数量相当可观2013年出版的《全元诗》共收录元代近五千诗人的约十三万两千首诗。 曲家只有二百多人。元代诗文数量可观,质量也相当高。元末杨维桢在《玩斋集序》中说:“我朝古文殊未迈韩柳欧曾苏王,而诗则过之。” 元代文坛的特点:雅俗分流、文道互补、华夷一体 诗词、散文、戏剧、小说四种文体第一次齐聚文坛。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文士齐聚文坛。 所谓“宋末词四大家”张炎、王沂孙、蒋捷、周密,从生活时代和政治倾向看,除周密可以确定为宋人外,其他三人,都应该说是元代词人。生活于金元之际的元好问,以及元人白朴、仇远、张翥、邵亨贞等,都是很有成就的词人 长篇白话小说,部分学者认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元人作品,但多数人认为两书成于明代。当然,成书于明代也并没有否定它们是在元代逐渐成熟的。 元人传奇仅有《娇红记》、《春梦录》、《紫竹小传》、《姚月华小传》、《绿窗纪事》、《名姬传》数种。其中《娇红记》是中国传奇小说史上的名篇。 第一章元代诗词 一、前期诗文(由金入元的:如元好问、李俊民;由宋入元的:如方回、赵孟頫。元朝本土的:如耶律楚材、郝经。理学家:刘因、许衡。) 二、中期诗文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诗作多宗唐,体现出和平雅正的时代风气。 三、后期诗文1、杨维桢与“铁崖体”2、萨都剌3、王冕 元诗,既不同于唐诗,它不要惊风雨、泣鬼神的强烈抒情,也不同于宋诗,它不追求警策与深致,不以翻新出奇、见解超人的议论取胜。它是形象的而非理致的,它是抒情的但却是以理制情的。它追求广泽漫流、平波微澜,但具有浩瀚无际的阔大气象,于平易和缓中寓深醇,自有一种隐然动人的力量。形成一种“清和”诗风。 塞上曲五首廼贤 秋高沙碛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围。射得白狼马上悬,吹笳夜半月中归。 杂沓毡车百辆多,五更冲雪渡滦河。当辕老妪行程惯,倚岸敲冰饮橐驼。 双鬟小女玉娟娟,自卷毡帘出帐前。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 马乳新挏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 乌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最爱多情白翎雀,一双飞近马边鸣。 廼贤(1309-1368),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易之,汉姓马,因又名马易之,号河朔外史。存诗集《金台集》二卷,游记《河朔访古记》残存三卷。 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

元代文学史大纲总结

一.元曲 散曲 分期 一般以元仁宗延祐年为界,将元散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一.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王和卿二.平民及胥吏作家:马致远、白朴 三.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后期乔吉、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张可久,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 体制1、小令。2、套数,3、带过曲 题材 1.愤世嫉俗: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乔吉[折桂令]《荆溪即事》 2.叹世归隐和山水田园: 白朴〔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乔吉[水仙子]《寻梅》3.言情寄恨: 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张可久[金字经]《春晚》 4.咏史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杂剧元代前期主要是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昂扬、明快的感受。 1.大都作家群 关汉卿A、社会公案剧《窦娥冤》B、爱情风月剧《救风尘》 C、历史剧,《单刀会》 马致远1)神道剧《黄粱梦》、《陈抟高卧》2)《汉宫秋》 王实甫《西厢记》 纪君祥《赵氏孤儿》杨显之《潇湘雨》王中文《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石子 章《竹坞听琴》 2,河北作家群 白朴1)《梧桐雨》2)《墙头马上》 (1)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燕青射雁》(2)尚仲贤《柳毅传书》 (3)戴善甫《风光好》(4)郑廷玉《看钱奴》 3,山东作家群 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被称为“元代水浒戏双璧”。

李好古《张生煮海》武汉臣《老生儿》 4,山西作家群 (1)石君宝《秋胡戏妻》《曲江池》(2)李潜夫《灰栏记》(3)吴昌龄的西游戏 元代后期主要是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神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郑光祖、乔吉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和《王粲登楼》《梅香》 秦简夫:《东堂老》、《剪发待宾》、《赵礼让肥》 乔吉《两世姻缘》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金仁杰《萧何月下追韩信》 杨梓《敬德不伏老》 二.戏曲 元代戏曲分为杂剧和南戏 南戏 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南戏的代表作《琵琶记》 高明《琵琶记》创作意图:“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 三.诗文 元代诗歌 元代诗人群体 A、蒙古诗人与色目诗人 B、汉人诗人(原金朝治下的北方诗人) C、南人诗人(原南宋治下的南方诗人) 元代代表诗人 前期: 契丹族诗人耶律楚材(《和移剌继先韵》)、理学家刘因(《白沟》) 中期: “雅正”的文学思潮 元诗四大家:虞集(《挽文山丞相》)、杨载、范梈、揭傒斯 后期: 元末诗歌的写实倾向,王冕(《劲草行》) 杨维桢和“铁崖体”(《传舍吏》) “铁崖体”的特征:七言歌行,多半是咏史、怀古之作,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眩人

元代文学填空题

元代文学填空题 1.公元1206年,创立了蒙古帝国,他就是后来著名的成吉思汗。1234年,其子联合南宋灭了金国,1271年,其孙改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灭南宋。 2.元代杂剧的发展大体以元成宗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以为活动中心,后期创作中心则移向了。 3.元代文学取得最高成就的文学体裁是。这种文学体裁包括和两种类型。4.元杂剧是承宋金、、的直接影响,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的一种已很完善的戏剧形式。 5.元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和三部分组成。每一本的末尾还有一个总括,全剧内容的部分叫。 6.是元杂剧的典型结构,但也有多本结构的,如《西厢记》就是的连场戏。7.关于元杂剧作家作品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元钟嗣成的《》、明贾仲明的《》和明朱权的《》。 8.至今可见的元杂剧有150多种,见于明代臧晋叔选编的《》和今人隋树森汇编的《》。 9.明初朱权的《》按题材内容将元杂剧分为12类。王国维的《》吸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将元杂剧作家的时代分为蒙古时代、一统时代、至正时代。 10.元杂剧采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其中由正旦主唱的本子称为“”,由正末主唱的本子称为“”。 11.我国戏剧史上的三大高潮指:元代的勃兴、明中叶以后的繁荣、清中叶以后的鼎盛。 12.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即、、、,而无丑角。13.元杂剧四大家指、、和。李调元《雨村曲话》又加上和,称为元曲六大家。 14.关汉卿的《》、王实甫的《》、白朴的《》和郑光祖的《》,被称为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15.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据傅惜华《》统计达67种,今存被吴晓铃等辑入《关汉卿戏曲集》的共种。这些杂剧按题材内容,一般分为、和三类。 16.代表元杂剧最高成就的作家是。1958年,在受到全世界纪念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仅有他和是中国人。 1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关汉卿的《》和纪君祥的《》“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8.关汉卿的悲剧的代表作是《》,喜剧的代表作是《》。

常见文学常识大全

常见文学常识大全 有关文学类的常识你知道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的常见文学常识大全,欢迎参考阅读!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

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元代文学复习资料

元代文学 文学所处的环境:经济: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政治:二、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思想:三、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文化:四、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剧本结构特点,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一般一折用一套曲子,多少不一,但属同一宫调,第一支曲子标出宫调名称,最后一支用“煞”或“尾”(二)表演形式特点:曲、科、白相结合。(三)脚色分行特点: 散曲的特点:1、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抒情曲体,与科白情节没联系;2、语言方面,既需要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3、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4、散曲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增加衬字,衬字可多可少,衬字的增加具有口语化、俚俗化,使曲意具有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5、散曲风格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两种类型,前者本色豪放,后者斑斓婉丽。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一、自然与题旨显露。二、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三、大异于温柔敦厚传统的文学观念。 《西厢记诸宫调》思想内容:热情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队礼教的反抗。这部作品成了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艺术成就:发挥了诸宫调说与唱相辅相成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既曲尽其妙地叙述了男女主人公波澜起伏、好事多磨的恋爱故事,又深入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活动。作者借助说与唱词,把张生的痴迷和莺莺的娇羞,还有婢女红娘的爽朗机灵,写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在语言方面,既不太文也不太俗,呈现出质朴奇骏的独特风格。 《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窦娥形象分析:1.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2.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3.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第三折的艺术手法:1、塑造人物的特点:(1)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冲突中去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在正面人物身上,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点。2、张弛交错的戏剧结构。3、强烈壮美的悲剧气氛。4、质朴明快而又具有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第三折思想内容:在注定要冤屈而死时,她先是咒天骂地,指斥天地不分清浊是非,怕硬欺软,使老百姓有苦难言;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并且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正由于她那么软弱、那么善良、那么安分守己,她的负屈衔冤、她的愤怒反抗才能赢得观众的最大的同情。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元代社会种种腐败黑暗的现象:高利贷的残酷剥削,流氓无赖到处横行,社会秩序的混乱,谋财害命随时发生,衙门暗无天日,官府的草菅人命,下层文人穷困潦倒,善良人民饱受欺凌,横遭虐杀,表现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两条冲突线索: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以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全剧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并不是平铺直进,而是有张有弛,急缓相间,引人入胜。全剧四个高潮,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辑的必然。

文学常识大全(二)

文学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汾水千里古韵长,菏泽三晋丰饶乡。曾经的汾河水量充沛、水质清纯,汾河流域林海茫茫、溪流淙淙。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有奏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直到50年代,在《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里,依然生动地描绘了“汾河流水哗啦啦”的喜人景象。 汾河四周九山汇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经》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黄河)。”《水经注》载:“汾水出太原汾阳之北管涔山。”有史以来,汾源和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汾源碱晋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之处,其水之

纯净甘醇、景之优美别致,自古享有三晋第一胜境之美誉。现汾源旅游景点有汾源灵沼、雷鸣寺、楼子山等,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是三晋儿女依恋、崇敬、向往之地,是全省人民民心凝聚、众志成城的象征。 走进汾河,就是走进了历史与现实。虽然历史的汾河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但在遥远的文学辞赋之中,我们还能看到汾河的“前世”。汉武帝刘彻在他的《秋风辞》里描述汾河:“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太原早秋》中借汾河抒情:“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元代文学家王恽在他的《汾水道中》记述汾河美景:“云林淡高秋,半岭翻晴露。十里九渡水,清流带寒沙。”现代诗人乔羽为山西电影谱写了著名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然而现在,这些都只是我们梦中的汾河了。 现在的汾河却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刚进入二十一世纪,时任总理朱镕基视察山西,用八个字概括当时汾河:“有河必干,无水不污”。汾河,已经勾不起任何人诗意的想象,人们看到的只有悲哀的干涸与污染。 汾河流域作为山西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由于长时间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严重制约山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