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7.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2018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7.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2018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7.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2018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7.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同步练习

1.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许多种植庄园对的需求,成了奴隶贩子贩卖黑奴的主要动力。

2.几个世纪以来,戈雷岛在欧洲殖民者的统治下,虽数易其主,但无论是在葡萄牙、荷兰还是法国殖民者统治的时期,都一直充当的角色。

3.被马克思称为“贩卖人类血肉”的黑人奴隶贸易之“三角贸易”的路线是()A.欧洲→非洲→亚洲→欧洲 B.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C.欧洲→非洲→亚洲→美洲 D.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4.1444年,最先发现戈雷岛的是()

A.英国殖民者 B.法国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5.戈雷岛位于今日非洲()

A.南非 B.加纳 C.埃及 D

6.西欧殖民者向美洲贩入非洲黑奴的根本原因在于()

A.美洲经济发展,劳动力缺乏 B.贩奴业能带来巨额利润

C.黑人体格健壮,善于劳动 D.资本主义制度血腥性所决定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就将戈雷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是()A.戈雷岛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

B.戈雷岛是西非的旅游胜地

C.戈雷岛曾经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D.戈雷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奴隶堡

8.西欧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大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这种政策()

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市场

③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④直接推动了西欧的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9.戈雷岛先后在众多殖民国家之间易主,其中包括()

①荷兰②葡萄牙③法国④英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0.作为长达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集散地,戈雷岛上遍布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各式建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炮台 B.要塞 C.奴隶堡 D.囚室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戈雷岛又称“奴隶岛”,与首都达喀尔隔海相望。这个岛历史上被西方殖民者用来贩运、关押黑人奴隶,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材料二 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激烈,杀人武器很快就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他们拒绝干,欧洲就会向他们的对手提供武器,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掳掠他们的臣民,变卖为奴。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马克思

请回答:

(1)戈雷岛能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三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内在的联系?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廉价劳动力2.贩卖黑奴中转站

3. B

4.C

5. D

6.B

7.A

8.B

9.A 10.C

11.(1)岛的西南部是高地,东北部比较平坦,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避风港;是距离北美大陆最近的岛屿

(2)出售武器弹药换取奴隶

(3)正是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聚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

1.2略

3.黑人奴隶贸易之“三角贸易”的路线是从欧洲到非洲再到美洲,最后回到欧洲。

4.1444年,最先发现戈雷岛的是葡萄牙殖民者。

5.戈雷岛位于今日非洲的塞内加尔。

6.金钱决定的,西欧殖民者向美洲贩入非洲黑奴的根本原因在于贩奴业能带来巨额利润

7.戈雷岛是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就将戈雷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醒后人。

8.西欧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大力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结果有: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市场;③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不包括:④直接推动了西欧的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当时的西欧并没有进行改革。

9.戈雷岛先后在众多殖民国家之间易主,有荷兰、葡萄牙、法国和英国。

10.戈雷岛上遍布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各式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奴隶堡。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题型之一,它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景,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可以让学生在新情境中独立思考问题。这类题型对于考察学生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检查方式。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材料解析题题目类型: 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材料解析题的设问模式中,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外延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无关。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对二者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二、审题技巧 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先弄清题目设问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设问模式或类型,有针对性地作答。 2、审清问题指向。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指出、列举、归纳、简述、论述、说明、概括等要求。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就不同。 3、审清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限制。这些限制性条件,规定了答案的获取范围和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9974769.html,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作者:王全忠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教育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历史的学习本来就是相对枯燥乏味的,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庞杂,许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完全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会对学习历史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方法很好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唤醒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导学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会愿意去思考问题。在运用导学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课上进行积极的发言,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二、开展辩论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探究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以辩论会、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体会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有关“维新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展开了辩论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你认为‘维新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弊大于利”,而另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利大于弊”。随后,教师让两个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内部的讨论。在小组收集资料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且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思考。在小组做好准备之后,教师

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一些弊端

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一些弊端 发表时间:2014-09-01T08:57:27.873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宋兆金[导读] 新课本简化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贵州省遵义县鸭溪中学宋兆金 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随着高中课改的步伐,我在教学实践中与课改同步,积极深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尽快适应高中历史课改的要求。但几年来,通过对教材的熟悉和挖掘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我深刻地感到课改后的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和布局结构等方面存在以下缺陷弊端。 一、可读性不太强 新课本简化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强化了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影响的分析,增强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增加了图画、材料和思考题,旨在提高能力上的目标要求,其用意是很好的。但是,可以看到:新课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叙述过于简化,有些过程的叙述就相当于纲要提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本的可读性,给教学中实现教学目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离开了对历史发展过程生动形象的叙述,历史结论、历史规律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对历史发展过程的叙述过于简单,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便显得枯燥乏味。这种情况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课本对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违背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理解历史理论、掌握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带来了困难。 二、能力要求偏高 与旧课本相比,新课本能力要求高是个明显的特点。在能力上高要求,这对于学科功能的发挥,对于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智能的人才,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就青少年的学习生涯来说,他们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三个主要阶段,有的还要读研究生,因此,能力培养要分阶段,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对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应当讲究适度。历史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所涉及的理论之高深、知识之广博、逻辑之严密,是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科学要人们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要真正做到“究”与“通”,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深透的理论,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是不可能的。为什么社会上有二十几岁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但却很少有二十几岁的史学家?根源就在这里。高中学生仅仅是一些十六七岁左右的青少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但知识还不宽广、不扎实;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还较弱;他们接触过一些理论,但只是一些简单的理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但阅历还比较浮浅。严格说来,在历史老人面前,高中生还只不过是个充满好奇而带稚气的孩子。根据高中生的以上特征,根据高中生的学业负担和高中历史的课时安排,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实现新课本中所提出的各种能力目标,这既为难了学生,也为难了教师。谁不希望祖国的青少年早日成才呢?但心急不能喝热汤,欲速则不达。能力要求偏高,会使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求高深、不求扎实,囫囵吞枣、拔苗助长,这是教学之大忌。 三、人物形象不太鲜明 人类历史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杰出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又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活动的讲述,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新课本中,一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非常有利的历史人物,如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等,内容显得比较单薄,因而,人物形象也就比较苍白。由于材料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或是采用以事带人的方法,教学活动都不便展开,致使人物个性、人物思想、人物形象都不太鲜明,人物评价也难以全面。在重要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中,他们的经历、思想、行为往往有许多动人之处,课本应予以叙述;有些堪称千古绝唱的情节,课本应当浓笔重墨地描述,因为,青少年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受到的启发教育,比单纯的理论教育要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四、重要的问题缺乏充足的说明材料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缺乏材料,或是材料不充分,分析便深不下去,结论也很难形成,新课本有些地方也有这种情况。比如,在第二章第四节中,对于波及欧洲、影响世界的启蒙运动,新课本却没有专门的材料、独立的段落说明它产生的背景,从而使启蒙运动的出现显得很突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也就不明确。又如,在第二章第一节中,课本用了较多的篇幅叙述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过程,但有助于形成内阁制概念的材料却不多,而内阁制定义则没有,致使学生掌握这段历史较为费力。再如,在第二章第二节中,对奥地利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新课本讲是“由于它限制了封建地主的某些特权,遭到激烈阻挠,收效不大。”这种解释很难使人信服。因为当时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主的特权,为何其他国家的改革没有遭到封建地主的激烈阻挠,偏偏在奥地利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里,如果充实一些材料,说明奥地利在改革时,由于中央权力较弱,对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打击不力,加上改革没有处理好民族矛盾,没有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政策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方便。根据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编写高中历史新课本,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每个参编者都希望把课本编好,同时,无论谁去参编,都难免会有这种那种不足,这是很自然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将会克服教材中的一切缺陷和不足,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书内书外的知识。当然作为教科书,应该是很严谨的,因为教育是严肃的,我们面向的是学生,不应该出现一些教材的弊端。

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教案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前三个子目讲述欧洲殖民国家的殖民扩张和相互争夺的过程,后两个子目历数殖民主义的罪恶。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抢占殖民地,在16世纪成为欧洲最大最富的殖民帝国。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也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新兴的殖民国家。在长期的殖民战争中,英国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欧洲殖民国家在殖民地进行残酷的血腥的掠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和贩卖黑人奴隶,其殖民主义罪恶骇人听闻,罄竹难书。欧洲的资本主义正是建立在万恶的殖民制度的基础上的。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英国、荷兰、法国的殖民扩张和相互争夺;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殖民主义的罪恶。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欧洲殖民扩张的情况,使学生认识欧洲的资本主义是在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②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给亚洲、非洲、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祸,通过讲述使学生认清殖民主义的罪恶,对学生进行反殖民主义教育。 3.能力培养:①指导学生结合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的有关史实,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殖民主义罪恶的具体材料得出正确结论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葡、西、英、荷、法五国的殖民扩张;殖民主义的罪恶。 难点: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质。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新航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文提示导入新课。)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首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它们又都在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历史教学的基础功能是通过描述基本的历史史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 历史概念,而历史再现教学的实施则能以文字材料、视听辅助材料为载体,把握 历史的时间、空间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从而出色地完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历史教学;再现教学;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是借助各种手段使历史现象再现,然后从历史现象中抽 象出历史概念,再从历史事件或概念的联系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历史的教学如果不能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史学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认识,那么,学生不能算是认识了历史。因此,充分研究历史教育的作用,提出能使学生切实了解历史,获得分析、解决历史问 题能力的历史课的专有教学方式,应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个课题。 一、实施再现教学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教育的功能要通过历史教学来发挥的。在历史教学中,“不仅是通过历史 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辩证的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是通过历史 教学的内容,尤其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授,从中挖掘出相关人物的 光辉思想和优秀品德,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建立完 好的人格”。“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史论统一性”的特点。其中,“具体性”和“史论统一性”即事实与理论的统一性是许多学科都应具备的条件,并 非历史学科所特有。但是,列于首位的“过去性”,却揭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 历史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它必须遵循认识过程的 基本原理;同时,又因历史知识的存在形式而具有其有异于其它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决定意识,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从 历史存在的角度探索历史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手段。 所谓“存在,就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的运动形式。物质是由自然界的万物和富有思维的人组成。富有思维的人构成人类社会,是社 会存在。人类的活动除了受自然界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的制约;同时,因人 类的参与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只有正在发生的社会现 象可以直接观察,而过去的社会现象则不可能重新演示,不可以直接观察。这就 决定了我们在认识历史时,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在头 脑中形成想像的历史观念,进而经过分析综合,形成历史概念,作出科学判断。 历史教学必须遵循认识历史的基本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必须运用各种材料和手段激发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里再现有关史实的具体情景,形成生动的历史观念,以便他们 经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因此,再现教学就成为历史授课的重要手段。 我们进行再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亲自感知具体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揭露 史实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此,就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选择 和组织再现材料,以便和学生一起经过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了实施再现教学的“三要素” 再现教学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设法再现教科书上重点问题的具体情景,使学 生经过想像和思维,切实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历史课再现教学的进行,可以帮 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材料,给历史史实以合适的定位,从而构建起历史体系。历史体系也就是指历史存在的具体特点,即历史年代、历史地点和历史人物的活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 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 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温儒敏特别指出,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 课文选材上体现了革命文化。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如《哦,香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此外,教材也选入了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 编排体例变化: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 政治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组付丽华 从初中到高中,大家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因此有些同学就认为高中历史也只要背背就可以了。但事实是,这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而已。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历史科的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1.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

新词或概念。当然,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天天坚持。 2.上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上或教材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3.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1)平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

[K12学习]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育学习学案及教案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 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起止时间;三角贸易路线。奴隶贸易的动因。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奴隶贸易。归纳概括。血腥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史上最为丑恶的一页。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戈雷岛的地理位置;葡萄牙人发现戈雷岛;塞内加尔独立;戈雷岛是贩奴的中转站。欧洲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贩卖黑奴对欧洲、非洲的影响。探究欧洲殖民者争夺戈雷岛的原因和作用。问题探究。戈雷岛见证了近代400多年西方殖民史上黑奴贸易,亲历种种罪恶。这些警示和见证告诫世人不要忘记历史,应该关心人类共同的命运,领会现代社会尊重人权的意义,建立为人类进步和发展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奴隶堡是戈雷岛标志性建筑。1960年,戈雷岛获得新生。海上博物馆。戈雷岛是血腥奴隶贸易的见证。戈雷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分析奴隶堡的作用,说明殖民主义的罪恶。比较分析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戈雷岛与殖民主义罪恶难点奴隶贸易本课为1课时。教

材以戈雷岛为窗口,揭示近代黑奴的罪恶贸易情况,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叙述: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罪恶黑奴贸易的见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从而使学生理解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中转站,是四百年来黑人血泪史的见证。认识戈雷岛作为警示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导言分析:导言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建议教师注意三点:第一,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第二,通过名字起源,揭示戈雷岛优越的地理环境;第三,戈雷岛的警示意义。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导言。问题一:戈雷岛是非洲西海岸的小岛,“戈雷”是什么意思呢?问题二:这个良好的锚地不是用来发展航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问题三:在历史上,戈雷岛相继被哪些国家占领?戈雷岛的命运是否改变了呢?为什么?通过问题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提高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第一目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理解和认识奴隶贸易是学习戈雷岛的重要基础。教材介绍奴隶贸易的时间、奴隶贸易的原因、路线和戈雷岛在奴隶贸易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奴隶贸易,要明确三点:1.对奴隶贸易的基本认识。罪恶、可耻的奴隶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中期,持续四百多年,到19世纪基本结束。这四百年是非洲黑人的血泪史。西方殖民史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页。奴隶贸易伴随着欧洲殖民者探险活动开展起来,1441

浅谈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浅谈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历史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僵化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历史教学并没有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精彩的历史,枯燥的历史课”的尴尬局面。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培养思辩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认识功能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以往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早已被大多数学生所厌倦,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过程中被扼杀,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在枯燥的课堂上得不到满足,他们更愿意通过课外的其它媒体途径,如历史小说、电视、电影等来获得有关历史的信息,历史课面临失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危险,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是古老的学科,但不是陈旧的学科,为了让历史教学焕发生机,真正发挥育人成才的功能,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内容。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打破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统天下,将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转折点,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故而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对此,我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历史教育真正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学习。所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总体性的思考 我们是一线教师,对国家推行的课程改革必须有总体性的理解与把握,才更有利于把改革深化下去。为此,我想谈谈对"研究性学习"几点思考。 (一)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从系统论角度层面认识。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不应该看作是独立于以往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新措施,而应把它看作是国家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总系统中的一个新步骤、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在"素质教育"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呢?又如何为整体服务? 我们先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向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创造性教育因而被看作是素质教

高中历史:9.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戈雷岛与殖民主义罪恶 难点 奴隶贸易 本课为1课时。教材以戈雷岛为窗口,揭示近代黑奴的罪恶贸易情况,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叙述: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罪恶黑奴贸易的见证。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从而使学生理解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中转站,是四百年来黑人血泪史的见证。认识戈雷岛作为警示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导言分析: 导言概述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建议教师注意三点:第一,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中转站;第二,通过名字起源,揭示戈雷岛优越的地理环境;第三,戈雷岛的警示意义。建议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导言。问题一:戈雷岛是非洲西海岸的小岛,“戈雷”是什么意思呢?问题二:这个良好的锚地不是用来发展航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问题三:在历史上,戈雷岛相继被哪些国家占领?戈雷岛的命运是否改变了呢?为什么?通过问题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也提高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第一目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

戈雷岛是奴隶贸易的重要枢纽和中转站。理解和认识奴隶贸易是学习戈雷岛的重要基础。教材介绍奴隶贸易的时间、奴隶贸易的原因、路线和戈雷岛在奴隶贸易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奴隶贸易,要明确三点: 1.对奴隶贸易的基本认识。罪恶、可耻的奴隶贸易开始于15世纪中期,持续四百多年,到19世纪基本结束。这四百年是非洲黑人的血泪史。西方殖民史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一页。奴隶贸易伴随着欧洲殖民者探险活动开展起来,1441年,葡萄牙人萨尔维斯和特里斯唐在摩洛哥南部劫掠了10名非洲人,带回欧洲,当作家奴。1444年,葡萄牙的捕奴队在西非捕捉了200名奴隶,运往欧洲市场,奴隶贸易开始发展起来并持续了四百年。 2.明确大规模的奴隶贸易的动因、三角贸易的地区、商品。奴隶贸易的动因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种植园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大批屠杀,驱赶。而美洲的种植园和矿业又迫切的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利益的驱使使西方殖民者开始大批的贩卖黑人奴隶。17世纪中叶开始,奴隶贸易集中大西洋东西沿岸,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的地区是欧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首先在欧洲装满枪支、布匹、糖等廉价商品,然后南下沿非洲西海岸以廉价商品换取奴隶,随后前往美洲高价卖出黑奴,满载烟草、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 3.认识戈雷岛在奴隶贸易中的地位是贸易枢纽和中转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是戈雷岛成为这一枢纽的原因。 第二目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教材从戈雷岛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重要作用分析戈雷岛作为罪恶奴隶贸易见证的概况。教师在讲述时明确三点: 1.戈雷岛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戈雷岛成为奴隶贸易枢纽的原因。戈雷岛位于西非佛得角半岛正南,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以东3公里处,是大西洋岸边的一个小岛。从距离上看是非洲距美洲大陆最近的岛屿。因此戈雷岛不仅是西方殖民者侵略掠夺非洲的跳板,又是连接非洲、美洲、欧洲航线上的枢纽。它是奴隶船的理想交接站,躲避内陆袭击的理想停留地。岛上还有一眼清泉,是理想的淡水资源。建议教师利用三角贸易地图来说明戈雷岛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纵横》。 2.欧洲殖民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殖民列强对戈雷岛的争夺实际上是对奴隶贸易权的争夺,争夺的背后是欧洲列强实力的较量和抗衡,了解欧洲各国殖民列强历史发展是学习的背景。走在探险前列的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于1444年,来到塞内加尔河口,发现了戈雷岛。17世纪初荷兰人凭借贸易优势成为头号殖民强国,控制了包括戈雷岛在内的广阔殖民地。17世纪,后起的英国和法国开始挑战荷兰的殖民霸权。英国击败荷兰,并同法国争夺殖民地。戈雷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反复易手的。但是,无论如何争夺不能改变的是戈雷岛作为奴隶贸易的重要作用。建议教师结合《历史纵横》和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殖民者侵占戈雷岛的过程,注意思考殖民列强对戈雷岛争夺的目的。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我与新课改——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海南省文昌中学历史组于琳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主要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目,着重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讨论法、情景再现法和实例演练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主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感,努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现实讨论情景再现实例演练 高中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本文将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主要阐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最新教育改革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能迅速做出反应,增加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仅能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挑战。确立注重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利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谈古论今,由今及古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这种现实感和时代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现实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培训讲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浙江专用)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时 殖民罪恶

第1课时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一、选择题 1.欧洲殖民者从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一直热衷于奴隶贸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非洲人口过剩,需要劳务输出 B.欧洲工业革命的需要 C.非洲黑人一盘散沙 D.经济利益的驱使 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利益决定一切才是主要原因,故选D。A与史实不符,排除;奴隶贸易是欧洲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而不是工业革命的需要,排除B;C为奴隶贸易提供了条件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 D 2.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为枪支、火药等,那么序号②③可能包括( ) A.黑奴、黄金 B.黑奴、茶叶 C.黄金、枪支 D.烟草、丝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殖民者到达非洲后,用枪支、火药等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直航美洲,商船到达美洲后,用掠夺的黑人换取黄金、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 答案 A 3.戈雷岛见证了殖民罪恶,造成这种殖民罪恶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家贪得无厌 B.非洲的愚昧落后 C.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西方殖民的时代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了殖民活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C

4.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空前的浩劫,其主要影响不包括( ) A.导致部落、民族之间的战争 B.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 C.使西部的荒野得到了开发 D.严重影响了非洲的发展 解析使西部的荒野得到开发是对美洲大陆的影响,而不是对非洲的影响。故选C。 答案 C 5.戈雷岛先后在众多殖民国家之间易主,其中包括( ) ①荷兰②葡萄牙③法国④英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根据所学进行判断,上述四国是近代西方殖民侵略的主要国家,都曾占领过戈雷岛。故选A。 答案 A 6.戈雷岛上保存至今的“奴隶堡”是欧洲殖民者赎卖奴隶的“铁证”,它的修建者是( ) A.荷兰人 B.西班牙人 C.英国人 D.葡萄牙人 解析戈雷岛上保存至今的“奴隶堡”是荷兰殖民者于18世纪修建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戈雷岛遗址有其独特的价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灿烂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岛上房屋传统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 (1)材料中的“灿烂文明”和“最黑暗最野蛮的写照”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简述戈雷岛为何会成为野蛮与黑暗之地?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 产有何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2018高中地理新教材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图12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图12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路印。通过研充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图1.24)。 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亳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图1.25)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二)古生代 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图1.26)。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图1.27)。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赵维鹏)

《中学生导报》 2014年39期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赵维鹏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强调灌输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强调记忆力,结果历史丧失了它的魅力,师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体现它的特色。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全面铺开的夸天,历史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学科;教育;地位 如何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历史教育虽不能取代其他课程,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社会功能。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说明、表达能力。所以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历史教学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从萌发期的商周青铜文化到汉唐盛世的诗词文化,透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认识今天、预见明天,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曾有过光荣的古代,也曾有过屈辱的近代和崛起的现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而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是其他学科不能做到的。 (三)历史学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身体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上的今天,近代不平等条约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化阅读近代史,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代史写满了挫折与艰难,然而更显现了面对挫折的抗争。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报效祖国只是空谈。这个道理可巧用史料上的事件、战例来说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历史学科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历史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学生往往崇拜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我们应广泛收集历史人物资料,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我河山”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等,通过丰富的史实,加以栩栩如生的描述,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 另外,还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观看电影、录象k昕专家学者讲座;编辑历史园地等小报;设计问题如“历史上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