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环境材料_作业

生态环境材料_作业

生态环境材料_作业
生态环境材料_作业

《生态环境材料》作业

一、填空题

1.生态环境材料具备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具有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催化和耐酸耐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作吸附剂、

离子交换剂和催化剂,也可用于气体的干燥、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3.电解铝过程能耗非常大,铝的环境协调性生产的措施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流(materials flow)也称为物质流,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设计(Eco-Design),是在材料和产品的设计中,将保护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

计方法,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国际环境保护机构列出了17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7.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环节是______。

8.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和,其中PP是_____高分子材料的缩写。

9.为了减少土地沙漠化,目前固沙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天然矿物环境材料是指矿物及其改性产物组成与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或者直接具有防治污染和修复功

能的一类矿物材料,对其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态环境材料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发展超长寿命的高分子材料,降低资料消耗、减少高分子废弃物有效途径。尤其是用量大的农用地膜,目前延

长地膜寿命的有效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13.纤维素是由纤维二糖聚合重复连接而成的线型高分子,含有纤维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14.关于衡量材料环境影响的定量指标,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深度提出了多种的表达和表征方法,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金属材料的生态设计时,合金元素的选择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PE是____________高分子材料的缩写。

18.木材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有机材料,重要成分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9.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和环境恶化等。

2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非生物环境、、和、。

21.为了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人总结出了3R原则,三个R分别代表三个英文单词、、。

22.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处理大气污染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和催化剂法。

23.目前,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模型有、

和线性规则法。

24.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和生产可的缓解目前的“白色污染”现状,根据降解机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分为、以及上述

两种方法结合降解塑料。

25.天然高分子材料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除了木材、竹材外,目前已被人们充分利用的高分子材料

包括、和淀粉等。

26.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7.生态设计的基本那原则是结合。

28.金属材料设计时,合金元素的选择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________________和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或者是能____________

____的材料。所谓________________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

30.影响某一金属材料资源动态寿命的因素包括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

31.利用材料流分析、研究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______ 、______和______

32.金属材料的废屑或废料重熔冶炼过程中,合金元素和杂质难以除去,从易于循环再生的观点看,通用合金具有

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目前开发的通用合金体系包括______ 、______和______。

33.与其他材料比较,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性能较差,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赤泥是冶炼____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目前,大量赤泥未得到充分利用,占用了土地、造成土地碱化、地下水

受污染等问题。

35.关于衡量材料环境影响的众多定量指标中,既考虑材料的环境影响,又考虑使用性能的指标是____

36.水体污染治理材料中可作为氧化剂使用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7.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原料可制备环境协调性非常好的布料、衣物、染料、纸张和水处理产品,其中的典型的代

表有:、和等。

38.粉煤灰和煤矸石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分别将其制备成沸石或高强度的水泥。

39.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工艺特点来看,其中______________步骤的能耗最大。

40.目前我国铝的电解工艺相对落后,每1t铝耗电约~1.5万度,开发环境协调的铝电解新技术,研制和采用新的

__________________电极材料是主要途径。

41.环境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42.无铅焊料的替代材料要求满足和。

43.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采用天然矿物原料,包括和等

44.环境治理功能材料包括环境净化材料、环境修复材料和

二.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 相同份额的甲烷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数十倍。( )

2. LCA作为评价材料环境协调性的方法具有诸多优势,此方法受时间和地域限制较少。( )

3. 高分子材料随着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其性能必然下降。( )

4. 金属资源的寿命不但受到其总储量和消耗速度的影响,还受到该金属元素再生量的影响。( )

5. 环境协调的铝电解技术要求铝熔体与电极材料表面有较小的湿润性。( )

6.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沸石的关键工艺是水热反应法。( )

7. 废橡胶、废旧纤维再生循环较困难,一般只能采用燃烧的方法。( )

8. 沸石、硅藻土、海泡石、蒙脱石等天然矿物环境材料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

9. 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环境协调性,可直接使用。( )

10. 目前开发的无氟冰箱或无氟空调,其冷却介质已完全不含氟元素。( )

11.分解者进行同化作用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也属于物质生产。( )

12.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而能量的流动具有单向性。( )

13.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单靠自身的调节功能是不能再恢复到平衡状态了。( )

14.材料流也称物质流,是评估资源效率的方法,主要计算产出占投入原料的百分比,其局限性在于未从材料的全

寿命周期进行分析。( )

15.产品设计中的功能创新对改善环境性能的贡献最明显。( )

16.赤泥是氧化铝提炼铝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

17.减少无机非金属材料污染、破坏环境最有效的途径是长寿命设计。( )

18.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环境协调性,可直接使用。( )

19.光降解塑料的实质是在红外线照射下的一种快速光老化反应过程。( )

20.通过水热法可将粉煤灰制成沸石。( )

21.天然的纤维素难以熔融和溶解,目前多采用铜氨溶液作为纤维素的溶剂。( )

22.资源效率、环境影响分析的4倍因子理论由日本专家提出,10倍因子和8倍因子理论是由德国专家提出。( )

23.LCA局限性包括应用范围的局限性、评估范围的局限性和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等。( )

24.简单合金是通过控制显微组织作为加入合金元素的替代方法,其中双相钢就是由珠光体和马氏体交替组成的一

类简单合金。( )

25.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中复合材料的再生利用难度最大。( )

三、选择题

1.就我国情况而言,下列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总能耗最大是____

(a) 玻璃(b) 水泥(c) 耐火材料(d) 先进陶瓷

2.天然矿物环境材料对改善环境的功能表现形式有多种,具有孔道过滤效应的材料是____

(a) 海泡石(b) 钾长石(c) 蒙脱石(d) 高岭土

3.目前大多海水淡化采用的膜分离材料是______。

(a) 沉积分离材料(b) 有机膜材料(c) 悬浮物分离材料(d) 无机膜材料

4.高分子合成的绿色化要求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以下可作为环境友好型超级溶剂的是______。

(a) 汽油(b) 二氧化碳(c) 丙酮(d) 酒精

5.______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具有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催化和耐酸耐热等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作吸附剂、离子

交换剂和催化剂,也可用于气体的干燥、净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a) 硅藻土(b) 沸石(c) 尖晶石(d) 硅胶

6.生态设计(Eco-Design),是在材料和产品的设计中,将保护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意识有机地融入其中的设

计方法,其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

(a) 物质合理转化(b) 能量合理流动(c) 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成为整体(d) 性能优先

7.石棉材料用途广泛,价格低廉,但长期吸入石棉可导致石棉沉着病,石棉肺以下材料可替代石棉、同样满足绝

热、防火、吸声等功能的是______。

(a) 沸石(b) 硅藻土(c) 玻璃棉(d) 煤矸石

8.为了防止沙漠化土地面积的迅速扩展,造成环境恶化,具有化学固沙能力的材料是_____。

(a) 聚酰亚胺(b) 高分子乳胶(c) 多羟酸聚合物(d) 聚酯

9.提高废弃物回收纯度和资源化,利于后续的加工和处理的有效方法不包括____。

(a) 破碎技术(b) 压实技术(c) 分选技术(d)填埋技术

10.污染水体治理材料中的膜分离材料根据孔径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下面可以过滤蛋白质和病毒的膜是______。

(a) 超滤膜(b) 反渗透膜(c) 微滤膜(d) 纳滤膜

11.废水中有些金属离子在高价态时毒性大,可用还原剂降低价态,然后分离除去,常用的还原剂有______。

(a) 氢气(b) 活性炭(c)臭氧(d)铁屑

12.采用吸附法净化空气,同时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的吸附剂为___。

(a) 硅胶(b) 活性炭(c) 分子筛(d)活性氧化铝

13.对于大气污染定义的本质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人类活动引起(b) 持续时间长(c) 足够的浓度(d) 危害健康和环境

14.天然高分子材料来自自然、产量巨大,可作为原料生产餐盒、饮料杯等产品的是_____。

(a) 纤维素(b) 甲壳素(c) 淀粉(d) 蛋白质

15.天然矿物中需要一定物理化学反应才能使用是______。

(a) 大理石(b) 甲壳素(c) 花岗岩(d) 硅藻土

16.我国废旧塑料中占绝对数的原料来自______。

(a) PE(b) PP(c) PS(d) PVC

17.环境协调的铝电解技术中可以用于惰性阴极材料或技术是______。

(a) 铜基金属(b)硼化钛涂层技术(c) 金属基陶瓷(d)金属氧化物陶瓷

18.高分子合成的绿色化要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以下可作为环境友好型溶剂的是_____。

(a) 汽油(b) 二氧化碳(c) 酒精(d) 去离子水

三. 简答题

1.生态设计与传统的设计思想存在的差异是什么?

生态设计从传统设计发展而来,传统设计是基础。

传统设计的思想:性能+成本。依据技术、经济性能、市场需求和相应的设计规范,着重追求生产效率。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产品设计必须考虑新因素:产品或工艺的环境性能。通过成本设计、技术设计、生态设计,把利润、性能和环境融为一体,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材料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生态环境的副作用,被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或最终消除。着重考虑原材料选择,制造过程省资源、省能源和无污染,废弃后可循环再生。从产品的孕育阶段就开始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物质合理转化、能量合理流动、生命周期中每个环节成为一个整体。

2.什么是环境材料?它是一种全新的材料吗?

生态环境材料: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不是全新的材料。3.有机聚合物(塑料)的再生循环技术主要分为几类,基本机理是什么?

有机聚合物的再生循环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将回收废旧塑料作为原材料使用→材料再生循环法

基本机理:在塑料功能丧失之前将废塑料作为原料多次再生循环使用。

(2)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分解成单体,然后重新合成新塑料→化学再生循环法

基本机理:将回收废塑料作为资源,以石油或单体形式利用,制备高分子(新产品)。

4.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构成的综合体就叫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都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又叫自然平衡。

5.利用材料流分析,研究资源效率、环境影响的理论包括4倍因子(Factor 4),和10倍因子(Factor 10),简述

其基本原理。

4倍因子理论:R=P/I=2/0.5=4其中:R :资源效率;P:生产效率;I:原材料、能源消耗

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中,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降低一半,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一倍,这样在消耗相同的水平下,得到4倍的产出。达到:消除贫富差距、不增加资源负担、不降低生活水平的目标。

10因子理论是在4倍因子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维持现有资源消耗水平是不现实的,因为人口不断增加,按照当时的估算(1994),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一倍;人均GDP增长估计可以达到现在的5倍。按现在的水平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

环境影响=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环境影响

增长2倍增长5倍要下降10倍资源(能源)效率提高10倍

所以S教授明确提出在一代人之内,将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效率提高10倍的目标。

四. 分析、设计题

1.无机非金属材料生态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和对策?提示:可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环境特性、产品的设计框图等方面展开分析,简述无机非金属材料双环路设计思路。

基本原则:从设计、制造(生产)、使用到退役、废弃、循环再生都必须与环境有优良的协调性。

对策:

1 环境协调性设计:

2 产业升级,节能降耗,减排: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材料产业、提高产品品质、节能降耗、提高效益、减少或消除排放。

3 循环再生利用: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尾矿改变原料体系,减轻对地表的破坏。

4 发展替代材料:淘汰环境负荷重、对人体有害的无机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两个特点:后期加工困难;废弃后很难被重新利用,或被环境消化。

改变这种状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长寿命设计、改进制备工艺、多功能设计。

2.提示:水体治理的方法有几种?分别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材料?

工程上处理水污染的材料和方法有:

1氧化还原材料:通过在废水中加入氧化剂或者还原剂,使废水中溶解的有机或无机的污染物与药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者微毒物质。

氧化剂:空气、氯系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剂。

还原剂:1.某些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如铁屑、锌粉等

2.某些带负电的离子,如NaBH4中的B5-、SO32-

3.某些带正电的离子,如Fe2+

利用废气中的H2S、SO2和废水中的氰化物等进行还原处理。

2膜分离材料: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有机膜材料:由高分子材料做成,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

无机膜材料:金属膜、玻璃膜、陶瓷膜形成多孔起到过滤作用。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

3悬浮物质分离材料: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铝盐、铁盐两大类。混凝剂与水发生水解、聚合,再与水中的颗粒发生化学吸附、电中和等形成粗大絮凝体,然后除去。

4沉淀分离材料: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沉淀剂,降低水中的某种离子的浓度,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试论述生命周期评价(LCA)定义,与其他评价体系比较其优势有哪些?LCA评价一个体系的框架包括哪四个

部分?并说明LCA目前存在的问题?

定义:评价某一过程、产品或事件,从原材料投入、加工、制备、使用,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环境负荷的定量方法。

优点:1建立起有关产品对资源要求、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载的综合信息(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分析具有整体性)2确定整个周期或特定过程中达到的阶段能源需求和排放量(环节概念清楚,使评价可行性提高)

3比较替代产品、工序和生产活动中,系统的纳入和输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定量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四部分:目标(目的)范围确定→清单(编目)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环境改善评价

不足: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只考虑了材料、生态环境,没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层面的问题和联系→其它方面的信息相结合,给出全面评价和行动方案。

评估范围局限性:未涉及环境风险及法规等。

方法局限性:含有太多主观的成分,给哪个因素的权值重?大量的假设。

受时间和地域性限制较为明显: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环境清单数据。

4.请论述合金元素对于金属材料具有两面性作用,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阐述金属材料设计时合金元素的选择原

则?

合金元素的两面性:合金元素的存在是金属具有优异性能的保证,但是,由于合金的存在使金属再循环变得困难。金属的废屑或废料→重熔炼过程:去除合金元素和杂质非常困难。

如果有些杂质或不想要的合金元素不能分离,那么性能得不到保证。

随着循环:优质钢→普通钢→劣质钢→有害钢

从循环再生的观点看,金属材料设计时合金元素的选择原则:

1原则上不添加现在尚不能精练脱除的元素

2尽量不使用环境协调性不好的元素(有毒的、稀缺的元素)

3合金组元、规格简单、再生循环过程中易于分选

5.环境材料科学中,哪些方面用到了材料科学中的“界面与表面”相关的知识?试举例说明。(表面吸附、表面催

化)

处理大气污染时的吸附过程:使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多孔性固体接触,利用固体表面存在的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把化合物中某一组分吸留在固体表面。

处理汽车尾气时使用表面催化法:在多孔陶瓷材料上面覆盖着一层铂、铑、钯等贵重金属和稀土涂层。当汽车尾气与三元催化介质接触时发生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将CO、NO3等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的CO2和N2等。

6.任选金属、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材料为例,说明其在制备、使用和废弃过

程中所带来的环境负荷,以及对现存问题的环境协调性改进、改造或替换方法或技术。

高分子材料的环境问题: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有毒有害原料、生产过程中废液、废弃物的排放、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使用重金属添加剂、使用增塑剂造成的环境问题)。

使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高分子材料的燃烧问题(高分子遇火易燃,释放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废弃高分子材料引起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等)。

大量的高分子废弃物,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环境污染。

为了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分子材料3R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少用原料和能源投入,以便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再使用原则(Reuse):产品或包装可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再循环原则(Recycle):使用完后变成原料,关键应设计好在制品达到寿命期后如何处理。

高分子合成的绿色化:零排放、有毒原料的替代、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利用生物资源。

长寿命材料:厚度增加、鼓励多次使用、政策调控等。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光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光降解+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三大类。

高分子废弃物的再生循环技术:废塑料再生、废橡胶再生循环、废旧纤维的再生循环技术(废纤维制作橡胶制品、胶板,废纤维作增强材料、粉末化再生利用、填充于混凝土中作建筑材料、回收单体和制作粘合剂)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高分子材料论文 题目生态环境材料 学院理学院 年级 2013级 专业材料化学 姓名魏佳 学号 生态环境材料 魏佳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90年代初,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和应用的推动下,国际材料界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环境材料,在这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过程中,既要追求良好的使用性能,又要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尽可能降低废弃物排放量,并在材料的提取、制备、使用直到废弃与再生的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 关键词:环境;生态;发展;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材料的环境协 调性评价,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材料在制备加工中的环境协调技术包括零排 放和零废弃加工技术,以及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协调性技术如制备环境 协调性制品等等。具体从材料的性能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再生利用型材料,包括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塑料、在家用电器中能够加以 回收利用的电路基板,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污染较少并且能够回收再生的纸 张等。能够经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或者能够自动降解的材料如新型的包装袋, 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高分子材料等。为净化环境和防止污染而设计的材料如 新型的不释放有害气体的墙体材料,高吸油性树脂等。替代传统有污染的材 料的新型材料如冰箱内的全无氟制冷剂等。与洁净能源相关并且能够利用它 们的材料,如燃料电池中的储氢材料。环境材料有区别于传统材料的特点。 环境材料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保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在其 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并且在上面的三个过程中 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而传统材料在上面三个方面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一、定义 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或者是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所谓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生态环境材料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类材料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对生态和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化和可循环利用,而且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须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因此,所谓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它是由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所获得的。我们之所以强调它并非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并不是它的新材料体系,是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只要经过改造达到节约资源并与环境协调共存的要求,它就应视为生态环境材料。 这种定义、概念有助于调动更广大的材料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

环境生态学重要复习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 1、环境生态学定义: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与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合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3、生物的协同进化: 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33 4、环境因子: 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1)依据生物有机体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分类,将环境因子分为: 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及非周期性因子。 (2)将非周期性因子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例如,温、光、水等);第二层,不以植被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例如,风暴、火山爆发、洪涝);第三层,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像植被的环境因子(例如,放牧、火烧地等)。(选择)44 5、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选择题)45

6、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多明显的适应性;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也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6、xx(Bergman)规律: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7、xx(Allen)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8、水生植物根据其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559、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 ①聚盐性植物: 通过积累盐分,提高细胞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体内水平衡; ②泌盐性植物: 通过茎、叶表面的盐腺来排出体内的过多盐分; ③透盐性植物: 通过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而提高渗透压。 10、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环境中各种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环境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2.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 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 3.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4.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5.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 6.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7.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 科学。 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 9.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 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 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臵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 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19.非密度调节:指非生物因子对种群大小的调节。 20.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种群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 21.温室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22.群落演替: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23.初级生产:生产者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又称植物性生产。 24.种群生理寿命: 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25.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26.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 27.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28.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 29.种群生理寿命: 指种群处于最适条件下的平均寿命,而不是某个特殊个体,可能具有的最长寿命。 30.噪声: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噪杂声,通常将不需要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或休息的声音也称之为噪声。 31.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 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现象。 33.原生性自然资源:这类资源是伴随着地球的产生及其运动而形成和存在的。 多项选择题 1、就世界而言,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234 ) ①环境污染②工业用材③农业开垦④薪柴⑤温室效应 2、下面哪几本书与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123 ) ①《寂静的春天》②《人口爆炸》 ③《只有一个地球》④《保卫我们的家园》

(完整word版)《环境材料概论》复习参考资料(答案)(1)

《环境材料概论》复习思考题 1-1.简述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看书用自己的话说说) 答:1、材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与能源、信息并列为现代高科技的三大支柱。 2、16实际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均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 3、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对材料及其产品的需求增长也更加迅猛。 1-2.用自己的理解给出生态环境材料的定义。 答:1、生态环境材料是指那些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可接受的经济性能,并在其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消耗较少,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且再生利用率较高的一类材料。(注意:环境、使用、经济三个性能) 2、生态环境材料实质上是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者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1-3.生态环境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答:从材料本身性质来看,主要特征是: 1、无毒无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2、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 3、可再生循环利用,容易回收。 4、材料的高使用效率等。 按照有关的研究报道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要求,其特征有: 1、节约能源; 2、节约资源; 3、可重复使用; 4、可循环再生; 5、结构可靠性; 6、化学稳定性; 7、生物安全性; 8、有毒、有害替代; 9、舒适性;10、环境清洁、治理功能。1-4.你认为那些材料属于生态环境材料?举例说明。(举例之后还要简要说明一下) 答:比如:生态水泥、环保建材、降解树脂 环境工程材料 天然资源环境材料 电磁波防护类材料 电子功能材料领域的毒害元素替代材料 1-5.画出传统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材料—环境系统图并说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生态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生态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生态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摘要:过去的30年,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是建立在粗狂式地攫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如今,随着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不断加重,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作为建筑来说,生态建筑材料被开始重视起来,文章就对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作个简要分析。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环境保护 生态建筑材料,根据学术界的定义,指的是一类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时对环境影响最小,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利的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源自日本,并逐步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重视。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的工业大革命、社会大进步,无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而今,全球温度大幅升高,恶性天气频发、SRAS 等大型病毒时有发生以及人类癌症等绝症的高发率,都与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所以,国际上建立共识,共同减排、倡导低碳。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也逐步兴起被运用到一些建筑当中,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普遍运用。 1 生态建筑材料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建筑材料,体现的是生态两字,讲究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生态建筑材料的生产,消耗资源小,能够极大地减少地球负荷。 从发展趋势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快速发展周期以后,全球的资源逐渐变少,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被粗狂攫取,而人口不断增多,据专家初步估计,按照如今的消费速度,石油只能消费50年左右。面对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人类一方面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另一方面在百计千方的节约资源。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来。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主要场所,建筑被指消耗了50%的能源,所以,如何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成为节能的最主要途径。而生态建筑材料的出现和运用,能够满足这类需求。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

《环境生态学》考试2009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分,共20分)一、术语解释<每题4 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 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b5E2RGbCAP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 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3环境中的各 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p1EanqFDPw 4、生态位 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5、生态系统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DXDiTa9E3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分)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2分) 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2分)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2分)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2分) 2、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RTCrpUDGiT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5PCzVD7HxA

景观生态材料和生态技术

景观生态材料和生态技术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现代景观设计中所运用的生态材料和技术也愈加的丰 富多彩。现就对当代社会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生态材料和技术加以研究和分析,进行归 纳和总结。 关键词:材料;景观;生态;技术;硬质;软质;植物;工程 景观生态材料 我们通常所用的景观材料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硬质景观材料, 它主要包括建筑、道路、铺装、山石、水体等; 另一类是软质景观材料———园林植物。 一:硬质景观材料 硬质材料具体可分为:1、装饰小品材料; 2、道路铺装材料; 3、山石材料; 4、水景材料; 1、装饰小品材料 装饰小品在此主要指的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 “景观雕塑”并不仅仅指的是某一个抽象的作品,景观设计中花盆、桌椅、护栏、 扶手的形状或者抽象为某种特定的符号都可以称之为增加了某种功能的雕塑。这些雕 塑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无穷的乐趣。 在景观雕塑中,常见的材质有:天然石材,木材,塑料,不锈钢,混凝土,陶,瓷,冰,沙。而最近运用于景观雕塑的新型生态材料有:钛、花木雕塑以及薄膜结构。 钛,钛的本色是银灰色,可氧化着色,还可以通过腐蚀处理获得凹凸浮雕的图案、文字等。用钛制作雕塑,色彩斑斓,更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花木雕塑:在现代城市中, 绿色植物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之一, 花木雕塑开始应运而生。所谓花木雕塑, 就是由绿篱、花卉等 植物为材料, 在花木的成长初期便精心编制雕刻而成的立体艺术造型。 薄膜结构:薄膜结构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 是 一种效率极高的张力集成体系,。这种结构造型独特、构思奇异、造价低廉、美观大方, 主要应用于体育场馆、娱乐商业中心、展览馆等大跨度建筑物。薄膜材以张拉为主体, 膜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基布(纺织物)和涂层。材料的强度及弹性性能主要取决于基布, 而进一步的性能如防水、防火, 遮光及机械、化学等不敏感性必须依靠涂层支持。 2、道路铺装材料 常用的道路铺装材料包括:陶瓷类铺装材料、石材类地面材料、木(竹)质地

环境生态学重点章节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用“组织层次”或称为“生物学普”来表示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每个组织层次和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了其独有的功能系统。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按生物类群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和微生物;按环境或栖息地分为陆地生态学淡水和海洋;按理论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有应用生态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应用5新技术的应用 种群生态学:研究栖息在同一地域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种群的年龄组成,型比例,数量变动与调节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群落生态学:研究栖息于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集合体的组合特性,他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的形成与发展等。 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肌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既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与生存环境不协调。 第二章 环境及其类型: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类型: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降水风和气压等,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主要指人类对生物和环境的各种作用,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各种生物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改变的作用越来越大。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1限制因子规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2liebig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3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就会影响该物种的生存和分布,那些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种类,分布较广,为广适性生物,反之为狭适性生物。4生态辐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辐。5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内稳态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具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内稳态机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6指示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态型,趋异,同种的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痛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生理特征不痛的基因型类型。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经过长期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特征的物种类群,趋同。 光强与生物的适应: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昼夜交替中日照的长短对生物生长发育的

环境生态学试题集

《环境生态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生态学: 2.生态规划(广义): 3.群落的水平结构: 4.土壤肥力: 5.r-选择: 6.能量流动: 7.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8.K-选择: 9.须氧污染物: 10.生物种群环境容量: 11.污染物质环境容量 12.生态因子: 13.群落的垂直结构: 14.物质循环: 15.酸雨: 16.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规律: 17.生物多样性: 18.湿地生态系统: 19.光饱和点: 20.生态型工业: 21.间接生态因子: 22.生态监测: 23.光补偿点: 24.群落的交错区: 25.功能区划: 26.食物链加环延长: 27.生物种群: 28.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 29.人为干扰: 30.平行食物链相接: 31.限制因子: 32.协同进化:33.群落: 34.环境质量的生态评价: 35.光周期性: 36.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37.物质循环再生利用规律: 38.生态破坏: 39.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40.动态平衡规律: 41.边缘效应: 42.温度三基点: 43.耐性限度: 44.反馈调节规律: 45.生态位: 46.自然保护: 47.环境资源有效极限规律: 48.温室效应: 49.优势种: 50.生态工程: 5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2.正反馈: 53.互利共生: 54.负反馈: 55.食物链: 56.沉积循环: 57.生态幅: 58.食物网: 59.初级生产: 60.环境污染: 61.主导因子定律: 62.生态金字塔: 63.系统功能综合性: 64.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定律: 65.群落的演替:

66.生态平衡: 67.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 68.顶级群落: 69.生态失调: 70.间接生态因子: 71.次生演替: 72.能量流动: 73.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 74.指示生物 75.平行食物链连接 76.食物链加环 77.光补偿点 78.光饱和点 79.光周期性 80.温周期现象 81.物候82.物候期 83.限制因子 8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85.耐性限度 86.生态幅 87.主导因子 88.主导因子定律 89.协同作用 90.不可替代性 91.综合作用规律 92.DO 93.COD 94.BOD 95.治污生态工程 96. 二、选择题 1.红橙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A.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伤害作用 D.抑制植物伸长 2.蓝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A.光合作用 B.引起基因突变 C.促进植物茎伸长 D.促进种子萌发 3.紫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B.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伤害作用 D.抑制植物伸长 4.红外光的主要生态效应是。 C.光合作用 B.蛋白质合成 C.提高温度,促进植物茎伸长、种子萌发 D.抑制植物伸长 5.对喜光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A.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 B.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 6. 对耐荫植物命题正确的是。 C.光补偿点高、饱和点高 B. 光补偿点高、饱和点低 D.光补偿点低、饱和点高 D. 光补偿点低、饱和点低 7.对长日照植物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日照时间大于14小时 B.日照时间小于10小时 C.日照短引起的低温 D.日照长引起的高温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 由07环科班委整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 环绪论 生物与环境 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 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 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 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随着电的使用,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许多新兴工业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矿物质和各类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耗和使用也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保障。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合成了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及功能,出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环境公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就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与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保护对策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律 (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容(包括那几块内容)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它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4.环境的概念 ?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就是“人”,则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 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与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与。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事物就是“生物”,则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与。 5.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与。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五个方面) ?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非等价 ?阶段性作用: 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 7.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限制因子 –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环境生态学重点总结

2、光强与植物光合作用率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答: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和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和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此点称之为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相等时的光强,此点称为光补偿点。 3、阐述水、土壤的生态作用。 答:(1)水因子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是良好溶剂,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3水有较大的比容,为生物创造稳定的体温和环温。(2)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矿物质、气-土壤肥力;○3构成土壤生物作用,土壤中生物包括各种菌类、蚯蚓、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对土壤有机物分解转化、元素循环有重要作用,改变土壤物化性质,影响生物生长;○4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 4、有效积温法则的内容是什么?在实际生产中有何意义? 答: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表示: K = N?(T-T0)。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选择作物种类(山地、平原);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应用积温预报农时,合理安排全年农作物种植。 5、生态因子作用特点是什么? 答:①综合作用:环境中各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②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往往会有一个或两个因子,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起决定作用,被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④阶段性:生物生长发育不用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是不同的。 ⑤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种因子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主导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发生疾病或死亡。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因子具有不可代替性。但许多条件下,在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过程中,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并且同样可以获得相似的生态 效应。 6、什么是限制因子?作用规律有哪些? 答: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作用规律:限制因子通常发生在一种生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

环境生态学试题库

简答题 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 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能形成。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 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到一定值后,光强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每点2分) 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又称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下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植物只能在适宜的季节生长,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3、简述食物链的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生物成员取食方式的差异,食物链可分成三种: (1)捕食食物链或牧食食物链。从活体绿色植物→草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级肉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草→蝗虫→蛇→鹰;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4分)(2)腐食食物链或碎食食物链。从死的动植物残体开始,食物链上的生物以微生物和小型动物为主。如:动植物残体→蚯蚓→线虫→节肢动物。(3分) (3)寄生食物链。以活的生物有机体为营养源,取食者以寄生方式而生存的食物链。一般开始于较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3分) 4、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种基本类型。 (1)水循环: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物质循环都是在水循环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没有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就没有生命。(3分) (2)气体型循环:大气和海洋是气体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所以,气体型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循环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属于这一循环物质主要有C、N、O等。气体型循环与三大全球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密切相关。(4分) (3)沉积型循环:沉积型物质循环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其物质一般要通过岩石风化作用和沉积物的溶解作用才能转变成可供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循环过程慢,循环是非全球性的。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矿物质如:P、S、Na、Ca 5、图解磷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特点。 磷循环的特点:(3分) 磷主要有两种存在形态:岩石态和溶盐态。P循环的起点始于岩石的风化,终于水中的沉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磷循环的过程:(7分)

生态环境材料论文 (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生态环境材料 课程论文 班级:物理学(师范)12-1 姓名苏耀杰 学号12124690125 考勤编号125 成绩 2013 年 6 月10 日

材料与环境的关系 1、前言 当今社会,人们目光的焦点已逐渐转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环境与能源问题成为世界上每个国家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本世纪乃至今后人类社会三大支柱科学技术之一的材料科学,与能源、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错误开发和使用危害环的材料导致了许多环境污染、破坏的现象,比如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大量使用对臭氧层有致命破坏作用的氯氟烃、含氢氯氟烃、哈龙等作冰箱、空调的制冷剂及电子元件的洗涤剂、消防材料川所致人类为发展经济掠夺性地使用碳能源和严重地破坏森林,导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卤化碳等急剧增多,引发全球变暖这一世界性问题川。另一方面,材料是解决许多环境及能源问题的关键新型膜材料用于治理废水,高吸水性材料可用于治理沙漠,绿色制冷材料开发,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利用材料……。可以说,材料又对世界环境及能源问题的解决极其关键。① 2、正文 在高楼林立的今天,我们都住在这钢铁的森林中,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但由于一部分的建筑材料的不合法生产和非法使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随便堆放的建筑废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传统的钢筋、水泥、玻璃及陶瓷等建筑材料之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大力发展轻型、高强、节能、少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筑具有极重要的现

实意义。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突,所以今天就建筑材料与环境问题做一个论述。 2.1传统建筑材料与环境 自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波特兰水泥, 1830年就出现了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以其原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满足任意规格、形状的设计要求, 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而被世人所青睐, 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地下工程、公路、铁路、桥梁、国防建设等工程。水泥混凝土作为最大宗人造材料, 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出行环境, 但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据统计, 全世界水泥年产量达到11.5亿吨, 混凝土年使用量大约为70亿吨(数据出自2003年),可以说混凝土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活动中消费量较大的一种材料。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只注意到了混凝土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和有利的一面, 却忽略了混凝土给人类和地球带来负面影响的另一面,虽然混凝土的理论与技术不断趋于成熟,然而这些研究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需求,而对于如何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使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有利于环境的研究却很少,事实上, 它的生产与使用对于地球环境的恶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②除了混凝土以外,还有很多的传统材料都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比如:当你装修新房后,立即搬入或人造建材使用不当,甲醛等有害气体还未排尽,而严重超标,那么就会刺激人眼至红肿流泪,且危害肺部,严重影

材料与环境

材料与环境 姓名:吴其军学号:205130130 班级:材料工程131 摘要: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吃穿住行,我们都离不开对材料的应用,材料的应用的改变和研制正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由于材料的生产、制造、使用和废弃,也对人类环境带来了称重的负担,因此使得全世界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材料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材料的发展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因此历史学家往往根据当时有代表性的材料将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等。公元前6000年,人类发明了火,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术。有了火,不仅可以熟食、取暖、照明和驱兽,还可以烧制陶器。陶瓷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后来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瓷器。这是陶瓷材料发展的一次飞跃,瓷器(英译名为China)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人们在大量地烧制陶瓷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高温加工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来烧炼矿石,逐渐冶炼出铜及其合金青铜。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金属材料,它使人类社会从新石器时代转入到青铜器时代。炼铜技术发展为炼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用铁作为材料来制造农具,使农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并促使奴隶社会解体和封建社会兴起。我国从公元前3世纪起,即秦汉时代起就进入农业经济发达社会,到了唐宋时代,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社会安定,国泰民安,处于盛世,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正如英国李约瑟博士所说的:“在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18世纪发明了蒸汽机,爆发了产业革命,小作坊式的手工操作被工厂的机械操作所代替。工业迅猛发展,生产力空前提高,迫切要求发展铁路、航运,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远销他国,占据国际市场。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以钢铁为中心的金属材料大规模发展,有力地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萌发了资本主义社会。 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致力于恢复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对材料提出质量轻、强度高、价格低等一系列新的要求。具有优异性能的工程塑料部分地代替了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和胶粘剂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问世是材料发展中的重大突破,从此以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合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