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

作者:谢寿成学号:20102420231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02班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

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中国当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已成熟,在一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这将为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溯源

1.1物联网的前身。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1.2物联网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1.3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转变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1.4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早已为市场所熟知,但新大陆等拥有RFID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出业绩的高成长性尚未显现出来,所以,对物联网的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的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的实现了。所以,物联网的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昭示着的远大前

景已经不容质疑。

二、物联网的定义。

2.1对物联网的字面理解

根据物联网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想到物体——物品——商品,网——网状——网络——互联网,联——联系——关联,由这些联想可以大致理解为物联网就是能过一种类似网络的形式奖一些物品联系起来的体系结构,这种类似的网络应该和互联网差不多,此联系起来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

2.2“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2.3中国式的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2.4欧盟的定义

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2.4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和互联网的关系

任何事物和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的关系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该事物的概念是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物联网也是一种事物。因此,物联网和物联网概念的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物联网概念离开了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物联网必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物联网概念,不会有:只有物联网,而没有物联网概念的情况出现。这就是物联网和物联网概念的辨证关系。当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科学概念,与前科学思维时期,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所形成的日常生活概念有所不同,科学概念也可以作为表现某一认识阶段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总结而存在。物联网概念也是一种科学概念。因此,它也可以作为某一认识阶段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结果、总结而存在。正如前面定义所述,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它也是互联

网知识和研究的结果和总结。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现存问题分析

3.1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产品化的过程中,我国一直缺乏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所以产品档次上不去,价格下不来。缺乏RFID等关键技术的独立自主产权这是限制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2行业技术标准缺失

目前行业技术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标准:接口的标准化;数据模型的标准化。虽然我国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同时次年又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应当集中开展RFID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RFID产业仍是一片混乱。技术强度固然在增强,但是技术标准却还如镜中之月。正如同中国的3G标准一样,出于各方面的利益考虑,最后中国的3G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物联网的标准最终怎样,只能等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3.3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和美国相比,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和中兴华为这一类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物联网的产业化必然需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配合,所以要在我国发展物联网,在体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加强广电、电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立。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

3.4各行业间协作困难多

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发展物联网这种以传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以开放的心态展开通力合作,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体制优化改革,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3.5盈利模式无经验供借鉴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对于任何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来说,出现一种新型而能成熟发展的商业盈利模式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这一点至今还没有在物联网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目前物联网发展直接带来的一些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与物联网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领域,如射频识别装置、感应器等等。而庞大的数据传输给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机会以及对最下游的如物流及零售等行业所产生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观察。

3.6用户使用成本壁垒存在

物联网产业是需要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并且进行更好的控制管理。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发展必将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催生出更多的应用。所以,在物联网传感技术推广的初期,功能单一,价位高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因为,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始终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成本高,就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更难以解决。如何突破初期的用户在成本方面的壁垒成了打开这一片市场的首要问题。所以在成本

尚未降至能普及的前提下,物联网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四、物联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物联网面临的机遇

4.1.1首先可以率先借助世博会国家电网馆“魔盒”经验技术,发展风能、太阳能的并网运行;其次,建立智能电网系统,提高电力的利用率,缓解目前的用电压力;第三,研发利用超高压输电网络,降低电能的损耗。

4.1.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指出,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创新方向和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4.2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物联网的建立,将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便捷,当然这也意味着对电力的依赖和要求更高。面临的挑战:不断完善智能化建设,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增加清洁能源并网运行五、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前景

5.1,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5.1.1,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

5.1.2,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终端进入全智能化。

5.1.3,RFID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最简单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其他硬件和软件的支持。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5.2 MEMS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5.2.1,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上,是对微米/纳米材料进行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的技术,完整的MEMS是由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通讯接口和电源等部件组成的一体化的微型器件系统。

5.2.2,MEMS传感器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任天堂公司的Wii无线游戏机允许使用者通过运动和点击互相沟通和在屏幕上处理一些需求,其原理是将运动(例如挥舞胳膊模仿网球球拍的运动)转化为屏幕上的游戏行为。在苹果公司的iPhone中,通过对旋转时运动的感知,iPhone可以自动地改变其显示格式,以便消费者能够以合适的水平和垂直视角看到完整的页面或者数字图片。

5.2.3,根据ICInsight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目前上市公司中歌尔声学已经掌握MEMS芯片设

计、MEMS半导体封装等多项核心技术,2008年申请相关专利高达44项,主要应用在MEMS 麦克风的生产制造。我们认为公司将在物联网时代MEMS传感器领域占据竞争优势。

5.3智能终端备受期待

法国Violet公司推出了Nabaztag小兔子,通过wi-fi路由连接网络,可为主人提供所需的各类新闻等,能够讲5国语言,在主人接收到邮件或信息时,会发出语音提醒。此外它还能识读Ztamps标签上的信息,并实时连网,随时呈现动态信息。我们认为随着物联网推进,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上市公司中的拓邦电子是家电智能控制应用领域的行业先行者,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5.4集成电路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

2005年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3800亿元,占全球比重达25%,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集成电路市场。32位CPU芯片、网络路由交换芯片、GSM/GPRS手机基带芯片、TD-SCDMA基带芯片、数字音视频和多媒体处理芯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等一批中高端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产品设计能力达到0.18微米,集成度超过千万门;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工艺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90纳米工艺技术研发取得进展,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

5.5电信设备商最受益于物联网

当下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于电信设备商,物联网的商业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电信运营商是物联网的积极推动者,物联网丰富电信网络的应用。就三家电信运营商而言,包含强势固网的全业务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行业用户的ICT(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建设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其全业务模式十分便于将通信网络与物联网相关信息管理的企业内网实现对接,完成对物联网的全程管控。由于资源所限以及历史原因,单纯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目前能够实现的物联网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而言,网络的升级换代对光纤产业将产生实质性利好,受益的公司包括烽火通信、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中兴通讯、光讯科技、三维通信等国内领先的光纤制造商、通信设备提供商。在物联网建设进程中,这些公司最先受益,确定性最高。

总结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当局域网出现的时候,和现在一样,有一种成为新兴产业浪潮的趋势,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可以发展成为现在的互联网。而今,物联网和当时局域网一样的出现了,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挑战,时代总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当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我们来到了蒸汽时代,随后,我们进入了电器时代,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步入信息科技时代,人们都说工业革命是变革世界的引擎,带来新的产物。

虽然物联网不是一次产业革命,但是它却有着与产业革命类似的效果,它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兴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问题、机遇、挑战、前景,这样一系列的正反面问题的存在,将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有利也有弊,相信,物联网最终会像互联网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物联网世界》

《智慧的物联网》

《物联网100问》

《产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等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必备特性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必备特性 物联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都是空前的。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否拥有最佳的操作系统做为基础是极为关键的问题。 那么,物联网环境对操作系统提出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需求?产品开发商采用怎样的操作系统,拥有哪些特征或技术,最有可能在物联网的发展中把握先机?基本上,今后的RTOS 不仅必须具备传统的实时性、确定性和可靠性,还必须提供高度互联、全面安全、远程管理等物联网环境所要求的全新能力。最近,风河公司推出了VxWorks7,对这套在嵌入式领域主导多年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进行了再次创新,其目标正是“物联网市场已达 实时操作系统 (The RTOS for thelnternet of Things) ”。实时性依然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必备特性 实时操作系统( RTOS,RealTimeOperation System)是指能够在确定的时间对内部或者外部的事件做出正确的响应。在实时操作系统中,进程执行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仅与逻辑运算或数学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相关,而且与得出这个正确结果的时间有关。也就

是说,在实时系统 中,如果一个进程的运算结果虽然 是正确的,但是由 于它完成的时间超出了给定的最后期限,那么这个结果就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汽车中使用的气囊。当报告车辆碰撞的传感器通知CPu 后,操作系统应快速地发出打开气囊的任务,并且不允许任何其他非实时处理进行干扰,晚一秒钟展开气囊比没有气囊的情况更糟糕,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实时系统。 通常认为,实时操作系统要求速度非常快。但实际上,实时操作系统强调的不仅仅是速度,而是时间关系的次序和确定性。例如,一条货轮在码头等待各地的卡车运来货物之后装船运往海外,规定好了离港启航的时间。那么,如果有一辆卡车在货轮离港时间之后才把货物运到了码头,逻辑上它虽然完成了陆地货运任务,但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货车行驶速度和气囊打开速度当然不可相提并论,但就它与货轮配合的时间顺序而言具有同样都是实时系统,都必须要满足的是时序确定性,而跟速度有多快不一定相关! 再例如,如果使用足够高性能的CPU,Windows 可以提供非常快的速度。但是,当某些后台任务正在运行时,有时候响应会变得非常漫长,以至于某一个简单的读取文件的任务也会很长时间无响应。并不是说Windows 不够

物联网研究必要性

物联网是当前各国政府都寄予极大希望的未来增长领域,因而都采取各种激励和扶持政策。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术界、产业界、地方政府和传媒对于物联网的期望和热度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生什么,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收入扣除视频监控业务后仅剩约3亿元,离人们的巨大期望值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来有必要对于物联网的内涵、特征、市场、定位、策略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做一次认真的梳理,有助于物联网下一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发展。 物联网不是独立存在的网络 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是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通过互联网与电信网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全社会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需要指出,按照ITU-T 对于泛在网(含物联网)的定义,泛在网/物联网是指人和/或设备接入服务与通信的能力,即物联网不是网,或者说不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的完整网络,而是一种架构在现有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的联网应用和通信能力,强调的是应用层面上的智能应用。 在网络范畴方面,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从现有网络向泛在边缘拓展,即“公网/专网+传感网”。在可预见的未来,物联网主要涉及与电信网的通信接口、业务应用处理控制平台等, 并不涉及独立建网或大网改造问题。当然,为了适配某些高价值物联网应用,有可能需要对于网络本身进行一些优化和适配,仅此而已。 物联网的战略意义 物联网的提出体现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上也期望其能够解决交通、电力和医疗等行业上的一些问题。 从通信的角度,现有通信主要是人与人的通信,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亿用户,离总人口数已经相差不远,发展空间有限。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对象更多的是“物”,仅仅就目前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就至少有交通、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环保、安全等。涉及的个人电子设备,至少可能有电子书阅读器、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等。如果这些所谓的“物”都纳入物联网通信应用范畴,其潜在可能涉及的通信连接数可达数百亿个,为通信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考虑到物联网的潜在巨大通信连接数目和极具吸引力的融合理念,因而有人将物联网称为除了万维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变革的第三阶段,还有人将其称为除了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计算模式变革的第四阶段。简言之,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为大家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都对其未来发展寄予极大的希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战略上的巨大市场潜力要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有分量的市场收入,还需要经过几十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才有可能,绝不能有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幻想和冲动。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辨析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通信连接数的巨大扩展能否带来业务收入同步的巨大扩展?物联网能否成为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元级的服务市场?首先我们先引证几个咨询公司的预测,例如Alexander Resources曾预测2010年全球物联网中的M2M市场为2700亿美元,法国IDA TE预测是2200亿欧元。一个最雷人的,也是业界最常引用的重要依据来自美国ITG公司在10年前组织的Forrester与哈佛大学的Berkman中心研讨会的一个预测材料。该材料预测全球在2010年的物联网花费接近3万亿美元,超过全球电信业的市场,从而提出可能出现电信业之后下一个万亿元级服务市场的预测。该报告甚至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将是电信市场的30倍。 显然,这样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当前面临全球经济低迷的各国政府无疑是一剂难得的强心针,具有无比的诱惑力,从而催发了各国政府的巨大想象空间,纷纷出台扶持政策。然而,且不说面临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多变世界的发展,怎么能相信一个10年前的预测作为今天决策的依据。即便就其对于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的预测而言,也比其他咨询公司的预测至少大10倍,比现实的100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大30倍。其预测误差之大不仅太不靠谱,而且近乎儿戏般的荒唐。 即便在这有限的物联网市场空间中,绝大部分也是传感器市场,真正运营商的服务市场不到其中的1%,绝

国内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国内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景广大,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比于目前的互联网,有两点明显的不足:1、统一标准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国内物联网也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角度。2010年1 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挂牌成立,同月,无锡

物联网基地毫无争议地出现在由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2009 年8 月7 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并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同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方案。财政部日前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业以产业联盟组织形式开展物联网研发及应用活动。资金支持范围包括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支持方式。[1] 要加快物联网发展,需要解决新技术应用、高成本供给与小规模需求对接等问题。然而,这样的规模并非政府简单扶持就能一蹴而就。业内人士明白,就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而言,芯片、传感器、云服务等关键环节大都需要“从头开始”,系统集成等环节并非产业关键,培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并非易事。而且与聚光灯下的无锡不同,在更多地方,物联网依然是一块需要争抢的“香饽饽”,比如在上海这个一度被一些业内人士戏称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城市。在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后,国内科研机构、企业、风投资金扎堆无锡,上海只能旁观。在上海,物联网并未被排入最优先序列,但在无锡等长三角的二线城市,它却早已成为地方投资下重注、被视作赶超希望的“一号工程”。

物联网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物联网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村子,今天物联网即将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使地球将变的更加小。简单说,物联网是把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以及RFID等感知技术、通信网及互联网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等融为一体,实现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为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智慧地球,智慧生活。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物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 (一)智慧城市 物联网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和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利用宽带和3G网络,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为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视听觉范围延伸的管理工具。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用于城市安全。由中国科学院微系统所自主研发的“电子围栏”即是物联网在城市安全统一监控的一种形式,该系统已应用于上海世博会,为3.28平方公里围栏区域的世博园提供24小时安全防护,其作用低得上成百上千名保安、警察的轮番值守。 (二)智慧家居 智能家居产品融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将各种家庭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快速的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提供舒适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间,实现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统;还将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三)智慧医疗系统 智能医疗系统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

关于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的起源: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首先提出。其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以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作为支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简称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的现状: 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较早,中科院早在十年前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物联网这个全新的产业中,我国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四个发起国和主导国之一,其影响力举足轻重。 物联网的定义: 凡是有传感器和传感技术而感知物体的特性,并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融合的产物。物联网可视为互联网的扩展,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扩展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由三层组成,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物体的传感器如射频识别装置(EFID)、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及其他的控制、执行设备联网组成。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通信网,包含了TCP/IP 协议、互联网应用协议等各种通信协议和互联网协议栈。应用层是基于Web浏览器的应用,如智能电网、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控等具体某一领域的引用方案。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感知层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电子设备产生射频信号或空间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单个或多个对象

“物联网”对传媒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物联网”对传媒领域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物联网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传媒界的热词,人们普遍认为,物联网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之一,但是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并不了解。 “物联网”概念的发展历程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如果我们要谈论人与物的对话,那只是美好的科学幻想,但是在网络已经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一切的实现已经不再是幻想。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具体而言,“物联网”是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其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物联网”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提出了“物联网”的经济振兴计划,启动投资110亿美元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2009年1月8日,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由于智慧地球将带动信息产业与经济发展,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公路等设施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至此,全世界掀起了智慧地球研究与实践的热潮。 2009年6月,日本提出“i-Japan”计划。GE、Intel、Google、西门子等信息产业巨头也投入智能电网业务。2009年秋,北京国际通信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关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等应用。由此可见,无论是奥巴马的物联网“经济促进论”、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日本政府提出的“i-Japan”,还是IBM的“智能化地球”,都蕴含了各国对于“物联网”传播的热切期待。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 互联网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无线传感器网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是实现“物联网”的内部条件;标准化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物联网”的六大基础技术要素包括互联网、RFID、读写器、“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名称解析系统、“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技术还包括电子数据的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关键技术。实现“物联网”传播,还要有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从本质上看来,“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延伸与扩展,它传承了互联网的普遍性特征,也并非只是将传感器联接成网这样简单。“物联网”的关键不在“物”,而在“网”,实际上,早在“物联网”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网络就已经将触角伸到了“物”的层面,如交通警察通过摄像头对车辆进行监控,通过雷达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车速的测量等。此外,还有人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对物的局域性联网处理,如自动化生产线等。既然,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成为人类传播无所不能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网络运用于物体与物体之间、人与物体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工具呢?正如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宙所言,“物联网”是赋予物体智能的传播。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的沟通与对话。由此可见,“物联网”的传播突破,远远不止是对物实现连接和操控。“物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网络的意义价值,而且还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对话。从数字化、网络化到现在的智能化,“物联网”是信息传播技术演化的新进展。智能化已然成为“物联网”传播中的关键词。 “物联网”对传媒的价值和意义 2009年9月央视经济频道《对话》

互联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0年10月28日,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发表了“互联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的演讲。以下为邬秘书长的演讲实录: 邬贺铨: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上好,很高兴来到会议上。我想就互联网和物联网如何交换跟大家交换一下看法。 互联网到现在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是在所有其他网络都有的情况下,互联网才发展的,所以当时主要是IT能够站在现有国有通讯网上发展,这也是它很好生存之道。现在互联网成为主流,而且成为我们网上流量90%,甚至更多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已经改变了。很多应用都走到互联网上边。 最早的互联网,大家上互联网主要是消费、主要是下载、主要是上网浏览。但是随着知识通讯、博客、携程网络等的出现,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消费了,上网很多人是参与,不仅仅是下载,而且是上传,不仅仅是浏览,而且是分享。 我们最早是PC时代,到微博出现的时候,我们进入微博1.0现代,现在进入微博2.0时代。再进一步可能会走到微博3.0时代,将来可能也有微博4.0。 我们最到的时候是以计算机DOS操作,后来Window出来又以Window。现在又有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上边有一个数据中心支付,再上边有平台支付,再上边有软件支付。比如说一个企业,你要买一个财务软件,如果不买我是租,软件支付。如果做了软件还要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也租,那是平台支付。租了计算机还要有人支付。这是一个外包的概念。 另外互联网从固定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去年你买到的智能手机它的能力,同时比较的是你八年前所买到PC的能力。可以说智能手机的能力,相当于八年前的PC,也就是说如果说过去我们用一般的手机上网,可能上网的时间占整个使用的时间只有百分之二点几,可是用智能手机以后,上升到百分之十几。一般用户过去用手机上网只有1%到4%。现在智能手机有30%到50%的用户可能用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会到来。而且移动互联网,由于手持终端以及计算机数据卡这些数量会插PC数量,所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一定超过固定互联网。因为移动有随时随地的优势,所以看到微博的发展。现在手机越来越像计算机,而计算机越来越像手机。这两者的界限越来越少。大家现在都提到互联网,在通信网络基础上向上延伸,提高上层再加上朴实性的数据与服务能够提供一个像IBM所讲的更全连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度的智能化。IBM把它叫做智慧地球。我们温总理把它称之为感知中国。 回顾物联网的发展,70年代到90年代,已经到新世纪(002280)第二个十年。互联网的地址从NCP、IPV4现在走到IPV6。互联网从简单的联系平台,走到一个浏览平台,现在又是一个交互平台,互联网现在实际上成为一个工作平台。互联网应用数据,它整个话音到视频,结构方式从有线到无线到移动,从网络业务到电信业务、媒体业务,你可以看到互联网40年走过来,逐步逐步互联网本身可以从演进过程中,它是物联网演进的自然结合。 互联网结合需要有被感知的一些实体,通过这些实体获取一些信息。获取信息最好需要终端网络需要这些形式的上传。到此为止需要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需要信息提炼,需要信息处理。要注重系统分析,要注重系统思考,提出有用的形式。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完整版)学习物联网讲座心得

学习物联网讲座心得 刘影 通过学习田景熙教授和陈志峰教授主持和主讲物联网概论培训课程,使我了解到物联网是新兴的产业,具有很好的前景,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本质的变革,让我拓展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也对以后的方向做了初步的规划。带着对物联网的期待与好奇,我听过讲座后自己又查了一些关于物联网的资料,发现中国处于物联网先进国家的行列,这个领域中国涉入的比较早,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使中国处于主动地位,不像计算机在中国起步晚,发展也不能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正如进入互联网时代一样,这次的变革将更具实质性,联系到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通过传感和互联通信,建设一个几乎包括所有东西的大的实物网络,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将是巨大的,人类的生产生活将被新的形式取代。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最早是MIT研究RFID的Auto-ID中心主任教授在1999年提出来的,同年基于Auto-ID成立的EPC Global组织进一步明确其概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进一步描绘了“物联网”的时代图景,2008年IBM提出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EPoSS)也明确提出了物联网的定义。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上的开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参与,并且需要国家政府的主导以及相关法规政策上的扶助,物联网的开展具有规模性、广泛参与性、管理性、技术性、物的属性等等特征,其中,技术上的问题是物联网最为关键的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一项系统,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全面负责物联网的整个系统规划和建设,理论上的研究已经在各行各业展开,而实际应用还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和设计以及研发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以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的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

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5年内带来的改变以及5年后的展望物联网是通过信息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 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水系监测、食 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外对物联网高度重视, 并把它作为“危机时代的救世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引擎,开启智慧大门的 金钥匙,纷纷将其列为国家战略,进而规划试点和实验。而且中国物联网的研 究和应用与国际同步,具有同发优势,处于同等水平,并做到了部分领先。 无数事实可以证明,物联网在过去的5年里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中国也率先感受到物联的世界和智慧的地球。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 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下面是我所了解的物联网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的二维 码应用汇范围逐渐扩大,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包 装以及个人名片等多种载体上,我们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 下面的号码、关键字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快速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而省去了在手机上 输入URL的繁琐过程,实现一键上网。同时,还可以方便地用手机识别和存储 名片、自动输入短信,获取公共服务(如天气预报),实现电子地图查询定位、

手机阅读等多种功能。随着4G的到来,二维码可以为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提供方便的入口。 第二,智能化交通也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如现在广泛应用的汽车导航系统。另外,物联技术还可以随时告知车主汽车各部件是否正常,有否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第三,节约能源将是物联网最明确的作用,物联网的推广就直接取得了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城市堵车是经常现象,这会产生巨大的能源浪费和尾气排放。据我所知,深圳市民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实时路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能力,交通信息服务每5分钟便能刷新路况信息,使司机选择最快捷有效的路线。 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物联网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展望5年后,物联网技术将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种设备的形态也将更为完善,人们也会完全接受物联网带来的改变,生活必定越来越便捷。 第一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将在医疗领域开展试点应用。届时,献血后血样将贴上电子标签,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如果车门异常开启将会被监测到。不仅如此,未来2-3年里,城区将利用物联技术,在一些示范社区对居家老人进行远程护理。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 现状 与 发展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 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 、ipad 等高科技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互联网导、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物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 作者:谢寿成学号:20102420231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02班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是一 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国内3G发展、二维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在物联网的出现基础之上将有空前的发展前景,为全世界信息产业带来又一次跨越式的产业变格,前景广阔,趋势诱人。中国当前发展物联网的时机已成熟,在一些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得到了发展,这将为以后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溯源 1.1物联网的前身。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1.2物联网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1.3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转变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1.4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分歧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早已为市场所熟知,但新大陆等拥有RFID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出业绩的高成长性尚未显现出来,所以,对物联网的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的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的实现了。所以,物联网的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昭示着的远大前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物联网对人类的影响 一.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定义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三.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影响 (一)让物品开口说话

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成为经济领域的焦点话题。经济学界开始重新评估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对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上汽、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巨头迅速响应,推出一系列依托互联网平台重构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而通信与互联网行业也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崭新机遇,加快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给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带来巨大的激励和新的思考。而当今互联网领域巨头企业的最新想法和做法,无不闪现出“互联网+”背后巨大的市场机遇。 巨头在跨界跨境中重塑竞争力 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大力投入,入网光纤、4G基站建设等超速发展,为整个行业带来难得的机遇。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互联网的内容为近年之最,让业界感到非常振奋,给互联网企业未来战略布局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与文化产业融合是腾讯长期深耕的主业,从游戏到视频、音乐、文学、动漫等领域均大有建树。面对向其他所有行业“加载”的机遇,腾讯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工具,表示将依靠合作伙伴,主要通过微信、QQ等连接服务、内容和硬件设备。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互联网与经济、生活的融合才刚刚开始,目前阿里已经通过互联网手段主要与流通领域融合,包括消费、经贸、金融、物流等等,下一步将进入制造、医疗、健康、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互联网+”意味着国家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更高期望。阿里未来10年平台所服务的全球消费者将达到20亿。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阿里期待把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带出去,在搭建一个跨境的商务平台、服务平台、物流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过程中,将有可能重新主导跨境商务规则。 从去年12月开始,百度来自移动端的收入超过了PC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百度的战略也正从连接人和信息向连接人和服务转化。为了赢得未来先机,百度加强了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以及国际化的步伐。在山

物联网与当代世界

物联网与当代世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物联网”。那到底什么是物联网?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它将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响?它的发 展前景怎样?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影响发展 一、什么是物联网 根据百科中对“物联网”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说白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一种延伸与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只不过物联网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早于1999年,中国就提出了类似物联网的概念,只不过在中国是称作“传感网”,国际上则称为“物联网”。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物体进行定位和控制。

二、物联网对世界的影响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物联网在3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1、对经济的影响 物联网将技术与社会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将产生一种新的技术经济 结构,对社会、经济活动产业巨大的影响,因此、将形成新的经济形态,表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是生产社会化、智能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商品市场的有机结合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且能够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这样的话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这一手段进行产业创新和提高商品竞争力,大大提高效率。同时,可以远程地控制商品,随时随地查看和控制商品,可使得物流变得简单无比,等等。一句话,未来的经济会因为物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 2、对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 如果把计算机的出现使信息处理获得了质的飞跃,视作信息技术第一次产业化浪潮;如果把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发展使信息传输获得了巨大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这一角度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赘述。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 注一: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注二: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