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书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书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书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书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项书

项目名称

成果形式

起止时间

课题负责人

单位

填报时间:年月日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数据表

二、项目成果目录

三、总结报告

四、经费决算表

五、鉴定结论

六、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七、主管校长审批意见

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教学内容

渤海大学文件 渤大研字〔2015〕1号———————————————————— 关于印发《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并经校长办公会和校教授委员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渤海大学 2015年1月7日

渤海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 与方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卓越发展目标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学校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打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探索以“师生互动为主线”、“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导—学—研—做”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树立“博雅教育”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融通,做人与修业统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内容 1. 革新前沿性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以培养学生的适用性、能力性、创造性为导向,体现学术研究的前沿性、热点性、实效性等特征。教学内容要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每学年专业基础课内容更新不少于5%;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内容更新不少于10%。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学习方法、社会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 2. 探索多样性教学方法 根据每门课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如项目驱动式、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讨学习。增加研究生课堂教学中讨论、探究、实践、实验等课时比重。原则上,专业基础课讲授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80%;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讲授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60%。二级学院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对相应课程具体授课形式有所调整,但需要上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3.开展多元化第二课堂 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等多种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要紧紧围绕学术训练、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形成而展开,主要以读书报告、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体;社会实践主要以访谈调查为方法,深入研究专业领域热点性、前沿性问题;学术活动主要指研究生听取专家学术报告,并积极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结合研究方向独立做专题报告等。 4. 重构过程性课程评价方法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出勤情况占10%;课堂讨论、作业等方面占30%;实践教学、社会调查等方面占20%。期末成绩侧重于考察本门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灵活运用闭卷、开卷、撰写小论文、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形成。 三、管理措施

艺术设计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方案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1、课程体系: 在整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强化设计与社会、创新与实践、思维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紧密关联的意识,教学中全方位构建学生从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技能到综合知识应用和表达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挖掘,同时也强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表述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设计服务精神,成为真正合格的专业设计人才。 (1)主动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实现知识型向综合能力型转化,拟定目标,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充实课程大纲,其核心是有效地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 (2)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会展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现开设公共课19门,专业课87门,实验课19门,每个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完整,设课重点突出。在学习普通教育理论知识后,专业课程方面主要有造型基础、形态学装饰基础、电脑辅助设计、专业设计、专业理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教学课程类别

2、教学内容 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课程互为依托,交叉贯通,呈复合式、板块式、递进式螺旋状上升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将各模块的知识点串成相关联的知识链,同时各知识链又交复式环环相扣,加强设计学科间的交叉课题,培养学生相对全面的、整合的设计意识。 (1)复合式——设计通识基础教学 在低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主要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主,从应试思维模式向主动思维模式转换。教学中以思维开发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力求训练学生从设计基础向专业设计转换和接轨。这个阶段的教学主旨在于给学生搭建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反复对接的思维平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 (2)板块式——专业基础教学 二年级在设计基础课程的延续下,进入以专业方向为主体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的课程中,在一个或一类系统内容上设置课题,注重课题的广度和单元形式的深度训练,注重概念的开发和多手法、多方式、多途径的综合表达。注重课题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相互链接的知识点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设置,在大纲总体要求下完备板块课程的系统性,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予教师较大的自由度,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鲜和活力,持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创力,为进入市场设计打下思索的基础。 (3)递进式——专业设计教学 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在专业基础的板块课程下重组或交融,以知识的系统构成为基点,形成各知识点和知识链的递进式训练,更加注重整合设计、深度设计,在具体市场和商业设计的限定下,持续地培养学生在概念原创以及适合的设计表达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培养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加强研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训练,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课程和环节贯穿始终。这一阶段的专业设计课程一般以项目设计对应具体的社会综合需求,从市场到策划,到创意到设计,到实施再回到市场推广,每一步都涉及到整合各阶段设计学习的深度思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规定修订版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 理规定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件一: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或视情况暂停或撤销项目,追回研究经费,并及时报告省教育厅。 第十四条项目进行中需对研究计划、主要人员作重大调整、变更或有其它重大变化的,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省教育厅批准。 四、项目结题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详细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小组建设方案为了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骨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有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3、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3)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4.2 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2.4.3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3.1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3.1.2 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1.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学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3.1.4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规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3.2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和竞争力。 3.3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3.3.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3.2 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3.3 教学过程规,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3.3.4 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3.3.5 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xx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第十三条对未按计划进展或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应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内容设计;考核方式;实践 研究生课程是储备基础知识理论引导学生从学到研的重要载体,其传授模式、方法、质量对研究生后续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传统的教学存在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考核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引导一个学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变化,不同的院校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针对专业设置特点结合不同科目的变化,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设计了一套新的授课体系。实践证明,新的授课方式能够更快的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去。 一、正确定位课程的功能和教案 研究生的基础课程相较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其不仅仅要起到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获取应用知识,创新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目前,国内院校普遍借鉴的教学思路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前者特点是基于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的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而了解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获取了相关知识和相关问题的能力,知识具有工具性的作用;后者特点在于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专业性,通过对某一领域的专业学习研究从而获取解决该领域的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前者能够使学生短时期能快速获取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后者更多的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现实中也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当时,目前我国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和社会要求脱节的问题,对课程教育的功能认识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有些老师过于轻视课程教育的作用,因此,课程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现过于刻板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有些院校过于专注课程本事而忽略了其主要目的,用对待大学生的方法来对待研究生教学,缺乏实践。因此,虽然学生学习到了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普遍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科研实际能力薄弱以及机械工程学科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实践应用多的特点,在部分课程教学上我们借鉴LPC(Lecture、Presentation和Comments的缩写)讲授(L)、团队学生讨论(P)、教师点评(C)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TQC(Task、Question和Comments的缩写)任务(T)、问题(Q)和评价(C)的新教案改革。任务包括了两个大部分,第一老师的任务,梳理讲解课程中最重要知识基本点,给出主要章节的专题模块。第二学生的任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老师拟定的专题模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然后搜寻资料、总结最新、最重要的内容以老师的角色讲解分享给大家。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张群 摘要: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充分认识课程和专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导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践,走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在一些高等学校,尤其在地方一般院校,出现了重专业建设轻课程建设的专业“实体组织化”新趋势,教育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原本紧缺的人财物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就这一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课程和课程建设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学科。不管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看,课程规定着学校教育“教什么”,甚至决定“怎么教”,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汉语大词典》将课程的概念概括为“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特指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 课程建设是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系统建设。它既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载体和条件的建设(教学大纲、三基方案、教材、教学设备手段等),也包括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和传授知识的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课程建设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条件和课程现状,按课程发展目标逐步完善课程的各相关要素,强化教书育人,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系统,形成推动课程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目的。 二、专业和专业建设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职业,也指专门的学问,或产业部门的各业务部门。在高校,专业是指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分成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设置取决于国民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校的性质。专业规定着学校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2-02-28T09:45:02.54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王琳 [导读]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王琳(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5500) 摘要:职业院校经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已经达成共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办学模式基本形成,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仍然是目前和今后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围绕汽车制造业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共同研究分析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学院重新修订编制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实施过程,构建并实施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以培养当地经济建设需求人才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 1.依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教务处、研究室、各系及招生就业部门的人员到企业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实事求是地制订了符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意见和年度实施计划,形成了以汽车、机械、电子三大工科专业为主,延伸至汽车销售、保险、物流等管理学科为补充,并兼顾部分文科专业的办学格局,使学院成为半岛制造业基地和蓝色经济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加强专业建设,学院专门成立了院系两级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课程建设,从促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入手,积极推动专业与产业结合、专业教学与科研结合、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凸显专业特色 学院制定了《特色、品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对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实施全程监控和奖励制度,明确了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管理责任,专业建设与系部效益分配挂钩。系部配套制定了《特色专业实施方案》,通过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学院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在全面推进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原则,重点建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院级特色品牌专业,并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 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实现了学院、企业双赢局面。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针,从就业岗位(群)定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经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能力构成、将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设计“两次转换”,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来设置开发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的标准化、精准化。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保证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学院根据工作过程顺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把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专业领域课程和拓展领域课程三大类,并按不同类别课程的不同功能进行定向性改革,按照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需要、专业领域课程定位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拓展领域课程服务于素质教育需要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以“加快发展、提高素质、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对于公共基础课,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进行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专业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系统进行了课程内容重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准确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功能性质、教学目标、实施地点、设备条件、所用课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记绩等。学院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达到了总教学时间的40%。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采取了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步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将课外科技活动、各种竞赛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了“技能、任务、项目、岗位”一体化实训教学,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3.形成性考核,注重过程评价 根据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确定课程考核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考核要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原则。与基于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的项目教学法相适应,专业课程的考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杨XX 申请部门: XX学院 联系电话: 3507XX E-mail: yXX9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4914196785.html, 填表日期: 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

哪些知识,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企业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13级学生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XX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 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我校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设要求、具体目标与建设思路(一)专业建设 建设要求:根据学校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并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进一步加强新上本科专业的建设,紧紧围绕农、工、理、管等学科领域进行专业布点,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大力培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专业生长点。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管理,整体提高专业水平,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申报、建设、评估与退出机制。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模板】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思路 1.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全面设计; 2. 在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同时,着重学术英语能力的培养; 3. 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需求; 4.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5. 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 6. 实行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学部(院)的沟通和合作。 二、课程设置 研究生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和功能英语两种课程类别,总学时数为108学时,计6学分。各模块的开课名称、开课时间及周学时数如下表所示。 学生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专业需要选修相应的课程模块,具体方

法如下: 英语课采用小班教学,班级数和上课人数都有一定限制。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下的研究生,必须修读《核心英语1》和《核心英语2》;入学成绩在50分以上(包含50分)的研究生,可在第二学期选修一到两门功能英语。建议学生在第一学年修读公共英语课,因为英语学习需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时间,所以也不宜在一学期修完。如果第一学年因故不能修完规定学分,可以在第二学年修读。 三、教学改革配套措施 1. 根据研究生的年龄、智力、学习能力等特点,强调自主、探索、实践、尝试的方法;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进度等;培养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根据研究生外语学习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参与学术活动所需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丰富相关的文化、学术要求等知识; 3. 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 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环境; 5. 要将外语学习放在实际的环境中,提倡实战演练的教学方法,边学习边尝试。积极开拓现实生活中应用英语的机会。 四、学业成绩评定原则 1. 采用学分制,学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规定学分; 2. 学生按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大纲另行公布)修完相应的课程,并考

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环境艺术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 及措施 一、环境艺术专业建设 (1)、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 1.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年8月,国家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环艺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环艺设计及艺术设计的发展由此步入了一个新阶段。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环艺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这意味着创新人才不再是单纯解决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本体范畴的工作,许多设计的最终完成所要求的知识范畴已远远超出艺术设计师个人能力控制及管理的范围。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设计教育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储备人才,特别是高端的领军设计人才。 2.设计教育的大众化制约未来领军设计人才的培养 尽管与其他学科相比,环艺设计作为设计行业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但是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当下,以设计技能主导的传统的大众化设计专业教育已无法适应这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和途径,在大众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培养未来设计产业引领和开拓的核心力量的领军设计应用型人才。

(2)、环境艺术专业简介 合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合川的城市建设和文化艺术是紧密相连的。这些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的条件是我院环境艺术专业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也是我院选择在合川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并且,我院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缺乏理工科知识的特点,采取了环境艺术专业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一些课程,摸索出了一种符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值得推广。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建筑学、设计学、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以及素描、色彩、图案、透视、制图等学科,为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扩大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加强动手能力,我们在加强本专业主课的同时,认真研究环境艺术品设计、模型、透视、制图等选修课的教学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体内涵是对空间环境进行规划、整理及再创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室内空间进行再创造。专业内容广泛,涵括了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环境雕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各类公共设施的设计。设计的对象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是一个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专业。也是与一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专业。 环境艺术专业按照学院的要求,以“工作室制”为载体,以“大基础平台,小专门方向”的专业教学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了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环境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doc

附件1: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学和管理人员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设立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研究生教改项目),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是指省教育厅在构建全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批准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负责。 二、项目申报 第三条研究生教改项目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项目主要范围是: 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指导; 3、研究生实验能力培养; 4、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5、研究生培养管理; 6、研究生素质教育; 7、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8、研究生教学改革; 9、其它相关问题。 第四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在岗教师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 第五条研究生教改项目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在当年五月份。 第六条项目申报人每年只允许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在其原有项目结束前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七条项目申报人须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表》,报学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推荐。 第八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各类项目分组评审,并根据专家组的评审结果,确定本年度研究生教改立项项目。 三、项目管理 第九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研究生教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条省教育厅给予每个研究生教改项目一定的经费资助。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资料费、印刷费、差旅费等,也可用于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教学材料、课程调研、学术交流、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中期检查制度。项目主持人应向本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中期研究报告。

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申请人:刘连福 申请单位:基础部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承诺书 申请者承诺: 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签章): 年月曰

.简表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1.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项目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转型期,教育质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业务水平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理论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寻求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多元化、全方位的学习指导。 编写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开展课程的立体化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课题围绕《高等数学》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共享,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革,由传统的口授、粉 笔写、看纸质教材,演变为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录像、文字的电脑展示,配合口授和纸质教材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出版社不仅提供优质的纸质教材,还需要提供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这就形成了教材开发的“立体化”趋势。立体化教材的真正涵义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平台,集合高校丰厚的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新型教学工具,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效果都汇聚其中,按照先进的一体化思路设计的适合于多元化教学应用的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电子教案、CAI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等。立体化教材是相对于传统的文字印刷品而 言,它集书本、磁带、录像、光盘、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于一体,集各种教学手段之所长,将声音、图 像、视频等信息输入方式相结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配合教学过程,使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展。 本项目是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系统,数量多、质量差,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希望寻求 一条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的途径,为我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和内涵提升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立体化教 材建设是对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整合与优化,是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 障,是学校软环境建设的第一要素。项目研究具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项目教学资源库的开发成 果,相当一部分可用于其他课程立体教材建设,对其他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也有借鉴意义,有着十分可行的 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学生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接受有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趋 势。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质量的提高以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应用为基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教材建设质量和功能倍受关注,以纸质为主的传统教材正在被立体化教材所取代,立体化教材建设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 学模式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设立体化教材已成为高职教材建设的趋势。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是基于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自主 进行的意义再创造和整合的过程,而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创新教学手 段、构造互动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可能。我国高校正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需要最大 限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信息技术和教材的结合提供动力。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在国外称为 “ in tegrated textbook/coursebook ”,在国内则最早出现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近年来,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发展很快,但是,在建 设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建设数量多,质量差,针对性不强,不能较好的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现有电子教案 基本上是将教案搬到屏幕上,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不易于师生互动;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建 设和开发规范不统一,通用性差且价格昂贵,与教学内容整合困难,利用率低;立体化教材建设交互性、互 动性不强,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如何优化和完善教 学资源,开发出适合教学使用的、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专业培养质量的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将是本项 目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经管类等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量大面广。多年来,为提高高 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项目组在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围绕高等数学教材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工 作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和教育部门的认可。我校高等数学课程在2005年被评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