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单元课题1___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___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___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第六单元课题1___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宜阳县红旗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执笔:郭江涛姓名: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导学案

【学习目标】备课时间:11.20 上课:11.25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

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知识链接】

1、说说什么叫做元素?同种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2、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实验室现需要66g的CO2 ,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炭才能得到?

【学法指导】

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存在着差异。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碳的单质

阅读课本P104-P105,完成下列内容

1A、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

和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A、纯净的金刚石是、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的物质。石墨是一种的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木炭、活性炭、炭黑等具有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能力。

3B

2C、有一口小水井中的水有异味,你有什么方法来消除吗?

3B、打水井时常在水井周围埋一些木炭,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木炭有结构,因此具有的性能。

4B、金刚石与石墨混合在一起,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还是混合物?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阅读课本P107-P108,完成下列内容

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色,所以,常温下,

2、高温下,碳单质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A、碳与氧气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燃烧充分:

燃烧不充分:

所以,碳具有性。

B、

1

宜阳县红旗实验学校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执笔:郭江涛 姓名:

2 操作注意事项:

a 、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要烘干并混合均匀。

b 、酒精灯上要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 、实验后先撤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

⑶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说明

木炭具有 性,可用来 。

⑷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C + 金属氧化物 +

① 工业上,用焦炭和铁的氧化物反应冶炼铁:

【归纳小结】

所得:

所惑:

【当堂检测】

A 级

1、请用相关内容的序号填空

A 、冰箱去味剂

B 、切割玻璃

C 、干电池电极

D 、做燃料

E 、冶炼金属

F 、制油墨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可用来 ;

(3)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可用来 ;(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 ;(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来 ;(6)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

2.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其主要原因是 。

3、写出三个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9年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解释原因?

5、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长将埋入地下部分烧焦。解释原因。

6、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

(1)木炭 (2)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3)金刚石 (4)黑火药 (5)铅笔芯

A 、(1)(2)(4)

B 、(2)(3)(5)

C 、(2)(3)

D 、(3)

7、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

A 、可作催化剂

B 、疏松多孔,吸附性强.

C 、无毒

D 、可以吸附水中的不洁物质

8、已知二氧化氮(NO 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现往盛有NO 2气体的圆底烧瓶中投入少许木炭,观察到的现

象 ,其原因是 。

9、写出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还原80克氧化铜需要碳的质量。

B 级

1、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2、在2Fe 2O 3+3C=4Fe+3CO 2↑反应中,还原剂是( )

A 、C

B 、CO 2

C 、Fe 2O 3

D 、Fe

【课后反思】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学案

第一章静电场 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三种起电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产生及条件两不同绝缘体摩擦时导体靠近带电体时带电导体和导体接触时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 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 “近异远同” 导体上带上与带电体相 同电性的电荷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束缚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转移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 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 斥)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实质 电荷在物体之间和物体 内部的转移 接触起电的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进行分配,如图1-1-2所示. 电荷分配的原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平分原来所带电荷量的总和;带异种电荷接触后先中和再平分. 图1-1-2 1.“中性”与“中和”之间有联系吗? “中性”和“中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性”是指原子或者物体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对外不显电性,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可见,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实际上其中都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中和”是指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间的吸引作用,电荷发生转移,最后都达到中性状态的一个过程. 2.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的区别是什么? (1)两种表述:①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②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的. (2)区别:第一种表述是对物体带电现象规律的总结,一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某种方法可以带电,原来带电的物体也可以使它失去电性(电的中和),但其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第二种表述则更具有广泛性,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

第三单元导学案

一、单项选择 1. —____ use your ruler, Li Ming? —Sure. Here you are. A. Could B. Would C. Need D. Must 2. The rubbish is too much at home. Could you help me ___? A. take out it B. take it out C. stay it out D. give it out 3. —Could I use your Pad? —Sorry, I’m going to ____ it now. A. work in B. work for C. work on D. work over 4. I don’t like ____ the dishes, but I like to ____ my bed. A. making; make B. to do; making C. doing; make D. do; make 5. —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dictionary? —____. A. Yes, could B. Sure, here you are C. No, I couldn’t D. No, that’s no problem 6. Remember to return the book to the library when you finish ____ it. A. read B. to read C. reading D. reads 7. ____ you use your dictionary often, your spelling will improve. A. Whether B. If C. Though D. While 8. —Could you please sweep the floor? —____. I am busy babysitting my sister. A. Sorry, you can! B. Yes, sure C. Yes, I can D. Sorry, I can’t. 二、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 Peter, we need to clean the house. Could you please s____ the floor? 2. What a ____ (杂乱)you’ve made! You’d better clear it up before Mum gets home. 3. I often help my parents do the d____ after dinner on weekends. 4. This place is very dirty. You can see r____ here and there. 5. He ____ (折叠)the paper carefully three minutes ago. 6. —Could you let me get a ____? —Certainly, please get into the car. 三、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 1. 你能把垃圾倒了吗?Can you ______ ______ the rubbish? 2. 起床后,请整理床铺。 Please ______ ______ ______ after you get up. 3. 别把房面弄脏。 Don’t ______ ______ the room. 4. 我们应该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地板。 We should often clean up our rooms and ______ ______ ______. 5. 你能帮我打扫起居室吗? ______ you help me ______ the living room?

2018-2019学年人教版《拿来主义》导学案(1)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拿来主义(教师) 【学习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1?结合实际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 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同学们 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 ?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 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 来主义”。 【知识链接】 1. 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 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 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鲁迅 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 短小、犀利、幽默、灵巧、隽永,常借助典故、 笑话、趣闻、传说等,通过打比方、分类别、说古道今、谈天说地等手法使议论形象化 ,内容广泛,形式 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 归入杂文一类。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 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 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 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黑暗现实。 4. 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 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 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 “拿来主义”的口号, 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自主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 冠冕堂皇(gu 01 mi an )吝啬(I ins e )玄虚(xu 岔) 蹩进(bi e ) 残羹冷炙(g aig zh i )脑髓(su i ) 孱头(c m ) 自诩(xu )'掘起(ju e ) ?磕头(k e )徘徊(p dhu 6 )譬如(p i )国粹(cu i )' 2. 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粗词语。? (1)礼尚往来 (2)大度 (3) 残羹冷炙 (4) 冠冕堂皇 (5) '孱头 (6)玄虚 (7)国粹 【整体感知】仔细反复朗读文章,思考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3.怎样“拿来”?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1、2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辱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 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主义”。 3、4段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 高一语文必修4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做到格式规范。 学习导航: 一、课前自主学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计算:18克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和氢气各多少? 二、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有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学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实行相关的计算 例1:加热6克KMnO4,可得氧气几克? 1、设未知量; 2、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找出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写出答案。 练一练: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练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三、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四、反馈练习: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3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等质量的物体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 A、KClO3 B、KClO3和MnO2混合物 C、HgO D、KClO3和KMnO4混合物 4、现有H2和O2共10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克水,则反应前O2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 g C、6.4 g D、9.2 g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 (1)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制8克O2,最少需要KMnO4质量为__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后,剩余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6、原煤中含FeS2,与O2高温下生成SO2和氧化铁,SO2污染空气。 (1)FeS2和O2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含FeS2 5.7%的原煤1000Kg,能产生SO2_________Kg。 7、(课后思考) 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其中Ca%=50%,取此样品16克,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Ca(OH)2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5.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6. 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导学案

电场强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电荷的含义,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不同表述。 2、掌握库仑定律,能够解决有关的问题。 3、理解电场强度及其矢量性,掌握电场强度的叠加,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方法。理解引入电场线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电荷及电荷守恒 1、自然界中存在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电荷的多少叫做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的整数倍,电荷量e 称为 。 2、(1)点电荷是一种 模型,当带电体本身 和 对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时,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这个特点类似于力学中质点的概念。 3、使物体带电有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4、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转移到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 二、库仑定律 1、真空中两个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Q 1、Q 2的乘积成 ,跟它们的距离r 的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它们的 。 公式F= 其中静电力常量k 适用范围:真空中的 。 三、电场强度 1、电场和电场强度 (1)F E 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 的静电场。 (2)2Q E k r =是点电荷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中某点场强的计算式,只适用于 在真空中形成的电场。 (3)U E d =是匀强电场中场强的计算式,只适用于 ,其中,d 必须是沿 的距离。

3、电场的叠加 电场需按矢量的运算法则,即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 四、电场线 (1)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 方向都跟该点的 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描述 而人为地画出来的,电场中并非真正存在着这样一些曲线。它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电场的 和 。 (2)电场线的性质:电场线起始于 (或无穷远处);终止于 (或无穷远处)。其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和该点的 方向一致。疏密程度反映了电场的 ,电场线密集的地方场强 ;电场线稀疏的地方场强 。在没有电荷的空间,电场线不能 ,两条电场线不能 。 (3)与电势的关系:在静电场中,电场线和等势面 且由电势较 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 ,但顺着电场线的方向场强 越来越小。 (4)电场线和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是 的,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重合。即: ①电场线是 。 ②电荷的初速度为零或不为零,但速度方向和电场线 。 ③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或受其他力的方向和电场线平行。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 【典型例题】 例1:如图1-1所示,有两个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 和+9Q ,在真空中相距0.4m 。如果引进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带的是哪种电荷?应放在什么地方?电量是Q 的几倍? Q A C B (图1-1) (1)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题中条件和所处状态及过程) (2)分析(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3)解题过程 例2:(2004·广西模拟)如图1-2所示, 初速度为υ的带电粒子,从A 点射入电场, 沿虚线运动到B 点,判断: (1)粒子带什么电? (2)粒子加速度如何变化? (3)画出A 、B 两点的加速度方向。 图1-2 (1)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题中条件和所处状态及过程) (2)分析(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3)解题过程 例3:如图1-3所示,A 、B 两点放有电荷量+Q 和+2Q 的点电荷,A 、B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 ,将一正电荷从C 点沿直线移到D 点,则( ) A 、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B 、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C 、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D 、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1 (2)分析(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

《第三单元导学案》word版

五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 编制人:研讨人:五年级数学教师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课型新授课年级及学科五年级数学单元三课时九 学案自学一、容积和容积单位。(自学课本第50页,给重要的信息划上横线。) 1、长方体纸盒所占()的大小,叫做长方体纸盒的体积。 如果把纸盒的上盖打开,纸的厚度忽略不计,这个盒内的空间可以放入与这个纸盒体积同样大的物体。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2、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通常叫做它们的()。 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里面是空的,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3、计量容积,一般就用()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和(),也可以写成()和()。 4、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你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容积? () 5、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1L=()dm3 1ml=()cm3那么,1L=()ml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矿泉水是550()一瓶墨水约50()一桶色拉油约5()“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 一个密码箱的容积是20() 7、2.5L =()ml 600ml=()L 3.25dm3 =()L 450ml=()cm3 二、容积的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 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 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达标测评1、8.04 dm3 =()L =()ml 2750cm3 =()ml=()L 7.5L =()dm3 =()cm3 785ml=()cm3 =()dm3 2、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 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 一、时代背景 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 二、阅读:

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1)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和用量多少的排序 2.熟知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共性)和特性 3.金属之最 4.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5.置换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6.金属的冶炼及金属资源的保护 7.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重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的图像 3.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其应用 【复习过程】: 考点梳理: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按使用的先后排序是:,金属按用量多少排序是。 2.金属共性: (1)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大多呈色,除为红色,为黄色。 (2)金属的熔点相对较,常温下大多呈态,除外。 (3)金属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 4.金属之最: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单质) 金属(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或,而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材料 易错点:合金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铁的合金有和,其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 合金的优点: 硬度,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于组分金属(组成合金的金属单质) 金属材料使用时需要考虑:成本(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便于回收、是否会污染环境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 B .合金的硬度大于所有的纯金属 C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以上的金属 D .生铁和钢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含碳量不相同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多选) A .黄铜 B.紫铜 C.青铜 D.白铜 E.三氧化二铁 F.24K金 G.18K金 (3)金属及其合金是重要的工业建筑材料,某些金属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 类平抛运动分析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第一章第9节P33至P34。完成下列问题,并将相应内容在书上做上记号【任务1】 1、平抛运动的条件: 【任务2】 2、平抛运动的运动性质:。 【任务3】 3、平抛运动处理的方法。 【任务4】 4、平抛运动的公式 【任务5】 5、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受力特点 〖问题讨论〗 【问题1】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时的运动性质: 【问题2】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处理方法: 高二年级物理选修3-1学案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类平抛运动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2、能用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知识链接〗 平抛运动处理思路和方法 〖新课内容〗 在真空中有一对平行金属板AB,相距为d,两板间加以电压U,形成匀强电场。在电场中有

一个带正电荷的带电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试讨论当粒子初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垂直释放后的运动情况:试求:(1)画出粒子的受力分析图(2)带电粒子的加速度(3)带电粒子的运动性质(4)带电粒子的轨迹方程(5)带电粒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6)带电粒子飞出极板区域时的侧向位移(7)带电粒子飞出极板区域时的速度大小(8)带电粒子飞出极板区域时的偏向角 〖典型例 题〗 1、 2、如图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U 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 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的是( ) A.U 1变大、U 2变大 B.U 1变小、U 2变大 C.U 1变大、U 2变小 D.U 1变小、U 2变小 3、如图所示,两块长3cm 的平行金属板AB 相距1cm ,并与300V 直流电源的两极相连接, B A ??<,如果在两板正中间有一电子( m =9×10-31kg ,e =-1.6×10-19 C ) ,沿着垂直于电场线方向以2×107 m/s 的速度飞入,则(1)电子能否飞离平行金属板正对空间? (2)如果由A 到B 分布宽1cm 的电子带通过此电场,能飞离电场的电子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图9-5-14 0v 图9-5- 19

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1) 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重点: 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通过实验加深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为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 2、科学家经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者E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 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研讨 1、为什么一点品红能染红整杯水为什么白糖在水里消失不见(通过一把沙子来对照思维) 2、通过课本结合上一个问题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看得见么真的存在 3、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他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活动与探究(酚酞与浓氨水的实验)注意:酚酞遇氨气分子会变红 讨论:1、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B烧杯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晒衣服时,是阴暗处干的快些,还是太阳下干的快些 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倒进2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 结论: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 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价设计: 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 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 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 D. 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 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 .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冰糖完全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电子教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 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体味论证特色,犀利幽默的语言 【学习方法】 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简历: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集《野草》。 评价: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探寻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革命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 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4、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它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学习过程】 一、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A级)

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案 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课时) 本课题课标要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置,诱发参与 (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化学发展史。 (二)相关知识回顾 1、铺垫练习 (1)家中有①炊具,②餐具,③食盐,④大米。其中_________属于物态,_________属于物体。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 ①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液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冶炼青铜;__________炼铁;__________湿法炼铜。 2、引新练习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不是天然存在的是() A、冰 B、食盐 C、玻璃 D、氧气 (2)下列是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其中数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物理研究的是__________;化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生物研究的是__________。 A、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B、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尝试题:完成下列各题说说自己的发现(共15分) 1、教室中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直接制成的是() A、玻璃 B、铝合金门窗 C、木质桌椅 D、陶瓷地板 2、提出一分子论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三单元导学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重点认真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难点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一、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正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新中国的诞生,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掀开历史的尘封,走进作品当时的岁月,感受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①、首先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的句子。②、接着整体感知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③、在初步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课本的空白处,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④、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文章的写法。⑤、完成基础达 标的内容。 2、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Jūn fá jiān ruì kǒng bù fěi tú ( ) ( ) ( ) ( ) shū jí chōu tì mó guǐ kù xíng ( ) ( ) ( ) ( ) (2)、填写查字典的有关情况。

“魔鬼”的“魔”字是结构,应该查部下。“魔” 可以组成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和下面的句子照应的句子。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4)本文通过对的回忆,展示了 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 (5)本文除开头外,文章是按、、、的 顺序来叙述的。 3、我的疑惑 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疑问三: 第二课 1、认真读课文思考: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2、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8年初,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了。 在刑堂上,敌人满脸杀气地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若有所思地说:?姓冬!? ?胡说!?敌人拍着惊堂木,?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夏明翰从容不迫地说:?你们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成‘姓冬!’? 敌人无言以对,硬着头皮继续问:?多少岁??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拿来主义》 【使用说明】 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一)知识链接 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情景导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 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