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一、意义

1、两侧对称的形成:(扁形动物)

1)其体可明显区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2)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灵敏、准确。

3)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2、中胚层的形成:(扁形动物)

1)使动物从组织分化水平进入到器官系统的分化。

2)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环节动物

3、身体分节(是进化到高等无脊椎动物的标志):(环节动物)

1)提高了动物新陈代谢的效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增强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为动物进一步分化创造了条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

4、真体腔(环节动物)

1)加强了肠功能(出现机械消化)并促使之分化,提高了消化功能。

2)促进了器官系统的形成,使结构进一步复杂化,机能更加完善。

5、脊索(脊索动物)

1)强化了对躯体的支持和保护功能;

2)提高了定向、快速运动的能力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

3)使躯体的大型化成为可能,是脊椎动物头部(脑和感官)以及上下颌出现的前提条件。

6、五趾型附肢:(两栖纲)

1)肩带借肌肉与头骨和脊柱联结(灵活)

2)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支撑体重)

3)腰带与后肢骨相关节(运动)

4)肢骨发展成为多支点的杠杆运动关节,完成和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前肢活动范围扩大和动作灵活,以及后肢承重和运动是登陆的必须条件

7、羊膜卵(爬行纲):

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确保在陆地上繁殖成功,使繁殖不再受外界水环境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8、肺(两栖纲):

使脊椎动物离开水面生活

9、大脑皮层:

能有效的协调体内环境的统一并对复杂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10、上下颌:(鱼纲)

1)极大的增强了口的主动捕食和防御功能;

2)提高了生存竞争能力。

11、恒温(鸟纲)(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1)高而恒定的体温使体内各种酶活性充分发挥,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产热、散热能力是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

3)减少了对外界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12、次生腭(爬行纲)

次生腭出现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通道畅通,呼吸效率提高,而且当动物吞食大型食物时仍得以正常呼吸。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

13、胎生哺乳(哺乳纲)

胎生、哺乳使哺乳动物实现了完善的陆地繁殖能力,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 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 为胎儿发育提供了保护、营养及恒定的体温及发育条件。

3)哺乳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发育。

二、定义

1、再生:机体受伤后能恢复其失去部分,称为再生。

2、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的中央轴,有多个(大于2)切面可以将身体对称的两部分

3、两侧对称:通过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4、变态: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成为变态。

5、逆行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海鞘的变态。

6、多态现象:在同一群体上有多种形态与机能的个体。

7、同律分节:身体不同部分的外形上基本相同,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同律分节。

8、异律分节: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节,不但在外形上不一样,而且内部结构也不一样,这种分节方式称为异律分节。

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的间隙。(节肢动物除大多数蛭纲和头足类--快速游泳)

开管式循环:与闭管式相比,血压低,血流速度慢,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效率低。

9、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过程。

10、脊索: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

11、组织: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12、假体腔(原体腔):假体腔动物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称为假体腔。

13、真体腔(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

14、羽化:

15、动脉球:

16、动脉圆锥:是心室前方膨大的部位,是软骨鱼心脏的一部分,有搏动能力。

17、双重呼吸: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的交换。

飞行时吸气过程

新鲜空气——→中支气管——→大部分—→后气囊→小部分—→次支气管(背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微气管——→前气囊

飞行时呼气过程

肺内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气—————————————→前气囊——→排出后气囊——→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微气管—

18、洄游:一些鱼类在其生命的一定时期,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以寻求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并避开不利条件,这种迁移活动称为洄游。

19、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的迁居,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迁飞的特点定期、定向且多集成大群。

20、性逆转:从胚胎到性成熟全为雌性,产卵后卵巢变精巢,个体变为雄性的现象。如黄鳝。

21、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前3块椎骨变形形成的4对小骨,连接内耳和鳔。有传导感觉的作用。

22、附肢分节(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

内有发达的肌肉,活动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大大加强了附肢的灵活性,使其适应多种功能。

22、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

23、卵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如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

24、卵胎生: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的生殖方式(与母体没有物质交换关系)

25、反刍:含唾液的纤维质食物进入瘤胃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存在于瘤胃和网胃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食道入口再次咀嚼,后再经瘤胃和网胃底部到达皱胃。

26、胼胝体:神经纤维所构成的通路,随着大脑皮层的发展而出现。哺乳类特有的结构。

三、适应性特征

6、沙蚕对自由生活的适应性生活:

1)身体扁平、分节;

2)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口前叶近梨形,背侧有眼点4个,可感光,口前触手1对,触角1对,分节,尚有项器,是位于口前叶后端两侧的纤毛窝,有嗅觉功能,为化感器;围口触手4对;

3)躯干部每体节两侧具疣足1对,疣足主要为游泳器官,也可进行气体交换。 4)链状神经系统,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

7、河蚌的结构形态对其生活的适应:

河蚌是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底泥沙中的常见种类。以微小生物及有机碎片为食,它行动迟缓,生活被动。与此种生活方式相适应,它在形态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无明显头部及感官,神经系统不发达。

2)被两片沉重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3)多呈斧状,适于掘铲泥沙;伸、缩足肌可使足缩入和伸出;前、后闭

壳肌可使河蚌遇敌害时关闭两贝壳。

4)片外套膜构成外套腔及出、入水管,鳃、触唇及外套膜上的纤毛摆动,

引起水流穿行,使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8、乌贼对其快速游泳和主动掠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一、游泳能力强:

1)体呈流线型,躯干两侧具肉质鳍,游泳时有平衡作用。

2)足特化为腕和漏斗,漏斗、闭锁器及外套膜肌肉强有力的缩收,喷水借助其反作用力使身体迅速前进或后退,速度之快有“海里火箭”之称。

二、有强大的捕食器官:

1)腕及其上的吸盘,特别是其中一对特长的触腕,有强大的捕食和攻

击能力。

2)口内有发达的颚与齿舌,适于掠食。

3)发达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脏)有利于食物消化。

三、变换体色:体表具色素细胞,其周围有许多放射状肌肉牵引,与神经系统协同作用,使色素细胞收缩与扩张并改变体色以适应深浅不同的海水颜色。

四、放出烟幕:具墨囊,遇敌时喷出墨汁,有如烟幕,逃避敌害。

五、神经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并具有可搏动的鳃心,加速气体交换,增强循环、代谢效率。

六、贝壳退化,减轻体重:贝壳埋于外套膜下,轻而质地疏松,有利于快速游泳。

9、昆虫对陆地上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1) 昆虫具有几丁质外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

2) 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3) 很小的体型。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

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的

直肠垫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

6)排泄器为马氏管,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

8)具发达的神经系和感器。

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

四、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原始性

1、无上下颌,不能主动捕食

2、无成对的附肢;

3、终生具脊索,只有雏形的脊椎骨;

4、没有完整的头骨脑颅;

5、肌肉原始,肌节呈“W”形,尖端朝前;

6、脑的分化程度低,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7、生殖腺单个,无生殖导管;

8、无胃的分化。

二、圆口纲的进步性

1、出现了头(有头类)

2、出现了脊椎雏形(神经弧片);

3、出现了心脏;

4、分化成五部分和感觉器官(嗅、视、听);

5、漏斗肌肉有分化

三、圆口纲的特化性

1、具吸附式的口漏斗;

2、具单鼻孔;

3、具鳃囊,由鳃笼支持;

4、皮肤无鳞,体表具粘滑粘液腺。

五、鱼纲

一、鱼纲的进步性

1、具有成对附肢(胸鳍、腹鳍)

2、出现上、下颌;

3、出现硬骨,脊柱代替脊索;

4、出现生殖导管;

5、出现膜性硬骨;

6、硬骨鱼脑颅分区明显,一对鼻孔,三个半规管。

7、皮肤被鳞;

二、与圆口纲相似的特征

1、软骨鱼的软骨质骨骼与圆口纲一样;

2、躯干肌、尾肌分节与圆口纲相似;

3、心脏构造和血液循环方式与圆口纲相似;

4、排泄为中肾;

5、五部脑在一平面上,只有内耳;

6、皮肤粘液丰富

三、硬骨鱼和软骨鱼的区别

六、两栖纲

区别于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

幼体用鳃呼吸,没有成对的附肢,经变态之后营路栖生活

一、水陆环境的差异:

1、空气含氧量比水中充足;

2、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3、水温的恒定性;

4、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二、从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矛盾:

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在陆地繁殖;

5、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6、适应于陆上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三、两栖纲对陆地生活初步适应和不完善

适应性:1)出现了肺呼吸

2)出现了五趾型的附肢

3)脊柱出现颈椎和荐椎;

4)具不完全的双循环;

5)表皮出现角质化,防止水蒸发;

6)膀胱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7)两大脑半球完全分开,具原脑皮;

8)出现了中耳,有鼓膜和听骨(耳柱骨)

不完善:1)肺结构简单

2)附肢较原始

3)脊柱分化不完全;

4)双循环不完全,混血,变温;

5)角质化程度不高;

6)功能有限,没有解决水蒸发问题;

7)神经感官低等;

8)无外耳;9)体外受精,幼体水中发育,离不开水

四、蛙和蟾蜍的区别:

1)蛙有上胸骨、肩胸骨(蟾蜍没有这两块骨)。

2)蛙的剑胸骨为方形(蟾蜍为圆形)。

3)蛙为固胸型肩带:左右两侧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

蟾蜍为弧胸型肩带:左右两侧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重叠而没愈合

七、鸟纲

八、一、与爬行类的根本区别: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

二、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2) 羽毛、鳞片都是皮肤角质化的产物。

3) 头骨具有单个的枕髁,具双颞窝痕迹,具眶间隔,具跗间关节。

4) 栉膜与爬行类圆锥乳突同源。

5)眼肌为横纹肌。

6)听觉为单一耳柱骨,具外耳道雏形。

7)肾脏相似,尿液主要成分为尿酸。

8)肛门开口于泄殖腔。9)右心房、右心室瓣膜为肌肉质,似鳄

三、羽毛的功能

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2)飞羽和尾羽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

3)使外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4)保护皮肤不受损伤。5)求偶、保护色。

四、气囊的功能

1)辅助呼吸; 2)减轻身体比重;

3)减少肌肉与内脏间的摩擦;4)调节体温,热代谢的冷却系统

五、适应飞翔的特征

1)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阻力;2)前肢特化为翼;3)皮肤柔软,有裸区和羽区之分; 4)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和带骨有较大变形;

5)胸大肌和胸小肌十分发达,背部肌肉退化,后肢具有适应栖树握枝的肌肉;

6)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7)排泄物为尿酸,不具膀胱,有利于减轻体重;

8)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的供应;

9)完全双循环,提高运输氧的能力;

10)小脑发达,有利于飞行中的平衡。

八、哺乳纲

一、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2)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4)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

二、证明哺乳类比鸟类出现的早

哺乳类具有原始爬行类特征(似两栖):双枕髁,富皮肤腺,排泄废物是尿素。鸟类具有现代爬行类特征:单枕髁,皮肤干燥,排泄废物是尿酸。

九、脊椎动物的演化

一、脊椎动物咽颅的演化

二、陆生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变趋势

1)呼吸表面积逐渐扩大

2)呼吸的机械装置更加完善:

①两栖类的呼吸运动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②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完成呼吸。

③鸟类在静止时胸腹式呼吸,飞行时利用翼的扇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

④哺乳类依靠膈肌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作用完成胸腹式呼吸。

3)呼吸道和消化道逐渐趋于分开:

①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咽腔处形成交叉。

②爬行类的鳄到哺乳类,形成了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声器逐渐完善。

三、脊椎动物心脏各部分的比较

四、各纲脊椎的特点

⑴圆口纲:终生具脊索,出现脊椎雏形(神经弧片)。

⑵鱼纲:体椎(具肋骨),尾椎(具脉弓),双凹椎体,具脊索痕迹。

⑶两栖纲:颈、躯干、荐、尾椎;颈椎1、荐椎1(首次出现);双凹、前凹、后凹型椎体。

⑷爬行纲:颈、躯干、荐、尾椎;颈椎多枚、荐椎2枚;双凹、前凹、后凹型椎体。

⑸鸟纲:颈椎多枚;愈合荐椎、尾综骨;马鞍型椎体。

⑹哺乳纲:颈椎7枚,荐椎愈合;双平椎体。

五、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变

⑴尾索:无集中排泄器官,只具尿酸颗粒——尿泡。

⑵头索:90-100对肾管。

⑶圆口纲:胚胎期前肾,成体中肾;盲鳗终身前肾。

⑷鱼纲:软骨鱼:中肾,无膀胱,尿素。

硬骨鱼:中肾,具输尿管膀胱,尿素。

⑸两栖纲:中肾,具泄殖腔膀胱,尿素。⑹爬行纲:后肾,具尿囊膀胱,尿酸。

⑺鸟纲:后肾,无膀胱,尿酸。⑻哺乳纲:后肾,具尿囊膀胱,尿素。

六、脊椎动物肾脏的演化

前肾: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都有前肾出现,但只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才有作用。圆口类中的盲鳗是以前肾作为排泄器官的。

中肾:是鱼类和两栖类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位于前肾后方的体腔中部,到中肾阶段,原来的中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条为中肾导管(吴氏管),为中肾总导管,在雄性兼有输精作用;另一条牟勒氏管在雄性退化,在雌性演变成输卵管。

后肾:是羊膜动物胚胎期以后的排泄器官,其发生时期和生长的部位都在中肾之后,位于体腔的后部。

七、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⑴圆口纲:五部脑,一平面,脑N10对,脊N的背根、腹根不相联合。

⑵鱼纲:五部脑,一平面,脑N10对,脊N的背根、腹根相联合。

⑶两栖纲:五部脑,一平面,脑N10对,出现原脑皮,大脑半球分开,小脑不发达。

⑷爬行纲:五部脑,出现弯曲,脑N12对,出现新脑皮。

⑸鸟纲:大脑增大,纹状体发达,小脑发达,出现横沟。

⑹哺乳纲:大脑高度发达,大脑皮层出现沟回,各中枢在大脑集中

八、各纲皮肤及其衍生物

1)圆口纲:皮肤柔软,表面光滑无鳞,富粘液腺

2)鱼纲: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上皮组织,由外胚层形成,真皮是结缔组织,由中胚层形成;衍生物有:黏液腺、毒腺、鳞片和色素细胞

3)两栖纲:皮肤裸露,富于腺体(现代两栖类显著特征);由表皮组织和真皮组成,表皮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角质化。

4)爬行纲:皮肤干燥,缺乏腺体(减少失水)具有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片或兼有来源于真皮的骨板;真皮内的色素细胞发达。

5)鸟纲:薄、松(便于肌肉剧烈运动),缺乏腺体;大型皮肤腺是尾指腺(保护羽毛不变形,防水);皮肤外具有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鸟类独有的)、角质喙、爪和鳞片等;冠和垂肉有真皮构成。

6)哺乳纲:表皮和真皮均加厚,体表被毛(表皮角质化产物),皮肤腺非常发达

十、动物所特有的结构、器官

刺细胞——腔肠动物——来源于外胚层(水螅纲)(钵水母纲内外胚层都有)

齿舌——软体动物(除双壳纲)

水管系统——棘皮动物——由体腔演变而成

羽毛——鸟类——皮肤衍生物

十一、无脊椎动物一些结构的来源

外胚层:生殖腺(水螅纲);原肾型排泄系统(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马氏管(昆虫)内胚层:生殖腺(水母纲、珊瑚纲)

中胚层:生殖腺、生殖腺管道、附属腺(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后肾型排泄系统(环节动物、软体动物)、马氏管(蛛形纲成虫)

原肾型排泄系统和后肾型排泄系统的区别:

来源:原肾型:外胚层后肾型:中胚层

结构特点:原肾型:一端开口于体外(肾孔),另一端为盲端(焰细胞)——一端开口后肾型:一端开口于体外(肾孔),另一端于体内(肾口)———两端开口功能:原肾型:调节渗透压(主)、排泄(次)

后肾型:调节渗透压(次)、生殖、排泄(主)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第三版 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精品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 字词听写题: 倦怠dài 翡fěi翠恹恹yān 楠nán木奇崛ju?枯瘠jí骨gū朵迸bang溅jiàn 丰腴yú盎àng然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头贪婪lán 凡几jī 飞沫m?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 仃锈xiù彩 凝níng望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第二单元 字词听写题: 狭隘热忱纯粹派遣鄙薄殉职热忱毋宁啁啾翌日笃信宽宥窒息灼热殉职旁骛亵渎胸襟jīn 摒bìng弃迥jiǒng异芥jia蒂dì嫉jí妒dù缅mi?n怀揣chu?i摩萎wěi缩强聒guō不舍骈pián进咽yàn气鄙bǐ薄旁骛wù亵xia渎dú骈pián进显赫ha和睦mù迥jiǒng异鸿儒rú优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

普通动物学题库 无脊椎动物部分 解释名词 2、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 s organ):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 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 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 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 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17、刚毛:环节动物的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刚毛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从而形成刚毛。它是环节动物的运动器官。 18、黄色细胞:黄色细胞是由中胚层的脏体腔膜特化而来的,位于消化管的外侧,其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可能具有排泄作用。 19、外套腔: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外套腔内有鳃、足以及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 20、鲍雅诺式器(Bojanus organ):指河蚌的一对肾脏,由后肾管特化形成,肾口开口于围

动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动物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最早出现分节现象是门,而且是同律分节,到 门,动物身体开始异律分节;蜘蛛分节不明显,身体分和两部分。 2、多细胞动物中,门的身体是辐射对称,从门开始,动物的身体出现了两侧对称。 3、在动物界,最高等的是门,在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纲。 4、典型的两栖纲动物,身体分:、、和 四部分。 5、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是动物的感觉和中心,胸部是其中心,腹部是代谢和中心。 6、完整的鸟类繁殖环节包括占区、、求偶、、、和七个组成部分。 7、真正的双胚层后生动物是腔肠动物门,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是门,最早出现真体腔的是门,最原始的后口动物是门,最原始的羊膜动物是纲。 8、棘皮动物的运动能力差,有的根本不能移动,如,该门的主要特征是:、、和。 9、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变时能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保护性的外壳, 即。 10、鱼类的鳞片有三种,分别是:、和等。 11、海绵动物又称;腔肠动物又 称; 有胎盘类是指;软体动物又 称。 原索动物是指和亚门的

动物。 12、扁形动物的主要进步特征 有、、。 13、在现存动物中,会飞行的动物存在于三个类群中,一是节肢动物的 纲;二是脊椎动物的纲和纲。 14、爬行纲动物有三种体型,分别是:、 和。 15、鱼类的脊椎分化为两种类型:和;两栖类的脊椎在鱼类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种类型: 和。 16、哺乳动物的体型发生很大变异,以适应多种栖息环境,例如,马属于 型,猿猴属于型,海豚属于型,鼹鼠属于 型。 17、半索动物有三大特征,即具有雏形的背神经管、 和。因而,半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18、在整个动物界,只有两个纲的动物是恒温动物,即 和。 二、选择题 1、对于人类养殖食用的河蟹(大闸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十足目 B.甲壳亚门 C.软甲纲 D.厚甲纲 2、常见动物的血液多是红色的,下列动物中血液是蓝色的是。() A.马蹄蟹 B. 梭子蟹 C.蝗虫 D.对虾 3、鸟类栖息环境多样,下列鸟中,属于走禽的是。() A.海雕 B. 鸵鸟 C.啄木鸟 D. 丹顶鹤 4、楔齿蜥是喙头目的爬行动物,现存物种仅分布于。() A.澳大利亚 B. 印度尼西亚 C.巴西 D.新西兰 5、很多水生脊椎动物在河海间洄游完成摄食和生殖,但例外。() A.盲鳗 B. 七鳃鳗 C.大麻哈鱼 D.鳗鲡 6、双循环是脊椎动物的循环方式,下列不是双循环的是。()

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第三章双极结型晶体管 填空题 1、晶体管的基区输运系数是指(基区中到达集电结的少子)电流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电流之比。由于少子在渡越基区的过程中会发生(扩 散),从而使基区输运系数(变大)。为了提高基区输运系数,应当使基区宽度(小于)基区少子扩散长度。 2、晶体管中的少子在渡越()的过程中会发生(),从而使到达集电结的少子比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 3、晶体管的注入效率是指 ()电流与 ()电流之比。为了提高注入效率,应当使()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区掺杂浓度。 4、晶体管的共基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α 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结)电流与(发射结)电流之比。 5、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β 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结)电流与(基区)电流之比。 6、在设计与制造晶体管时,为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应当()基区宽度,()基区掺杂浓度。 7、某长方形薄层材料的方块电阻为1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300μm和 60μm,若要获得 1kΩ的电阻,则该材料的长度应改变为(600μ m)。 8、在缓变基区晶体管的基区中会产生一个(),它对少子在基区中的运动起到()的作用,使少子的基区渡越时间()。 9、小电流时α会()。这是由于小电流时,发射极电流中 ()的比例增大,使注入效率下降。 10、发射区重掺杂效应是指当发射区掺杂浓度太高时,不但不能提高 (),反而会使其()。造成发射区重掺杂效应的原因是()和()。 11、在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发射区的禁带宽度()于基区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大于同质结双极晶体管的。

动物学复习题全部

复习题(第一章至第三章脊索和圆口纲) 一.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一)三大特征 1背索 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 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轴索。 2背神经管 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 3)结构:呈管状。 3咽鳃裂 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咽部两侧 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 (次要特征)1、肛后尾; 2、心脏,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 3、内骨骼:骨骼系统属于生活的内骨骼,而不象无脊椎动物有坚硬 部分,则为死的外骨骼 (二)背索动物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 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5.分节现象。(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 (三)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 为6个纲(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5)鸟纲(6)哺乳纲二.简述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的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进化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三.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成为原索动物。身体包在

普通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鳍 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部分) 知识要点 第三部分 脊椎动物 一、 索动物门的特征: (一)主要特征: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1. 脊索: 组织结构:由富含液泡的细胞构成,不分节,外包以结缔组织的棒 状物; 位置:位于消化管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且纵贯头尾; 来源:起源于中胚层; 发展:脊椎动物亚门仅存在于胚胎或幼体中,以后被脊柱所取代; 其他类群中则终生存在。 2. 背神经管: 结构:为神经组织构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位于脊索背面; 来源:由外胚层内陷而成; 发展:高等种类分化为脑和脊髓; 3. 咽鳃裂: 位置:位于消化管前段(咽部)的两侧壁上; 结构: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它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相通,鳃裂壁 上富有毛细血管; 来源:它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 发展:水生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而陆生动物只见于胚胎时期或幼 体,随后完全消失。 (二)一般特征:肛后尾、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多为闭管式循 环。 (三)与高等无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身体分节,两侧对称,后 口,三胚层。 二、 脊索动物的起源: 尾索动物 现代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头索动物 无 颌类 原始有头类 有 颌类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无颌类 鳍足类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 兽足类 有羊膜类 恒温动物 五、 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2. 脊索为脊柱所取代。前端发展为头骨,后端发展为由脊 椎构成的脊柱; 3. 背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具有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髓),后端分化为脊髓; 4. 原生水生种类鳃呼吸,陆生及次生水生种类肺呼吸; 5. 除圆口类外,具有上下颌; 6. 循环系统渐趋完善,有能收缩的心脏(从2腔 3腔 4腔),闭管式循环; 7. 肾管为肾脏所代替; 8. 除圆口类外,具有成对的附肢。 六、 圆口纲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 口为吸附式,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2. 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神经弧的雏形; 3. 只有奇鳍,没有偶鳍; 4. 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部中线上; 5. 具有独特的呼吸器官鳃囊; 6. 内耳中只有1或2个半规管。 (二)圆口纲的分类: 1.七鳃鳗目:具有口漏斗和角质齿,鳃囊七对,以口漏斗吸附在鱼体表营半寄生生活。如日本七鳃鳗。 2.盲鳗目:口位于最前端,无口漏斗,具有4对口缘触须,鳃孔1-16对,常从鱼鳃钻入体内营体内寄生,如盲鳗、粘盲鳗。 七、 鱼纲: (一)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1. 体多呈纺锤型,并常覆盖有保护性的鳞片; 2. 终生生活在水中,鳃呼吸; 3. 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 (二)较圆口类进步的特征: 1.始具上下颌,进入颌口类行列; 1. 始具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 2. 始具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 (三)鱼类形态结构特征; 1.外形: 纺锤形:头尾轴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如鲤鱼。 侧扁形:头尾轴较短,左右轴最短,背腹轴最长;如蝴蝶鱼。 平扁形:背腹轴最短,左右轴特长,营底栖生活,如刺鳐; 棍棒形:头尾轴延长,左右轴,背腹轴均很短,整体呈棒状,如黄鳝、鳗鲡。 其他:河豚形,海马形,翻车鱼形,箱形。 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鳃盖后缘至肛门之间为躯干。 奇鳍:背鳍、臀鳍――保持平衡,辅助运动;尾鳍――控制方向,推动鱼体前进。 偶鳍:胸鳍、腹鳍各一对――维持平衡,调节方向。 尾:分原形尾、歪形尾、正形尾。 2.皮肤:被鳞片和单细胞粘液腺。 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发育上与牙齿同源; 鳞片 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为原始硬骨鱼所有,如鲟鱼,雀鳝; 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略呈圆形,分圆鳞和栉鳍,为大多数硬骨鱼类所有。 3.骨骼: 头骨:分脑颅和咽颅,骨化不完全; 脊柱 椎体为双凹椎体(鱼类特有),分体椎(附有肋骨)、尾椎(特具血管弧); 附肢骨:分奇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和偶鳍骨(有鳍担骨、鳍条及带骨――肩带和腰带,带骨未与脊椎发生联系) 4.肌肉: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由肌节构成,有的特化 形成发电器(电鳐、电鳗)。但非洲电鲇发电器由真皮腺转化而成。 5.消化: (1)消化腺:无唾液腺,有胃腺、肠腺。硬骨鱼肝胰合并为肝胰脏,软骨鱼则有成形的胰脏。 (2)消化道;口(分上位、下位、端位,与食性有关)、口咽腔(分布有齿、咽喉齿,形态与食性有关)、食道、胃、肠(长度及分化与食性有关)、泄殖腔。 6.呼吸――鳃呼吸 多具五个鳃裂。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于体外,鳃隔发达;硬骨鱼在鳃裂外有鳃盖。 鳃由鳃弓、鳃隔、鳃丝组成,鳃弓内侧着生鳃耙(其形态与食性有关)。 鳔:在大多数鱼类无呼吸功能,仅具调节比重的作用;鳔内气体由其内层的一部分微血管组成的红腺分泌,而由后背面的卵圆窗吸入血液;底栖及快速游泳种类则无。在肺鱼有呼吸功能。

汇编期末复习题(完整含答案版)

一、问答题 1、 写出8086操作数的寻址方式。8086的存储器寻址方式有哪些? 答: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①立即(数)寻址。②寄存器寻址。③存储器寻址。存储器寻址方式有:①立即寻址。②寄存器寻址。③直接寻址。④寄存器间接。⑤寄存器相对。⑥基址变址。⑦相对基址变址。 2、 何谓中断向量,何谓中断号? 答: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类型号是系统分配给每个中断源的代号。 3、 试写出由逻辑地址计算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写出8086在存储器寻址下,存储单元的逻辑地 址的表示形式。 答:PA=段基址*16+偏移量 LA=段基址:偏移量 4、 在内存物理地址为00002H 起的字单元内存放7856H ,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 况。 5、 在物理内存地址为00002H 起的字单元内存放3412H ,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 况。 6、 8088的寻址空间有多大?要寻址全部内存空间必须采用什么技术措施? 答:1MB ,分段寻址 7、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可使用哪些寄存器? 答:在8086中:BX/BP/SI/DI 8、 在分断技术中,寄存器BX 和BP 默认对应的段寄存器是哪些? 答:BX 对应的是DS,BP 对应的是SS 。 9、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中的位移量可以用什么形式表达? 答:位移量=EA —基址—(变址*比例因子) 10、 微机的内存的最小编址单位是什么?字型数据在内存的中的存放原则是什么? 答:最小编址单位是B ,存放原则是先低字节,后高字节。 11、 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可用寄存器有哪些? 答:[BX][SI]/[BX][DI] 12、 写出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的偏移地址EA 的计算公式。 答:EA=位移量+基址+变址 13、 在内存物理地址为30476H 起的连续地址空间内存放了一个值为90634511H 的双字型数据,请用图表示出它们在存储器里存放的情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动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初生颌:软骨鱼的颌弓形成上下颌,由一对位于上方的腭方软骨和一对位于下方的麦氏软骨组成,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的原始颌。(软骨鱼类,如鲨鱼) 2、附肢骨骼:鱼类骨骼系统的一部分,包括鳍骨和悬挂鳍骨的带骨。(鱼类,如鲤鱼) 3、淋巴液:大部分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微静脉一侧重新吸收回毛细血管,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这部分液体即为淋巴液。(哺乳动物,如人) 4、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柄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柄海鞘) 5、澳洲界: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周围的岛屿,为最古老的动物区系。(如澳洲鸵鸟) 6、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路线往返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鸟,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夏候鸟夏季繁殖,秋季往南飞,如燕子;冬候鸟冬季越冬,春季北去繁殖,如大雁。 7、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鱼纲及以后均有) 8、顶眼:位于颅顶中央,具有晶状体、视网膜和神经,可透过头骨的颅顶孔和皮肤的顶间鳞感知光线变化。(爬行纲的楔齿蜥) 9、古北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系,包括欧洲、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的亚洲、阿拉伯北部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如大鲵) 10、咽颅:7对弧形软骨,位于消化管前段,起保护支持咽部作用,包括颌弓、舌弓和鳃弓。(鱼纲,如鲫鱼) 11、双平椎体:哺乳类的脊椎骨借宽大的椎体相连接,形成双平椎体。 12、原尿:肾小球使血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等透过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而阻止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进入肾小囊的尿称为原尿。(哺乳动物,如人类) 13、侧线:头部及体两侧由皮肤内陷形成的沟状或管状构造,有分支穿过鳞片,通外界,管内有粘液、水流感受细胞(具纤毛)。(鱼纲,如鲤鱼) 14、胎盘:由胚胎的尿囊膜和绒毛膜突起形成绒毛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哺乳动物的胎儿借助这种特殊的结构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哺乳动物,如人类) 15、羊膜卵:外包有卵膜,卵壳为石灰质硬壳或不透水的韧性纤维质厚膜,能防止卵的变形、损伤和水分蒸发。卵壳具有通气性,其内卵黄供胚胎营养。(爬行动物,如鳄鱼;鸟类,如麻雀) 16、双重呼吸:由于气囊和气管与肺相通,吸气和呼气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共两次。(鸟类,如麻雀) 17、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管腔内无瓣膜的静脉。(两栖纲,如蟾蜍) 18、咽交叉:当完成吞咽动作时,先由舌将食物后推至咽,食物刺激软腭而引起一系列反射: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封闭咽与鼻道的通路;舌骨后推,喉头上升,使会厌紧盖喉,封闭咽与喉的通路。此时呼吸暂停,食物经咽部进入食管。因而呼吸通路和消化通路形成咽交叉。(哺乳动物,如人)19、直立猿人:已成为真正的人类,出现于距今30~180万年前。更进步,具文化,使用骨器、石器工具和火,群居,使用兽皮包裹身体。(如北京猿人) 20、不完全双循环: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的循环。(两栖纲,如青蛙成体;爬行纲除鳄类,如蛇) 21、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如卧龙自然保护区) 二、器官 1、犁鼻器:两栖类,如青蛙;爬行类,如鳄鱼。 2、肾小囊:鱼纲及以后均有。 3、晚成雏:猛禽、攀禽及雀形目鸟类等。 4、韦伯氏器:鱼类鲤形目。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最新汇编)

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注:请把正确答案填写以下表格里 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个性的()。 A、稳定性 B、差异性 C、多面性 D、整体性 2、19世纪末,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从管分离出来,也标志着()的开始。 A、建构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3、1913年()在《心理学论坛》上发表了论文《行为主义者所见的心理学》,标着着行为主义的产生。 A、佛洛依德 B、亚里士多德 C、苛勒 D、华生 4、斯金纳认为()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的原因。 A、顿悟 B、态度 C、强化 D、动机 5、环境中出现的猛烈刺激,如一道强光、一声巨响、强烈的气味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人的注意。该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后无意注意 6、“一目十行”说的是注意的()。 A、分散 B、广度 C、分配 D、转移 7、有人晕车、晕船,就是由于前庭器官收到刺激引起的。前庭器官属于()。 A、运动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空间知觉 8、(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好遮百丑”说的是()。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感受的()。 A、对比 B、分析 C、相互作用 D、适应 10、人们游览了“奥运场馆”后,头脑里留下了“水立方”和“鸟巢”的形象,且能把它载人与回忆起来。这是属于()记忆。 A、运动 B、形象 C、情绪 D、逻辑

1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有种理论认为,记忆信息如果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消退,遗忘就是在记忆痕迹消退到不能再激活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理论属于()。 A、干扰说 B、压抑说 C、同化说 D、消退说 12、德国心理学家()首先发现了遗忘规律。 A、艾宾浩斯 B、奥苏泊尔 C、维果斯基 D、布鲁姆 13、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时,保持的记忆效果最好。过度学习() A、100% B、150% C、200% D、125% 14、工人看建筑或机器图纸,指战员看军用地图,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生动地叙述,读者欣赏文艺作品时的想象,都是()。 A、幻想 B、理想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15、(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自我效能感是()提出来的。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斯金纳 二、填空题 1、佛洛依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 2、注意有两个特点,即和集中性。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纳量为个单位(组块)。 4、从发展角度和抽象成度来划分,思维可以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5、、判断、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6、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7、(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强化物可以分为两种:正强化物和。 8、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和应激三种状态。 9、维纳通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维度,即原因源、稳定性和。 10、气质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三、名词解释 1、观察法——

动物学下册综合题全集

与无脊柱动物相比,脊柱动物的进化特征有哪些?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加强了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2脊柱成为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头骨保护着脑。3原生的水上种类以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而后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期有鳃裂,成体以肺呼吸。4除圆口类,均具有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消化能力大大增强。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使代谢废物有效的排出体外。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即水生种类的偶鳍、陆生种类的五指性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处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觉器官;2脊柱代替了脊索,称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结构;3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此生水生种类和陆生种类仅在胚胎时期有鳃裂,成体用肺呼吸;4除圆口纲,均具上下颌,增强了捕食和防卫的功能;5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循环效率大大提高,代谢水平进一步提高;6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简单的肾管,排泄机能提高;7除圆口类外,都出现了成对的附肢,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提高了摄食、求偶和避敌的能力;8几乎全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卵生或卵胎生;9身体大多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颈或比明显,为或不存在。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有了上下颌,动物就能主动去追捕咬牢食物,扩大了食物来源,同时,上下颌也具有防御、营巢、钻洞、求偶、育雏等作用。因此,颌的出现带动了动物体制结构的全面提高。 2.有了成对的附肢,即一对胸鳍和一对腹鳍,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偶鳍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游泳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3.具有一对鼻孔,内耳有三个半规管,这些结构加强了它们的嗅觉和平衡能力,而这也是脊椎动物嗅觉与视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4.脊柱代替了脊索。脊柱成为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的主要结构。脊柱的形成同时也加强了支持、运动和保护的机能。 试述鱼类洄游的概念、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鱼类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移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洄游。其类型有:鱼类在冬季水温下降时,避开寒冷环境,游到温度适宜的区即越冬场度过寒冷的冬季,为越冬洄游;在生殖季节鱼类从越冬场地或索饵场成群的向产卵场地进行迁移,为生殖洄游;鱼类因寻取食物为主的洄游称为索饵洄游。鱼类洄游的意义表现为: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本能行为。 为什么说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适应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 1.多为纺锤形体型,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头和躯干固结不动,以利水中前进;2以鳍作为水中运动平衡器官;3皮肤粘滑并有鳞片,具有细胞粘液腺,可减少水中的摩擦并其保护作用;4骨骼、肌肉以利于鳍分而分化,肌节与肌隔套叠,利于躯干、尾部的左右屈伸,为主要的运动动力;5适应水环境及水中获食的消化系统,口位多样,有腮耙等;6以鳃进行呼吸;7以鳔调节身体比重;8具与以鳃呼吸相适应的单循环;9排尿器官既泌尿,维持渗透压的恒定;10适应水环境的生殖方式,有体外受精、体内受精的,有卵生、卵胎生、假胎生的等;11具对水环境特殊适应的感觉器官。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

09级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上)总复习 主要掌握的内容 一、知识点 (一)名词 1、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口面到反口面),可以有许多个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份,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份,如海葵,具有这样体形的动物适应固定生活。 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真体腔、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 假体腔、(原体腔,初生体腔)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 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3、消化循环腔、消化腔同时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循环系统的功能。因此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完全的消化系统、具有口跟肛门的完全消化管。 4、同律分节、动物体除了体前端与末端少数体节外,其他体节基本上是相似 异律分节、不同的体节形态结构明显差别, 5、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表变态、初孵幼体已具备成虫的特征,胚后发育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成虫期仍能脱皮 渐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若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半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稚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6、不完全卵裂、受精卵细胞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整个受精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7、闭管式循环、指动物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以这种方式形成循环系统称为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血液不完全封闭在的血管中流动,而是要经过组织间的血窦。 8、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双层结构。 刚毛、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9、网状神经系统、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梯式(式)神经系统、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 链状(索式)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身体 10、原肾(管)、由焰细胞和管细胞组成。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 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上形成完整性。 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 第二部分从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即(山河无比壮丽,物产闻名世界,民族风物迷人,文化古老灿烂,民族精神伟大)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近义词:灿烂—绚丽依然—仍然俊秀—俊美闪烁—闪耀 恢宏—广大清香—芳香气魄—气势开拓—开探索—探求醇美—醇香银装素裹—粉妆玉砌 反义词:俊秀—粗犷博大—狭隘飘渺—清晰巍峨—矮小 新词释义: 银装素裹:穿着银白色的服饰。 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恢宏:本文指宽阔、广大。 气魄:气势。醇美:浓郁甜美。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开拓:开辟;扩展。 天工巧夺: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清奇俊秀:清秀美丽。多指山清水秀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知识集锦 赞美祖国的成语: 1、人杰地灵地大物博山清水秀大好河山锦绣河山风光旖旎 描绘山水的成语: 2、山清水秀重峦叠嶂青山绿水山水如画奇山异水怪石嶙峋 2、郑成功 1、《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 当代民族英雄: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3、郑成功是中国明清之际军事家、民族英雄。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 4、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 6、背诵第5、9两小节 7.近义词:侵略—侵犯特地—特意眺望—远望欢庆—庆祝允许—准许慰劳—慰问 反义词:簇拥—分散失去—拥有忘记—牢记 8.新词释义:侵略:指对别国主权、领土等方面的侵犯。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本文指敌军依仗铁甲舰和大炮而拼命反抗。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 1 对(咽上神经节)、 1 对(围咽神经)、 1 对(咽下神经节)和 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 (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 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 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 Ryan ,1992);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一一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一一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一一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一一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一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 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 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 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一一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品种一一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一一学名。 双名法一一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 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生活机能。 b、个体微小,以运动胞器来完成运动 鞭毛、纤毛、肉足等。 c、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原始性及多样性 植物性营养:如眼虫、团藻。营养方式吞噬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如孢子虫。 相关名解: 植物性营养:反映原生动物的原始性 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它生物或有机碎片,残渣由胞肛排出,如草履虫。 渗透性营养:寄生或腐生的种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养料。 11、纤毛纲: 1.代表动物:草履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