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17025:2005 )2005年九月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于CNAS/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S将于2005年9月20日开始受理实验室按新版准册的认可申请,自2005年11月1日起按新准则进行现场评审。

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1548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ISO/IEC 17025标准有25个要条(4.1-4.15,5.1-5.10)。本标准有99条、44款、62目、201个小条目、71个注释如:5、6、2、2、1要素、条、款、目

CNAS是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与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的相关方成立的实验室国家认可机构,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Laboratories(缩写:CNAS)

概述

ISO/IEC17025:2005 2005/9/1发布——2005/9/1实施

(1)CNAS-CL01:2006《实验室认可准则》的实施日期

(2)CNAS-CL01:2006《实验室认可准则》的总体结构

重点提出:了解CNAS-CL01:2006《实验室认可准则》的总体结构。

引言:CNAS-CL01:2006与ISO9000标准的关系

参考文件:了解与CANS-CL01:2006相关的文件

1、引言

重点提示:了解CNAS/AC01:2005《准则》的正式实施日期,正式实施日期为2005年9月1

日,届时,CNAS安排的各类评审(即初次评审、监督评审和复评审)均依据该《准则》进行。

2、范围

重点提示:CNAS/AC01:2005针对的对象

CNAS/AC01:2005与ISO9000族(1994)的关系。

CNAS-CL01:2006《准则》运用于所有实验室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实验室,为检查机构服务的实验室和为认证机构服务的实验室,且不论实验室人员数量的多少,以及活动范围的大小,体现了非岐视性原则。

第一方实验室:是指供方、卖方的实验室。

第二方实验室:是指需方、买方的实验室。

第三方实验室:是指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实验室。

第一方审核:即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客户)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由中国实验室认可委派人。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和利益的有关的个人或团体。

《准则》与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

实验室寻求的是“认可”而不仅仅是“认证”,认可与认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认可的概念(定义)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某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而认证的定义是第三方机构(认证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保证(即合格证书)。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都是认证的一种类型。

认可的特点之一是权威机构,它不同于第三方机构,权威机构往往需要国家政府授权。认可的特点之二是对能力的认可,而认证仅仅是符合性检查,如果实验室仅仅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说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已符合ISO9001,但不能证明其技术能力和出具数据的正确可靠性作出认可。因为实验室认可标准ISO/IEC17025中已充分覆盖了ISO9001要求,而且技术能力也经过专家在现场考核认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一下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区别。

4、管理要求(重点提示:实验室的法律责任,对实验室在组织方面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认可机构(CNAS)关注的焦点是:公证性、独立性、诚实行。出于法律上的需要,会要求实验室为客户和相关方提供证明,证明实验室是能满足法律上所要求的。

4.1组织(4.1~4.1.5)

4.1.1实验室可分为检测实验室和标准实验室两类。从法律上讲,实验室有二种情况必须注意区分:一种是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他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设立,依法登记注册,获得政府批准,具有明确的法律身份,能独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另一种是实验室是某个母体组织的一部分,而母体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这样才能为实验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母体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出具正式的书面授权书,承诺当实验室被追究法律责任时,承担起实验室应负的法律责任。

4.1.2实验室的职责有4个方面:

(1)要符合《准则》要求开展检测/标准活动;(2)满足客户要求;(3)满足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4)满足CNAS认可的要求。

符合《准则》要求就是要满足管理方面的15个要素的要求和技术能力方面的10个要素的要求。满足客户需求,在ISO/IEC17025标准中涉及“客户”的条款有24处之多。

4.1.3 要求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覆盖实验室在:(1)固定设施内;(2)离开它的固定设施的场所(如远离实验室本部的效外开调试验基地);(3)相关的临时设施(该设施在时间上是临时的,过一段时间被拆除的);(4)相关移动设施(该设施在空间上是移动的)中所进行的检测校准工作。

含义解决途径

公证性: 满足权威机构.管理机构要求.符合顾客利益检测结果不受任何外来压力的影响

独立性: 组织独立承担某一领域管理和技术活动有承担检测活动领域的人.财.物的保证

诚实性: 记录报告或评价所从事活动的结果,以检测数据.结果为依据

4.1.4并且能确保实验室及成员能够抵抗任何可能影响实验室技术判断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上的和其他方面(例如来自行政方面)的不良压力(或利诱)。第三方实验室应保证不参与任何损害其判断独立性和检测/校准诚实性的活动。

4.1.5 为了保证公正性,标准规定了实验室人员要做到以下10点:

a、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应明确职责。

b、实验室应有明文规定的措施确保它的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例如行政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c、实验室应有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包括电子媒体、方式来存储和传输检测/校准结果)。

d、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用来控制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其技术能力、公正性、判断或运作诚实性的信任程度的活动。

e、实验室应确定自己的组织和管理结构,描述清楚实验室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确定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性服务之间的关系。

f、要求实验室对检测/标准工作有影响的三类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

g、实验室要对检测人员或校准人员包括正在培训的人员进行足够的监督。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h、实验室应援权一名或多名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i、实验室应指定一名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j、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6最高管理层负责与各部门、各类人员之间及时沟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情况,并建立沟通的渠道和方式;

4.2质量体系(4.2.1~4.2.4)(重点提示:实验室质量体系概念、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内容。)质量体系:(QS)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体系”是为对有关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各方面,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管理体系: (MS)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MS)其定义为:在职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就是要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所为质量方针,就是由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实验室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这里的最高管理者就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而质量目标就是在职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2、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1)系统、全面学习理解《准则》

(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要素和控制程序

(4)设定(调整)机构,分配质量职能

(5)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等)

3、质量体系文件有以下特点:

(1)法规性:经批准实施的质量体系文件具有法规性,必须执行。

(2)适用性:所有文件规定都以实际、有效的要求加以确定,以达到适用的目的。

(3)有效性:建立的质量体系应按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质量环的循还法进行控制,才能是其持续改进、持续有效。

(4)唯一性:一个机构只有唯一性的质量体系文件,一项质量活动只能规定唯一性程序。(5 见证性:质量体系文件是质量体系存在的见证。

4.2.1实验室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质量计划、程序文件(包括管理程序和各项具体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技术程序)、质量记录(表格、报告、各类记录)。这些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4.2.2应理解什么是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4.2.3最高管理层应提供其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有效性,承诺的证据。

4.2.4最高管理层应就满足客户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在组织内进行沟通。

4.2.5质量手册: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应包括或注明含技术程序在内的支持性程序,并包括在手册中,如不能包括在手册中,必须要含有其目录清单便于查找。

4.2.6质量手册应清楚规定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和作用。其中包括确保遵循本准则的责任。

4.2.7最高管理层应确保当策划和实施对管理体系的变更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持。

技术负责人职责:

(1) 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技术发展规划;

(2) 组织解决重大的技术问题和实施技术改造方案;

(3) 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及考核;

(4) 负责组织对技术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质量负责人职责:

(1) 负责建立并监督实施质量体系;

(2) 负责组织质量体系运行及其相关的质量活动;

(3) 负责对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

(4) 负责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抱怨;

(5) 负责内部审核及其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3文件控制(4.3.1~4.3.3)(重点提示:文件的分类、文件的批准、发布与变更)

4.3.1实验室的完整质量体系文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实验室内部制订的,如质量手册、检

定/标准计划、管理性程序文件、技术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还有一部分来自外部的诸如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检测/标准方法、图纸、软件参考数据手册等。文件可以承载在各种媒体上,无论是硬拷贝或电子媒体上。

文件的定义: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4.3.2文件的批准和发布应注意8个方面:

(1)发布前必须经援权人批准;

(2)文件发放控制清单;

文件控制大致分6个方面:编制→批准→发放→管理→更改→作废

(3)确保作业现场都能得到援权(批准)版本;

(4)定期评审文件(必要时修订)确保持续适用;

(5)及时从使用现场撤出无效或作废文件;

(6)当需要保留作废文件应有适当的标识以防误用;

(7)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和控制;

(8)实验室制订的质量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如发布日期、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发布机构等。

4.3.3文件变更应重视以下4个方面:

(1)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变更最好由原审批人(不是特指人员、而是职能)负责。被指定人员应获得审批所需的足够背景资料;

(2)可行的话,更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附件中标明;

(3)允许手写修改,应明确修改程序和权限,修改之处要有明确的标识、签名并注明日期,修订的文件应尽快正式发布;

(4)应制订程序来描述如何更改和控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

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4.1 ~4.4.5)

重点提示:要求、标书和合同的概念

如何评价要求、标书和合同

4.4.1“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标书”实际上指投标书,其定义是供方(指实验室)应邀作出提供满足合同要求的检测或校准服务报盘。

“合同”是指供方(实验室)和客户(委托试验者)之间以任何式(书面的或口头的)传递的、双方同意的要求。

合同的评审:合同签订前对合同草案的评审,由供方(实验室)对招标书合同草案、书面或口头的订单草案进行系统的评审活动。

4.4.2合同的记录应保存。

4.4.3合同涉及分包项目时,合同的内容必须包括被分包出去的所有工作。合同评审、确认、更改需双方认可和同意。

4.4.4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必须通知客户。

4.4.5合同签订后,如需修改,应重新评审,并将修改的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以防造成损失。

4.5检测和标准的分包(4.

5.1~4.5.4)(重点提示:实验室分包条件,对分包工作的控制。)

4.5.1分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事先未预料的原因,如突然工作量增加,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或暂时实验室不具备能力;第二种情况是,持续性的原因,(是事先预料之中的),如长期分包、代理或特殊协议。无论那种原因,《准则》都允许分包,但必须是具备能力的实验室,是一个合格的能遵守本《准则》的实验室。

4.5.2实验室应将分包安排用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应得到客户准许。

4.5.3实验室就分包工作对客户承担责任(法律责任、赔偿责任),不能借口分包工作而推卸责任。

4.5.4实验室应保存所有合格分包方的名录,以证明分包方符合本《准则》的证明记录。

重点提示:采购控制的范围、采购供应商的选择。

4.6

4.6.1采购对象的第一种类型是指采购“服务”,对实验室检测和校准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支持性服务有以下三点:

(1) 对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质量有影响的计量标准、检定服务(这些支持性服务工作可以由外部机构来完成,也可能由组织内部来完成);

(2)对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质量有影响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工作;

(1)对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人员培训教育工作;

采购对象的第二类型指的是,对实验室检测/校准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供应品”例如:

a、检测/校准工作中使用的测量仪器,试验设备或辅助设备

b、检测/校准工作中使用消耗品材料和试剂是使用中很容易消耗掉的并且需要不断加以补充更新的,控制其质量有它的特殊性。

4.6.2实验室应确保所采购的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在使用前采取符合性检查并保留记录。

4.6.3采购文件是表述拟采购的支持服务工作和供应品以及消耗性材料或试剂等有资料或信息,这些信息应包括供应品的形式、类别、等级、明确的识别、规格、图纸、检查指南以及表明检测结果可被接受的技术条件,这些信息描述的采购文件应经援权的技术管理者审查批准。

4.6.4实验室应对影响检测/校准工作质量的供应商进行合格供方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记录和获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4.7服务客户(4.7.1~4.7.2)

重点提示::在对客户提供检测服务的全过程中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经常征求客户意见特别是负面意见,应使用并分析这些意见以改进管理体系。

4.7.1 在4.1.2规定了实验室职责应满足《准则》要求,也就是要满足管理方面的14个要素和技术方面的10个要素。客户的需求,不但要满足客户在合同上明示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客户潜在的正确要求。标准涉及的客户条款,有24处之多,这就给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

首先讲一下服务客户的重要性,客户是实验室存在的基础,实验室应把客户要求防在第一位。

在ISO/IEC17025:2005标准中不仅将“服务客户”作为一个管理要素(4.7)提出,同时再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的25个要素中,其中14个要素的条款中分别对“服务客户”提出了要求。这些条款分别是:

4.1.5(c); 4.2.2; 4.4.1; 4.4.2; 4.4.3; 4.4.4; 4.

5.2; 4.5.3; 4.7; 4.8; 4.9.1; 4.13.2.1(注); 4.14; 4.15; 5.4.2;

5.4.4; 5.4.5.3; 5.4.

6.2; 5.

7.2; 5.8; 5.10.1; 5.10.2; 5.10.3; 5.10.5。

由此可见,一个实验室应当对客户要求倍加重视;对客户利益倍加保护;对客户服务倍加周全;对客户的满意倍加追求才是实验室生存之道。

在4.7条款中还要求:

a、在确保不损害其他客户机密的前提下,应允许客户进入实验室监视与该客户所委托的检测或校准工作有关的操作。

b、保持和客户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实验室不断持续改进,应多听客户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以减少对实验室的投诉或抱怨。

4.7.2,经常征求客户意见特别是负面意见,应使用并分析这些意见以改进管理体系。反馈的实例包括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客户一同就检测/效准报告进行评审。

4.8抱怨(4.8)重点提示:处理抱怨政策和程序

实验室应确定处理抱怨的责任部门,即谁负责登记抱怨、立项、汇报(向谁报告)、决定开始处理、(必要时成立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工作,弄清事实真相、判断抱怨是否成立(如果抱怨成立要按不符合项处理,调查根本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书面通知客户,向客户赔礼道歉、承担赔偿损失责任,如果不成立,应向客户耐心细致解释清楚,书面答复客户)。所有抱怨记录必须保存好。

4.9不符合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控制(4.9.1~4.9.2)重点提示:不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控制

程序

不符合工作的评价与纠正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4.9.1不符合:是指不符合检测/校准某程序导致检测结果不符合其程序规定或客户同意的要求。对检测/校准的不符合,通常由质量监督员对技术工作的监督,对以下条款如:[4.1.5(a),(g)]、实验室各类人员职责、权限、(4.8)客户的抱怨、(

5.6,5.5)仪器的校准、(4.6)消耗性材料核查、(5.10)报告证书核查、(4.13)内部审核、外部审核、

(4.15)管理评审和(5.3,5.4.7,5.9)质量控制等都可以识别出差错来,一旦上述识别出来,就应依据《不符合检测/标准工作程序》来解决。

控制要点:

(1)谁有责任和权力对识别出的差错采取措施;

(2 谁负责对差错的严重性作出评估;

(3)谁对差错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4)谁决定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

(5)谁有责任或权力来批准恢复工作等职责权力并写入部门岗位职责与权力说明书中去。

在此必须指出,ISO9000质量体系理论中“纠正”和“纠正措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纠正”是指对不合格工作进行的处置,“纠正”不涉及对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消除;而“纠正措施”必须包括调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而采取的最大限度消除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4.9.2不符合工作控制中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严格说来应是“纠正”的概念,还要经过继续评价,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时应立即执行4.11中规定的纠正措施程序。可以看出,4.9不符合检测/校准工作控制程序和4.11纠正措施程序是紧密相连的,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往往将4.9不符合程序和4.11纠正措施程序融合在一起应用。

4.10改进

重点提示: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应通过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11纠正措施(4.11.1~4.11.5)

当在利用上述方法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偏离时,应及时确定并有效实施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纠正: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活动或措施(可以是反工、降级等)

纠正措施:定义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不合格可能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纠正措施方案可能有多种,必要时还须加以验证,以确保其措施的有效性。

4.12预防措施(4.12.1~4.12.2)重点提示:预防措施程序

预防措施有效性

预防措施定义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当然一个潜在不合格可能由若干个原因引起的。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尚未发生的情况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实验室应制订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该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启动阶段或者准备阶段工作,第二个方面才是正式实施预防措施。

启动阶段可以包括策划、调查研究、分析信息资料、培训教育队伍,以及在此基础上制订出预防措施计划,为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与控制计划奠定基础,从而保证其有效实施。实验室编制的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确定实验室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2)对防止潜在不合格发生的措施需求进行评价;

(3)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4)记录采取措施的结果;

(5)对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评审。

4.13记录的控制(4.13.1~4.13.2)重点提示:记录包含的内容,记录的保存

记录的定义是:为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的活动的证据的一种文件。它的作用为可追溯性提供文件和提供验证,是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证据。

记录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是满足规定方法和程序的客观证据;

2、是实验室检测活动的真实记载;

3、判断产品质量的第一手资料;

4、检测工作可复现可追溯的重要依据;

5、实验室编制检测报告的基础;

6、实验室执行技术标准、计量法规的体现;

7、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表征;

8、实验室重要的质量体系文件(属技术记录);

9、实验室重要的档案资料。

通常记录不需要控制版本。本《标准》把记录分成两种;第一种称为质量记录,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记录、人员教育培训考核记录、评价采购活动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等记录。第二种称为技术记录,它包括原始观察记录、导出数据、开展跟踪审核的足够信息、标准记录、人员(签字)记录、检测/校准报告的复制件等。

——记录应做到(1)清晰、明了;(2)存取方式应便于取存;(3)记录的保存应达标——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4)应明确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记录的载体可以是硬拷贝、电子媒体等。

——记录的格式设计、审定、填用、标识、收集、编目、归档、查阅、贮存、维护和处置等基本要求。

——名词术语定义——质量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内审、管理评审记录)

技术记录(原始记录、标准、规范、检测报告等)

除了4.12记录控制作为要素外,其他要素也明确要求有记录如:

4.2.2(e); 4.2.2; 4.

5.4; 4.

6.4; 4.7; 4.8; 4.11.1(e); 4.12.1(d); 4.14.4; 4.15.2; 5.2.5; 4.3.2; 5.5.5; 5.

7.2;

5.7.3; 5.8.2; 5.9等17处。

4.14内部审核(4.14.1~4.14.4)重点提示:内部审核概念内部审核领域与纠正措施

4.14.1实验室应制订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并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周期(通常为一年)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运行和检测/校准活动进行全面的内审,以验证实验室的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内部审核由经过培训的内审员和具备资格能力的人员来实施。只要实验室人力资源允许,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活动。

——审核的定义,为获取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所进行的系统、独立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的目的,由组织自己成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客户)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认可机构,CNAS)进行。

4.14.2当内审中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检测/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发生怀疑时,实验室应采取纠正措施。如果调查表明所出具的结果可能已受到影响,实验室必须书面通知用户。

4.14.3审核活动的领域是指在固定设施、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移动的或临时的设施以及部门、要素等审核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或范围:

——审核发现,是指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审核发现只能表明是否符合审核准则,审核发现和所采取的纠正措施都应加以记录。

审核准则是指用什么审核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审核证据,是指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4.14.4跟踪审核活动必须包括对内审中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记录。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内部审核流程图(教材P143)

按照质量不合格原因,不符合一般分为三类,即:

(1)体系性不符合(也系文件化不合格)——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上某要求没有按标准要求描述或根本没有描述。

(2)实施性不符合——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上描述要求覆盖了标准的要求,但实施中没有按文件描述去做。

(3)效果性不符合——文件上描述完全符合标准要求,实施中也实施了,就是效果不行。

——审核报告——是内质量系系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一般由组长编写,内容包括:

1、审核目的和范围;

2、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3、审核日期、审核组成员;

4、审核依据;

5、受审核部门主要参与者;

6、首末次会议记录(附件);

7、不合格的汇总结果(不合格报告作为附件);

8、审核综述及审核结论;

9、对纠正措施完成的时限要求;

10、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11、审核组长(报告人)签名、日期。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中审核双方的职责

审核组受审核方

发现不符合项确认不符合项

提交不合格报告

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制定纠正措施计划

必要时评审纠正措施计划实施纠正措施验证提交纠正措施验证报告纠正措施有效性

4.15管理评审(4.1

5.1~4.15.2)重点提示:管理评审概念管理评审内容

管理评审的定义为:由最高管理层就质量方针和因情况变化而制订的新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与适应性所作的正式评价。现在被修改为“管理评审”定义为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ISO8402—1994)。

管理评审的目的:

含义解决途径

适应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更改质量方针.目标

有效性完成策划活动和达到采取纠正措施.预防

目标、结果的程度措施

充分性与客户和相关方采取持续改进. 保证

求有差距,需努力完善质量体系

管理评审的输入有以下11个方面的内容:

(1)方针(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2)管理监督人员报告;

(3)近期内审结果;

(4)纠正与预防措施;

(5)外部评审结果;

(6)外部比对/能力验证;

(7)工作量/类型变化;

(8)客户反馈意见;

(9)投诉;

(10) 其他有关因素/资源/培训

(11)持续改进的建议

管理评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但遇有下列情况,由最高管理者决定增加管理评审次数:

a、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严重投诉的。

c、市场需求有重大变化。

5、技术要求总则(5.1.1~5.1.2)

重点提示:决定检测/校准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技术要求所涉及的要素有10个;

总则(5.1),人员(5.2),设施与环境(5.3),检测/校准方法的确认(5.4),设施(5.5),量值溯源(5.6),抽样(5.7),样品处置(5.8),结果的质量保证(5.9),报告(5.10)。

影响检测/校准工作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有:

人员——具有相应资格并持证上岗,能胜任检测工作的人员。

机——经过效准及检定,且能满足检测要求的仪器设备。

料——经过检查、验证的检测用物品,均由合格供应商提供。

法——检测用标准、方法、规范等,应是授控的最新版本(客户特殊要求除外)如果使用实验室自己研制的方法,应经过具有授权资格的部门/人员的确认。

环——检测环境应满足检测/效准方法的要求。

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应可以溯源。

抽——抽样符合标准要求。

样——样品标识具有唯一性,样品处置符合程序或客户要求。

按照上述环节严格控制每个检测过程,是实验室出具合格、可靠报告的保证。

5.2 人员(5.2.1~5.2.5)

ISO/IEC 17025中对“人员”的要求。

——(1)首席执行者(4.2.2)

a、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b、发布实验室服务标准、职业道德规范及客户提供检测和校准服务质量的承诺;

c、配备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必要资源;

d、营造“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氛围,定期评审质量体系和质量活动有效性、适应性、追求持续改进。

e、负责与各部门、各类人员及时沟通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情况,并建立沟通的渠道和方式;——(2)技术管理层(4.1.5h)

对规模较大的实验室,允许有多名技术负责人组成技术管理层,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确保实验室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

a、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技术发展规范;

b、组织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和实施技术改造方案;

c、负责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及考核;

d、负责对技术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e、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及考核;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3)质量主管(4.1.5.1)

在任何时候都能保证质量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

a、负责建立并监督实施质量体系;

b、负责组织质量体系运行及其相关的质量活动;

c、负责对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

d、负责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抱怨;

e、负责内部审核及其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实验室使用长期雇佣人员(5.2.3)

——(5)实验室应对以下人员资格和能力进行确认并授权;

a、从事检测/标准以及评价结果和签署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人员(5.2.1);

b、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5.2.5);

c、操作专门设备和特殊类型设备人员(5.2.1)、(5.2.5);

d、特殊类型的抽样人员(5.2.5);

e、检测和校准方法研发人员和方法的选择人员(5.4.3)、(5.4.2);

f、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人员(此类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

g、技术文件和质量文件批准发布人员(4.3.2.1);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5.3.1~5.3.6)重点提示:设施和环境条件涉及范围

5.3.1确保设施和环境条件有助于检测/校准工作实验室有良好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校准工作的质量结果影响甚大,必须加以控制才是本《准则》所要求的。

5.3.2 实验室应注意环境条件因素(诸如生物灭菌、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温度、供电、湿度、声音和振动等)。对技术活动(检测和校准)的影响。当环境条件及检测/校准结果时,应停止检测/校准作业。

5.3.3 相邻区域如有不相容活动(工作)时,应有效隔离,并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5.3.4 实验室应对检测/校准有影响的某领域,要加以控制,应根据自身特点及具体情况确定控制范围,对外来人员及实验室内务要有专门的控制和管理程序。实验室的“三废”处理要有明确规定并且留存记录。

CNAS/AC06:2002《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5.2.1中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有关化学安全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5.3.3实验室应有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的设施和作业指导书。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4.1~5.4.7重点提示:实验室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制定与选择

方法确认的步骤非标准方法的使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数据控制与保护

5.4.1 实验室应使用合适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的检测/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处理、运输、储存和样品准备、制备、适用时还需包括测量不确定评价(程序)和对检测/校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应采取的数理统计技术方法。

如果缺少作业指导书可能会给检测/校准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则实验室必须编制这些作业指

导书。第一类为有关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第二类是所有样品处理、准备(制备)作业指导书。这些作业指导书和检验用标准、手册、参考资料(含数据)应保持现行有效,并容易为工作人员所取得。

5.4.2实验室所采用的检测和标准方法(包括抽样方法)必须满足客户需要,并适合于所进行的检测/校准工作的特点;实验室应由先使用国际、地区、国家标准中公布的标准方法,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版本,也就是说,应使用现行有效的版本。

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实验室应选择以国际、地区、国家标准发布的,或由著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刑公布的或由设备(样品、样件)制造商规定的方法,实验室自己开发制订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要经过验证,也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选择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如果在使用中,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证实实验室能够正确的执行标准方法,

相关术语:

——验证:对其符合性的一种检查。

——确认:是通过考查并提供客观的证据,以证实某一特定的预期用途的特殊要求得到满足。——检测方法:为进行检测而规定的技术程序。

CNAS对能力验证结果使用分为结果满意、结果不满意、结果可疑三种。17025标准涉及能力验证的条款有:5.4.5.2注2、5.6.2.1.2、5.9(b)

5.4.3实验室自己开发设计的新方法分以下七个方面理解:

(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2)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4)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5)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三坐标测量系统的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三坐标测量系统的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ISO100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校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0《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840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情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0.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0.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0.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

事业单位考试-论述题

论述题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历史的基础和起点,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2)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3)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最重要条件。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论贡献?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贡献: (1)提出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 (2)提出“两个转变”的思想,强调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3)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提出“两个纲领相统一”的思想,强调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5)提出“两个基础”的思想,强调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6)提出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思想,强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从严治党为根本方针,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进一步解决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检定与校准的主要区别 关于检定的概念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情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关于校准的概念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1)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

ISO17025实验室认可准则--考核试卷

ISO17025实验室认可准则考核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ISO/IEC17025-2005规定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包括使用 _______ 所进行的测试和校准。 ①标准方法;②非标准方法;③实验室制定的方法。 2 ?取样记录必须包括___________ 。 ①取样人的识别;②取样程序;③环境条件(若有关) 3.如果实验室的工作要偏离测试和校准方法,则只要在这种偏离已经___________ 后才允许存在。 ① 被文件化;②经过技术验证经过批准;③ 被客户认可。 4?如果经评价认为实验室的不符合工作____________ 时,必须立即运行纠正措施程序。 ① 比较严重;②可能再次发生;③对实验室的运行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 5?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必须由____________ 的人员承担。 ①经过培训;②具备资格;③尽可能独立与被审核活动。 6?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层全面负责__________ 。 ① 技术工作;②所须资源供应;③体系管理工作。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必须入手。 ① 纠正错误;②调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③确定有关人员的责任。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必须有批准发布。 ① 主要管理者;②实验室主任;③ 实验室的上级领导。 9?除非__________ ,否则实验室要为分包的工作向客户负责。 ① 客户指定分包方;②管理机构指定分包方;③分包方愿意承担责任。 10?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的力度必须与_________ 相适应。 ① 问题的严重性;② 问题的危险性;③实验室管理者的要求。 ①停止使用;②单独放置或加贴明显的停用标签或标记;③立即清理出实验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35分) 1 ?实验室的客户可以依据本认可准则对实验室能力进行确认。() 2?实验室的运作应符合有关规定和安全要求。() 3?实验室本身必须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 4?实验室的质量手册中必须规定技术管理者和质量经理的作用和责任。() 5?实验室的作废文件必须销毁,不得保留。() 6?实验室必须事先将分包协议书面通知客户。() 7.影响实验室输出质量的物品的采购文件的技术内容必须经过审批后发布。() 8 ?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实验室须选择并实施最有可能消除问题并防止其再次发生的措施。 () 9?实验室须确定必要的改进机会和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无论它使技术方面的或是与质量体系有关的。() 10?对于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区域,实验室必须根据其特定情况规定控制范围。() 11?进行检测时,实验室制订的方法如果适合于预定用途并且经过确认,也可以采用。()12?如果客户推荐的方法已过时,实验室可以直接予以更改,不需通知客户。()

检定和计量的区别

在压力表认证审核过程中,一些审核员经常向受审核方提出偏离标准的要求。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能将压力表校准和压力表检定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及我国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组织的测量装置通过校准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审核员却开出了“没有检定”的不合格报告,强制要求组织按检定实施控制,并强制要求组织到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给组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注: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 4、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 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因此,检定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这就是: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准) ISO 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作出的定义是:国际[计量]基准:“经国际协议承认,在国际上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基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国家[计量]基准:“经国家官方决定承认,在国内作为对有关量的所有其他计量标准定值依据的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ISO 1OO12—1标准将「计量]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例:a、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知识点归纳 《历年真题详解汇编》 2009年 单选题第18题 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计量检定与仪器校准的区别

计量检定与仪器校准的 区别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计量检定与仪器校准的区别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检定的对象主要是三个大类的计量器具。这就是: 1.计量基准 2.〔计量〕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59种计量器具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 三、性质不同 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 四、依据不同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 检定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五、方式不同

CNAS实验室认可准则考试题

CNAS实验室认可准则考试题 第 1 页共 7 页 认可准则培训考试题 姓名: 工作部门: 考试时间: 年月日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包括个要素,其中管理要求包括个要素,技术要求包括个要素。 2(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的管理体系是指 的管理体系, 3(实验室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的需求。 4(实验室应:有和,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 5(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 6(实验室应: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的,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的实现做出贡献。 (7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实验室内部建立适宜的,并就确保与有效性的事宜进行沟通。

8(实验室应和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达到确保实验室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质量所需的要求。体系文件应传达至,并和。 9(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与质量有关的,包括,应在质量手册(不 第 2 页共 7 页论如何称谓)中阐明。应制定并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 10(实验室应和来控制构成其管理体系的 (内部制订或来自外部的),诸如法规、标准、其他规范化文件、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以及图纸、软件、规范、指导书和手册。 11(实验室制订的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记和发布机构。 12(在对实验室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都能得到相应文件的授权版本。 13(及时地从或撤除无效或作废文件,或用其他方法保证防止误用。 14(应包括任何重大变化在内的评审的记录。在,就客户的要求或工作结果与客户进行讨论的有关记录,也应予以保存。 15(实验室由于 (如工作量、需要更多专业技术或暂时不具备能力)或 的持续性的原因(如通过长期分包、代理或特殊协议)需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分包方,例如能够按照本准则开展工作的分包方。 16(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材料,只有在经或以符合有关检测和/或校准方法中规定的标准规范或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 17(实验室应向客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应和这些意见并以改进管理体系、检测和校准活动及客户服务。

校准证书和检定证书的区别

校准证书和检定证书的区别 校准(Calibration)与检定(Verification)的主要区别 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一些审核员经常向受审核方提出偏离标准的要求。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及我国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组织的测量装置通过校准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审核员却开出了“没有检定”的不合格报告,强制要求组织按检定实施控制,并强制要求组织到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给组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 计量器具分为两类: 一类国家计量法“强制检定”的,实施“检定”; 二类非国家强制检定的,只需要实施“校准”。 检定:根据测量值,判定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 (检定是一种全面的判定,除校准的全部内容外,还需要检定有关项目)。 校准:得出示值误差,可以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进行修正。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4 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

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 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 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

事业单位考试简答题合集共24大题

事业单位考试简答题合集共24大题 1.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1)有助于生产要素在本地区的自由流通与优化配置,促进本地区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增长。 (2)使经济集团和组织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和尖锐,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规模和层次空前提高。 (3)区域经济集团化和发展赋予世界经济多极化以新的内容。 2.简述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 答: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仅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且还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人的机体状况,而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因此,考察人及人的本事决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联系就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显示的,具体的“人”。

3.怎样理解商品的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饰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答:(1)商品是以物为媒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虽然是以自己的自然属性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但它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经济联系。因为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 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 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生产者同一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 相同,但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价值这一概念,把同一生产部 门不同生产者的差别平均化。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价值发生了经济联系。第二, 价值也反映了不同生产部门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种商 品,他们的具体劳动各不相同,劳动负责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 价值关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可见,价值这一观念,又把不同 生产部门生产者的劳动差别统一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 4.简述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点。 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其基本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内部矛盾;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培养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尤为重视在执政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总结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看来大家伙还是经常把“校准”和“鉴定”混淆,以前我已常如此,后来找了些资料,才算明白。现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 校准与检定的主要区别 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一些审核员经常向受审核方提出偏离标准的要求。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及我国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组织的测量装置通过校准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审核员却开出了“没有检定”的不合格报告,强制要求组织按检定实施控制,并强制要求组织到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给组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 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 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4 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 “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 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 “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例如,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 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只要能达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确了解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即达到了校准的目的。 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检定应评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这种规定要求就是测量装置检定规程规定的误差范围。通过检定,评定测量装置的误差范围是否在规定的误差范围之内。 二、对象不同 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

实验室认可准则培训考题

一.填空题CNAL/AC:01-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培训考题 1.我国的实验室认可准则是等同采用[],该标准的名称是[]。 2.实验室应避免卷入任何可能会降低其[]、[]、 判断或运作[]的可信程度的活动。 3.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和[]。 4.描述质量体系的文件称为[],其内容应当有[]、 []、[]、[]和[]。 5.质量手册是阐明一个组织的[]并描述其[] 的文件。 6.实验室应由熟悉[]、[]、[]和[]评价的人员来实施对检测或校准活动的监督。

7.参加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是为了[ ] 实验室在参加该项活动之后,还应对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进行[]。 8.实验室应对[]定期进行审核,以证实其运行能持续地[]质 量体系和认可准则的要求。这种审核应由[]和[]的 人员来承担,审核人员应与[]无关。 9.实验室应有足够的人员,并对这些人员的[]进行培训,对 其[]提出考核要求。 10.实验室的检验环境条件取决于[]的要求和[]的 要求。 11.实验室应对测量、校准、环境监控和抽样结果有影响的仪器和设 备进行[]管理,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或[]。 12.实验室的测量量值应当进行[]。 13.当发现和确认了检测有差异或发生偏离质量体系或技术运作的政 策和程序时,应实施[]措施。 14.实验室对所采用的预防措施的实施应制定[]和[] 措施计划。 15.当必须采用尚未制定成标准的检测方法时,实验室应征得[]的 同意。 16.实验室应有[]用以标识校准或检测样品的文件化制 度,确保样品的标识在任何时候[]。

17.参考标准及测量和检测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应接受[],以保持其校准状态。 18.当实验室发现测量或检测设备有[]而对给出结果的有效性 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立即实施[]措施。 19.每次校准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检测或校 准活动[]。 20.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校准或检测结果,均应按照 []中的规定,[]、[]、[]、[]地 出具证书或报告。 21.实验室的校准或检测分包工作应安排在[] 的实验室中进行,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质量风险。 22.实验室应确保所购的设备、材料和服务符合[]的要求, 这种要求取决于[]。 23.当客户对校准或检测质量提出抱怨时,实验室应立即对[]进行调查或审核。 24.对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目的是为了[]结果能 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25.测量不确定度是表明测量结果的[]。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打√) 1.校准或检测所用的每台设备应 ①上锁□②加以校准标识□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及参考答案 全部被试题均为客观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60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主要是( )。 A.企业B.政府C.个人D.民间组织2.教育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 )。 A.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人才 B.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C.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 D.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 3.下列属于准公共事业单位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是( )。A.公共图书馆 B.群众文化事业 C.普通高中教育 D.科技开发类研究 7.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是( )。 A.现代事业组织 B.政府组织 C.多样化的组织模式 D.健全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 8.在改革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 )。 A.对利益关系的调整 C.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B.传统观念 D.社会舆论 9.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主要体现了事业单位管理的( )。

A.灵活性原则 C.全程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D.追踪性原则 10.要实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变,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关键是建立和推行( )。A.考核制度B.聘用制度C.职称制度D.工资制度 11.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思想路线 D.社会主义本质 12.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 C.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B.社会文化的极大繁荣 D.政治的高度民主 14.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于( )。 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 15.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中华文化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一、检定和校准的定义 1、检定是以保证量值准确统一、是否满足规程要求为目的的;校准是以保证量值统一、确定计量特征为目的的。 2、检定的特点是具有法制性;校准只要用户认可即可。 3、检定具有强制性,而校准是自愿的。 4、检定的依据是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而校准的依据是溯源链、校准技术文件、 5、检定的对象是强检类计量器具,校准的对象是非强检类计量器具。 6、检定所出具的证书为:计量器具合格出具检定证书,计量器具不合格出具检定通知书;校准所出具的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7、检定的结论为合格;校准的结论是给出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 8、检定结果须由已经建标且人员考核合格的进行确认;而校准只需经校准实验室认可即可。 9、检定的归属为量值传递;校准的归属为量值溯源。 二、检定和校准的相同之处 ⑴都是测量仪器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⑵都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即都属于计量范畴。 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是按照相同的测量程序进行的。 三、检定和校准的不同之处 ⑴法律制约力不同。检定具法制性,属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人员应取得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收费执行国家法规的规定,无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都属于法制检定。强制检定具有强制性。而校准无法制性要求,它是用户的自觉自愿行为,服务范围、服务收费通过双方协议的形式确定。 ⑵依据不同。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检定机构须对被检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依据校准规范、校准方法或双方认同的其他技术文件,可以是技术规则、规范或顾客要求,也可以由校准机构自行制定,校准机构一般不需要作出符合性声明,由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根据校准结果对被校准的对象进行评价,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⑶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方式上,检定是自上而下地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给各级计量标准直至普通计量器具,校准是自下而上地将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可以越级,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提供溯源服务的实验室、溯源时间和方式。 ⑷结果报告的形式不同。检定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通常发给校准证书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试题 含答案

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 1、国际标准化(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5年共同发布了有关实验室能 力认可第二版国际标准,文件名称是 ,代号是 2、中国合格评定国际认可委员会等同采用上述国际标准作为我国实验室认可的依 据,文件名称是,代号是 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依据文件名称是 4、实验室或实验室作为其一部分的组织须是能承担的实体。 5、如果实验室要作为第三方实验室获得认可,应能证明其。 6、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确保客户的和得到保护。 7、术语“管理体系”一词是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和体系。 8、实验室应建立与其工作范围的管理体系,并维持管理体系 的。 9、凡发给实验室人员使用的管理体系文件,都应是版本。 10、在合同中对包括所用方法在内的要求应予,形成文件,并易于理解。实 验室有和满足客户要求。 11、实验室需要将工作分包时,应分包给的分包方,将分包方安排以形 式通知客户,并在适当时得到客户的准许。 12、实验室应确保所购买的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供应品,在经检查证明有关 要求之后才投入使用。应保存所采取的符合性检查活动的。 13、实验室应积极与客户或其代表,并应收集客户的。 14、实验室须有处理投诉的。须保存所有与投诉处理有关的。 15、实验室当发现不符合工作时应进行纠正。 16、实验室应通过实施和、应用、、、和以 及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7、如果不合格可能再次发生,实验室须按规定的政策和程序采取,此程序须 从调查确定问题的入手。 18、预防是事先主动确定主动行为,消除可能发生不合格的原因。 19、每份记录应包含信息,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须在工作予以记 录,出现错误应该,不许,以免难以辨认。 20、实验室的人员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和的任务相适应。实验室应 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 21、实验室的设施须有利于检测或校准的正确实施,环境条件不会使无效或 对要求的产生不良影响。当环境条件危及到结果时,应检测或校准。 22、实验室应采用能满足需要并且的检测或校准方法。应优先使用

卫生事业单位考试试题汇编

2015医疗卫生系统事业编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题) 1、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D】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E、以上都不是 2、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是指【B】 A、鼠疫、艾滋病 B、鼠疫、霍乱 C、鼠疫、霍乱、艾滋病 D、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 E、鼠疫、霍乱、艾滋病、伤寒或副伤寒 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关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没有这项法定义务的是【B】 A、从事传染病医疗保健的 B、从事传染病科研的 C、从事传染病监督管理的 D、从事卫生防疫的 E、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4、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除了【B】 A、在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B、在工作中可能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 C、从事传染病医疗的 D、从事传染病教学的 E、现场处理疫情的 5、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等。这些单位是【E】 A、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B、医疗机构、保健机构 C、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 D、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E、医疗机构、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6、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A】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消毒后处理 C、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后处理 D、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消毒后处理 E、由卫生防疫机构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7、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D】

认可准则考题目答案

认可准则培训考试题答案第 1 页共 5 页认可准则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包括25 个要素,其中管理要 求包括15 个要素,技术要求包括10 个要素。 2.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的管理体系是指质量、行政 和技术运作的管理体系。 3. 实验室有责任确保所从事检测和校准工作符合本准则的要求,并能满足客户、法定 管理机构或对其提供承认的组织的需求。 4. 实验室应: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 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对管理体系或检测和/或校准程序的偏离,以及采取预防或减少这些偏离的措施。 5. 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 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 6. 实验室应:确保实验室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 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7. 实验室管理体系中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声明,应在质量手册 (不论如何称谓)中阐明。应制定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 8. 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的投诉。 9. 实验室应有政策和程序,当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 符合其程序或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要求时,予以实施。 10. 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11. 实验室应制定政策和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以便在识别出不符合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