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静态平衡理论

静态平衡理论

静态平衡理论
静态平衡理论

静态平衡理论

静态平衡理论概述

静态平衡理论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发行新股而偏离了其目标负债率,企业会逐步恢复到最优负债率水平。该理论认为,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是由公司及个人所得税的成本及收益、潜在破产成本的影响及代理成本等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1、公司及个人所得税的影响。

Modigliani&Miller(1958,1963)发现:如果下述几个条件是满足的,(1)证券市场是完全有效的;(2)个人可以以无风险利率无限制地借款或储蓄;(3)企业只发行两种证券:无风险的债券及有风险的股票;(4)所有企业的风险水平相同;(5)所有的现金流都是永久性的;(6)公司所得税是政府税收的惟一形式等,即在理想情况下,负债公司的价值,VL,等于没有负债的公司的价值,VU,加负债所带来的避税收益的现值。债务避税收益的现值为公司所得税税率TC,乘负债额B,即:

VL=VU+TCB

如果公司所得税税率TC为0,则负债公司的价值与非负债公司的价值相等。但当公司所得税税率为正时,负债公司的价值则随着债务的上升而增加,并且在公司的资产全部由负债融资时达到最大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不存在。几乎没有公司是靠100%的债务融资,在很少有公司保持零负债。另外公司的负债率似乎维持相当稳定的水平。

Miller(1977)将个人所得税引入上述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类型的个人所得税:因持股获得收入而引致的所得税税率为TS,因持有债券获得收入而引致的所得税税率为TB,Miller 证明了,

其中VL为负债公司的价值;VU为非负债公司的价值;TC为公司所得税税率;TS为因持有股票获得收入而引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TB为因持有债券获得收入而引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B为公司债务。等式右边的第二项双括号内的部分为来自财务杠杆的收益。

不难发现,当(1?TB)=(1?TC)(1?TC)时,负债公司与非负债公司的价值是相等的,来自财务杠杆的收益完全消失了。债务融资在公司水平的收益完全被个人水平的相应成本抵消了。同时来自财务杠杆的收益不仅可以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2、潜在破产成本的影响。

上述模型假设没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但在现实世界里,如果公司被迫或自愿清盘,要支付各种费用:律师费、投资银行及会计师行的咨询费等等。这些费用要从本来应该支付给债

券持有人的清盘收入中扣除。因此在公司面临清盘的时候,对股东或债权人来说,公司的价值要小于如果继续经营所能获得的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所以公司的财务杠杆如果高于合适的水平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财务危机成本。据此Kraus&Litzenberger(1973),Kim(1978),及Bradley,Jarrel&Kim(1984)等证明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

3、代理成本的影响。

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起源于Jensen&Meckling(1976)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他们把代理成本理论引入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里。Harris&Raviv(1991)认为代理成本理论在提供一些有意思的预测方面一直是最成功的。Jensen&Meckling提出了两类利益冲突: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及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最优资本结构则是债务源于代理成本的收益与成本平衡的结果。

股东和经理之间的代理成本是由于经理不是所经营公司的全资股东引起的。在当今大型上市公司里,经理层持有该公司的股份通常是很少的,比如1984-1991年美国上市公司CEO 平均只持有2.7%该公司股份(Berger,Ofek&Yermack,1997)。经理层努力工作所创造的财富并不全归他们所有。因此经理层乐意到度假胜地开会,拥有豪华的办公室,购买公司专用飞机等。他们享受这些奢侈品,但又不必承担相应的所有成本。由此造成的无效率应该与经理层所持公司股票的份额呈负相关。所以如果经理层于公司股票的投资额和公司总资产不变,提高负债率相应增加了经理层持有公司股票的百分比,可能有助于减少公司经理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然而正像上面所提到的那样,在现代大型上市公司里,经理层持有的份额都很少,提高负债率对经理层持股份额的影响是很小的,不足以调整经理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

但是Jensen(1986)指出,偿还债务利息和本金会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否则经理可用它投资于自己喜欢的项目(在股东看来,此类项目的净现值可能是负数),建立自己的小王国。另外,Grossman&Hart(1982)认为,由于经理投资于管理公司的人力资本(firm-specifichumancapital)相当大,公司破产给经理造成的损失可能是很大的,不仅他们在管理该公司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很多经验在别的地方没有价值,同时还丧失了控制权收益及个人声望。因此提高负债率可能促使经理更努力地工作,不投资自己喜欢但对股东不利的项目,减少出国旅游和到度假胜地开会的次数等等。由负债带来的股东与经理利益冲突的减少构成了债务融资的好处。

沿着Jensen&Meckling的思路,Harris&Raviv(1990)假定,即使立即清盘对投资者有利,经理总还是愿意继续维持公司的营运。债务给了投资者清盘的权力(债务的好处),但是他们要支付为正确决策所需调查、收集信息的成本(债务的成本)。而Stulz(1990)则假设,即使向投资者支付现金红利是应该的,经理总还是愿意把全部现有资金用于投资。偿还债务利息及本金减少了“自由现金”(债务的好处),但是如果耗尽“自由现金”还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的话,企业就可能被迫放弃一些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债务的成本)。企业的最优负债水平就是债务的好处与成本平衡(tradeoff)的结果。

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起源于股票的期权性质。假定一家公司只发行一种零利率债券,由公司资产做担保,交易成本为零。那么,具风险的公司资产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s)为该公司资产的看跌期权(putoption,亦可译成卖出期权)的回报,与此

无风险零利率债券和标的为该公司资产的看涨期权(calloption,亦可译成买入期权)的回报是完全一样的。在债权到期日,如果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券的面值,股东可以申请破产,让债权人任意处置公司资产。这比继续经营对股东来说要好。如果公司资产大于债券面值,股东可选择执行其持有的看涨期权,支付执行价格(exerciseprice)即债券的面值,公司资产价值的余额则为股东所有。因此,当企业负债率很高的时候,股东可以因投资于净现值为负数的高风险项目而获益。股东收益来自于对债权人的剥夺,这样的投资会导致债券价值的下降。但是如果债权人在公司发行债券的时候就能预测到股东未来投资高风险项目的行为,债权人愿意为债券支付的价格将会因此而降低。由债务引致的股东投资高风险项目的成本到头来还是要由股东本人承担。这一效应就是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有时又将高负债公司倾向投资于高风险、净现值为负数的项目这一现象称为“资产替代效应”(assetsubstitutioneffect)。

很多文章提出了解决由资产替代效应而引起的债务的代理成本问题。比如Diamond(1989)认为公司会出于声誉的考虑而投资于低风险项目。假设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低风险、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和高风险、净现值为负数的项目(假设该项目有两种回报的可能性:成功或失败)。两个项目需要相同的投资额,并都要依赖于债务融资。来自低风险项目的收益足以偿还债务,而高风险项目只有在成功时才能偿还债务。同时假设存在三种类型的企业,一类是只采用低风险项目,一类是只采用高风险项目,还有一类是两种投资项目都可能采用。由于投资者事先不知道企业到底属于哪一类,最初的债券利率将反映债权人对公司所选择项目的可能性。基于公司有权选择投资于哪一项目,短视的公司可能选择投资于高风险项目。但是如果公司可以让债权人相信它只投资于低风险项目,则能以较低的利率获得债务融资。考虑到债权人能得到的信息只是公司的还本付息的历史,Diamond认为通过从不违约而建立只投资于低风险项目的声誉对公司而言是可能的,也是值得的。

综上所述,资本结构的静态平衡理论认为,最优资本结构是存在的,它是由企业考虑了公司及个人所得税、潜在破产成本、债务的代理成本与收益等约束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注:Ross(1977)假定经理可以利用选择公司财务政策这一手段向市场传达信息,将信息不对称问题结合在经理选择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里。)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平衡能力测试方案 一、测试名称:平衡能力测试 二、测试器材:平衡仪、秒表、有色胶带、米尺、角度测量仪 三、测试环境:实验室,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适宜、通风、无干扰、场地安全 四、测试步骤: 1. 准备工作 1)受试者同意进行测试,了解受试者既往健康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健康筛选检查,如基础心率、血压及心理状况的测试,若有异常,不得进行测试。除此之外,应该对受试者躯干、测试中主要参加运动的身体部位进行功能性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的测试。如有需要,测试前获取受试者或监护人书面同意。 2)准确记录受试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残障类型和程度以及最近情绪状况等。 3)测试者需要做好的工作:检测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排除测试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向受试者提供关于测试过程的详细步骤和运动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等有关信息,包括测试结束后的整理活动,测试前事先通知受试者,正常饮食和休息,以避免身体状况不稳定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测试包括静态平衡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静态平衡测试可通过单腿站立计时完成,动态平衡测试可直接在平衡仪器上完成或通过直线行走完成。需要做准备的是在平坦的地面上用有色胶带贴出长五米、宽十厘米的直线。

2.正式测试 1)静态平衡测试:分别对双腿进行单腿支撑站立的计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单腿站立,双手自然放松于体侧。提膝上抬左腿或右腿,尽量将大腿抬平,小腿放松下垂,以支撑脚移动或抬起的脚落地为动作的结束,测试者记录站立时间。2)动态平衡测试:用平衡仪器测试时,受试者做好准备动作后开始测试,按下仪器显示屏开始按钮,受试者单腿站立,目光平视仪器显示屏,使重心移动的轨迹尽量保持在中心。左右腿各进行三次,每次持续测试两分钟。测试结束后,正确操作仪器调出测试结果并做好记录。用直线行走测试时,测试者给出“开始”的口令,受试者站在直线的一端向另一端双脚交替行走,双脚均需踩在直线上,方为有效。记录行走5米所需的时间及双脚分别偏离直线的次数,如中途完全离开直线前进,记录偏离角度。3)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4)结束测试。 3.整理活动 平衡仪测试结束后,受试者可能会出现类似在平衡仪上的不稳定感,如有出现需稍作休息。 4.注意事项 1)测试中,受试者的安全第一,平衡仪器上的测试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2)测试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影响受试者注意力。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平衡平衡(bala ne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 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 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 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 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 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 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 50度,左

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 被破坏以致跌倒。 平衡功能的分类 1 ?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 的能力。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 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 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1.躯体感觉系统 2.视觉系统 3.前庭系统 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 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 (四)评定目的 1 .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2.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就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就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就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与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与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级别评判标准 0 不能根本不能采取座位 1 差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 不能维持 3 尚可可采取坐位,但不能上举,不能抗 推 4 良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仍能保 持平衡,但稍推即不稳定 5 优对不甚强烈的推有翻正反应能 保持平衡,但强力推时有不够稳定的现象 6 正常正确地坐着时对来自各个方向的 用力推均有正确的翻正反应,并能保持平衡。 六:基本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与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患者平衡反应。)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 七:恢复平衡功能锻炼 平衡与姿势就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就是否落在支撑面上,要么平衡,要么失衡,后者就是指人体的任何位置,可以在某一姿势下需要较多肌群的收缩来维持,否者必然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1;平衡训练的顺序 (1)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2)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手膝跪位)→双膝跪位(长跪位)→立位平衡 (3)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1)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 2)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3)身体重心由低→高 4)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2;偏瘫病人坐位平衡训练 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然后自己在坐直.

4专题:静态平衡问题(PXH)

专题:静态平衡问题 【考点】 【知识点归纳】 一、静态平衡问题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a=0。 2.平衡条件:F合=0 或(F x=0,F y=0) (若受三个力而平衡,则三个力组成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 3.平衡条件的推论: 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一、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或者保持 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平衡条件: 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 、方向 . (2)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即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之,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 ,即0F =合。 【思考】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吗?答:不一定,例如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仍受重力。 二、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力的合成法:特别适合于三个力的平衡问题,运用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来列方程求解。 (2)力的分解法:将其中某个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分解,从而得到两对平衡力,列平衡方程求解。 (3)正交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用于处理四力或四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便。 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别在直角坐标轴上分解,然后分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列出平衡方程,则此时平衡条件可表达为:0F x =合,0F y =合。其中合x F 和合y F 分别是将各力进行正交分解后,物体在x 轴和y 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利用几何关系求解。 (5)相似三角形法:在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中,已知某力的大小及绳、杆等模型的长度、高度等,常用力的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比例关系求解。 三、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选取研究对象:依据问题的需要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③、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④、列出平衡方程: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法列出平衡方程。 ⑤、对方程(组)求解,必要时对解进行讨论。 四、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要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按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先重力,后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是非接触力,应先标出;弹力是在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处存在;摩擦力是在由弹力存在的接触面上才可能有。 3、画好受力分析图后,判断是否“多力”(即出现无施力物体的力),是否“丢力”(即漏掉某个力没画出)。 【注意】按正确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是保证不“丢力”的有效措施;注意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产生条件是不“多力”的关键。

物理必修一力与平衡专题动静态平衡练习题

2014—2015高一下学期物理暑假作业(二)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B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C 、两物体间压力越大,物体间的摩擦力越大; D 、相互压紧且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2、握在手中的竖直瓶子不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 A 、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 、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D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3、如右图所示,物块M 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 匀速下滑时,传送带突然启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 ,则传送带启动后( ) A .M 静止在传送带上; B .M 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 C .M 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 .M 下滑的速度不变; 4、重10N 的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水平向右的3N 的作用力.若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因数为0.2,则运动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 A 、2N ,向右 B 、2N ,向左 C 、5N ,向右 D 、1N ,向左 5、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作用在B 物体上的水平力F 为2N 时, 三个物体都静止。则物体A 与B 之间、B 与C 之间,C 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 、0,0,0; B 、0N,1N,1N ; C 、0,2N,2N ; D 、2N,2N ,2N ; 6、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夹在A 、B 之间轻弹簧被压缩了2c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 上。如图所示.。力F 作用后 ( ) A.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 B.木块A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 ; C.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 D.木块B 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 7、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A =3 N 、G B =4 N ,A 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F =2 N ,则绳中张力F 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 ( ) A .7 N 和10 N B .5 N 和2 N C .1 N 和6 N ; D .2 N 和5 N ; 8、质量为m 的木块,在大小为F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 A.μmg ; B.μ(mg+F); C. μ(mg-F); D.F 9、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m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力连接,A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不计摩擦,A 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mg ,(M -m )g ; B .mg ,Mg ; C .(M -m )g ,Mg ; D 、(M+m )g ,(M -m )g 10、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 .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D .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11、如图,左右两边对木板所加压力都等于F 时,夹在板中间的木块静止不动.现在使两边用的力都增加到2F ,那么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 ) A.是原来的4倍 B.是原来的2倍 C.和原来相等 D.无法确定 12、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用细线连接且甲、乙的质量均为m ,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当细线被烧断的瞬间,甲、乙的加速度数值应是下列哪一种情况( ) A .甲是0,乙是g B .甲是g ,乙是g A B F

静态平衡问题(用)(1)

受力分析与共点力的静态平衡 教学目标:1.明确物体静态平衡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物体处理静态平衡问题 教学难点:对物体的静态平衡的受力分析, 静态平衡定义: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0,物体保持静止,平衡,或匀速直线运动。 热点一解决平衡问题常用方法: 1.静态平衡:三力平衡一般用合成法,合成后力的问题转换成三角形问题;多力平衡一般用正交分解法;遇到多个有相互作用的物体时一般先整体后隔离。 2.动态平衡:三力动态平衡常用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等,多力动态平衡问题常用解析法,涉及到摩擦力的时候要注意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转换。 3.具体解题时用到的数学思想:三角函数,相似,勾股定理等。 热点二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常见的临界状态有: (1)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 (2)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绳子绷紧与松弛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 热点四:静态平衡问题的解题“四步骤”

例1.(多选)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a 、b 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 一定受到4个力 B.b 可能受到4个力 C.a 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 D.a 与b 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选A 、D 。将a 、b 看成整体,其受力图如图甲所示,说明a 与墙壁之间没有弹力和摩擦力作用;对物体b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b 受到3个力作用,所以a 受到4个力作用。 1.如图所示,山坡上两相邻高压线塔A 、B 之间架有匀质粗导线,平衡时导线呈弧形下垂,最低点在C 处,已知弧BC 的长度是AC 的3倍,右塔A 处导线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60°,则左塔B 处导线切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为( )

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法 本研究采用Romberg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在测试前,排除研究对象因病、受伤等其它有可能导致影响测试结果的外在因素,尽量控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测试方法:受试者赤脚闭目站立,一只脚抬起屈膝,脚尖放于另一只脚脚后跟处,脚尖不得接触地面,两臂自然下垂。在受试者发出开始计时信号后,测试员开表计时。每位受试者测三次求其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的结果,增加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强化 Romberg 征实验 测试方法:测试分为睁眼与闭眼两种,测试时受测者采用两足前后站立,足尖接足跟的直立方式,站立好睁眼或闭眼后开始计时,两脚有移动或身体出现失稳时停止计时。测试时保持环境安静。时间记录以秒为单位,测试分 3 次进行,取最大值。 闭目单足站立实验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中闭眼单脚站立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两臂侧平举,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当听到口令时,受试者闭眼的同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脚,使脚离开地面,抬起脚不得与另一腿发生接触。计时从离地脚离地开始到离地脚落地或支撑脚移动为止。以“秒(s)”为单位记录站立时间,记录统一保留小数点后 3 位。测试3次,两次测试之间间隔 5 分钟以上,取最佳成绩。 测试要求: (1)当离地脚触地、支撑脚移动停表; (2)测试时有人保护; (3)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不能睁眼;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正面进行测试。 2、平衡木行走 参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走平衡木的测试标准: 受试者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开始”的 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测试人员在受试者起动的同时开表计时,并跟随 受试者向“终点线”前进,同时注意观察受试者的动作,防止发生意外。当受试者任意 一个脚尖超过“终点线”时,立即停表。测试 2 次,取最好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 3 位。 测试要求: (1)测试前,受试者脚尖不得超过“起点线”; (2)中途落地者须重新测试; (3)测试人员要注意保护受试者; (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的侧前方进行测试。 起立行走测试 测试3次,取平均值

Semans平衡功能评定法

Semans平衡功能评定与平衡功能三级评定法一样属于观察评定法,但其观察内容和分级标准则与后者迥然不同,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及卒中后偏瘫患者,目前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下面是修订后的Semans标准: 级别特征 Ⅴ能单腿站立 Ⅳ能单膝跪立 Ⅲ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立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向前腿 Ⅱ-3 能双足站立 Ⅱ-2 能双膝跪立 Ⅱ-1 手膝位站立 Ⅰ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平衡训练 概述 人的平衡一方面依靠一外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和特殊感觉器官(如眼及前庭)的整合,另一方面依靠运动系统和固有姿势反射的整合。 平衡训练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平衡练习要求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适应证 中枢性瘫痪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 其他神经疾患所致感觉、运动功能受损 (如外周神经损伤或病变) 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 下肢骨折、软组织损伤或手术后的平衡功能障碍 禁忌证 严重认知损害不能理解训练目的和技能者 骨折、关节脱位未愈者 严重疼痛或肌力、肌张力异常而不能维持特定级别平衡者 仪器设备 提供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视觉反馈改变的设备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支持面不稳定的设备 治疗球 泡沫筒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坐椅 治疗台 治疗球

提供坐位平衡训练的设备 提供站立位及行走平衡训练的设备 平行杠 平衡板 体重秤 提供较大难度的平衡训练设备 滑板 踩踏板 水疗泳池 提供专门平衡训练的设备 静态平衡训练仪 动态平衡训练仪 操作程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支持面: 选择支持面的宽、窄及其稳定性和可动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体位: 由比较稳定至不稳定的体 位顺序大致为: 前臂支撑俯卧位 前臂支撑俯卧跪位 前倾跪位 跪坐位 半跪位 坐位 站立位(扶平衡杠站、独立站、单腿站等)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态 静态平衡训练 即在任一体位并采用加负载的方法刺激姿势反射的方法 依靠肌肉协调等长收缩维持平衡 从比较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至较不稳定体位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状态 动态平衡训练法 在支撑面由大到小、重心由低到高的各种体位下,逐步施加外力完成的方法有调整肌张力 改变姿势或体位 两种维持平衡的方式 1.影响训练的因素 移动的方式: 自我移动 外在移动 自我移动的训练难度相对较低,但较外在移动的训练更具功能性 1.影响训练的因素 附加的运动模式: 附加前后方、侧方等方

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及方法的运用

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及方法的运用 1.平衡能力的测试指标 (1)静态平衡能力测试 正常站立睁眼、正常站立闭眼、单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2)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得分(Seore)、最大角速度 (Rot.SpeedMax)、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在前、中、后、左、中、右区域所占的时间与该测试者的测试总时间的百分比、球在中心区、1、2、3、4区域内各停留的时间、测试结果等级。 2.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 按照各种不同的平衡能力测试方法: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测试。 (1)动态平衡测试 测试仪器:动态平衡仪,由一台电脑,一个连接传感器的上下踏板和一个扶手组成。 动态平衡测试原理:测试屏幕上由内到外分成中心区,1,2,3,4五个环形区,测试开始后位于中心区域的红球会因受试者两下肢的用力不同而移动,小球在这五个不同的区域里每停留SOms就会被记录一次,并同时获得不同的点数即获得相应的得分,每在中心区,1,2,3,4区停留50ms分别获得30,5,2,1,o分。由受试者的下肢控制球的移动,尽量让球保持在中心区域,如红球有滑出中心区的趋势,受试者提前预判,并主观上使脚下用力,用力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使红球尽快回到中心区域,并使红球尽可能多的时间维持在中心区域内,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 测试指标:得分(Seore)、最大角速度 (Rot.SpeedMax)、平均角速度(Rot.speed中)、在前、中、后、左、中、右区域所占的时间与该测试者的测试总时间的百分比、球在中心区、1、2、3、4区域内各停留的时间、测试结果等级。 测试方法:建立并进入系统,双击启动图标,于Patient处建立受试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后保存,并选定该受试者,于 Startpractiee

共点力的静态平衡

共点力的静态平衡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 合=0或Fx 合=0,Fy 合=0 3.判定定理: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二、物体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考虑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 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 5.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b 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c 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巩固练习 1. 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 1和m 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 1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两小球的质量比m 2m 1为() A.33 B.23 C.32 D.22 2.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 、B 两物体,A 放在水平地面上,B 板上。已知A 的重力为8N ,B 的重力为6N ,弹簧的弹力为4N 和细线所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的区别 摘要:本文采用常用的评价静态平衡能力指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田武术、田径、篮球专项学生静息状态下的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静 态状况下,学习武术等含有技巧类项目的学生平衡能力相比于学习其他专项项目 的学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具有一定学习时长并长时间练 习武术等灵巧类项目的学生,他们的静态平衡能力要比练习其它专项项目的学生 更好;训练一定时长的不同专项项目的学生,他们的躯体在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水 平较高,这和他们长期进行体育训练、运动锻炼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体育学 院的学生之间他们不同专项的学生在静态平衡能力上也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别,这 和他们所练习的专项有关联。 关键词:不同专项;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性 1 引言 1.1文献综述 平衡(balance)是身体的一种姿态,它有能力自动调整和保持身体的运动或在 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人体的平衡 分为两大类:一是静态平衡能力;二是动态平衡能力。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平衡的 概念并区分什么是静态平衡能力,什么是动态平衡能力。静态平衡能力(stat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人们维持身体某一种特定姿势然后 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比如单脚站立、双手倒立等动作。动态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指的是人身体在运动过的程中,个体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比如自由体操、武术、花样滑冰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仪器设备日以不断的更 新与完善,相关的平衡能力的测试的仪器和设备精度也是越来越高,早前国内外 的学者就对平衡能力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成熟的程度而且也非常普遍。 1.2问题提出 平衡能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 是只要涉及到人体运动就会涉及到平衡能力,这是和运动员的训练项目的不同有关;二是平衡能力可以受外界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平衡 能力的因素众多。那么如何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并且评价人体平衡能力 的良好与欠缺是一个很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身体平衡能力是 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活动中注重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健美操、武术属于高难度的灵巧类项目,不管是在地面还是空中 对身体姿态都要有极强的要求和控制能力,田径、篮球等项目同样要求身体具有良 好的本体感觉能等。因此,本研究在测试人员稳定性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不 同体育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为学校体育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训练手段 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的建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不同专项的男性学生共33人,分别为武术11人、田径11人和篮球11人,共3个测试组进行分析比较。被试 者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高中物理 静态平衡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精讲(1) 动力学问题是指涉及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热门考点。我们需要熟练判断出研究对象的受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情况,对于物体受力动态变化的情况,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分析判断。 一般来说,对于处于静态平衡的物体,我们一般采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以及整体法与隔离法去分析;对于动态平衡问题,我们多采用图解法、假设法、临界法,相似三角形法等方法去解决。 知识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 假设法: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替换法:例如用细绳替换装置中的杆件,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学状态,如果能维持,则说明这个杆提供的是拉力;否则,提供的是支持力。 状态法:由运动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物体间的弹力。 例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一起匀速向上运 动。则物体A和物体B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 A.2,3 B.3,4 C.4,4 D.5,4

解析: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两接触面间存在摩擦力,则接触面间一定有弹力;但两接触面间存在弹力,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要有摩擦力还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两接触面不光滑;②接触的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例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2m的物体A、B由轻质弹簧相连后放置在匀速上升的 电梯内,当电梯钢索断裂的瞬间,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 A.2 B.3 C.4 D.1 例3:如图所示,甲、乙两弹簧秤长度相同,串联起来系住一个400N重物.两弹 簧秤量程不同:甲量程为500N,乙量程为1000N.这时两弹簧秤读数大小应 当,两弹簧秤簧伸长长度相比较,应当是. 例4:右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F和长度l大小的关系图象,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 (2)弹簧的劲度系数; (3)弹簧长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 知识点2: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大小的判断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平衡条件法 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3.假设法: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例5:指明物体A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1)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如图甲所示。 (2)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作用而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 (3)物体A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丙所示。 (4)物体A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

4.3共点力的静态平衡(一) 教案

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沪科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高一 2 课时
知识点
2、熟练应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合成与分解法等常用方法解决平衡类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共点力的平衡 教学重点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三力平衡问题 教学难点 正交分解法的应用;三力平衡问题
物体受力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 是:
1、依照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 对象能够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能够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 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 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与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她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考虑每一个力的施力物体、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如此能够幸 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 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
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依照您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 运动状态、
5、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 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她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b 关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c 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 淆重复分析。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 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 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 Fx 合=0,Fy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 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 时,往往采纳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 往往采纳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力平衡时的运动状态是如何的? 回答: (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但不是速度为零时刻,速度瞬时等于零,加速度能够不等于零。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合外力特不小,能够忽略。
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
内容
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

(完整版)平衡功能评估量表

结果分析: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对训练后平衡能力变化进行比较。 注:1、无支撑坐位时双足应着地;2、检查健侧伸展防护反应时,术者要从患侧向健侧轻推患者接近失衡点,观察有无反应,同理,检查患侧,要从健侧轻推。

1.坐到站:尽量不用手支撑。 ()4不用手扶持独立稳定地站起 ()3用手扶持独立地站起 ()2经过几次努力用手扶持站起 ()1需要较少的帮助站起 ()0需要中度或最大的帮助站起 2.无支撑站立:没有扶持下站立2分钟 ()4安全站立2分钟 ()3监护下站立2分钟 ()2无扶持下站立30秒 ()1经过几次努力无扶持站立30秒 ()0无扶持不能站立30秒 3.无靠背的坐位:双足稳定支撑于地板,手臂交叉维持2分钟 ()4安全坐2分钟 ()3监护下坐2分钟 ()2坐30秒 ()1坐10秒 ()0没有支撑不能坐10秒 4.站立到坐。 ()4少量用手帮助安全地坐下 ()3用手帮助控制身体下降 ()2后方的腿靠着椅子控制身体下降 ()1独立地坐但不能控制身体下降 ()0扶持下坐 5.转移:从椅到椅或床到椅 ()4少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3大量用手帮助下安全转移 ()2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移 ()1需要一人帮助下转移 ()0需要二人帮助下转移 6.闭眼无支撑下站立:站立10秒 ()4安全站立10秒 ()3监护下站立10秒 ()2站立3秒 ()1站立稳定但闭眼不超过3秒 ()0需要帮助以防摔倒 7.双脚并拢无支撑站立 ()4自己并拢双脚安全站立1分钟 ()3自己并拢双脚监护下站立1分钟 ()2自己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30秒 ()1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15秒 ()0帮助下并拢双脚站立不超过15秒 8.站立下向前伸手:双手向前抬高90度,尽可能向前 伸手指 ()4向前伸超过25厘米 ()3向前伸超过12.5厘米 ()2向前伸超过5厘米 ()1监护下向前伸手 ()0尝试向前伸手时失去平衡 9.站立时从地板捡起物体:物体放在双脚前方 ()4轻松安全地捡起物体 ()3监护下捡起物体 ()2离物体3-5厘米不能捡起物体但能独自保持平衡()1不能捡起物体,尝试时需要监护 ()0不能尝试或需要帮助维持平衡以防摔倒 10.站立时转身往左、右肩后看。 ()4看到双侧后方,重心转移良好 ()3看到一侧后方,另一侧缺乏重心转移 ()2只能轻微侧身,可维持平衡 ()1监护下尝试侧身 ()0帮助下尝试侧身 11.360度转身: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 ()4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两个方向 ()3安全地360度转身:4秒内一个方向 ()2安全地360度转身但速度较慢 ()1口头提示或监护下转身 ()0帮助下转身 12.站立时交替抬腿置于小矮凳上:连续4次共8步()4独立安全地站立,20秒内完成8步 ()3独立站立,超过20秒完成8步 ()2没有监护下完成4步 ()1少量帮助下完成2步或以上 ()0帮助下以防摔倒或不能尝试 13.一只脚放在另一脚前方站立:步长必须超过脚的长度,步宽与该儿童平时步宽相似。 ()4双脚一前一后独立保持30秒 ()3一只脚在另一脚稍前方独立保持30秒 ()2更小的步长独立保持30秒 ()1帮助下迈步保持15秒 ()0站立或迈步时失去平衡 14.单脚站立 ()4独立单脚站立超过10秒 ()3独立单脚站立5-10秒 ()2独立单脚站立3秒或以上 ()1尝试抬腿不能保持3秒但能独立站立 ()0不能尝试或帮助下防止摔倒

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功能的评定 一.概述 (一)基本概念 1.平衡平衡(balance)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直立姿势的能力。一个人的平衡功能正常时,能够:①保持体位;②在随意运动中调整姿势;③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作出反应。为了保持平衡,人体重心(body's center of gravity ,COG)必须垂直地落在支持面上方或范围内。换言之,平衡就是维持COG于支持面上方的能力。 2.支持面支持面(support surface)指人在各种体位下(站立、坐、卧,行走)所依靠的表面,即接触面。站立时的支持面为包括两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表面。支持面的面积大小和质地均影响身体平衡。当支持面不稳定或面积小于足底面积、质地柔软或表面不规整等等情况使得双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时,身体的稳定性下降。 3.稳定极限稳定极限(limit of stability)指正常人站立时身体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个极限范围内,平衡不被破坏,COG能够安全地移动而无需借助挪动脚步或外部支持来防止跃倒。LOS的大小取决于支持面的大小和性质。正常人双足自然分开站在乎整而坚实的地面上时,LOS的周长围成一个椭图形。前后方向的最大摆动角度约为12.50度,左右方向为16度。当重心偏离并超出支持面范围以外,超出稳定的极限时,平衡便被破坏以致跌倒。

(二)平衡功能的分类 1.静态平衡(static balance)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2.动态平(dynamic balance) 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坐或站着进行各种作业活动.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 3.反应性平衡reactive balance)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作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应、迈步反应等。 (三)平衡的生理学机制 1.躯体感觉系统 2.视觉系统 3.前庭系统 4.骨骼肌协同运动模式 5.姿势控制中的预备性动作 6.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整合作用 (四)评定目的 1.确定是否存在影响行走或其他功能性活动的平衡障碍。 2.确定障碍的水平或程度。 3.寻找和确定平衡障碍的发生原因。 4.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受力分析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问题

二、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1)图解法: 1.半圆形支架BAD 上悬着两细绳OA 和OB ,结于圆心O ,下悬重为G 的物体,使OA 绳固定 不动,将OB 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缓慢移到竖直位置C 的过程中(如图),分析 OA 绳和OB 绳所受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 5题 2.如图,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连结点A 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 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 A .绳OA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A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用细绳将重球悬挂在竖直光滑墙上,当绳伸长时( ) A .绳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B .绳的拉力变小,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C .绳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小 D .绳的拉力变大,墙对球的弹力变大 4.如图,均匀光滑的小球放在光滑的墙壁与木板之间,图中 30=θ,当将θ角缓慢增大 至接近 90的过程中( ) A .小球施于木板的压力不断增大 B .小球施于墙的压力不断减小 C .小球对墙壁的压力始终小于mg D .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始终大于mg 5.在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如图,使弹簧秤b 按图示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 90角,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 点位置不动,a 弹簧秤的拉伸方向不变,则整个过程中关于a 、b 弹 簧的读数变化是( ) A .a 增大,b 减小 B .a 减小,b 减小 C .a 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 D .a 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一个均质球重为G ,放在光滑斜面上,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一光滑的不计厚度 θ A O

高中物理动、静态平衡问题

高中物理动、静态平衡问题 一、三角形图示法(图解法) 方法规律总结: 常用于解三力平衡且有一个力是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问题。 例1、如图1-17所示,重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 1 、F 2各如何变化? 变式: 1、质量为m 的物体用轻绳AB 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 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 ,如图所示,用T 表示OA 段拉力的大小,在O 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小 C.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大 D.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一个球在两块光滑斜面板AB 、AC 之间,两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60°,现使AB 板固定,使AC 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对AC 板的压力先减小再增大 B.球对AC 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球对AB 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D.球对AB 板的压力先增大再减小 例2、如图所示,AC 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AB 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 A 点,另一端 B 悬挂一重为G 的重物,且B 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用力F 拉绳,开始时∠BA C >90°,现使∠BAC 缓慢变小,直到杆AB 接近竖直杆AC .此过程中,杆AB 所受的力( ) A .大小不变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变式: 1、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 m 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 和轨道对小球的弹力N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 不变,N 增大 B.F 不变,N 减小 C.F 减小,N 不变 D.F 增大,N 减小 2、半径为R 的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滑轮到球面B 的距离为h ,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如图所示,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由A 到B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