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朱德总司令的话,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明白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原因。

难点: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扣题质疑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齐读课题:菩萨兵)

2、课文中的生字都会写了吗?

听写词语,互评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菩萨兵指的是----(板书:朱德、红军)

对藏族人来说,菩萨是他们最尊敬和崇拜的,一支部队被称为菩萨兵那可是无尚的光荣,那么,藏族同胞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呢?(板书:?)想知道答案吗?有什么方法?(读课文)

二、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这篇课文以人物的语言为主,所谓“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想法。朱德总司令作为红军的领导,在文中说了三段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这三段话,感受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菩萨般的心。

出示活动一: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快速读课文,画出朱德总司令说的三段话;

2、)默读朱总司令所说的话,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并作上标记;

3、)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交流第一段话,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这是个反问句,换个说法怎么说?

藏胞在山里会受不了什么呢?

(朱总司令急藏胞们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⑵一想到这些,朱总司令真是急坏了,哪里可以看出?

抓住“这么多天了”“还在”“赶紧”好,你来读一读

⑶指名读,评价:

A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B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谁再来读

对比:反动军队的司令会着急吗?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交流第二段话,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我们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能够体会到什么?指名读。

⑴“这也怨不得他们?”

怨不得他们什么?(出示翻译的话)指名读。

藏族人说话很有特色,他们总喜欢用自然事物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你觉得“乌云”指什么?(反动军队)藏胞为什么把反动军队看作“乌云”呢?(出示: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早就—谁也不敢、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害怕了不起,能联系上下文。你在电视上看到过反动军队是怎样的?

学生说(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以为所有的军队都是一样的,对红军有误解、偏见。)评价: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很会动脑筋。

⑵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

⑶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评价:你读出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⑷朱总司令还想到了什么?(出示并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一句。)

同学们,你们知道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指名说

是啊,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不抓紧时间春耕,到了秋天藏胞们将颗粒无收,此刻藏胞们在深山里一定急坏了。

朱总司令和他们一样着急!谁来读好这句话?评价:

1、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反动军队会这么做吗?谁再来读。

2、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还有谁愿意通过朗读将这样一位朱总司令带给大家。

⑸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角色读。

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交流第三段话:“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⑴“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

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指名读词你有没有尽心尽力做过什么事?(说话练习)

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

把这些词去掉能体现出这种感情吗?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抓住这些词把感情投入进去读,试着读读看,谁来读。

⑵红军播下的种子仅仅是指庄稼的种子吗?还指什么种子?(友谊的种子、

信任)“要让红军……”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自己的行动是藏族同胞消除误解,从而支持和拥护红军,使红军真正把根扎在藏族同胞的心上。)这里用上省略号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红军的优良传统,要发扬光大并永远流传下去,不会消失)

你理解得真深刻,这句话是《毛泽东语录》里的,(出示)当时还谱写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歌曲)

⑶你觉得在动员大会上朱总司令该怎样讲这段话?(有激情、振奋人心)

谁愿意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评价:很有激情、振奋人心)从刚才的朗读,品味中,你觉得朱总司令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呢?

----这真是菩萨一样的司令哪!

⑷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红军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引读: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开完会----(引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当时的劳动场面是怎样的呢?

(出示)看图,红军们在干什么呢?句式练说

瞧,大家干得多起劲哪,这就叫做----“热火朝天”,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红军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就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真是一群菩萨一样的兵哪!

三、藏胞返家,表达感激

1、引读:几天以后,----

现在你们就是那些藏民,你得知了什么消息?

你不是到深山里躲起来了吗?是怎么得知这一消息的呢?(虽然躲在山中,其实是很关心春耕的,暗地里一直在关注红军的一举一动)

那你为什么悄悄地返回呢?(朱总司令和他领导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好像是不一样的,悄悄地回去看看—还不怎么相信红军)

那么请看(图)红军把你家的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会说----

当你看到土地整治得平平整整的时候,会说----

还有人想看看家里东西有没有少,少了吗?(门锁得好好的,家里东西和离家时一样整整齐齐)(红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现在,你们相信了吗?心情怎样?(激动、感激)

2、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几时见过”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见过,从未见过)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也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好好的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3、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是啊,他们以前伤心流泪是因为——,他们现在感动得流泪是因为——。

红军播下的这些种子终于发芽了,遮在藏族同胞眼睛上的乌云也被红军的真诚所驱散了。这真是----出示对联(齐读):

军情民情鱼水情深军心民心心心相印藏汉一家亲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师: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2、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萨兵》一样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九八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是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朽的长城,“5.12”汶川地震,救灾现场有无数的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又是一群群菩萨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挽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老百姓再次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菩萨兵。

(多媒体出示解放军战士抗击雪灾的图片,5.12抗震救灾的图片)

六、课后延伸,回味军民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收集几个反映军民情的感人故事,准备在班内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10、菩萨兵

藏民朱德

(军民鱼水情深)

船长公开课教案

船长 一、谈话导入,认识文体特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船长)。这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板:小说)同学们读过小说吗?谁来说说,小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说。小说是文学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体裁。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板:人物),情节曲折生动(板:情节),环境描写细致具体(板:环境)。(指板书)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3.《船长》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船长)。作者围绕主人公,主要讲了什么事?简要地介绍一下。(教师相机板书:遇险——脱险——殉职)* 评:简洁明了!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 4.这篇小说的情节不复杂,但刻画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在“人物”下划“﹏”),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感受紧急环境 1.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这场可怕的灾难。 教师描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大西洋海面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在死亡面前,诺曼底号上的乘客惊慌失措,他们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顷刻间船上乱成一片。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文字:(出示)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1)从这一段文字中,你感到诺曼底号遇上了一场什么样的灾难?追问:从哪儿感受到的?(可怕、意外、突如其来) (2)小说为什么一开始就渲染场面的可怕、慌乱和紧张呢? * 是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谁来把这种可怕、慌乱、紧张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3)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场面的混乱与可怕吧!一起读。(学生齐读)(二)感知四次命令 诺曼底号遇险了,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如何带领船上的人脱险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的3至28小节。找一找从乘客们遇险到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船长与海盗》教案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船长与海盗》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故事: 有一群海盗,他们准备到海上偷取宝藏,在偷取宝藏的时候被一位船长发现了,船长偷偷的跟在他们后面,准备在他们偷取宝藏的时候抓捕他们,海盗很谨慎小心,不时张望,看看有没有人跟踪他们,船长跟踪的时候也很小心,只能

听见船轻轻划水的声音,但还是被海盗发现了,海盗愤怒了,他向船长发射了飞镖,向船长开战,船长拉出了大炮,炮轰海盗,海盗又拿出手枪还击,战争非常激烈,最终船沉没了 动作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海盗单手做看的动作。第30小节:船长向海盗开炮。 第8-9小节:船长单手做划水的动作。第31小节:海盗向船长开枪。 第10 -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 第12-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 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 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 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 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 第22-25小节:海盗向船长发射飞镖。第38小节:船爆炸了。 配器建议: 第1-5小节:音乐前奏。第26-29小节:同22-25小节。 第6-7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第30小节:幼儿手拿铃鼓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8-9小节:幼儿单手拿铃鼓,鼓面向下在胸前做摇奏状。第31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敲击状。 第l0-11小节:同6-7小节。第32小节:同30小节。 第12 -13小节:同8-9小节。第33小节:同31小节。 第14-15小节:同6-7小节。第34小节:同30小节。 第l6-17小节:同8-9小节。第35小节:同31小节。 第18-19小节:同6-7小节。第36小节:同30小节。 第20-21小节:同8-9小节。第37小节:同31小节。 第22 - 25小节:幼儿手拿拇指镲在胸前做摩擦状。 第38小节:铃鼓和拇指镲一起合奏。 活动目标:

《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比体会在危急时刻人们及船长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伟大灵魂”。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视频,有关雨果的照片和资料。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导: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处在安定幸福的生活中,可是当灾难突然降临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再回到2008年5月12日,面度突如其来的地震,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导读: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让我们1870年3月17日夜晚,那个大雾弥漫的夜晚,照常行驶的“诺曼底”号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分的场面 1、ppt: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师: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生:好害怕,很恐惧等。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3、师: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ppt:“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情况危急、场面混乱等),从哪些词语可以

啊,船长,我的船长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

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 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 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三、文本研习 1.教xx读。 2.分别请几位同学朗读。 3.xx齐读。 4.诗文赏析。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船长教学设计完整版

《船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短篇小说。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主要讲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之后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船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 3.领悟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人物语言,体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始终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在读中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

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 鉴于以上认识,本课教学,确定以读为主线,以人物语言为切入点,以学生质疑为突破口,紧扣教材的重点、教学的难点、学生疑点,创设情境,始终置学生于惊心动魄的灾难现场,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反复研读、细细揣摩,在充分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走进船长的精神世界,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患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层层推进的读书活动中,逐步让理性的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疑难点也就在不断深入的交流、对话与朗读中不攻自破。 设计思路: 从故事入手,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进入初读,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遇险——救援——殉职”。从“险”入手,紧扣人物语言,让学生动情自读,品味领悟,体会文章紧张的情节,并借助媒体、模拟人物角色说话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移情体验,激发内心情感。读出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精神。努力以各种形式的读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震撼心灵,升华情感。最后通过“写话”这一环节的设置,实现感悟积蓄到

哈尔威船长

[标签:标题] 篇一:哈尔威船长 《哈尔威船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精神,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哈尔威船长》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去深入地感悟一下,这位不折不扣的英雄。 二、精读课文。 1.海难如此残酷,让我们把时间的镜头移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去看一看当时的情形吧!自由读1~2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雾弥漫,夜黑如墨,导致海难发生的重要原因;满载重负,全速前进,这两个原因使得诺曼底号受伤很重,船上没有防漏隔墙,水会上得很快,救生圈不够,船上的现状的确很糟,乱作一团,说明情况紧急。) 2.船上乱作一团,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哈尔威船长制定出怎样的计划?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哈尔威船长说的话。 3.谁找到哈尔威船长的话了?(出示课件)谁来读?哈尔威船长制定了怎样的计划?(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最后。)追问:为什么妇女先走?船员最后呢?(妇女先走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船员最后,因为船员的责任就是保护乘客的安全,船员最后走体现了船长高度的责任感。)“必须把60人救出去”,从“必须”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必须一词中感受到船长救援决心之大)把60人救出去,船上有61人,难道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沉船 在即,船长想得最多的就是船员和乘客的安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的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这是一条多么简单有序的救援方案啊!船长在宣布这条方案时可费了很大的劲呀!作者用了哪些词呢?(吼喝)从“吼喝”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乱作一团)。 4.在这种仓促的情况下,船长制定出这样高效有序的逃生计划?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有什么高尚品质呢?(引导:在如此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船长迅速制定出有序的逃生方案,可见他临危不惧;船长决定把60人救出去,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我们把这种品质定格为“舍己为人”)板书:临危不惧,舍己为人。指导读。 5.这样一份无懈可击的充满人性美的救援方案,实施时会一帆风顺吗?自由读4~6自然段,画出描写逃生场面的语句,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说出这些句子。(出示课件) 6.指生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乱)有的同学还没有深刻的体会。我们看一段录像吧。(出示课件中视频)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想到了哪些词?作者是用哪些词展现场面如此混乱呢?(一窝蜂、蜂拥而上、你推我搡、谁也不让谁、弄翻、真要弄翻了,那就麻烦了、疯了似的,人们失去理智,不可开交,乱作一团) 7.面对混乱不堪的场面,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力挽狂澜的呢?再次默读4~6自然段,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语言神态的句子。(出示课件) 8.读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威严、镇定)哈尔威船长提出了条生死攸关的纪律,他以开枪为强制手段约束人们,真是威严万千!谁能读出这种威严?我们再来看描写神态的句子,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原文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我去找找他们吧。”那位翻译对朱司令说。 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德同志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知识点 字:藏、躲、怨、播、治 词:露面、翻译、遮住、糊涂、糟蹋、春耕、感激、菩萨 重点句子: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2、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4、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5、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主要内容: 《菩萨兵》课文主要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的事。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菩萨兵》教案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惠特曼与《草叶集》,学会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3、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二、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长岛。他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干过送信,排字等杂务,后在报馆工作,成为编辑。他喜欢大自然的美景和城市的大街小巷,喜欢歌剧、舞蹈、讲演术,喜欢阅读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但丁、莎士比亚的作品。青年时期,他帮助父亲承建房屋,经营小书店、小印刷厂等,他性格自由散漫,喜欢游荡并和船夫、舵手、渔民、杂役、马车夫、机械工等结交朋友,自称是美国的“吟游诗人”。1855年出版《草叶集》第一版,收诗12首。南北战争期间,他自愿到华盛顿看护伤员,战后曾先后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1873年身患瘫痪症,以后始终没有恢复健康,直到逝世,卧床达20年之久。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在他生前,《草叶集》再版多次,每次都有变动,现在通用的全集,是所谓“临终版”,即1892年出版的第九版,收诗383首。1865年,诗人还出版了《桴鼓集》及其续集,内有一首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1882年,诗人出版了他的散文集《典型的日子》,其中包括《民主远景》一文。《草叶集》中最长的《自己之歌》,表达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草叶”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诗的背景是纽约的街道和长岛的海滩,反映了劳动阶层人民的生活。诗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人的肉体、灵魂和宇宙间关系的认识。他的泛神论思想,他对无罪的肉体的歌颂,在当时都是惊世骇俗的,而他的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以及像大海波涛一样气势豪迈的诗歌节奏,都是对传统诗体的创新。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诗人胸襟开阔、勇于进取的个性。除《自己之歌》外,《草叶集》还收录了《通向印度之路》、《从永不休止地摆动着的摇篮里》等佳作。惠特罗为建立美国自己的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写作背景介绍 这是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农奴。他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反动势力雇用的刺客杀害了他。惠特曼为此极度悲痛,写下了许多诗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一首。 四、文本研习

菩萨兵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菩萨兵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菩萨兵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船长》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船长》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船长》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背诵课文最后六小节。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就是——船长。 请同学们快速自读课文,把你心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或者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 二、我相信同学们不仅勇于提问,而且一定善于思考,快速自读课文,在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1、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谁在书中找到答案了?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2、让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是啊!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他是一名英雄。他那舍生望死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

并说说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儿?。 三、学生交流: 预设1:课文第3小节,在危险关头,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而是指挥着救援工作。他想到的只有60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谁能读好哈尔威船长说的话。(指导读)茫茫黑夜,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诺曼底”号轮船不幸被“玛丽”号巨轮剖开了一个大口子。人们的表现如何?(引读、看课件二) 预设2:课文第5、6小节,人们的呼号和嘈杂与哈尔威船长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来读一读他和手下的对话。(指导读)预设3:课文25、26小节,你能把这部分读一读吗?让我们齐读一下。 预设4:课文29节哈尔威船长没有豪言壮语,他犹如一座丰碑屹立在船头,他以身殉职、舍己救人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在人们心中定格。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看课件三)谁也想来试试。 …… 四、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读到这儿,你能回答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 五、看着这位船长,你想说些什么?回家想做什么作业?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船长》。 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他果断、坚决、友爱的性格。再如运用特定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在面临危急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二类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观看媒体展示的惊险现场,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三)情感与态度 自主研读课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崇高的精神品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学设计2-精品

【关键字】建议、情况、思路、环节、行动、地方、认识、问题、难点、战略、尽力、全力、自主、继续、整体、合作、召开、建立、提出、发现、掌握、了解、关键、安全、要素、重点、能力、方式、结构、反映、宽容、动员、借鉴、把握、拓展、保护、引导、鼓励、指导、强化、帮助、发挥、解决、提高、转变、规范、落实、关键点、内心、关心、积极性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7 菩萨兵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菩萨、藏民、春耕、动员、平平展展、 同胞、糊涂、感激、尽心尽力”等词语;重点指导多音字“藏、挨”,尝试用 “尽心尽力、热火朝天”等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思路,抓住表示时间的几个词语分段复述,然后连起来复 述全文。 3.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同 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感悟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 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难点: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缺乏了解。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落实生字词;对于本课“藏”“挨”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要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解决文章中比较难读的句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长征、菩萨等方面的资料,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 3.通过讲故事、给红军写信,评价学生复述课文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船长》教学设计9

《船长》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以身殉职的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四次命令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沉着果敢、镇定指挥、高尚品质和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 课时: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发生在100多年前的感人故事一一《船长》(生齐读课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2、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故事的情节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那么起因是什么呢?3、当时情况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分危急、十万火急、千钧一发……)4、能把这种危险的处境读出来吗? (生齐读)二、品读感悟第3-28节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情况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船之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指挥自救,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课本32页的插图。1、在这幅图上,你看出了什么?重点观察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2、文中哪一小节对比进行了描写? (25节)3、齐读25小节,读出船长的沉着、镇定。4、是啊,“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在整个过程中,哈尔

威船长下达了几道命令?为什么要下达?结果怎样?同学们快速默读3-28小节,特别留心对哈尔威的语言描写,在相关句子下面画一画,同桌可互相讨论。5、生汇报1)船长下达了几道命令?2)船长的这次命令中包含哪几个要点?3)从他的命令中,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样下命令?用朗读告诉老师。教师相机引导:第一次下达命令虽然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但是由于人逃生的本能,甲板上的情况可用一个字形容一一乱,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乱”? (一窝蜂,拼命,病了似的不可开交)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呢?(举例)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会怎样? (船毁人亡,葬身鱼腹)第二次下达命令船长在对话中了解到炉子淹了、火灭了、机器停了,还能坚持20分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预示着什么? (情况危急)所以船长迫不得已地下了第二道命令。同桌可分角色练读。 第一次命令与第二次命令下达后,结果有什么不同?反复读读第22小节,结合前面的内容想想。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三、品读感悟29、30节第20分钟还是到了,在船长有序指挥下,60人全都获救,可是文章的结果中船长哈尔威怎么样呢?1、指名读29小节2、你知道了什么? (牺牲)3、你能体会到船长牺牲时的心情吗?4、从哪里看出?再次引导学生看图。5、面对死亡,他为何能如此平静从容、视死如归呢?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藏胞们为什么要躲红军呢?(害怕) 他们害怕到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引读) 你怎么读这句话。 2、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 藏民的躲藏并没有影响红军的休整,为什么种总司令却急坏了?(担心藏民在深山受苦) 试试把朱德当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3、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

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这两次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

《船长》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1

《船长》教学实录 本文是关于《船长》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执教:强洪权 (课前活动略。多媒体展示《船长》两个大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船长。 师: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空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33页,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课堂书声琅琅) 师:巡视。在黑板上板书词语:船长、――、――。巡视。 (生约读四分钟) 师:对,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不过老师在听的时候呀,发现有几个词一部分同学读得不是很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会读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手一指)你来。 生:这个词读作“呼号(hao)”,“嘈杂(za)”“肇祸” 师:他都读准了吗? 生:读准了。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请大家注意,这个字是一个------(指着“号”) 生:多音字。 师:这是一个多音字,它在这里个表示―― 生:号叫。 师:大声地喊。它表示这个意思的时候,它就读―― 生(师):hao, 师:呼号。

生:呼号。 师:(指另一个字)这个字呀,在平时看到的比较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思考。 师:找一个意思比较相近的词。来,你来。 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出了事故,出了事故的意思,找个近义词就是肇事。 师:肇事。对了,就是主观上的闯――――祸(等待着学生一起回答。)找近义词相近的词呀,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的方法。同学们注意呀,这个“祸”字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偏旁是――(生:衣-)唉,示字旁。对了,我们一起清清楚楚地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呼号,呼号,呼号。 师:每个词语读一遍,清清楚楚地。师示范:呼号,嘈杂。齐。 生:呼号,嘈杂,肇祸。 师:唉,读得非常的好。哪位同学可以用简便的语言跟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了一件什么事呀? 师:好的,你先来。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1987年 师:18、18 生:哦,1870年,诺、诺,哈尔威船长驾驶着诺曼底号在海上行驶着,突然一辆,遇―― 师:(提醒)遇上了,行驶过程中遇上了。 生:遇上了一艘玛丽号巨轮,玛丽号巨轮把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撞了一个大窟窿。 师:(紧接着)可以更简炼些吗? 生:嗯 师:然后是 生: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井然有序地,使船上的船员都获,获救了。 师:可他―― 生:可他自己却徐徐地沉入了大海。 师:请坐,讲得还是比较具体的。不过呀,从他的发言当中,我们可以清清

《船长》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船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理解叙事写人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受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及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和人 格魅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诺曼底”号轮船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的情形怎样?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吗?(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二)、精读感悟: 过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指挥救援工作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读,圈一圈,点一点。老师相信,只要你潜心朗读,用情体会,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1、生自己读课文。 2、交流:

句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1)船长是怎么说这句话的?(大声吼道)他为什么要大声吼?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船长?(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镇定果敢)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是呀,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这时候,哈尔威始终记着自己是一名——(船长)在灾难面前,救人就是船长的职责呀!船上真的只有60人吗?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4)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位临危不乱、镇定果敢的船长读出来吗? 过渡:然而,此时此刻,正面临着死亡威胁的人们并没有这样去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发生了什么? (1)“大家一窝蜂拥上去,……”说明了什么? (2)“不可开交”是乱成什么样?能把这乱的劲头读出来吗?照这样乱下去,意味着什么? (3)然而,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从“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为何会有这种变化?我们先来听听在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听录音) A、这是哈尔威船长在和谁对话?谁来读?

《菩萨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菩萨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7.菩萨兵(第一课时)执教日期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会读课文。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挂图 学生查阅有关朱德、长征、藏族、菩萨等方面的资料。 预习作业设计1、把课文读通、读顺,查不理解的词义。 2、标出课文的小节号,质疑问难标“?”。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 一、课题质疑 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整体感知 1.朗读生词,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藏族”两个字都是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都是轻声。多音字“挨”在“挨饿”读ái。 3.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话题。 2.比较句子。 体会朱总司令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全班交流怎么记住生字。 2.生描红生字。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交流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

菩萨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动朱德 地区翻译糊涂春耕挨饿播种感激 不饶人怨不得平平展展尽心尽力 出示句子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啊!” (2)“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受冻,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3)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的有关“长征”、“藏族”、“朱德”的知识。 3、藏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地,为什么躲进深山不敢露面?(联系自己在电视上、电影中看到的反动军队是如何对待老百姓的谈谈)理解“吃尽” 比较句子: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这下朱德总司令急了。 理解“急坏”,他为什么急坏了?可能急成什么样?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朱总司令对藏胞的关心)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3、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作业设计 1、 1.朗读课文。 2、 2.完成《习字册》。 3、 3.抄写生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