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一(附答案)_16

1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一(附答案)_16

1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一(附答案)_16
1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一(附答案)_16

高中生要求掌握的120 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暨综合检测题(附答案)

1爱

l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

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

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

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译: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一般浅陋粗俗罢了。”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等

他得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

8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

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郡守观察李密孝顺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身边的人认为没有能够完全地了解这件事,但皇帝认为李密品德洁白,是众人的典范,于是命令郡守推荐李密做孝廉,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帝的明智。

10 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邹忌第二天早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在朝廷劝谏齐王。齐王接纳了他的进谏。这以后,齐国日益强盛,弱小的国家前来拜见,经过数年之后。邹忌闻名天下,被历朝谋臣景仰。

11 曾

愚公自曾(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曾经)齐议移山。于是率妻子移山,几度春秋,山不加少。愚公之邻人智叟望山上曾(通“层”)云,笑之。愚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愚公自从曾祖起居住在太行、王屋山下。因为太行、王屋二山阻隔,进出不便,愚公全家曾经一起讨论移山。于是率领妻子儿女移山,度过了几个春秋,山没有减少,愚公的邻居智叟望着山上层层的云嘲笑愚公。愚公笑着说:“你怎么竟然不如孩子呢?世世代代移山,一定会有结束的日子。”

12 乘陶渊明手握《左传》,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乘(乘坐)" ,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同‘趁'趁着)便,终而亡,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陶渊明手拿着《左传》,登上那垮塌的土墙,读到“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车”这句话,感慨古代帝王即使凭借有利形势趁着便利,最终也灭亡了,一下子生出了回家的心思,一路冒着风雪,回到家,心才平定下来,就待在家里顺应自然直到生命终结。

13 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这足以看出赵国的诚意,然而秦王假装召见有关官员查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开始的十五座城给赵国,相如考虑到秦王确实没有给赵国土地的意思,于是就派遣随从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后来秦国果真是这样。

14 除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太子除(授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

荆轲凭借义气闻名天下,燕太子派人召唤他,荆轲起初并不愿意,太子用诚心来对待他,三次探访他的住处,亲自除掉了他东屋台阶上的尘土,引导荆轲上车,荆轲被他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和太子一同回来。太子授予他官职,命令他刺杀秦王。荆轲说:“除非我死去,不然一定完成事情”

15 辞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屈原曰:“死且不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屈原道德高尚,曾写作了《楚辞》一书,这本书言辞很优美,子兰想用他叛国作为借口杀害屈原。屈原说:“我死都不害怕,还有什么好怕的?”后来屈原被楚王放逐,屈原辞别了亲朋好友,被放逐到楚国的汨罗。

16 从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译文:樊哙参军,跟从刘邦征战。后来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要杀掉刘邦,张良见情势紧急,到军门与樊哙见面,樊哙听从张良的计策,呵斥项王。项王不认识这个人,问他从哪里来,想要杀了他,樊哙根本不看他。项王感慨他勇猛,命令他挨着张良坐下。

17 殆归有光家遭火,势急殆(危险),物件殆(接近)尽,唯余项脊轩。归有光以为殆(大概)有神助,后重修之。

归有光家遭遇火灾,情势紧急危险,物件几乎都烧尽了,只剩下了项脊轩。归有光认为大概是有神明帮助,之后重新修建了它。

18 当李斯为秦相,当(掌握)政。当(在)是时,敌虎视秦,李斯令将当(把守)关隘,敌临,守将退之,按律当(判决)死。李斯念其功,以功当(相抵)泽,于其当(将)死之际活之,后令其当(任)出使之职,守将涕落曰:“此事,名我固当(恰当)。吾定效力,不负君望!”

李斯担任秦国宰相,掌管朝政。在这个时候,敌人对秦国虎视眈眈。李斯让将士把守住关隘,敌人来临,守关的将士撤退,按照律法应当处以死刑。李斯顾念他的功绩,用功绩来抵恩惠,于是在他快要死的时候使他活了下来,后来令他担任出使之职,守将哭着说:这件事,让我来做本来就很恰当,我必定效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19 道苏洵欲往京城,道(取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道路),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主张),以为六国用兵之道(策略)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道理)多也?

苏洵想要前往京城,取道泰山间的小路。遇到有隐士在道路间行走,两人在茶亭休息,谈论秦国与六国的事情,隐士列举了兵家的主张,认为六国用兵的方法不如秦国,苏洵不这样认为。两个人言辞激烈,没有停止。人们都说这件事:谁听闻的道理多呢?

20 得临川人张奇游学得(获得)一书,乃安石所著。曰:“吾得(应该)珍宝事之”,后读之,快然自足,多

有所得(心得), 以为安石所言得(得当)之。

临州人张奇外出求学时得到一本书,是王安石所写的。他说:“我应该要像对待奇珍异宝一样对待它”,张

奇读了这本书后,心情非常愉快很满足,他很有心得,认为王安石说的很得当。

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一)

1. 【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

B.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爱慕、欣赏)

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项王曰:‘沛公安在?” 《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

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

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动词,覆盖,蒙上)

B.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

C.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柳毅传》(动词,同“披”)

D.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

4. 【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通“背”,背叛)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鸿门宴》(一倍)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D. 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穆天子传》(督péi, 陪伴,伴随。)

5. 【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原来。)

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副词,本来)

D.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本自为同义复词,本来。)

6. 【鄙】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名词,边邑、边境。)

B.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形容词,平庸、浅陋。)

C.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滕王阁序》(敬辞,以示尊重对方。)

D.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低贱)

7. 【兵】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B. 草木皆兵。(名词,兵器)

C. 穷兵黩武。(名词,战争)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8. 【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名词,病情)

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形容词,困苦。)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动词,使??病。)

9. 【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动词,详审、细究。)

B.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动词,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

C.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动词,观察,仔细看。)

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名句)(清楚、明晰)

10. 【朝】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朝廷)

B. 朝闻道,夕死可也。(名词,早晨,读zhāo)

C. 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正月初起,国君要亲自临朝听政,评定爵赏,考核官吏,一共用五天时间。)

D.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

11. 【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动词,增加) B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副词,竟然,乃)C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副词,曾经)D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副词,竟然)

12. 【诚】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名词,真心、诚意)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副词,的确、确实、实在)

C且燕赵??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副词,已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连词,表示假设,如果,果真)

13. 【得】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得到,获得)

B沛公军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希望)

C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实现,成功)D 此言得之。《六国论》(适宜、得当)

E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副词,必须,应该)

14. 【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名词,道义,道理)

③然墨之道, 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

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A①②B③④ C ⑤⑥D⑦⑧

15. 【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B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应当,应该)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阻挡,把守)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

16. 【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下》(疑惑)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危险)C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表推测,大概)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可能,会)

17. 【从】下列各项中的“从”与例句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例:惑而不从师

A张良是时从沛公《师说》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史记·项羽本纪》C樊哙从良坐。《史记·项羽本纪》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E 言听计从(听从,采纳)

18. 【辞】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辞退)

B 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计较)

C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报任安书》(言辞; 文辞)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告辞,辞别)19. 【除】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授予官职)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修治、修整)

D 除暴安良(躲避)

20. 【乘】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彼垝垣。《诗经·氓》(升,登)

B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驾,乘坐)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骑,驾着) D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赵策》(量词,辆)

答案:

1. 【答案】B(A.爱护、C. 爱惜,吝惜、 D.喜爱、喜欢)

2. 【答案】 C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 【答案】 D. (遭受)

4. 【答案】 B. 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A.

发,更加,倍加;D. 读péi, 陪伴,伴随。

5. 【答案】 B. (动词,考察、推究。)

6. 【答案】 C. (谦辞,谦称自己。)

7. 【答案】 B. (名词,兵士)

8. 【答案】 A. (动词,担心、忧虑。)

9. 【答案】 D. (明智、精明)

10.【答案】 D.动词,朝拜。

11.【答案】D(曾经)

12.【答案】C(副词,确实、实在。)

13.【答案】B(能够,可以)

14.【答案】D⑧(名词作动词,取道)

15.【答案】D(抵挡、抵抗)

16.【答案】D(几乎,差不多)

17.【答案】A(跟随,跟着); (B 使??跟随,率领

18.【答案】A(辞谢,推辞)

19.【答案】D(清除,去掉)

20.【答案】C(趁,就着

;C 紧靠,紧挨

通“背”,背叛;C. 副词,越

;D 向,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