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市铁一中学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西安市铁一中学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西安市铁一中学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西安市铁一中学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西安市铁一中学压强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

别为S C、S B,且S C=S 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

A.B.C.D.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5.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C型管内充满了水,用轻塑料片盖住两端管口,再用手指压住塑料片,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放开手指后则()

A.水从a端流出

B.水从b端流出。

C.水从a,b两端同时流出。

D.水不会从任何一端流出

6.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ρ甲可能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一定大于p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ρ甲一定大于ρ乙,p甲可能等于p乙

7.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8.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 >S B )薄壁圆柱形容器A 和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一定大于V 乙

C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可能小于h 乙

D .抽出的液体质量m 甲一定大于m 乙

9.如图甲是我校某生毕业后收到的可乐定制礼物,该生打开瓶盖喝了些后将其置于桌面上,此时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 甲,液体对瓶子底部的压力为F 甲。若将其倒立,瓶盖受到的压强为p 乙,瓶盖受到的压力为F 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p F p F ==甲乙甲乙

B .p F p <>乙乙甲甲,F

C .p F p F >>甲乙甲乙

D .p F p F <<甲乙甲乙

10.现有量杯、水和一块橡皮泥,通过实验不能测出橡皮泥( ) A .体积

B .密度

C .在水中受到的压强

D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的液体A 和B ,已知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A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A 、

B B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C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A 、B

D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1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可能小于p乙′B.p甲′一定大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

乙′D.p

′一定小于p

二、填空题

13.(1)一个椭圆形厚玻璃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如图甲所示。用带厚手套的双手挤压玻璃瓶,我们看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高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可以______;本装置还可以制成一个读数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

(2)在另一个瓶子中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有刻度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密闭瓶口。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水将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强;用托盘托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4.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它们的质量相等且ρ甲>ρ乙,在它们上方各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则他们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p乙;若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ρ甲>ρ乙,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_______p乙(均选填“>”“<”“=”).

15.如图所示,一锥形烧瓶的上表面半径与底面半径之比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充满容器,且上、下两部分液体深度相同.已知上、下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ρ1:ρ2=2:3,若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强为p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p2=_______。设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力为F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为F2,则F1:F2=_______。

16.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是灰泥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灰泥被称为建筑用“胶”,它能将墙砖粘合在一起,密度为2.2×103kg/m3.若每块砖的厚度是7cm,密度为2.4×103kg/m3,设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为了保证安全,墙体对墙基的压强不得超过4.9×105Pa,那么,该墙的高度不得超过________m.(不考虑大气压强,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7.有A、B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密度之比为3:4.将它们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

18.纯电动中巴车的质量约为2000kg,载货4t静止时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约20dm2,静止时中巴车对路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g=10N/kg)如图,若容器中有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为ρ1ρ2,深度为h1、h2,可以用固体压强公式推导液体对容器底部总压强p液=_________.

19.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8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Pa;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那么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力_______水的重力.(填“大于”或“小于”)

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_____状态.若不考虑其它因素,根据_____的知识可知,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大气压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

(3)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活塞的密封性好;二是可以_____.实验过程中他们让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保持在水平方向,可以减小_____对实验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

(4)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_____(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

22.某同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保证压强计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_____,组装好的压强计中的U 形管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将探头放进盛水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______(选填“内凹”或“外凸”);

(3)如图甲、乙、丙所示,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的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______(选填“不改变”或“改变”)。

(4)若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根据______两个图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5)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该同学用水和盐水,利用图戊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若橡皮膜出现图示情况,说明隔板左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强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隔板右侧的液体对橡皮膜压强,则隔板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的液体是盐水。

23.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压强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如果压强计的探头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不相平,调节的方法是______;A.将U形管较高一的部分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小明把探头分别浸人到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则他的判断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4)比较图______,得出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______,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在此处的压强就越大。

24.如图所示,是小民同学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当小民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在将金属盒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与金属盒相连接的乳胶管可能出现了___________的问题。

(2)排除故障后,小民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________。

(3)小民还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_有关。由此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___________。

(4)小民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与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

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5)接着小民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_______不变,小民拿来一杯盐水,让金属盒位于同一深度,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于是小民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选填“越大”、“相等”或者“越小”)。

25.两只相同的烧杯A和B中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ρ酒=0.8ρ水)为将它们准确区分开来,小红用压强计来进行鉴别。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化都很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红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选填“相平”或“不相平”)。

(2)如图甲所示,小红先后将调节好的压强计的探头浸入两种液体中。她发现A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甲A杯子中是水。她的结论是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你判断的理由是压强计的探头分别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应该

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小红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乙所示,将压强计两个相同的探头分别浸入两种液体中,此时两烧杯液面和U管两边的液面均相平,则两烧杯中橡皮膜受液体压强p C_____p D(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而判断出装水的杯子是

_______(选填“C”、“D”)杯。

(4)聪明的小妍同学灵机一动,她利用U形压强计改装成如图所示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10 cm。U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读数,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红色浮标。未测量时,U形管水面刚好与a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当橡皮膜放入某液体中,浮标指示在b处,若ab间距离越大,则判断出待测液体密度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当ab之间的距离为6 cm时,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___g/cm3。

四、计算题

26.一个底面积为2×10-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为0.12米,内

盛有0.1米深的水,如图(a)所示.另有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米3的实心正方体A,如图(b)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

(3)将实心正方体A浸没在图(a)的水中后,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2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A、B分别装有液体甲和液体乙。已知:A 和B所在的水平面高度差为h,甲液体的深度为16h,乙液体的深度为19h,且液体乙的体积为5×10-3m3、密度为0.8×103kg/m3,求:(g取10N/kg)

(1)液体乙的质量m乙;

(2)液体乙对容器底面的压力F;

(3)若在图示水平面MN处两种液体的压强相等,则液体甲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注:h作为已知条件)

28.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均为0.01米2、容器重力均为G0,容器内盛有相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将两个密度不同、体积均为1×10-3米3的实心光滑柱体A、B分别竖直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和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如下表所示。

压强放入A柱体放入B柱体

p水

14701960

(帕)

p容

19602940

(帕)

(1)求放入A柱体后,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通过计算确定容器的重力。

(3)判断柱体B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9.质量为50kg的小明同学骑着一辆质量为10kg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2min 内行驶了720m的路程.求:

(1)小明骑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m/s?

(2)若小明骑车时受到的阻力为车和人总重的10%,该同学对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3)小明骑自行车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20cm2,则该同学骑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取g=10N/kg)

30.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容器,底面积为200cm2,未装水时的质量为0.2kg。容器盛水后水面的高度为15cm,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1×103Pa,(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忽略容器壁的厚度)。求:

(1)水对杯底的压力?________

(2)杯子中水的质量?__________

(3)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判断,此容器的形状类似于如图中的__________图(选“甲”、“乙”或“丙”);此时水对容器两侧壁的合力为_________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 砖A 对地面的压强

砖B 对地面的压力F=G B +G C =+

砖B 对地面的压强

=

+

=

+

砖B 和砖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考点: 压强

2.D

解析:D 【详解】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由m

V

ρ=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ρ甲乙>,故①正确; 由题意知h h =甲剩乙剩,由

F G mg Vg Sg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可知,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p >甲剩乙剩,切去部分的质量相同,根据G mg =知,切去部分的压力相同,由图知S S <甲乙,根据F

p S

=

知,p p >甲切乙切,所以 p p p p +>+甲切乙切甲剩乙剩

即p p 甲乙>,故②正确;

由图知切去甲的高度小于切去乙的高度,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根据比例关系知:在剩余甲的高度等于剩余乙的高度时,甲剩余的质量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质量,故④正确;

根据G mg =知甲剩余的重力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重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故③正确。

综合分析①②③④都正确,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C

解析:C 【详解】

AB .因为质量相等,所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相等,A 、B 均不正确。

C .根据压强公式

p gh ρ=

知由2ρρ=A B ,小球在B 溶液中悬浮,说明

12

B A ρρρ==小球

所以小球在A 溶液中漂浮,设小球体积为V ,则A 液面上升的高度

12==

V

V h S S ?甲乙

B 液面上升高度

=

=V

h h S ??甲乙

所以加入小球后,A 、B 两溶液的液体高度是相同,再根据压强公式p gh ρ=,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乙容器底部受液体压强的2倍。C 正确;

D .两容器放入小球后总质量还是相等的,因甲的底面积是乙底面积的一半,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乙容器对桌面压强的2倍。D 错误。 故选C 。

4.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p<p b

故选D。

5.B

解析:B

【详解】

A.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a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管内外的压强差为零,水不会从a端流出,故A不符合题意;

BCD.而b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C形管中高出b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b端水的压强大于大气,b端管内外存在压强,水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C内的水会从b端流出,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C

【详解】

A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可能大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

等,由ρ=m

V

可知ρ甲可能小于ρ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

力面积相同,由p=F

S

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甲>p乙,故

AB错误;

C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

由ρ=m

V

可知ρ甲>ρ乙;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

由p=F

S

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甲>p乙,故C正确,D错

误。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由于容器装的是同种液体,则密度相同,由图可知:h A<h B,由p=ρgh可知:p A<

p B;

CD.A、B两个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则液体的重力相等,由于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对底面的压力也相等,即F A=F B。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倒入或抽出液体前,p p =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由图可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

A .倒入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A

V h S +甲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B

V h S +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gSh ρ==得,(A B A B V V

gS h gS h S S ρρ??+=+ ??

?甲乙甲甲乙乙),

A A

B B A B

V V

gS h gS gS h gS S S ρρρρ+=+甲乙甲甲甲乙乙乙,因为gh gh ρρ=甲甲乙乙,且S A >S B ,所以gV gV ρρ甲甲乙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V 甲<V 乙,故A 错误; B .抽出液体的体积为V 甲和V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A

V h S -甲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B

V h S -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gSh ρ==得,(A B A B V V

gS h gS h S S ρρ??-=- ??

?甲乙甲甲乙乙),

A A

B B A B

V V

gS h gS gS h gS S S ρρρρ-=-甲乙甲甲甲乙乙乙,因为gh gh ρρ=甲甲乙乙,且S A >S B ,所

以gV gV ρρ>甲甲乙乙,又因为ρ甲>ρ乙,所以V 甲可能大于V 乙,也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小于V 乙,故B 错误;

C .倒入液体的高度△h 甲和△h 乙,则倒入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甲+△h 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h 乙+△h 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gSh

ρ==得,A B gS h h gS h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

, A A B B gS h gS h gS h gS h ρ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

因为gh gh ρρ=甲甲乙乙,且S A >S B ,所以A B gS h gS h ρρ甲甲乙乙<,又因为ρ甲>ρ乙,S A >S B ,所以△h 甲<△h 乙,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小于h 乙;故C 错误; D .抽出液体的质量为m 甲和m 乙,则抽出后A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A

m h S ρ-甲

甲甲,B 容器中液面的高度B

m h S ρ-

乙乙,因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所以G 甲=G 乙,由G mg gSh ρ==得,

)A B A B

m m gS h gS h S S ρρρρ-=-甲乙

甲甲乙乙

甲乙((),

A A

B B A B

m m

gS h gS gS h gS S S ρρρρρρ-=-甲乙甲甲甲乙乙乙甲乙,即A B ρgS h m g ρgS h m g -=-甲甲甲乙乙乙,因为gh gh ρρ=甲甲乙乙,且S A >S B ,所以m 甲g >m

g ,即m 甲>m 乙,故D 正确。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瓶内液体不满,而瓶子上细下粗,所以倒过来时液体的深度变大,由公式p gh ρ=可知,液体对瓶塞的压强变大,所以p p <甲乙,故AC 错误;正放时瓶子上细下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甲大于液体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上粗下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乙小于液体的重力,所以F F >甲乙。故B 正确,D 错误。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体积为V 2,由V 2- V 1即为橡皮泥的体积;

B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体积为V 2,由V 2- V 1即为橡皮泥的体积,再将橡皮泥捏成船型,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此时体积为V 3,由V 3- V 1即为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因为漂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 ρV g =浮液排可得:

()31F V g G mg V V g ρρ====-浮水水排

()31m V V ρ=-水

橡皮泥的密度为:

()3121

V V V V m V ρρ-=

-=水;

C .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要得压强需要知道深度,因此压强不可测;

D .向量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记录体积为V 1,将橡皮泥捏成船型,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记录此时体积为V 3,由V 3- V 1即为橡皮泥排开液体的体积,因为漂浮,所以此时浮力等于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F ρV g =浮液排可得:

()31F V g=V V g ρρ=-浮水水排。 11.D

解析:D 【分析】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结合图中体积关系,根据m

V

ρ=得出密度大小有关系;

容器规则且竖直放置,利用压强公式F G

p S S

=

=判断原来压强的大小,再分别判断各个选项中倒入或抽出液体时压强的变化量,找出可能使压强相等的方案. 【详解】

已知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A B m m <,则A 液体的重小于B 液体的重,又因为底面积相等,根据F G

p S S

==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 p <甲乙; 由图知,A

B V V >,且A B m m <,根据m

V

ρ=

知,A B ρρ<; AC 、分别倒入或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时,变化后的质量关系仍然是:A 液体的质量小于B 液体的质量,所以压强大小关系不变,故AC 错误;

B.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因为A B ρρ<,根据m V ρ=知,增加的质量

''A B m m <,则B 液体增加后的质量会更大,增加的重更大,由G

p S

=

知,B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更大,故B 错误;

D.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A 、B 时,因为A B ρρ<,根据m V ρ=知,减小的质量

''A B m m <,即B 液体减小的质量大,所以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质量可能相等,重可能

相等,则压强就可能相等,故D 方法正确. 故选D .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压强公式F

p S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根据压强相等利用柱体压强公式p gh ρ=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判断出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

的重力大小;

则后来物体的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剩余重力加对方切去部分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压强大小便可. 【详解】

甲、乙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 、b . 可得ρ甲ga=ρ乙gb

设切去部分的高为h ,则甲切去部分的重G 甲切=ρ甲gV 甲切=ρ甲ga 2h ;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 乙切=ρ乙gb 2h ;

两式比较:

?1?G ga ah a

G gb bh b

ρρ==甲切甲乙乙切> 可得G 甲切>G 乙切; 原来的压强为: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G G p S +=甲切

甲剩甲甲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G G p S +=

乙切

乙剩乙乙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G G p S +=乙切

甲剩甲甲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G G p S +=

甲切

乙剩乙乙

由于G 甲切>G 乙切,p 甲’<p 甲;p 乙’>p 乙---⑨ 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可得:p 甲’<p 乙’. 故选D .

二、填空题

13.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温度计 大于 升高 变大 【详解】

(1)[1]用双手挤压玻璃瓶,而玻璃瓶中灌满水,因瓶子的容积会减小,所以会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高了,这

解析: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温度计 大于 升高 变大 【详解】

(1)[1]用双手挤压玻璃瓶,而玻璃瓶中灌满水,因瓶子的容积会减小,所以会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变高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把这个厚玻璃瓶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水的体积因为热胀冷缩发生变化,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这个装置可以制成一个温度计;

(2)[3]从图乙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于瓶内液面,所以瓶内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4]用托盘托着这个瓶子从楼底到楼顶,由于大气压会变小,瓶内的气压不变,那么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升高;

[5]根据p gh ρ=可知,水柱高度上升,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会变大。

14.> < 【详解】 [1]因为:

, , 所以 ,

又甲、乙均为实心正方体,故 ,

在甲、乙上方各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则: , , 由得 , 故 .

[2]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

解析:> < 【详解】 [1]因为:

m m =乙甲,

ρρ甲乙>,

所以

V V <甲乙,

又甲、乙均为实心正方体,故

S S 甲乙<,

在甲、乙上方各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则:

g G F m =+甲甲铁, g G F m =+乙乙铁,

由F

p S

=

得 F F =甲乙,

p p 甲乙>.

[2]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由于

ρρ甲乙>,

根据p gh ρ=得

h h 甲乙<,

S 甲乙<S ,

则根据V Sh =可知截去的高度关系:

h h 甲乙>,

减小的压强:

p g h ρ=甲甲甲, p g h ρ=乙乙乙,

所以,

p p 甲乙>,

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剩余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p 甲乙<.

15.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1:r2=1:3,则中间的口径r =r1+r22,故锥形

烧瓶的中间的口径与底径之比:r:r2=r1+r22:r2=r23

解析: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 1:r 2=1:3,则中间的口径r =

,故锥形烧瓶的中间的

口径与底径之比:r :r 2=:r 2=:r 2=2:3,由S =πr 2得,锥形烧瓶的中间面积与

底面积之比:S:S 2=πr 2:πr 22=r 2:r 22=4:9,由p =ρgh 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强:p 1=ρ1gh ,下部部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 2=ρ1gh+ρ2gh ,p 1: p 2=ρ1gh:( ρ1gh+ρ2gh)= ρ1:( ρ1+ρ2)=2:(2

3)=2:5;由p =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力:F 1=p 1S =ρ1ghS ,下部液体对瓶底

的压力:F 2=p 2S =(ρ1gh +ρ2gh )S 2,则 =

,即:F 1:F 2=8:45.

16.63 【详解】

墙体横截面积相等,竖直,可以用压强公式进行判断.

设墙的最大高度为h ,因砖的厚度为7cm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 , 所以,砖的总高度;砖缝间建筑用胶的总厚度;

因墙体对墙基的压

解析:63 【详解】

墙体横截面积相等,竖直,可以用压强公式p gh ρ=进行判断. 设墙的最大高度为h ,因砖的厚度为7cm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厚度为1cm ,

所以,砖的总高度

78h ;砖缝间建筑用胶的总厚度1

8

h ; 因墙体对墙基的压强不得超过4.9×105Pa ,根据p gh ρ=可得:

3333571

2.410kg/m 10N/kg 2.210kg/m 10N/kg 4.910Pa 88

h h ???+???≤?

解得:392

m 20.63m 19

h ≤

≈. 17.6:7

【解析】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体积比为:8:1; 密度之比为3:4.则两物体重的比为: GAGB=mAgmBg=ρAVAgρBVBg=3×84×1=61 如图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

解析:6:7

【解析】它们的边长之比为2:1,体积比为:8:1; 密度之比为3:4.则两物体重的比为:

如图A 对B 的压强与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点睛:重点是压强的计算,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18.3×105 ρ1gh1+ρ2gh2 【解析】

(1)静止时中巴车对路面的压力:F =G =(m 车+m 货)g =(2000kg4000kg)×10N/kg=6×104N,对路面的压强:p ==3

解析:3×105 ρ1gh1+ρ2gh2 【解析】

(1)静止时中巴车对路面的压力:F =G =(m 车+m 货)g =(2000kg +4000kg)×10N/kg =

6×104

N ,对路面的压强:p =422

6102010F N

S m

-??==3?105Pa ;(2)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