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双眼视功能分析表(中文版)

双眼视功能分析表(中文版)

双眼视功能分析表(中文版)

ZCSBV分析图诊断:

处方: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视光学基础习题集 ——12眼本2班 一、名词解释 1、视力(Visual Acuity):即视觉分辨力,双眼所能分辨的外界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常用视角的倒数表达。 2、视角(visual angle):物体两端与眼第一结点所成的夹角。 3、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外界物体的分辨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该理论被称之为视觉分辨力极限理论。 4、模型眼(Schematic Eye):一个适合于进行眼球光学系统理论研究且模拟人眼的光学结构。 5、正视化(Emmetropization):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称为正视化。 6、正视(Emmetropia):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外界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的一种屈光状态。 8、近视(My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9、远视(Hyperopia):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 10、远点(Far Point):当眼处于非调节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远点。 11、近点(Near Point):当眼处于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发生共轭关系的物空间物点的位置,称为近点。 12、隐性远视(Latent Hyperopia):即潜伏性远视,在无睫状肌麻痹验光过程中不会发现的远视,隐性远视=全远视-显性远视。 13、显性远视(Manifest Hyperopia):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来的远视,等于矫正至正视状态的最大正镜的度数。 14、全远视(Total Hyperopia):即总的远视量,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所能接受的最大正镜的度数,全远视=显性远视+隐性远视。 15、绝对性远视(Absolute Hyperopia):指的是调节所无法代偿的远视,等于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16、随意性远视(Facultative Hyperopia):由自身调节所掩盖的远视,但在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被发现的远视,随意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 17、散光(Astigmatism):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所成像并非一个焦点,而是在空间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 18、Sturm光锥:平行光线透过复曲面的屈光界面后,不能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一前一后两条互为正交的焦线,两焦线间的光束形成顶对顶的圆锥形,称为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9、最小弥散圆(Circle of least confusion):前后焦线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椭圆形

双眼视基础之视网膜对应

双眼视基础之视网膜对应 一.基本概念: 1.中枢眼:双眼视觉信息在中枢汇总形成单一的视觉感受。双眼参与了视觉的建立,但是通过大脑对两个眼睛的影像进行处理之后,反应出的是一个完整的影像。就向一个眼睛所看到的一样。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称之为中枢眼。规定中枢眼的位置在双眼的正中间。中枢眼的任意一点都是由双眼视网膜对应的两个点重合而成。黄斑中心凹对应点为主对应点,双眼相对于黄斑中心位置同侧(如右眼颞侧和左眼鼻侧,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距黄斑中心凹等距的两点称之为次对应点。 2.视向: 单眼主视向:固视目标经过节点与黄斑中心的连线。 单眼次视向:旁固视目标经过节点与黄斑中心以外某点的连线。 双眼主视向:由双侧单眼主视向综合的共同视向。它是从固视视上的一点标经过各眼的节点到其各自黄斑中心连线的方向。 双眼次视向:旁固视目标到双眼对应点连线的终点。它是从旁固视目标经过各眼的节点到视网膜对应点的连线方向。 二.视网膜对应的条件: 1.眼肌平衡:眼肌平衡是双眼视网膜对应的前提。 2.双眼黄斑对应,在眼肌平衡的条件下,双眼视轴的一端是目标上的视轴焦点,而另一端是各自的黄斑部对应点,形成黄斑对应。 3.视网膜区域性对应,右眼鼻侧与左眼颞侧对应,左眼鼻侧与右眼颞侧对应 4.对应点视标像转变为视觉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投射到视中枢,经过大脑对图像的处理使之融合成单一的视觉知觉,建立双眼单视。 5.周边融合:一眼为黄斑注视,另一眼为非黄斑注视(旁中心注视)非黄斑注视点为假性黄斑,双眼为异常视网膜对应,经过自然锻炼,仍可形成双眼单视,称为周边融合。 6.异常视网膜对应:双眼黄斑对应,中枢可将双眼像融合成一个像,黄斑不对应,发生双像,中枢则抑制斜视眼的黄斑像,为了建立双眼视,斜视眼产生新的异常对应点,因而手术前,由于周边融合可有双眼单视,斜视矫正后则可能反而发生复视。 7.旁中心注视:黄斑中心以外的假黄斑的视功能弱于真黄斑,遮挡健眼,用假黄斑注视称为旁中心注视。 三.固视差异: 1.定义:因单侧眼位偏斜倾向,或双眼不对称的眼位偏斜倾向,在双眼单视的情况下,固视目标的像在双眼视网膜上不能精确对应(异常视网膜对应对应)。 2.病因:双眼固视同一视点,固视点的像在双眼视网膜上的位置本应精确对应,双眼分别从视网膜获得信息,才能被中枢理解为单一的目标。但是固视点的向在视网膜上为精确定位时,由于零视差的作用,双视轴物端的固视点周边形成单视区,双视轴像端的视网膜一定范围内形成对应圈,有称Panum视区,当固视目标的像落在双眼的对应圈内,即可形成双眼单视。若单眼有眼位偏斜的倾向,开融合机能的控制下,患眼最大限度以对应区边缘与健眼固视目标相对应,在不影像双眼单视的情况下,尽量满足隐斜严的眼位偏斜倾向。被测者感到患眼周边影像偏离中心的固视现象就是固视差异。固视差异是通过双眼融合量值的调节来实现的。

第二部分 双眼视功能检查

第二部分双眼视功能检查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12cpm,双眼8~10cpm。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40cm 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课程名称眼屈光学基础班级课程类型实验 授课课时1h 学期授课教师 教授内容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章节内容实验九 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教学要求掌握视功能分析的三个原则,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 教学重点Sheard’s准则 教学难点1:1规则、Sheard’s准则、 Percival准则: 教学手段讲授+ 幻灯片+ 视频动画等多媒体 实验目的:能正确利用各种法则对病例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分析 实验相关理论:(视功能分析时应用的法则或规则) 1、Sheard’s准则:此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即正融像辐辏储备为外隐斜的两倍;负融像辐辏储备为内隐斜的两倍,用公式表达为R≥2D。(R代表储备量;D代表需求量)储备表示在需求满足后仍能利用的融像性辐辏的量,对于外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右侧边界的水平距离;对于内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左侧边界的水平距离.不符合R≥2D的需求时,需通过公式P=2/3D-1/3R来计算获得棱镜量 2、1:1规则:要求BI的恢复点应至少同内隐斜一样大。可通过公式:B0棱镜P=(内隐斜-BI恢复值)/2求得所需的棱镜量,P值≤0表示无需棱镜,P>0则需要棱镜。 3、Percival 准则:要求在特定的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应该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内,而不考虑隐斜。 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习惯上被认为是被检者的的用眼舒适区,若患者在某一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外,且有视疲劳的现象存在,则需求棱镜的矫正,所需的棱镜量可通过P=1/3G-2/3L进行计算,G代表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L代表较小的一侧,棱镜的基底方向应朝向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P>0则需棱镜,P≤0则无需棱镜。 三者在算得棱镜量之后,均可通过公式△S=P/A获得球性度数改变量,通过球镜度数的改变来解决患者不适(P代表上述公式中计算所得的所需棱镜量,A代表AC/A)或采用训练的方法矫治。 1:1规则仅用于内隐斜患者,sheard‘s法则和Percival 准则,均可用于内、外隐斜的预测和处理,但实际中Percival 准则并不常用,不仅因为它应用时较为烦琐,而且由于它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隐斜而存在较大的争议实验仪器及材料 1白纸、 2铅笔、 3直尺、

验光基础知识1

验光基础知识(1) 很多在眼镜店工作的销售人员都想做的更专业,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更好的给客户推介产品,本材料主要针对初学验光或希望掌握简单验光知识的销售员阅读,讨论主题为验光流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并非验光专业知识内容。欲成为一名真正的验光师,必须认真学习系统的视光学知识,并加以临床应用,积累经验。同时,追求顾客满意的服务心态、不断完善自我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语言技巧都是一名验光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电脑验光 简介:使用电脑自动验光仪验光属于客观验光,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迅速,缺点在于因仪器使被检眼发生无法避免的刺激反射,可引起睫状肌调节,从而导致误差。通常近视度数便深,远视偏浅。 操作人员:一般由销售员或助理验光员进行,亦可由验光师本人直接进行。 操作要求:态度温和,动作规范,操作迅速。 操作流程: 1.引导顾客步入验光区。 2.开启电源,预热设备。 3.邀请顾客坐下,坐姿自然平稳,尽量靠近验光仪;观察顾客姿态是否舒适,必要时调整验光仪桌面高度。 4.请顾客将下颌放在电脑验光仪下颌托板上,前额靠在验光仪指定位置,固定头部。可让顾客双手扶在验光仪桌面。 5.观察顾客眼角与验光仪上参考标记是否一致,必要时调整下颌托板高度。 6.嘱顾客睁开双眼,平视前方,尽量放松,暂时减少眨眼。 7.调整焦距使视屏上的角膜像清晰。 8.移动环形光标至瞳孔中央。 9.揿动记录键,先右后左测量,每眼测三次,注意掌握测量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留意顾客反映,提醒顾客保持上述姿势,保持放松。 10.验光结束后,打印结果,并告之顾客“可以了”。 问题与解决: 1.当顾客询问验光结果时,考虑到电脑验光结果未必完全准确,验光人员可将数据大致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地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将两眼辅助镜片地±转至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处地视标. .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地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地能力,正常值为. .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地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 .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地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地能力,正常值>. .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地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 .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地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 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翻转拍(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地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双眼. .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处地近视标检查卡. . 检查者将±翻转拍镜片地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

双眼视功能检测 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 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医院也好,眼镜店也好,都在谈论、探讨视功能这一话题,大家都很关注,更有的眼镜店已经打出医学验光,视功能检查的口号,来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形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都有哪些?本人通过学习参考眼视光学,临床验光学等,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概述 人类有一双眼睛,双眼一起并协调地进行视觉活动。双眼功能并不是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双眼视功能是涉及双眼视觉定义与条件,双眼视觉分级与生理,而且也同眼的调节与集合密切相关的眼的感觉与知觉功能,当双眼中的一眼出现问题,或双眼的协同障碍,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许多不便。在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与双眼视觉科学有关的专业有:双眼视觉学、斜视弱视学、运动视觉学等,一名验光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的话,他也就无法使自己的验光技能及操作达到较高的境界 实例1-1: 18岁医科大学学生,多年来配戴近视眼镜。主述:近半年来看书半小时以上便头疼、眼酸、字体模糊,有时文字呈重影,日趋严重。体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部检查:远近娇正视力(戴原镜)均5.0(1.0),眼部健康检查从眼表到眼底均正常。 以上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病例,从病例提供的信息来看,该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这就需要我们从功能方面进行检测和筛查。针对上述患者,我们

采用的检测主要是关于该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即称之为双眼视觉功能检测,该检测系统有一系列的检测程序和技术构成,其结果提供了诊断依据,并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进行矫治,称之为"矫治"。处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方 法有:①处方方法:即提供一定的眼镜处方或棱镜处方,既达到矫正目的,又 达到治疗目的;②视觉训练方法:即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训练方法,改善双眼视 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例1-2: 5岁儿童,家长发现有"斗鸡眼"半年,看电视非常靠近。检查患儿,检影 验光发现:右眼+4.00D,左眼+5.50 D。视力检查不配合。 实例1-2有可能是典型的调节性内斜,并有可能有屈光性弱视或屈光参差 性弱视。该患儿应继续进行哪些检查?如何使用处方?如何确定是否为弱视?如何处理。面对这类患儿及其家属,我们必须做出迅速的判断和下一步的对策,并 对该患儿的预后做出估计。 弱视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的并不都是 弱视,弱视的诊断必须有一系列检测系统构成,其检测目的一定要达到两方面 结果:①找到引起弱视的原因;②排除与诱发弱视无关但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 病因。两者缺一都不能诊断为弱视。 弱视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矫治的良好效果:①排除诱发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②给予视觉训练,即弱视训练。 实例1-3: 4岁幼儿,父母说他有"斗鸡眼",一直有,有时特别明显,有时不明显,问:有没有关系?会不会影响视力?会不会影响眼睛发育?会不会越来越难看?如 何解决? 我们能否查出该幼儿是否有斜视?若有斜视,如何预见和处理?若有斜视, 能否确定是否会诱发弱视?能否确定是否有弱视?若有弱视,能否明确给予治疗 方案和措施?能否预见治疗效果?

双眼单视(双眼视)基础

双眼单视(双眼视)基础 双眼单视(双眼视)基础 一.双眼单视(双眼视)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单一视标,同时在双眼黄斑成像,中枢将双眼视标像的传递信号进行重叠处理,形成单一完整的有立体感的影像。 双眼视是一种组织性的视觉功能,是由两个各自分开的眼睛,将所有影像在每一个眼睛上个别聚焦成像,经过共同协调运动行为与大脑视觉系统的整合作用,完成双眼单视的视觉机能。 二.三大机能: 正常的双眼视觉建立在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和整合机能之下。 1.感觉机能:感觉机能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外界刺激,包括光感、物体形状、颜色级影像刺激方位。感觉机能是人眼最原始,最基本的机能,就是单纯看的功能。 2.运动机能:眼球运动机能最主要的作用为,外眼肌运动协同作用能力,除此之外与调节作用,瞳孔反应之间有密切关系。运动机能的目的是保证双眼始终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保证双眼单视的建立。眼球的运动根据追踪目标的位置及距离可分为,同向运动和异向运动两种。当追踪远距离目标时,眼球会向同一个方向转动,以保证主视向(视轴焦点)始终在目标上,这种向同方向转动被称为同向运动。双眼在观察远目标时,视轴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为了保证在观察近距离目标时,双眼的视轴能够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双眼会同时向内侧转动,我们称之为集合,而当由视近向视远转换时双眼会向外展开,我们称之为散开运动,集合及散开运动被统称为异向运动。在跟踪近距离移动目标时,会同时出现异向运动和同向运动。此外调节以及瞳孔反应与眼肌的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异向运动、调节和瞳孔反应统称为距离反应三联动。异向运动保证了观察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目标时,双眼视轴始终在目标上形成视轴焦点,建立正常的双眼单视。调节的作用是保证观察不同距离目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

【免费下载】视光学基础资料

眼视光学基础知识 一.定义 1.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 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若不能在视网 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A.近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典型的近视表现为视远模糊视近清晰。近视一般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近视和病 理性近视。近视眼矫治应用合适的凹透镜或类同凹透镜的原理和方法,使平行 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矫治的原则是最好矫正视力,最 低矫正度数。 (一)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1. ≤-3.00 D,为低度近视; 2. - 3.25 D至~6.00 D为中度近视; 3. - 6.25 D至~10.00 D为高度近视; 4. -10.00 D以上为重度近视 (二)按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 2.轴性近视。 B. 远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远视的原因是眼轴相对较短或者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能是一些疾病通过影响以下两个因素而导 致远视:①影响眼轴长度: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后新生物,球壁水肿,视网 膜脱离等等;②影响眼球屈光力: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等。 □远视者能清晰聚焦远处物体的远视眼,不同于近视,一些远视患者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即能使远处物体清晰聚焦在其视网膜上。这是因为,远视者可 以通过自己的调节使外界平行光焦点前移至视网膜上,从而获得较清晰的远距离 视力。 □.远视者的视觉疲劳远视者为了清晰聚焦,在看远时就动用了调节;看近时,则需付出更大的调节量。因此,远视者调节从未放松过,而且在看近时使 出比其他正视或近视者更多的调节,即很多时候他们都处于过度调节状态,容易 产生视物疲劳 □远视者远视度数随年龄变化。某些远视者年轻的时候视力很好,在年纪稍大的时候“变”成了远视。这也是由于轻中度的远视,可以通过启动调节力 而使得视物清楚。随着年龄增长,其调节力逐渐下降,当下降到无法代偿看清远 距离物体所需的调节量时,他们才表现出视远处模糊。根据患者调节能力的不同, 远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近视力,同时影响其远视力,但一般典型表现为近视力 的下降。 □远视的儿童由于使用了调节,特别是在近距离阅读时使用了大量的调节,眼睛很疲劳,由于不会描述,就有可能表现为相关的阅读能力下降,智力低 下,学习成绩差以及视觉认知技巧发展的延缓。中度远视儿童一直处于过度调节, 由于调节和辐辏是联动的,过度的调节引起过量的辐辏,即眼球内转,发生“内 斜”。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 1.同视机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详细检查方法请看第五章。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

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若受检查者没有斜视,无论把三棱镜放到哪一只眼前,对侧眼可能出现双向运动,即对侧眼先外转,再以同样幅度内转。这说明两只眼在双眼状态下都没有中心凹抑制。 4△三棱镜试验的原理是这样的,当病人注视正前方点光源时,把底向外的三棱镜突然放在一只眼前,比如放在右眼前,物像立即移向颞测视网膜,右眼为恢复中心注视则发生反射性的内转,根据Hering法则,左眼同时发生共轭运动即外转,运动幅度等检查时用的三棱镜的度数,这时候左眼底物像中心凹移向颞侧非中心凹部位,这时会出现复视,为清除复视,左眼又会发生一个慢的内转动作,即融像运动(单眼运动)。这样,左眼连续出现两个运动,外转后又内转,即右眼加4△三棱镜,左眼出现一个双向运动。 如果右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半径比4大△,放置三棱镜以后,物像向颞侧移位,但是物像仍然落到抑制区内,右眼则不发生内转,左眼也没有双向运动。如果左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右放置三棱镜以后,可能产生两只眼同时左转。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二、视功能检查: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 Worth 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 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二视标R 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 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 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 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 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 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 4.1 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 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 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双 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 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 况。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 斜)。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 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3-5s。 4.3 偏光十字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见十字竖线,L 应见十字横线。双眼观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况,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 4.4 远/近眼位的检查: 水平眼位的检查:在双眼平衡全矫基础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取被检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 (BU)分离棱镜,尔后右眼逐渐减少(BI)回转,并嘱注视下方视标,记录视标垂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水平方向斜位量。(注意近用眼位测量棱镜应大于12△ ,一般15△为宜。)垂直眼位的检查:同上方法,仅R=12/15△ (BI)为分离棱镜,L=6△(BU)为测量棱镜,尔后左眼逐渐减少(BU)回转,记录视标水平对齐时所调整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方向斜位量。提示:该方法设置棱镜时,一定注意双眼遮闭。 附注:也可用马氏杆配合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查远/近斜 位。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近距)正位~6△(BO) 5.固视差异检查:(配合固视差异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见上、右短线和中间圆点,L 应见下、左短线和中间圆点。双眼观察十字短线是否产生位移。(R正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右移,R负 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左移;R上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下移;R下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上移。)若十字短线亮度暗淡,疑视网膜周边抑制。

双眼视基础

双眼视基础
概述
?什么是双眼视?
Z通过双眼协调运动,使外界物体在双眼视网膜上形成 清晰的影像
Z再分别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中枢 Z通过协调、整合,在视中枢合成单一影像,形成对注
视物体及周边环境的形觉、色觉、光觉、深度觉、立 体觉等视觉感知
?双眼视的优点
Z视野扩大
概述
低等动物的视野
人类和高等动物的视野
概述
?双眼视的优点
Z具有双眼重叠区域 ?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 ?可以互补生理盲点 ?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立体视功能的基础
概述
?双眼视的优点
Z视野重叠区域 ?人类双眼在水平方向间隔约6065mm ?双眼看到的影像有轻微差别 ?将两个有特定水平差异的像融合在 一起,是形成立体视的基础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运动性双眼视 ?Motor aspect of binocular vision ?通过眼球运动,协调眼位,保证同时清晰成像在双眼视 网膜的正确位置
1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感知性双眼视 ?Sensory aspect of binocular vision ?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在视觉中枢形成对形觉、色觉、光 觉、立体视等全方位的视觉感知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感知性双眼视 ?Worth双眼视功能等级 ?同时知觉 (simultaneous perception) ?融像 (fusion) ?立体视 (stereopsis)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感知性双眼视 ?同时知觉:可以同 时感觉双眼黄斑中 心凹影像的功能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感知性双眼视 ?融像:中枢接受双 眼相同或接近相同 的视网膜影像,并 将其合成单一的视 觉感受
概述
?双眼视的分类
Z感知性双眼视 ?立体视:当双眼 看到有特定差异 的影像,将这两 个影像融合起 来,产生立体的 效果
运动性双眼视
?概述
Z同向运动(Versions) Z聚散运动(Vergences) Z调节(Accommodation)
2

最好的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

最好的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法 1、同时视功能训练同时知觉是指两眼能同时看见一个物体,每眼所接受的物像都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部,传人大脑后被感觉成一个物像。同时知觉功能能反应双眼黄斑和视网膜对应正常与否。同时视功能训练是通过分视眼镜让每只眼看到各自的图象,利用闪烁刺激去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建立正常的同时视功能,为融合功能的建立创造条件。它可以帮助患者削弱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建立起正常的同时视功能。 2、融合视功能训练融合是指大脑能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象,并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这是在双眼同时知觉基础上,把落于2个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完整印象的功能。能引起融合反射的视网膜物像移位幅度称为融合(fusion)范围。融合范围的大小可作为双眼视觉正常与否的标志之一。融合功能训练是分视双眼后,让每只眼看到相似度85%以上的两幅图片,利用多种运动方式诱导双眼产生融合、扩大融合范围,有效缓解视疲劳,为立体视的建立创造条件。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协调双眼运动、增加融合范围、矫正或减轻斜视症状。 3、立体视功能训练立体视是人类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凸凹和深浅的感知能力,是双眼单视三级功能(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中的最高级视功能,是人类从事精细工作不可

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立体视觉缺失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诸多困难。立体视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劳动效率、工作安全和生活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立体视觉的要求更加重视。立体视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或强化立体视功能,使得患者在精细操作中更为得心应手。斜弱视患者由于弱视眼与健眼视力相差较大,不具备双眼视功能形成的物质基础,一般都难以形成正常的双眼视功能。通过进行单纯的提高单眼视力的训练,弱视眼视得到提高后,双眼视功能一般也不会自动形成。当弱视眼视力与健眼视力相差不大(不超过3行)时,应立即同时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既有助于建立双眼视功能,又能有效防止弱视的复发即视力提高后又回落的现象发生。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实验八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实验目的: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实验相关理论: 视功能图例分析表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 BI BO 6cm 图1 图中沿X横轴表示辐辏量,以棱镜度为单位,调节沿y纵轴表示.由于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包括远近两个距离的辐辏能力的测定,所以常将6m规定为远距测量位置,对于正常被检者而言,此时其双眼视轴平行,辐辏量为0,所动用的调节量也为0,即图中底部横轴所示为0处.若此时将6m处的视标不断向患者移近,将促发患者动用调节,不同距离所促发的调节量标在图表的左侧纵轴,表示绝对调节量;若患者在双眼前加放棱镜观察6m处物体,此时所调动的辐辏量沿图表的底部横轴表示,0的左侧表示动用负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内(BI)的棱镜量;0的右侧表示动用不同量正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外(BO)的棱镜量.若所观察视标从6m处移近到40cm处,此时,被检者必需动用的调节量为2.5D,动用的正性辐辏量为15△BO(设PD= 60mm),分别以图中的横纵两条虚线表示,把此时动用的必需辐辏量15△相对设为0(如图顶部横轴所示0处),然后于眼前分别加BI 或BO的棱镜以促发视近时的负性或正性辐辏量,动用的辐辏量标示在图中的顶部横轴上,0的左侧表示BI,0的右侧表示BO;把40cm处动用的调节量2.5D也相对设为0(如图中右侧纵轴所示0处),此时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加用正球镜或负球镜,直至视标模糊为止,此时把所加的球镜度数标

示在图中右侧纵轴上,表示相对调节量.图中的斜行虚线被称做是需求线,刚好通过(0,0)和(15,2.5)两点.位于这条线上的各点对应于不同调节刺激水平时所必需动用的调节量和辐辏量.若被检者在任何观察距离均为正位眼,则其隐斜检查结果必沿此线分布。 此双眼视功能分析图表,可以应用于大部分视光患者,包括斜视和正常双眼视患者以及老视等,但对于单眼视的患者或者无法做调节和辐辏测量的病人并不适用 试验用具 白纸、铅笔、直尺、橡皮 方法步骤: 1、首先进行调节近点的测定,通过调节近点以求的调节幅度:对调节近点进行换算,例如:调 节近点为12cm,则调节幅度=(1/12cm)x100≈8.3D,应在图表的左侧表示调节量为8.3的地方 画一水平线,代表调节幅度为8.3D 2、进行辐辏近点的测定:通过辐辏近点以求的辐辏幅度,例如:辐辏近点为7cm,z则辐辏量= (10xPDmm)/dcm=(10x60mm)/7cm ≈86△BO,在图的底部右侧表示辐辏量为86△BO的地方 画一垂直线,代表辐辏量为86△BO 3、进行远距离6m处隐斜(phoria)量的测定:隐斜量在图中以标示在表格底线的相应位置上。 4、远距离的BI棱镜所至的物像模糊,分离和恢复合一时的棱镜量,分别称为破裂点和恢复点,图中 分别对应以□;<或>表示,记做□/<或>,标示在表格底线的相应位置上。 5、远距离的BO棱镜所至的物像模糊,分离和恢复合一时的棱镜量分别称为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 点,图中分别对应以o;□;<或>表示,记做o/□/<或>,同样标示在表格底线的相应位置上 6、进行近距离40cm处隐斜(phoria)量的测定:隐斜量在图中仍以表示,标示在表格左侧数字2.5D所对应的水平线的相应位置上, 7、、近距离的BI棱镜所至的物像模糊,分离和恢复合一时的棱镜量分别称为近距离的BI模糊点、破 裂点和恢复点,图中分别对应以o;□;<或>表示,记做o/□/<或>,标示在表格左侧数字2.5D 所对应的水平线的相应位置上。 8、、近距离的BO棱镜所至的物像模糊,分离和恢复合一时的棱镜量分别称为近距离的BO模糊点、 破裂点和恢复点,图中分别对应以o;□;<或>表示,记做o/□/<或>,同样标示在表格左侧数字2.5D所对应的水平线的相应位置上, 9、观察40cm视标时加正镜或负镜片至视标模糊时,所加用的镜度,标示在表格右侧数字所对应位

验光基础知识

验光基础知识:双眼单视/立体视/双眼视基础 1.眼屈光系统 一.视觉的基本条件: 1.屈光系统透明:这是产生视觉的最基础条件。 2.成像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光学系统中成像的清晰度取决于光学系统的成像位置,当影像正好在光学系统的光学焦点所在的平面焦平面上成像时,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最高。人眼的屈光系统也是如此,当眼屈光系统的光学焦点的成像位置正好处于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处时,影像最清晰。 3.视觉分析功能正常:这一功能由大脑完成。 二.眼的屈光因素: 1.眼的光学界面由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晶体前表面、晶体后表面、视网膜前表面组成。 2.眼的屈光介质由角膜、房水、晶体、玻璃体组成。 角膜在眼球的最前端,是人眼屈光系统中屈光力最大的一个光学因素。 角膜的后面就是房水,房水的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球的内压,另外起到一个光学介质的作用,对整个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产生影响。 晶体全称晶状体重要的光学介质,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调节改变眼屈光系统的总屈光力。 玻璃体是重要的眼内容物,起到保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对光学系统的屈光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屈光介质的基本数据: 1.折射率:角膜(1.376),房水(1.336),玻璃体(1.336),晶体(1.406)。 2.屈率半径:角膜前表面屈率(7.7mm),后表面屈率(6.8mm),晶体前表面屈率(10mm),后表面屈率(6.0mm),视网膜屈率(10mm)。 四.角膜的屈光特性:角膜的形态近似凹透镜,光线不折射,仅发生位移,角膜与其前后介质的折射率共同作用,产生正屈光作用,产生焦力40~45D,占眼总屈光力70~75%。 五.屈光力的计算: D=(n2-n1)/r D=屈光力 r:简化眼角膜屈率半径前表面=8mm r1:角膜前表面屈率半径=7.7mm r2(角膜后表面屈率半径)=6.8mm n(角膜和房水的综合折射率)=1.3375 n1(角膜折射率)=1.376 n2(房水折射率)=1.336 方法1(近似计算):D=(n-1)/r=(1.3375-1)/0.008=42.19D 方法2(精确计算): D1=(n1-1)/r1=(1.376-1)/0.0077=48.83D D2=(n2-n1)/r2=(1.336-1.376)/0.0068=-5.88D D=D1+D2=48.83-5.88=42.95D 六.晶状体的屈光: 核心密度高,折射率大,外层曲率平,内层曲度弯 后表面屈率半径:6mm前表面屈率半径:10mm 晶体折射率:1.406 玻璃体折射率:1.336 折射率前后有落差,因此光线发生聚合现象 在调节时,前屈率变为5.33mm n:晶体密度n1:房水密度n2:玻璃体密度 r1:晶体前表面屈率半径 r2:晶体后表面屈率半径 七.晶体屈光度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