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原因)

含义: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2、政府干预的手段

(1)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3、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四章

1、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是纯公共物品,高层次教育属于混合物品

2、我国近年来教育经费的变化(哪些地方做得好)

我国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1基本特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高。

2全国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预算内教育经费每年均大幅增长。

3自1998 年以来,连续五年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4除了政府投入外,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第五章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

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注重社会效益,有能力投资大型的、长期的项目范围:社会公共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投资领域,高新技术重要能源和资源以及稀缺资源的开发领域。

第八章

1、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概念: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把所那税收转移到他人负担的行为和过程

2、税收的转嫁方式:

(1)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

(2)后转(又称逆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或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提供

者:

(3)其他方式:混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3、税收转嫁的一般规律:

(1)商品税比较容易转嫁,但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商品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商品课税比较不容易转嫁。

第十章

1、商品课税(特征和功能)

(1)特征:课征普遍;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算和征税方便

(2)功能:可以稳定便利的取得财政收入,是收入能力较强的一个税类;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

2、所得课税(特征和功能)

(1)特征:税负相对公平;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一般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较小;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课税有弹性

(2)功能: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的杠杆。

第十二章

1、国债的限度(评价指标体系)

(1)政府承债能力指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

(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国债负担率、国债借债率

2、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第十三章

1、政府间财政关系及处理的理论依据:

(1)财政职能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工:①资源配置的职能分工

②收入分配的职能分工

③经济稳定的职能分工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的差异性:

2.1中央政府行为目标:①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②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③实现收入的公正、合理分配

2.2 地方政府行为目标:政治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

①中央政府负责提供体现国家整体利益的公共支出项目。

②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实施的社会事务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负担。

③对具有跨区域“外部效应”的社会事务和公共项目与工程,中央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

④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的收入分配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第十四章

1 、财政的政策目标:

1) 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

2) 实现充分就业

3) 经济适度增长

4) 国际收支平衡

5) 收入合理分配

6) 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2、财政政策的工具

1) 税收

2) 公共支出

3) 政府投资

4) 国债

3、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来划分: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一章

1、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1.1公共物品的含义: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劳务

1.2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第二章

1、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衡量财政支出的效益方法)

(1)“成本一效益法”:项目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准确计量(公共工程项目)(2)“最低费用选择法”:项目成本是易于计算,效益不易衡量而且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

市场交换。(多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第三章

1、财政支出的分类

(1)按财政功能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刑侦管理费、其他支出。

(2 )按支出用途分类(政府职能分类的具体化):类、款、项三级科目

(3)按经济性质分类(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4)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5)按政府层次分类: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

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 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3)财政支出增长拜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

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3、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公共支出的增长会快于GDP增长

4、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1 )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政局的稳定性、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

第五章

1、基础设施投资(必要性、范围和方式)

(1)必要性:

①基础设施为不同的生产者提供共同的生产条件,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的性质。

②基础工业是处于国民经济上游的生产部门。

③基础产业一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投资多、建设周期长。

(2)范围: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设施;

(3)提供方式: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⑤BOT 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2、农业的投资(必要性、范围和方式)

(1)必要性: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③在农业盈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也不可能见大量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就担负着向农业投资的重任

(2)范围: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

对稳定性。

2.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

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3)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方式)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2004 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柔如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1、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2、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覆盖面的社会广泛性、参与上的强制性、制度上的立法性、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3、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辅助项目的社会保险体系。

2、各种缴费比率

第七章

收费:性质、作用与税收的区别

1、收费的性质: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2、收费的作用:

(1)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的特殊作用(2)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3、收费与税收的区别二者与公共物品的联系不同,筹资主体不同,管理方式不同,法治性与规范性不同。

3、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现状:(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

(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GDP 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

金的严重分散;

(3)预算外资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4)管理不严格;

加强管理的措施:

(一)预算外资金范围的重新界定;

(二)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三)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四)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

(五)严格规定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六)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第八章

1、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2、税收的三个特性: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术语、分类

3、税收术语

(1)纳税人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

(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的确定解决对纳税人的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税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商品、所得和财产三大类。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

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

如: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与税源都是纳税人的所得;财产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财产,但税源往往是纳税人的财产收入或其他收入。

(3)课税标准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首先,课税标准要确定课税对象是按实物单位计量还是按货币单位计量,其次,课税标准还要确定课税对象的具体实物或货币计量标准。确定课税标准,是国家实施征税的重要步骤。

(4)税基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是据以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

(5)税率税率是税额相对于税基的比率或数额。

税率的高低既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①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不随税基数额大小而改变的征税比率。优点:同一课税不同纳税人负担相同;比例税率具有计算简便、利于征管、促进效率。缺点:不利于税收负担公平(即在税收负担上具有累退性,表现为收入越高,负担越轻,不尽合理)。

它一般适用于对商品或劳务的征税。

②定额税率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单位实物税基直接规定一定量税额的税率。优点:定额税率具有计算简便,税额不受价格和收入变动影响的缺点:负担不尽合理

定额税率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在现代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从价计征的税种在多数国家的税制中居于主要地位,从而从量计征的税种居于次要地位。在我国,目前定额税率主要在资源课税,车船牌照税中使用。

③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增加而逐级提高的税率。其具体形式表现为根据税基的大小,规定若干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税率,其税率水平随着税基等级增加而递增。又分为以下两种: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方法上是将税基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计算税额,全部税基只适用一个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方法上是将税基的各部分按照相应级次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合并相加为应纳税额,全部税基可能适用几个不同级次的税率。

(6)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税基所达到的最低界限。税基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财政学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总结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

财政学_陈共_第六版_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

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

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

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 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 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 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 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 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市场是 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这已经为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 发展史所证实,而且为各种经济学说所论证和肯定。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 “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就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而且宣称当每个人在追求私人利益的同时,就会被这只手牵动着 去实现社会福利。简而言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帕累托效率标准(或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 2.什么是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由于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的 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 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 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 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 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 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 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 固有的缺陷,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答: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 当等,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 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答: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 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 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付钱购买私人产品之后,他人 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排他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竞争 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 增加生产成本,因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非排他性则是公共物品的第 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 品中获得利益。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 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此外,外部效应和效用的 不可分割性,也是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要标准。 6.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答:一般来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 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 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一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 产生怎样一些公共需要;另一条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 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 阶级或集团的安排。在财政领域,资本主义的历史功绩之一就在于将统治者个人及 家族的需要同社会公共需要区分开来,并为公共需要提供了显示或决定的途径。但 是,代议制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共需要的真谛,通过这一制度满足的公共需要确有一 些是“公共的”,但同时通过这一制度也将公共需要向那些操纵国家预算审批过程的 阶级或集团倾斜。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社会公共需要能够充分显示它的本来面貌,并通过不断完善 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给以保证。 7.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答: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 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后才产生了国家。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 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 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对财政与国家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论证:“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财政首先是作为经济范畴加 以研究的,所以财政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经济与政治 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而财政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与政 治的关系更为紧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学则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学。综观当今西方国家的财政学,也都是十分重视 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甚至将财政学等同于“政府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 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们将政府经济活动视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特 殊的经济领域而加强了研究力度,特别是从政治角度研究政府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 性,从而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8.试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答: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 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 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 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财政体 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首先是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 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的一切 活动都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征税、依法拨付支出、依法实施财税政策,同时财政活 动还必须增强透明度,便于立法机关、审计部门和人民大众的审查和监督。 9.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 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 经济稳定和发展。这里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经

财政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P25) 答: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即通过公共物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的职能,①实现对收入的分配,主要是税收;②支出分配状况的调整,主要是 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 3、稳定经济的职能,在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周期性波动乃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通过财政政 策的扩张与收缩熨平波动,减免危机。 二、简述财政支农的几种方式选择。(P82) 答:财政支农方式可以分为市场政策、直接补贴、政府公益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 (1)市场政策。主要是通过保护性收购价格政策,来抬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得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均衡价格的水平上。 (2)直接补贴政策。 (3)政府公益服务。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公益服务包括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咨询、培顺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市场促销与认证服务等。 (4)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直接投资进行项目建设,服务于农村区域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 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支出的筹资来源。(P82) 答:根据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财政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项目融资等方式。 (一)政府财政投资。是指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将一部分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投入 到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过程。 (二)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即通过发行有价证券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建设。 在国家财力不足、居民储蓄充裕的情况下,这一融资方式尤为适用。 (三)引进外资。引进外资不仅能够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方法,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与运用效率。 (四)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的项目安排的融资。项目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所有权的多元化和经营运作的市场化,常见的运作方式包括BOT方式、TOT方式、ABS 方式和PPP方式。 (1)BOT方式,即建设----经营----移交 (2)TOT方式,即移交----经营----建设 (3)ABS方式,即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 (4)PPP方式,即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模式。 四、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P116) 1、税基式(起征点、免征额、税收扣除、税收庇护) 2、税率式(优惠税率) 3、税额式(减免税优惠、税收抵免、优惠退税) 4、递延式(递延纳税、加速折旧、准备金制度) 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P134)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要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总的来说,这些因素是:(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再分配政策力度越大,财政收入规模就越大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财政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他讨论了希腊雅典的财政收入问题,并建议由国家购买奴隶,并将他们出租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2、春秋战国的《国语- 齐语》中管仲提出了“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的财政政策 3、威廉·配弟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此书是在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派的过渡阶段。 4、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三.现代财政理论 5、凯恩斯以前的经济理论,并不认为经济会一直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但认为偏离充分就业的状态是暂时的。 6、凯恩斯主义者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理论基础,把经济危机的根源归结为 “ 有效需求不足”,要求政府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原则,实行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提出了政府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的一整套理论政策体系。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建立了公共决策的理论基础。 2、帕累托效应及其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最优】: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这一概念常常被作为评价资源配置合意性的标准。 实现条件:竞争可以保证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 3、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4、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5、追求结果的公平——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等主义: 【1】功利主义:边沁早在1789 年便提出社会行为的目的应该是“增进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这种被称为功利主义的思想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个人所得税制度 的累进设计符合功利主义的公平观。 ( 功利主义者认为①个人的效用可以用技术来衡 量,社会福利是所有社会成员福利的总和。②如果财富从富人手里转移到穷人手中造成穷人效用的增加大于富人效用的减少,被认为收入分配比以前公平。 ) 【2】罗尔斯主义 (短板效应) :社会福利仅仅取决于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情况,即只有境况最差的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社会福利才会得到改进。 第三章市场失效与财政职能 1、信息完备:p42 信息不对称:当交易双方中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于另一方时就存在信息不对称。 ①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中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重要的外生特征时所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 质品的情形。 ②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控制和采取的行动时所发生的知情方故意不采 取谨慎行为的情形,由于知情方故意不采取谨慎行为也许会招致对交易中另一方的损害。 2、囚徒困境:p44 反映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3、外部效应:p44 一个人或企业的行动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利益,但又没有负担应有的责任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公式:U A=U A(X1,X 2, ?X n,Y 1) 某一个人或企业的效用所控制的活动其他人或单位的活动

(完整word版)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财政学名词解释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是指国家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重要党派团体行使职能所需的经费支出。 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的简称。文教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现在是生产性的了。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是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现收现付制: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 财政贴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为隐蔽的补贴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 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政府收费:是指政府因履行职责而向一部分单位和公民提供直接服务而得到的政府收入。政府收费是国家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分为对企业课税和对个人课税两大类.所得税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主体税种. 财产课税:是指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价内税与价外税:价外税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价内税是税金构成价格的组成部分混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 二、简答题 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经济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其经济意义为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 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

财政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考试)陈共-第六版

财政学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

财政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收入分配不公 4.经济波动 5.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财政学中的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需要 ?私人需要 ?财政的概念 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公平的衡量标准: 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经济稳定的含义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公共生产 (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 (二)提供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宜采取国有国

财政学简答题

《财政学》简答题(5个) 1、财政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机制和手段 资源配置目标:效率(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衡量指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或景气指数,我国采用GDP增长率。 机制和手段: ①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 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效率(支出、税收、管理) 收入分配目标:公平 机制和手段: 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②规范工资制度:公务员、事业单位 ③加强税收调节 1.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遗产与赠与税,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2.征收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征收资源税调节级差收入 ④安排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⑤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2、收集日常经济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试用财政学原理进行分析 3、公共产品特征 ?非竞争性(Non-competition):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按边 际成本定价就得不到最大利润——导致私人不愿提供 ?非排他性(Non-exclusion):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时并不排除他人同时使 用,即无法在技术上阻止不付费的人也使用;或者虽然在技术上可阻止,但阻止费用太高而不可能被采用——导致免费搭车 4、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是公共提供:税收弥补。成本为税收成本和税收的效率损失 二是市场提供:收费弥补。成本为收费成本和收费的效率损失 三是混合提供:部分拨款或补贴。为提高使用效率和减轻政府负担,多数混合品采用这种方式 ?从各国实践看,有效提供方式有: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5、衡量财政支出项目效益的主要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二)最低成本法 6、反映财政支出增长变化的指标及含义 1、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比上年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比 7、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和包括的内容 性质: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是国家执行

最新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财政学简答答案 1.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答: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根据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划分,社会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则称为私人产品。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并不对其他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也无法独占对这种产品和服务,无法阻止他人对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私人物品则恰好相反,当某一个人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时,其他人就不可能再享受到这项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效用,同时,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组织其他人该项产品或服务。 2.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纯公共产品比较适合公共生产与政府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共产品只能进行公共产品和唯一由政府提供,换言之,许多公共产品尤其是混合产品也可以由私人生产和市场提供,或者采用私人生产政府提供的方式,或者采用公共生产市场提供方式。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特点,由市场提供确实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中,尽管也可以由市场提供,但政府仍处于核心主体地位,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必然要通过公共支出和税收来实施,所以换言之,公共财政是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和主要来源。 3.试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起作用的机制。 答:财政收入具有弹性,有收敛经济的作用,而财政支出有扩张经济的作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发挥的作用于经济变化的作用是相反的。经济情况好,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有可能减少,会使过热额经济有所收敛;反之,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有可能增加,会使萧条的经济有所复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自发发生的,不管掌管财政预算的人是否认识或承认它的存在。 4.资源配置中政府可能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政治失灵是指由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缺乏竞争压力。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造成社会上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提供的混乱。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不能及时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准确,再加上政府部门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张的冲动,往往出现公共物品的过度提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试述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 答:首先,行政管理支出属于公共支出。其次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再次,行政管理支出具有稳定性。最后,行政管理支出的效率难以考核。6.试述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 答:由于科教文卫支出在短期内并不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因而长期以来将其视为社会消费支出,并主要由财政支出保证。但随着教科文卫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日益增强,也体现出非社会消费性的一面。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经济组织甚至个人都将对科学教育的支出视为一种投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教育支出具有生产性的特征。文化卫生支出对经济的影响虽然是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身体素质为基本目的,但也能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从社会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考虑,科教文卫并非纯

东财《财政学》知识点框架期末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财政的概念(主体、对象、目的)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或分配)活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1.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 ★2.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 节约、量入为主;税收方面,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个原 则;反对公债发行;“廉价政府、夜警国家“ (2)第二个时期:凯恩斯学派 代表人物:凯恩斯 关键词:“有效需求不足”是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需对经济进行干预,措施是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系统论证了财政赤字和公债发行的经济合理性

(3)第三个时期:新自由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1.货币学派:弗里德曼;2.供给学派:阿瑟.拉弗; 3.公共选择学派: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 四、研究方法 时政研究: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 规范研究:应该是什么 第二章市场、政府与财政 一、市场失灵 (1)定义:经济学上把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成为市场失灵 (2)主要表现: 1.资源配置失效:a.信息不充分也不对称;b.竞争失灵;c.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科斯定理);d.偏好不合理 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正外部性:积极影响;负 外部性:消极影响) 2.收入分配不公平 3.市场经济的宏观不稳定性。 二、政府干预和政府失败(原因) (1)手段: 1.行政法律手段; 2.由政府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3.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财政手段 (2)失败的原因: 1.政府决策失误; 2.政府行为失误; 3.政府职能失效; 4.政府作用失效 ★三、公共产品 概念:是指具有社会共同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财政学简答题

简答题 1、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财政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一定经济条件下,财政与国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没有国家,财政分配便会因为失去主体而无法存在;没有财政,国家也会因为缺乏财力基础而难以存在和发展。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和公共性:由财政与国家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 (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 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是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述财政活动的分配主体。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财政以国家存在 为前提,由国家来组织进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是财政分 配区别于其他分配的基本特征。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它包含几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第二,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第三,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4、财政如何干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 经济活动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体,却没有给予相应支付或得到相应补偿的行为。 财政通过收入与支出,调节市场经济行为,稳定经济局势,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5、简析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作用。 技术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表现在: (1)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快,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也就有充分的财源; (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供财政分配的产品(剩余产品)也就越多。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更为直接和明显。 6、简述税收的性质及其特点。 税收是一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税收的征收过程就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从私人和经济单位取走收入和财富的过程。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强制性: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抗。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征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