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_形象诗学_徐放鸣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_形象诗学_徐放鸣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_形象诗学_徐放鸣
国家形象研究视域中的_形象诗学_徐放鸣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刊名: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NATIONAL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 年,卷(期):2009(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0条) 1.李正国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宁夏党校学报 2006(01) 2.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期刊论文]-国际论坛 2002(03) 3.杨伟芬渗透与互动--广播电视与国际关系 2000 4.李寿源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大众传播的独特风景线 1999 5.Joseph S.Nye,Jr 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1990 6.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2001 7.Alexander Wendt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995(01) 8.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国际政治社会理论 2000 9.李少军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5(02) 10.王京;冯莉从体育报道看国家形象的塑造[期刊论文]-新闻知识 2003(04)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李正国.LI Zheng-guo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宁夏党校学报2006,8(1) 2.万晓红.杨万杰.WAN Xiao-hong.YANG Wan-jie奥运文化品牌的提升与国家形象塑造[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3) 3.管成云.郝朴宁.GUAN Cheng-yun.HAO Pu-ning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期刊论文]-云南社会科学2010(1) 4.相蓝欣.Xiang Lanxing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的本体论[期刊论文]-学海2010(1) 5.唐晓莉对外宣传主体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研究[学位论文]2009 6.聂军.Nie Jun建构主义之后:国际关系理论的论争与融合[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7) 7.陈正良.Chen Zhengliang增强中国"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塑造[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8(2) 引证文献(2条) 1.解晓燕.杨晓燕论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中的国民气质[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 2.李彦冰.荆学民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国际新闻界 20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4975325.html,/Periodical_gjxzxyxb200905012.aspx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A study of national image and discourse power 叶淑兰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专题形式探讨中国的国家形象与话语权问题,旨在推动同学们了解中国形象与话语权的前沿研究,批判性思考中国形象与话语权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战略,引导同学们撰写一篇较高水平的课程论文。 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历史篇、现实专题篇和借鉴反思篇三部分组成。理论历史篇讲授国家形象理论、话语权理论、中国外交话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以及中国形象与话语权的历史变迁;现实专题篇分别讲授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与话语权,探讨战略性外交话语,中国形象话语互动、南海话语权、公共事件话语权等议题;借鉴反思篇讲授美日等国家形象与话语权构建的启示以及中国形象与话语权构建的反思与战略。 This course explores China's national image and discourse rights in a thematic form. It aims to promo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image and discourse. From this study, students can critically consider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mage and discourse right.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guide students to write one high level of thesi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stud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oretical history, realistic topics and reference to reflection. The history of the theory teache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image,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right, the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of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an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Chinese image and discourse power; The topic of the special respectively teaches the Chinese image and discourse right in the eyes of foreigners,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Diplomatic Discourse,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image discourse,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right to speak of public events and so on; Drawing lessons from introspection give a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第一部分: 2015年调查说明及主要发现 2016年1月至3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本次调查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涵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亚)、 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访问样本共计95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GMI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并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 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为首选城市。 第二部分: 国家整体形象及影响力 中国整体形象稳中有升 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达到6.2分,相比2014年高出了0.3分,中国形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分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好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总体打分为5.5分,而发展中国家则达到了6.9分。

分年龄来看,年轻群体(18-35岁),中年群体(36-50岁)和老年群体(51-65岁)对中国印象的打分分别为6.6、6.1和5.6分,年轻群体对中国有更好的印象。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 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 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 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 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 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2020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2020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 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 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习近平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 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习近平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20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2020年,高工LED通过对国内几百家主要LED照明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LED照明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依据。 本次调查广大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对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展共提出286条意见和建议,经 归纳整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 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20年改进完善规模养 殖小区(场)76个,2020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第三,过度迷恋网上交友,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同时, 中学生涉世未深,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那般美好,不乏存在一些居 心叵测之人,例如,网上聊天引发网恋,在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也耽误了学业。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 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

日本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过程

日本的国家形象及其塑造过程 崔聃魏曌(电子科技大学611731) 摘要:日本在多重灾害后仍展现出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这得益于二战后日本“苦修内功”和“对外推广”,这两个重塑正 面国家形象的基本着力点,与日本谋求长远发展和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密切相关。 Abstract:Japan after multiple disasters still unfolded the positive positive national image,this benefit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Japan “the self-torture internal strength ”and “the foreign promotion ” ,is remoulds the positive national image two basic points of application,this seek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tical power status strategy with Japan is closely related. 关键词:日本国家形象 Keyword:Japanese country image 作者简介:崔聃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魏曌电子科技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83/87【文献识别码】E【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9-0019-01 政治 对外开放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后,在地震、海啸、核危机,以及 其他继发灾害的多重打击下,日本仍然展现出井然有序、信息公开、积极应对的整体形象,有媒体认为“灾后表现是日本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其实,对于日本的国家形象,世界各国褒贬不一。从一个声名狼藉的二战战败国,经过几十年的战后重建,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科技强国、环保国家、发达国家的 正面形象,同时也背负着否定二战侵略历史、 参拜靖国神社等负面问题的阴影,其国家形象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根据评价一国国家 形象的综合性、 多数性、普遍性原则,综合日本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成就,以及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来看,日本的国家形象应该是正面上占优势的。日本对其国家形象进行塑造的努 力主要可以分为 “苦修内功”和“积极对外推广”两个方面,这与日本谋求长远发展和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密切相关。 一、苦修内功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和资源实力作为基础,是很难形成在 世界范围内的软实力的。 日本对国家形象所进行的塑造,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先决条件的。 战后日本在很短时间内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实行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道路,国民经济很快就得以恢复,并进入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成为最早、且惟一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东方国家。日本能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故然有美国全方位扶持和战时对亚洲国家的资料掠夺作为基础,但客观分析可知,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突显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的地位,以及重视教育的普及和人材的培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些策略在日本经济腾飞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日本后来赢得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它着重对发展科学技术的投资。日本科技由完全移植、模仿到个别改良、综合改革,到技术产品国产化,是日本技术发 展的一大特色。 其科研机构的种类、分布范围、结构设置、人才密集程度,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使得日本的科技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另一方面看,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早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注意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造就技术人材。国民教育的扎实普及,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质高的日本国民,为日本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加了砝码。 此外,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十分重视在职教育和终身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轮训和研修,提高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理论技术知识。日本企业特有的“终身雇佣制”、“年功系列工资制”以及资本家为笼络工人而灌输的家族意识、群体观念,使日本工人比较安 心工作,比较愿意钻研新技术。这支拥有较高教育程度和熟练技术 水准的劳动力队伍,使日本能较充分地吸收、 消化和发展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迅速摆脱经济上、技术上的落后面貌,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二、积极对外推广 日本对国家形象的外部塑造和推广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是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展海外经济援助,争取国际认同,提升国家形象。日本通过对外经济援助的方式将资金输送到世界各国,也潜移默化的让自己的政治主张被受援国接受,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日圆外交”、在印度的扶贫开发、在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 拉美地区的经济援助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为日本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使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以外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模糊了对日本的“侵略者”印象,代之以“富裕、爱好和平”的新国家形象。日本本国也以ODA为“国际贡献的支柱”,希望借此树立“富国有德”的形象。 其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恐怖主义、人口、难民、毒品等全球性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些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是日本塑造正面国家形象的另一个突破口。 在环境问题上。日本以其丰富的环保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同各国的环保合作,在国际社会推行环境外交,借解决全球问题树立和平的国家形象,为政治大国地位铺路。 最后,日本的输出文化对其国家形象起了巨大塑造作用。日本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借助大众传媒的形式,将其多样的文化形式在全球进行传播。文化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会根植于受众思想深处,爱屋及乌的效果常常会遍及到文化主体的其他方面。卡拉OK、动漫、日本文学作品、日本料理、日式建筑、和服、柔道、剑道、插花等日本文化形式的传播对日本国家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塑造作用。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然而在其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形象的设计上,日本却能扬长辟短,在发展的各个重 要时期,较深刻、 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到自身条件及国际体系状况,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是中国在发展崛起过程中应该向日本借鉴的。 参考文献:[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2]王众一,朴光海.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19--

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建设研究

文章编号:1673-2103(2009)01-0005-04 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建设研究* 颜志强,潘丽萍 (湘潭大学国政系,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软实力是一种软权力,是一种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的能力。软权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础,国家形象又能促进软实力的提高,在全球化与相互依存的时代,软权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软实力建设的增强必然要求国家形象的改善,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又是展现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目前全球的国家形象之争实际上是国家之间软权力的较量,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要以改善和促进国家形象的提高为目的,进一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软实力;软实力建设;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D034文献标识码:A 一、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0(so ft pow er)又称/软国力0,/软力量0。/软权力0,其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防部前部长助理约瑟夫#奈(Joseph Nye)。奈于1990年提出软实力概念后,这一新词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传播等领域广泛使用,并受到了世界各国政治领袖、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通过精神文化和道德价值,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或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以产生拥有软权力一方所希望的过程和结果,它是通过使别人信服取决你的或使别人同意那种能够产生你所需要的行为的准则和制度来起作用的。 国际政治力量可分为/硬实力0和/软实力0。约瑟夫#奈认为,硬实力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及其他一些方面,如领土、人口、科技、自然资源等方面,一般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来威胁、利诱别国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带有/强制性0;软实力是一种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依赖于一国文化,政治理想和政策的吸引力,具有/非强制性0。软硬两种实力均属重要,在全球信息时代,软实力变得比以往更重要了。[1]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第一,文化(cu lture)的吸引力;第二,意识形态(ide-ology)和思想观念(ideas)的感召力;第三,制定国际规则(i n ter national nor m s)和建立国际机制(i n terna-tional instituti o ns)的能力;第四,恰当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 licy);第五,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2]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相互依存的时代,权力的性质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权力正变得越来越缺少强制性,软实力在其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奈特别指出,由于软实力主要着眼于一国行为或政策的/吸引力0和/合法性0,因而它不仅涉及一国对外政策的内容,更涉及该国执行这些政策的方式。如果对外政策更加灵活,/软权力0更加强大,那么从长远看,该国无疑更能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也更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国家形象。[3] 二、软实力建设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一)国家形象的内涵 对国家形象,中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具体解释,如我国著名的国际战略学家王家福教授在国际战略学中将国家形象定义为:国家形象是国家结构的外在形态,是国家传统民族与文化的传承在当代世界空间的特性化脉动的映象化张力,是国家质量及其信誉的总尺度,更是国家软权力的最高层次。[4]有学者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内外人民的情感态度与人心向背,而且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功能。[5]综合起来看,所谓国家形象是一国内外公众 第31卷第1期Vo.l31No.1菏泽学院学报 Jour na l ofH eze University 2009年1月 Jan.2009 *收稿日期:2008-09-17 作者简介:颜志强(1983-),男,湖南茶陵人,湘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国际法。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 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XX 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 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

个人形象塑造

个人形象塑造计划 无论是宗教还是民间的传说,天使都给人以真、善、美的圣洁形象。人们称护士是“白衣天使”,既赋予护士美丽、温柔、善良的专业形象,也是社会对护理专业形象的赞美和崇高的期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想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 那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又该如何塑造呢? 一、首先以人的生命健康美作为护理美的核心。 人的生命健康美既是在正常状态下的形式结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和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合乎目的的协调与和谐统一,也是人的全面本质的集中体现。美与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健康是美的基础和前提,美是健康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对护理美不仅局限于追求外在形式的美,更重要的是在具体实践中展现护理的真谛,使护理活动有利于促进和维护人的生命健康。 二、注重培养形体美。 护士形体美培养的方式主要是形体训练,以健美为基本内容。要使自己的形体健美,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参加形体训练;二是合理用膳,讲究饮食营养,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给予关注,重视并定期观测个人体形与体重的发展状况; 2.坚持进行科学、系统的形体训练,如参加定期的健美培训班并持之以恒,是维护良好体形的关键; 3.注意均衡膳食,满足生命的基本需要,但又不造成营养物质的过剩,不偏嗜油炸食品、甜食等,少吃零食,注意补充水分和维生素; 4.注意体型改变的几个关键时期,如女性青春期、妊娠与产后、更年期等。 三、注重塑造形象美,包括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1.提高对美的感受和审美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塑造护士职业美的形象。 2.实现对生命关怀和人的价值尊重。尊重病人的人格、生命、权利和尊严,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人道主义职业情操和品格的树立。要想达到较高的职业品德美的境界,首先要加强“慎独”修养,其次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最后要善于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创造护理人际美。 1.护患交往中的礼仪美。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显示,也是协调人际关系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因此,在不同场合应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礼仪美。 2.护患沟通中的语言美。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美好的语言是良好护患关系的纽带。因此要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使用热情、诚恳、亲切、友善的语言,遵循保护性医疗原则的语言美。 3.护理实施中的技能美。操作程序要求规范严谨,符合科学性;操作动作要细致熟练,要符合人体力学原理,要给人以美感。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4975325.html,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 来源:《对外传播》2018年第02期 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情况,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国家形象自主调研品牌,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5月至6月,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开展,调查对象国在2015年调查覆盖的G20全部成员国(欧盟除外)基础上,新增西班牙、荷兰、智利3国,受访者达11000人。调查内容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基础上,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全球治理表现、中医药与中餐文化体验等热点话题,调查规模和议题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2016年以来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精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共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定量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平均答题时长16-28分钟。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同时兼顾人口分布平衡性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分布等)。最终受访者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科学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L i g h t s p e e d Research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高质量的样本库、科学的抽样手段和多样化的答题形式,从各个环节保障调查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通过安排分批多次样本,控制发送节奏,确保覆盖不同日期和时间段。支持多种终端设备,便于受访者用熟悉的设备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地点自助完成访问。在答题过程中,系统设置了卡片滑动、拖动旗标、以图标代替文字等多样化题型来提高受访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以保证数据质量。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发生的一切已经并正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对外传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对我国的片面、不实甚至歪曲报道、对我国政策意图的误读现象依然严重。这种障碍的产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矛盾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大多数西方人不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化,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不能正确解读中国的政策和主张等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向世界说明中国、介绍中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翻译特别是外宣翻译工作,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和合作,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翻译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反映在外宣翻译的效果上。1我国各级各类对外宣传材料(如政府工作报告、白皮书等政府文件,地方对外宣传报道、对外宣传画册、会展资料和公共场所告示标牌等等)的翻译中,错误或不规范的外文随处可见,翻译质量令人堪忧。不合格或是错误的译文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告知的目的,还极易造成混乱和误导,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形象,不利于对外传播与交流,甚至可能产生影响深远、难以弥补的负面影响。本论文探讨了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之间的关

系,并在维护和提升国家形象的视角下提出了若干外宣翻译策略。作者首先厘定了外宣及外宣翻译的相关概念,明确了外宣翻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其与文学翻译的区别性特征。为了对我国外宣翻译的历史和现状有个整体的认识,作者在仔细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论文对我国外宣翻译中常见的误译类型进行了分类,简要剖析了造成各类误译的原因。本论文的重点是在国家形象视阈下探讨我国的外宣翻译策略。为了廓清研究思路,夯实论文的理论根基,作者对国家形象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形象”一词的历史来源和内涵入手,探讨了国家形象的定义和内涵,列举了相关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界定和理解,较全面地把握了国家形象的本质和内涵。作者紧接着概述了国家形象的特点,阐释了我国意欲构建的“和平、民主、文明、进步、富强、正义、负责、合作”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及其我国的国家形象战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这看似很显然的问题,成了本论文亟需论证的两个核心问题。为此,作者专辟章节,分别以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国家形象和外宣翻译为题,较为深入和系统地探讨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国际传播生态环境依旧是西强我弱,我国的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与我国日益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西方传媒大国主宰着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各种偏见、误解,对中国的妖魔化严重地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形象。此外,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和传播的严重逆差,不但不利于我国向世界说明和介绍中国,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1)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塑造(1) 简介:现代商务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但交际场合中事 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着实不易。本课程将通过交往礼仪导论、服务礼仪、公关礼仪、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国际礼仪等内容,全面展示现代交际礼仪与交往艺术的精华所在, 从而为职业人士打造个人交际魅力提供有效的指导。 我能通过本课程学到什么?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实现以下转变: 1、全面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塑造职业人士形象; 2、熟悉专业商务礼仪知识的具体运用,推动事业成功; 3、了解商务礼仪中的诸多忌讳,规避人际交往中的尴尬; 4、掌握待人接物的技巧实现有效的时间管理; 5、掌握的文件资料管理、处理、档案管理能力。 参加对象:经常出席各种社交场合的管理者、活动社交场合的公关人员、希望提升个 人修养与交际水平的各界人士 时间:2020年3月18-19日 地点:北京 精彩授教:丁欣: 企业网景特聘高级培训师、北京大学现代工商管理高级总裁研修班特聘培训师。8年 知名外企培训经验,中国第一代企业培训讲师。历任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培 训讲师,北京九州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讲师、北京伟利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人 力资源部经理。任职期间,多次与同行参与国内最新培训项目的课件制作,并亲自授课, 在培训领域有极深的见地。曾参与设计的课程有《员工职业化培训》、《商务礼仪与职业 化形象塑造》《绩效管理》、《变化管理》、《员工激励》等。在几年的培训经历中,丁 老师总结了很多现代成功理念,其中比较经典的有:“快乐来源于智慧”、“没有第一, 只有动态第一”、“有高山的地方必有低谷”、“一切问题皆因沟通不利”等等。丁老师 授课风格灵活幽默,鼓励学员参与,注重实用性。自97年至今,培训人数近万人,并获 得学员好评。服务过的客户有:诺基亚、京华时报、中房集团、华洋海事、中科信、柏丽 橱俱、山西老万炉业、工化国际物业、卓轮(天津)机械公司、泰士特…… 课程内容:第一天:商务礼仪

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

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 ■ 刘笑盈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话语权时代的到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我们如何准备迎接这样一个时代,也是所有的理论工作者所应当思考的。本文试图在明确中国话语权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理论假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就一些新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一流媒体;话语权;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2009年6月,笔者曾在《中国投资》的第6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的短文,提出了我们准备迎接“中国话语权时代”的命题,简单阐述了媒体与话语权的关系,所以本文为“再论”,就中国话语权及一流媒体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述。 一、中国话语权时代的到来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超越经济而深入到了政治、文化和全球性问题等诸多领域,中国也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准备迎接一个属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了。 获得媒体的聚焦是获得话语权的前提。我国学者早在2005年就开始关注到了国际媒体的“中国热”,最近几年,可以说热度不减。2008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考验,也得到了世界媒体前所未有的巨大关注,是一个关键的年份。与以往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媒体在经历了对中国报道的“正反合”之后,①开始了一个对中国从俯视到平视、从轻视到重视的转变,②在这次中西报道冲突中,中国明显表现出了拒绝被西方媒体所建构的历史特征,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也是我国话语权提升的基础。 2009年中国开始向世界提供自己的主张。3月,就在G20会议召开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人民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关于世界金融体系看法的文章,其影响犹如巨石入水,引起了国际舆论界的普遍关注。几乎所有的世界主流媒体都对此做出了评价,甚至美国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盖特纳,乃至于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都迅速做出了回应。抛开回应内容不谈,这种反应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富有意义的信号———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正在提升。如果说周小川的文章只是一个信号,那么到了9月,胡锦涛的美国之行就是这一信号的进一步扩大。胡锦涛主席在四大峰会上就不同问题提出了我国的主张,胡锦涛在G20会议上的讲话英文稿遭到了与会记者的疯抢,中国的立场不仅得到了世界的关注,而且我国所关注的问题也大部分被写入了会议文件,“中国话语权明显提升”。③西方媒体评论中国开始“有话就说”,正在积蓄力量发出“大国声音”。这一动向值得学术界重视。 从研究国家形象到研究国际话语权,这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变。如果说国家形象的概念比较“虚”的话,那么话语权研究就是从“虚”到“实”的一个重要过渡。我们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已经有了对话语权问题的初步研究。④应该说,学术界的表现还是敏锐的,抓住了时代变化的动向。学术研究也开始从比较具体的国际舆论表现开始向理论纵深发展,但是相比于国家形象研究的数十本专著和上千篇文章而言,国际话语权的研究还显得极为单薄,也不够系统。我们认为,这一课题是需要大力开拓的一个研究领域,至少有以下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话语权的实质与表现?话语权的中西方理论基础是什么?国际话语权的转移是如何实现的?美国是如何控制国际话语权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获得话语权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在全球化时代中西话语权之间如何对接?媒体与话语权之间的关系?如何打造我国的国际一流媒体?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系统研究需要时间和人力的大量投入,本文也只是就其中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二、话语权的概念及国际话语权的转移 话语权是目前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出现频率甚高的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综述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进展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传播的关系研究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 国内学者对于国家形象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实体决定说、媒介呈现说、认知印象说。 第一种观点的代表人物程曼丽在其《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一文中说到,国家形象是形式(外在形象)与内容的统一体,内容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决定了形式。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主体意识,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是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其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基于国家形象的以上含义,程曼丽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媒体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形象工程的推进。 王朋进在《媒介形象: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环节——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视角》中综合分析三种界定类型,认为国家形象根据其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实体形象、媒介形象和认知形象三种状态,而这三种状态呈现以下关系:实体形象为本源,媒介形象为渠道和参照,认知形象是结果。王朋进在这一概念中,着重肯定了国家的媒介形象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关键作用。 在以上两种观点中,民族形象统一在国家形象之中,并没有区分开来。 与之不同的是,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从政治学层次上进行了区分,认为国家是一个法律上的政治组织,指向的是主权、机构等物质性的力量和特定的地理范围,而民族指向的是一群人以及这些人所组成的共同体所衍生处的传统、文化、精神等。①基于以上基础,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在文章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其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既不取决于媒体的传播方式,也不取决于他国的信息建构方式,而取决于本国内部秉承何种国家理念以及在该理念下进行了怎样的国家建设实践。②李彦冰等学者对国家和民族概念的厘清,有助于理解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区别,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形象的含义。 二、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 程曼丽认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国民;而王朋进则立足于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认为国家形象还受到媒体报道所呈现的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王朋进实质上将媒体也纳入到了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范围之中。李彦冰、荆学民两位学者,以建构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为基础,认为处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国家形象,受“共有知识”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这些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交往所形成的“共有知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主体之一,国内主体起基础性,“共有知识”则是决定国家形象的重要变量。 三、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通过以上梳理,基本上可以将这种关系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大众媒体对国家形象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形象呈现出来的状态,如王朋进的观点。 第二类则认为国家形象本质上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程曼丽认为国家包涵民族)自身,而不是媒体,媒体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王祎在《对国家形象的反思》一文中,同样驳斥了媒介中心论的观点,他将国家形象的建构分为“他塑”和“自塑”两个层面,在“他塑”角度上承认大众媒体在国家形象的作用,在“自塑”的角度上,他认为大众媒体仍然具有局限性。因此,王祎认为,以本国媒体的“自塑”作用来纠正他国媒体的“他塑”偏见,这样的研究

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对策

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随着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在国家形象的传播上有了巨大的诉求。一方面中国希望向世界各国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通过国家形象的传播,为自己在国际体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为政治、经济的发展赢取利益和空间。因此在近年来,无论是政府机构,或是企业和媒体组织,均在国家形象的传播工作中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精力。然而,当我们正满怀信心期待国家形象传播所带来的巨大回报时,却发现事实并非我们所愿。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摩擦都在逐年增加,而在文化上,不仅所弘扬的中国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反而被西方文化全面压制。因此,许多学者开始探究中国在国家形象传播的方法中存在何种问题,而导致今天国家形象传播的尴尬局面。而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国家形象传播之所以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是存在客观的无法更改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是人类或是一个文明在历史的进化中所形成。也就是说,无论我国在国家形象的传播工作做多大的努力,或是利用多么先进的方法,都是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但是,完全判定国家形象传播毫无作用也是武断的。国家形象的传播依旧可以在连接民族感情等发挥作用【关键词】:国家形象传播文明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G122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4第一章中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和转变14-231.1中国人眼中的国家形象14-191.1.1现代化之前的国家形象14-161.1.2国家思想的形成16-191.1.3现代化的国家形象191.2外国人眼中的中国19-231.2.1“中央之国”19-201.2.2“东亚病夫”20-221.2.3“东方龙”22-23第二章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作用23-312.1国家形象传播条件的形成23-262.1.1硬实力衍生软实力23-242.1.2华侨、移民、留学生、境外游客的增长24-252.1.3媒介的新时代25-262.2国家形象传播效果甚微26-312.2.1政治方面272.2.2经济方面27-282.2.3文化方面28-292.2.4传播功能受限29-31第三章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所遇到困难的原因31-413.1遇到困难的根源——文明的冲突31-333.2国家形象的多元性33-353.2.1多元的组成部分33-343.2.2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国家形象34-353.3媒介帝国主义35-383.3.1媒介传统格局的顺延35-373.3.2媒介把关和议程设置37-383.4社会心理学因素38-413.4.1偏见和刻板印象38-403.4.2选择性心理40-41第四章今后国家形象传播的对策和建议41-464.1不同的文明,不同的传播方法41-434.1.1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41-424.1.2在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

媒介发展与国家形象传播 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和《中国制造》广告为例 人们把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物质实体叫做媒介,它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及其生产、传播机构。媒介的这一定义涵盖了传播活动的两大主体传播者和受传者(受众)。由此,媒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媒介产品和媒介终端。 媒介产品阶段的整个传播过程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媒介是信息的生产机构,受众是信息消费者。它的标志是传播者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信息流程就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者是关键;虽然受众的意见也是重要的,但是,信息反馈的渠道匮乏、速度缓慢,直接导致媒介所追求的互动仅仅停留在概念和形式上,书籍就是典型案例。而到了媒介终端阶段,传播活动是以受众为中心的。在这一阶段中,媒介表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媒介和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具有自主性。网络就是典型案例,尤其是以个体受众为主体的自媒体的出现,个体成为传播的终端,每个个体既可以是传播活动的传播者,也可以是受传者。 由媒介产品到媒介终端的发展变化类似于市场营销领域的4P理论到4C理论的变化。它们都体现了传播活动中思维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导致传播领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传播主体的媒介和受众自身的发展与成熟使得实际传播效果不再与枪弹论靶子论相吻合。而在这个终端为王的时代,媒介产品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同样的,国家形象传播也要与实际环境相匹配,媒介发展的这两个阶段也可以用来解读国家形象传播的实际效果。在这里,《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和《中国制造》广告是两个很好的案例,它们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上述结论。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它从中国的各个方面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和新中国的现代化,并投放在纽约时代广场等国际主流媒体或媒介。而实际效果则是许多美国人在看到这则国家形象宣传片后,并没有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形成正面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自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国际形象给外国人留下了东亚病夫的固有印象,加之21世纪之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缺乏和忽视,导致在许多外国人眼中中国至今还是一个落后封建的国度;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媒介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可以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就是一个媒介产品,他的制作理念是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整个宣传片就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来向国际社会强硬灌输中国国家形象,因此,在带着固有印象和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感的外国人看来,这一国家形象宣传片完全就是自吹自擂,甚至是暴发户炫富,更谈不上互动;加上片中所展示的中国现代城市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复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产品。 传者主导和缺乏互动使得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收效甚微,在枪弹论不再百发百中的环境下,这样单向的展示型国家形象传播的效果是可以预见的。 而另一则中国国家形象广告《中国制造》却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片中以世界工厂为切入点,展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新型国家形象。从每个外国人时时刻刻都有可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做到了真正站在受众的角度。这一媒介终端理论的应用很好地击中了受众的痛点。这则广告片从受众熟知的方面展示中国制造的重要性和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为各国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商品的态度和意愿,让受众自己意识到没有了中国,自己生活中所拥有的便捷、舒适、满足等美好体验都将随风而逝。只有让受众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去了解、去关注中国这个国家。与受众产生了情感共鸣(互动),国家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