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精品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精品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精品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精品导学案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课前预习】

1.化学是一门以____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和____等,可以____,学习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

2.蜡烛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是____色,____味,____体(填“液”或“固”),____溶于水(能或不能),质(硬或软),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会____(漂浮或沉入),说明石蜡的密度____水(大于或小于)。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而且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____越多。

氧气可以使燃烧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的含量____。

4.人体的呼吸作用通常是将空气中____吸入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____和____。

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做灭火器,说明二氧化碳____支持燃烧(能或不能)。

5.查阅有关资料,实验探究有哪些步骤?

【情境导入】

【交流与思考】

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

【展示提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 、空气

B 、水蒸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

B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中考直通车】

6.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填序号)。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

(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汽。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

7.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拓展延伸】

8.实验探究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整齐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____,假设_____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假设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作业布置】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得出结论。

2.初步学会使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 ,白色浑浊越多,说明____________ 。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气体,是利用了该气体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性质。

3.怎样收集一瓶空气?怎样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收集呼出气体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在家中找一些替代品(如吸管、瓶子、盆子等),多习几次收集呼出的气体,直到操作熟练为止。你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到当瓶中集满气体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5.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生物课上所学的知识猜测一下,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吗?

【情境导入】

【阅读】课本P14~16。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方法和步骤。

(2)比较含水蒸气多少的实验是否合理,你还有其它的实验设计吗?

【展示提升】

1.以上三组实验在设计方法上有哪些类似之处?

2.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能概括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环节吗?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呼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A、模仿

B、对比

C、推理

D、假设

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④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3.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中考直通车】

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6.下面是某同学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报告,请你帮助他完成这份报告。

【拓展延伸】Array

7.某化工厂周围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我们要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检测时。

首先就要取用空气样品。请你想一想,你有哪些简单的取样的方法?

8.用右图所示装置,能否探究得出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如果能,瓶内应该装何种化学试剂?试剂装进后,又该怎样操作呢?

【作业布置】

课题1 空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

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

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2、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阅读】课文P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阅读】课本P30~32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⑴空气的污染源:

①(可吸入颗粒物)

②主要有、、、等。(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

⑵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

等。

⑶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清洁能源)。

④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周报

空气质量日报内容包括:、、等。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化学同其他学科比较的“特点”所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铝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铝热反应等等。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如:学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们可与盐酸反应得到CO2,让学生

在家用水垢或鸡蛋壳和醋反应来证明它们的组成也有碳酸钙。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化学教学中,一些化学概念的形成和一些化学知识的获得都要通过对实验认真地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铝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铝条前,让学生看清铝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2.培养学生精确、全面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常常忽略一些微小的现象,所以也要加强学生精确、全面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

课题2 化学肥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导学案 11、盐 化肥(含答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温故探新 (1)酸碱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 件是什么?请写出两个你知道的属于复 分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中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关的 方程式: ①中和,如:______________; ②酸与盐:________________; ③碱和盐:________________; ④盐和盐: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学生阅读P79—81二人小组讨论回答下列 问题: 【问题1】化肥的各类及其作用?

氨味的是______没有刺激性氨味的是______。 三、自学检测 1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A.熟石灰B.硫酸钾 C.过磷酸钙D.氯化铵 2.化学肥料对粮食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能作磷肥的是() A.NH4HCO3B.CO(NH2)2 C.KNO3D.C a(H2PO4)2 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NH4NO3B.NH4H2PO4 C.CO(NH2)2D.K2SO4 4.右图是一个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的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这种化肥属于( ) A.氮肥B.磷肥 C.钾肥D.复合肥料 互动学习、问题解决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展示 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一.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D.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2.下列有关化肥的叙述错误的是 A.NH4NO3、KH2PO4都是复合肥 B.(NH4) 2SO4、NH4Cl都是氮肥 C.贮存NH4HCO3时,要注意防潮 D.(NH4)2C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3. 小明家是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他学习了九年级化学后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因此,(1)他建议其父母去买的氮肥的是。(填字母)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磷矿粉[Ca3(PO4)2] (2)他还告诉父母在施用氮肥的同时(填“能”或“不能”)施用草木灰。 理由是。(3)他还建议父母经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作用。但人在进入大棚之前,需先进行___ 试验。 二、拓展探究 1.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 (1)硝酸铵属化学肥 料中的__(填序号)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__ (填序号)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 NH4NO3+NaOH=NaNO3+NH3↑+X, 则X的化学式是:;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

6400017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6400017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高师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共34学时,旨在培养具有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改进和探究能力、不同类型实验设计能力等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学化学教育师资。 2.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安全性”、“规范性”、“示范性”、“探究性”四个方面的要求,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创新能力、科学态度及价值观的学习与应用。“安全性”要求实验应保证人身安全、减少污染;“规范性”要求仪器组装、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及报告科学规范;“示范性”要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快速、便于观察;“探究性”要求学生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验的改进或设计,认真探索非预期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原因。 每次实验课应包括以下环节:⑴教师下发讲义、布置预习内容;⑵学生预习、书写预习报告;⑶教师课堂检查实验预习情况,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⑷学生实验实施,教师引导实验问题的发现及探究;⑸教师总结实验课堂情况。 教学大纲 实验一、仪器的领取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实验目标: 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要求;熟悉实验室概况及实验室管理规则;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1.理解本课程安全性、规范性、示范性、探究性的特点和要求; 2.清点本课程实验所需仪器; 3.进行固体和液体药品取用、不同熔沸点药品的加热、试管操作、仪器组装等实验基本 操作技能训练。 课时安排:4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实验要求:1.学会根据药品性质进行合理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2.养成根据实验需要判断药品合理用量的习惯;3.爱护公物,保持实验室内整洁、安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建议: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单人独立进行,同组同学在旁观察、指正;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帮助纠正,对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加以解决。 实验二、安全性化学实验研究——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目标: 1.学会排除放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中的安全隐患,养成实验安全意识; 2.掌握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原理; 3.探讨本实验现象演示改进的方法; 4.学会利用启普发生器代替装置设计实验。 实验内容: 1.学习实验过程中稀硫酸配制、氢气制取与性质实验安全隐患的排除方法; 2.探讨使实验现象明显、直观、生动的最佳条件; 3.利用启普发生器代替装置设计实验。 课时安排:4学时 实验要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自主研学 谈谈你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的看法。 你是否赞成施用化肥?。你的理由是。 合作探究 小组内互相展示你们收集到的各种植物图片,并谈一谈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思考:农民经常施用的化肥有哪些?请分组展示各种化肥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试着填写下列表格。 化肥简介: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小结]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 活动:小小辩论会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全班同学自觉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派3名代表。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 学以致用 1.下列能增强农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的化肥是() A.Na2SO4 B.KCl C.NH4HCO3 D.Ca(H2PO4)2 2.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它属于() A.氮肥 B.钾肥 C.复合肥料 D.微量元素肥料 3.小明家地处少雨的高寒地区,种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偏黄,且子粒不饱满,小明学了化学知识后,帮助父母科学种田,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应向父母建议买的化肥是() A.CO(NH2)2 B.Ca3(PO4)2 C.KNO3 D.NH4H2PO4 4.李军家是种植蔬菜的专业户,学习了化学后他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 (1)他建议父母去买的氮肥是()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磷矿粉[Ca3(PO4)2] (2)化学肥料中通常所说的含氮量是指,请计算上述氮肥的含氮量是。 参考答案 自主研学 两种答案都对,只要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化肥简介:化肥的种类与作用 [小结]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 化学肥料(N黄P小K矮倒) 氮肥、、 磷肥 钾肥、 复合肥料、、学以致用 1.B 2.B 3.D 4.(1)A(2)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7.8%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2化学肥料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 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对于完成化学课程的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依据教师或 教材提供的材料和背景,通过实验、观察、质疑、思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概括等 多样化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在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全面认识事物,学会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理性认识。 但是,长期以来,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各级考试指挥棒 的束缚,使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论的问题。故验证性实验居多,费时费力的探究性实验少,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严重。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采取 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优劣的 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较少得到锻炼和培养.而这种情形显然与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可以说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当前深化化学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然而,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在注重实验过程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方 法、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有效 和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等策略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依然是常规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 要求. 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 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使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 施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形式化、低效化等弊端, 试图探索出一种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 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构建一种有效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应用新课程理念改革中学化 学实验教学,提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对逐步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 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高中学化学教与学的效率都有着积极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 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 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 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课教学论文 一、试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广泛意义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家长的智力与能力、培 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培植和方法论、来判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 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 需要一个演化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 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 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语汇也 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须要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消化和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智 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两项措施。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的原理改进 无机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 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 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 使之发展和深化。临床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立论、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 想情操都具有非常极其重要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 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引导、启迪,逐渐培 养而成。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在高分子实验中的作用及提 高观察能力的意义,要经常要求学生预先做好观察的准备,提出明确 的观察战斗部队,实施进行观察的计划,掌握所必须的具体方法。这 样不利于启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提高了观察的效率,并使 学生的智力技能在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配合下迅速提高;其次是教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课题2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3.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学习难点】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一化学肥料 1.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________能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________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的能力。________元素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同时含有____________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料,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1)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形成潜在的________污染。造成土壤退化和________、________环境的污染。 (2)农药在杀灭病虫的同时,也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4.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3 3.(1)土壤水大气 4.灰白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尿素除外)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目标一:化肥肥料的种类与作用 (1)阅读教材P80,看教材上相应的图片和教师提供的图片,完成下列内容。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doc

化学实验开题报告范文 作为一名热爱化学的学生,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化学实验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名称: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更是在此次小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佳绩。我们生化组承担的两个小课题均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称号,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虽然已经结题,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我们在小课题中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学校开展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小课题研究活动之际,我们申请了科研小课题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其目的是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尤为重要,如: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等,教师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展。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现象,该如何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呢?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只为了完成预设教学内容而回避生成性问题,正如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正如课堂不能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一样,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地预设教学?如何使生成的资源更具科学性?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不得

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导学纲要

课题:课题2化学肥料第二课时导学纲要 课型:新授授课班级:九(4)、(5)班 设计教师:王顺昌审核:李文秀 课标要求:1、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2、了解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 法。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重点:学会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难点:常见氮肥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课前预习纲要 【重温旧知】回顾课本79-82页,完成下列问题: 1、常用的含氮化肥有______,含磷化肥有______,含钾化肥有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属于磷肥的是( ),属于复合肥料的( ) A.K 2SO 4 B.NH 4 NO 3 C.Ca(H 2 PO 4 ) 2 D.NH 4 H 2 PO 4 【新知早知道】阅读课本82-83页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然后完成下列任务。 1、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2、铵态氮肥能不能跟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为什么? 课堂学习探究纲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引入课题。(具体见课件)(1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略30秒) 三、合作探究

2 氮肥 尿素 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 硝酸铵 硫酸铵、氯化铵加碱 有氨味 燃烧、发亮 熔化、冒烟 ,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溶于水后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铵,反之是氯化铵 无氨味 灼烧区分氮肥的方法: 师生双边活动 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纠错 四、课堂测评、学以致用: C 层题: 1、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 A. 氯化钾 B. 碳酸氢铵 C. 氨水 D. 硝酸钾 2、下列化肥通过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 A .硫酸铵 B .尿素 C .硝酸铵 D .氯化铵 B 层题: 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理论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化学实践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生动、活跃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全面落实化学实验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利用实验。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学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验推动化学发展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化学课程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度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不仅强调学生对化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科学规律,更重视通过化学实验这一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实

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化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化学实验中探寻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化学实验教学,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实验作为一种操作性教学活动,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验证性实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试剂量及操作水平的不确定性,导致出现的化学现象不明显,学生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某些理论的正确性;部分实验具备理论基础,但由于操作步骤复杂困难,实验仪器的局限性,导致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无法有效地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指导;虽然教师和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的都是小型实验,但毕竟化学实验是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带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化学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优化与改善,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一、化学实验贴近生活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CO(g)+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20201004181000)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 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 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 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了解滥施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2.认识典型的几种氮肥和钾肥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找出复合肥料中的营养元素。 3.通过实验探究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和碱性,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课前预习】 1.向家长了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 有。 2.阅读教材,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氨水 B.硫酸钾 C.磷矿 粉 D.氯化铵 E.硝酸铵 F.尿素 J.硝酸钾 H.碳酸氢 铵 I.氯化钾 其中属于氮肥的是;属于磷肥的是;属于钾肥的 是;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3.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形成潜在的污染,还会造成土壤退化 和、的污染。滥用农药也会带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和危害。 【情境导入】 你见过绿油油的麦田吗?花圃中鲜艳欲滴的花朵吗?它们长得多么饱满,多么茁壮啊!这是谁的功劳吗?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而能够大量、稳定提供这些营养元素的正是化肥。那么,什么是化肥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化肥简介 【简介】展示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自学】课本P76~P79“化肥简介”,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问题和表格并展示。 1.化肥:用矿物、空气、水作原料,以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 需的化学肥料。 2.回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哪些元素? 3.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等,其 中、、需要量大而土壤中又缺乏,因 此、和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4.⑴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缺) ⑵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缺) ⑶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缺) 【归纳】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作用和性质 类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铵 化学式 主要 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 ,叶色。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 抗能力,穗多粒满。促进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 和能力。 植物缺少症状 状态 气味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及习题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能量是守恒的; 3、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热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三、中和热的测定 四、能量的分类 典例剖析 【例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伴有能量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B.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NaOH固体溶于水中放出热量,NH4NO3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核反应的能量变化等。在确定的化学反应中,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放出热量;当E (反应物总) <E (生成物总)时,反应吸收热量。B、C正确,A、D错误。 【例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⑦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 C 解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①②④⑤正确,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数会变化,且一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的化学课堂教学中 重点在于怎样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好的思维方法以及综合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4、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5、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下面以金属钠跟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为例 来讨论化学实验实现的有效教学策略。1、拿出方有金属钠的试剂瓶 让学生闻气味讨论液体是什么物质 2、用镊子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吸去液体后放在玻璃片上让学生观察颜色。3、用小刀切割金属钠 让学生及时观察切割面的颜色以及颜色的变化 把切到部分放在玻璃片上 剩余的放回试剂瓶 并用另一玻璃片挤压 观察现象。 4、及时把金属钠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 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 浮、熔、游、响 5、金属钠消失后往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边做实验边向学生讲述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我校正在实行的新课改 把课堂还给学生 打造高效课堂 更应该重视化学实验 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 让化学课变得更有趣 学生更愿意上化学课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可见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浅谈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在在在全面提倡和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 我认为重点在于怎样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 而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化学实验在其中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 在中学阶段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 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有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③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原理 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⑤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下面以金属钠跟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说明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做金属钠跟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要求学生先认真仔细观察并描述实验的现象 然后分析解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最后加以综合 得出钠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呈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时发出大量的热、燃烧时能发出黄色火焰、和水反应产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金属的结论。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学习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它的直观、真切和印象深刻的特点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它的丰富的知识性对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巩固化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磷肥有哪些。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是“重头戏”,是学生得分的“拦路虎”。曾有人说,“得实验者,得天下”,意思就是说,化学试题如果实验题得分高,那么最终的总分就会高。确实,实验不仅重要,也难得分。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考中的实验题,确实越来越难。下面就从三个角度来透析高考中的“创新”实验题,并给出一些教学建议,与同仁们同勉。 一、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吝啬去实验室 例1: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该题中A项,为滴管的“非常规”操作,滴管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滴入的NaOH带入O2而将Fe2+氧化。B项貌似正确,其实这是命题人所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是否敏锐,在配制实验时,不可以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C项中药品选择错误,且NH3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项中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通过该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些仪器是普通中学实验室中所具备的,并且实验操作也是易进行的,但是学生在解答中,得分率却很低,究其原因,我们要试问,有多少学生在实验室中做过此类似的实验?大都数学生都是老师通过纸质试题,来讲实验,画实验来提高成绩,老师们可能感到已讲到位了,可是学生还是易出错,这实际上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直观的感觉,因而看到似曾相识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很容易混淆而出错,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需要放开时间,带学生进入实验室中尝试各种仪器的使用,老师们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错误操作,日积月累,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培养了良好的化学实验素养,看到实验仪器与装置就不会感到陌生,做题的正确率肯定也会相应的提高。 二、准确提炼试题信息,学会书写实验报告 例2: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