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侯建成  原创编写

高一地理迎期末统考复习记背提纲

地理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2.组成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 组成要素:大气、水、地貌、生物、土壤等;

二.某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生物为例)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

改造大气圈: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今大气的组成是生物参与的结果,氧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

改造水圈: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水分状况。

改造岩石圈:有些沉积岩是生物参与形成的,如煤、石油等;

生物出现加快岩石风化,促成土壤形成。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三.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举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

1.以生物循环为例:

光合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从水圈中吸收水分,即将无机物合成有机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分解作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2.以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为例:参见前面考点。

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如撒哈拉沙漠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少,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片沙漠,植被稀少;

(2)牵一发而动全身;

(3)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致整体地理环境改变:

如东北森林减少,土壤缺乏枯枝落叶补给腐殖质,又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降低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水锐减甚至断流;水土流失使地面沟谷纵横;

如全球热带雨林遭到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自然带

1.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普通存在的,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2.自然带形成:

由于各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形成相应的植被和土壤,并呈带状分布构成陆地自然带。

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自然带的标志;自然带以植被类型命名。3.读自然带分布图,了解自然带名称及分布:

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判断自然带复杂性:

山坡自然带多少与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

(4)判断两坡自然带差异:

同一自然带下界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南半球中纬度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坡为向阳坡,南坡为背阴坡。北半球相反)。

地理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化

1.读图表,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周期、变化特点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

当冰期出现时,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

(2)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来):冷暖交替;

2.读图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波动上升趋势;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2)说明: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

区域性气候变化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沿海生存环境:

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国家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2)生态系统调整:

不利:改变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物种易患病、虫害;

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高纬度会适合农作物生长并增产);

(3)干湿状况变化、灾害事件增加: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

干旱半干旱区域因蒸发增强会更加干燥;(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增加;(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威胁人类健康:

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增加,扰乱人体新陈代谢;

改变传染病媒介的活动范围、病菌滋生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4.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对策

(1)主要人为原因:

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②森林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2)主要对策:

①减少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CO2):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等;

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方面):

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

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保护海岸工程等;二.自然资源

1.概念: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如粮食、钢铁、闪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2.主要类型: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3.性质:可再生资源(土地、水、气候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矿业等生产;

5.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扩大,利用方式多样化,利用率越来越高。

6.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不平衡性、资源联系性、数量有限性等;

(2)人类要注意资源保护、适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等;

三.自然灾害

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气象灾害有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等;

地质灾害有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3.自然灾害例举——以洪灾为例

(1)主要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象因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等;

水系因素——流域的汇水速度快,排水速度慢;

突发因素——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②人为因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

加剧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排水速度变慢。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2)防治措施:

①工程措施:中上游修建水库;

中下游退耕还湖、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

②非工程措施:中上游严禁乱砍滥伐,植树造林;

建立防灾管理体制、抗洪管理系统;

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防洪保险等;

4.自然灾害例举——以寒潮为例

(1)成因:强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

(2)时间: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主要危害:出现降温、大风、雨雪或冰冻天气;

(4)措施:提前发布寒潮警报,可减小其危害。

5.自然灾害例举——以台风为例

(1)成因:夏秋季节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上,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2)气流状况: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南半球相反;

(3)结构及相应天气:台风眼—晴朗、旋涡风雨区—狂风暴雨(风力最大)、外围大风区;

(4)影响范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5)主要危害: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6)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6.自然灾害例举——以地震为例

(1)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2)分布: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我国东南部、西南部;

(3)防治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灾害管理,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实施预防措施等;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

1.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 亚、非、拉 ,最高的是 非洲 ;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 欧、北美、大洋洲 ,最低的是 欧洲(德、法等出现负增长);

考点二人口迁移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政策、战争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三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含义: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最高人口。(它是一个警戒值)

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丰富程度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含义:

指最适宜人口数,能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主要是土地和水);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因素是消费水平。

5.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我国人口与可耕地、淡水资源矛盾已十分突出,应坚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考点四城市化

1.城市化主要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4)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城市化速度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

①对土地:耕地减少;绿地减少,水泥地面增多等;

②对生物: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文:河道淤塞,易形成洪涝灾害;减少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④对气温和降水:出现“热岛”现象;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

⑤对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⑥对交通和居住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考点五城市服务功能

1.城市服务功能含义:城市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中心。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小城市,级别较低,服务种类较少,服务范围较小,数目较多,彼此距离较近;大城市,则相反。

3.影响城市级别的主要因素:资源和交通。

城市等级的主要划分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4.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服务范围,但这个实际范围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以外。

5.中心地理论中的服务范围:(六边形服务范围规律)

理论中,同级别城市服务范围相互排斥的,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

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三倍。

实际生活中,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是相互嵌套的。(距离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等)

考点六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主要功能区:

(1)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功能区混杂布置,功能不清。

城市功能区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城市之间分工也越来越明显。(2)目前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功能复杂的城市还有行政区、文化区等功能区。

(3)功能区之间一般无明确的界限;往往以某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2

3

4.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城市中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2)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3)地租分布规律:一般来说,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距交通干线越近,穿过道路越多,地租越高。

(4)各类功能区付租差异(如图):

图中A 范围为商业区,因为商业活动支付地租

最高。(市中心有大量消费人群,市场最优)

图中B 范围为住宅区,因为住宅区支付地租最

高。(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图中C 范围为工业区,因为工业支付地租最高。

(既可降低成本,又保护环境) 以上只考虑距离市中心远近因素,城市地域结

构呈同心圆模式。

5.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如图):

6(1)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例:美国纽约等现代化大城市,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历史悠久,则多古老建筑。

(2)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例:北京皇宫位于城市中心,重要建筑物沿中轴线排列,体现皇权至上;美国首都华盛顿,象征民主与法制的国会大厦和白宫处于城市中心。

例:杭州山水城市,体现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

地理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考点一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1

2(1)主要分布区: 东亚(如图A )、南亚(如图C )和东南亚(如图B )

(或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

(2)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地形 平坦 ;

土壤 肥沃 ;

水源 充足 ;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需求量大;

人口密集,劳动力 丰富;(劳动

密集型农业)

历史 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3(1

)主要分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为家庭经营的农场);

中国的 东北 、 西北 地区(为国营的农场)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主要分布在 中部大平

原 。)

(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 温和,降水丰富;

地形 平坦开阔;

土壤 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 高;

交通 便利 ;

市场 广阔 ;(当地市场

不广阔)

科技 水平高;

(3)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色:专业化和区域化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强度,会使土地持续利用,会增加

主要农作物:①玉米 ②春小麦 ③冬小麦

农产,提高收入等。

(2)不利影响: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或乱挖发菜等)会引起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在湿润的山区,破坏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

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硬;广泛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土壤污染。

考点二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以微电

3(1)有利影响:工业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工业社会,资源能源矛盾突出,酸雨等环境污染严重;

例1:传统工业区衰落时的突出问题(联系必修3)

①环境问题:资源 短缺 ;环境污染 严重 ;

②经济问题: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 ;

③社会问题:失业率 上升 ,人口大量外迁 等;

例2:高新技术工业与环境污染(以硅谷为例)

① 固体废弃物

污染:废旧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废弃物;

② 放射性 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核放射污染等;

③ 噪声 污染:航空航天噪声危害等。 4.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①充分利用 基础设施 ;②加强 交流和协作 ;③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取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

① 自发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如 钢铁城、石化工业区等 ;

② 规划形成 的工业地域,是有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如 经济开发区 ;

(4)工业城市形成:

①工业联系复杂,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易形成工业城市;如 钢铁城、汽车城、石油城 等;

②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很难形成工业城市,如很少有糖果城、糕点城等。

考点三地域联系

1

2

例:随着地域联系的发展(尤其互联网),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信息交流更快捷,改变人们交往形式,增强国际联系,促进全球化进程等。3.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多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聚落形态呈带状、星状等分布。例:株洲、郑州、石家庄等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2)聚落形态的变化:

4.交通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

例: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较少,商品流通不便,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小于平原。

(2)影响商业网点的位置:交通便利地区有利于商品流通,易形成商业网点。

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商业中心,都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城市内的商业网点(零售式)多布局在交通便利、消费人群多的市中心(市场最优为原则)。大型商业网点(批发式),多建立在环城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最优为原则)。

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简称3S技术。

2.应用领域: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二遥感技术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考点三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卫星部分——GPS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上。(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

用户设备部分——GPS卫星接收机。

3.工作过程:

4.应用领域:用于定位和导航。如

军事、交通(航海、航空、汽车等)、旅

游探险、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等;

考点四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

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2.主要程序:

3.在城市管理

中的应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考点五数字地球

1.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

2.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数字地球的建立,使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分布和变化。其应用领域广泛,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2,3,4,6A =,{}1,2,3,4,5B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 D .{}2,3,4 2.计算12 94??= ? ?? ( ) A . 32 B . 8116 C . 98 D . 23 3.函数 y = ) A .[1,]-+∞ B .[]1,0- C .()1,-+∞ D .()1,0- 4.一个球的表面积是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A . 163 π B . 323 π C . 643 π D . 256 3 π 5.函数3 ()21x f x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 .()1,2 B .()2,3 C .()3,4 D .() 4,5 6.下列函数中,是偶函数的是( ) A .3y x = B .||=2x y C .lg y x =- D .x x y e e -=-

7.函数()2 3x f x a -=+恒过定点P ( ) A .()0,1 B .()2,1 C .()2,3 D .()2,4 8.已知圆柱的高等于1,侧面积等于4π,则这个圆柱的体积等于( ) A .4π B .3π C .2π D .π 9.设20.9 20.9,2,log 0.9a b c ===,则( ) A .b a c >> B .b c a >> C .a b c >> D .a c b >> 10.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单位:cm 2)是( ) A .16 B .32 C .44 D .64 11.() ( ) 2 ln 32f x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A .(),1-∞ B .31,2?? ??? C .3,2??+∞ ??? D .()2,+∞ 12.已知(3)4,1 ()log ,1a a x a x f x x x --

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

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篇二】高一下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

高一地理期末考复习资料

高一地理期末考复习资料 专题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系统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主要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体 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知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宇宙 2. 太阳系 冥王星“出局”主要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降为矮行星 3. 太阳 光球 色球 亮度: 温度: 升 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太阳最内部)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异常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天气气候异常,扰乱磁场产生磁暴。 4. 地球 地球适宜生命居住的原因: 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体积质量适中(吸引适宜的大气) ③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节奏适宜) 专题二 月球 1. 月球 月球体积为地球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 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无风),表面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特征。 公转周期为27.32日,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 2. 月相 (见下页图) 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 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平均1o/日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 2.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经度:1h per 15°4min per 1° ※时区:从某0°或180°(未知)经线两边经度递减,则该经线为180°,且此经线西面(左面)为东经,东面(右面)为西经;两边经度递增,则该经线为0°,且此经线西面为西经,东面为东经。 3. 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 球左偏 4.公转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回 归年:365又1/4天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3o26’ 专题五板块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精选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精选 在人教版高一地理的课本中,涉及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也比较多,我们的学生要认真熟悉好地理的内容,尤其是文科的学生。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 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高一地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精品文档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2 、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2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地转偏向力】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地方时和区时】=4°分钟)°=1小时、1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 *1小时(东加西减)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正午太阳高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一、纬度分布规律:、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2 、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二、季节变化规律:1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2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3、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9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由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就需开发新能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2.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都属于酯类 3.下列有关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D2、T2、H2互为同素异形体 B.甲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C.石墨、金刚石互为同位素 D.乙烷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氮气分子的结构式:N≡N C.F-的结构示意图: D.NaCl的电子式: 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B.H2与O2的燃烧反应 C.铝与稀盐酸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6.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反应物的浓度 B.反应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7.下列金属的冶炼不适宜用热还原法来冶炼的是 A.铁 B.铜 C.铅 D.钠 8.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导航的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7:55指的是时间 B.图中18分钟指的是时刻 C.图中8.1公里指的是位移大小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2.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 A.53 m/s 3 B.20 m/s C. 203 m/s 3 D.5 m/s 3.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 4.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F 逐渐变大,T 逐渐变大 B .F 逐渐变大,T 不变 C .F 逐渐变小,T 不变 D .F 逐渐变小,T 逐渐变小 5.放假了,小明斜拉着拉杆箱离开校园。如图所示,小明的拉力大小为F ,方向沿拉杆斜向上,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θ.与拉杆箱竖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且不受拉力相比,此时拉杆箱对水平面的压力( ) A .减少了sin F θ B .增大了sin F θ C .减小了cos F θ D .增大了cos F θ 6.如图所示,质量为8 kg 的物体A 静止在竖直的轻弹簧上面。质量为2 kg 的物体B 用细线悬挂起来,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压力。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细线剪断瞬间,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取g =10 m/s 2)( ) A .100 N B .20 N C .16 N D .0 N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B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D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与物体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8.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

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

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这学期进行了文理分科,对文科及文美的同学要注重于阅读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知识的构建。对理科的同学要着重于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任务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 总结 【--学习计划】 高一地理的学习很重要,想要在有限时间里学习好地理知识,需要掌握重要知识点。那么,在高一下学期,有哪些地理知识点需要总结和梳理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一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二、遥感(RS) 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

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2、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3、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定位、测速、导航、授时)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2、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之间的关系: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 2、数字地球: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按投入多少分:密集农业(发达地区)、粗放农业(落后地区) 按产品用途分:商品农业(发达国家)和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热带雨林

最新高一地理上学期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知识点 【宇宙】 一、宇宙: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八大行星排列与分类、公转运动共同点、小行星带位置 三、地球上有生命(特殊性):条件、原因 【太阳】 一、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核聚变反应、电磁波形式(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二、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纬度、天气、海拔 三、太阳大气层分层、各层上有什么太阳活动 四、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能源②热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气候②电离层③地磁场 五、人造卫星发射选择纬度低的地方的原因:初速度大 【地球】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均为15°/h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夹角、23°26′、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极圈度数的关系 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 【晨昏线】 一、根据光照图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2、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二、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节气:1、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冬至 2、与经线重合:春分或秋分 三、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转偏向力】 规律: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风)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方时和区时】 一、地方时基本特征①同经同时②东早西晚③东加西减(15°=1小时、1°=4分钟) 二、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加西减) 【正午太阳高度】 一、纬度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向南北两侧递减 2、离太阳直射点纬距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二、季节变化规律:1、某地,太阳直射点移来,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2、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3、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最小

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高一化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2、晶体类型的判断 ⑴从性质上判断: 熔沸点和硬度;(高:原子晶体;中:离子晶体;低:分子晶体) 熔融状态的导电性。(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用此实验方法可以区分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⑵从组成上判断(建议:晶体类型一定要判断清楚,尤其是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要分清) 方法:一是看构成晶体微粒的种类,二是看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步骤:⑴金属单质:金属晶体⑵金属阳离子或者铵根离子:离子晶体 ⑶四种原子晶体(金刚石、硅、二氧化硅和碳化硅) ⑷非金属元素组成,不是铵盐、原子晶体,一般就是分子晶体。(稀有气体形成分子晶体) 3 4、食盐晶体中,Na占据立方体顶点、面心,Cl占据棱中点、体心,每个Na 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 干冰中,二氧化碳分子占据面心和顶点,只有分子晶体化学式一般才是分子式,其他晶体不存在分子,故没有分子式,只是化学式。 金刚石、二氧化硅晶体中都存在四面体结构,键角10928 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 公式v=△c / △t=△n /( V△t) ⑴速率大小比较应该将其转变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且单位一致。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⑵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

质的量浓度为常数,故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浓度增大,速率增大 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速率增大 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仅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压强增大,速率增大 催化剂(正) 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其他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物接触面等 2、化学平衡 a、可逆反应:一个反应在向正方向进行的同时又向逆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N2 +2H3 催化剂高温高压 --+ 2NH3 b、化学平衡的建立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如图 速率 时间 c、化学平衡的五大特点 逆可逆反应:可逆才存在平衡的问题 等v(正)=v(逆):平衡的时候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平衡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就不会发生变化了动是一个动态平衡:平衡的时候化学反应并没有停止,只是因为v(正)=v(逆) 变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也随之改变 d、化学平衡状态判断⑴浓度恒定⑵速率相等(关键看物理量建立平衡前和平衡后是否始终保持一致,若始终保持一致,即使这个物理量一定,也不能判断已经达到平衡,若不一致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word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试卷 数学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2018·五省联考]已知全集U =R ,则下列能正确表示集合{}0,1,2M =和{} 220N x x x +==关系的韦恩(Venn )图是( ) A . B . C . D . 2.[2018·三明期中]已知函数()lg ,011,0x x f x x x >?=?+≤?,则()()1f f -=( ) A .2- B .0 C .1 D .1- 3.[2018·重庆八中]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内单调递增的为( ) A .22y x x =+ B .2x y = C .22x x y -=- D .12 log 1y x =- 4.[2018·大庆实验中学]已知函数()3 2x f x a x =--的一个零点在区间()1,3内,则实数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51,2? ?- ?? ? B .5,72?? ??? C .()1,7- D .()1,-+∞

5.[2018·金山中学]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各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 . B . 2 C .1 D 6.[2018·黄山八校联考]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β⊥,则//m α B .若//m α,n m ⊥,则n α⊥ C .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 D .若//m β,m α?,n α β=,则//m n 7.[2018·宿州期中]已知直线1:30l mx y -+=与211:22 l y x =-+垂直,则m =( ) A .12- B .12 C .2- D .2 8.[2018·合肥九中]直线l 过点()0,2,被圆22:4690C x y x y +--+=截得的弦长为线l 的方程是( ) A .4 23 y x = + B .1 23y x =-+ C .2y = D .4 23 y x =+或2y =

高一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课时安排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1、混合农业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如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就是一个以小麦种植和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区。主要特点: ①自身可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②时间利用效率高;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以种植水稻为主,基本特征: ①属于劳力密集型农业; ②以小农经营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较低; ④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日本除外); 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资,治理水旱灾害)。 3、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均以家庭经营为主),另外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分布(以国营为主)。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典型的商品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商品率率高。【篇二】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详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洋流对调节全球水热平衡起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洋流对沿岸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①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纬度上限较高 B.②为暖流,使非洲西海岸温度升高 C.③为暖流,给北美洲带来丰沛降水 D.④为寒流,加剧了南美洲沿岸地区的荒漠化 4.图中渔场的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水温高 C.上升补偿流 D.水质好 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该月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6.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 7.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A.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 B.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C.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 D.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 图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盐度值逐渐增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图中所示海域是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9.若此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A.乙处的水温高于甲处 B.甲处有日本暖流经过 C.甲处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 D.丙处的盐度高于甲处 10.关于水圈构成及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川是构成水圈的主体 B.大气水虽然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 C.固态水只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D.各种水体中,只有陆地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1.有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13.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长江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蒸腾降水径流 B.蒸腾蒸发降水径流C.降水蒸腾蒸发径流 D.蒸发降水蒸腾径流15.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100分钟。 3.考试结束时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 24 Al—27 Ca-40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包括20个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B.157 C.258 D.101 2.下列物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 .Na C.K D.Rb 3.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C B. Si C. P D. Cl 4.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O和H2O2 B.D2和T2 C.12C和14C D.O2和O3 5.下列微粒中与OH-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

微粒可能为() A.F- B.Mg2+ C.NH4 + D.CH4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化学反 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7.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增加锌粒的用量 C.不用锌粒,改用锌粉 D.加入少量浓硫酸 8.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2O2 B.Na2O2 C. H2 D.CH4 9.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10.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C.非金属性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11.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O∶C∶‥‥O∶ B.

2017-2018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限定用时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参考公式: 1.锥体的体积公式1 ,,.3 V Sh S h =其中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表面积公式2 4S R π=,球的体积公式3 43 R V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0,1,2,3},{1,3}U A ==,则集合U C A = ( ) A .{}0 B .{}1,2 C .{}0,2 D .{}0,1,2 2.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均有可能 3.已知幂函数()α x x f =的图象经过点? ?? ?? 2, 22,则()4f 的值等于 ( ) A .16 B.116 C .2 D.1 2 4. 函数()lg(2)f x x =+的定义域为 ( ) A.(-2,1) B.[-2,1] C.()+∞-,2 D. (]1,2- 5.动点P 在直线x+y-4=0上,O 为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 ) A B .C D .2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若m ∥n ,m ∥α,则n ∥α B .若α⊥β,m ∥α,则m ⊥β C .若α⊥β,m ⊥β,则m ∥α D .若m ⊥n ,m ⊥α, n ⊥β,则α⊥β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思想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课时安排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2课时)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 问题研究(1课时)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精选知识点汇总 高中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 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 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 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 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 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 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 万人口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3、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表现 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 丰富城市用地

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 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 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 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 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树木烧,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 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是市场原则的作用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