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

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濒临的海洋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

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

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

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书本P13图5-17)

平均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100—2000米高原和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

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和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比较点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

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

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

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行政区

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

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

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

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

夏平原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灌溉、发电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

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

悬河”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

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

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

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内容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

差异

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1月均温低于00 c(<00c) 高于00 c(>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

差异

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

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南方地区多丘陵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

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

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主要是汉族人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

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

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

力大

交通通信交通通信发达、方便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发达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较为丰富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

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

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线路走向

京九线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10、水稻---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糖库水果之乡---香蕉菠萝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第二课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比较点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地区)富庶的四川盆地(四川)

自然环境位置: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平原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灌溉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农业

高产地区,四通八达的水路为贸易提供了便利位置: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

地形:盆地内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气候:冬暖、春早、夏热、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环境主要城市: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湖州等

“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快船、“过三桥”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籽畜牧产品:肉猪、家禽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特色:水房屋特点:临河而建,“人在水上住,船在窗下行”

古镇:盛泽、南浔、周庄、西塘、同里、乌镇等

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井盐“千年井盐:

自贡)野生动植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雪豹、桫椤等

巴蜀文化:川剧、川菜

比较点红松之乡(小兴安岭东北三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地理位置黑龙江中北部的小兴安岭,亚洲最大的红

松原始森林有“红松之乡”之称,是我国

著名的林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

岭,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范围:黄土高原垮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第二阶梯)

华北平原北部;北京的西、北两面

为太行山和长城,东临渤海湾,南

面是千里中原

40°N 116°E

自然环境小兴安岭纬度高较高,山地,冬季寒冷,

夏季温暖,降水集中夏季,蒸发小,总体

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温带季风气候)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夏季与热同期,降水集中、

形成暴雨;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人文环境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

(森林火车)建筑:窑洞音乐舞蹈:信天游、腰鼓

服饰:白羊肚巾(防风沙)语言表达:高桑的

民歌饮食习惯:面食文化:皮影戏、秦腔

作为首都,北京是国家机关所在

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

地;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处在的问题(北京例外)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

对林下野生菌和药材进行毁灭性挖掘,对

林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

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强烈冲刷下大量流

失,是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

地区之一

原因: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裸露,降

水多集中夏季;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故宫:清明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

城。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宫殿群建筑

鸟巢:国家体育场

胡同、四合院:北京的古建筑

改进的措施 1.抚育并合理地经营与管理森林

2.模仿森林自然发育来采伐森林

3.建立红松自然环境保护区

4.新的经营方式:把木材的枝丫、断木

等剩余材料加工成雪糕棒;用锯末栽

种木耳1.造林种草

2.退耕还林

3.建立拦泥沙、坝淤地工程

4.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

重要提示植被:多是针叶林,红松是世界上珍贵树黄土高原的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

化(黄土高原又称“鸦金高原”)燕、金、元、明、清北京最早成为“蓟”

比较点开放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我国经济中心(上海)

自然环境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地形:平原广阔(珠江三角洲)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位置:东海之滨,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枢,扼长江入海口地形:地势平坦,湖泊众多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人文环境农业: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工业:区位因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人文因素:著

名侨乡,引进外资政策因素:对外开放

(南大门)交通:河港、海港,京沪线,沪杭线在此交汇,海陆共交通枢纽浦东新区:浦东的经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经济的辐射效应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工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

贸易:通过港澳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紧密合作、优势互补

1.国际金融中心

2.高科技园区

3.制造业中心

4.航运中心

第三课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比较点丝路明珠(新疆)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位置位置:我国西北部位置:内蒙古地区新疆中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自然环境地形:高山与盆地相间(三山夹两盆)

三山:阿尔泰、天山、昆仑山脉

两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沙漠

连绵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降水量自东向西逐

渐减少

植被:东部较湿润的森林草原,向西逐渐

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和干旱的荒漠

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邻国最多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尔斯坦、印度、俄

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巴基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人文环境坎儿井:原理:将高山冰雪融水经过暗渠

引到农田里组成:竖井、暗井、明井、池塘优点:免去运水之劳,减少水的蒸发

意义:与横亘东西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我国最长的地下水灌溉系统,有“地下运河”之称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抵御寒冷)

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白食、红食、茶食)

住:蒙古包(搭建和拆卸省力简洁)

行:骑马

娱:那达慕大会、长调、歌舞

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

民族风情:大巴扎

城镇的兴起与发展的原因绿洲农业:分布: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

部分的沿河地区

条件:有利: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高山冰

雪融水可用于灌溉

不利: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

沙漠广布

农作物:小麦、哈密瓜、棉花(夏季气温

高,晴天多,日照充足)、葡萄(夏季昼

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糖分的

积累)。

草原文化

引进了先进生产线和管理办法,对畜产品

进行了深加工,建立了以牛羊肉和奶制品

为基础的畜牧业基地,还打造了以羊绒、

羊毛为基础的毛纺工业基地,等等。草原

上的人们逐渐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

地理位置优越——亚洲地理中心,领国众

多,成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贸

往来文化交流的窗口

交通便捷——①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

空交通网;

②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

特丹)贯通使其在中国西部乃至中亚经济

发展中地位增强

第四课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比较点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高原)高原圣城(拉萨)

自然环境位置: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地形:高原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旱”,我国夏季

气温最低地区

植被:草原(牧草营养成分高)位置: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北岸,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气候:冬无严寒,夏季凉爽

人文环境

牲畜: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衣:藏袍(适应昼夜温差大)

食:牛羊肉、奶制品

住:帐篷

交通:牦牛、青藏铁路“日光城”: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宗教:藏传佛教

宗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寺

传统节日:雪顿节

近况:现代化建筑与传统建筑交相辉印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以调查家乡为例

1、描述家乡的基本点: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及其分布。人文特点: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社会调查方法

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

3、调查步骤

(1)确定主题

(2)拟定提纲

(3)实施调查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一、规则之“源”:

1、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和修正。规则的废立与沿革折射着生活的变化。

2、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为了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质量。

3、规则的存在形式:文字、约定俗成。

二、规则之“变”

1、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旧的规则被废除,有新的规则产生,也有许多规则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2、有许多规则需要我们参与制定,这使我们更准确了解规则所包含的的意义,同时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也更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当然也体现了公民对社会的关心。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传播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者交换信息的行为。如:文化教育、日常交往、旅游、商贸等。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等。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选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⑴正面影响: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调节身心,丰富生活。⑵负面影响: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一、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

1、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称“代沟”。“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3、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知道现实事物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可以扩大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一、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二、如何看待周围的变化:侧重说明区域变化的事实。

三、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选取特色鲜明的标题——收集资料——选取实例,进行描述——进行评价,亮出观点。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比较北京人头像和图8-5山顶洞人头像,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

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

同了。

2、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3、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地点生活时间体态社会组织取火方式生产工具生产方式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

骨山(都属于

旧石器时代)距今70-20万年头部保留猿

类特征

原始人群天然火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距今30000年外貌特征与

现代人基本

一样

氏族公社

(血缘)人工取火

打制石器为主,出

现磨制石器和钻

孔技术

采集、狩猎、

捕鱼

5、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6、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7、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8、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9、与到处漂泊相比,定居有什么好处?

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食物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0、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11、第八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 远古人类 特点差异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①北京人

距今约30000年 ②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年 ③浙江河姆渡遗址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距今约6000-5000年 ④陕西半坡遗址 距今约5000-4000年 ⑤炎黄尧舜禹传说

12、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13、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异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异同)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启示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力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生活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5000年

自然环境 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 气候比较干燥少雨,河流较少

建筑样式 干栏式木结构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小屋)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 粟(小米)和小麦 驯养的动物 牛 猪 制作的陶器

黑陶 彩陶

相同点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会制作陶器、建筑房屋,饲养动物,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课 早期文明区域

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

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3、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国家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两河流域 乌尔城 国王 奴隶主、自由民、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中国 二里头 国王 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 严酷刑法 印度

摩亨佐·达罗

国王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

4、比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点(不同点还有数量多少、音形义等)

共同点

发源地

形成时间

发明者

构造特点

书写材料

都是从图画文字逐步发展而来,把繁复不易刻画

的图形简化为一些符号

性质的象形文字,使它能

记录语言,具有相对固定的形、音、义;都是不同区域的人们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都是现代文字的起源。

象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人 “画成其

物” 石头、纸草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人 笔画像楔子 泥版

甲骨文

黄河流域 (殷墟) 商朝 中国商朝人 “刻成其

物”

龟甲、兽骨 5、文字究竟是谁发明的?(人民群众发明的)

文字的产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②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得到交流和传播、继承和积累,为科学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6、人类在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四大文明古国所取得的文明成果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狮

身人面像(哈佛拉) 世界最早的太阳历,木乃伊(解剖学

和防腐技术),几何学,圆周率3.16 多神教国家,阿蒙

神(王国保护神)

古巴比伦 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六十进位

古印度

发明0—9十个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

历法、青铜器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

7、四大古文明中的哪些成果对今天仍有直接影响?

①古代埃及的历法;②西亚的星期制度;

③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④西亚的“60进位法”。

8、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用事例证明这一说法的正确)? ①古代文献证明:“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少,人们就会停止呼吸。”这是在一张纸草上记载的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它说明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

②地理环境证明: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是大干旱地区的一部分,终年雨量稀少,尼罗河成了惟一的水源。若无此水源,埃及人将无法生存。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还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河水退却后,埃及人依靠集体的力量,用粗糙简陋的工具,清除荆棘,排干沼泽,开构筑坝,辛勤耕耘。

③科学与数学证明:埃及天文历法的产生,是因为要准确预测洪水的泛滥和播种时节。埃及的数学是要计算洪水退却后的土地面积。

9、 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

的开端(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10、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印第安人,墨西哥南部和哥伦比亚北部 11、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 ★12、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流域)比较表:

流域名称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文明表现

两河流域

西亚(今天的

伊拉克境内)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河

流: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河流

流量不稳定 土壤:肥沃

A 、原始农业出现后,开始有农业聚落,并逐渐发展成早期城市。

B 、社会上慢慢形成靠农夫养活的阶层(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新的社会秩序初入端倪。

C 、创造了文字——楔形文字

尼罗河流域东非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

河流: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A、农耕文明

B、象形文字

C、国家的出现和统

一(距今5500年前后出现了国家,5000年前后国家

统一。)

印度河、恒河流域南亚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河流:印度河、恒河,流量丰富,夏

季高山积雪融化,定期泛滥,滋润土

地土壤:肥沃

A、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培植出棉花

B、

出现了城市国家

黄河、长江流域东亚(1)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

沃,易于开垦和耕作。(2)地处温

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

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A、大约4000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B、甲骨文

13、我国重要遗址的分布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

共同点:都位于大河两岸。

原因:①大河流域地势低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易于开垦和耕作;

②地处温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水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灌溉条件,适宜发展农业。

14、早期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早期文明的共同点)

(1) 20°N -40°N,邻近大江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生长,适宜人类生存,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型较强。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题。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禅让制,禹——启:世袭制。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公元纪年、世纪、年代、时代、王朝纪年是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

2.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并以公元元年为界。

3.有时我们以百年为一个单位来计算时间,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我们有时也以10年为一个单位,每十年为一个“年代”。

4.通常我们还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时代的划分可以是多样的,人们以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为划分的标准。

5.中国在西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至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6.计算时间和时间长度的方法:

公元年换算世纪的方法:

年号换算公元的方法: 公元前X年-年号 Y年+1=公元前N年

公元 X年+年号 Y年-1=公元N年

计算时间的长度: 公元前X年-公元前Y年=共有N年

公元 X年-公元 Y年=共有N年

跨公元前、公元后的计算方法:公元前X年+公元Y年-1年=共有N年 7.考古学家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

8.文献资料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文字和音像资料。人人都可以撰写历史。

9.我国早期的文献资料是甲骨文和竹木简。

文物(实物资料的一种)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10.凡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纪念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

大槐树、端午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描述的是口述资料的一种表现形式——传说;口述历史是口述资料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11.传说大多是人们长时间口耳相传的产物,它们能告诉我们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而且它们还是对历史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12.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事物是第一手资料。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是第二手资料。 1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0 5 5 1

2 0 0 0 例 整百数 +1 世纪

一般数字 例

公元前 公元后 答案:公元前6世纪 答案:公元后 20世纪

2017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直接打印印刷版本)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

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 势浩大的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四课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三、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党成立的条件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第一个陈独秀 1920年上海) 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1924年创办黄埔军校 二、工农武装割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提出者:毛泽东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 一、社会伴我成长 1、小鱼和妈妈的对话告诉我们: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脱离社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人类胜于动物的主要优点,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人是在社会中成长的。 3、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4、群体的特点:由多数人组成的集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eg:现在处于儿童群体的,将来会处于老年人群体;人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社会群体中,eg:我既属于青少年群体,也属于同龄群体,也可能是学生群体。 5、在社会中成长。成长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扬长避短,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助社会这面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6、当来自周围的评价和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一个参照,但又不盲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全面、正确的看待自己。 二、社会是个大舞台 1、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轨迹。 2、学校: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3、社区: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虚拟社区”即“网络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网络带给你(青少年)什么乐趣和苦恼呢?——乐趣:通过网络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满足求知欲,拓宽视野……苦恼:过分迷恋上网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一、变化的社会角色 1、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不同的场景。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生俱来的角色:eg性别、人种、民族、儿女的身份等 社会安排的角色:eg学生、乘客、顾客等角色 人们的理想、是期望扮演的角色:eg科学家等、 3、社会角色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体会角色的变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 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奠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4.佛教:⑴时间:公元前6世纪⑵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摆脱欲望刻苦修行才能拜托苦。 ⑷发展: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佛教兴盛一时。 ⑸传播:一个是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再有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称为北传佛教。另一支向南传入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等国。称南传佛教。 佛教在什么时候传入到中国?(西汉末年公元元年前后)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自已梳理整理文档

社会与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有广大的陆地: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 3、我国这样的广大的陆地有什么特点以及影响? (1)我国领土东西约跨经度62°,跨经度广,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差大,相差约4个小时。 我国南北约跨纬度50°,使得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同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疆界长,邻国多。(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4、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5、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四海 :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洋:太平洋。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特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日本)、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日本也是;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洋。

二、行政区划: 1、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 三、众多的人口: 1、(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1)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易于发展农业,适合人们生产和生活;东部地区发展工业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水平比较高。 (2)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比较干旱,沙漠戈壁面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不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交通相对不便。 3、“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带来怎样的影响? (1)对东部地区:一方面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淡水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2)对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55个少数民族。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哪几个?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最少的民族?分布最广的民族?------壮族;珞巴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6、各民族的特色: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古尔邦节。藏族:雪顿节,打林卡,献“哈达”。回族:开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 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 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⑶文明:经济上:灌溉农业; 政治上: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为维护统治,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历史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性质(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4.苏美尔文明:发明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5.腓尼基文明:发明和传播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腓尼基字母文字后演变成22个字母,为欧洲字母文 ) 2.兴衰史: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后雅利安人入侵,陆续建立起一些小国→公元前3世纪,摩 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SMJ(二)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二课及探究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精挑细选:(相信你能从下列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基本的社区分类是………………………………………………………………………() A.文化社区和综合社区 B.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C.政治社区和经济社区 D.巨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2.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和江苏的华西村,按类型划分分别属于…………………………() A.功能社区和行政社区 B.自然社区和功能社区 C.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D.功能社区和自然社区 3.围绕着人的不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叫……………………………………………()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城市社区 4.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是按…………………………() A.社区的地域大小分类的 B.社区行政管理范围分类的 C.社区综合状况分类的 D.社区不同的功能分类的 5.下列四个不同功能的社区中,你认为最适合居住的社区是……………………………( ) A.工业区 B.生活小区 C.商业区 D.高科技园区 6.深圳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 业区 小强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盛产的板栗、竹笋通过网上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这要归功于从外地引进的两个高学历人才: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另一个是农业专家。据此回答7-8题: 7.小强所生活的社区属于…………………………………………………………………… () A.城市 B.农村 C.厂矿 D.街 道 8.小强的家乡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有……………………………………………………() ①物产②资金③技术④人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④ 9.爸爸拨通了电话,“你好,天龙旅行社吗?请问七月份到海南旅游的团队还有吗?”小叶知道,这是…………………………………………………………………………………() A. 物产联系 B. 人才联系 C. 技术联系 D. 信息联系 10.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里,一些公共的墙上出现了乱张贴的广告、传单,这时你应……()A.忍气吞声,照样居住 B.等待别人去清洁 C.与社区领导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 D. 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11. 下列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社区是…………………………………………………………() A.西丽工业区和光明街道 B.公明镇、西乡、光明镇 C.深圳大学和侨新生活小区 D.南山科技园和光明农场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 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 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七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我的家在哪里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表示方向的方法:“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 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坡度越缓和;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坡度越陡峻. 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的功能。 3、云南省傣族民居以竹木为主材搭建,为了适应当地潮湿的气候。 4、我国首都北京以政治活动为主,上海偏重经济活动,巴黎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 5、乡村聚落的人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6、各个区域进行交流的原因是: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各地区为什么要进行交流) 7、区域间交流的形式: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和物产。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P14-17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常见的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4、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叫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叫山谷。小河发育在山谷

5、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峻,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和。 第二单元复习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因此我们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4、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5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5、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6、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7、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马六沟太印)、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白令沟太北)、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8、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河是尼罗河(非洲) 9、最大的咸水湖和湖泊是里海(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北美洲)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亚洲) 10、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海洋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2.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鱼盐之利、能量之源;3.海洋为旅游业开发提供了资源;4.海洋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