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学B

免疫学B

免疫学B
免疫学B

免疫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TD-Ag

2、HVR

3、免疫耐受

4、MHC

5、TCR复合体

二、填空:

1.免疫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和免疫监视。

2.动物免疫血清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重性。

3.B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是__________。

4.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是_____________。

5.HLA复合体位于第____染色体。

6.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_和______。

7.T细胞的协同受体为_______和_______。

8.在I型超敏反应中,新合成的介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血小板活化因子、细胞因子。

9.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有关的是____和____型超敏反应。

三、A型选择题:

1.半抗原的特性是具有

A、免疫原性

B、免疫耐受性

C、免疫反应性

D、免疫特异性

2.脐血中哪种Ig水平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A 、IgM B、IgG C、IgA D、IgE

3.下列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A、自身抗原

B、肿瘤抗原

C、ABO血型抗原

D、超抗原

4.能够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Ig是

A、IgM

B、IgD

C、IgE

D、IgA

5.下列哪种细胞不表达MHC-I类分子?

A、单核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成熟红细胞

6.下列有关ADCC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由NK细胞介导

B、有IgG参与

C、有补体参与

D、有Ig Fc受体参与

7.下列哪个不是APC?

A、单核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树突状细胞

8.下列可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抗毒素

B、类毒素

C、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8.下列有关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有IgE参与

B、有补体参与

C、有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

10.再次免疫应答时最早产生的抗体是

A、IgG

B、IgE

C、IgA

D、IgM

四、简答题:

1.何为异嗜性抗原?简述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2.简述HLA的生物学功能。

3.αβT细胞分为几个亚群?简述其功能。

4.简述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5.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6.简述Ig的功能区及功能。

免疫学名词解释整理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我”与“非我”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同时排除非己抗原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缩写Ag,不是银!):能诱导(活化/抑制)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反应产物(抗原/致敏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体内/体外)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也称抗原决定基。又称抗原决定簇。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试卷-B(含答案~)

中医药大学《医学免疫学》试卷B 适用专业及层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此试卷共4页,答案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填写在试卷上者试卷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总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异嗜性抗原 2.MHC 3.细胞因子 4.调理作用 5.佐剂 6. 免疫 7. ADCC 8. 补体 9. 单克隆抗体10. 超敏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总分20分。请将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超敏反应B ?移植排斥反应C ?自身免疫病D ?肿瘤E ?免疫缺陷病 2.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中的C5转化酶是: A. C3b4b B . C4b2b C . C 3bBb D . C3bnBb E . C4bnBb 3. 抗原表位: A. 是抗原上与相应抗体结合的部位 B. 是抗体上与相应抗原结合的部位 C. 是补体上与相应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部位 D. 通常与抗原的凹陷部位相结合 E. 是B或T细胞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 免疫球蛋白(IgG)多肽的可变区为: A. N端轻链的1/4与重链的1/2 B. N端轻链的1/3与重链的1/4 C.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4 D.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2 E. N端轻链的1/2与重链的1/3 5. 胃蛋白酶水解IgG的产物是: A. 1 个Fab 和2 个Fc B . 1 个Fc C . 2 个Fab D. 2 个Fab 和1 个Fc E . 1 个F(ab' )2 和pFc' 6. 连接SIgA二聚体的结构是: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节 免疫学简介 本节为浅近简介免疫学的最基本内含,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功能产生过程的特点,这些内容将在以后的各章中会逐步介绍。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机体是多种器官系统组成,各自执行专职功能,如呼吸系统主要执行气体交换,呼出CO2,吸入O2,供新陈代谢需要;免疫系统则执行免疫功能,保卫机体免受生物体的侵害。为使医学生在学习免疫学课程之始,即对免疫学有初步印象,本章将简介免疫学基本概念,并从免疫学发展过程理解这些概念的形成,开拓、发展及取得的成就,从而成为一门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医学免疫学科。 免疫(immunity)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这种通俗认识在科学上的含意则包括:免疫由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执行,免疫系统具有:(1)免疫防御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2)免疫监视功能(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3)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表达的抗原(解释见后)不产生免疫应答,不导致自身免疫病,反之,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生物分子表达的抗原,则产生免疫应答,予以清除,从这层功能上说,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我及非我”功能;(4)调节功能: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连接,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不仅调节机体的整体功能,亦调节免疫系统本身的功能。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等)组成。体内的免疫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细胞必须被活化,经免疫应答过程,产生免疫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效应分子,才能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分为两类:(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等,这类细胞经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能识别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表达于多种病原体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 TLR4)能识别脂多糖(LPS),它表达于多种Gram-肠道杆菌表面,经受体-配基作用,固有免疫细胞被活化,迅速执行免疫效应,吞噬杀伤病原体,并释放细胞因子,如干扰素(IFN),抑制病毒复制,这类细胞在病原体入侵早期,即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固有免疫应答不经历克隆扩增,不产生免疫记忆。(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即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及B细胞,这类细胞是克隆分布的,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一种识别抗原受体,特异识别天然大分子中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小分子(如蛋白中的多肽、糖中的寡糖、类脂中的脂酸、核酸中的核苷酸片段)。这些能被T或B细胞受体特异识别的小分子,我们称之为抗原(antigen, Ag)。T 细胞识别的主要是蛋白中的多肽,但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游离的多肽,它们必须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分子组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才能与T细胞受体结合,使相应克隆的T细胞开始活化。但要使T细胞充分活化,尚须抗原提

免疫学名词解释

1.antigen(Ag):抗原,是指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2.hapten: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 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super antigen(SAg):超抗原,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 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1/5,且不受MHC限制,故成为超抗原。 4.antibody(Ab):抗体,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 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5.immunoglobulin(Ig):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 6.hypervariable region(HVR):高变区,在Ig分子VL和VH内某些区域的氨基酸组成、排列 顺序与构型极易变化,这些区域为高变区。 7.variable region(V):可变区,在Ig多肽链氨基端(N端),L链1/2与H链1/4区域内,氨 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与构型变化很大,故称为可变区。 8.monoclonal Ab(mAb或McAb):单克隆抗体,是由识别一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杂 交瘤分裂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 9.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city(ADCC):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 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的作用。NK细胞是介导ADCC效应的主要细胞。 10.opsonization:调理作用,是指IgG抗体(特别是IgG1和IgG3)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上的Ig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3529774.html,plement(C):补体,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包括30余种组分,是 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2.Classical pathway:补体经典途径,是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 以C1、C4、C2、C3、C5~9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13.Alternative pathway:补体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 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14.MBL pathway:补体MBL激活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 和C反应蛋白。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形成MASP,MASP水解C4和C2启动后续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 15.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9组成。该复合 物牢固附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 16.Cytokine(CK,CKs):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 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的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17.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集落刺激因子,是由活化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一组细胞因子。CSF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主要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干细胞因子(SCF)等。 18.Interferon(IFN):干扰素,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得名。根据来源和理化 性质的差异可分为IFN-α、IFN-β、IFN-γ三类。IFN-α和IFN-β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词解释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 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 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 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 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 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 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是黏膜局部免疫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6386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和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 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的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的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的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的成熟B、T 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与T 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抗原的能力。 免疫原(immunogen)或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或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的物质。 变应原(allergen)能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又称为变应原。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又称为耐受原。 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BCR/TCR 结合的基本单位。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部位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或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通过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如BCR 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表面。 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又叫线形表位(linear epitope)是序列上连续线性排列的多肽形成的决定基,如TCR 识别的决定基,通常位于分子内部。 功能决定基是指位于分子表面能被BCR 或抗体直接识别的决定基。隐蔽决定基是位于分子内部,因理化因素作用而暴露才被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原分子中常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用抗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 细胞辅助,故又称T 细胞依赖性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 第 1 页共9 页 胸腺非依赖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大理大学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参考答案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1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BBD, 6-10:BCEDE, 11-15:DEBCB, 16-20:BECBB 二、填空题 1.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 抗原自身因素、机体因素、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3. 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GF) 4. 特异性结合抗原、调理作用、中和作用、通过胎盘、ADCC、介导超敏反应等。 5. 美洲商陆、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 三、是非题 1-5:√√√×√; 6-10:√×××× 四、名词解释 1.人工主动免疫:抗原性物质(疫苗、类毒素等)免疫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预防感染的措施。

2.超敏反应:过敏原再次刺激机体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3.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抗原物质、加工处理,并以抗原肽信息递呈给T细胞识别的一类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为专职APC。 4.抗原决定基: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下,不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不引起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五、问答题 1、试述佐剂的概念及其作用机制。 (1)概念: (2)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降解和消除;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抗原处理及递呈;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2、试述体液免疫应答的的一般规律。

3、以TD抗原为例,简述CD8+T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被APC处理,以抗原肽-MHC-I复合物递呈给CD8+T识别。(3分) 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双信号(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协同刺激信号)(3分) 3)效应性T(CTL)发挥功能: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3分) 4)记忆性T细胞形成:(1分) 《医学免疫学》本科试卷(第2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DDE,6-10:ECEDA,11-15:BCDCA,16-20:EDBAB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 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在欧洲,十七世纪中叶,患天花死亡者达30%。我国早在宋朝(十一世纪)已有吸入天花痂粉预防天花的传说。到明代,即公元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则有正式记载接种“人痘”,预防天花。从经验观察,将沾有疱浆的患者的衣服给正常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磨碎成细粉,经鼻给正常儿童吸入,可预防天花(图1-2,A)。这些方法在北京地区较为流行,且经陆上丝绸之路西传至欧亚各国,经海上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国家。英国于1721年流行天花期间,曾以少数犯人试种人痘预防天花成功,但因当时英国学者的保守,未予推广。由于种“人痘”预防天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这一方法未能非常广泛地应用。然而,其传播至世界各国,对人类寻求预防天花的方法有重要的影响。 公元十八世纪后叶,英国乡村医生Jenner 观察到牛患有牛痘,局部痘疹酷似人类天花,挤奶女工为患有牛痘的病牛挤奶,其手臂部亦得“牛痘”,但却不得天花。于是他意识到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为证实这一设想,他将牛痘接种于一8 岁男孩手臂,两个月后,再接种从天花患者来源的痘液,只致局部手臂疱疹,未引起全身天花(图1-2,B)。他于1798年公布了他的论文,把接种牛痘称为“Vaccination”(拉丁语中,牛写为Vacca),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在

免疫学名词解释

免疫学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传统概念: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疫病或传染病。现代 概念: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物质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物质的功能。即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 2.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 胞)。 4.抗原性(antigenicity):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称:免疫反 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5.半抗原(hapten) /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6.抗原决定基(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 共同抗原。 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极低浓度即可激活较多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 答,这类抗原称为超抗原。 9.抗体(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与相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 cAb):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 抗体。 12.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IgG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结合后, 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从而导致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 13.补体(Complement,C):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 球蛋白。 14.白细胞分化抗原:有称CD抗原或CD分子,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 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15.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 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6.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蛋白质 物质。细胞因子能介导多种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17.白介素(interleukin,IL)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细胞因子,后来发现也可作用于其它细 胞。 18.肿瘤坏死因子(TNF):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9.生长因子(GF):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TGF- β,EGF,VEGF,NGF等。 20.趋化因子:由白细胞与造血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分泌,可结合在内皮细胞的表面,对中 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活性。 如IL-8。 21.组织相容性:指不同个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受者与供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 22.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也称移植抗原。 2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是一群高度多态性、紧密连锁的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 抗原的基因复合体。 2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首先

医学免疫学-课后习题答案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特点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他们在获 2、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完整版)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 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 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

《医学免疫学》复习试题.docx

《医学免疫学》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共10题) 1>完全抗原应具有 A )免疫原性 B )免疫反应性 C )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D )交叉反应性 2、下面哪一种Ig 能穿过胎盘: 3、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主要是 9、关于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条件,下列哪一项错误: 10、下列哪种疾病是由II 型超敏反应引起的 A) IgM B) IgG C) IgA D) IgE A )骨髓 B )胸腺 C )腔上囊 D )淋巴结 4、 关于补体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溶菌、杀菌与细胞毒作用 C )清除免疫复合物 5、 下面哪一项不是细胞因子 A ) Sag B ) IFN 6、 C D2不存在于下面哪一种细胞膜上 A )巨噬细胞 B ) NK 细胞 7、 下面哪一项不表达在B 细胞上? A ) BCR B ) TCR 8、 下面哪一种细胞不属于APC? A ) B 细胞 B )巨噬细胞 B )中和毒素 D )炎症介质作用 C) TNF D) C SF C) T 细胞 D) 胸腺细胞 C) FcR D) M1IC C) T 细胞 D )树突状细胞 A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 C )中等大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 B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的复合物 D )特殊的组织结构 A )血清过敏症 B )接触性皮炎 C )血清病 D )新生儿溶血

选择题: CBDBA ABCAD 二、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T D?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由多种不同的B表位和T表位组成,同类抗原决定簇的数量少且分散存在,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抗体,并具有免疫记忆。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是TD 抗原。 2、A 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当IgG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Fc段与NK细胞表面的FcrR结合,对靶细胞产生定向非特异性杀伤作用。 3、M 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控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基因群。 4、M e Ab: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产生,针对一种抗原表位,高度特异,完全均一的抗体。 5、T CR: T细胞(抗原)受体,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TCR 的作用是识别抗原。 6、A 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处理、加工、提呈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 7、F c片段: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IgG的CH2和CH3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抗体分子与效应分子和细胞相互作用的部 位。 8> MAC:即膜攻击复合物,由补体系统的C5b?C9组成。该复合物牢固附着于靶细胞表面,最终造成细胞溶解死亡。 9、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a和TNF?B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又称恶 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T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的主要作用包括:①杀瘤、抑瘤和抗病毒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 分三个时期:①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 ②免疫学科建立时期(19世纪~1975年);③现代免疫学时期(1975年至今)。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 (一)天花的危害 天花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流行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25%~40%,我国民间早有“生了孩子算一半,得了天花才算全”的说法。患天花痊愈后留下永久的疤痕,但可获得终身免疫。 16世纪由于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将天花传播到美洲,墨西哥土著人从16世纪初(1518年)的2000~3000万人到16世纪末减少到100万人,阿茨特克帝国消亡。16世纪中期之后向南进发,在美洲中部毁灭了玛雅和印加文明,随后又毁灭了秘鲁。 (二)人痘苗接种 1.人痘苗接种实践: 中医称天花为“痘疮”,据史书记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是在公元前约400年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建立的。Zinsser微生物学(1988):发明于中国2000多年之前。 明庆隆年间(1567~1572);16~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已在全国普遍展开。清康熙27年(1688)俄国曾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技术。并经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西传至欧亚、北非及北美各国。 1700年传入英国/Momtagu夫人在英国积极推广人痘苗接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721~1722年天花在英国爆发流行期间,英国皇家学会在国王的特许下,主持进行了用犯人和孤儿做人痘苗接种的试验,均获得了成功,试验者无一人死于天花。在此基础上,1722年给英国威尔士王子的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1岁)也进行了人痘苗接种,也都获得成功。 2.人痘苗接种意义:有三个方面: ①能有效预防天花。 ②在接种方法、痘苗的制备和保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为以后疫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1742年)中介绍了四种接种法: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优劣:“水苗为上,旱苗次之,痘衣多不应验,痘浆太涉残忍。” 对痘苗保存指出:“若遇热则气泄,日久则气薄,触污秽则气不清,藏不洁则气不正,此蓄苗之法。”“须贮新磁瓶内,上以物密覆

免疫学

1免疫: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楚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态、免疫监视。 3免疫防御:生理性-抗感染;病理性-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生理性-清除损伤/衰老细胞;病理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生理性-识别、清除突变细胞;病理性-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4免疫器官:中枢(初级)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外周(次级)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Max)、及黏膜相关组织。 5脾脏结构:分为白髓(淋巴细胞聚集处,副皮质区是T细胞集中区即胸腺依赖区;淋巴小结是B细胞聚集区为非胸腺依赖区)和红髓(分为脾索和血窦)。 6 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的淋巴细胞祖细胞一部分分化为T细胞的前体细胞,随血流进入胸腺后,被诱导并分化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一部分淋巴细胞祖细胞分化为B细胞的前体细胞,在哺乳动物中前体细胞在骨髓内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PC):一类能够摄取&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使其活化的细胞。分类: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B细胞 7内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呈递不同: MHC-Ⅰ类:①抗原的来源:内源性抗原②降解抗原的酶结构:蛋白酶体③处理抗原的细胞:有核细胞④抗原与MHC分子结合部位:内质网⑤提呈抗原:CD8+T细胞(主要为T 细胞) MHC-Ⅱ类:①抗原的来源:外源性抗原②降解抗原的酶结构:溶酶体③处理抗原的细胞:专职APC④抗原与MHC分子结合部位:溶酶体⑤提呈抗原:CD4+T细胞(主要为Th细胞)MHC-Ⅱ类:抗原的加工处理途径 8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能与由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又称抗原性.. 小分子半抗原必须与载体结合才能发生免疫原性。 9异嗜性抗原: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及微生物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如:肾小球肾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 10超抗原:由细菌外抗原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极低浓度产生强免疫应答,使宿主20%T细胞活化。 11同种异型抗原:同属不同种个体存在的抗原。 12交叉反应: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对有相似或相同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 13 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需T细胞辅助及巨噬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D,TI性抗原免疫应答区别:是否需要辅助性细胞。 14自身抗原: 形成原因:①自身隐蔽抗原释放:机体未建立先天免疫耐受的自身物质,在解剖位置上与免疫系统相隔绝。如眼睛晶状体蛋白。②自身抗原被修饰:生物,化学,物理修饰。 ③机体有免疫耐受机制时期,引起免疫反应的条件,造成免疫性疾病的情况, 15非自身抗原:外来入侵机体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姓名: 学号:记分: 一单选择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填在括号内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B )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C ) A.E受体B.IgG Fc受体C.C3b受体D.DHA受体E.IL—2受体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E )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E.以上均正确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C ) A.IgG B.IgA C.IgM D.IgD E. 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 )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D )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D ) A.C1qB.IgG1 C.IL-2 D.H因子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B )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D.能结合补体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C ) A.肿瘤的诊断B.肿瘤的治疗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E )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D ) 受体IL-4受体、IL-2.B 受体IL-2受体、IL-6.A. C.IFN-α受体、IFN-γ受体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 ) A.经遗传而获得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