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正文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西山景区内进行各项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4年)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

5、《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1988年)

6、《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1986年)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8、《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

第3条规划参考

1、《吴县市沿太湖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2000年)

2、《吴县市市域规划》(1996年)

3、《苏州市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

4、《吴县太湖西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96年)

5、《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规划》(1987年)

第4条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规划原则

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2、规划指导思想

(1)延续与强化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思路,尊重与服从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突出西山山水萦抱、茶香果绿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乡韵浓厚、古村名宅众多的吴地山乡地域特色,使西山景区真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

(2)以发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多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供国内外游客赏花撷果、湖滨休闲、古村民俗游览、科技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风景游览区。

(3)在切实保护、恢复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被植物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览体系。

(4)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5)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

第5条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1、规划范围

西山及属西山的太湖诸岛及四周部分水面均属景区。

景区面积为235.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82.36平方公里,水面153.12平方公里)。

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西山岛四周除景区范围外,太湖水面均属外围保护地带。

第6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为至二十一世纪中叶的长远规划,具体分为近、中、远三个建设时段,其中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5—10年。

第7条规划性质

以自然群岛风光、古村落风貌和吴越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游览观光、尝果品茗、自然保护科普与水上活动、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8条总体布局

根据西山景区现状资源特点和周边用地条件,规划布局为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游览区、消夏湾民俗游览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及太湖风情观光区六个子景区。每个子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子景点。

第9条田园农业观光区规划要点

规划主要景点4处,即农业高科技观光园、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地质公园及鹿村稻浪。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农业高科技观光园中的“稻香果绿”景观。

1、农业高科技观光园

位于渡渚天皇荡边,占地约600亩,分为设施疏散园、蝴蝶兰花园、珍奇瓜果园、鱼菜共生园、新果精品园及功能服务区,规划中可建议其适当增加部分休闲游览设施,以方便游客参观之余进行休闲游憩活动。

2、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

位于北庄村的荡田渔塘区,建休闲垂钓中心,设置休闲设施,成为一处以“渔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景点。

3、地质公园

在辛村与鹿村交界之处,建地质公园。园内结合地质地貌,建一处地质博物馆,以陈列、展示不同时代地质特征的化石、岩石标本为主;结合文字介绍,发挥科普教育意义,并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鹿村稻浪

利用现有大片稻田,恢复鹿村稻浪古景,结合道路群几块场地,建农家菜馆,烧烤场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使游客能体验“回归田园”的农家风情。

第10条驾浮名胜游览区规划要点

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梅园、古樟园、包山禅寺、林屋洞、罗汉寺、石公山、镇夏古镇及赏湖翠房。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林屋洞中的“林屋晚烟”及石公山中的“石公秋月”景观。

1、梅园

为古时景观鸡笼梅雪所在地,现已建成公园,规划中可选择观景佳处增景亭,供游客赏梅景。

2、古樟园

园内因有宋元两棵古樟而得名,规划中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增加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园内植被景观,以增加景点吸引力。

3、包山禅寺

古刹包山寺为西山岛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位于梅益村包山坞,四周林木葱郁、青山如黛,宜对寺院内部的附房建筑进一步完善,对局部场地的铺装,绿化进一步细化。

4、林屋洞

林屋洞景点位于西山龙洞山,规划中除完善景点内部环境以外,还应对景点外部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西山地方传统特色商业街,为林屋洞创造别具传统韵味的整体氛围。

5、罗汉寺

座落于秉场村罗汉山坞,寺庙虽小,却占尽山林优势。规划中应加强游览道的建设和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寺前两棵明代古樟进行重点保护。

6、石公山

石公山面临太湖,自然风光绝好。规划中应以保护为主,对植被进行适当调整。

7、镇夏古镇

依托古镇区的人文风情及自然风貌,适当增设镇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品质。

8、赏湖翠房

在景区的东南部山坡上可建一组仿古建筑,观太湖的秀丽风光。

第11条消夏湾民俗游览区规划要点

以消夏湾为中心,采取“退田还湖”措施,恢复消夏湾古貌,围绕明湾、东西蔡三个古村的景观资源开发景点,规划主要景点9处,即消夏离宫、明湾古村、烽火连城、荷莲碧秀楼、东西蔡古村、消夏渔枋、祭祀园、太湖水寨及观音园。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明湾古村的“明湾探古”及消夏渔舫的“消夏渔歌”景观。

1、消夏离宫

为规划新景点,位于消夏湾东南岸。依山错落布置一组小型古建筑群,既可观景休闲、住宿,又可自成一景,临水处可建水上音乐台,游客可以观看民俗歌舞表演,欣赏古代歌舞音乐。

2、明湾古村

明湾村位于大明湾,村落依山傍水,布局精致考究,规划中把古民居建筑群修旧如旧,整理入口水池广场,恢复明月寺古时盛景,保护明建码头和画眉池,使周围环境与古迹相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有选择地改建部分民宅作为餐馆、茶肆、酒楼、客栈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吸引游客游赏和逗留。

3、烽火连城

位于西山东南部山脊,北起黄家堡,沿山脊南行,后分为二支,一支至消夏宫,另一支继续向南至潜龙岭,再分二支,一支至大明湾,另一支向东至小明湾。规划城墙每隔300~400米设一座烽火台,走势起伏,造型生动,四面皆可观赏与被观赏,成为区域性标志,兼有交通功能。

4、荷莲碧秀楼

为规划景点,通过退田还湖,遍植荷花、莲藕、莼菜、芡实、鲜菱、茭白,饲养各种鱼类等水生植物,恢复消夏荷湾古时胜景,使这里水草丰盛,引来鸳鸯、野鸭、雁鹅等水禽来此栖息。临水建一观景茶楼,游客可品茗观荷,意趣无穷。

5、东西蔡古村

位于缥缈峰南麓,修缮春熙堂、爱日堂、芥舟园等古宅,逐步对外开放,保护村中东西向古街的金山条石匍地和古树,增加古村古韵。

6、消夏渔枋

为规划景点,临湖而建,除了供游客观景之外,还具有茶社、餐饮和游船码头等服务功能,让游客游赏之中领略消夏渔歌风情。

7、祭祀园

位于祭山,结合古时遗风,在此规划祭祀公园,定期举办庙会、祭祀等当地渔民的民俗活动,供游人观看、领略当地民俗民情,设祭水台、庙会阁等子景点。

8、太湖水寨

为规划景点,安排在圻村半岛,种植芦苇水草,辟一块水面,停泊数只大小渔船,用栈桥与陆地相连,游客可体验渔家生活,品尝太湖特产。

9、观音园

位于凤凰山的西北部,建一座高88米的观音佛像,周边配以寺庙建筑,建筑风貌与环境相协调,有水路直通此景点。

第12条缥缈峰生态游赏区规划要点

以缥缈峰主峰为中心,形成以山林植被为主的生态游赏区,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缥缈仙阁、果园小筑、原野生态园、纪念林、果林苑圃、水月坞、万花谷及枫林溢彩阁。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缥缈仙阁中的“缥缈晴岚”景观。

1、缥缈仙阁

位于缥缈主峰,建筑形式古朴,阁中配观光望远镜,以方便游客观四景。

2、果园小筑

汇集西山代表性果树,包括柑桔,枇杷、杨梅、桃子、青梅、石榴,建开放式果园,游客可现摘观赏,同时建果园小筑等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满足游客休息、娱乐的需要。

3、原野生态园

为规划景点,位于野猫洞,生态园建筑采用山村民居形式,配备各类登山、露营设备,为山村生态游览基地。

4、纪念林

提供社会性植树活动,可设重要事件纪念林、名人林、大众林、科普林等。

5、果林苑圃

位于景区东部,在原无公害果品基地基础上,建大型观光果园,栽种当地特色果品及国内外优良水果品种,供游人采摘品尝。

6、水月坞

位于缥缈峰西团子岭,这里也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规划露营森林,在视野开阔处设帐蓬、木屋,可作为露营森林的生态旅游休憩点,举行风筝放飞和篝火晚会等活动;恢复水月寺、水月泉等古时胜迹;在适合动物生长之地饲养野生动物,使这里成为动物的乐园。

7、万花谷

坞内种植成片杜鹃、山茶、鸢尾、栀子花、六月雪、萱草、桔梗等花草,供游客沿途观赏。

8、枫林溢彩阁

位于涵村山坞,以秋景观赏为主,坞中满载大片桂花,周围环绕漫山红叶,并于半山置枫林溢彩阁,供游客赏秋景闻桂香。

第13条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规划要点

规划主要景点15处,即鹿角观涛、治水纪念园、揽湖山廊、野生动物放养园、桔海梨云、堂里古镇、涵村古店铺、东湾古樟群、碧螺茶园、植里古道、绿竹园、金庭古镇、东村古村、山乡秀野台及生肖石。

◆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堂里古镇的“古镇遗风”景观。

1、鹿角观涛

在鹿角咀依山势建瞭望亭,修沿湖游览道以方便到达,使之成为观赏湖景的佳处。

2、治水纪念公园

结合现有禹王庙,扩充适当范围建治水纪念公园,通过图片陈列、景墙、壁雕等形式介绍先皇尧、舜、禹的典故、传说,纪念他们治水治国的丰功伟绩。

3、揽湖山廊

为规划景点,建筑为仿古爬山廊形式,位于平龙山,近可俯瞰甪里山土风情,远可眺望太湖风光。

4、野生动物放养园

位于石屋顶一带,山不高,水源足,且位置较偏,居民较少,相对独立,沿湖湾建野禽滩,于山坡建鹿苑,远期逐步扩大规模,增加物种,以吸引游客。

5、桔海梨云

改造部分桔林,栽植梨树,恢复甪里梨云古景,同时形成桔海梨云新景。

6、堂里古镇

位于西山西部,为西山古镇之一。古镇民居众多,但部分地段原有风貌遭破坏较严重,需要进行恢复。

7、涵村古店铺

属明代店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规划修缮建筑,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让游人重温昔日繁华景象。

8、碧螺茶园

结合生产基地,辟出一定范围作为开放式茶园,同时建茶舍,供游人采摘、品茗。

9、东湾古樟群

规划一处古树名木纪念园,结合挂牌、立碑铭示古树的来历及故事,形成一处生态旅游园地。

10、植里古道

古桥建于清朝,桥边有三株古樟。古道、古桥、古樟、流水、人家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

保护恢复古景,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

11、绿竹园

位于里屠坞,竹林中建竹楼、竹亭,供餐饮小憩,同时可加工出售根雕,竹制手工艺品。

12、金庭古镇

位于西山的东北部,保护古镇区的老街古迹,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古镇区旅游品质。

13、东村古村

位于西山北部,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古村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基础上,保护修缮古宅、栖贤巷门、永安桥,东园公祠等古迹,完善古村旅游服务设施。

14、山乡秀野台

位于貌虎顶视线开敞处,建观景台,既可俯瞰古村风貌,领略山乡风情,又可眺望太湖群岛,饱览湖光山色。

15、生肖石

位于西山北部环岛路边,形态各异,生动活泼,规划中应对其环境进行整理,使其能更鲜活地展现于游人面前。

第14条太湖风情观光区规划要点

规划主要景点6处,即石雕园、游船俱乐部、湖滨游览村、水上游乐岛、湖岛人家及太湖大桥。

◆此景区重点突出景点太湖大桥中的“银练碧波”景观。

1、石雕园

为规划景点,位于渡渚山沉思湾,在开山采石处,建石雕园,尽可能减少因开山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2、游船俱乐部

在大干山建游船俱乐部,开展摩托艇、帆船、龙舟等活动。

3、湖滨游览村

结合横山岛上古迹遗存如盘龙寺、游龙泉、游龙潭和古柏等,开辟游览景点;搬迁部分居民,建度假别墅、休闲中心,使之成为修身养性之佳境。

4、水上游乐岛

规划在召山建水上游乐岛,设天然湖滨浴场,建少量休闲服务设施,开展各类水上健身、娱乐活动。

5、湖岛人家

结合阴山岛上的村舍及古迹遗址,开辟湖岛村落游览,体验岛上人家风情民俗,修缮恢复明代建筑东狱庙及石碑刻等文物古迹,保护千年古樟。

6、太湖大桥

由陆地进入西山岛的唯一途径,桥身全长4308米,共180个桥孔,是全国内湖第一长桥,也是进入西山的第一景。规划借此太湖大桥,推出桥岛风光,加强桥岛公园的建设。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15条游览路线组织

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分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详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3-1、3-2、3-3。

1、一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1)

2、二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2)

3、三日游主要游览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游览路线图表3)

第16条旅游环境容量

1、景区环境容量分析

根据各景点的空间容量分析,进行景区的环境容量预测。

近期游客以一日游为主,选择部分景点,可按现状主要景点的日容量之和计;中期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日容量可按主要景点日容量和其他景点日容量的65%计;远期游客以二、

三日游为主,日容量按各景点日容量之和计:

年容量(人次/年)=全年高峰数(日/年)×高峰日容量(人次/日)+全年普通日数×普通日容量(人次/日)。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17条土地利用原则

1、突出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扩大风景用地。

2、保护各类风景游赏用地、林地、水源地。

3、综合分析各地块的特色,确定规划功能与性质。

4、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发展符合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第18条土地利用分配

1、风景点建设用地

风景点建设用地是风景区内向游人开放的、游览赏景对象集中的用地,是游览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用地区域。规划将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游览区、消夏湾民俗游览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太湖风情观光区的大部分土地规划为风景点建设用地。

2、风景保护用地

风景保护用地是指独立于景点以外的自然景观、史迹、生态等保护用地,主要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用地为主。该用地范围内要保护和维持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及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具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及景区对人为负荷的承载力。规划中将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林中部景点开发较少的区域和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北部湖滨地带以及湖中一些未开发的小岛如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规划为风景保护用地。

3、游览设施用地

游览设施用地是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游览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服务点、游娱文体、休养保健、购物商贸等设施,直接为游人服务。规划中将镇区西部部分用地划做主要的游览设施用地,同时,结合现状将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石公山景区北

部、秉汇村、甪里村以及横山岛的部分用地划为游览设施用地。

4、居民点建设用地

居民点建设用地是间接为游人服务而独立设置的用地类型。规划中对散布于景区中的各个居民点采取调控的原则,划定对景区风貌影响较小的区域,使居民点相对集中,以利于景区的管理建设。规划将镇区东部作为主要的居民点建设用地;另外,在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秉汇村、秉场村、爱国村、甪里村、横山村、阴山村辟部分用地作为居民点建设用地,作为居民搬迁汇聚用地。

5、交通与工程用地

交通工程用地是风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要注重与地形地势的结合,同景区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在选线时尽量减少对地貌和环境的破坏,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景区外围道路的建设要与景区风貌相协调,按景观路的要求建设,主要停车场均做成生态型。

第19条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20条保护培育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以保护为前提,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培育体系。

2、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

(3)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原则;

(4)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原则。

第21条保护类别、级别与范围的确定

1、保护类别

保护类别的区分以资源类型和功能特性为依据,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在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对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对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游览区;在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

2、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

3、保护范围

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综合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两种方法,将西山景区划为以下几大区域:

(1)一级自然保护区

主要针对西山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小的山林、湖滨、岛屿等地带,进行范围的划定和保护培育的控制。针对自然山林植被的保护培育而划定的一级保护区是缥缈峰中部的山林区域;针对湖滨地带的一级保护区是由爱国村到甪里的带状区域;针对岛屿的一级保护区分别是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一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共约729.7公顷。

(2)二级史迹保护区

以古樟园、包山禅寺、罗汉寺为核心,以自然山林背景为依托,形成二级史迹保护区,面积约121.1公顷。

(3)一级风景游览区

以一级景源林屋洞、石公山为核心,划定一级风景游览区,面积约54.1公顷。

(4)二级风景游览区

指一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游览区以外的大部分风景游览地,包括驾浮名胜游览区的大部分山林和沿湖地带、消夏湾民俗游览区的大部分区域、缥缈峰生态游赏区中心山体以外的大部分区域、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的大部分区域、太湖风情观光区面积约3111.2公顷。

(5)三级风景游览区

将田园农业观光区的大部分用地、山乡古镇风俗游览区中爱国村、甪里村的部分区域划为三级风景游览区,面积约2347.1公顷。

(6)风景恢复区

将西山东北部遭到开山采石严重破坏的大片山林地区和消夏湾由于围湖造田活动而形成的农田地区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约1118.7公顷。

(7)发展控制区

指景区范围内古镇区东部的镇区用地,面积约754.1公顷。

(8)外围保护地带

西山岛四周除景区范围外,太湖水面均属外围保护地带。

第22条保护内容

1、一级自然保护区:是景区内天然景源和景观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对开发行为应做严格限制,控制游人进入,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严禁破坏自然植被、山体、湖岸的破坏性建设,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局部地段可考虑环保型的电动交通工具进入。

2、二级史迹保护区:对现存的古迹寺庙园林进行重点保护,同时保护其周边环境,保证保护区景观环境的和谐。可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少量安排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其无关的建设,局部地段考虑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但应对其数量进行限制。

3、一级风景游览区:在该区域内,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住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该区域,停车场应设置在一级游览区范围之外。

4、二级风景游览区:在该区域内,可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

赏项目,可考虑少量安排旅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考虑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但应对其数量进行限制,景区交通以电动交通为主。

5、三级风景游览区:结合现状,适度建旅游服务设施,可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周边居民回迁用地,但建设必须与风景环境相协调。

6、风景恢复区: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杜绝破坏性的开采,并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对被破坏的山体和植被部分进行恢复;同时,根据景观要求对消夏湾进行退田还湖,恢复消夏湾秀丽湖湾风光。

7、发展控制区: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安排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应分别控制各项建设的规模与内容。

8、外围保护地带:太湖水体的保护工作要以《太湖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据,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建立,控制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排入总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

第23条保护管理措施

1、以立法或政府令形式,保证保育规划的具体实施,使现有景观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2、设立各级风景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管理。

3、加强对现有居民点的控制和管理,严禁乱扩、乱建以及破坏风景区的行为。

4、加强宣传力度和处罚措施,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5、景区内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严防管理人员以牺牲景区利益来谋取私利。

第24条核心保护区

1、范围

为了切实保护西山景区中的各类不可再生性资源和生态敏感区,将西山景区内的一级自然保护区和一级风景游览区划为核心保护区。规划将该区域确定为保护的重点内容,并落实强制性保护措施。

2、保护措施

除了遵循一级自然保护区、一级风景游览区的各项保护要求以外,还应强调以下内容:(1)在核心保护区不能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及疗养院(所)等任何与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确有需要恢复一些历史遗迹的,也要经过批准。

(2)不得随意建造各类人造景观,尤其不得随意建立各种开发区和度假区。

(3)绝不能在核心保护区推行任何实质性的经营权转让。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25条规划原则与目标

1、保护景观本体及其环境,保持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

2、挖掘和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特征与价值,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游赏项目与活动。

3、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关系,发挥其应有作用。

第26条规划内容

西山景区的典型景观为地质景观、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

1、地质景观规划

(1)地质景观规划思想

①维护地质遗迹体系及形成条件,保护地质遗迹的各种景物及其形成因素,保护珍稀、独特的地貌遗迹及其存在环境。

②遵循自然与科学规律及其成景原理,兼顾地质景观的欣赏、科学、历史、保健等价值,有序有度地利用与发挥地质景观的潜力,组织适合地质遗迹的景观特征。

(2)地质景观规划要点

西山景区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在保护和展现地质珍迹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要素,严禁破坏植被及水体。规划在辛村与鹿村交界之处,建地质公园,通过这个载体,对地质构造、岩溶地貌、湖蚀地貌、水动力作用集于一体的太湖西山地质景观,有一个感性认识,并结合地质景观的欣赏、科学、历史、保健等价值,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发挥

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2、植物景观规划

(1)植物景观规划思想

①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保护古树名木和现有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

②因境制宜地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优势,改善景区的生态和环境。

③利用和创造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和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

④植物景观分布应同其他内容的规划分区相互协调,在旅游设施和居民社会用地范围内,应保持一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覆盖绿控制区。

(2)植物景观规划要点

西山景区典型植物景观有:

①位于太湖水岸的湖滨地段的植被,特别是张家湾—涵村—蛇头山—平龙山沿线和消夏湾—石公山—四龙山沿线地段,在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基础上,增加色叶及观果景观植物,以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规划绿地率大于70%,垂直郁闭度大于0.4,植被主要以色叶乔灌景观林、水生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

②位于西山丘陵山地的中上部植被,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一林相进行改造,体现西山植被的地域性特色。规划绿地率大于80%,其中,由单层同龄林构成,水平郁闭度为0.4~0.7,由复层异龄林构成,垂直郁闭度大于0.4,植被主要以针阔混交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

③位于西山下部山坞、山麓的植被,主要以保护和恢复原有各种经济果林,体现西山植被的地域性特色。规划绿地率大于70%,水平郁闭度为0.4~0.7,植被主要以观果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

3、建筑景观规划

(1)建筑景观规划思想

①应维护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恢复特色建筑原有

的风貌。

②景区的各类新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求,不得与大自然争高低,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建筑景观和景点。

③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

(2)建筑景观规划要点

西山典型建筑景观有古宅名园和传统民居区。

①古宅名园:西山景区内现存保护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都是文物保护类建筑。规划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体形、色彩风格,修缮如旧;其周边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建筑的形式应为坡屋顶,建筑门、窗、墙、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是西山古镇传统民居的做法。体量宜小不宜大,色彩应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高度为二层,功能应为居住或公共建筑。

②传统民居区:金庭、镇夏、堂里古镇和甪里村、东村、明湾村、东西蔡村等古村落都有传统民居区。规划选择相对完整地段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风格,功能为居住建筑,以“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及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西山古镇高度控制规划”执行进行规划建设;古村落沿湖河风貌带应保持原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所有该范围内的建筑应为坡屋顶,色彩为黑、白、灰色调,功能以居住及公共建筑为主、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27条游览设施规划原则

1、西山景区的游客接待主要以现有大型宾馆、旅馆为依托,并且在环境容量允许和严格防止区域污染的条件下,在各子景区结合当地民居,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适当设置一些游览服务设施。

2、服务设施建筑风格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尤其是建在镇区以外各子景区的服务设施,应与分区内的景观特色融为一体。

3、服务设施与游览配套,以安全舒适,清洁卫生的优质服务吸引游客。

第28条游览设施配置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泰山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体篇) 总体定位: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产业扩张为增长极,集观光、体验、科普、休闲、度假等 多元产品于一体,形成山城相依、城城一体、区域联动的,顺应世界休闲潮流、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大泰山(竞合)旅游目的地。 (一)目标定位 国际目标定位: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国内目标定位:民族圣山、精神家园 (二)形象定位 中华泰山 (三)市场定位 1、入境市场 核心市场:港澳台、东南亚、韩国、日本 重点拓展市场:各国华人华侨市场、外国驻华人员市场机会市场:欧洲、美洲市场 2、国内市场 核心市场:鲁京津冀苏豫市场 重点拓展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东北市场机会市场:中西部省会城市 空间布局及项目规划: (一)总体空间布局

“一轴两翼双环线”: 一轴——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 两翼——东翼:田园风情,山野运动/西翼:峡谷奇观,宗教养生 双环线——内环:生态修复带/外环:旅游产业与景观大道 (二)项目规划 1、“一轴”项目规划: 主要通过“强化两端、提升中间”的方式,深入探讨和挖掘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展示方式,打造泰山旅游新格局。主要规划与提升内容包括孔子遗迹、碧霞祠、玉皇顶、青帝宫、岱阴景区、丈人峰、大观峰、月观峰等。 2、“两翼”项目规划: “东翼”主要分成泰山文化产业园、山野运动休闲区和自然养生区三个分区进行规划。其中,泰山文化产业园以古建筑、古商埠、古民俗、古信仰等为核心,并结合田园休闲、水岸景观、峡谷运动、山地度假和居民新村为产业延伸,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区;山野运动休闲区将打造“山地,乡村”、“运动,文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 个马洋溪流域)。 本次规划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围,东邻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港镇, 南接龙文区、龙海市,北毗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市沧海大桥39公 里,距离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 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 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围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 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 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 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巅峰智业受厦门兆千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进行了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巅峰智业拥有丰富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经验,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评价指标、申报程序等有深入研究,并有多项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成功案例,旨在打造结合人文与自然的创意休闲旅游综合体,阐述旅游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_绿维创景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榕江三宝侗寨旅游景区 概念性规划暨修建性规划案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项目背景 大众休闲度假时代已经到来,旅游发展战略在国家经济战略中也占据了越来越突出的地位。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以其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各种民俗遗存和民俗活动,不但能使旅游者达到审美、休闲、娱乐、求知等目的,在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得到满足,而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我国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2013年,贵州省围绕构建“六大体系”着力打造重点发展平台,重点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打造100个旅游景区,主要是想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旅游景区品质品牌建设,打造著名旅游目的地,以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带动力。榕江县政府为了融入全省的旅游发展,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三宝侗寨区域,加快榕江县的旅游发展,融入黔东南的旅游大环境中,特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三宝侗寨侗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本规划所在地位于榕江县城古州镇北端,是榕江城北新区生态居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区,主要涵盖了三宝侗寨的村寨建成区及部分农林用地,共涉及九个村寨,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14.15公顷。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四步曲 三宝侗寨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一个以大规模侗族村寨为基础,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魂魄,以人文建筑为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体验的旅游休闲度假综合开发项目,未来将要打造成“黎从榕侗族文化展示的形象门户区”。项目的整体开发,绿维创景归纳为四步曲。

最新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资料

弥渡县白总旗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 1.区域概况 弥渡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地理坐标东经100°19′~100°47′,北纬24°47′~25°32′。东至水目山顶与祥云县交界;西至隆庆关(龙箐关)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分疆,宽26公里;北至九顶山巅与大理市、祥云县分壤;南至牛街乡的太平山顶与思茅地区景东彝族自治县接连,长82公里;东南部接壤楚雄州南华县。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形,总面积1523.4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6%,山区、半山区面积1391.4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34%。 弥渡县自古就是通往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的交通要冲,唐代就有古驿道过境,上通京城长安,西达保山,可出缅甸;西北通丽江、中甸;西南通临沧,可出老挝、泰国。广大铁路和楚大高速公路越境而过,214国道和320国道(老线)在县境北部纵横交汇,并有连接线与楚大高速公路相通,是昆明通往滇西和滇西南的咽喉要地。弥渡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政府驻地——弥城镇,东至昆明320公里,西北至州府大理市60公里,南往临沧238公里、达思茅469公里。 项目规划范围以白总旗温泉两边山30度坡度以下祥临高速公路以东为界,和凤凰山南侧35米等高线、炮台山山脊线东侧为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5.033公顷。 弥渡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干季、雨季之别。立体气候明显,从低热河谷龙树大桥,到高寒山区的朵祜,平均温差7.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

区热,坝区暖,半山区、山区凉,高寒山区冷”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16.3℃,最热月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为21.7℃,最冷月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8.9℃,年较差为12.8℃,但气温日较差大,为29.4℃。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三面环山、一泉(温泉)、一路(祥临公路)的格局。呈狭长形腹地。三面山体山势较高,形成了良好的绿色山体景观背景。 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以山林地、中高产农田为主体,有少量居住用地。现状道路以西边的祥临快速公路为主,联接进入县城的入口公路。 现状村庄主要分布为用地北边的白总旗自然村落,白总旗自然村主要分布在沿山体一带,建筑布局灵活自由,依山而建,沿路有数处水流,古树环抱,环境清悠。村中居民以农业、林果业生产为主。在规划中不考虑将村落纳入集中布置。 项目中部地形地貌富于变化,缓坡、小谷地、山溪相间。并且有一处现状温泉,周边地势低洼,可考虑在规划中形成较大水体景观。 白总旗温泉地处与双龙海塘隔路相望的三面环山的合围区域中,具有丰富的地下温泉资源。温泉流量大,有益矿物质丰富,水温较高(65℃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利用价值。但由于个体承包商规划理念和经营理念落后、温泉水仅用于饲养热带鱼和作为露天游泳池供当地周边居民使用,周边均为农田和林地。资源开发及不合理,一方面影响了周边农田的生产,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地热温泉资源,使得温泉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只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层面。 用地范围东、南、比边的山体最高高程1789.5米,山势陡峭,景观良好,有依山就势建筑温泉旅游度假别墅的良好条件。 3.客源市场分析 3.1客源市场现状

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 什么是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价值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根据规划的内容及深度不同,景区旅游规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修建性规划。在这三个规划层次之外,旅游景区还可以根据各景区特点编制景区旅游策划或概念性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或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开发规划。不同层次的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 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50298--1999),我国景区开发需要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现就三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分别加以论述。 一、旅游景区总体规划 任何一个景区开发建设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编制以景区所在地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对景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帮助景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 (一)规划时限 景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景区的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对于景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也应做出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二)任务和作用 总体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景区。其基本任务是综合研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地性质、环境容量及接待规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和交通组织;合理配置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管理设施;提出开发实施战略,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旅游的合理发展。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对更好地推动和实现旅游的开发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实现最佳利用价值,确保设计的旅游产品与实际旅游市场需求的统一性,确保旅游地与所在区域间有关的各项事业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资料收集的内容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名称: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概念性规划 项目起止时间:2007.4~2007.11 项目委托单位:省淳安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 1 项目概况 千岛湖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位于省市淳安县境,东距133公里,西距150公里,是镶嵌在"--千岛湖--"这条"名城、名水、名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AAAA级旅游区,也是经济区和我国东南一流风景旅游城市的"后花园"。 历经25年的打造,千岛湖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景区接待游客量达到7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19.3亿元。近年来,随着对外交通条件和自身接待设施的根本性改善,千岛湖休闲度假旅游已初露端倪。为做大做强休闲度假产业,淳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战略决策,并建立了千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提升千岛湖旅游品味,推进千岛湖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转变,实现"以湖兴县"发展定位,立足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这一战略目标,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进行千岛湖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概念规划编制工作。 1.1 规模 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外围的保护地带围,千岛湖镇的北侧,通过跨湖的千岛湖大桥相联系。整个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面积27.5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86平方公里,陆地14.72平方公里(见图1--区位图)。 1.2 目标

从长三角及全国围入手,在保护好区块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度假区块的主体定位、旅游度假项目、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通过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规划建设,加速千岛湖旅游的快速转型和全面发展。 1.3 创新 先确定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环境生态保护条件并进行量化,然后利用GIS对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叠合和修正,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规划土地适宜性模型。 2 千岛湖旅游发展现状 千岛湖从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到2002年实施旅游转型,旅游业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转型四个阶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逐步确立了国湖泊旅游典的地位。 2.1 旅游度假开发模式分析 目前,千岛湖旅游度假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以下模式: 2.1.1 酒店(单一地产模式) 以大酒店为代表,这是以唯一酒店形式而出现的单一地产模式,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简单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2.1.2 酒店+别墅(复合地产模式) 以天清岛度假村、凤凰岛度假村、开元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星级酒店和住宅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地产模式,比酒店单一地产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2.1.3 酒店+别墅+特色餐饮+水上娱乐(多类型复合地产模式) 以温馨岛度假村为代表,这是以高档酒店、住宅、商业、娱乐等多类型的操作模式,不是单一的复合项目。这也是千岛湖景区唯一独立具有住宿、商务活动和娱乐的度假村。 2.2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千岛湖经过25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低到高这样的一个迅速发展过程,取得了众多荣誉和称号,树立了国湖泊旅游的典地位。千岛湖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开发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这对于进贤湾旅游度假区块的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2.1 问题一:开发模式 千岛湖旅游转型已经开展了5年,但是目前休闲度假项目比较单一,"酒店+房产"为主要模式,缺乏真正有特色的休闲度假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千岛湖在建以及规划审批中的五星级酒店就有10家左右,这类度假型酒店,通常基本上都是和度假别墅、湖景公寓、精装修"捆绑"开发的复合地产,酒店除了极尽豪华外,并无太多的特色,与城市度假酒店区别不大。 2.2.2 问题二:景区房产化

古剑山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古剑山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一、规划理念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金属器具。核心吸引力是旅游区吸引游客的最重要优势,我们称为旅游区之“锚”,是旅游区之所以吸引人并使人愿意留下的主要因素,是吸引、“定”住游客的东西。 古剑山之“锚”,近期为避暑+宗教;远期为户外主题娱乐。 围绕“锚”,形成产品主线,最终将古剑山建设为综合型休闲旅游地,避暑、会议度假、户外主题娱乐、宗教体验、森林旅游、野营露营等均为古剑山之休闲类型。而“养生”的理念是贯穿古剑山各个休闲类型中的要素,是体现旅游区品质、特色的内容。 二、总体定位 以避暑休养、宗教体验为核心,以古剑山为主体,以适宜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休闲养生、主题娱乐为主线,深入挖掘綦江本地文脉、地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下的避暑休养、宗教体验、度假观光等多种功能; 近期面向重庆主城区及本地市场,打造成为重庆市周边重要的避暑休养和宗教体验旅游区之一; 远期进一步面向广域客源市场,建成重庆市最重要的户外主题休闲娱乐旅游区、渝南门户景区、重庆大都市旅游的代表性旅游区之一。 三、战略目标 将规划区做为綦江县城市发展的西部新空间,与县城南部齿轮等重工业为代表的桥河组团、县城东部以食品工业为主的通惠组团一起,共同构建綦江全面城市化推进发展的战略格局。 充分发挥古剑山旅游资源特色,“以点带面”辐射綦江县其它旅游区,推动綦江县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古剑山旅游区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一)优势整合战略 不仅对旅游区内资源充分利用,同时也深入挖掘綦江本地优势人文旅游资源,融合生殖崇拜、地方民俗文化等,将这些优势资源整合放大。通过文化的产品化、市场化开发,及物境、情境、意境设计,释放文化的本体价值和附加值,全面提升旅游区的品位与内涵。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

【原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地的发展和旅游业健康发展而确定的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定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一般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其中旅游景区规划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主要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经营和管理旅游区,使其能够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 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教材通过对旅游要素和资源条件的大量分析、评价、讲解基础上,强调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并进而提出旅游规划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景区案例分析,而未对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提出比较具体的、明晰的原则,但同时,新课程标准中又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的要求,反映了新课程强化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整理信息,从而明确景区规划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等;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旅游与景区建设都地理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并提出在“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考察了学生的 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地理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明 确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强调保护先行的开发原则。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但同时这些资源又都具有脆弱性,易遭到破坏,破坏后无法恢复的不可逆性。因此,在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各种资源的保护措施,保证在不影响其长存性的基础进行合理的开发,如果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会遭到破坏应坚决的停止开发。199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高级督察员桑塞尔在参观九寨沟之后,留下一句忠告:“旅游景区最严重的挑战,游人增加就会损害景观本身,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所以 旅游开发要相当谨慎。” 第二:景区规划设计要突出景观的特色和个性的原则。旅游景区品位的高低、品牌的影响大小直接决定于旅游资源(景观)的非凡价值,而价值的高低就是景观是否有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景观的特色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例如曾经席卷全国的“西游幻宫”,因其可创造性和雷同而昙花一现,而深圳的“世界公园”和“锦绣中华”,无锡的“三国城”等由其与众不同而长久的独领风骚。所以,景区规划中应大力强化、提高景观中有特色、有个性的景点,千万不要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者所有景点都是重点,要的是绿叶衬托红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