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浆β-EP、ACTH的影响

“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浆β-EP、ACTH的影响

“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浆β-EP、ACTH的影响
“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浆β-EP、ACTH的影响

“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浆β-EP、

ACTH的影响*

郭静1张露芬2刘红1孙敬清1马昕宇1

[摘要]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针刺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反应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浆β-EP和ACTH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介入“贺氏三通法”针法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下降,ACTH含量增高,而且以3h介入治疗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更为明显。结论“贺氏三通法”针法可以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且以3小时介入效果最为理想。[关键词]贺氏三通法/针灸疗法;脑缺血再灌注;β-EP ;ACTH

贺普仁教授在5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中医针灸病机学说和响誉海内外的针灸治疗体系——“贺氏三通法”。“贺氏三通法”即毫针微通,三棱针强通和艾灸、火针等温通三法。它在我国针灸界享有盛誉,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众多的适应症。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各期疗效显著,临床疗效的验证及总结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的支持下完成,经证实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本项实验研究以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含量的变化,旨从应激方面探讨“贺氏三通法”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成年SD大鼠,雄性,体重210-240g,清洁级动物,购自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医动字第005号>。

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8只)、针刺治疗组(24只)、药物治疗组(16只)。其中,根据介入治疗时间不同针刺治疗组又分为3h针刺组(8只)、6h针刺组(8只)、48h针刺组(8只),药物治疗组分为5h组药物(8只)、48h药物组(8只)。

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喂,不予处理;模型对照组造模后不予处理;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处理同模型对照组;3h针刺组、6h针刺组和48h针刺组分别在在造模成功后3h、6h、48h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每日治疗一次,每次20分钟,即3h、6h针刺组共治疗3次,48h 针刺组共治疗2次;5h药物组和48h药物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5h、48h后开始腹腔注射注射香丹注射液(按15ml/100g大鼠体重计算),每日一次,即 5h药物组共治疗3次,48h药物组共治疗2次。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及药物治疗各组均于造模成功后72h 取材。

1.2模型制备及模型成功的标准

1.2.1 模型制备:参照Zea longa线栓法[1]制备模型。用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取颈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 2000ZL03

作者单位:1.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2.100028,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

动脉(ICA)、结扎CCA近心端,双侧结扎ECA及其分支,用动脉夹夹住ICA,在CCA接近ICA和ECA分叉处剪一约0.2mm的切口,将一长约4cm的烧好头的栓线由该切口插入CCA后进入ICA,直至颅底,越过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到达大脑中动脉(MCA)的前部,长度约为2.0±0.4cm,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用庆大霉素消炎后封闭皮肤切口,切口外留1cm长的线端,以便将栓线拔出再灌注。造模2h后将线拔出,使大脑中动脉再灌注。

1.2.2模型成功的标准为:①对侧Hornor征;②提尾时对侧前肢内收屈曲;③爬行时向对侧倾倒或按顺时针方向转圈。模型不成功者均被剔除,随机补充,保证每组8只不变。

1.3 “贺氏三通法”治疗方法

1.3.1 取穴及针法:

取穴:百会、十宣、曲泽、委中,取穴及定位参见《实验针灸学》标准取穴[2]。

针法:3h针刺组、6h针刺组前2次治疗(即造模后36小时以内)以“贺氏三通法”之强通法,取上述诸穴三棱针放血,出血量至少一滴;3h针刺组、6h针刺组第3次治疗和48h 针刺组(即造模后36小时以后)以“贺氏三通法”之温通法和微通法,上述诸穴以火针点刺后毫针留针治疗,留针20min,每日治疗一次,各组针刺的深度和强度均相同。最后一次治疗后2h取材。

1.3.2针具:神龙牌31号0.5、1、1.5寸针灸针,贺氏细火针、三棱针

1.4. 指标检测

1.4.1 标本采集:各组均在造模成功72h后取材。各组大鼠断头取血3mL,注入预先加好抗凝剂(EDTA50μL、抑肽酶40μL)的试管中,混匀,静置片刻低温离心(3000rpm,15min)分离血浆,-70℃保存待测。

1.4.2 指标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T、ACTH含量。放免试剂盒均购自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血浆β-ET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级及模型对照组β-ET含量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均为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个针刺组和药物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经统计学处理,3h 针刺组差异显著(p<0.05),6h和48h针刺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h和48h 药物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

各个针刺组间比较,3h针刺组含量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5h药物组比较,3h和6h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48h药物组比较,48h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2.2血浆ACTH含量的变化(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ACTH含量有上升趋势,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对照组含量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含量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个针刺组和药物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经统计学处理,3h 针刺组无显著差异(p>0.05),6h和48h针刺组差异显著(均为p<0.05),5h药物组无显著

差异(p>0.05),48h药物组差异显著(p<0.05);

各个针刺组间比较,以3h针刺组含量最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5h药物组比较,3h和6h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48h药物组比较,48h针刺组有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表1:各组大鼠血浆β-ET和ACTH含量的变化(pg/ml)()

分组例β-ET ACTH

正常对照组8 79.935±55.725 15.971±8.909

假手术组8 164.738±87.691*18.104±6.035

模型对照组8 222.380±133.344*8.669±3.209*●●

3h针刺组8 93.408±96.307▲11.647±4.003●

6h针刺组8 165.113±142.577 16.414±7.830▲

48h针刺组8 147.836±105.485 15.807±8.032▲

5h药物组8 190.107±129.022 15.820±11.579

48h药物组8 132.457±122.774 14.510±6.542▲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分析

3.1选穴意义

贺普仁教授在“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思想指导下,将毫针微通、三棱针强通和艾灸、火针等温通三法有机结合,提出“贺氏三通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众多的适应症。其中应用于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治疗已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技术整理课题(已结题),经临床验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风急性期之实证以气血上逆、痰火内闭、瘀血阻痹等表现之危、急、重症为突出特点,根据“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必须用局部放血疗法以治血调气。此期应用放血疗法目的在于主要针对其病机发挥强通法清热泻火、止痛、镇吐、救急危症等方面作用。同时配合微通法以畅气机、行气血。恢复期、后遗症期以血瘀、痰凝、气机不畅致经脉失养为主证,多气虚血瘀、脉络痹阻而肢体废而不举或拘挛不伸,主要用微通法通调经脉及火针疗法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临床取穴以百会、十宣、曲泽、委中三棱针放血(放血仅用于急性期),四神聪、中脘、曲池、天枢、合谷、丰隆、太冲为主。

近年来随着对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深入,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能改善血液与血管功能的异常,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打破脑组织缺血后一连串病理级联反应的恶性循环;激发脑组织自我保护机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然而“贺氏三通法”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但其作用的环节及规律尚较少报道,为此本研究重点观察了“贺氏三通法”不同时间介入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机制。

本课题以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贺氏三通法”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功能紊乱的内在机制,以“贺氏三通法”取穴规律选取百会、十宣、曲泽、委中,百会位于头之巅顶,令其出血可使逆上血气下降,暴张之阳得平,瘀滞经脉通畅;十宣调和阴阳之气以醒脑开窍;曲泽、委中为合穴,气血充盛,泻之有行气活血通络之功。

3.2 “贺氏三通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β-ET和ACTH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病理级联反应的恶性循环导致机体处于持续的恶性应激刺激状态,致使机体免疫调节亢进,从而启动HPA轴功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紊乱,继而加重了对机体的损害。

相关研究报道阿黑皮素原(POMC)主要由垂体前叶的促皮质激素分泌细胞和垂体中叶的促黑色素细胞合成,并贮存于细胞内,可加工成不同的神经肽类,如β-ET及ACTH。它们主要参与体内的生理活动,特别与应激反应有关。在应激状态下,β-ET及ACTH释放增加,血浆含量也相应增加,这两种神经肽类可作为判断应激水平的敏感指标[3~4]。

同时,β-ET和ACTH也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节中的重要成分。Blalock等学者于1994年提出神经肽/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是网络中相互调节的共同介质,或称“共同语言(commonlanguage) ”。免疫细胞产生的激素或神经肽一般较下丘脑-垂体细胞分泌的量少,但因免疫细胞数量较垂体细胞多,所以这种差异可以得到弥补。目前研究发现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可以产生ACTH和β-ET,其氨基酸序列与垂体内分泌细胞中的ACTH和β-ET完全相同[5]。ACTH主要通过与位于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细胞膜上的ACTH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引起cAMP的产生,从而发挥对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6]。β-EP是一种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内源性阿片肽,与多种疾病和应激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如缺氧、缺血、创伤、休克等时,其合成分泌增加[7]。β-EP可以通过阿片受体的作用和非阿片受体样作用对免疫功能起调制作用。

本研究表明:假手术组血浆β-EP和ACTH均有明显升高,提示手术创伤启动了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致使β-EP合成分泌,使PHA轴ACTH含量增加;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β-EP含量继续明显增高,而ACTH呈下降趋势,提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抑制了ACTH的合成分泌,致使PHA轴功能紊乱,导致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

有研究认为HPA轴功能的紊乱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的关键环节,是加重缺血神经元损伤的重要物质基础[8]。积极干预这个环节,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3h介入治疗可明显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而6h、48h及药物组介入也可不同程度的逆转β-EP与ACTH的比值失调,但远远不及3h介入明显。分析认为,3h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可通过调节HPA轴的功能状态,继而发挥其对细胞因子、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等的综合调节,达到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失衡,提高机体的抗损伤能力,最终达到针灸的治疗目的。

4 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β-ET与ACTH的比值失调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紊乱的关键环节,“贺氏三通法”介入治疗可有效逆转其比值,进而达到治疗效应;且3h介入最为明显。提示“贺氏三通法”是通过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重建机体的平衡状态达到抗炎、抗损伤、保护脑功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Chalela JA,Alsop DC,Gonzalez-Atavales JB.et al.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imaging in

a cute ischemic stroke using continuous artierial spin labeling.Stroke,2000,31(3):680-687.

[2]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94;286-290.

[3]李正银.POMC衍生肽与高温应激和热适应[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23(1):9

[4]李正银,赵法,郭俊生,等.锌对热应激大鼠POMC衍生肽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8,16(3):163

[5] 朱海宏,赵明,耿排力,等.低氧应激对大鼠体内ACTH含量的影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1):72-73

[6] 孟云霄,纪祥瑞.ACTH,ACTH-R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22(4):389-391

[7] HENRYK S,JOSHO J,JARZAB B,et al. 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 increases beta-endorphin (beta-end like) concentration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rats with

vasospasm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J].J Physiol Pharmacol,1999,50(3):419-428.

[8] 张茂林,段建平.兔脑血管病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改变.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3):139-141

针灸大师贺喜

专家简介 贺喜教授首席针灸美容专家 BTV-1养生堂栏目特邀专家 国医针灸大师贺普仁教授之子北京针灸贺氏三通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擅长治疗:针灸美容、色素沉着、黄褐斑、青春痘、黑斑;偏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多动、弱智、静脉曲张、神经性耳聋等。 脸——人五脏六腑的窗口 面部的变化反映出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状况,面色萎黄、晦暗、长斑、长痘,皆因某些脏器气血阴阳失调所致。贺氏针灸三通法是“五色诊病”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医理论准确的诊断出病之所在,辨证施治,调经络通气血,内外兼治,标本兼治,效果斐然。 案例:黄褐斑治疗 黄褐斑也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发于面部,皮损常互相融合,成蝴蝶样,故俗称“蝴蝶斑”。 临床表现:皮损为黄褐色或咖啡色的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可由蚕豆大到铜钱大或更大,边缘多清楚,表面平滑,无鳞屑,无炎症,无自觉症状。皮损多发生于面部中央,以颧、鼻、额及口周为多见。个别患者可波及全面部。鼻部及其两侧皮损,有时互相融合,形成蝴蝶样。 【治则】调理气血。 黄褐斑是西医病名,本病是黑色素分泌过多,沉着于面部皮肤,故属于色素沉着性病变,本病的发生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临床女性发病较多。 本病发于面部是其表象,实则反映了气血失调的内在病理变化,中医有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之说,又有肝藏血及肺主气,外合皮毛的论述。正常情况下,气血充足,上荣于面,则面色润泽。如气血不足,或心肝肺的功能发生障碍,则导致经脉之气郁滞,气血失和,面部失于荣养

故发此证。治疗上取肺俞、肝俞附近的痣点(心俞亦包含在内),挑刺出血后拔罐,可调理气血,祛郁除滞,通达经脉,荣养面部,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目的。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2013年普及版

2013年普及版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第一篇针刺类技术 第一章毫针技术 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第二章头针技术 头针技术是指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的一种治疗技术,适用于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呆病等)及痛证等病症的治疗。 第三章耳针技术 耳针技术是用特定针具或丸状物在耳郭相应穴位实施刺激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技术。本技术依据中医学中耳郭与人体各部存在着一定联系的理论,以及望耳的形态、色泽可以辅助诊断疾病等原理,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防治疾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及某些功能紊乱性病症。 第四章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第五章眼针技术 眼针技术是在眼眶周围的特定穴区进行针刺的一种微针技术,具有用针小、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操作简、安全无痛的特点,凡用于针灸治疗的疾病都可用眼针治疗,特别适用于中风、眩晕、头痛、不寐、郁证、痿证及痛证。 第六章手针技术 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该技术的产生,是以生物全

息理论为基础,即把内部脏腑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部特定区域,通过刺激相应反应区,达到调整脏腑、治病防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痛症(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第七章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是以针刺人体的腕部及踝部区域来治疗疾病的针刺操作技术。其理论依据为将脏腑与体表不同区域相关联,再将不同体表区域与腕踝部各个区域相对应,然后通过刺激腕踝部特定区域,达到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痛症,神经系统疾病及内科疾病。 第八章三棱针技术 三棱针技术是用三棱针刺入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实证、热证或瘀血、疼痛等。 第九章皮内针技术 皮内针技术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技术,临床上主要包括揿钉型皮内针(又称图钉型皮内针)和颗粒型皮内针(又称麦粒型皮内针)两种针具。具有作用时间长、操作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头痛、痛经、失眠、焦虑症等。 第十章火针技术 火针技术,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的手法刺入到人体腧穴或患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火针作为针灸技术中的一种特殊针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助阳、祛邪引热的功效,临床可以单独或与其他针法结合应用。常用于颈、肩、腰腿、关节痛,以及带状疱疹、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等临床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的治疗。 第十一章皮肤针技术 皮肤针技术是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技术。皮肤针是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按照工具的形式及针数的不同,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和丛针(针数不限)之分。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皮肤病、疼痛类疾病、失眠等。 第十二章芒针技术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 1. 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导致骨脆性 增加,易发生骨折(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2. 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体长缩短,驼背及发生骨折。 3. 按严重程度分: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包括低骨量、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依 次程度增加。 4. 现代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 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 ,POP),因年龄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所致。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OMP )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疾病或药物因素诱发,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药物诱发如长期大剂量的肝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病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伴有遗传疾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期和妊娠期的骨质疏松症往往也列为此类 现代医学的研究 1. 发病机制:主要机制是因为衰老、体内性激素减少、药物和某些疾病等因素导致骨 吸收和骨形成平衡失调,骨矿物质和有机质等比例丢失,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进而引发骨折,为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总的来说,是由遗传、激素、营养、失用、年龄、生活习惯及免疫学等方面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2. 诊断与治疗:① 诊断:依靠临床表现、骨量的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及骨转化生化指标等,其中以骨量测定最为重要。临床上采用采用BMD 测量作为诊断、与测量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临床上测量BMD 的方法有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 (DXA )、外周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pDXA )、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及定量骨超声(QUS)等,其中DXA 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临床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②治疗:除了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主要还是要依靠药物治疗。药物干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防止骨丢失,增加骨量。1.骨吸收抑制剂,常见的有二膦酸盐、雌激素类药物和降钙素等。此类药物对已经丢失骨量的恢复的作用不明显,雌激素类药物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2.骨形成促进剂,常见的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活性维生素D3 等。这些药物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促进骨基质分泌和矿化,增加骨量。目前公认的骨形成促进剂是甲状旁腺激素。3.骨矿化促进剂,钙剂和维生素D 等,这类药物科促进骨基质矿化,减少矿物质流失单独使用钙剂是没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必须配合骨形成促进剂或骨吸抑制剂。

贺氏针灸三通法

贺氏针灸三通法

贺氏针灸三通法全国研修班(第三期) 国医大师、著名针灸医家一生心血结晶!医德、医术、医功立体传承! 国医大师嫡传子女亲临指导!明显提升您的医术! 深入研习“三通法”真功,疗法先进,疗疾迅速! 【研修班总顾问】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 【主办单位】 1、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 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是我国著名针灸大师贺普仁教授于1991年亲自创立,以专门研发、普及贺氏针灸三通法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北京市级社团组织。研究会成立十多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和针灸同仁的支持努力下,研究会在贺氏针灸的研发和普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2、北京华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北京市东城区华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前身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华佗培训学校,成立于1988年,坐拥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教学资源。二十年来,我们专注于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的人才培养,为相关行业培养的保健按摩师、保健刮痧师、中医美容师、中医针灸师、中医养生师、康复理疗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超过30万人次,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数万名,是全国培训卫生保健、美容养生人才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政府职能机构和学员中享有良好的口碑。 【支持单位】 1、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是由全国针灸医学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学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术交流,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课题进行论证、研究,开展科学考察活动,推广科技成果,普及针灸科学知识,培养针灸人才,编辑出版学术刊物。 2、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建立正式工作关系的非政府性针灸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宗旨是促进世界针灸界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学术交流,进一步发展针灸医学,不断提高针灸医学在世界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于1985年6月20日,直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旨在团结和组织中医药工作者,特别是民间、民营中医药人员和民营中医药机构,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民间中医药,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国和世界医药界的学术交流。 【主要师资】 1、贺书元—贺普仁教授之长女,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副会长 2、贺林-贺普仁教授之长子,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 3、贺小靖-贺普仁之孙女,贺氏针灸三通法传承人 【贺氏针灸三通法简介】 贺氏针灸三通法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精研内难,通览甲乙,汲取历代医家思想之精华,融合自己五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对传统的毫针、火针、灸法、拔罐、放血等疗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而总结出来的针灸疗法,其内容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病多气滞,法用三通”,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核心在于“通”,针刺疗法的最终目的也在于“通”,而众多疾病的根结在于“不通”。贺氏三通法不同的针具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不同的效应,注重针具的锻造、医功的修炼。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保健消耗较大的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起病隐袭,一旦发现,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随年龄增加,骨丢失和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椎骨、腕部和髋部多见。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多需手术处理,且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慢性呼吸道阻塞疾病及糖尿病等,导致医疗费用和死亡率增加,一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不能完全独立,年平均生活质量下降。女性由于峰骨量较低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病率较男性为高。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寿命的延长,女性绝经后生存年限约占一生的1/3,据估计,从1990-2025,欧洲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30%-40%。男性预计增加更快,可达50%。在同一时期内,北美预期将增加83%。亚非绝对增加数将为更为明显。在1990年全世界仅髋部骨折达130-170万,预期到2025年为200万,甚至更多[1]。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当前研究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建立理想的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是对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新药的体内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和影响药物作用因素的基础。随着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的不断深入,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遗传、营养、生活习惯、激素、运动、机械负荷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对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Rodgers等指出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有三个特点:(1)方便性(Convenience):动物购来容易,价格低廉,实验操作易行。(2)关联性(Relevance):与人体条件比较相似,得到的信息能转化为人体的规律。(3)适宜性(Appropriateness):为研究某一特定问题,最好用特定的动物模型模拟人体[2]。骨质疏松症的动物模型涉及动物的选择和复制的方法等方面,本文就此将国内外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的动物选择 用于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模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模型应与人类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及组织行为相似,但某些动物模型在各个方面完全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是很困难的,因此动物模型侧重与表现其某一阶段、某些症状或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作为观察特定阶段和指征的病理模型。美国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指南(美国-FDA)认为目前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所有特征。已有报道用小鼠,大鼠、兔、羊、猴等复制骨质疏松模型[3]。灵

针刺干预脑缺血炎症因子实验研究进展_张秀婷

[15]冯高华,朱虹,孙峰,等.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IgE、TGFβ_1及TNF-α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3): 273-276. [16]李海宁,刘涛.止哮汤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9):11-12. [17]陈志兴,胡国华.加味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208-210. 收稿日期:2014-03-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202765,81102652,81303053) 作者简介:张秀婷(199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制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通讯作者:韩冰冰(1978-),女,山东平原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微循环及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E-mail:sumusu@163.com。[18]李厚忠,林峰,金秀东,李孟全.咳尔康口服液对哮喘大鼠几种生化指标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1(1):46-48. [19]张树萍.黄芪精口服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0(21):82-83. [20]王艳杰.穴位贴敷TDD药贴对哮喘豚鼠TNF-α和ET-1含量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21]司小兵,陈淑彦,关东升,等.“咳喘宁”贴膏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L-8及TNF-α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 (6):6-8,13. [22]袁雪晶,孙轶秋,王素梅,等.固本防哮饮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12): 2306-2309. [23]袁雪晶,夏晨,汪受传.固本防哮饮对哮喘缓解期小鼠的治疗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3):257-260.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93 针刺干预脑缺血炎症因子实验研究进展 张秀婷1,韩冰冰2,梁情情1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029;2.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摘要:近年来,关于脑缺血的炎症反应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是多因素、众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脑缺血时炎症反应促进了继发性脑损害,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刺干预脑缺血炎症有较好疗效,文章对针刺对脑缺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针刺;脑缺血;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9-2012-02 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50% 70%[1]。近年来,脑缺血的炎症反应中的炎症因子成为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脑缺血损伤的病理机制是多因素、众靶点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缺血→炎症→血栓→再缺血”是一条重要的恶性损害链锁反应[2]。脑缺血时炎症反应促进了继发性脑损害[3],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针刺抗炎治疗对临床更有效地防治脑缺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将针刺对各炎症因子的作用影响综述如下。 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致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过程中重要介质,其在外周血中的水平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张亚敏等[4]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针刺组大鼠外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低于未经干预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中后期,随着炎症损伤反应的抑制,针刺组大鼠外周血清中IL-1β表达强度低于模型组,而IL-6表达上升,提示针刺百会、足三里穴在脑缺血损伤早期可能通过下调外周血清IL-1β、IL-6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脑缺血损伤中后期可能通过上调IL-6的表达促进脑组织的损伤修复,发挥脑保护作用。郭永明等[5-6]发现通过对IL-6的调节,发挥其抗炎、神经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可能是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之一;针刺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IL -8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血清IL-8的含量,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及浸润,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倪光夏等[7]也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降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异常升高的IL-1RI、TNFR-Ⅰ的mRNA 的表达,且该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更为明显。醒脑开窍针刺法可干预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炎症反应,进而对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具有多效性作用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它能通过促进凝血、增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诱导黏附分子或其他炎性介质表达,从而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王占奎[8]等发现针刺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TNF-α受体mRNA 和蛋白的表达,抑制致炎因子受体过表达而阻断凋亡信号的传导,延长脑缺血时间治疗窗,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在缺血超早期3h介入针刺治疗为最佳时间。TNF-α在缺血早期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对脑组织有损害作用,但晚期则通过多种机制对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霍则军等[9]发现随着全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TNF-α呈动态增高的过程,针刺可降低再灌注后升高的WBC数量和TNF-α水平。罗文舒等[10]发现大鼠MCAO后TNF-αmRNA表达开始增加,针刺督脉组脑缺血再灌注12、24、72h TNF-αmRNA表达减少。提示针刺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mRNA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1)

骨质疏松常见模型 1.概念: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导致 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2.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体长缩短,驼背及发生骨折。 3.按严重程度分: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包括低骨量、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 骨折。依次程度增加。 4.现代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因年龄所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生理性退行性改变所致。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MP)和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疾病或药物因素诱发,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药物诱发如长期大剂量的肝素、免疫抑制剂、抗癫痫病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伴有遗传疾病史,女性多见,妇女哺乳期和妊娠期的骨质疏松症往往也列为此类 现代医学的研究 1.发病机制:主要机制是因为衰老、体内性激素减少、药物和某些疾病等因素 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失调,骨矿物质和有机质等比例丢失,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进而引发骨折,为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总的来说,是由遗传、激素、营养、失用、年龄、生活习惯及免疫学等方面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2.诊断与治疗:①诊断:依靠临床表现、骨量的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转化生化指标等,其中以骨量测定最为重要。临床上采用采用BMD测量作为诊断、与测量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临床上测量BMD的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p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及定量骨超声(QUS)等,其中DXA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临床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②治疗:除了加强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主要还是要依靠药物治疗。药物干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防止骨丢失,增加骨量。1.骨吸收抑制剂,常见的有二膦酸盐、雌激素类药物和降钙素等。 此类药物对已经丢失骨量的恢复的作用不明显,雌激素类药物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2.骨形成促进剂,常见的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活性维生素D3等。这些药物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促进骨基质分泌和矿化,增加骨量。目前公认的骨形成促进剂是甲状旁腺激素。3.骨矿化促进剂,钙剂和维生素D等,这类药物科促进骨基质矿化,减少矿物质流失。单独使用钙剂是没

针刺对脑卒中痉挛大鼠模型大脑皮质DRD1mRNA_DRD2mRNA表达的影响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 51 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 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11-25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 J6080);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0K046);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0JT4015);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1B344)。 〔作者简介〕岳增辉(1966-),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病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针刺对脑卒中痉挛大鼠模型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表达的影响 岳增辉1,陈乐乐2,朱小姗2,薛 晓3,肖硕实3,关 闯3? (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3.湖南 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卒中痉挛状态大鼠大脑皮质多巴胺受体亚型(DRD1、DRD2)mRNA 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缓解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状态模型,常规手法针刺组 (模型+常规手法针刺阳陵泉、曲池)及电针组(模型+电针阳陵泉、曲池)。以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肌张力评分评价模 型和针刺疗效,RT-PCR 法观察大鼠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的表达。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可降低大 鼠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及痉挛大鼠的肌张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但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大脑皮质DRD1mRNA 、DRD2mRNA 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 组表达均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常规手法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刺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DRD1mRNA 、 DRD2mRNA 的表达有关;但常规手法针刺与电针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状态;常规手法针刺;电针;多巴胺D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多巴胺D2受体信使核糖核酸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28.051.04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Dopamine receptors expression of DRD1mRNA/DRD2mRNA in cerebral cortex of spastieity model rats after stroke YUE Zeng-hui,CHEN Le-le,ZHU Xiao-shan,XUE Xiao,XIAO Shuo-shi,GUAN Chuang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on relieving stroke spasticity by observ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fluence on the Dopamine receptors expression of DRD1mRNA 、DRD2mRNA cerebral cortex in spastieity model rats. Methods 40 Experimental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control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model group,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modeling + routine handy acupuncture on Yanglingquan and Quchi),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modeling + electroacupuncture on Yanglingquan and Quchi).Use the method of suture-occlusion to prepare stroke paralysis model 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13711903.html,e the Nervous sysem damage symptom score and Spasticity assessment score to evaluate model and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use the ELISA to analy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 ?uence on DA 、DRD1、DRD2 contents in substantia nigra and cerebralcortex which of rats with cerebral 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use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to observe acupuncture treatment methods ’ in ?uence on DRD1mRNA 、DRD2mRNA expression of cerebral cortex in spastieity model rats. Results (1) Acupuncture can decrease the Nervous system damage symptom score and the Muscle tension (P <0.01); there was no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e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P >0.05). (2) DRD1mRNA 、DRD2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cortex :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expression of conventional handy acupuncture group and ·针推经络·

贺氏三通法

贺氏三通法 贺氏三通法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过程,不断加以总结提高,在众多的针灸疗法中,对传统的毫针、火针、灸法、拔罐、放血等疗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而总结出来的针灸治病方法,其内容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 一、核心学说 “病多气滞,法用三通,分调合施,治神在实”为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核心学说。 病多气滞 这里的气特指人体的不和之气——邪气。张介宾在《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中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邪气客体则经络气滞,邪气滞血则为瘀。贺普仁教授认为,气滞造成的经络不通、气血失和最终导致的是阴阳失调,这事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不可逾越的病理过程。 法用三通 法用三通的精髓为:通调为本,知调阴阳。通经活络为手段,调和阴阳为目的。针灸三通法就是采用各种针灸方法,通过刺治灸疗罐排,达到化滞破阻通经络、气机运行、机能状态复常、疾病向愈的目的。在三通之法的三种针具针法中,虽然毫针疗法是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但它不能代表针灸疗法的全部,也不能替代其他针法。法用三通,涵盖九针通之大术;三足鼎立,化用九针调之大法。九针各有其用,应对不同的疾病、病程,施用不同的针法,治愈疾病靠的不仅是针方穴效的合力,同时靠的也是不同针具针法的合力。重拾九针应有的价值,是对先贤的最大尊敬,是对中国针灸最为重要的承传。 分调合施 分调合施的涵盖有二:一是三通之法的和合而施;二是针、灸、药法的和合而施。三通各法在分调中具有不同属性。微通法以渐调为主,通过循经渐调,调气行血,调和脏腑阴阳。温通法以扶调为主,通过扶调,扶正补虚,祛病强身。强通法以速调为主,通过开诀速调,放瘀出邪,激络破阻,疏经促通。依据病因,明察病位,病灶为的,有的放矢,根据病症、病程取法用针,或单法而用,或二法、三法合施,或两法合施于一针一穴,三法融会,贯通而用,灸药大助,和合施治。 治神在实 治神是针灸学科的根本大法,治神在实的根本就是把针灸“治神”大法落实到临床实处,强调“治神在实”是针灸临证的根本要道。 二、三通法 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核心在于“通”,针刺疗法的最终目的也在于“通”,“通”是针灸疗法的特点和特长,“通”是针灸疗法治病的先决条件。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尽管手段不同,但使经脉、络脉畅通的目的是相同的,针灸疗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恢复经络“通”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其他治病目的。因此,贺普仁教授认为,针灸疗法的根本作用机理是,它以“通”为法,以“通”为用,只有通,才能使阴阳调和,只有通,才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贺氏三通法是贺老通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在其所运用的多种刺法中选择出来的使用方法,不同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科研实践论文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系(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02班 学生姓名:王晓乐 学号:1112034033 指导老师:郑红星 完成时间:2013年5月21日

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乐 所在单位:(陕理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02班,陕西汉中723000)指导老师:郑红星 [摘要] 近年常用于骨质疏松的模型动物有大鼠、小鼠、兔、犬、羊、猪等。以大鼠最为常用。用于制模的方法有年龄相关的骨丢失,去势模型,药物类模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营养类模型等。其中以去势模型,特别是去卵巢动物模型最常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有手术切除卵巢、药物诱导、饮食限制和制动术等几种方法。也有将卵巢切除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以加快失骨的报道。 [关键字]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引言骨质疏松症是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用于骨质疏松症模型动物模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模型应与人类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及组织行为相似,但某些动物模型在各个方面完全与人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一致是很困难的,因此动物模型侧重与表现其某一阶段、某些症状或一些病理生理变化,作为观察特定阶段和指征的病理模型。美国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指南(美国-FDA)认为目前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模拟人类骨质疏松的所有特征。已有报道用小鼠,大鼠、兔、羊、猴等复制骨质疏松模型。 1实验动物 1.1 大鼠 啮齿类动物如大鼠是迄今为止在OP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实验动物,并且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也要求治疗OP的药物实验研究采用去卵巢大鼠和另一种非啮齿类动物模型(如狗、猪、羊、灵长目)进行实验。大鼠用于OP研究的优点是:(1)分布广,繁殖快,花费低,体积小,易于饲养和管理。(2)有明显的生长期和成年期,容易观察年龄对骨组织的影响。(3)骨骼系统解剖与人类有众多相似之处。(4)成年大鼠多个部位的松质骨骨量可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研究松质骨重建的合适条件。(5)与人类相似的松质骨分

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基础研究?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赵性泉 周剑 王拥军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所引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继发性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可能机制。方法制备SD雄性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分成1h、3h、12h、24h、48h、72h及7d7个小组;对照组分成3h、24h及72h3个小组,每组5只大鼠。每实验小组取2只大鼠,2%氯四氮唑(TTC)染色,进行大体组织病理演变观察。另取3只大鼠,在血肿周边区及同侧皮层区分别取脑组织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TC染色显示,血肿呈黑褐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光镜下观察,血肿区与正常脑组织间有一周围区,其中可见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灶周边毛细血管增生伴炎细胞浸润。电镜观察可见,血肿周围组织早期星形细胞胞体和周边足突肿胀,神经细胞改变不明显。注血后24h,星形细胞肿胀明显,部分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轻度变性,血脑屏障破坏。注血后72h,星形细胞高度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病理、超微结构的改变,血肿周围脑组织产生继发性损害。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电子显微镜;病理;大鼠 Second ary injury to perihem atom a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rats ZHA O Xing2quan,ZHOU Jian,W A N G Yong2jun.Depart ment of Neurology,Beijing Tiantan Hospital,Beijing1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possible mechanism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secondary injury to perihematoma in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ICH)rats.Methods Sprague2Dawley male rats were subjected to ICH model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ra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divided into7subgroups at1h,3h,12h,24h, 48h,72h and7d after ICH;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ere divided into3subgroups at3h,24h,72h after saline injection.Each subgroup contained5rats.2rats from each group were stained by2%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3rats were picked up from each group to do optical microscope and electric microscope investigation on perihematoma tissue and ip2 silateral cortex.R esults Hematoma tissue was demonstrated as black2brown by TTC staining,no white infarcted area was detected around hematoma.In addition,there was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hematoma and normal tissue under microscopy;the involved tissue looked loose with varied edematous cells.Astrocytes appeared swollen and neural cells looked degenerated and necrosis.Meanwhile,capillary hy2 perplasia around hematoma with foot2plate swollen were detected,no remarkable neural cells change was observed.24h after blood injec2 tion,astrocytes started to swell,part of them became degenerated and necrosis.Neural cells appeared mild degenerated and blood2brain bar2 rier were destroyed.72h after ICH,astrocytes showed highly swollen with neural cells degenerated.Conclusion Secondary injury to perihe2 matoma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pat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have been observed. [K ey w ords]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cerebral edema;electric microscope;pathology;rat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771(2004)0820469203 [本文著录格式] 赵性泉,周剑,王拥军.大鼠脑出血模型血肿周围继发损害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10(8):469—471.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至今仍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1]。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一个组织损伤和水肿形成进行性加重的区域,该区域内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性的,如果能在此时间窗内给予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使受损组织恢复功能,此区域称血肿周边半影区或半暗带[2]。挽救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半影区内潜在可逆性损伤脑组织是近几年来脑出血研究的重点[325]。本研究通过大鼠脑出血模型观察血肿周围继发性损害的病理过程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期进一步明确脑实质出血所引发的周围组织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可能的机制。 1材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1.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赵性泉,王拥军);2.100050北京市,武警总医院影像科(周剑)。作者简介:赵性泉(19672),男,山东郓城县人,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病学。1.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2Dawley 大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室提供)50只,体重300—350g。采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成1h、3h、12h、24h、48h、72h 及7d7个小组;对照组分成3h、24h及72h3个小组,每小组5只大鼠。 1.2脑出血模型制备 在2次注血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1次低压、缓慢注血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手术过程同实验组。 1.3标本及病理切片制作 每实验小组取3只大鼠行心脏插管、4%多聚甲醛(p H7.4)灌流固定,断头取脑,于尾状核血肿周边区及同侧皮层区分别取1mm3脑组织2块,置于 2.5%戊二醛溶液中固定;逐级脱水、包埋、切片、铅铀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下观察。将剩余脑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脱水、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及HE染色,在光学显

Removed_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详细图解

模型的背景,心肌缺血模型分全心缺血和左心室缺血两种,全心缺血主要靠注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等),左心室缺血主要靠手术对动物的冠状动脉左降支进行紧扎实现。由于左心室缺血对临床的意义更大,所以研究心肌缺血药物时这个模型是必须的。 (1)术前12小时给动物禁食 (2)将动物注射10%水合氯醛(0.4mL/100g)麻醉后固定在手术台上 (3)用笔型静脉置留针进行气管插管,插好后可用手术刀柄靠近气管,如果见气雾,就证明成功,连接动物呼吸机,参数为:呼吸频率85;呼吸比1:1;潮气量为18ml (4)胸部被毛、酒精棉消毒,在胸部左侧3~4肋间剪开皮肤,如图1 (5)分离肌肉露出肋骨,切口位置有两块肌肉,胸浅肌和胸深肌,注意按照肌肉的纹路分离可以避免将肌肉扯烂,如图2

(6)在第三根肋骨下用止血钳将肌肉分离开,然后左手用止血钳挑住肋骨,右手持剪刀剪开第三根肋骨,如图3

(7)用止血钳将剪断的肋骨夹住掰开,放入开睑器,用止血钳剥离心包膜,如图4

(8)用止血钳将胸腺(心脏上面白的像脂肪一样的东西)夹住拉出,如图5 (9)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穿6~0号线,拉紧丝线,形成心肌缺血,观察线扎紧的部位上下大约2mm范围的心肌是发白色的,如图6

(10)闭合胸腔,注意将胸腔内的空气挤出(这点非常关键,这个模型最容易失败导致大鼠死亡的就是这个地方),对肌肉和皮进行缝合,挤空气的手法如图7

(11)结扎术后6小时可进行TTC染色:将大鼠脱颈处死,打开胸腔,将心脏剪下,用生理盐水将心脏清洗干净并排出心脏内的淤血,沿冠状沟将心房切除留下心室,用刀片将心脏切成1mm厚的切片,放入0.1%的TTC磷酸盐缓冲液(pH 7.4)37℃水浴7~10分钟,取出切片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观察结果。非梗死区因脱氢酶还原TTC而呈红色,梗死区因脱氢酶流失而呈白色,将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分离并分别称重,梗死范围以梗死心肌占缺血心肌重量的百分比表示。下图是染色的结果,图8 结扎位置,梗死的地方其实肉眼大致能看出,和其他地方相比发白,图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