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剖析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剖析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剖析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剖析

中医护理学复习资料

1.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2.藏象:臧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值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表现和病理现象。藏藏于内,象呈于外,故称“藏象”。

3.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成,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5.奇经八脉:“奇经”是十二经脉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有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八脉”为冲、任、督、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条经脉的总成,故称奇经八脉。

6.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称为病因。

7. 疫疠:疫疠是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

8. 痰饮:痰与饮的合称,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体内的病理产物,可阻碍气血

运行而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

9. 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体现在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

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及调节平衡等方面。

10.肝主疏泄表现为调节气血运行,协调消化和.调节情志这三方面的功能。

11.根据五脏与五体的联系,肾主骨。

12.六淫和疫疬是外感致病因素。

13.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方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因邪气盛引起的。

14.虚实两纲是辨别正气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15.腻苔多由痰湿内盛,湿浊上升所致。

第1页,共9页

16.昏迷患儿喂药可用鼻饲或直肠给药法。

17.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18.根据机体情况,有目的地、针对性地选用食物的原则称为食气相投。

19.凡能刺激肠道或润滑肠壁而促进排便或刺激肠道引起剧烈腹泻的药叫泻下药。

20. 风温病邪犯肺卫证的辨证施护要点有哪些?

21. 临床护理中,疼痛的鉴别有重要意义,试述胀痛、刺痛和隐痛的临床特点及其成因。

22. 请阐述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3.中西医结合护理是@辩证@辩症@辩病。

4.阴阳属性的特征@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

7.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8.@陪护精气@调理气机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9.脏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11.经络系统由@经络和@脉络组成。12.阳脉之海是@督脉,阴脉之海是@任脉。13.十二经脉的循环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头走手;@足三阴经从头走足;@足三阳经从足走胸(腹)。

14.十二经脉的交接:@阴经阳经多在四肢@阳经与阳经多在头面部@阴经与阴经多在胸部。

15.任、督、冲三脉起源于@胞中,同处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16.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17.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劳神@房劳三方面。

18.六淫转化为六气的条件@气候变化异常,超越了一定限度@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19.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症状多缠绵难愈@分泌排泄物多黏滞不爽。

20.疫疬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气不同@发病各异。

21.影响气机发病:@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2.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和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虚水泛为痰”之说。

23.淤血所致疼痛的特点@刺痛@疼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

24.实主要指@气亢盛,正气未衰;虚主要指@正气不足,邪气也不明显。

25.决定病症虚实变化的病机是@正邪盛衰。

26.气滞主要常见于胃、肝、脾、肺。27.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和@薄白苔。

第2页,共9页

28.寸口脉诊法的具体部位在@腕后桡动脉。29.正常脉象称@“平脉”或者@“常脉”

30正常脉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缓和有力@节律均匀。

31.八冈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32.治末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33.既病防变主要指两点@早期治疗@控制传变。

34.治病求本就是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治疗,这是@辩证论治的根本原则

35.正治法又称逆治,主要内容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6.反治法又称顺治,主要内容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7.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8.妊娠禁忌药物对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

39.重要性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40.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41.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42.药性理论中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归经,反应药物趋势的是@升降沉浮。

43.方剂的组成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部分组成。

44.方剂的组成变化方式有@药味增减@药量增减@剂型变化。

45.饮食宜忌原则@辩证施食@辨药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特殊忌口。

46.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47.腧穴的作用@近治@远治@特殊作用。

48.行针的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49.针刺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伤@重要脏器。

1五行的特性:

“金曰从革”有收敛、肃杀、下降、清洁的特性,“木曰曲直”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水曰润下”有寒凉、滋润、下行的特性,“火曰炎上”火有温热、升腾的特性,“土爰嫁墙”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

1.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生气、载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气;血与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气的生理功能:

推动作用、温养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3.经络的生理功能:

@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 @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 @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4.为什么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致病广泛,六淫之中寒、暑、湿、热、燥、火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

5.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在疾病发展中同时出现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的病理状态。@虚实转化,实邪久留而伤正气,由实转虚所致的病理状态。@虚实真假,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不完全一致的假象。

第3页,共9页

7望舌的意义:

舌诊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部分,临床意义有@判断正气盛衰,通过舌质颜色,舌形,动态的变化判断脏腑的虚实。@分辨病位深浅,舌苔的厚薄来反应;@区别病邪性质,舌质舌苔的颜色来反应;@推断病情进退,舌质由薄渐厚,为病势渐增;舌质由厚渐薄,为正气渐复。

6.八冈的定义:

@表里辨别病变部位。@寒热辨别疾病性质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阴阳辨别病证类别

7.治疗与护理的原则:

@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相因制宜@调整阴阳。

8.生活起居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9.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精神内守@情绪平和@豁达乐观。

12.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关心体贴@言语开导@怡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

13.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

@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1.辨证施护: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症候,并根据其不同的症候给予相应的护理。

2.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3.疾病(病):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出现具有一定规律的发展演变过程,具体表现出诺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症候。

4.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5.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6.相生: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有制约作用。相乘:乘虚侵袭,一行对令一行的过度克制。相侮:恃强凌弱,一行对令一行的反克。

7.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运动变化。

8.精气:构成万物的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元素,精气聚合而生成万物,精气离散而使万物消亡。

9.藏象:内脏虽存在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的变化都有征兆表现于外。

10.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11.善行数变:善行是只风邪致病有病为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是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和病情变化无常的特点。

12.正邪相争: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中,机体抗病能力和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

13.虚实病机: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的盛衰,决定着患病机体表现为虚或实不同的病理状态。

14.湿性黏滞:湿邪的性质黏腻停滞,一是湿病症状黏滞不爽,二是湿邪病多缠绵难愈。

第4页,共9页

15.阴阳格拒: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极盛,而另一方格据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阴盛格阳或阳盛格阴的病理变化。

16.升降失常: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从而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

17.八冈辩证护理:通过四诊所得,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人体正气的强弱等情况,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不同的证候,并根据这些给予相应的护理。

18.正治:疾病的现象与本质相一致,逆其疾病性质而治的治疗方法。

19.逆治: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相一致,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方法。

20.归经: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定位。

2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志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映点,又是针灸施术的部位。

1.得气: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2.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能总督一身阳经,故称。3.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4.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5.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6.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是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的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7.三关:小儿食指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8.水谷之海:水谷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故称胃为水谷之海

三焦

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生水火木土金

相克木土火金水

五行火木土金水五窍舌目口鼻耳在液为汗泪涎涕唾五脏心肝脾肺肾

生理功能主血脉

主神志

主疏泄

主藏血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主气

主宣发、肃降

通条水道

藏精

主水

纳气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

泌别浊清

主决断

助消化

主通降

受纳、

腐熟水谷

传化糟粕

主津

贮尿

排尿

通行元气

疏通水道

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第5页,共9页

第6页,共9页

五色

舌苔

脉诊

病脉与主病

.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显现于外的生理表现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呈于外,故称“藏象”。

2.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3.3.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1.简述气的功能。42.答: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43.简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答:1.拔罐时,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拔罐。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迅速。 3.避免烧伤或烫伤

上焦 心、肺、头部 上焦如雾 中焦 脾、胃

中焦如沤 下焦

肝、肾、小肠、大肠、膀胱、女子胞和阴部

下焦如渎

赤 青 黑

主虚证、 湿证 主虚证、寒症、 失血证 主热证 主寒症、痛证、 淤血、惊风 主肾虚证、水饮证、

淤血证 脾胃虚弱 阳气虚衰

阴虚阳亢

心阳不振、心血淤阻

肾阳衰微、阴寒水盛

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

主表证、寒证 主里证、热证

里热甚、里寒甚

里热极证、里寒极证

脉诊 寸 关 尺 左 心 肝 肾 右 肺

病脉与主病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虚脉 实脉 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弱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 脉来急促一息超过5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主病

表证

里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皮肤。若起小水泡,无需处理,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龙胆紫或消毒纱布包敷。4.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5.起罐时,手法要轻缓,切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拔罐,以防拉伤皮肤。

3.简述相因制宜(三因制宜)。答:是指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决定治疗原则。如夏季不宜过用辛温。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确定治疗原则。如西北人慎用寒凉之品。3.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来确定治疗原则。如老年人治宜偏于补益。1分

4.八珍丸有什么功用,由哪些中药组成?答:补益气血1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

5.5.简述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答案:答:1。饮食有节。不可过饥过饱。要有规律。2.饮食有方。要有正确的方法,细嚼慢咽,食物应软硬恰当。食后不可即卧。临睡前不要进食,食物要新鲜干净。3.谨和五味。应多样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4.荤素搭配。6.简述肝与脾之间的关系。答:主要体现在消化与血液两方面。肝主疏泄,协调脾胃升降,促进消化;脾主运化,散精于肝,则肝血充足;脾主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肝主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

7.补中益气丸有什么功用,由哪些中药组成。答: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1

8.简述补益类药物的服法与护理.答:应于饭前空腹服用

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坚持服药。服用期间忌油腻、辛辣、生冷及不易消化食品。9.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以动为恒。过于安逸,易使气血郁滞,甚至引发疾病,积极提倡适当的运动,脑力劳动者尤其重要。2.身心并重。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身心并重。3.相因相宜。根据不同的体质、病证、个人爱好以及客观环境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体弱虚证患者,应以静为主,辅以适当活动;实证或急性病患者,严重时静卧休息,减轻后循序渐进活动。运动贵在坚持,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六、案例分析题1.患者,女性,78岁,因心悸、胸闷半年来住院,患者现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活动后加重,面色无华,舌淡嫩,脉虚。问:请用脏腑辩证。1.患者哪个脏腑不正常?属哪个证型?2.护治原则是什么?3.如何护理?答案:答:1.心,心气虚。2.补气安神。3.①病情观察:观察心悸、胸闷、面色等情况,夜间加强巡视。

②生活起居护理。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寒温,保持大便通畅。③情志护理。避免七情过激和不良刺激,避免情绪波动。④饮食调护。定时定量,防过饥过饱,以清淡为宜,忌食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⑤用药护理。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2.患者,女,63岁,针刺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精神疲倦,出冷汗,自诉恶心欲吐,心慌气短。查脉沉细,血压11/7Kpa。问:1.患者可能出现了什么? 2.如何处理? 3.如何预防?.答:1晕针。2.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

第7页,共9页

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3. 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其感觉,有头晕心慌时应停止操作或起针,让患者卧床休息。此外,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冷、过热等因素。

1.脾主升清: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脾气的作用,脾气的运化特点,主要是以上升为主,故称“脾主升清”。

2.阴阳五根:2.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的前提,阴阳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阴阳互根。

3.奇经八脉:奇经是十二经脉以外的特殊通路,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关系。“别道奇行” “八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

4.制化:制化有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在一起而言的,五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也就是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亦制亦化的关系。

5.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6.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孕后6-12周左右),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则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7.胎动不安: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8.肛裂:肛裂是指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溃疡的炎症性疾病

1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调整阴阳?举例说明。

答:调整阴阳包括损其偏盛和补其偏衰。(1)损其偏盛:是指明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病证的护理原则。由于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在调整阴阳偏盛时,则可采用“损其有余”方法进行护理。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护理措施是根据热盛情况可予冷敷,室内通风,汤药冷服,给清凉饮料和凉性食物等。如为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则应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护理措施是室内要保持温暖,汤药热服,温热饮食和温性食物等。(2)补其偏衰:是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护理原则。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进行护理。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应滋阴以制阳。护理措施是保持病室内通风凉爽,注意预防贪凉感冒,给予滋阴降火的饮食等。因阳虚不能制阴所致阴寒偏盛时,则应补阳以制阴。护理措施是病室内要温暖,空气新鲜,给予补阳制阴的饮食等。若阴阳两虚,则应以阴阳双补法护理。由于阴阳的互根.互用,在调护阴阳时,即补阴时适当补阳,补阳时适当补阴,才能使阴阳协调,保持平衡。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怎样结台具体情况制订出因时制宜的护理方案?举例说明

.答:中医护理十分重视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四时气候变化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人体为适应这种气候的变化,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护理时应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夏令感冒风热者属多,风寒者少,是由于天气炎热,腠理疏开,在用辛凉解表药时宜注意使病人不要出汗过多,以免损伤津

第8页,共9页

液。冬令感冒风寒者居多,风热者少,是由于天气寒冷,腠理致密,在用辛温解表药时,宜注意指导病人多饮热粥热汤,并加衣被以保暖,使邪从汗解(微汗即可)。因时制宜护理,还应注意昼夜间的阴阳寒温变化。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在护理病人时,尤其注意昼夜间的病情变化。另外,有些慢姓病,常在气候剧变或在季节交换的时候发作或加重,如哮喘.痹症.中风等,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作或加重

第9页,共9页

中医护理学试题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 A、五脏中心 B、六腑为中心 C、经络为中心 D、精气血津液为中心 2、“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属阴阳的() A、相互对立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相互累及 3、临床症见呼吸少,吸气困难,动则气喘属() A、肺气虚 B、心气虚 C、宗气虚 D、肾不纳气 4、能转化成血液又是血液组成部分的是() A、原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5、内风的产生是由于() A、肝脏功能失调 B、心脏功能失调 C、情志失调 D、邪气偏盛 6、膀胱贮藏排泄尿液的功能是依靠() A、膀胱的气化 B、肾的气化 C、肾与膀胀的气化 D、三焦的气化 7、火和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易致肿疡 C、伤津耗气 D、挟湿 8、风热证感冒汗多湿衣时防止受凉复感护理应() A、随时擦汗衣 B、汗止后更衣 C、擦汗后盖上被子 D、温水擦浴 9、暴盲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 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10、在饮食护理中,根据四时气候的宜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春季宜食清淡瓜果,忌油腻、辛辣食物 B、夏季宜食生冷甘凉,忌不洁食

C、秋季宜食清淡、生津滋润,忌辛辣燥热食 D、冬季宜食温热,忌生冷,过咸食物 11、芒刺舌主() A、热盛 B、阴虚 C、食滞 D、气滞 12、语音低微或断续不相接的多属() A、虚证 B、实证 C、寒证 D、热证 13、白木耳味甘平,是有( )的功效,故可治疗肺阴咳嗽,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A、和血养营 B、健脾补虚 C、滋阴润肺 D、活血止痛 14、疼痛喜按多属() A、虚证 B、实证 C、气滞证 D、瘀血证 15、下列食物中不具有消水肿作用()。 A、黄豆 B 、赤小豆C、鲤鱼D、冬瓜 16、患者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口渴咽痛,头痛,恶风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按脏腑辨证属()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风燥犯肺证 D、痰热壅肺证 17、患者口渴不欲饮多为() A、实热 B、寒证 C、痰饮内阻 D、湿热 18、下列属于温补类食物的是()。 A、牛奶 B、猪肉 C、鸡蛋 D、鸽子 19、胃痛剧烈或兼呕吐时应() A、半流饮食 B、软食 C、少食多餐 D暂禁食 20、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肃降 C、主纳气 D、通调水道 2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护理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

护理中医护理学基础考试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A .士 B .府 C .史 D .徒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4.创造“五禽戏”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葛洪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是() A .《肘后备急方》 B .《刘涓子鬼遗方》C.《千金方》 D .《外台秘要》 6.关于古代医家说法错误的是() A .“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孙思邈。 B .扁鹊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 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C.唐代王焘所著《外台秘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巨著,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对传染病的论述。 D .李杲的《脾胃论》,提出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 7.《瘟病条辨》的作者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C.叶天士 D .陈耕道 8.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成立于() A . 1979 年 B . 1984 年 C . 1993 年 D . 1995 年 9.首次举行全国范围内的护士职业考试是在() A .1994 年 B .1995 年 C .1996 年 D .1997 年 10.“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出自()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C.《养生延命录》 D .《饮膳正要》 11.情绪刺激或情致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过喜”会出现() A .气上 B .气缓 C .气消 D .气乱 12.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葛洪 13.阐述病源学的专著是() A .《皇帝内经》 B .《肘后备急方》 C .《诸病源候论》 D .《伤寒杂病论》 14 《皇帝内经》成书于() A 夏至春秋时期 B 战国至东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五代时期 15 《诸病源候论》成书于() A 夏至春秋时期 B 战国至东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五代时期 16 关于《脾胃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当保持清静,精神愉快 B 宜常服淡渗利尿之方药 C 不宜吃酸、咸、苦、辛 等食物 D 切忌大喜大悲等情志剧烈变化 17 《瘟疫论》的作者是() A 吴又可 B 吴鞠通 C 叶天士 D 陈耕道

《实用中医护理学》单选(复习题库)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钢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D) A木B火C 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B) A曲直B 炎上C润下D从革 7.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D) A润下B稼穡C炎上D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1藏神的是(A) A心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C) A心B肝C脾 D肺 14. “在窍为目”的是(A)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C)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9. “先天之本”是指(D) A心B肝C脾D肾 20. “后天之本”是指(C) A心B肝C脾 D肾 26.具有主疏泄、条畅气机功能主要脏腑是(D)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B) A肝B M C脑D髓 2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C肝其华在爪D脾其华在唇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心在窍为舌B肺在窍为喉C脾在窍为口 D肝在窍为目 40. 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C)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 41. 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易伤阳气的致病因素是(B) A风邪B寒邪C湿邪D痰饮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 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护理学基础辅导资料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Z》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1959年南京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中医护理专著是:B、《中医护病学》 2.PRN医嘱表示: A、长期医嘱 3.拔罐后,一般留罐的时间为: C 10~15分钟 4.拔火罐最为常用而又不易烫伤皮肤的方法是: A 闪火法 5.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医家是: B 李东垣 6.被后世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E 朱震亨 7.被后世医家称为“医中之圣”的是:B、张仲景 8.病人起居应遵循下列何原则来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D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9.采用一定措施分散病人对所患疾病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病转移到其他人或物上这种情志护理方法: D 移情疗法 10.“瘥”是指: C 病愈 11.产生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C 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12.产生滞针的主要原因是: C 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 13.冲任亏损的闭经采取补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护,这种方法属:C、塞因塞用 14.除外腐蚀性药物中毒,清除胃内残留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 C 洗胃 15.春季起居方面应遵循:A早卧早起 16.春夏脉多浮大,秋冬脉多沉小”是指:C、四时气候与人体 17.冬季感冒多用解表祛寒;夏季感冒多祛暑湿,这种治护方法称:C、同病异护 18.冬季起居方面应遵循: B 早卧晚起 19.毒蕈、马钱子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C 碳酸氢钠 20.断针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E、留针时间太长 21.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C、李时珍 22.对高热病人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情观察的内容: E 口渴的程度 23.对高热病人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情观察的内容:E、口渴的程度 24.对久痢脱肛和子宫下垂之中气下陷证均采取升提中气的护法,属:B、异病同护 25.对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可采用:E、先祛邪后扶正 26.对于口吃、紧张、焦虑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心理康复护理法: C 奖励法 27.对于情志抑郁,所求不得而引起的异常行为病证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心理康复护理方法: D 满足法 28.对于心存疑惑的患者,宜采用下列哪种情志护理方法: E 释疑解惑 29.对针刺后产生的血肿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E、48小时后再做热敷或轻轻揉按,促使瘀血消散吸收 30.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形如胚胎,那么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D、耳垂 31.耳针俗称“埋豆”,临床多用: D、王不留行 32.肺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B 苦 33.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D 辛 34.高热是指体温超过:C、39℃ 35.割治膻中可用于治疗:A、慢性支气管炎 36.隔盐灸的主要作用是: C 温肾壮阳 37.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的方法,是:C、因地制宜护理 38.古代与气功有关的名称是:B、导引 39.骨骼边缘及胸背部的穴位,在针刺时应将针身与皮肤呈: A 15° 40.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应保持:E、45~90°

中医护理学试卷(二)

中医护理学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辨证论治: 2、七情: 3、下法: 4、八纲: 5、四诊: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 2、肝主______,主________,开窍于______,其华在______。 3、五脏六腑的关系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峻下逐水药应在_______________服用。 6、中医把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在病色中,赤色主_______,白色主_________,黄色主_________、_________。 7、问二便指问病人大小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量,排泄次数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共计55分)【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与大肠相表里的脏器是() A.脾 B.胆 C.心 D.肺 E.肾 2、属于实热证的小便为()

A.小便清长 B.小便带血 C.小便浑浊 D.小便短黄 E.小便淋漓 3、寒与热是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以下哪一症状属于寒热往来() A.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B.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 C.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 D.只发热,不觉寒冷 E.以上均不对 4、脾开窍于() A.耳 B.鼻 C.目 D.口 E.舌 5、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下列属于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是() A.主生殖和水液代谢 B.运化水液 C.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D.主神志,主统血 E.主气,主藏血 7、肾在五行属() A.金 B.土 C.火 D.木 E.水 8、肝在五行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9、被称为“娇脏”的是()

中医护理学基础综合测试题(五)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 医护理学基础》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阴阳这对纲领是用来辨别() A. 病位的深浅 B. 邪正的盛衰 C. 疾病的类别 D. 疾病的性质 正确答案:C 2. 口渴而不多饮,兼见身热不扬,属() A. 阴虚 B. 湿热 C. 痰饮 D. 瘀血 正确答案:B 3. 下列经脉中分支最多的是() A. 胃经 B. 三焦经 C. 胆经 D. 膀胱经 正确答案:A 4. 与酸味药作用相似的药味是() A. 咸味 B. 辛味 C. 苦味 D. 涩味 正确答案:D 5. 下列哪项不是风邪的致病特点() A. 善行而数变 B. 耗气伤津 C. 易袭阳位 D. 为百病之长 正确答案:B 6. 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中的是() A. 气 B. 血

C. 津 D. 液 正确答案:C 7.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侧俯卧位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正确答案:D 8. 主治肺、胸、喉病的经脉是() A. 大肠经 B. 胃经 C. 小肠经 D. 肺经 正确答案:D 9. 刮痧的常用介质有() A. 粉剂 B. 膏剂 C. 丸剂 D. 水剂 正确答案:D 10. 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A 11. 位于肘横纹上,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穴是() A. 小海 B. 少海 C. 天井 D. 曲池 正确答案:A 12. 善于治疗崩漏的腧穴是() A. 厉兑 B. 隐白 C. 至阴 D. 少商 正确答案:B 13. 下列哪项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心主_______,主________,开窍于_____,其华在_____,心与______相表里。 3、津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_____。浊而稠厚者称为_____。 4、安神药宜在睡前_______________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____________、现病史、___________、个人生活史、___________。

6、面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_________,易袭_______位。 8、舌诊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2014年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2014年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 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 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 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 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 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4、热因热用:用热药、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但其实质热症为其假象,又称假热,故治疗 护宜取温热。 5、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 2.在服药过程中,呕吐病人宜少量多服,对发汗、泻下、催吐药,服药剂量不拘,一般以中病为宜。3.拔罐可达到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脓去腐等作用。 4.情志护理的方法为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移情易性、发泄解郁、以情制情。 5.饮食护理的原则为辨证施食、三因制宜、审证求因、协调配食。 二、名词解析: 1.辩证护理 2.刮痧疗法: 3、情志护理 4、八纲辨证 5.穴位注射 6.刮痧疗法 7、情志护理 8、拔罐法 三、问答题: 1、试述消渴病的饮食护理原则。 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人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2、简述针灸中晕针的处理方法。 四、案例分析 1、张某,因感受风寒症见鼻塞、流涕、畏寒、伴全身酸痛、头痛等症,请问患者是什么情况?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 请你写出至少三种方法。 2、陈某,因不慎感受外邪,症见头痛身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症,请问患者是何病、何症?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应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请写出至少三种方法。(14分) 五、选择题: 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哪位医家首创了急救自缢法:张仲景 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早卧早起 肝痛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辛 以花、叶、草类为主的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20-30分钟 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寒药热服 命门火衰的阳萎、早泄、宜选用:隔盐灸 当针刺入腧穴后,捻转提插涩滞困难,严重时不能捻转提插,也不能出针。。。其为:滞针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和。 2、心主,主,开窍于,其华在,心与相表里。 3、津液是指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浊而稠厚者称为。 4、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个人生活史、。 6、面色分为和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易袭位。 8、舌诊主要观察、。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A.木 B.金 C.土 D.火 E.水 9、脾属() A.木 B.土 C.水 D.金 E.火 10、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 A.六淫 B.六邪 C.六气 D.六疫疠 E.以上都不是 11、“先天之本”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中医护理学考试试卷

中医护理学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医护理学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科室:姓名:监考员:考试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石斛(枫斗)属( ) A.滋阴药 B.温阳药 C.益气药 D.补血药 2.阴阳的基本概念是() A.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B.表示事物存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两种属性 C.宇宙间任何事物的两个类别 D.以上都是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着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景岳全书 D.外台秘要 4.紫暗舌常见主病下列哪项最不恰当?( ) A.阴虚证 B.气虚证 C.血虚证 D.血瘀证

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针刺异常情况?()。 A.留针 B.断针 C.滞针 D.晕针 6.阴阳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是() A.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B.—种病理状态的表现 C.一种阴阳转化的表现 D.一种明阳消长的表现 7.表寒证的中医护理宜( ) A.久煎解表方药,以利其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 B.汗出热退的患者应继续服用发汗药,以利祛邪外出 C.对于高热头痛无汗者,应用酒精擦浴等方法以降温 D.服用汤药后,应加盖衣被,以助汗出 8.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9. 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 B.任脉 C.督脉 D.冲脉

10.大便有腥味为() A.消化不良 B.胃热证 C.虚证 D.实热证 11.虚证病人,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白自汗,气短懒言,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属() A.阳虚证 B.阴虚证 C.气虚证 D.血虚证 12.泪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13.以白天分阴阳,上午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14.灼痛多为() C A.气滞 B.血瘀 C.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

中医护理学总复习题

中医护理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中医学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2、护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阴阳的特性有哪些? 4、什么是五行的生克乘侮? 5、何谓心主血脉? 6、何谓朝百脉? 7、谓脾统血? 8、何谓肾主纳气? 9、耳穴的含义是什么? 10、耳针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1、简述气的功能有哪些? 12、简述血与津液的关系 13、简述神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4、《素问·经脉别论》是怎样阐述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的? 15.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16、什么是药物的归经? 17、简述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用药有那些? 18、何谓正治法? 19、何谓反治法? 20、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三项以上)。 列缺、尺泽、合谷、曲池、迎香、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神门、听宫、睛明、太溪、内关、外关、环跳、风池、阳陵泉、期门、太冲。 二、填空题 1、如面色青、喜食酸、脉弦可以诊为__________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就可以诊断为__________。 2、足太阳膀胱经起于__________,上行___________,交会于__________。 3、气化的基本形式是气的__________运动。 4、人体精气就其来源而言,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先天之精禀受于__________,是__________。 5、人生、长、壮、老、已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的盛衰。 6、“藏”是指__________体内的__________,“象”是指__________的__________。 7、脏腑是__________总称,由__________。 8、五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腑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上焦如__________、中焦如__________、下焦如__________。 10、君药是__________的药物。臣药是__________物。 11、营气分布在__________、卫气__________。 12、若失血过多,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称为__________。 13、若津液大量耗损,形成血脉空虚,称为__________。 14、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的部位。 15、“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 16、手__________肺经起于__________,下络大肠,沿__________下行。 17、急则治__________缓则治__________。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

是 13.“十二经脉之海”是指B A.督脉 B.冲脉 C.任脉 D.带脉 E.以上均不是 14.带脉的功能为 B A.涵蓄十二经气血 B.约束纵行诸经 C.调节全身阳经之气 D.主管一身之表里 E.以上均不是 15.下列除()外均是络脉特点 E A.纵横成网络 B.主要由腕踝部分出 C.较细小 D.走向表里经脉 E.走 行较深部 16.下列除()外均是经脉特点 E A.运行气血主干B内属腑脏 C.外络支节 D.表里相合 E.走行 浅而易见 17.下列经脉除()外均是阳经 D A.阳跷脉 B.阳维脉 C.阳明经 D.冲脉 E.带脉 18.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D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9.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奇经八脉指督、任、冲、带等八脉 B.不直接属络五脏六腑 C.直接属奇恒之腑 D.奇经八脉中督、带、阳维、阳跷属阳 E.只有督脉任脉有络脉 20.下列关于奇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不直接属络脏腑 B.一般不参加气血流注 C.都没有所属的经穴 D.没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E.督任参加流注称十四经流注 (二)多项选择题 1.手、足三阴的体表循行规律是 A C D A.太阴在前 B.少阴在前 C.厥阴在中 D.少阴在后 E.厥阴在前 2.手、足三阳的体表循行规律是ABE A.阳明在前 B.太阳在后 C.太阳在前 D.少阳在后 E.少阳在中 3.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是ABCDE A.不直接隶属于脏腑 B.无阴阳表里配合关系 C.有一定的循环路线 D. “别道奇行” E.以上都是 4.经络的连属部分是CDE A.十二经别 B.十五络 C.内属脏腑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 A B 5.共同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络是CD A.阴维脉 B.阳维脉 C.阴跷脉 D.阳跷脉 E.十二经筋 6.十二经脉中,连目系的经脉有BD A.脾经 B.心经 C.肾经 D.肝经 E.肺经 7.属于经脉的是ABC A.十二经脉 B.十二经别 C.奇经八脉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8.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BC A.督脉与任脉为表里 B.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为表里 C.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为表里 D.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为表里 E.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 9.“奇经”不同于“正经”,其具体区别是ABC A.无表里相配关系 B.不与脏腑直接络属 C.上肢部无奇经分布 D.不属经脉 E.下肢部无奇经分布 10.分布于腹面的经脉有ACD A.足少阴 B.手厥阴 C.足阳明 D.足太阴 E.手太阴 三.判断题 1.孙络是指络脉中最小的分支。(√) 2.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督脉。(×) 3.起于胞中的经脉有督脉和任脉。(×) 4.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5.络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 6.经脉分布于人体较深处(√) 7.阴维阳维二脉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 8.任脉统束纵行诸经(×) 9.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10.手三阴经从手走胸(×)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A.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脏腑功能紊乱 C.气血淤滞 D.水液潴留 E.气机 失常 2.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 A.怒则气乱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恐 则气下 3.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 A.神识狂妄 B.五心烦热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E. 胸闷脘痞 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D 4.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是由于 D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寒邪偏盛,阳气受损 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为阳邪,其性炎热 B.为阳邪,其性开泄 C.为阳邪,伤津耗气 D.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B A.心、肺、脾 B.心、肝、脾 C.心、肝、肾 D.心、肺、肝 E.心、肺、 肾 7.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C A.暑性炎热 B.暑多挟湿 C.暑性升散 D.暑扰心神 E.暑为阳 邪 8.“至虚有盛候”是指 C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虚实并 见 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 语无伦次,属于 B 9.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 语无伦次,属于 C A.悲则气消 B.思则气结 C.惊则气乱 D.恐则气下 E.怒则 气上 10.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D A.邪正交争 B.正邪相持 C.正虚邪盛 D.正虚邪不盛 E.邪 胜正衰 11.瘀血引起的疼痛以()为主。 A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E.钝痛 12.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D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 湿邪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巢元方 B孙思邈 C王叔和 D吴甫谧 E陈无择 2.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B秦越人C巢元方D陈无择 E王清任3.属“金元四大家”中的“攻下派”医家是()。 A张仲景B张景岳 C张从正 D张锡纯 E张完素 4.属“金元四大家”中的“寒凉派”医家是()。 A朱震亨 B张从正 C 李杲 D刘完素 E 李中梓 5.“金元四大家”中,被称“脾胃学派”的医家是()。 A 李杲 B 李中梓 C 张从正 D 刘完素 E 朱震亨 6.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养阴学派”的医家是()。 A 朱震亨 B 李杲 C 刘完素 D 张从正 E 张景岳 7.认为“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 C 张子和 C 张子和 E李东恒 8.认为“邪去正安”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张锡纯 D张从正 E刘完素 9.《瘟疫论》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李中梓 D李杲 E叶天士 10.《医林改错》的著者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张从正 E张景岳 11.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12.不宜区分其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 脏与腑 B气与血 C上与下 D左与右 E标与本 13.在下列相反事物中,不宜划分阴阳属性的是()。 A反与正 B上与下 C动与静 D明与晦 E左与右 14.下列各项不宜区分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寒与热 B邪与正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15.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16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对立 E阴阳相互为用 17.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18分别清浊是何脏的功能()。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19.鼻为何脏之窍()。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 20.五脏不包括()。 A心 B脾 C胃 D肝 E肾 21.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起着滋润作用的称() A水液 B津 C液 D汗 E泪 22.血之余为()。 A齿 B筋 C发 D毛 E爪 23.能生化营气、卫气的是()。 A元气 B宗气 C中气 D清气 E胃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