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普遍的复杂功能结构

最普遍的复杂功能结构

最普遍的复杂功能结构
最普遍的复杂功能结构

最普遍的复杂功能结构—计时码表作动介绍

图文:计时码表整体结构说明图。

在市场上的腕表中,计时码表以其实用的功能、较低的售价门槛,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可是你们知道计时码表的结构是如何运作的吗?在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之前,先让我们说说计时码表的由来。计时码表功能早在公元1800年之前便存在于怀表身上,起初是以中央式大型秒针(Sweep Center Second Hand)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记录时间之用。在当时这种称为Chronograph的机械结构由于在概念与技术上相当新颖,因此受到极大的回响,这代表了当时的制表技术上,在跑秒与停秒的机械结构已有了基本的技术,但不可不知的是由于计时码表与走时共享一个结构(也就是共享一个中央秒针),因此在计时

码表激活后以致于停止时,由于走时结构与计时码表并非独立结构,所以当计时码表功时停止后,走时功能亦会随之停摆而丧失准确性,在日常使用上相当不便利。

图文:计时码表结构的作动原理与分类。计时码表结构,是由杠杆、离合轮、计时轮组所组成,它们藉由彼此的接触,产生齿轮的连动。图A,为计时中心轮(白色)尚未作动的时候;图B,当杠杆被推动时,便会带动离合齿轮(黑色),起动计时轮组,中心计时轮便会朝逆时钟方向作动。为了突破这种桎梏,创造出一个完全独立于走时结构的计时码表秒针,便成为当时制表师的一大挑战。直到公元1844年,有一位名为Adolph Nicole创作出了第一个可将秒针归零的装置(Zero-Setting Mechanism),这意味着在机芯上加装这个装置后,走时与计时结构的秒针得以完全分开,不相互干扰,以往为人诟病的时间显示不准确的问题也得以解决,这才算是单针计时码表的

雏形。直到公元1862年Adolph Nicole才真正制造出一只跑秒与停秒完全独立的单针计时怀表,而它可说是计时功能的始组。Adolph Nicole也因为这个装置获颁一张专利证明,那年是公元1888年。之后计时码表功能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更迭演进,目前在市面上可见到的计时码表功能有积秒、积分、积时、飞返与最为复杂的双追针计时等形式,每个功能的作动原理相同,但在机械构造上会随着功能不同而在配置上有所改变。

图文:(图左)当我们压动位于表壳上的激活按把时,按把会推动计时激活杠杆,接着杠杆推动导柱轮激活杠杆进而使计时凸轮以逆顺时针的方向作动,同时间,离合杠杆作动使得离合车带动了计时码表齿轮组,就这样激活了计时码表功能。(图右)当码表功能停止时,离合轮与计时轮组脱离,此时若要归零,必须推动归零按把,接着按把推动离合杠杆,使一个「Y」字形杠杆推动中心计时轮上的桃型挡板(Split Hand Heart Piece),此时中心计时轮连动,导致中央大秒针瞬间归零。简略的说来,计时码表结构是藉由杠杆、离合轮、凸轮与计时轮所组合而成,利用杠杆平行的运动来推动或离开离合轮,致使计时轮运行的一种过程,其作动的原理简单的解释为:1. 计时激活:当按下激活按把后,按把推动离合杠杆并带动计时离合车,接

着连结计时齿轮组,此时计时码表结构便会开始运作;2. 计时停止:当要使计时停止时,便按下另一个专司停止功能的按把,此时离合杠杆将计时离合车推离计时齿轮的位置,接着计时便会停止;3. 计时归零:最后便是归零的动作,推动按使归零杠杆作动,并将秒针归零。计时码表结构又可分为杠杆式与凸轮式,其中杠杆式为传统的设计,零件较少、构造也较简易,与凸轮式结构相较,最重要的是少了计时凸轮(又称导柱轮),其中的凸轮与杠杆负责计时激活杠杆与计时轮组间的离合作用,为主宰-I计时机构是否作动的主要组件,又凸轮式的计时结构较一般杠杆式的计时结构更为稳定、耐用,在激活计时功能时亦较滑顺,因此是许多高素质计时机芯喜用的组件,由于构造复杂因此在售价方面也较昂贵,相对地,在故障维修的问题排除上亦繁琐得多,以上就是计时码表的作动介绍,你是否对计时码表的基本结构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呢?

PORSCHE DESIGN Dashboard P'6613 Rattrapante

18K玫瑰金材质/ETA 7750自动上炼机芯/时、分、小秒、日期显示/双追针计时码表功能/表径42mm/外圈测速标记/蓝宝石水晶镜面、透明底盖/防水100公尺

耳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课题:耳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倾倒液体时漏斗的作用,解释人耳耳廓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耳廓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电子琴弹奏一段音乐。同学们,好听吗?老师刚刚弹奏了电子琴,电子琴发出的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耳的结构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就必须了解耳朵的结构,我们先来认识耳朵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进入耳朵,体验一次“耳朵之旅”吧。 (2)、首先我们来到“第一站”——外耳。最先看到的是耳廓,它像一个轮子,通过耳廓我们进入外耳道。它像一根管子。沿着这根管道继续前行来到“第二站”——中耳。来到这里有一道屏障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道屏障叫鼓膜,鼓膜的后面有三根非常小的骨头,叫听小骨。离开听小骨我们来到“第三站”——内耳。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似的。 (3)、耳朵的结构,它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2、探究外耳,了解外耳的作用。 (1)、外耳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原来他

们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外形结构一样。漏斗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研究一下。 实验小结:漏斗在本实验中有汇聚更多的水的作用,避免液体泼洒出瓶外。我们的外耳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把更多的声波汇集起来,传递到中耳。耳廓越大收集的声波就越多,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 3、认识耳的功能 (1)、外耳道就是声波传到鼓膜的通道。 (2)、鼓膜通过振动把声波传到听小骨。 (3)、听小骨通过振动把声波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 (4)、耳蜗中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就产生了信号,于是就听到了声音。 4、小结耳的功能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敲击音叉后产生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声波由耳廓收集后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就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嗯,不错,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多呀!知道了耳朵的结构和耳朵的功能。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动物的耳廓特别大,想一想耳廓大对这些动物有什么好处。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外耳(耳廓、外耳道) 耳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 2015年12月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 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 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 表皮可分为五层: 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 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 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 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角质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A、弹性纤维:维持皮肤良好的弹性,人的皮肤有百分之百的弹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缺少适当的保养和按摩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老化现象皱纹的产生,往往也和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有直接关系。 皱纹分:(1)假性皱纹是因皮肤过分干燥或外界环境因素或弹性纤维轻度萎缩而造成可 逆性皱纹。 (2)真性皱纹是因皮肤弹性纤维严重萎缩或变形而形成的不可逆性皱纹。 B、结缔组织:它位于真皮和表皮的接触处有无数的乳状突出物,含有血管神经并有触觉感,对物体的软硬粗细有所感触,具有保护及连接内部其他细胞组织的功能。 C、毛细血管:它属于循环系统之一,可说是皮肤细胞营养的交通网,主要输送营养与氧气,供应细胞需要及回收毒素。 D、淋巴管:它是皮肤的防御部队,能产生抗体,具有抵抗外来物侵入的功能,有保护作用,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教案

耳和听觉 -----第十三号教学目标: 1.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耳的结构挂图、黑布、棉球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一块布、两个棉球。 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任务学生任务 导入情景导入: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 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 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 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 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感受听觉的重要 性 新 课 学 习 1.耳的基 本结 构和 功能 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 展示四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认识到 听觉的重要性。 互动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 些结构吗? 2.展示标有数字的耳的结构图; 3.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图。 完成P93讨 论1、2。 现在请大家 认真观察P93图 Ⅳ-51,认识耳的 基本结构和功 能。 采用小组竞 赛的形式让学生 指出图中标有数 字的各部分名 称,并描述其功 能,回答其结构 中哪些属于外 耳?哪些属于中 耳?哪些属于内 耳?

2. 听觉的形成 3. 保护耳和听觉 互动三:听觉的形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4第一段; 2.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图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 →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同学们已经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请你当 医生 病人1:昨天,我被同学打了一耳光,当时 左耳内流血,随后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病人2:我前几天突然耳鸣,非常厉害,随 后耳朵听声音听不清楚了,在此之前我的耳朵从 未有过外部伤害 从以上两个病例可知:(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出) 听觉的形成的基本条件:(三个条件同时具 备、缺一不可) 互动四:保护耳和听觉 既然听觉对我们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如 此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和听力 呢?请看下面的讨论: ?1、噪声对听觉有什么影响? ?2、怎样保护外耳道? ?3、怎样预防中耳炎? ?4、怎样保护鼓膜 小组讨论、 分析并总结出听 觉的形成过程; 医生:可能…… 医生:可能…… 1. 耳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完 好; 2.听觉神经 正常; 3.听觉中枢 (大脑)正常。 请同学们阅读 P94第二、三段, 思考并回答问 题;

耳的解剖结构

第三节听、位器官 一、耳的解剖结构 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 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 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一)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三部分。耳廓和外耳道的机能是收集声波。鼓膜为椭圆形的薄膜,形如斗笠、尖顶向内,周围固定于骨上,将外耳与中耳分隔。鼓膜能随音波振动而振动,停止而停止,故能如实地把声波刺激传导到中耳。 (二)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等。咽鼓管为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中耳与外界空气压力可通过咽鼓管取得平衡。鼓室内有听小骨、韧带等。听骨有三块,彼此形成关节,位于鼓膜与前庭窗之间,与鼓膜接触的称为锤骨,与内耳前庭窗相连的称为镫骨,连于两骨之间的称为砧骨。当声波振动鼓膜时,三块听小骨的连串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三)内耳 内耳(图12-8)由一系列复杂的管腔所组成,亦称迷路,位于颞骨部内,有骨迷路和膜迷路之分。骨迷路是骨性管道,膜迷路是包含于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与骨迷路形态基本一致。膜迷路是封闭的,管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间隙内含有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交通。内耳迷路中可分为耳蜗、前庭器官二部分,耳蜗与听觉有关,前庭器官与位置(平衡觉)有关。耳蜗形如蜗牛壳,为一条围绕骨质轴的螺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人的耳朵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觉的功能。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耳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十分之一。 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后面的中耳腔内,紧接着3块相互连接的听小骨。每一粒听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它们的名字由其形状而来。紧挨着鼓膜的是槌骨(像铁槌),之后是砧骨(像铁砧),最后是镫骨(像马镫)。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小骨也跟着振动起来。3块听小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杠杆系统,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3块听小骨中最后的镫骨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这层膜称作卵圆窗。卵圆窗是内耳的门户,而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当镫骨振动时,卵圆窗也跟着振动起来。卵圆窗的另一边是充满了液体的耳蜗管道。当卵圆窗受到振动时,液体也开始流动。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内耳后,经听神经纤维传入脑干及更高的听中枢,在听觉传导径路上任一环节出现病变都会引起不同性质的耳聋。 此外,内耳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半规管。半规管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小环所组成,专司头部三维空间的平衡觉。当半规管有毛病时,可能产生眩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作者: ————————————————————————————————日期: ?

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临床教研组教案作者:陈捷授课日期:2006年9 月16 日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及护理》 授课专业护理专业课时安排2学时课次7、8节课题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教学目标1、掌握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 2、掌握皮肤有哪些附属器结构; 3、了解皮肤的功能。 教学重点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教学难点皮肤的分层,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教学方法讲授、导学法、学生讨论法、演示、练习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谱加深印象 实验准备 教 学过程1、皮肤的分层。 2、表皮的分层和细胞的构成。 3、皮肤的功能 参考书或新 内容新进展 1、皮肤病学。 2、皮肤病护理学。 课 后 记 本次课目的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概述 ?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包括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 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皮肤的重量、面积和厚度:皮肤占体重的16%;成人面积约1.5m,新生儿约 0.21m;厚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约0.1mm。 二、表皮 ?(一) 表皮的细胞组成: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 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 ? 1.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细 胞之间具有细胞间桥。 ? 2. 角质形成细胞的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3.树枝状细胞的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二)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1. 分层 (1). 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细胞的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核呈卵圆形,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核分裂象常见。 ?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生发层。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2).棘层 ?由4-1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 (3). 颗粒层 ?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 (4).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 (5).角质层 ?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充满角蛋白。 2. 表皮的细胞 (1). 黑素细胞 ?位于角质形成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具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与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其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 ?电镜下见特征性的黑素小体,无张力细丝和桥粒。 (2).朗格汉斯细胞 ?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3%-5%。 ?HE染色不着色,多巴染色阴性,ATP酶染色阳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 ?电镜下最重要的特点是胞浆内含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无张力细丝、桥粒

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皮下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皮下组织的结构 皮下组织属于间叶组织,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细胞、纤维间隔和血管。此外,皮下组织内尚分布有淋巴管、神经、汗腺体以及毛囊(乳头部)。脂肪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平均致敬约为94微米,打折可达120微米。报纸内充满脂质、少数线粒体和较多游离核糖体,胞核挤向边缘切变扁平。脂肪细胞聚集,想成大小不以的脂肪小叶,其间以纤维间隔为界(脂肪小叶间隔)。皮下组织内妇富有血管,由小叶间隔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伸入脂肪小叶并围绕着每个脂肪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于脂肪细胞胞膜紧密接触,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脂质的输送。皮下组织分布于真皮和肌膜,上方于真皮、下方与肌膜密接,光不予体表,形成所谓脂肪层,占体重的18%。其厚度因体表部位、年龄、性别、内分泌、营养和健康状态等而有明显差异。 脂肪细胞内所含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三酰甘油),有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等脂肪酸组成。还含有2%以下的胆固醇,10%-30%的水,批下组织内富有血管,由小叶间隔内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伸入脂肪小叶并围绕每个脂肪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于脂肪细胞胞膜紧密接触,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脂质的输送。 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人体尚存在另一种脂肪——棕色脂肪(brown fat),形态和功能均不同于上述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细胞很小致敬为2-40微米,多角形,胞质呈颗粒装,含多数小的脂肪滴。在胚胎期棕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肩胛间区。人体冬眠瘤(hibernoma)细胞颇似棕色脂肪细胞,在啮齿动物和冬眠动物体内,棕色脂肪可能是一种产热组织。有资料报道,长期在寒冷区劳动生活的成年人体内有褐色脂肪组织再生现象。 皮下组织的功能 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构成。皮下脂肪层是储藏能量的仓库,又是热的良好绝缘体,此外还可缓冲外来的冲击,保护内脏器官。皮下脂肪含量会随着个人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所更改,一般来说女性之皮下脂肪较男性为多。 1、保护功能:对外界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和微生物刺激有一定防御能力。 2、调节体温功能:通过调控汗液排出量调节体温。 3、感觉功能:通过皮肤感受器感受外界各种刺激,传递给大脑信息。 4、分泌与排泄功能: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皮脂和汗液,可以形成皮脂膜保护和润泽皮肤,参与机体电解质代谢。 5、呼吸功能:皮肤通过汗孔、毛孔进行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6、吸收功能:皮肤能够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是皮肤外用药物和化妆品产生作用的基础。 7、新陈代谢功能:皮肤细胞有强有力的分裂繁殖,更新代谢的能力。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论述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崔梦梦 (生命科学学院 1241410026) 摘要:结构与功能一直以来不可分割的两个词语,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 物,其结构与功能都是息息相关的,要研究功能必然要先分析结构,而 剖析结构时必然会学习其相应的功能。这篇文章从人的肾脏、眼、耳、 肺、小肠这几个部分论述了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关键词:结构功能关系肾脏眼耳肺小肠 一、引言 人体的构造很复杂,主要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级结构组成,每一部分又有其独特的组成与结构,进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功能,并且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保证人体的正常生活。细胞、组织等的结构是其功能的物质基础,任何一部分的结构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其功能,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运作,而其功能的变化也会影响结构的改变。 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肾实质由大量泌尿小管组成,其间有少量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等。泌尿小管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两部分。每条肾小管起始端膨大内陷成双层的肾小囊,与肾小球共同构成肾小体,肾小管末端与集合管相连,每个肾小体与一条和它相连的肾小管构成一个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肾脏有100万个以上的肾单位。肾单位又可以分为皮质肾单位和髓质肾单位。 肾小管可以分成近端小管,髓袢细段以及远端小管,形成“U”形髓袢,与其相伴行的是“U”形直小血管。肾小管各段以及集合管对水和各种溶质的通透性和重吸收能力不同,因而滤液在流经“U”形髓袢的过程中,由于逆流倍增作用,在肾髓质可造成高渗状态;血液流经“U”形直小血管将水分及部分溶质运走时,由于逆流交换作用,使髓质的高渗状态得以维持;髓袢升支能重吸收溶质而对水不通透,故小管液流到远端小管时一定是低渗的。通过肾的这种结构以及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机制可以使机体的尿液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肾脏有丰富的血供,正常人两肾的血流量约为每分钟120毫升,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为全身各脏器灌注量最多的一个。这样大的血流量并非肾代谢所需,而是出于全身血液要求肾及时加工处理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需要。肾脏的血流有90%以上供应肾皮质,仅10%供应肾髓质,肾皮质血流量这么大有利于完成泌尿功能。肾动脉粗而短经多次分支后形成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成为肾

第1章: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

---------------------------------------------------------------最新资料推荐------------------------------------------------------ 第1章: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由表皮、真皮、皮 下组织、皮肤附属器 第 1 章: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组成。 ☆表皮内有 4 种类型的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是活性免疫细胞)、默克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从下至上分为 4 层: 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角质层。 ☆皮肤附属器包括: 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 生长期的头发每日生长 0.27-0.4mm,持续 3-4 年;退行期约 2-3 周;休止期 3-4 个月。 ☆皮肤的生理功能(7 条):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外界刺激的屏障作用;重要的感觉器官;免疫保护作用;分泌作用;吸收辐射到皮肤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 D。 第 2 章: 皮肤病的诊断☆原发性损害包括(8 种): 1 / 8

斑疹 macule,丘疹 papule,结节 nodule,风团 wheal,水疱 vesicle 和大疱 bulla,脓疱 pustule,囊肿cyst,肿瘤 tumor or mass。 ☆继发性损害包括(10 种): 鳞屑 scale,痂 crust,糜烂 erosion,溃疡 ulcer,浸渍 maceration,瘢痕 scar,皲裂 fissure,表皮剥脱excoriaton,苔藓样变 lichenification,萎缩 atrophy。 ☆皮肤科的主要实验室检查方法: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在纵深方向观察皮肤各层的变化以明确诊断),真菌学检查(怀疑真菌感染的病例),免疫荧光检查(自身免疫性皮肤病,间接法常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皮肤斑贴试验(帮助确定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外源性致病原因)。 第 4 章: 病毒性皮肤病皮肤疾病病原体表现类型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病毒群集性小水疱,可转为溃疡或糜烂疱疹型齿龈口腔炎,新生儿疱疹,疱疹型湿疹,复发性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在身体单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的丘疹与疱疹,伴神经疼痛 == == 疣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半球形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中心有脐凹 ==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手指、足跖、口腔的小水疱疹,可转为溃疡或糜烂畏光、流泪、口腔粘膜斑面部到躯干和四肢的红色斑丘疹向心性水疱 == 病毒性发疹性皮肤病副粘病毒风疹病毒水-带麻疹风疹水痘

人耳的结构

人耳的结构 人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定位、扩大声音;外耳道的作用是传导声音、共振扩大声音、S型方向缓冲声音、收集从内耳传出的声音。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咽鼓管

中耳的作用:具有换能和扩大声能的作用 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 内耳作用:前庭和半规管起保持人体平衡的作用,耳蜗主要是传音和感音的功能(感知不同频率的声音) 人耳是如何听见声音的?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声音——外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大脑中枢 简单的说,就是声音通过人的外耳、中耳、内耳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如果人耳的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病变或者功能衰退,都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耳聋的分级 耳聋的分类 传导性聋:外耳和中耳病变,但内耳功能正常 感音神经性聋: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等部位的病变,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 感音性聋:病变发生在耳蜗 神经性聋:听神经及其以后部位的病变 中枢性聋:脑干和皮层病变 混合性聋:传导性聋和感音神经性聋同时存在 注:老年性耳聋主要是感音性聋,其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重、言语理解力差就是常说的听得见但是听不清楚,知道有人在说话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重振现象就是大的声音觉得很吵很振耳朵,小的声音又听不见;耳鸣现象等。

声音的基本概念 振幅:声音的强度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大小,单位:分贝dB。 频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即我们所说的声音的高低,如女性的声音很尖、男性的声音很低沉等。 人耳可以听见20——20000Hz的声音,但是人的言语频率范围是250——4000Hz. 汉语中的韵母主要集中在低频,而声母主要集中在高频,低频是主管言语能量,而高频是主管言语清晰度的,所以一旦人耳的高频损失比较厉害,就会出现听不清的现象。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一﹑耳的解剖结构 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 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 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

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外耳道弯曲的意义在于既可避免异物直接损伤鼓膜,又能对某种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后者称为外耳道峡。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故较狭窄。 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及骨膜粘连较紧,同时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所以当外耳道皮肤肿胀时,疼痛较剧。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借助耳道的绒毛不断的细微运动,将细小的耵聍颗粒送到耳甲腔,起着清洁皮肤的作用。另外还富有毛囊和皮脂腺,能够使耳道保持温暖,湿润。 外耳道的另一端为鼓膜所封闭,形成一端密闭的管腔,任何密闭或开放的管腔都有固定的谐振频率,耳道也不例外。大部分耳道的谐振频率在2000-3000Hz,平均共振峰是2700Hz,这使进入人耳的声音将会增强。谐振的强度与耳道形状和大小有关。 外耳道底部,耳道入口与峡部之间,有迷走神经的分布。约1/7的人在使用棉签清洁耳道,取耳印模,佩带耳模或助听器时,经常会触及该神经而引起不由自主的咳嗽,但未必双耳均会发生。

1--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第一节皮肤的结构 一、概述 ?皮肤的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包括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 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皮肤的重量、面积和厚度:皮肤占体重的16%;成人面积约1.5m,新生儿约0.21m; 厚约0.5-4mm(不包括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约0.1mm。 二、表皮 ?(一)表皮的细胞组成: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 细胞两大类细胞组成。 ? 1. 角质形成细胞的特点: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细胞 之间具有细胞间桥。 ? 2. 角质形成细胞的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 3. 树枝状细胞的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二)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1. 分层 (1). 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细胞的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胞核呈卵圆形,胞浆含有黑素颗粒,核分裂象常见。 ?具有不断分裂增殖的能力,因此又称为生发层。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又需14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 (2). 棘层 ?由4-10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桥明显呈棘状。 (3). 颗粒层 ?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含有透明角质颗粒。 (4).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由2-3层扁平无核细胞组成。 (5). 角质层 ?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胞细胞器结构消失,充满角蛋白。 2. 表皮的细胞 (1). 黑素细胞 ?位于角质形成之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银染色和多巴染色显示具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与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紧密配合,向其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 ?电镜下见特征性的黑素小体,无力细丝和桥粒。 (2). 朗格汉斯细胞 ?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3%-5%。 ?HE染色不着色,多巴染色阴性,ATP酶染色阳性,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电镜下最重要的特点是胞浆含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无力细丝、桥粒和黑素小体。

左心耳的功能及结构

左心耳起源和解剖学特点:胚胎时期的左心房主要由原始肺静脉(Pulmonary Veins,PVs)及其分支融合而成。在PVs插入LA的过程中,LA内膜血管壁成分逐渐增多,而冠状静脉窦来源的心肌成分逐渐缩小并包绕原始LA分割形成LAA。 组织胚胎学证实:与PVs和LA体部不同, 1 LAA口部没有血管壁成分,其内膜仅由富含弹性纤维的胶原层和少量散在的平滑肌细胞组成, 2体部则包含丰富的心肌细胞,形成肉眼可见的梳状肌。 LAA口部心肌细胞稀少的解剖特点使其成为折返性心律失常潜在的关键传导区。 静脉窦的左、右角分别与左、右总主静脉、脐静脉和卵黄静脉连通。由于汇入左、右角的血管演变不同,大量血液流入右角,使右角变大,窦房孔右移;左角萎缩变小,其远侧段成为左房斜静脉的根部,近侧段成为冠状窦。原始心房的扩展把静脉窦右角并入右心房,成为右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右心房则成为右心耳。胚胎形成六周后,原始左心房壁出现2个肺静脉开口,第八周原始左心房扩展把肺静脉根部及其左、右属支并入左心房,左心房有了4条肺静脉开口,此部分成为左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左心房则成为左心耳。 左心耳的容积为0.77~19.2ml,97%的梳状肌直径>1mm,80%具有多个分叶。 房颤、左室肥厚及卵圆孔未闭等均可使左心耳容积增加,目前多项研究已证实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与左心耳容积的大小呈正相关。 左心耳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呈狭长、弯曲的管状形态,有一狭窄的尖顶部。 与发育成熟的左心房不同,左心耳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 窦性心律时,左心耳因具有正常收缩能力而很少形成血栓,经食管超声检查呈现特征性血流频谱: 1 向上的排空波由左心耳主动收缩产生, 2其后的充盈波则由左心耳弹性回缩或当房室间压力阶差消失时肺静脉充盈左房及左心耳所致。 房颤时这种特征性频谱曲线消失,血流呈不规则的锯齿样改变,且其血流速度明显降低。 病理状态下左心房压力增高时,左心房及左心耳均通过增大内径及加强主动收缩力来缓解左心房压力,保证左室足够的血液充盈。随着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的充盈和排空速度也逐渐降低。 窦性心律患者或正常左心耳形态大多呈楔形,少数呈三角形。 房颤时, 1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呈球形或半球形改变,且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 2心耳壁的内向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形成血栓的

人体皮肤的层次与表皮的功能

人体皮肤的层次与表皮的功能 文字 1.人体皮肤的层次 “皮肤被覆全身表面,约占体重的16%,总面积约为1.2~2m2,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图3.1-1),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人类结构与功能》——窦肇华)如图3.1-1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之间若干层次组成,厚度约 0.1mm;真皮是皮下组织以上表皮以下的部分,包括乳头层和网状层,厚度约为1~2mm。 表皮的最下层是基底层,它由表皮干细胞组成,它的作用是生产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形成后便不断往表面推移,先后进入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化层。 在这个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渐演变为角蛋白形成细胞,“随着角蛋白形成细胞由深向浅推移,细胞核、细胞器被分解,从而角蛋白充满细胞内。”(《人类结构与功能》——窦肇华) 图3.1-1皮肤切面图 (《人类结构与功能》——xx) 2.人体表皮的功能 表皮并无血液循环系统,它的营养物质的供给及代谢产物的排出主要靠真皮内的组织液来回穿越基底膜进行。单靠真皮内的组织液来输送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满足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合成角蛋白的需要,因而随着角蛋白形成细胞由深向浅推移,角蛋白形成细胞就需要以细胞核、细胞器的分解产物作为营养供给。好在角蛋白形成细胞的寿命只有28天,在由深向浅的推移过程中,随着细胞核和细胞器被分解,角蛋白形成细胞的生命力就逐渐减弱,到了角化层就

只剩下角蛋白了。当新的角化层形成时,最表皮的角化层就会脱掉。图3.1-2表皮切面图 (《人类结构与功能》——xx) 表皮的基底层除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黑素细胞,这种黑素细胞并不跟随角蛋白形成细胞移行到表层。它专门生产黑素颗粒,把它吐出,使黑素颗粒分散进入角蛋白形成细胞,让角蛋白形成细胞携带着黑素颗粒由深向浅推移(图3.1-2)。 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角蛋白形成细胞内黑素颗粒的多少。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邝树棠 教学内容:P93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情感方面——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描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聋人助听器”。 师:同学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复习课:一、板书课题: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出示复习题: (一)填空: 1、耳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听小骨属于耳,耳廓属于耳,耳蜗属于耳。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传到内耳,刺激了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3、耳和听觉的保护: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使,以保护 。 (二)选择题: 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防止震破鼓膜,应该() ①、迅速张开口②、迅速闭嘴③、双手堵耳④、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 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3、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觉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三)问答题: 1、2010年11月13日广州亚运会,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珠江边观看烟花,只见很多观看的人,有的张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2、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平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什么? 三、放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完成上述问题。 四、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有个别同学不自觉的吹口哨或用手叩击桌子,发出的噪音对其他同学有影响吗?为什么?相反,我们要尊重聋人、关爱聋人,向他们献爱心,如果遇到聋人向你求助,你应该怎样做呢?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本文由合肥华肤医院整理发布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 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 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 表皮可分为五层: 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 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 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 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角质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A、弹性纤维:维持皮肤良好的弹性,人的皮肤有百分之百的弹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缺少适当的保养和按摩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老化现象皱纹的产生,往往也和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有直接关系。 皱纹分:(1)假性皱纹是因皮肤过分干燥或外界环境因素或弹性纤维轻度萎缩而造成可 逆性皱纹。 (2)真性皱纹是因皮肤弹性纤维严重萎缩或变形而形成的不可逆性皱纹。 B、结缔组织:它位于真皮和表皮的接触处有无数的乳状突出物,含有血管神经并有触觉感,对物体的软硬粗细有所感触,具有保护及连接内部其他细胞组织的功能。 C、毛细血管:它属于循环系统之一,可说是皮肤细胞营养的交通网,主要输送营养与氧气,供应细胞需要及回收毒素。 D、淋巴管:它是皮肤的防御部队,能产生抗体,具有抵抗外来物侵入的功能,有保护作用,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粹然生物科技--玉苗专业护肤告诉您!皮肤(Skin)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部位而异,为0.5毫米~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份、电解质、其他物质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皮肤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一个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重量约为人体重量的16%。最厚的皮肤在足底部,厚度达4毫米,眼皮上的皮肤最薄,只有不到1毫米。 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 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 2.透明层:由2~3层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化学物质的通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 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里的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眼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眼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教学目标:1、知道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知道视觉形成的过程 3、理解视力正常的眼睛可以瞧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4、理解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用针孔成像的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难点:用针孔成像的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目标、自学问题、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图示)

否视觉已形成? 为什么? ④您能告诉大家视觉形成究竟在人体 的哪个部位? ⑤ 总结一下视觉形成的过程、 (二)组织讨论、交流 (三)板书:视觉形成的过程图表 近视与矫正 (一)ppt 出示─ 自学问题3(瞧书 P149─150文字与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 您判断P149左、右两张图中,哪个 图就是瞧远物的,理由? ② P149两张图又有什么主要区别? ③ 视力正常的人为什么能瞧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 ④ 您就是长时间瞧远物眼睛疲劳呢,还就是 长时间瞧近物眼睛疲劳?为什么? ⑤ 近视眼瞧远物清楚不?为什么?如 何矫正? (二)ppt 出示─近视与矫正的图示 (三)板书:1、眼睛能瞧清远、近物体的原 理:近、缩、厚 2、造成近视的原因: ①眼球前后径过长 ②晶状体太厚 ③远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 3、矫正近视:配戴凹透镜 ( 布置回家思考:远视眼的成因及 矫正? ) 自学、独立思考 讨论、交流 自学P150 用眼卫生 (布置学生回家自找资料进行交流,并自 查用眼卫生情况) 自找资料、自学、自查 检查学习目标 的落实 ppt 出示─当堂练习题目 快速、准确、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二.视觉的形成 (一)

耳的结构和功能

人耳有几部分构成?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人耳有几部分构成?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人耳有几部分构成?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人耳有几部分构成?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人耳有几部分构成?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它的皮肤里有耳毛和一些腺体。中耳有鼓膜、鼓室和咽鼓管等结构。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将外耳道和中耳分隔,在声波的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内耳有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等结构。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