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本刊特稿

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李干杰1

,丁中智

2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管理司,北京 100035;21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北京 10032)

摘 要:我国政府提出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未来10年还需建设一批”二代+”核电机组,制定与采用核安全法规标准,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明确核电建设和营运项目业主资格条件,提升核承压设备国产化能力,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启动内陆核电站项目,强化国家核安全监管能力,加强核电人才培养。

关键词:核电规划;技术路线;国产化;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407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603(2006)0120001207

收稿日期:2005211220

作者简介:李干杰(1964—

),男,湖南省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管理司(辐射安全管理司)司长;丁中智(1950—),男,北京市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Analysis and Thoughts on K ey Issues of China Nuclear Pow er Development

LI G an 2jie 1

,DI NG Zhong 2zhi

2

(11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5,China ;

21China P ower Investment C orporation ,Beijing 100032,China )

Abstract :Chinese g 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nuclear power (NP )in an active way ,which requires to map out a long 2term NP planning ,to unify the technical path ,to build generation 2+NP plants in the coming ten years ,to legislate and enforce laws and standards of nuclear safety ,to establish the State Nuclear P ower T echnology C orporation ,to define project owner qualifications of NP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o upgrade the localization of pressure 2retaining equipment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upply of crude uranium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n radioactive wastes ,to build s ome inland NP plants ,to strengthen national regulation on nuclear safety ,and to reinforce NP manpower training.

K ey w ords :nuclear power planning ;technical path ;localization ;regulation on nuclear safety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多次强调,为解决我国日益紧迫的能源问题,必须“加快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核电”。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近4000万千瓦,达到全国总电力装机容量的4%左右。即在今后15年内,每年要至少开工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

形势确实喜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只有充分总结和汲取过去核电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抓住关键问题,明确思路和举措,消弭争议,排除干扰,狠抓落实,我国核电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庞大的核电发展规划才可顺利实现。

一、我国核电发展的背景

(一)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1期2006年1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E 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s )

N o.1January 2006

我国核电发展方针由“适度发展”到“推进发展”,最后确定为“积极发展”,这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证明,核电是安全、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核工业体系完整能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也是顺从世界能源利用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过去核电发展中的成绩与不足

我国核电事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运行业绩良好。迄今已建成秦山一期1台、秦山二期2台、秦山三期2台、大亚湾2台、岭澳2台共9台机组,装机容量701万千瓦,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59%。还有田湾2台机组在建,容量212万千瓦。2004年核电年发电量为501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29%。同时,经过前期发展,我国核电在技术研发、设计、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设备制造、铀资源供应、核燃料循环、核电站厂址选择、核安全监管等方面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相对稳定的长远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核电规模在电力容量中的比例过低,其优势和特点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核电选点和建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形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堆型种类多、造价偏高、国外先进核电技术的吸收消化效果不理想、大型核电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加快核电发展的需要;技术定位和目标不清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局部地方及公众中仍然存在恐核心理等。此外,由于核电投资和建设体制不能适应加快核电发展的客观要求,致使过去一段时间内核电的发展陷入反复争论、徘徊、停滞的局面。

(三)国际上核电发展的新动向

一是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使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进一步趋于统一。近20年来,国际核能界在总结美国三哩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了重要成果,在核电技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二是国际核安全标准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 AE A)的组织下,各成员国之间经过合作研究、反复讨论与协商,一致通过了国际核电站安全标准的修订。新的标准已通过I AE A陆续颁布。新标准增加了纵深防御的层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强调了概率风险评价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提高了防火要求等。

三是由于运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运行管理中引入了风险评价技术,使得核电站的运行业绩大幅度提高,运行成本低于其他所有类别的发电厂。例如,美国103台核电机组的年度平均可利用率从原来1990年的低于65%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发电的生产成本仅1. 71美分Π千瓦时,低于煤电。103台核电机组平均每年非计划停堆数从1.2次大幅度降至0.2次左右。

四是由于新一代的核电技术已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优势,以及近年来核电站良好的运行业绩提高了公众和投资者对进一步发展核电的信心,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核电的高潮可能提前到来。近年来,美国一些电力公司纷纷准备投资建造新的核电站,预计今后3~5年内将有一批新的核电项目上马,这一举动必将刺激西方以及全球的核电市场,使其注入新的活力,当然也给我国带来了市场发展的机遇和竞争。

二、当前积极发展核电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一)关于制定核电发展长远规划问题

过去我们在发展核电上走了一些弯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远和总体性规划,同时核电发展思路和政策调整频率偏大。比如,早在1983年就提出“核电站的建设要通过技贸结合,合作生产,与国内科学研究相结合,掌握引进的先进技术”,这点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方针,但在后来执行中却变成了以“买容量”为主;当时就确定了“我国核电站的单堆功率等级———主要发展百万千瓦级”,但在执行中未能坚持,出现了变化和摇摆。这些调整对我国核电比较快地起步,并迅速形成核电发展基地有其积极的作用,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最终造成型号杂、品牌多、配套难、互补差,不利于快速掌握技术,难以确保我国核电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核电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5~6年)、服役时间长(40~60年),决定了发展核电必须要仔细审慎地进行规划和做出具有长远意义的决策。许多国家的经验都证明,制定核电长远和总体性规划对于核电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核电产业的发展涉及国家总体政策目标和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属于国家长远决策范畴,强化核电规划中的政府行为是保证我国核电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应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能源战略的新要求,统一对核电在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中地位的认识。应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权威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此统率核电发展规模、布局、反应堆类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人员培训和资金筹措等具体工作的部署。这对于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和统一协调各方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和偶发因素对核电发展的干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核电要实现2020年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这一宏伟蓝图,必须回归到作为“电”的基本属性的正常状态。在遵循国家相关发展政策和具体规划要求前提下,只有使核电进入电力市场,利用市场规律促进核电提高核心竞争力,改进经济竞争性,其发展才能有广阔天地。

(二)关于统一技术路线问题

2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建和已投入运行的11台核电机组有压水堆和重水堆,功率等级有30万、60万、70万、90万、100万千瓦,技术上有我国自己设计的,也有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的,采用不同的法规和标准。这无论对核安全监管,还是对设备制造本地化、运行管理、运行经验的积累及反馈,都带来了很大困难。

国外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实现核电设计和设备制造标准化和系列化,有利于保证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法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引进美国技术的基础上,连续建造了58台压水堆核电机组,其中包括3个系列:34台9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CP0,CP1,CP2系列),20台1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CP4和CP4′系列),4台15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N4系列),使法国核电装机占到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78%以上,核电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发电手段,成为法国电力供应的支柱。

为了实现核电设计和设备制造标准化和系列化,我国必须尽快统一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其中包括统一堆型、统一功率等级、统一燃料组件和电站主要设备(如反应堆压力容器、主泵、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组和安全壳)的型号和尺寸、统一设计和设备制造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等。统一技术路线不仅意味着横向统一,即将来同期建造的机组,不管业主是谁,都应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基本一致;还意味着纵向统一,即新项目必须考虑前面的技术基础,要重视继承性,要批量建设、阶跃发展,不能总是“见异思迁”。

考虑到第三代的核电站在设计目标上比第二代核电站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务院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广东阳江和浙江三门通过国际招标,兴建4台第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实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目前有关招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借助当前有利于我方的国际环境,密切跟踪和掌握世界核电先进技术,加速我国核电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本地化,在较高的技术起点上搭建一个新的“平台”。这无疑是统一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重大举措,必须积极支持,严格遵守,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在第三代核电技术机组大规模发展之前这段不短的时间内开工建设的“翻版+改进”,即“二代+”核电机组,也不能违背统一技术路线的原则,其堆型、功率水平等都应该选取一致,因为国内技术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而批量建设同样的机组,无论经济性,还是安全性,只会更优越,对业主、对建设承包单位、对国家都更有好处。

(三)关于未来10年是否还需建设一批“二代+”核电机组的问题

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表明,安全性是核电的生命线,经济性是核电在竞争性电力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核电站作为一个发电设施,目的是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廉价的电力供应,必须确保电站运行安全可靠。同时,作为包含复杂的综合技术和高投资的大型工业设施,必须保持技术的成熟、运行经验的积累和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

在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上,曾研究和发展了多种核电技术,并对许多核电设计方案进行过比较,大多数被淘汰,有许多核电设计概念很好,但发展了一段又停了下来。如钠冷快堆,并非技术不先进,原因在于它不能提供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经过近五十年核电发展的实践,目前全世界运行的四百多台核电机组主要是轻水堆(压水堆和沸水堆)和重水堆,其中绝大多数是压水堆。

先进核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通常一项新的技术从开发到成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有足够的运行实践的考验,而且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改进有时会发生矛盾,需要综合考虑。因此,先进核电技术的应用是一件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核工业界对未来10年新建主力核电机组到底是采用“二代+”还是第三代技术,即是否还需建设一批“二代+”核电机组的争论,并不是要不要采用先进核电技术的争论,而是这项先进核电技术是否经过了充分验证和足够的运行实践的考验。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采用先进核电技术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连续过程。所谓第二代还是第三代本来就是人为的划分。除了核电发展初期(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建造的几座核电示范电站(如西宾港压水堆示范电站、德雷斯顿沸水堆示范电站等)被认为是第一代外,从上世纪60代末至今建造的几百台核电机组均属于第二代。而所谓第三代的核电站的设计虽然建立在成熟的、经充分验证的技术之上,但尚需通过运行实践的整体考验。

事实上,对第二代核电站,近10多年来已有大量先进核电技术投入应用。如采用先进的燃料组件和燃料管理,延长换料周期和加深燃耗深度,应用数字化的仪表和控制系统,改进反应堆压力容器材料和制造工艺延长电站寿命,应用先漏后破(LBB)技术减少阻尼器,发展高可靠性的维修设备,缩短换料维修时间,提高单堆功率降低单位造价和降低发电成本,设备制造和安装模块化缩短建造周期,改进主控室的人机接口,提高防火方面的要求,加强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措施等。到目前为止,第二代核电站已取得较好的运行业绩和安全记录,并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

因此,我们认为,在广东阳江和浙江三门这两个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没有建成并经过必要的运行验证前,因其属于新一代核电技术,存在一定技术和安全风险,不宜再新开工建造同类型核电机组。而从目前国际招标计划安排和核电站建设周期看,这两个项目最早也要到2007年才能浇注第一罐混凝土,2012年左右装料运行,考虑到运行后必要的验证需要一段时间,为避免过大的安全和经济风险,应明确规划2015年前,在引进4台第三代核电技术机组的同时,再建设一批(16台左右)采用“二代+”核电技术的机组。这样安排有利于避免核电发展出现时间断档、前松后紧的状况;有利于调整电源结构,满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迫切需求;有利于为第三代核

3

 李干杰等: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电技术的对外招标以及日后的合作添加筹码,取得主动,压低技术引进费用和设备价格,创造一个对我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还有利于巩固“二代+”核电技术国产化成果,并为将来最终的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选择保留一些灵活和余地。

(四)关于核安全法规标准的制定与采用问题

为了使我国核安全法规逐渐与国际接轨,使我国新建核电站的安全水平达到国际上可接受的水平,2002年5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新建核电站设计中几个重要安全问题的技术政策》,以发布技术政策的形式表达了我国核安全当局的原则立场,并表示将逐步地具体体现在修订的核安全法规中。

2004年4月18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新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和《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并明确“自即日起正式施行”。新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是以I AE A2000年颁布的《核动力厂安全:设计》为蓝本制定的。它是I AE A1991年颁布的《核电厂安全:设计》的修订本。

关于如何执行新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问题,目前业界也存在不少争议。我们认为,我国新建核电站的设计原则上都必须满足新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的各项要求,但对于不同性质的核电项目,具体审查政策还是应该有所差别。

对于不是以在中国已经建造运行的电站作为参考的电站,即“全新”电站或称非“翻版+改进”电站,必须严格遵守新的法规要求。而对于以在中国已经建造运行的电站作为参考的电站,即“翻版+改进”电站,原则上也要遵守新的法规,从总体上必须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安全要求,尤其是对于过去核安全审评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但考虑到这类电站在中国已积累有相当的运行、维护、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对保障核安全是有利的,如果贸然进行重大修改,反而会损害这些经验和基础,增加安全上的不确定性,因此,经报国家核安全局审批后,局部问题可做适当处理。

(五)关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问题

国务院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文件明确指出:为做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及后续发展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股份制实体,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受让全套的核电技术,并组织国内有关设计、制造单位与外方一起执行技术转让合同,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成套核电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建立我国核电发展的技术平台,为加快我国核电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这一精神,2004年底,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筹备组成立并开始了工作。但是,由于观念差别和考虑到各自的利害得失,当前对于是否要尽快正式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及对该公司的职能如何界定和如何组建,各方仍然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和矛盾。

充分总结国际和国内前期核电发展经验,仔细分析现有国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促进我国核电体制改革、优化资源组合、加速核电发展的客观需要。该公司的成立,可以更好地贯彻国家发展核电的方针政策,兼顾国家、用户和业主的需求,促进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提高核电国产化水平,形成自主设计和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保证我国核电技术进步与安全。就当前而言,更是做好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引进工作,建设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现实必需,对促进我国核电产业未来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正式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已是当务之急,有关方面应该尽快明确方案,并抓紧组建。

根据我国核电发展当前及长远要求,我们认为,关于该公司的主要职能与业务范围,可以界定为:

(1)作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受国家委托,服务用户,从事有关核电技术应用、开发、核电工程建造与管理业务。

(2)对外作为我国进行核电站技术引进、受让、合作和交流的窗口,体现政府意志,兼顾各方利益,按以市场换技术、公平竞争的原则,负责组织和承担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的技术引进和工程设施的国际招标工作,负责引进与受让全套核电技术,并进行消化、掌握和完善。

(3)对内作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和产业化的平台,受国家委托,统筹各方关系,优化资源组合,严格遵守统一技术路线、推进国产化、全面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受核电站业主委托承担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机组(更为理想的方案是承担所有新建核电机组,包括“二代+”和第三代)的具体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造和调试工作,并提供在役检查、维修等运行服务。

(4)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联合相关企业和业主,制订我国核电站技术标准,由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发布。

(5)承担核电技术科研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牵头责任,制订核电技术科研开发规划和实施计划,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施行。

(6)按国家相关法律要求,从事民用核能技术出口和技术转让活动;受国外业主的委托承担境外核电站和民用核技术应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调试服务,并提供在役检查、维修等运行服务。

关于该公司的具体组建方案,可以考虑:将核工业系统的相关设计院与电力系统的相关设计院进行整合,成立一个设计队伍,负责设计、科研与开发;重组及并入相关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主体设备制造;并入相关工程管理公司,负责施工和建造管理;并入相关核电站运行支持单位,负责承担在役检查、维修等运行服务工作。

为了保证能顺利履行职能和开展业务工作,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宜为国务院直属企业,并应具有独立的“外事权”和“进出口权”。

(六)关于核电建设和营运项目业主的资格条件问题

关于什么样的单位能够参与和负责一个核电项目建设和营运,应具备何种资格条件,也是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非常关心和热衷议论的一个话题。

从世界核电发展历史看,初期各国主要是以军工部

4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门或核工业部门起步,进行原型堆核电站的研发。当核电发展到大型商用核电站后,很快就有电力公司介入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而且往往成为核电站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的主体。参照国际上部分核能利用先进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核电建设现状和核安全法规要求,我们认为“核电站建设和营运项目业主资格条件”应划分为两个层次来规定:一是核电站营运单位(含建设项目业主)的资格条件。根据《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营运单位是指申请或持有核设施安全许可证、可以经营和运行核设施的组织。二是核电站营运单位控股方(或投资建设核电站的控股方)的资格条件。

有关核电站营运单位的资格条件及取得资格的程序,《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和《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等有关法规导则中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并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而对于营运单位控股方的资格条件,目前国家法规上没有明确要求。对于营运单位控股方投资权的取得,由于其属于电力行业准入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应由国家负责项目核准的部门结合电力行业管理的要求和核电项目的特殊性给予认定。核电新项目在办理核准手续时,投资方和其委托的项目建设、营运单位应得到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出具的该项目建设和运行核安全管理能力的资质证明。根据我国核电站建设的现状,营运单位控股方宜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务院授权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并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国家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接受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与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

(2)作为参股方,参加过相当数量项目以及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核电站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3)对所属核电站的建设、运行安全负领导责任,保证给予营运单位必要的支持,使其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对其核安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4)具有建设大型核电站的投融资能力,资信与财务状况良好,能满足核电站建设发展和运营需求,能提供必要的事故赔偿风险保证金。

(5)具有系统地从事核电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拥有满足需求的核电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具有专门的核电建设和运营决策的专家支持体系。负责对所属核电站中各类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6)建立核事故应急响应体系,有效支持核电站营运单位实施应急计划。

(七)关于核承压设备国产化能力提升问题

核承压设备是核电站的主体机械设备,其国产化程度对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的经济性至关重要。同时,核承压设备执行核安全功能,是安全防护实体屏障的核心,其质量和可靠性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十分关键。

通过前期核电站、高温堆、中国试验快堆等核设施建设的带动,走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道路,以及通过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严格的监督管理,我国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国内已基本具备设计和制造核电站大部分设备的能力。按一般估计,依投资比例,针对30万千瓦核电机组,我国核设备的国产化能力可达70%或更高;针对60万和90万千瓦核电机组应不低于60%;对于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百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而言,国内现有的制造能力估计第一个双堆机组应能达到30%~40%,然后逐步提高。

但必须清醒看到,相对于我国核电更大发展及自主化战略,核承压设备国产化的现有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能力不足和准备不足问题相当突出。我国近期发生的影响较大的秦山二期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和田湾核电站主设备的质量事件就充分体现了核承压设备活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主要是:

一方面技术基础仍然相当薄弱,部分核心技术尚未掌握,一些重要设备国内没有完全形成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安装的能力。比如: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基合金等材料的某些特殊性能未完全过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制造、冷却剂主循环泵轴密封制造、压力容器金属密封环制造、安全阀和调节阀制造等关键制造技术和工艺尚未全部掌握,水平亟待提高;无损检测手段尚不先进等。

另一方面,相对于技术基础而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更加突出,差距更大。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分散;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差;一些核承压设备活动单位核安全意识薄弱,质量管理落后;营运单位对其供货商的核承压设备活动质量控制不力;核设备鉴定机制存在明显不足,鉴定体系不完善,部分鉴定结果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核设备可靠性基础数据几近空白等。

为解决我国核承压设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应该尽快开展以下工作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尽快制定颁布和实施《民用核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核设备管理的体制,并特别应在核级电气设备、无损检验、特种工艺人员的考核、设备鉴定、质量保证和国外进口设备监督等方面强化管理。

二是在需求增加的大好形势下,核承压设备国产化要注意“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要在充分利用我国已经掌握的核承压设备技术基础上,以核电工程项目为载体,强化核承压设备的法制化管理,推进核电发展市场化运作,为企业的核承压设备投入产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掌握重要设备关键技术,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核设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结合引进第三代核电机组,加强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工作。要引进和转化国际相关标准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我国核电设备的标准规范体系,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与引进标准规范的一致性。条件成熟时,开始技术创新工作。要全面引进设备质量鉴定技术,提高我国自主开发核承压设备的能力。

5

 李干杰等: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四是加强对核承压设备质量鉴定的管理工作。完善核承压设备质量鉴定体制是健全核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以保障服役于核设施的核承压设备在整个寿期内,当出现可能的各种恶劣环境条件时,仍能够执行设计所要求的安全功能。从目前我国的现状看,应尽快建立核设备质量鉴定体制,包括:开展核承压设备质量鉴定技术研究,做好监督审查、安全验证方面的技术和人才贮备;在国内现有的有关试验设施、台架及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核设备质量鉴定中心,开展设备鉴定工作。

五是增加对核设备管理的经费投入,进行相关的政策研究和科研工作。

(八)关于天然铀可持续供应问题

足够的铀资源和天然铀可持续供应是未来大规模发展核电的前提。如何确保为我国核电发展提供必需的天然铀,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抓紧处理的战略问题。

就总体而言,我国目前探明的铀资源量尚不充足,现有天然铀生产能力较低,基本情况可概括为“近期有保证,中期有缺口,远期有潜力”。

为保证天然铀可持续供应,促使我国庞大的核电发展规划能顺利落实,当前迫切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

。一要始终坚持铀资源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铀矿地质勘查投入,大力加强铀资源勘查工作;严格执法,推动资源信息共享,大力提高国家矿业资源勘查宏观效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国内铀资源,提高我国天然铀生产能力。二要加快利用国外铀资源的步伐。三要尽快建立铀资源国家储备制度。四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国内外天然铀采冶工程建设和国际市场采购目标的实现。此外,还应加强对钍资源的调查研究,摸清底细;加速发展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和快堆技术。

(九)关于加强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问题

我国核电要顺利发展,妥善处理和处置好核电站以及其他方面所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

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我国在放射性废物管理方面的政策研究和法规制定严重滞后和不足。《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仅作了一些原则规定。核电站及其他核设施退役与废物处理、处置储备金问题涉及到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的利益分配,如果不尽快解决,则会把现在的问题转化为未来的长期的问题,把企业内部的和地方的问题转化为国家的问题。而废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安全处置,处置场的选址建设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当地群众的理解。

二是历史遗留废物安全隐患大、治理进展缓慢。一方面有技术和经费投入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一些核工业老企业在机构和运行机制上没有随着工作重心由生产转向退役治理而做相应的调整。

三是由于废物处置设施运行时间长、关闭后还需进行长期维护的特点,应该由一个代表国家的独立于废物产生单位的部门来负责处置场的运行,但目前我国尚没有具备上述条件的单位。

四是铀矿冶放射性废物虽然放射性水平不高,但总量大、与群众生活环境密切接触,造成环境污染也最严重。核电大发展必然带来铀矿冶的大发展,目前铀矿冶的三废治理在技术和设施、设备上还比较落后,历史遗留的废物还未得到完全治理。

五是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目前非常薄弱,存在基础情况不清和法规、标准缺乏等突出问题。

为了做好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我们认为应当积极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尽快研究制定核设施退役与废物处理、处置储备金制度;开展废物处置社会及公众心理相关的研究,以及相关补偿机制的建立;按照区域处置的原则,根据核电发展和现有核设施布局编制中低放废物处置场的选址规划,并考虑对极低放废物的处置;按照集中处置的原则制订国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平台,并加大在地址处置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

(2)在废物治理工作中要加大核工业老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整体脱困的力度,组建废物治理专业公司,引入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结构与专项任务的结构性矛盾,改变当前队伍分散、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利用率低的现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治理进度。在项目管理上改革按基建项目管理的作法,加大前期科研投入和工程科研投入力度。

(3)按照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的环境政策”的原则,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全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中发挥主体作用,负责具体实施国内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并鼓励其它核电集团加入进来,加快中低放废物的处置。

(4)在今后几年内,着力解决铀矿冶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和超标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关停铀矿山和水冶厂放射性废物对环境污染现状提出退役治理的优先秩序,制定退役治理规划,加快铀矿冶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进程;进一步落实已完成退役治理与环境恢复铀矿冶设施的移交与长期监护工作,确保退役治理工程的长期有效。

(5)尽快对全国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调查摸底,获得必要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订综合的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政策,制订伴生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规范标准,以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的退役和环境整治管理要求。

(十)关于内陆省份建设核电的问题

全球现已运行的核电站中,位于内陆滨河、滨湖地区的占全部核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美国内陆核电站的比例超过80%;加拿大除个别滨海核电站外绝大多数是内陆核电;法国共有19座核电站,15座坐落在内陆的8条主要河流上,装机容量占68.6%。各国对内陆核

6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电站都采用与滨海核电站同样的核安全法规要求和标准。通过对已运行的内陆核电站的长期监测,证明内陆核电与滨海核电同样安全、环保,在技术上也是完全成熟、可行的。

由此可见,核电的布局和建设时序完全取决于经济的发展需求,认为核电只能建在沿海,而不能在内陆建设的观点有失偏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近两年内陆省份与沿海地区同样出现了电力紧张的局面,后续电力需求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此外,通过前些年的选址论证工作,在湖南、江西、湖北、吉林、重庆、安徽等省、市均具有较好的建设核电站的条件。从区域电力需求和电网结构、一次能源供给能力、环境空间等主要因素看,加快在我国内陆省份建设核电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因此,我们认为,应借鉴国际核电建设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在水量充裕的大江大河流域,启动1~2个内陆核电项目,积累内陆核电的建设经验,以利于今后内陆核电的大规模建设。

(十一)关于强化国家核安全监管能力的问题

鉴于核设施的高度敏感性,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对核设施的安全管理由国家直接负责。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部门肩负对包括核电站在内的120多个军民核设施从选址、设计、建造到调试、运行、退役全过程的核与辐射安全审评和监督检查任务,工作十分繁重。

仅以核电站为例,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审评人员要对上百个系统、近万个部件、几十个可能的假想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正常情况下每个核电机组的安全审评需要投入40人年以上的工作量,如果出现较为重大的质量问题,工作量和难度还会成倍增加。

核电站运行阶段存在着现实的事故风险,因此安全监管十分重要。除日常监督外,与安全有关设计修改的审批、核电站每年的换料审查、运行经验分析与反馈、运行人员的资质与培训等均为核安全监管的内容。一个核电机组现场需要固定有3~4名安全监督员。每个核电机组与安全有关的硬件和软件修改平均每年20~30项,对这些修改项目的审查需要投入人力15~20人年。为实施纵深防御,做到万无一失,还需要对核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进行资格审查管理,对其活动质量进行现场监督。

尽管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支持力度,但目前国家定编直接从事核安全监管人员编制数量仍然有限,投入经费明显短缺。面对核电大规模发展带来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加强核安全监管能力极为重要和迫切。当前需要采取以下4项措施:一是进一步增加核安全监管人员编制;二是增加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核安全监管的工作能力;三是为避免核安全监管及技术人才流失,稳定技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国家应给予特殊政策,提高核安全监管技术人员待遇;四是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核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十二)关于加强核电人才培养的问题

发展核电,人才是关键。核电是涉及众多行业的高技术密集产业。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核电人才问题高度重视。

积极发展核电必须着力解决人才稀缺的问题。目前我国只有四所高校设有核动力专业。按照每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配置200名左右核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计算,到2020年至少需要再增加5000~6000名。从目前培养的核工程相关专业人才规模看,将不能满足核电快速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一状况,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创新人才机制和环境,不拘一格地吸引和选拔核电人才,可采用公开招聘、借聘、兼职、与外界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地加强科研、设计、核燃料、制造、建设、运行和维修等各方面的核电人才资源开发,同时,还应下大力气加强在职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就国家层面而言,则应该对核电人才的培养和稳定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政策倾斜。

3本文系作者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的课题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优先抓好节约能源资源[N].人民日报,2005-06-29.

[2]王家诚.东部沿海地区应加快核电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3-05-01.

[3]汤紫德.开创未来,推进适度发展核电顺利实施[J].核电,2003,(2).

[4]郁祖盛.试论我国核电的发展目标、安全要求和技术路线(2000—2020年)[J].核电,2003,(3).

[5]濮继龙.对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的思考[J].核电, 2003,(4).

[6]徐玉明.中国核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展望[J].核电, 2005,(2).

[7]李定成.对我国核电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05,(2).

[8]李永江.加快核电产业发展的八条建议[J].中国核工业, 2005,(7).

[9]李干杰.我国核承压设备国产化现有基础及发展对策浅析[J].核安全,2005,(3).

[10]丁中智.中国核电的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力,2005, (1).

(责任编辑:王 荻)

7

 李干杰等:对我国发展核电若干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看法

当今世界各国核电发展情况介绍

当今世界各国核电发展情况介绍 导语:全球首座商用核动力电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全球有445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在31个国家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87GW,另有64座在建。作为持续、可靠的低碳能源,核电已向全球提供超过11%的电能。此外,还有大约240座研究堆运行在56个国家,180座动力堆为大约140支舰船、潜艇提供着动力。总体情况核裂变能技术(特定原子核分裂释放大量能量)首先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从二战期间直到1945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特定核素(铀或钚)的原子核分裂所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以制造炸弹,即原子弹。到20世纪50年代,核裂变能技术开始转向和平利用,主要是用于核动力发电。如今,在世界电力能源中,核电已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民用核电已拥有超过1.65万堆年的运行经验,并且占世界电力能源供给的11.5%(来自31个国家的核动力发电)。另外许多国家建造了不少研究堆,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中子源束流;另一方面用于制造医用、工业用同位素。众所周知,目前仅有8个国家具有核武器制造能力。于此相比,却有56个国家运行着大约240座民用研究堆。超过1/3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目前31个国家拥有445台商业核动力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387GW,这一发电量超过法国或德国所有电力来源的3

倍不止。另外还有64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在建,相当于目前核电装机容量的18%。同时,已有150多座商用核动力反应堆具有明确的建设计划,相当于目前核电装机容量的一半。全球16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电,其核电占比超过本国电力供给的1/4。法国电力来源中,核电贡献3/4左右;比利时、捷克、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瑞典、瑞士,斯洛文尼亚,乌克兰等国的核电占比达1/3或更多;南韩、保加利亚核电提供30%以上的电能;美国、英国、西班牙、罗马尼亚核电占各国电能的20%;日本过去很大成分上依赖核电,占比超过1/4,目前期望返回当时水平。在那些不持有核电厂的国家中,意大利和丹麦,能源供给中,有10%来自于核电。世界各国情况中国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在运58GW,在建30GW。从2002年到2015年内,中国已完成了28台新核电机组的建造及开始运营。目前已有33台机组在运,22台机组在建,其中包括4台AP1000核电机组(全球首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电厂,更多机组还在计划建造中,可能将会在三年内开始。另外,中国已经开始了出口国产反应堆设计,中国核反应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样是首屈一指。印度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印度核电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装机14.5 GW,包括轻水堆、重水堆及快堆。目前,印度除了21台机组已在运外,另外还有6台机组在建,包括国产和进口的设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3-15) 一、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一)中国核电的发展阶段 1、核能研究阶段 在70年代末,我国已经有了核动力应用的想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1969年,原二机部各类学校有的停办,有的撤销,有的交给地方。研究所被精简缩编,名存实亡,研究工作虽然一直没有停顿,但“清查”、批斗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压抑,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一些基础科研项目基本停止,核电的科研工作未能展开。 2、核电技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的核电技术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我国核电政策的徘徊不定,使得我国的核动力研究主要应用于核动力舰艇上,1971年9月,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安全下水,试航成功,其后20年,我国核电仍为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此期间进行了核电站的概念设计,但是进度缓慢,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即从此时开始,但后来停止了,如同整个世界核电的大潮流一样。 1984年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表明中国核电事业的开始。 3、黄金复苏阶段 中国核电从秦山核电开始,大亚湾核电为转折,历经十年,终于迎来了核电春天,各个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开工。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核电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国务院已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更高。(据新华网2010年3月22日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于2010年3月22日说,目前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看为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 中国核电站布局

(发展战略)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一)世界核电发展概述 1954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 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主要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主要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主要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帮助,大火七天扑灭。其原因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安全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订核电站合作协定。关于两台100万级核电机组的核电站项目。 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 1996年世界核电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电量的78.2% 。 1999年各国核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美国7778.9、法国3942.4、日本3166.2、德1700.0、俄国1218.8、英国962.8、加拿大734.9、中国149.5。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诞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 2001年4月19日,日本高濱关西电力公司属下1号核电厂发生泄漏事故,将负荷降至75%,对泄漏详细检查。 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掌握的国家。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在运核电厂已达到38台,总发电功率超过3 700万千瓦,在建 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 1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厂预期将达到 5 800万千瓦,占世界第二位。 正如中国工程院、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所写:“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潜在的领先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充分吸收了国际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并拥有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装备行业,以支撑中国核电建设。可以说,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最早引入和开发三代核电技术,遵循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满足美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和欧洲国家的“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堆芯损坏概率(CDF)小于十万分之一,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小于百万分之一。

我国率先在三门、海阳引进、建设首批4台AP10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同时在台山建设2台EPR17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包括CAP1400和“华龙一号”,其中“华龙一号”正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顺利建设,并积极准备进入英国市场。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规模化核电建设及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自主设计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满足先进压水堆核电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标准三环路设计,堆芯由177个燃料组件组成,降低堆芯比功率,满足热工安全余量大于15%的要求;2)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3)采用双层安全壳,具有抗击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能力;4)设置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包括增设稳压器卸压排放系统,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以及堆腔淹没系统,保持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5)设置湿式(文丘里)过滤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6)设计基准地面水平加速度为0.3g;7)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 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我国和国际上都在进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有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保持安全壳完整性,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导则),耐事故燃料(ATF)研究以及先进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都要求新建反应堆应满足下列安全目标: (1)必须实际消除出现堆芯熔化、导致早期或大量放射性泄露的事故;

世界核电站建设现状及前景

世界核电站建设现状及前景 胡经国 人类使用的能源已由木材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进入到核能时代。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核裂变能(本文所说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发电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今天,核能已成为技术上最成熟、安全、经济、清洁、最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在当今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建设核电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发生了美国三里岛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但是世界核电站建设仍然在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到1983年9月,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在运转的核电站270多座,总装机容量为1700亿瓦。同时,在建和拟建的核电站尚有200多座。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1984年,全世界有34座核电站投产发电,使世界核电站发电量增长17%,达到2200亿瓦。当年,全世界新建核电站14座。 到1986年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达到376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769.75亿瓦;在建的核电站有135座,总装机容量为1469.31亿瓦;拟建的核电站有124座,总装机容量为1218.9亿瓦。 到1987年6月底,全世界在运转的核电站有389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亿瓦。当时,世界各国核电站所提供的电力,相当于700多万桶石油的能量。去年,全世界又增加了20座核电站,使世界核电站总数达到420座。 据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已安装的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到4970~6460亿瓦;到2025年,将增加到8750~21600亿瓦。 到1986年底,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已上升到了15%。同时,核电站发电量占各国发电总量的比重,法国为70%,比利时为67%,瑞典为50%,瑞士和西德两国分别为39%和30%,日本和美国两国分别为25%和17%。 据预测,到2000年,核电站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20%~30%。 目前,全世界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容易裂变的同位素,通过核裂变反应获得巨大的能量的。近几年来,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究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获得更加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们预测,到本世纪末,受控核聚变技术将获得重大突破。到21世纪,人类通过受控核聚变反应所获得的能量将会越来越多。核能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

阀门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核电重启中核科技核电阀门迎来拐点 --------------------------------------------------------- 1第二篇:核电市场前景看好核电阀门企业分析 --------------------------------------------------------- 3第三篇:2014年3-12月天津阀门产量当月值统计 ---------------------------------------------------- 4 2014年3-12月天津阀门产量当月值统计表:----------------------------------------------------------- 5第四篇:阀门品牌产业价值持续上升企业市场竞争空间大------------------------------------------ 5第五篇:政策利好下工业阀门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 7第六篇:中国阀门行业发展现状浅析---------------------------------------------------------------------- 8第七篇:阀门行业转型升级求发展------------------------------------------------------------------------- 9第八篇:2015年全球自动化调节阀门市场前景分析 -------------------------------------------------- 9第九篇:阀门行业发展分析:不锈钢阀门发展前景走好------------------------------------------- 10第十篇:浅析阀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1第十一篇:中国阀门行业应用市场需求浅析 ---------------------------------------------------------- 12第十二篇:我国电动阀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分析 ---------------------------------------------- 12第十三篇:电动阀门行业现状分析带动锻造行业发展 ---------------------------------------------- 13第十四篇:2015年我国气动调节阀门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14第十五篇:2015年我国阀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15第十六篇:2015年阀门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15第十七篇:国内阀门制造企业竞争力浅析 ------------------------------------------------------------- 16第十八篇:近几年阀门行业发展情况浅析 ------------------------------------------------------------- 17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阀门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第一篇:核电重启中核科技核电阀门迎来拐点 2015年半年报业绩略下滑,受2013年无新开工核电站影响公司是集工业阀门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为一体的制造企业,也是中国阀门行业、中核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1H2015,公司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2.94%;营业利润0.26亿元,同比-20.83%;净利润0.35亿元,同比-0.67%。我们认为业绩下滑的原因是:核电阀门订单有很强周期性。福岛事件后国内暂停新开工核电站,但核电阀门项目招标期较长,一般对业绩的体现是在项目开工后两年。因此,1H2015业绩受2013年全年无新开工核电站影响而下滑。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核能在电力工业成功运用,为提高各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核电厂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力的历史,1994年投产大电站,1996年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二级核电站,三级核电站,随着最近广东核电厂投入,我国目前公共12组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平均用于值可达到85%,核电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本地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合作了12个核电项目,共31台机组,合作规模达到337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4台,建成规模2660万千瓦。核电作为我国新能源的主力军,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批量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引进三代核技术AP1千以及EP2顺利建成,它在中国经济快捷的发展,对核燃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减少高排放物发挥了重大的效应。 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成为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户中国。 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座建成的电站,中国将是第一个“品尝”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研究人员从AP600到AP1000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对这一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第三代技术是从第二代发展来的,其主要系统均有工程实践,只是核电站安全系统设计理念不同,AP1000使用的是非能动的方式。 作为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二代核电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安全法规设计的。其设计基准不考虑核电站严重事故(如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世界核电发展概述中国核电建设简史 中国核电建设历程 (一)世界核电进展概述 1954年6月27日投入使用的世界最早核电站—莫斯科西南110公里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5MW容量。(于2002年4月30日关闭,现改建一所博物馆。) 1960年美国核能发电占总电能的0.1%。(当时只美国有规模核电) 197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4%;苏联0.5%;日本1.5%;西德3.7%。 1980年有核电的国家核电量占总电量的百分比:美国11.0%;苏联5.4%;日本16.0%;西德14.2%。 1980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5649万千瓦;苏联1230万千瓦;日本1569万千瓦。 1980年全球核电占发电量的16%。 1981年要紧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美国6074万千瓦;苏联1450万千瓦;日本1626万千瓦。 1982年11月法国核电装机容量220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8%。法有22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投入生产。 1982年11月英国核电装机容量占总电量的8.1%。 1983年5月5日签订中法核电合作备忘录,计五条。要紧内容:法国供四座核岛,常规岛英国两套,法选两套,均由法总设计。 1983年10月1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27届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机构成员国。 1985年12月12日中法广东核电站谈判达成协议。由法国法马通公司向中国提供两座90万千瓦反应堆。

1986年4月26日,苏联基辅北18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峻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传播到北欧一带,苏要求瑞典关心,大火七天扑灭。其缘故是人为连续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安全壳不能全包容而向外泄漏。 1990年初,宜宾核燃料元件厂开始生产,供秦山核电站核燃料组件。95年1月起,向大亚湾核电站提供更换的燃料组件。 1991年1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投产,填补我国核电的空白。 1991年12月31日,中国—巴基斯坦核电站合作合同签字。中国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平利用于巴,同意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订核电站合作协定。关于两台100万级核电机组的核电站项目。 1994年4月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和建设的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1996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订俄罗斯提供两台百万千瓦压水堆(VVER-1000型)核电机组合同。厂址在江苏连云港,称田湾核电站。 1996年世界核电所占比率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占总电量的78.2% 。 1999年各国核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美国7778.9、法国3942.4、日本3166.2、德1700.0、俄国1218.8、英国962.8、加拿大734.9、中国149.5。 2001年4月19日报道,核电专用电缆在天津产生,核二院等单位研制1E级K3类电缆通过专家鉴定,国内首家寿命达到50年。 2001年4月19日,日本高濱关西电力公司属下1号核电厂发生泄漏事故,将负荷降至75%,对泄漏详细检查。 2001年5月17日报道,我国新一代、第一座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在京建成。世界最新技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把握的国家。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公元1964,中国西北,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代表我国开始使用核动力。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代表着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漫漫征途,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到第一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核能利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艰苦历程。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为共和国的华美乐章添加了最美妙的音符。 我国核电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我国在核电站维护运营及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的进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我国核电当前技术水平与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能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接近极限,而且,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影响。今天,面对油价高涨,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寻找能源的解决办法。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汇报 1.核能的安全性: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从核能第一次利用至今,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对它的利用已经从由军事用途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在当前和平利用的情况下,核能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高效经济地解决能源危机、快速持续地带来经济效益、深入多元地扩展科技前景以及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但核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体现优点的同时,核物质本身安全风险、核科技本身安全风险以及核能外部安全风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伦理学角度有必要利用其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来引导、规范人类利用核能的行为,要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核能。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对当前核能发展中的主要弊端:核事故,核走私,企业管理操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核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放射性污染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弊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提炼了确保核安全利用的四条核伦理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安全无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利

益与风险均衡原则。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图在这些领域内发挥核伦理的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确保核能技术安全利用。 法国没有专门规范新能源问题的法典,其涉及新能源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能源基本法、新电力法等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门性能源立法三类。法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功依赖于基本法的支持、三级核能监管体制、核废物安全处置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法国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和政策。我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新能源法律体系并及时、灵活地修订能源法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 2.核能实现方式: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是20世纪70年代初公开的“包括以激光驱动为主攻方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截止2010年) 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 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阐述发展核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2. 当前国内外核电发展研究现状 1.3. 世界各国国核电发展趋势 1.4 毕业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正文: 第1章国内外对核电站研究现状 1.1. 核能相对于其他能源的优势 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十分迅速,然而在我们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直到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已经遍及全球各个国家,以及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到时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是的我们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变得岌岌可危,因此寻求新的清洁的能源成为整个人类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而核能便成为各国的重点关注对象。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

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迄今为止,世界能源需求的85%来自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是的地球环境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而且,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其消耗的迅速增长,使它们在地球上的储量面临枯竭的境地。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我们便需要寻找新的清洁的能源,在自然界中,除了化石燃料外,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也都是可资利用的能源。水力是无污染的能源,应充分开发使用,但水力资源终究有限,且受地理条件限制。水力发电随季节变化很大,所以光靠水力替代不了化石燃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风力、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都因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发,很难大量使用;较乐观地估计,到21世纪,上述几种能源中每种在能源总耗量中的比例,都很难超过1%。 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技术上已较成熟,而且能大规模开发使用以提供稳定电力的惟有核能。因为核能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于: (1)核能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又是高能量密集型的能源。 (2)核电是清洁、低碳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如果取代燃煤发电设备,1GW 核电设备运行1年能避免排放560万吨CO2,能有效的遏制和缓解温室效应,保护环境。 (3)核电的经济性优于火电。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分析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 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发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7 年,中国核电总发电量628.62 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 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4.39%。田湾核电站2 台106 万千瓦的机组分别于2007 年5 月和8 月投入商运,中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 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 万千瓦。 截至2007 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3 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平衡态势。同时,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目前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 万千瓦。 2007 年全国水电、火电装机容量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分别达到1.45 亿千瓦和5.54 亿千瓦。而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则实现翻番,达到403 万千瓦。 中国对于核电的发展已经开始放宽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官方一直强调要有限发展核电产业。而在2003 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全面性能源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关于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强烈。高层关于发展核电的这一最新表态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确立了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步,不但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张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和平时期保持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理想途径,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 万千瓦,预计到2010

核电产业链现状、趋势、前景分析

核电产业链现状、趋势、前景分析

投资要点 ?现状:中国是核电大国而非强国,重启核准打开成长空间。2018年,全球核电发电量2563TWh,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约10%;核电在国内总装机 容量中占比2.4%、在总发电量中占比4.2%,中国大陆核电发电量排名全球第3位、但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排名倒数第5位。截至2019年6月底,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已经核准开工。 ?趋势:中国是全球核电发展领头羊,国产三代机后来居上。据WNA统计,全球19个国家正在建设总计52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约为52.31GW, 中国的在建机组数、装机容量均居全球首位。2012年中国已明确规定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目前,国内在运、在建、即将开建、规划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共有5种堆型,因决策层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考量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核电技术封锁,国和一号(CAP1400)成为重启后首堆、华龙一号(HPR1000)也取代AP1000成为国内三代核电主力堆型。 ?前景:中短期有两倍以上成长空间,潜在投资额或超万亿。除待开工的5台机组外,目前还有29台机组已开展前期工作,合计装机容量3484万 千瓦。假设29台机组全部开建并商运,国内在运核电机组数将达到64台,合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是现有在运机组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 按照每个核电厂址4-6台机组的可承纳容量以及2台机组的扩建裕量,现有核电厂址储备尚有可建机组数116台,合计装机容量1.43亿千瓦。即使不考虑其中的内陆核电厂址,沿海厂址仍有可建机组数48台,装机容量0.61亿千瓦。根据测算,34台已开展前期工作的机组(含5台待开工机组)投资预算金额合计约7200亿元;其他48台沿海厂址可建机组投资预算金额合计约1.12万亿元。 ?产业链解析:电站运营居中枢核心。上游的电气设备板块供应商以国企为主、民企为辅,机械设备板块中民企参与度较高,中核在核燃料板块 具有独家专营权,中核建在工程建设板块一家独大;中游电站运营板块目前为中核、中广核、国电投三国争霸格局,未来或将形成群雄逐鹿局面;下游后处理、检修维护板块市场刚起步,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核电的高技术壁垒、高专业要求、强政策管制的属性,一方面决定其在短期内出现新竞争对手的概率较低,行业格局稳定;另一方 面,也给予了相关业务在同业中较高的利润率。其中,电站运营板块居于产业链中枢核心地位,推荐享受控股股东全产业链优势的中国核电,以及参股多个核电项目的浙能电力、申能股份,建议关注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中广核电力(H)/中国广核(A)、有可能获得核电运营资质的大唐发电(A/H)、权益装机容量全国第三的华电福新(H)以及未来国电投旗下核电资产的证券化运作。 ?风险提示:1、核安全事故:因为核安全的高度敏感性,任何一起核事故均可能导致全球范围的停运、缓建;2、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部分地区 的目前仍处于电力供大于求的状态,可能影响存量机组的消纳以及新机组的建设;3、新技术推进遇阻:如果AP1000、“华龙一号”出现问题,将影响后续机组的批复和建设;4、电价调整:电力市场的发展可能导致市场交易电量价差进一步扩大,拉低公司平均上网电价。

2020年全球核电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北美带领全球发展但将被亚洲超越

2020年全球核电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北美带领全 球发展但将被亚洲超越 核电利用铀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在核裂变过程中,中子撞击铀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地区的发展最为先进,但亚洲地区的在建机组一旦完成将超过北美地区成为全球领军地区。 全球在运核电机组数量波动上升但装机容量较为稳健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新建核电机组主要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亚洲、中东欧成为新建核电机组的主要地区。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核电使用量将于未来20年内继续增长,且未来大部分核电装机容量增长预计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2000-2019年全球在运核电核电机组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9年全球共有核电机组456台,较2018年的457台下跌1台。从在运装机容量来看,自2000年起,在运装机容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在2019年,全球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402GW,与2018年持平。

北美核电发展全球第一但东亚地区发展迅速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北美地区的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 110.71GW,占比28.37%;其次是欧洲的西部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6.31GW,占比27.24%;第三是东亚地区,在运装机容量达到了104.21GW,占比26.71%。从在建装机容量来看,东亚地区的在建装机容量第一,达到了21.18GW;其次是亚洲的中东和南部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5.37GW;再者是中欧和东欧地区,在建装机容量达到了10.81GW。整体来看,目前北美地区的核电发展较好,但东亚地区的发展不容小视。

(完整word版)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在党中央、国务院地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多年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地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在浙江、广东两省,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地,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地重要支柱.当前我国运行地核电有台机组、万千瓦发电运行,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地左右,分别是秦山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及扩建工程、秦山三期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一期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目前建设中核电站: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一期;辽宁:红沿河一期;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福清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扩建工程、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石岛湾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筹建中地核电站: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江西:彭泽核电站;海南:昌江核电站一期;广东:陆丰核电站、海丰核电站;广西:红纱核电站;辽宁:徐大宝核电站、东港核电站;重庆:涪陵核电站;四川:三坝核电站;浙江:龙游核电站;安徽:芜湖核电站、吉阳核电站;吉林:靖宇核电站;湖南:小墨山核电站;河南:南阳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三明核电站.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年,在年结束地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天地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地重大跨越,比投资美元千瓦,国产化率,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地性能,实现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地多项纪录.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十几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地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年月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地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地基础.加快核电发展地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核电设计.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地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地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万千瓦和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地能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地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技术研发.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地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地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地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地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地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地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地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地核电工程设计分析地骨干程序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地能力.目前我国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目前开工建设地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地项目,都建立了规范地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在工程项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