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

摘要

大众传媒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及符号化的冷酷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传媒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大众媒体社会生活政治观念知识宣传青少年

绪论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而很多的是信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因素。家庭、同辈群体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它们带有地域性;而大众传媒面向的是社会公众,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

大众传媒定义: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发展历史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4种方式:原始传播方式、手抄传播方式、印刷传播方式、电子传播方式。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才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新闻传播工具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

2大众传媒的分类

大众传媒的分类方式有好多种,下列举了我们日常最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表现形式分类,按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等。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说明书、挂历等。电子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电动广告牌、电话等。

2,按功能分类,按其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两用媒体。视觉媒体包括报纸、杂志、邮递、海报、传单、招贴、日历、户外广告、橱窗布置、实物和交通等媒体形式。听觉媒体包括无线电广播、有线广播、宣传车、录音和电话等媒体形式。视听两用媒体主要包括电视、电影、戏剧、小品及其他表演形式。

3,按影响范围分类,按广告媒体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为国际性广告媒体、全国性广告媒体和地方性广告媒体。世界性媒体如卫星电路传播、面向全球的刊物等。全国性媒体如国家电视台、全国性报刊等,地方性媒体如省、市电视台、报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

4,按接受类型分类,按广告媒体所接触的视、听、读者的不同,可分为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大众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专业性媒体包括专业报刊、杂志、专业性说明书等。

在众多的分类方式之中,纵然看似不同,实则貌离神合,因为传媒究其作用即为传播文化和信息,究其载体则为文字,视频,音乐,声音,图片等等,无不出其左右,现代传媒假以利用现代的例如,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来影响着我们和我们的世界。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这两类媒介都有各自的特点。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广播、电视虽声声入耳,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接受。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大众传媒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传媒造福于人类,它的正面影响是主要的。今天的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得灵感成为成功的关键!身处这样的时代,同学们应该勇敢地投身于信息大潮中,成为信息高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的优势。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它在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负面效果。引导学生应利用在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服务。

不利影响:大众传媒的力量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谎言变成真理,干扰人们对事实的正确认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被蒙蔽、被误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消极作用。4、在一些国家,大众传媒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不论是出于对立还是合作的想法,大众传媒为了赢得受体(读者、听众、观众或网友)的关注,至少在客观上不得不对政府的政策规划、建设方案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等做出及时、真实的报道,从而或多或少、主观或客观地督促政府不断改进工作。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众传媒对于政府及其政策制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仅影响着或引导着政府部门的注意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政府决策的轻重缓急。

总结:文化传播的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对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大众传播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和知识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开设有专门的教育频道,不少电视频道播放文化专题节目,宣扬文化意识,传承华夏文明。大众传播对社会有机体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宣泄不满情绪,使他们一时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传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总之一条:我们应该是非分明的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加强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力,但造成受众之间的“知沟”现象日益明显。二、大众传媒的发展创造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环境,但使得环境更加复杂且管理趋难。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青少年道德教育方法途径的转变,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或科学素养(小论文)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或科学素养 【摘要】人文素养是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一个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人文素养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殷切期望。【关键词】教师;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时间飞逝,转眼间作为教师的我已经在东莞这个教育行业服务了十年之久,很高兴能利用本次的网络继续教育学习来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认清自己教学现状,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的为学校教学服务,才能更好从事教育工作,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或科学素养?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加强业务学习,教育方式必须丰富灵活,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转变观念,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德高为范”。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我们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要思想进步——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事业心强——具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治学严谨——具有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热爱学生——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严于律己,堪称学生表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具有豁达的心胸,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见解、思想与情感、价值观念等,倡导创造、允

许失败、鼓励成功;能客观地理解学生,真诚、积极地与学生相处,能由表及里,通过现象了解本质,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并能正确把握和控制自己。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其次我们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是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或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成才的标准,作为检验教育理念是否现代的标准。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师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即使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以“客体”的身份出现,他们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好教学中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要树立终身受益。现代教育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丰富灵活,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教育对象,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选择最佳的教育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诸如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书教活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运用精当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深能自探,终生能受益”的效果。教学方式切忌华而不实,杜绝纯形式、无效果的“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多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

大学生素质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 姓名:威廉学号:********* 内容纲要: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先看到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通过课堂教育、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等来提高和完善。 关键字:大学生素质教育生活 前言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威望的象征,是国家发展的潜力,是与时俱进的主导方向,大学生的素质即是凸显一个国家的素质的底线,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将成 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话题,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正文 1什么是大学生综合素质?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 2.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 3.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2现今大学生素质的体现? 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 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3大学生现状? 大学生现状也可说是“丰富多彩”,就我的阅历也只简单的列举一二,大 家也“浅尝辄止”不要深究啊! (1)逃课 一句“选修课必逃,必须课选逃”不知从何处起源,也算风靡了那么一段吧,道出了许许多多大学生的“心声”,也引起了阵阵的笑声,但是,玩笑之 余也不禁让我们汗颜,因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啊!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实实在 在的遵循了这一“理论”,也称得上是“贯彻实施”吧,真不知道他们这份坚 定来源于哪儿,如果,如果有那么一个想法转换,突然把这种坚定不移的贯彻 精神运用到学习上,会不会又出现一个脚踏实地的栋梁之材呢? (2)上网 对于网络大家已经都不陌生了,游荡在屏幕里的文字,书写着一个个无聊 的生活,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代替了书本的句段公式,回应着一个个熟悉或 陌生的“问候”,在网海里冲浪我们游刃有余都是高手高手高高手,走出网吧, 显露的却是一张无精打采的甚至有些颓废的面孔,全然没有了刚刚在QQ里的

科学素养论文.docx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 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导学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不懂的事物,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适应教学生活,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参加外出听课,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好处,能很好的提升我们的科学素养。当然,我觉得其中最有效的还是继续教育形式的终身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内的继续教育就是针对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进修或学习。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工作所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等等。作为教师,则应抓住和利用继续教育的机会,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自主地选择教育、参与教育,主动地成为教育对象,在继续教育中弥补不足,充实自己。职业素养教育也属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职业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 丁俊辉打台球,有一场球本来胜局已定,在夺冠之后仍然认真打,最后打出了147分的满分。这就是一种职业素养。所以从这可以看出,职业者应该有的特点:冷静、理智、高水平、高标准。冷静、理智体现在,胜不骄、败不馁。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失败而气馁。高水平、高水准体现在,真正的功夫,超乎寻常的水平。 一般人都把自己的职业只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仅仅当作是一项工作而已,很少有人把它做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去看待。这就是普通人和职业者的最大区别。做为一个职业人,就要做到敬业、专注。从基本目标来说,是挣一份工资而谋生。从高标准来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一个职业人,要清楚自己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闲散人员和普通的家庭妇女。职业者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工作塑造自我。要清楚“你非你、我非我”的道理。即每一个人做为社会的一分子,不是孤立的一个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一份社会赋予你的职责。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平时走路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文档材料是否规整,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等等。 一、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一)严于律己 该是自己承担的工作就不要用别人帮忙

一个人的工作,如果自己应该做的却没有做好,总是需要别人来帮忙才能完成任务,就说明你不称职。久而久之,自己的工作能力上不去,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立不住。长此以往,别说是向上发展,就是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站稳都不好说。一个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就离脱离本职不远了。 该别人“露脸”的事自己不要抢着“露脸” 每个人的工作都有自己辛苦的时候,也都有自己展示的时候。当不属于自己“露脸”时,一定不能去抢别人的风头。不然的话必然要受到别人的抱怨与责难。 注意做好“边际”的工作 什么是“边际”的工作?就是从职责划分上不是十分明确,你干也行,他干也可。换句话说,你也应该做,他也应该做的工作。不论谁做了,工作任务就完成了。但是如果都不去做,造成工作失误,两下都有责任。而能主动做好这类工作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做一个肯“吃亏”的人 从工作的分配上来说,领导基本上是尽可能掌握一个公平。但是任何事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公平。所以如果比别人多做了,少得了,不要斤斤计较。要肯于吃点小亏。平时一点亏不肯吃的人,有了好事领导也不愿意给他。因为领导也是人,从心理上来说也要找个平衡,有好事也要给那些平时不计较而肯于吃点亏的人。鸡蛋之所以要有个壳,是因为内瓤太软。只有吃不起亏的人,才不肯吃一点亏。 可自我解嘲但不要自我显示 在各种场合下,尤其是在做报告、搞培训时,要少谈自己多谈事。一个人的经历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事例,不反对拿出来作为案例。但是对于一些成功的案例,尽可能不

科学素养有关论文

公民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具有足够能力阅读报纸和杂志中表达各种科学信息的科学词汇,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具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具基本的了解。 大多数人认为,在这个研究领域内,提出一个符合目前状况的标准是必要的。然而,制订一个符合所有国家适用的标准是十分困难的。世界各国现在仍然在全部或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采用米勒的标准。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也采用了这一被公认的指标体系。 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差距仍大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了解中国公众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看法和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手段等各个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 我国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以来,已经形成每隔两年进行一次的调查研究工作程序。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即每千人中有1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这一比例比5年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过去的5年里,平均每年增长0.24个百分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实现了连续五年的持续增长,这是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也是我国正规教育迅速发展的结果。但同时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据美国1985年的调查显示,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即每千人中有50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每千人中的69人具备科学素养。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我国公众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地域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人群的科学素养偏低的状况令人堪忧。 公众科学素养关乎综合国力分子、激光、DNA等科学概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公民了解这些科学概念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每天都通过媒介接受科技方面的新名词、新信息。诸如“纳米”、“克隆”、“干细胞”、“转基因”等等,公众对这些新名词的接受程度,直接体现出科学素养的高低。基于我国的国情,这次普查选择了在报纸和刊物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分子”、“INTERNET”、“DNA”、“辐射”和“科学研究”这几个基本科学术语和概念,作为衡量我国公众掌握科学知识水平的标准。然而结果并不乐观,在五个选项中,对“科学研究”自报了解的比例最高,达到80%以上,对“分子”、“辐射”的了解人数也过半,而对“INTERNET”和“DNA”了解的比例最低,都不到20%,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公众对科学术语的了解程度比例还不太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如今已成为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并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

科学人文素养

听课感受 听完《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我有一种感觉:就是需要提高我们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已经迫在眉睫,毕竟教师是执教者。教师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就我自己而言,以前在教学科学课时,总是以为,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引起重视。听了讲座,我有以下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样才不至于科学课的教学只强调科学规律的客观物质和技术应用,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要注重发挥科学学科在培养与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的独特学科优势,在科学课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时,不忽略科学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教育的属性,不偏斜到科学主义的“功利性”“工具性”一方,从而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科学课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科学课的价值及其人文意蕴。 三、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并不单纯体现在科学成果的应用上,它也有关爱生命、激发创造力和塑造健康人格的价值功能。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懂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的方法,还要把潜藏在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转化(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需要作

这种转化的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而且,教师的这种内化,比学生的转化还要困难得多,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四、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科技发展只是片面地满足暂时的局部需要而损害了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为财富增长而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那么这种发展是无益于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应该让学生懂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不单纯是科学领域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技术是受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自然资源,虽然掌握了更多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以正确的观念看待自然,如何以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看待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科学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这里的学生对此就有特别深刻的感受:我们县现在正在大量开采矿石,导致我们村的植被大量被毁,水土流失严重,到处尘土飞扬。虽然,我们村的经济有所增长,但为此破坏的自然环境,那是无法用钱能弥补的。而且,现在这种掠夺性的开采,不但浪费极大,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到处是高悬的排土场、尾矿坝。它们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人们头上。 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

如何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许多毕业生表示找到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的事实表明,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一个人职场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备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对员工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所以说,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大学生应该在在校期间学会自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一,要培养职业意识。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当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获得学习能

科学素养论文

读《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有感读了《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与传统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区别。新时代的教师是幸福的,同时也是肩负着更多使命的,除了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素养,比如心理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最早由美国学者赫德在1958年一篇名为《科学素养:它对美国学校的意义》的文章中提出的,是用来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国际上普遍认为,公众科学素养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越来越迅速,学生的求知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他知识上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21世纪是学习多元化的社会,要学会使用先进的现代教学仪器,学会运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做到一专多能。 我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上课时,我们普遍要接触到信息化的辅助工具,信息化课堂是和传统课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看成是一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完全按照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中心,教师将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进度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信息化课堂教学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 山东省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朱旭周雷生 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 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0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我的大学生活 摘要: 本篇论文总结了我在学院四年的学生生活,以及我在学习生活中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大学生应如何适应新形势,是我们不可不重视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全民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论述了我对自己未来短期的规划与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活军训校卫队青春成长未来规划 首篇:大学生活------回味一生的美好记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军训: 带这父母的寄托和无尽的担心,带着对大学生活那无尽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就这样来到了学校.当我们还沉静在独自离家的那份自由的感觉和兴奋时,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军训.我们并没有象其他学校那样发放了那帅气的军装,而是穿者朴素的校服和洁白的T恤就投入到紧张的军训当中.为期半个月的军训,留给我们的是那五彩缤纷的心情,有快乐的、有伤感的、还有不舍的.每天重复的站在烈日下,高声喊者那嘹亮的口号;每天重复的训练者乏味的军姿.这时,我尝到了想家的滋味.原来在我身边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陌生.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朋友的陪伴.离开家第一次给妈妈打去电话,当我听见母亲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传来时,想家的感觉更是涌声心头.我呜咽的喊了一声:"妈,我想你了."泪水却不争气的涌了出来.晚上学歌时,记得教官教我们的是军中绿花,班上的女生也都忍不住哭了起来.军训是严格的,锻炼了我的身体,同样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在军训中我学会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毅力.军训是快乐的,教官同我们一起拉歌,让我们都很快的熟系起来.在响彻夜空的欢呼声中,我们忘却了白天的酷热,忘却了想家的烦恼,大家都沉静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军训又是不舍得,军训结束时我们早已忘却他的严厉,只记得半个月的相处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科 学 精 神 与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题目: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

科学精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科学精神应包括12个方面的特征:(1)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2)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4)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5)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6)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7)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9)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10)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11)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经历了漫长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直到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之后,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进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许多神话故事里神仙才有的本领,对人类来说已经变得轻而易举。科学技术的另一作用,是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空。宏观方面,人类已经登上月球,开始向宇宙深处探测。微观方面,我们已经观测到纳米长度的细微世界。通讯卫星、互联网,已经使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科学技术还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和健康水平。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一旦离开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数码相机、手机、光碟播放机,生活怎么过?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二十多岁。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被陆续攻克。基因技术甚至让我们可以复制生命、克隆人体器官。 科技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带来一片光明,科学的负面作用阻挡不了人类理性的脚步,我们怎么能不崇尚科学呢?然而李洪志却无视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说什么“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科学其实是一个错误”。不仅如此,还肆无忌惮地编造谎言,断然否定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违背科学方法,背弃科学精神,充当反科学的先锋,其行为有违历史发展前进的潮流,实在荒谬反动至极!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调研报告 艺术设计学院环艺091 陈微微 200933090570105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有效需求却并未明显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意识能力 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大学阶段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1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 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大学生文化素质论文 科学文化素质论文

大学生文化素质论文科学文化素质论文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创新思考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实践与探索的不断前进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和对人才的全方面发展的要求提高,高等院校逐步都开展并实践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相关活动。199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首次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之中,十五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并把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结合我校在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上,通过阐述近年来开展的相关活动,及在师资队伍、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和学科建设方面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当代学生的特色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创新思考与意见。 关键词: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的概念。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属于一种更广义的文化范畴并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

发展,即心智、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掌握能丰富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 而对于科学素质教育,美国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米勒(Miller)提出:科学素质是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基本理解;美国“2061计划”报告把“科学文化素质”解释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中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科学素质定义为“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素质’表示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固有的潜在质量状态概念” 。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高校是大学生的第二个外部文化环境,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教育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重任。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索与实践。 2.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与社会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的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

关于人文素养的论文

关于人文素养的论文 摘要: 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极具人文性,要求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正确认知生活与美术的关系,通过美术与内心情感的融合、美术与综合文化的融合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该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程;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直接影响人们对外界社会的认知。教育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活动,教师要提升思想认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初中生正处于需要关怀、尊重、理解的年龄段,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并最终实现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提升。 一、打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获取更好的人文素养教育成果,教师不仅要为广大初中生打造特定的文化氛围,还应当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美术作品。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准确地认知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与人文特征,并对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如,在初中美术课程《服装颜色的搭配》这堂课上,教师应当让初中生阐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在学完服装搭配的基本技巧之后,结合一些虚拟的环境与场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模拟搭配,以此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将审美与道德修养进行有机关联

随着社会的进步,初中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利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对一些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解答,这也是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审美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如,在学习完有关图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角落一处破损的墙体进行美术设计。这种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实践应用,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发现班级或者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物体遭到破坏,学生便能够主动进行修复与美化,真正提升内在的人文素养。又如,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举办举办一次“楼道艺术设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随地乱扔杂物、占用楼道的行为是错误的,积极美化楼道环境的行为是正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学会分工配合,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最终完成一幅对社会有益的公益美术作品。 三、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爱上自然之美 美术作为一项需要发散性思维作为支撑的课程,每一名初中生都需要在美术学习与创作、欣赏的时候融入大量的想象,通过美术这种媒介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表达。所以,在学习初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时,每一名初中生都应当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能力。如,在进行写意花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盆栽、欣赏多媒体所展示的鸟类图片与视频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的时候开展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进行人文知识方面的思考:“我们城市的市花是什么?你知道哪种鸟已经濒临灭绝了,或者你从杂志、网络中曾经认识过哪一种鸟?能否用你手中的画笔进行写意花鸟的创作?”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初中生便会充分调动

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89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对于学术论文的客观检测,历来一向沿用传统的()。这种笼统的 模糊印象式方法难以科学地精确地反映出不同个性的论文的差别,既不利于识别人才,又很难发现具体问题。 (A) 社会道德批评方法 (B) 社会历史方法 (C) 原型评定方法 (D) 等级定性方法 2. 报刊论文和()共同构成了社会研究的最主要的两大信息源。 (A) 网络媒介 (B) 图书专著 (C) 电视媒体 (D) 广播媒介 3. 人从本质上讲,是()。 (A) 经济动物 (B) 政治动物

(C) 文化动物 (D) 自然动物 4. 科研道德不仅具有协调人与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的作用,并且还具 有协调()的关系的作用。 (A) 人与自然 (B) 人与社会 (C) 社会与人 (D) 自然与社会 5. 从认识论角度看,科学认识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综合认识 (B) 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综合认识 (C)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复归实践 (D) 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复归实践 [分值:

(A) 灰色系统 (B) 黑色系统 (C) 彩色系统 (D) 白色系统 7. 通过授予有限时间内的专有地位是指()。 (A) 专利 (B) 发明 (C) 创造 (D) 认证 8. 学术团体定期组织的主要由本学术团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周期短 的为半年,长的为一年或两年不等,这是指()。 (A) 代表会议 (B) 专题会议 (C) 讨论会 (D) 团体定期会

9. 那些人们暂时无法打开或不允许打开并且也无法直接观测其内部结 构,只能从外部输入和输出来认识的系统,这是指()。 (A) 暗箱 (B) 黑箱 (C) 黑屏 (D) 白色系统 10. 现代科学研究必须把对象置于它所属的大系统中去考察,以整体为 准绳,以整体为归宿,这是系统科学的哪一种特点? (A) 综合性 (B) 整体性 (C) 最优化 (D) 实体性 11. 学术论文写作的最主要的基本步骤,需要占用总时数的约三分之二, 这是指()。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它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和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培养自己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等,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优秀。职业素养影响着我们的职场生涯甚至是以后的生活,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

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