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虔茶有机茶品牌

虔茶有机茶品牌

虔茶有机茶品牌
虔茶有机茶品牌

虔茶

——虔于心,道于茶

品牌理念

虔茶秉承道法自然,应时而生。十年来,虔茶千年古法贡茶传承人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天然产物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湖南农业大学茶专业教授倾力合作,从虔茶茶苗、土壤、生态环境、采茶制茶工艺各方面为古贡虔茶注入科技活力,实现定向改善人体机能的划时代健康好茶。

虔茶坚持快、准、狠三位原则。

快:快速改善人体不适,全面打击亚健康。

准:精准定向改善不适,专攻专效逐一对抗多种亚健康症状。

狠:狠选优质茶苗、狠控茶叶有机生长、狠改生态环境、狠抓采制工艺、狠投入科学研发,倾心打造划时代健康好茶。

品牌故事

回归,一个伟大的决定

虔茶

怀抱着恢复传承的勇气,回归故土

把简单做到极致,把极致做到更好。

10年间,10000亩红豆杉相生10000亩茶园,100000亩毛竹根水滋养

自然风物衍生群山环抱生态小镇

蓝图越做越大,最初的设想到最终的实现,倾尽全力。

从对土地的尊重,到对土地的深度改良。

虔农自己制作的有机肥,坚持道法自然的理念来帮助土地恢复活力。

在家附近就业的当地人,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制茶产业,还得到了就业的新机会。

有机种植的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不添加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是对过往敬天地农耕方式的回归。

人和植物的关系很简单,你对它好,它就会变得更好来回报你,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王国,自然有奇妙的平衡,万物在里面自然生息,永续循环。

科技不该只应用于工序

科技好茶不应只是概念

这正是科技最好的时代

当你去追求理想时,很可能不会成功。但关键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依然全力以赴。

创新传统的初心,因梦想而践行,并充满能量。

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如今这里不仅有生态茶园,有珍木红豆杉,有药用山苍子,也有水渠生态,鸟语虫鸣,还有夜晚近在咫尺的满天繁星。

虔心之茶——

因故土情怀,而生生不息

因虔心科技,而与众不同

品牌起源

“虔”为古代州名,现代赣州的别称,虔茶之名源于此,早在北宋时,虔州茶叶已居全国13大茶叶产区之首,泥片被列为贡品,芥茶香味全国第一。虔茶产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连山原始森林山区,于自然恩赐的原生态山水竹海里孕育成长,在这条神秘的北纬25度的黄金线上,地下1000米处的天然温泉,呵护孕茶之土,永不疲倦。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有机土壤更是提升茶叶芳香的神奇能量之源,最终成为享誉千年的御用贡茶。

品牌实力

生态有机园的理想茶

关于古代贡茶的回归,说起虔茶的种植过程,制茶大师廖工这样形容:“我们不是在`制茶`,我们只是陪伴着它们完成大自然既定的一个过程。”坚持古法就像倡导“无为而治”的道学家,选择千年的古老方法来种茶制茶,并且保证从茶园到茶杯,整个过程不受到任何化学制剂或添加剂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这里设立了虔心小镇实验示范基地,为茶园创建了一整套生态技术体系,实现了万亩茶园的有机管理。这标志着,虔茶是在我国最权威的植物专家的严格指导下种植采摘。科技仙草的再造有方

留美归国邱声祥博士,基于自己多年的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研发成就,将“生物动力平衡”法应用于茶叶生长及制茶过程中,为天然有机茶再造健康活力,通过靶向定位原理,抑制茶叶中无效成分

的干扰,使定向有效成分得以最大值的释放,对于人体多种不适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无负担重显效,可改善多种亚健康体质。

原产基地

虔州生态

原生自然

虔茶有机茶基地坐落在国家自然保护区九连山东北麓的虔山,被几十万亩原始森林围绕,海拔600米,基地总面积100000亩,离居民区31km,是一大片原生态的处女地。素有“天然的森林氧吧”、“天然植物博物馆”、“天然昆虫博物馆”之称。

气候适宜

基地年平均气温25℃,负氧离子高达110000/cm3,超出联合国洁净空气标准73倍,达到净化治愈标准。山地终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袅袅清雾浸润,且土壤富含茶叶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矿物质,与优质茶的种植条件高度吻合。

打造生态

万亩红豆杉伴茶而生。为给虔茶优质小气候,创始人不惜重金种植万亩已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红豆杉。这种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红豆杉不仅是抗癌佳品,更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珍木馈赠。

虔农植茶

天然驱虫

1、毛竹隔离带:茶树周围种植的10万亩竹林,对于维持茶叶生长的小气候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茶树虫害的隔离带,同时释放出清澈的竹根水灌溉茶树,堪称茶园生态的护卫者。

2、共生山苍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红彤教授指出:山苍籽中的柠檬醛会散发出类似生姜的芳香味,对人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但却是害虫的致命毒气,可以令害虫神经错乱甚至死亡,是真

正的植物源杀虫剂。

3、3种类型马蜂:对茶树进行分层灭虫,体型最大、最为凶猛的金黄虎头峰对付身披铠甲的大型害虫如金龟子、铁牛等;葫芦蜂个形中等,可以捕捉与它身形大小相似的蝗虫、长毛虫;夜食峰专门捕捉夜间偷吃的夜蛾等。

4、虔山鸡除害:精心挑选3斤以上体态肥胖,不能飞到茶叶枝头啄嫩芽的虔山鸡,对茶树地面上的害虫进行清理并除草,充当茶园的清道夫。

5、物理驱虫:茶园利用漫山遍野的物理粘虫板,以及太阳能灭虫灯,进行物理驱虫。

有机肥料

虔茶茶园使用羊粪、豆饼、麦麸、油菜麸、生物菌等有机肥对茶树进行养料供给,完全不施化肥,维持茶园的有机生态。

人工种植

虔茶有机茶园以山体坡段分区,大小不等,利于茶叶之间的优生优长,平衡各区营养。因此从种植管理到茶青釆摘都无法用机器替代,完全实现人工种植,最大程度保护茶园生态。

虔工制茶

纯手工采摘

虔茶完全人工采摘,茶农需在太阳升起前就开始劳作。为重现昔日贡茶,精挑采摘两叶一芽,平均每日每人只能采摘3斤鲜叶,再经人工及时筛选,从茶叶采下到挑选不超过6小时,全程不落地加工制作。5斤精选鲜叶才能出产1斤茶叶。

七道手工艺

虔茶的制作工艺遵循古法,有摊青--杀青--闷黄--揉捻--曲毫--干燥--提香七大工艺。其中闷黄工艺最为考究,使虔茶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活性营养物质,使其保健功能更有效,口感更宜人。

独有保健功能营养价值高

虔茶的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3倍,最高可达10%。并独有“生物动力平衡”技术,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干预茶原叶中特性成分的植物周期平衡,对有效成分精准宣发,无效成分完全抑制,以达最大值的显效作用,是最安全、健康的植物干预疗法。

首创茶树与红豆杉套种模式

虔茶茶园基地九连山,是南方红豆杉最大的自然群落。茶园利用天时地利之便,首创茶树与红豆杉套种模式,实现了二者的同生同息。红豆杉被称为“天然造氧机”,具有极强的通透性,含有珍稀抗癌物质“紫杉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研究认为:茶树与红豆杉套种,通过土壤接触与空气的净化流通,相生相息,使虔茶含有独特的保健之效。

汲竹根水而长茶叶品质更优

虔茶茶园被十万亩毛竹围绕。《本草纲目》记载,竹根水具有清热解毒,过滤毒素之能,被称为神水。其水质柔软甘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在竹根水滋润下成长的茶树,所产茶叶便有了香气高远、口感甘甜的特质。

虔茶专家

邱声祥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天然产物药物化学研究组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研究与应用联合实验室”主任。200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曾任美国孟山都、华生及辉瑞制药等首席研究员,在天然产物功能性保健品与功能性植物产品研发以及具有抗癌、抗HIV/AIDS和降糖减肥活性的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方面具有非凡的创新研发造诣。是科技定向发挥茶健康功效第一人。

白红彤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实验师。在2016年选育锦带新品种’幻彩’获国家林业局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30年专注于香植物研究,研发了以芳香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系列产品,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参与承担国家科技部、科学院、兵团地方各类科技项目20项,获得第8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科技成果和出版物类(新品种选育)银奖。

崔洪霞教授——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生理生态学方向博士学位,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引种驯化、育种繁殖、资源评价和生态修复研究。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

研项目。擅长运用生态学理念,重点针对芳香植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开展研究。涉及植物源作物生长促进剂筛选、害虫诱集和驱避效应评价等。

倪德江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湖北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湖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华中农业大学从事茶学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承担国内多个茶叶企业及茶产业发展顾问,是国内将茶学理论教学与茶叶基地种植,茶叶企业生产,茶叶科技攻关,市场营销实践相结合最为紧密扎实的权威专家之一。

蔡正安教授——1984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并留校任教授,30多年专注于茶叶研究。先后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湖南省茶果总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熟悉黑茶的生产和经营。1988年参与紧压茶国家标准制定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出版著作《湖南黑茶》,2005年合著出版《茶叶市场谋略》。已在《茶叶科学》、《茶叶通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标人群

希望通过绝对安全,健康的养生方式改变身体不适症状,改善亚健康体质的人群。

品牌配套增值

虔心农副产品,生态茶旅度假,生态体验农业

品牌荣誉

格物之源白茶荣获2013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名茶评比”金奖

格物之源白茶荣获第九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格物之源白茶荣获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格物之源系列白茶、红茶、绿茶、虔茶红杉、介香、云杉分别荣获“峨眉山杯”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格物之源系列红茶、绿茶,虔茶介香分别荣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虔茶云杉荣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

虔茶泥片荣获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虔茶云杉荣获“赣州食品产业优秀品牌”

虔茶红杉荣获第十届国际茗茶评比优质奖

虔茶云杉、虔茶泥片荣获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作为中国生态农产品名优产品展出

2017年获第四届庐山问茶会茶叶评比金奖。

品牌历程

2009年:万亩天然虔茶茶场基地建立。

2010年:申请注册“格物之源”和“虔茶”两个茶叶品牌,成功推出“云杉”、“红杉”、“龙杉”、“介香”等系列产品。

2012年:格物之源和虔茶的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中茶杯”、“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首届江西“虔心小镇”有机茶园祭茶仪式在虔心小镇举行,复古的宋代茶礼再次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附近乡里等各界人士的眼球,从此以后,每年3月中旬,都会举行祭茶仪式。

2013年:格物之源和虔茶的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中茶杯”、“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

2014年:格物之源和虔茶的系列产品分别获得“中茶杯”、“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

2015年:有机茶虔茶产量5万公斤,销售过亿元,格物之源牌红茶获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6年:格物之源系列红茶、绿茶,虔茶介香、云杉、泥片分别荣获第四届“国饮杯”茶叶评比一等奖。

广东电视台大型记录片《千年客韵》到虔心小镇取景。

CCTV《科技苑》到虔心小镇深入采访,拍摄生态有机茶——虔茶

2017年:虔茶系列介香荣获2017中国(南昌)国际茶叶博览会暨第四届庐山问茶会茶叶评比金奖。

2017年:CCTV回访

品牌事件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虔心小镇成立实验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红彤教授、崔红霞教授、郝海平教授、夏菲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龙病研究所主任邓晓玲教授莅临揭牌仪式。并计划利用芳香植物进行

茶园种植结构试验,研究芳香物质对茶园土壤、小气候、茶叶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2,每年3月,虔茶茶园都会举行宋代复古茶礼,祈祷茶叶丰收。游人们在这里体验采茶,制茶。

3,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中医药》栏目组到虔心小镇深入采访,继央视2套《生财有道》、7套《科技苑》栏目后,短短一个月之内中央电视台三次到虔心小镇深入采访。

4,茶场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提供茶苗、技术,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并与农户签订劳动合同,通过这种模式实现帮农助农,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中国茶叶场地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 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 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 80%。中国茶叶产量从 2000 年的 67.6 万吨增长到 2005 年的93.4 万吨,增长了 38.1%。茶叶产值从 2000 年的 90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的 155 亿元, 增长了 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 2005 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 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 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 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 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 2000 年的 108.9 万公顷,增加到 2005 年的 130 万 公顷,增长了 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 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 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 3000 万,国有(企业)参股 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 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 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 30%以上 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 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 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 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 1

有机茶加工技术

有机茶加工技术 一、有机茶加工厂基本要求 (一)环境要求 采下的茶树鲜叶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茶叶加工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影响茶叶品质的发挥,而且对茶叶的安全性指标影响甚大。农业部行业标准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对有机茶加工厂的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有机茶加工厂必须建在环境良好、无任何污染的地带,这里所指的环境主要指空气、水源和周边条件三个因素。 1、空气 有机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这比通常的无公害茶叶加工厂高了一个级别(无公害茶叶加工厂为三级标准)。据调查云南景谷、浙江松阳、江苏镇江南山风景区茶区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一级、土壤质量也为一级。以上可以看出,我国茶工大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因茶区多分布在无工业污染的山区,目前发展的有机茶园位于高山区和半山区,如果加工厂就近修建的话,一般环境空气无障碍。 2、水源 有机茶加工厂属食品类加工,要求周边环境不能影响茶叶的质量,要求加工厂离开垃圾场、医院200m以上,离开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500以上。除了这些硬性要求外,还要求在加工厂附近不能嗅到异味和臭味。新建加工厂尽可能不要修建在居民区附近,避免生活和人为因素的污染。此外加工厂周边不应有餐饮、汽车或拖拉机修理等服务设施。 加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要有完善的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防止污染厂内外环境。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无害化处理(高温发酵)可作茶园肥料。 (二)加工厂要求 茶叶加工厂在设计时,首先应搞好加工厂的规划。茶叶加工厂通常由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组成,规划时应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加工区是茶叶加工厂的核心区,为防止人群的污染,有效地组织加工生产,防止加工技术泄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加工区,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完全隔离。办公区可以与加工区相连或相离,

我国有机茶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_宁静

30卷1期21 我国有机茶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宁静1,2,李健权1,晏资元1 (1.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 410125;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长沙 410128)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有机茶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开发有机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利于突破“绿色壁垒”、促进茶叶出口,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有机茶;生产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5768(2008)01-0021-03 有机茶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随后印度、肯尼亚、日本、坦桑尼亚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了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1990年6月,浙江省临安县生产出我国第一批有机茶并出口荷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拉开了我国有机茶生产的帷幕。之后江西和安徽等省也相继开发生产有机茶,且产品出口欧美国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安全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有机茶标准认证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机茶的生产也开始走上健康、稳步和快速发展的道路。 1 有机茶的概念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产地,按“有机农业” 生产体系和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生产出的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全过程中不受任何化学品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2]。 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为其制定的标准有100 多项,其中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和茶叶的采制、加工以及茶叶成分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均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无害化要求。其生产许可证期限仅为一年,生产标准包括绝对禁止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确定为“有机茶”茶园,应至少3年没有使用过禁用的农药和化肥,为保持茶园空气清新,甚至禁止在茶园抽烟等[3]。 叶生产、加工向科技化发展。 4.3卫生质量安全问题,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如何杜绝从生产—加工—成品—销售过程中少污染,从而保证卫生质量水平,是中小茶厂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首先,抓厂房设施建设包括生产加工车间的建设,卫生清洁度,尽量做到少污染。其次,整个生产流程中规范操作,不掺假,不冒牌,不人为污染。第三,重视产品包装,销售过程,尽量减少污染,保证卫生质量。 4.4地方政府实行政策扶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在企业成长期中帮助企业克服资金周转,良种引种扩种,开荒种植,减免税务等。让企业轻装上阵,在市场中运行。 4.5增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首先,要打破地方性区域观念,让企业走向大市场。引进专门的经营人员及技术人员,做好做大茶业产业。 4.6发挥乡镇技术员的作用要在尽短的时间内提高茶园生产技术,要发挥乡镇技术员的作用。派他们下乡,示范,推广,宣传,引导。 4.7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多多开展大型市或省级茶博会。政府在广大老百姓的心中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同时,政府利用行政力量能够做好宣传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发挥基层领导的作用,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 茶业通报.2008.30(1):21-23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收稿日期〕2007-08-22 〔作者简介〕宁静,女(1978-),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品质化学和功能成分研究。

有机茶颁证标准

有机茶颁证标准 前言Forward 为了保护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和防止由于使用农药、化肥等带来的 污染,促进农村特别是广大茶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高品质、 无污染的茶叶及茶制品,推动中国有机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制定要点如下: 1、向茶叶行业引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基本准则,符合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 方向,对保护和改善我国广大茶区生态环境、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向国内外消费者提供 无污染的茶叶制品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 工的技术规范。 3、规定了有机茶的产品标准,特别是产品的卫生指标高于国内外现行茶叶标准。4、规定了有机茶的颁证程序。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振辉、肖强、傅尚文、邬志祥 1范围Scope 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是指导有机茶生产和加 工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是有机茶的颁证标准,适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和白茶,以及 以茶叶为原料或配料的茶制品。 中国农业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有机茶中心)依据本标准, 对经实地生产过程检查和产品检测确认符合标准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颁发有机茶证书,并允许其使用有机茶标志。 2引用标准Cited Standards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_演讲稿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 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茶产业发展的讲话稿 围绕中心强服务努力推动**茶产业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按照大会安排,我代表**县茶业协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工作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县茶园面积12.34万亩,有机茶生产面积2.96万亩,从事茶产业生产的茶农6万多人。2013年全年产茶1.72万吨,产值6.5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385吨,产值3.765亿元。茶产业是我县农业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已成为我县惠及面最广、产业化程度最高、稳定性最好的富民产业。近年来,**县茶业协会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协调、服务、沟通、监督的职能,为我县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围绕茶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调研献策工作。我们始终把调研献策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选题,就全县茶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开展调研,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协会会同**茶城管委会联合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茶城建设课题开展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快**茶城建设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强化市场品牌建设等5个方面的建议。县政府专门听取了协会有关调研情况的汇报,并对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协会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县政府的采纳,有力推动了**茶城的建设。为进一步挖掘茶文化,推动茶业经济发展,协会组织开展了白姆乡水阁村古茶行专题调研,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古茶行的历史和现状。与此同时,协会还专门组织到磐安县玉山古茶场考察学习保护和建设经验,提出了茶文化挖掘与旅游宣传相结合、与茶叶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思路建议,并得到了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二、坚持以会员为中心,提升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协会始终把服务作为立会之本,坚持以会员所需,尽协会之能,创新方法,努力为会员提供服务。一是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协会创办了《**茶业信息》刊物,及时向会员发布行业信息,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简介 有机茶叶种植基地位于***,紧邻井睦高速、龙厦公路、319国道,距离新城区二十余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内群山纵横,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非常适于有机茶叶的栽培,为发展规模化、高品质的有机茶叶提供了天然的自然条件。 基地占地面积500余亩,未来将扩大到1500亩,承租年限30年,以种植台湾乌龙茶和原生狗牯脑茶为主,并成立了井冈山市茶源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目前,基地已完成一期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种植茶叶、油茶五万多株,近500亩,兴建办公和加工厂房3000平方米、蓄水池160立方米,进出主干道硬化2000多米,并完成了喷滴灌系统建设。 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营,以公司开发、基地建设、农户参与的方式,吸引附近群众前来务工,尤其注重接收贫困户,目前已吸收红、蓝卡户36人就业,每年发放劳务资金1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山场500多亩,以山场、土地租金的形式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是我乡扶贫开发中“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基地的经济效益,基地还积极发展立体种养业。一是依托优越的气候环境和肥沃的土壤资

源,在茶叶种植的基础上套种了油茶,二是成立养鹅合作社,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养殖业,把“集中养”和“分散养”相结合,吸引贫困户入股,降低个体养殖风险,帮助贫困户致富,今年以来,带动了47户红、蓝卡户主攻白鹅养殖业,全乡养殖规模已达到10000多羽,短时间内实现收益十万多元,未来还将进行多元化养殖,如养牛、养鸭、养鸡。 下一步基地将从广度、深度和多元化三个方面入手,开创茶叶基地新局面。积极配合鹅岭乡开展征地工作,把经营面积扩大到1500亩,购置制茶先进设备,把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化加工技术相结合,实现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养殖,如牛、羊、鹅、鸭、鸡等,依托秀美风景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休闲娱乐项目,努力把基地打造成一个集休闲观光、自助采摘、垂钓与开发农家乐一体的体验式农庄。

有机绿茶的操作规程

有机绿茶加工操作规程 1、绿茶加工艺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2、鲜叶的要求 嫩度:要求独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 叶色:要求叶色绿和深绿,蛋白质、叶绿素含量高,对外形色泽和叶底较好。叶型:长炒青要求柳叶型,圆炒青要求椭球形。 品种:以小叶种最好,中叶种其次,大叶种较差,但经工艺处理后仍可做,外形较粗大。 因小叶种一般嫩茎短而细,芽叶要比大叶种小,制成绿茶外形条索较为紧细美观,而且中小叶种茶多酚,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可减轻绿茶的苦涩味。 3、摊凉萎调,鲜叶采摘回来后,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经2个小时的摊放后 4、杀青:杀青是绿茶初制的关键性工序,绿茶绿不绿,会不会产生红梗红叶, 由杀青来决定,技术掌握好,品质就好。 杀青的目的: 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防治叶子红变,为保持绿茶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奠定基础。 蒸发业内一部分水分,从而降低细胞的膨压,增强韧性,使叶质变软,为揉捻成条创造条件。 随着叶内水分蒸发,使叶内具青臭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会发,高沸点芳香物质显露,增进茶香。 杀青的原则: 高温杀青,先高温后低温 杀青的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防治叶子变红,鲜叶在一般室温下,叶温在20-30℃,要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必须在最初的二、三分钟内,使叶温升到75℃以上,才能钝化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作用。 抛闷结合,多抛少闷

主要是抛闷的作用不同,抛是为了散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保持香气,保持叶色青绿,闷是为了提高叶温,促使叶片受热,便于逊色破坏酶的活性。因为芽叶各部位的水分含量和酶的活性是不同的,顶芽和嫰茎含水量较高,酶活性也较强,在杀青时顶芽水分蒸发快,容易炒焦,而嫰茎的水分蒸发慢,最容易出现红变。因为叶片受热面积大,叶梗受热面积小。而梗子本身含水分高,散发水分速度慢,剩余水分也高。因此,抛闷结合的方法就是利用闷炒形成的高温蒸气穿透力,使顶芽和嫰茎内部迅速升温,是防止顶芽炒焦断碎和产生红梗红叶的有效措施。 嫩叶老杀,老叶嫰杀 所谓嫰杀与老杀,主要是指杀青程度问题,因为嫩叶含水量较多,表皮角质层较薄,酶的活性较强,在杀青中所需的热量较多,受热的时间也相应的相应的要长,若不老杀,不仅容易产生泛红现象,而且在揉捻中汁液易六十。老叶之所以要嫰杀,则是因为水分含量较少,若是杀得过老,不仅易产生烧边和焦斑,且条索也不易揉紧。 杀青的方法: 手工杀青 取鲜叶2-3斤,投入倾斜的杀青锅里,锅温要掌握先高后低,一般锅温在200℃左右,以手背平锅口感到灼手时即可。炒青时要炒得快,翻得均匀,抖得散,捞得头,做到高温快炒,多抖少闷。炒两分钟左右,叶子水分已大量散发时,应降低锅温,再炒一分钟左右,待叶子市区原有的鲜绿色泽,叶色带暗绿,叶片叶梗柔软,具有黏手感觉,青草气小时,清香产生,即为杀青适度。 机械杀青 杀青机械又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生产量较手工杀青大,杀青程度应根据投叶量、机器转速、杀青温度来控制,杀青原理与手工杀青一样。 杀青的程度: 生产上坚定杀青程度的方法通产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适度标准是:叶质柔软,略带黏性,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粗梗折而不脆断,细梗折而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色,表面光泽消失,嗅无青草气,略有清香。

农业合作社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化规程

农业合作社有机茶叶生产标准化规程 一、基地环境质量要求 1、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详见附录) b)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详见附录) 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详见附录) 2、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安装隔离、消毒系统,设定消毒间、更衣室。给工人配备工作服,在进入种植园区前通过消毒间、更换工作服;参观者在进入农场种植园之前也必须通过消毒间,并更换工作服。 3、缓冲带和栖息地 如果有机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缓冲带宽度应视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要起到有效地隔离作用。 重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4、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过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资源等,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运用秸秆覆盖或间作的方法避免土壤裸露。 6、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禁止焚烧处理。 二、种子及种苗品种、质量要求 1、禁止使用经禁用物质和方法处理的种子和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但应制订获得有机种子和种苗的计划。 2、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应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

**县有机茶基地建设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县有机茶基地建设 (二)建设单位:****茶场 (三)建设地点:****镇 (四)项目类型:新农村建设 (五)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六)主管部门:**县农业局联系电话: (七)建设年限:2008年—2012年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茶场始建于2000年,位于***镇鹿伏岭,海拔512.8米,地处亚热带,年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为1350毫米。茶山上清晨云雾弥漫,日光漫射,周围五公里以内为良好的生态树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茶生产条件,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地形以丘陵山地坡地为主,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泉水清澈,环境幽雅,十分适宜绿色、优质茶叶的生产,****茶场现有500多亩有机茶基地,所产的“岭鼎玉剑”在2004年参加四川雅安市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荣获国际名茶金奖,“岭鼎玉珠”在2005年参加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名茶评比,荣获国际名茶银奖。2005年9月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有机茶颁证。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有机食品需求越来越多,有机茶属天然的饮食品,已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有机茶成为市场宠儿。有机茶的经济价值比常规茶高数倍。****茶场发展有机茶不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而且还有生产有机食品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有机茶种植面积小,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成

本高,竞争力不强,难以融入国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严重地制约着茶场的发展。为应对这种不利局面,加快有机茶基地发展步伐,把****茶场逐步建立成为规模的出口茶叶基地,计划利用5年时间扩大有机茶基地到1500亩,带动周边发展有机茶3000—5000亩。通过扩大规模,大幅提高茶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带动全县茶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全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项目实施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茶园资源。 (二)、有成功的先导工程。 (三)、有可靠的技术服务体系保证。****茶场于2000年开始开垦种植,一直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生产模式进行管理。长期聘任****果茶研究所屡创佳绩的茶叶专家为茶场种植和工艺加工技术顾问。 (四)、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 (五)、交通便利。二级公路直达。 四: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 推广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园的栽培技术和“岭鼎玉剑” 、“岭鼎玉珠”等名茶的制作技术,新建标准化的有机茶园基地1000亩,生产福鼎大毫、福鼎大白、台茶12号、台茶13号等优质绿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有机茶3000--5000亩,增加有机茶名优茶加工设备,改造茶厂,建立精制加工和包装、冷藏仓库,达到年生产岭鼎玉剑120吨、岭鼎玉珠280吨、乌龙茶100吨,从而开发我县有机茶叶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促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垦复荒山、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解决 “三农”问题。 五、项目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一)有机茶产量保障措施:

品牌有机茶生产与加工技术规范

井冈山市五指峰茶厂 五指峰牌

江西龙升实业有限公司 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六日 目录 第一部分范围与引用文件3 一、范围 3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第二部分产品技术规程与执行标准规范性文件4 第三部分工作文件5 1生产打算治理规程 5

1.1地块的编号 5 1.2有机原料批次号的编制方法 5 1.3农事操作 5 1.4农事记录治理规程 5 1.5鲜叶的质量标准 6 2有机茶加工生产治理规程 6 2.1加工过程治理 6 2.2发生异常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8 2.3生产批次的编制方法 8

2.4入、出库及保管规程 8 2.5设备、仪器的治理规程 9 3卫生治理规程 10 4批号治理规程 12 5记录治理规程 12 6客户投诉的处理规程 14 7教育与培训规程 14 8职员福利与劳动爱护规程 14 9附则 15

五指峰牌有机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范围与引用文件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指峰牌有机茶生产的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治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采摘、转换、试验方法和有机茶园判不,加工、贮藏、包装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茶的生产加工、销售。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B/T 14551 生物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 定气相色谱法 NY 227 微生物肥料

有机茶叶规程

5.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5.1目的和范围 保证有机作物生产符合GB/T19630.1-19630.4-2011标准的要求,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适用于我公司的有机茶园基地。 5.2职责 生技部负责有机作物生产管理的全部过程; 其他部门负责协助作物生产过程。 5.3控制要素 5.3.1基地环境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远离城镇生活居民和工矿企业,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环境质量好,综合污染指数低,土壤条件优越,果园周围植被丰富,没有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是有机作物生产的理想选择地。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95中的二级标准;b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 的规定。 5.3.2基地范围的区域保护 基地应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如每个农户在同一地区从事农业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分开,以防有机生产区域可能受到邻近的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5.3.3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5.3.4作物品种的选择

5.3.4.1品种的选择依据: 5.3.4.1.1尽量使用有机种子和种苗。 5.3.4.1.2选择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对病虫害有抗性的作物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5.3.4.1.3禁止使用包衣种子和任何转基因作物品种。 5.3.5作物栽培管理 5.3.5.1茶树应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有机含量高、PH值在4.0- 6.5范围内的区域。 5.3.5.2根据不同作物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控制土壤水份,有效的调节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生长。灌溉用水水质必须符合GB5084的规定。有机地块的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证常规地块的水不会渗透或漫入有机地块。 5.3.5.3制定土地休整计划一无是处土壤培肥。 5.3.5.4制定施肥计划,保证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生物的活性,当茶园土壤PH值降至4.0以下时,可适量施用白云粉或生石灰直至土壤PH值达到5左右。 5.3.5.5有机肥应主要源于本农场或有机农场(或畜场),遇特列情况(如采用集约耕作方式)或处于有机转换期或证实有特殊的养分需要时,经认证机构许可,可以购入一部分农场外的肥料。外购的商品有机肥应通过有机认证或经认证机构许可。 5.3.5.6茶园中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茶树生长需要进行适量调节,生产中这些物质不应对环境造成污染。 5.3.5.7在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 GB/T19630.1-2011标准中的附录A。使用附录A未列入的物质时,应由认证机构按照附录D的准则对该物质进行评估。当茶园在幼龄时,

有机茶生产加工管理技术规范

有机茶 生产加工管理技术规范 主编:郭浩 审核:刘新平 批准:阚贵前 批准时间:2012年9月8日 版次: 01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8日 生效日期: 2012年9月9日

目录 1. 基地环境要求和规划 1.1 基地环境及要求 1.2 基地规划 2. 基地茶树品种的选择和栽培管理 2.1 茶树品种的选择 2.2 茶树栽培与管理 3. 基地病虫害的防治 3.1 防治原则 3.2 农业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生物防治 3.5 药剂防治 3.6 基地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4.防止有机生产、加工和经营过程中受禁用物质污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5.防止有机产品与非有机产品混杂所采取的措施 6.茶鲜叶收获规程及收获、采集后运输、加工、储藏等各道工序的操作规程 7. 运输工具、机械设备及仓储设施的维护、清洁规程 8.加工厂卫生管理与有害生物控制规程 8.1防护设施 8.2 有害生物孳生环境的消除 8.3 有害生物的扑灭 8.4 有害生物的防范 8.5、产品接触表面的设备和工器具的卫生管理 8.6防止交叉污染

8.7卫生设施 8.8、有毒有害物的控制规程 9.标签及生产批号的管理规程 10.员工福利和劳动保护管理规程

信阳市龙潭茶叶有限公司茶园基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董家河乡集云山麓中,该地区为董家河乡位于信阳市西南部,南湾湖上游,为一级水源保护区域,方圆百余里区域为无工业污染的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海拔100-300米,常年平均气温15℃,海拔430米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28.2℃,1月份平均气温2.1℃,春秋气温凉爽温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适中,昼夜温差大。基地周边生物多样性较好,树木茂盛,表层土壤为“30至40公分深”的落叶腐积土,肥沃松软,且富含沙砾土有机质,非常有利于种植高品质茶叶的生长。 1、基地环境要求和规划 1.1 基地环境及要求 开发有机茶的目的是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为社会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健康的茶叶。 公司基地应严格按照NY 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有机茶生产基地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问题: 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 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的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 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 4.基地与常规农业生产区域间有明显的边界和隔离带,以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隔离带以山和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营造的树林和农作物。农作物应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5.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1.2 基地规划 基地应遵从自然的法则和生态学原则,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性。

20有机茶管理手册

20有机茶管理手册

xx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发布日期 2005年12月10日实施日期 2006年2月11日

(1)本场有机生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和管理方案 有机质量方针是我场有机产品种植加工过程管理的宗旨和方向,由本场场长正式批准和公布,并采取各项措施,保证该方针为全体职工所理解、实施和保持。 有机质量方针: 遵守有机法规,执行有机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顾客满意 有机质量目标: (1)、有机食品符合率达100%; (2)、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事故率为零; (3)、顾客投诉率为零。 管理方案: (1)、加强员工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制订质量分解目标,并按期考核 (3)、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4)、严格产品过程,成品抽样及检验制度 (5)、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2)有机管理组织机构图及相关人员职责、职能分配表 3.1有机管理组织机构图 3.1组织机构职责 场长 负责本场的全面管理,确定组织机构及职责; 批准有机产品质量管理手册并确保其宣传贯彻; 场 有机 办 公 生 产 供 应 基 车 库

配备相应资源以保证有机产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施有机产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有机管理小组长 负责有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有机管理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方案; 在整个组织内促进满足有机食品认证的意识的形成; 确保加贴有机食品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有机食品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 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不满足要求的产品,不加有机食品标志; 负责有机产品的内部检查工作; 就有机食品相关事宜的对外联络。 生产部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标准,制定有机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文件;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的生产计划并进行落实; 负责制定有机产品的生产作业规程并进行组织落实; 负责对有机产品加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进度,产品质量,生产卫生质量的控制,机、物、料消耗控制。 负责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并实施。 负责体系运行中现场卫生管理、有机标识、有害生物防治、防止污染工作的检查监督; 负责从事有机产品加工生产的工人培训工作。 负责制定和实施机器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养工作。 建立有机原料生产基地,按有机产品生产计划确定生产基地的种植计划。 监督各基地按标准、按计划开展有机产品种植活动,实施严格的监督检查活动。 制定基地生产人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并按有机产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标准进行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