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

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七条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八条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九条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第十条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一条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5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第十六条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二条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

第二十三条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问答汇编

——摘自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1、脑外科闭合伤属一类切口吗?

个人认为如果血肿局限在硬膜外,头皮完好,应算I类切口。如果血肿在硬膜下,存在脑脊液漏,考虑为II类切口。

2、请问颅骨骨折引起耳鼻漏属于几类切开?

颅骨骨折术后并发耳鼻漏再次手术如果没有感染,是II类切口。

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属于几类?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切口应该属于I类切口. 除非泪道有炎症等类似因素才不算I类切口。

4、面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根治术加植皮术”这类手术切口算几类?

如果涉及了鼻腔,应该算II类切口,如果没有,应该算I类切口手术。

5、慢鼻窦炎手术切口应为几类切口几级愈合?

一般II类,如果感染存在,是III类。

6、唇腭裂修补术属于几类切口呢?

唇腭裂手术应属于II类切口手术。

7、心外科心脏换瓣手术后,因并发症行第二次手术,切口感染,该报几类切口?

心脏换瓣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但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要看手术前是否存在感染,如有感染就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

8、急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这几类患者做胆囊切除,手术切口分别算是几类切口啊?算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还是感染手术呢?

化脓性胆囊炎属污染切口,急性胆囊炎如胆汁培养阳性也属污染切口。其他属清洁—污染切口。

9、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炎或者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在手术切口判定上有区别吗?

应该都属II类切口,因为II类手术是手术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有被污染的可能,凡是与外界相通器官的手术如消化道、肺、妇产科子宫手术、泌尿科膀胱手术等都属II类切口。

10、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那一类手术?

因胆囊结石手术,属清洁-污染手术;因胆囊炎手术,属感染手术。

11、脾切除术属于几类手术?

脾切除手术属于I类手术,因为不和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相通。

12、对于单纯性阑尾炎列为II类手术切口,化脓性阑尾炎并发穿孔为III类手术切口,那么,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属于几类切口呢?

单纯性阑尾炎应属于清洁-污染切口而化脓性阑尾炎属于污秽-感染切口。如果按照过去的三类切口分类法,个人认为阑尾炎应属于三类切口。

13、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切口属于哪一类?

依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阑尾炎没有化脓穿孔,引起腹膜炎应属于III类“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属于IV类。

14、有植入了疝修补片的手术算I类切口吗?

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15、疝嵌顿手术中发现肠道局部淤青,淡血性渗出但无切除给予回纳保守治疗属几类切口?

单纯的嵌顿疝手术属于I类手术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应属于I类手术切口。

16、腹股沟斜疝嵌顿属II类切口吗?

腹股沟斜疝嵌顿应属I类切口,但如果嵌顿有坏死应属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则应属III类切口,嵌顿坏死疝内容物若是肠管并且破裂穿孔当属IV类切口。

17、肾部分切除算几类切口?

肾部分切除当然不是一类切口,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应该属于二类切口!凡是有腔道与外界相通的脏器手术都不是一类切口。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开口于体表;而肾上腺的手术属于一类切口。

18、膀胱手术属I类手术切口?还是II类手术切口?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系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均属于II类手术切口。一般是II 类切口(清洁污染),如果有感染,比如说有脓,则也可列为III类(污染)切口。

19、泌尿科包皮手术归几类切口?

应属于II类切口。

20、肾结石手术是II类手术吗?

一般认为是II类手术,结石的存在是II类手术的因素之一,如果感染就是III类手术了,有的认为是IV类。

21、剖宫产手术切口属几类切口?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和会阴侧切都应该归入II类手术。

22、子宫肌瘤挖出术属于几类切口,有人说清洁切口,有人说是清洁-污染切口,到底是哪一类?

应该根据术式而定。与宫腔相通的,为II类切口,不与宫腔相通者为I类切口。

23、我们知道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术属于Ⅱ类切口,卵巢手术属于哪类切口呢?

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统计:一种是手术方式如一些腔镜手术通过了输卵管、子宫的应为Ⅱ类切口;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是单纯的卵巢囊肿剔除的应为I类切口手术。

24、切开取骨折固定物属于几类切口?

术前皮肤完整,没有污染更无感染,是清洁切口,属I类切口。

25、病人不是开放性骨折病人,但是手术切口5厘米处有一皮肤破损(污染)。这种切口算几类切口?

应该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

26、闭合性骨折手术切口,局部有软组织损伤,肿胀,但无坏死,切口是I还是II类?

闭合性骨折手术应该属于I类切口。

27、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能算I类手术切口吗?

1)可以根据手术涉及的器官组织的污染情况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如果进行的手术没有涉及呼吸道、消化道贺泌尿生殖道的,算I类切口,经过上述腔道而没有感染情况的,算II类切口。

2)现在很多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完成,利用内镜进行手术,并不是完全没有切口,而是开很小的切口,然后将内镜伸入到体内进行手术,因此,根据手术涉及的部位,污染的情况不一,参照传统的大切口的分类方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3)吴安华教授课件: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黏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切口在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椎间盘介入融核术,只有穿刺针孔,没有切口,更谈不上被缝上,所以不属切口,也就无切口感染之说。

3)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才算I类手术切口。我个人认为椎间盘介入融核术,不能算I类手术切口。

不算手术切口,只能算侵入性操作!

25、腰椎脓肿是几类切口?

腰椎脓肿为感染部位手术,按三级手术分类为III类切口,按四级手术分类为污染切口,即IV类切口。

26、左下肢化脓性感染,需截肢手术,该手术切口属于几类?

左下肢化脓性感染已经确诊,应属于污染手术,III类。

27、闭合性创伤手术切口都属于清洁切口吗?

1)闭合性创伤手术区无感染炎症属清洁切口;

2)如闭合性创伤导致空腔脏器穿孔或破裂不属于清洁切口;

3)如果闭合性损伤有失活组织,不属于清洁切口。

28、开放性创伤手术属于哪一类手术?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清洁-污染切口,

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污染手术。

29、胸腔闭式引流术、骨牵引应该属一例手术还是属操作?该属那类切口?

应该属于操作,不应归入手术,因为在医师三级训练中这部分归入到技能操作里的。

30、引流口算一个手术切口吗?

不算!引流口不应是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应该是划破皮肤并缝合的。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愈合分级及记录 【提问】请教师详细讲解切口分类及愈和的分类标准! 【回答】答复:关于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愈合分级及记录方法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愈合的分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追问】请显示原题内容及答案,我要收藏此题,谢谢! 【回答】答复:你好! A.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I/甲” B.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丙” C.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甲” D.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Ⅱ,乙” E.切口分类及愈合记录为“Ⅲ,甲” (问题)右胫腓骨开放骨折,清创内固定后切口愈合良好 答案选C 【追问】开放骨折不是属于污染伤口吗?为什么不选E呢? 【回答】答复:开放性骨折并非一定是污染伤口,虽然在自然环境下多数开放性骨折可能为污染伤口,但并不总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伤口愈合分级 一:切口分类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污染的可能性而划分切口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类: 1、无菌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空腔脏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腔部位);手术后没有引流的伤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开颅术、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等。 2、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⑴某些空腔脏器手术的切口可能受到污染,但是在良好控制条件下,没有发生异常污染的切口,如阑尾、胃、子宫等部位的手术。 ⑵手术区域的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阴囊、会阴部的手术)。⑶新近愈合的切口需要再次切开的手术,如腹部手术出现并发症,需要再次切开探查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需要再次开腹探查止血等)。⑷伤口在六小时内已经进行清创缝合的切口,如比较整齐的刀伤。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包括⑴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或者邻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阑尾穿孔的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

切除缝合的切口。⑵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⑶某些腹腔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等手术。 三:切口愈合分级 愈合分级是判定伤口愈合情况的标准。分为三级:1、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 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 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节、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为了统计缺点的性质,可在“乙”字后面加括号注明具体情况,如“乙(血肿)”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要 作切口切开引流。 四: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如下表: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愈合的分级也有三: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记录方法: 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Ⅰ——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乙”,余类推。 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 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手术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 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 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 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 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 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微信手术切口分类标准手术名称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 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 道以及 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 条件者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手术切口分类与愈合分级 根据创伤和各种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Ⅰ类为无菌切口,Ⅱ类为可能污染切口,Ⅲ类为污染切口。愈合等级分为三级:甲级为愈合优良,乙级为愈合欠佳,丙级为切口化脓。 对于个别分类确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以“Ⅲ”计,以此类推。 一、分类标准: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即缝合的是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如胃大部切除术、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等。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等。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可能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愈合的分级有三级 1、甲级愈合,用“甲”代表,是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 愈合。 2、乙级愈合,用“乙”代表,是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 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3、丙级愈合,用“丙”代表,是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三、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北京京门医院医务科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 术前切口处无污染、无炎性病灶,即术中未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以及未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的手术切口,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切口(沾染或污染的清洁切口) 指进入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腔道等,但无炎性病灶及感染的手术切口。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包括 ①开放性、新鲜的各种损伤切口; ②陈旧性有坏死组织和临床存在感染的伤口; ③术中无菌状态遭受严重破坏,如开放性心脏按摩或胃肠手术其内容物溢出至伤口。 切口分类/ 愈合级别简表 切口分类切口分类/愈合级别切口分类/愈合意 义 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 Ⅰ/丙无菌切口/ 切口愈合化脓 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 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 切口化脓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良好 Ⅲ/乙感染切口/ 切口愈合

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 切口化脓 正确掌握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原则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鉴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师对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标准掌握不好,影响了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现参考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另外,皮肤灭菌不易彻底的如开放性外伤手术、外阴手术以及泌尿系统手术均不属无菌切口,应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睾丸鞘膜翻转术,会阴侧切术等。 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

手术切口分类标准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 1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胃部分切除术,切口发生血肿,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 3.2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某病人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d5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81498

手术切口分类 0类切口: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腹腔手术切口。 I类(清洁)手术:手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等。 II类(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III类(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IV类(污秽-感染)手术: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易将II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I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椎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胳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卵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断离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为II类。 易将I类切口混淆为II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

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

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I类。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

手术切口的具体分类(哪些属于Ⅰ类,哪些属于Ⅱ类,哪些书属于Ⅲ类)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手术切口分类

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得界定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就是评价手术质量得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得理解与掌握存在一定得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得准确性。本文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得问题及对策讨论如下:1 ?、首先要理解什么就是手术?1、1据《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手术就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使用手术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以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组织或器官、植入医疗器械、缓解病痛、改善机体功能或形态等为目得得诊断或治疗措施。 1、2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得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得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得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得空腔器疗得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得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得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得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得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

计。?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切口分组切口等级/愈合类别内涵0?类切口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Ⅰ类切口Ⅰ/甲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Ⅰ/乙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Ⅰ/丙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Ⅰ/其她无菌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Ⅱ类切口Ⅱ/甲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Ⅱ/乙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Ⅱ/丙沾染切口/切口化脓 Ⅱ/其她沾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Ⅲ类切口Ⅲ/甲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Ⅲ/乙感染切口/切口欠佳 Ⅲ/丙感染切口/切口化脓?Ⅲ/其她感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1、4 0类切口:指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得手术以及经皮腔镜手术,如经胃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等。 1、5 愈合等级“其她”:指出院时切口未达到拆线时间,切口未拆线或无需拆线,愈合情况尚未明确得状态。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得问题?2、1 把Ⅰ类无

手术切口分类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手术切口分类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手术切口分类 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度 一.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分四类: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明显污染。 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 4.感染伤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手术部位感染(SSIS)发生的危险度 切口分类是预测发生切口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切口,其切口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 切口种类(SSIS)发生的危险度 清洁切口 1.5%~4.2% 清洁--污染切口 < 10% 污染切口 10%~20% 感染切口 20%~40% 表C.1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自己评)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分值 手术时间(h)≤75百分位数 0 >75百分位数 1 切口清洁度清洁、清洁—污染 0 污染 1 ASA评分Ⅰ、Ⅱ 0

Ⅲ、Ⅳ、Ⅴ 1 是否急诊非急诊 0 急诊 1 麻醉非全麻 0 全麻 1 75%是指比如100个病人,按顺序排好时间(从短到长)第75个病人的时间为标准,超过的加1分。 表C.2 ASA评分表(麻醉医生评) 分级分值标准 I 级 1 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II级 2 有轻度或中度的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III级 3 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IV级 4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 V级 5 病情危急,属紧急抢救手术。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 Ⅱ Ⅲ 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着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

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 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 术等。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必须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病案首页录入过 程中把握不准确,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现就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界定中常见的问 题及对策分述如下: 1 手术的概念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 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 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经充分准备后,符合无菌要求的切口。如甲状腺切除术、开 颅手术、视觉器官、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 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 阴道、子宫以及阴囊 、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新近愈合的切口须再次切开手术,例如腹部手术后 出现并发症须再次剖腹的切口如脾切除术后大出血须再次切开探查止血;伤口6h内经清 创初期缝合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区域的切口。例如 某些腹内明显感染的手术如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阑尾穿孔手术、化脓性腹膜炎、胆囊积脓、肠绞窄坏死手术、结核性脓肿或窦道切出缝合的切口;与口腔相通的连的手术如唇裂、腭裂手术等以及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 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手术切口分类 (1)

手术切口分类 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 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 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 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2.3 Ⅲ类污染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如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手术,糖尿病足病(足坏疽)行足趾切除手术,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手术等,这些手术不同于单纯的空腔脏器的手术,其切口直接暴露在感染物中或邻近感染区,故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显然不对。 3 切口愈合等级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 把乙级愈合计为甲级愈合。如胃部分切除术,切口发生血肿,说明有感染症状,应计为乙级愈合。 3.2 把丙级愈合计为乙级愈合,例如:某病人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d5换药见切口有少许脓性液溢出,是典型的化脓感染切口,应计为丙级愈合切口。病案首页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 的界定标准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是评价手术质量的客观指标,因此要按统一标准予以界定并填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临床医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病案首页录入员在录入过程中把关不严,影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本文就

Ⅰ类切口手术种类

Ⅰ类切口手术种类 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造影+PTCA+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球裂伤缝合+前房成形术、双眼下睑内翻倒睫矫正术、双眼双重睑成形术、虹膜根切术、眼睑裂伤清创缝合术、玻璃体切除+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术、面部软组织清创缝合、双眼角膜异物取出术、前方穿刺+硅油取出、左眼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右眼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左眼外直肌后退术、左眼小梁切除+虹膜根切术、右眼球裂伤清创缝合术+角膜移植术+前房成形术+玻璃体切除术+虹膜根部离断修复术、左眼结膜良性肿物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左眼前房穿刺+前房成形+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入术、左眼下泪小管断裂吻合+眼睑皮肤裂伤清创缝合术、左眼角膜深层异物剔除+羊膜移植术、左眼角膜移植+眼前段再造+球结膜放射状切开减压+色素膜肿物切除术、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眼前段再造+瞳孔再造+前房穿刺+前房成形+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 普外科: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甲状腺瘤切除术、精索鞘膜切除术、斜疝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双侧腹股沟直疝疝环填充式无 张力修补术、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乳房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乳房包块切除术、睾丸鞘膜翻转术、甲状腺次全切术、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 骨科: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趾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髌骨骨折下极切除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左跟骨骨牵引术、右侧三踝骨折内固定取出术 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全脑血管造影术+动脉溶栓术 胸外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动脉化疗药物栓塞术、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椎间盘抽样注射术、甲状腺次全切术、双侧副乳切除术、 动脉药物灌注溶通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