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论教养

8.论教养

8.论教养
8.论教养

8* 论教养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

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论题。

第三部分(18):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二)深层探究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论题。

2.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对比论证。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说说利哈乔夫还有哪些代表作。

【交流】《俄罗斯思考》:书中开列了一张俄历史上的“不朽者名单”,罗列所谓各界精英一百多人。但在列举国家领导人时,他列出了包括伊凡雷帝在内的许多沙皇的名字,却只字不提改变了20世纪俄罗斯整个历史面貌的列宁;他把国内战争中白卫军将领科尔尼洛夫、高尔察克称为著名军事统帅,对卫国战争中叱咤风云的斯大林、朱可夫则不屑一提;在列举著名作家时,他不提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不提契诃夫,却列入列斯科夫、别雷这样的二流作家。

《论俄罗斯知识分子》:利哈乔夫不同意一般意义上对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即受过高等教育、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利哈乔夫在书中说:“知识分子应是内心世界自由的人,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生活,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生活。在我看来,那些行动和对事物的评价受制于他人,受制于制度或党的要求的人,不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放

弃了思想上的独立性(因而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生活),扼杀了自身按照完全不受客观环境、党派偏见、政治目的影响的独立信念行事的可能性。因此,具有严格党性的人不是知识分子,他不过是一个专门从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人。根据我的生活体验,只有那些在信仰上不受约束,不受来自经济、政党、国家的压力左右、不屈从于意识形态义务的人,才算是知识分子。”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8课《论教养》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一、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二、相关资料 1928年,利哈乔夫因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研讨会上质疑了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人集中营。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理解词义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3.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4.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5.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8.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9.恪守:严格遵守。 10.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1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12.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13.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14.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引出论题——什么是教养。 第二部分(③-12):列举了“无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8):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号召人们把保持优雅风度的做法付诸实践。 五、问题解疑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段(句)作用分析法。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又说“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矛盾。“不敢贸然”是作者谦虚、谨慎的表现;“愿意交换意见”是作者的诚恳态度。作者这样说,既表现了他谦虚谨慎的文风,又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5.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样的写作顺序,使作者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 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 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 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 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 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 “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 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 教学过程:

(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8*论教养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论教养》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3.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4.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影院里看电影把脚跷到前排的座椅上,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你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这些现象比较令人反感,而做出这些行为的人也会让人觉得缺乏教养。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的这堂课,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恪.守(kè)箴.言(zhēn)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文雅的样子。 涵养:本文中指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3.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纪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

8论教养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8论教养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8.论教养》优质课教案_9

巧用对比,深刻说理 ——《论教养》自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对比论证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运用对比论证进行说理。 2、阅读利哈乔夫的几篇“书简”,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精神滋养。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认识对比论证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对比论证进行说理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前几天,我们通过学习《敬业与乐业》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上尉的信》,了解了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知识点。今天,我们就以《敬业与乐业》为范例,自学利哈乔夫的《论教养》,巩固议论文知识点,并重点研究对比论 证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出示范例,引领学习 教师出示《敬业与乐业》思维导图,讲解文章论证思路,重点讲述对比论 证在文中的运用。 三、模仿范例,自学文本 1、学生自读《论教养》,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思考文章论证思路。 2、仿照《敬业与乐业》的思维导图,以小组为单位,画出《论教养》的论证思路。并结合《跃出误区的艺术》和《择善而从》两篇文章,分析对比论证 的运用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探究)

示例: 师生共同总结《论教养》对比论证的特点和作用:

五、分析例文,走出误区 出示例文: 春田中学学生良好的教养来自于言行举止的规范,更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尊重。 我确信,一个学生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学校对老师的态度,对待保洁阿姨的态度,看他和同学们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春田学子,假如他对待老师彬彬有礼,足够礼貌,可是在走廊里遇到保洁阿姨却视而不见,那么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春田学子。 一个春田学子,假如他自习时不打扰别人,不影响班级纪律,可是别人有求于他时他却漠不关心,毫不在意,那么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春田学子。 找出这篇文章中的对比论证,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预设:“假如他自习时不打扰别人,不影响班级纪律,可是别人有求于他时他却漠不关心,毫不在意”对比不在一个基准点上。改为“假如他自习时不打扰别人,不影响班级纪律,可是在板答进出时却不注意推拉凳子的声音”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从利哈乔夫的这几篇“书简”中,我们不但了解了对比论证的运用方法,更可以看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生活中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该如何获得“最美好的生命”。琐碎细语中,蕴含着人生大道。《善与美书简》,这是一部精神的信仰,期待大家读之、信之、行之,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作业:运用所学到的对比论证的知识,修改《做有教养的春田人》。

第8课《论教养》示范教案

8、论教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 ù) 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 教养(jiào)灾难(nà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第8课《论教养》名师教案

8* 论教养 教养是什么?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标准。“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yǔn) 妨碍.(ài) 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 尴.尬(gān) 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n) 谚.语(yàn) 大发雷霆.(tí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部编版《论教养》教案设计

8论教养 1.把握作者观点,思考“教养”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体会本文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提示】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 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 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三部分(13—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 1.细读1—2段,思考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2.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说一说第4段与5—10段之间的关系。 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8课《论教养》

论教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矫.揉造作(jiāo) 扭捏.(niē)箴.言(zhēn)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 教养(jiào)灾难(nàn) (2)词语释义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论教养》教案-word

《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第8课:论教养

论教养 [俄罗斯]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可能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响,再不就是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地这么做,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该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需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收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即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_论教养》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同步练习卷 一、积累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范(diǎn)恪守(gè)箴言(jiān)自吹自擂(léi) B.涵养(hán)允诺(yǔn)妨碍(ài)矫揉造作(jiǎo) C.愚蠢(chǔn)遗憾(hàn)尴尬(gān)絮絮叨叨(dāo) D.谦让(qiān)积淀(diàn)谚语(yàn)大发雷霆(tí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贸然疲惫不堪一意孤行 B.缺陷杉杉有礼扭捏作态 C.遵循莫不关心疲惫不堪 D.喧哗轻而易举待人处世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质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5.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老师给出了下面两句家规,同学们有的说A好,有的说B好,你会选择哪一句作为你家的家规?请说明理由。字数在80字以内。 A.巧伪不如拙诚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图片链接】从下图你看出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3)【补写对联】我国有很多家训是以对联的形式展现的。下面是大余湾村余氏家族

8 论教养 利哈乔夫 教学设计

8*论教养利哈乔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教养的真正内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理清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画面: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地乱扔垃圾;从公共花圃中剪折花朵,把共享单车占为己有……〕 在播放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视频中出现的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可能也遇到过,相信你们都对这些现象很反感,都会认为视频中的这些人是

没有教养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呢?怎样做才是有教养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政治家、学者、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924年,进入彼得格勒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进入彼得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曾参加过惨烈的彼得格勒保卫战。1946年到1953年,任彼得格勒大学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涵.养(hán)恪.守(kè)汲.取(jí) 积淀.(diàn)箴.言(zhēn)尴尬 ..(gān’gà) 彬.彬有礼(bīn)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絮.絮叨叨(xù)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等。 箴言:劝诫的话。箴,劝告、劝诫。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

第8课 论教养(3)

梁河九年制学校九年级语文导学案总第16课时班级:学习小组:姓名: 课题论教养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习重难 点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学习方法审批人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朗诵《水调歌头》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课文中没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突破重难 1.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2.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目标导学二: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谦让和礼让,无论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三部分:检测案 五、检测反馈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们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材料: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3.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注“约”字中间的一点是一粒米) 六、小结与反思

8论教养

《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论教养》一课选自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文,选自利哈乔夫的《善与美书简》,全文通过对“教养”和“优雅风度”的谈论,联系生活实际,语言浅显易懂,内涵深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懂得教养的含义,做一个真正有教养、有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课时:1课时(本文共两课时) 教学内容: 1、情景导入:出示三张图片,分别是农民工返乡怕妨碍他人上班,在墙边等待两小时才上地铁;一个司机在等红灯时随手从窗口扔出纸屑;一个小女孩用纸巾捡起掉在地铁车厢内的零食。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他的感受,引出“教养”这个关键词。 2、整体感知: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1)从文章的标题,我们能够得到哪些信息?论:文体(议论文)教养:论述对象,论题(2)本文主要是围绕着哪两个关键词来讨论的? 教养优雅风度 3、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开篇引出论题,点明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学校、自身三方面。(学生齐读第一段) 讨论:于你而言,这三个因素那个最重要?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2-12)列举“无教养”“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一层(2-10)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意在说明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演一演:请几个同学选取没有教养的表现中的某个场景,将其演绎出来,身临其境感受。 二层(11-12)列举有教养的人的表现。 (11)提出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善于尊重别人。 (12)提出有教养的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稳重随和。 4、讨论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列举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对比论证:在列举六种无教养的人的表现时,作者运用了对比,表现了一个人的两面。 思考无教养和有教养的部分能不能调换顺序?(不能,起到衬托强调作用) 梳理一、二两个部分的论证思路。 5、课后作业 (1)为文章“教养”部分补充一个道理论据。(2)思考“教养”和“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知识点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论教养》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二、相关资料 1928年,利哈乔夫因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研讨会上质疑了苏联政府简化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人集中营。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三、理解词义 1.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2.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3.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4.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5.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6.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7.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8.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9.恪守:严格遵守。 10.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11.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12.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也指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13.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14.随机应变:指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②):引出论题——什么是教养。 第二部分(③-12):列举了“无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表现,点明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三部分(13-18):指出“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号召人们把保持优雅风度的做法付诸实践。 五、问题解疑 1.从文题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本题运用议论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论教养》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贸然、疲惫不堪、自持”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

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贸然(mào)疲惫不堪(kān)大发雷霆(tíng) 涵养(hán)恕我直言(shù)自吹自擂(lěi) 恪守(kè)允诺(nuò)自持(chí)汲取(jí) 矫揉造作(jiāo)扭捏(niē)箴言(zhēn) 嚼(jué)絮絮叨叨(xù)尴尬(gān) 原处(chù)教书(jiāo)困难(nán) 处境(chǔ)教养(jiào)灾难(nàn)

论教养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论教养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论教养》 1课时第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能力目标掌握举例论证、对比、比喻、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习难点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考查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抄写重点字词。2.完成练习册《论教养》习题检测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情景导入(2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8分钟)—整体把握(8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主旨归纳(2分钟)-拓展研究(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教学内容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师:当你在电影院听到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当你在校园听到同学 污言秽语的时候;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对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 不理不睬的时候……你的心里首先冒的念头是什么? 学生倾 听。 通过教师的引 发学生的深思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重点) 能力目标:掌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难 点) 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做一个有教养 的人。(重点)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检测 1.词语积累 2.预习检测 学生回答 检测内 容,在相 关位置做 笔记,并 按要求诵 读诗歌。 了解并熟记与 作者相关的文 学常识,通过 正确、有节奏 地诵读诗歌, 初步感知诗 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论教养》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苏联]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个有教养的人。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已经进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同样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不管是不是有人在看书或者在做功课,即便做功课的是他年龄幼小的孩子,他都不管不顾地打开收音机或者电视,并且把音量放得很大,

或者随心所欲地高声说话——那么,可以断定这个人缺乏教养,而且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有涵养的人。 假如一个人喜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简直蠢到了极点!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有句谚语说得好:国王的礼貌是恪守时间)。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