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心理学_自考

学前教育心理学_自考

学前教育心理学_自考
学前教育心理学_自考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标志:是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是1913年-1914年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卢梭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育个别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综合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对象: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性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性性的综合科学

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构建

一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是桑代克提出“联结说”

两条主线: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两点附记: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这个局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

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

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里变化过程。例如一个婴儿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触摸发热的火炉,但当他获得烫手的经验后就不会再主动触摸发热的火炉,甚至会从中概括出凡是发热的物体都不能贸然乱摸的行为倾向变化。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他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易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底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人类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自觉性、意识性

学生学习的定义;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学生学习的特殊性:1、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

行的3、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作准备的

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理论:

1.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学习过程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2.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活动“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1、内导作用2、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3、借助与返回练习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映像

学习“环状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1、定向环节2、行动环节3、反馈环节维特罗克的学生学习过程生成模式四个方面: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学习者从外部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并将其与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进行比较

构成模式的两条主线:一条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学、思、习、行在内的生理条件对知性统一过程发生的作用;另一条是围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包括情、意为主的心理条件对执行统一过程发生的影响作用

六个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由行到知是一个学习反馈过程,它表明,学习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过程,这正是知行统一观的科学反映

比较:1、我国古代的学习结构模式把学习过程视为一项极其复杂有完整的活动过程,并建立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2、这一学习过程结构模式是从中国古代优秀学习心理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成果,很多内容都经过

历史的检验。它与西方学者用动物实验总结的学习理论相比,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规律3、此模式结构严谨,描述精确4.此模式的各个阶段所占位置与排序是相对稳定的

学习的类型

加涅根据学习活动复杂性程度进行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八类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结果所提出的学习过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

卢布姆学习分类的内容:认知学习、情感学习、技能学习三大领域

认知学习的六种不同的水平: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奥苏伯尔知识分类的两个维度: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其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奥苏伯尔三类意义学习的是: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根据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学习: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彼得罗夫斯基的层次学习分类:1、反射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2、认知学习—概念学习、思维学习和技能学习

我国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内容和结果可分为知识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智慧技能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你认为哪种学习的分类最接近于幼儿的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最接近幼儿的学习的

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是什么?试加以评价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比较符合学校教学实际,修正了人们以往把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与意义学习划等号的错误认识。他的分类也反映了课堂学习过程的意义性、间接性、接受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的一种学习分类

学习与发展

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

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得已有水平

2.学习对个体发展得促进作用:学习使个体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

促进个体心的发展

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关键期:儿童行为学习的关键期同动物一样,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将会很少甚至没有

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结合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谈谈你对发展性教学的看法

通过三维模型我们既能看出教学与反战的关系同时又能看出教学与成熟的关系以及怎样才是最佳发展的教学。a—A.b—B分别反映了单独依靠教学的发展变化和单独依靠成熟的发展变化,而c—C则反映的是在某一成熟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所获得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不依靠成熟的教学不是好教学,它尽管也会导致一定的发展,但其变化幅度是很小的。只有在一定的成熟水平时施加的教学才会带来最大的发展。总之,教学并不能为所欲为地决定个体的身心发展,只有以一定的学习准备为前提,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新的可能所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个体发展,才能为个体不断构建出更成熟的心理结构。因此,只有把握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解了教学与发展的三维模型,才能真正实施发展性教学

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理论: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1898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说”称之为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说、华生—学习习惯说、赫尔—系统行为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苛勒—

顿悟说、托尔曼—认知-期待说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1、主要研究的是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2、学习实验均是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3、其解释的都是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经验的学习

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条件作用学习论、认知学习论、折中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试误说:桑代克让饿猫在迷笼中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间的预备定势,而不是指学习者的知识或成熟准备

练习律: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失用律

效果律:指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会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后果会削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的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认识学习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某种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知觉,观察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或一定的关系,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总结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人类的三种表象的模式:动作性、映像性、象征性

布鲁纳对学习实质的解释: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三种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包括: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奥苏伯尔认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与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的三种成就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三个动物实验:位置学习实验、迂回实验和潜伏学习实验

位置学习实验:是托尼曼用来验证认知—期待说的实验,实验说明大白鼠在走迷津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对目标位置的期待优于学习向右转弯的动作反应.即动物学会的不是一连串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动作联结,而是形成了对目标位置的认知性期待,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了这一目标位置的认知图形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及其成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

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表征,并引导学习者作出

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怎样才能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学习:在观察的过程中一方面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

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他情景中去。另一方面大多数榜样

行为是各种榜样特征的组合,它不同于原先任何一种个别的榜样行为,因此榜

样的行为越多样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

为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

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三种强化:外部强化、潜伏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就是说,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受到替代强化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罗杰斯对学习实质的解释: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罗杰斯学习自由的观点:只有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人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对学习过程的本质上,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而是个人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义和动机上,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

在实际教学中,你认为哪种理论有利于指导你的教学或学习?为什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有利于指导我的教学

他对学习过程本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论述。他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重视对学社人格的尊重和爱护,突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教育改革的思潮在总体上是一致的,而且对当前提倡为创造性而教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学习理论的角度谈谈你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这句西方谚语的理解

对“同是热量,即可使奶油融化,也可使鸡蛋变硬”西方的这句谚语的理解,教师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的优点你补齐缺点

2、帮助每个学生确定个人的具体学习目标

3、教学中要用足够的变式何不同进度,是每个学生有机会成功

针对学生本人对其学业成败进行归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

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

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理论倾向,他们都认为

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学习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

意义的只是过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

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

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1、认知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社

会文化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行为倾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

婴儿学习的发展三个层次:1、习惯化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

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

幼儿学习幼儿学习的发展:1.学习方式由单纯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向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2.学习过程由刺激联想向刺激—中介—反应这样的中介性学习发展的过程

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既能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展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

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就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对于儿童个体来说是向他人学习,对于儿童之间来说则意味着互相学习或共同学习,我们统称为关系中学习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

操作与学习的关系:操作中有学习、学习中有操作、操作和学习是二种相对独立的

活动、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操作学习的特点:在学习方式上,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操作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与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划分)

(学习目的)1、探究性操作学习2、形成性操作学习3、强化性操作学习4、模仿性操作学习5、创造性操作学习

(互动关系)1、示范性操作学习2、指导性操作学习3、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4、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的指导: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幼儿学习的特点: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2.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

验和主动参与3.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于促进

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3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具有的特征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看事物3、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力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6、能做出延迟模仿7、能进行象征游戏

布鲁纳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即通过动作或行动、肖像或映像,以及各种符

号来认识事物

三种表征:1、动作表征2、肖像表征3、符号表征

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的关系:同一个学习内容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效果是不同的。学习着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当前学习的效果。为了学习构造和掌握一种逻辑的结构,主体必须首先学习一种更加基本的逻辑结构,然后加以分化并使之完成。换句话说,学习不过是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而而这一方面是有经验促进和加速的。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着学习。认知发展使幼儿学习的基础。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动机发展与幼儿学习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动机类型: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促进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这些都可以大大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如求知、自尊、获得他人赞扬等,并促使人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已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当作一种新的、迫切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可以说,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他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

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2、

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1、动机与需要的关系2、奖励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3、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4、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5、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迁移与幼儿学习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分类: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或定势

1、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来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辩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影响到新的学习

2、相似性:主要是由学习任务之间含有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较大迁移的发生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同一现象,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整合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重组

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练习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为迁移而教:1、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2、

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

游戏心理概述

游戏的心理结构:认知和情感

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

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1)自我导向(2)心理主动性(3)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1)内在动机(2)内部控制能力(3)假装

自我导向:指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

内在动机:产生于本人或活动本地很参与活动的动机或内驱力,其报偿产生于所从事的活动本身

假装:游戏中想象和现实是并存的。是儿童游戏最为显著的特点

游戏所共有的基本心理过程:1、想象2、动机或需要3、情绪体验4、自我调控5、语言与动作

游戏的基本特征: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

1、活动动机的内源性

2、活动目的的隐蔽性

3、活动过程的松散性

4、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5、活动规则的变通性

6、活动主体的积极性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1、认知行为2、交往行为3、宣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游戏表现形式:1、认知行为2、交往行为3、宣泄行为

儿童游戏动机

游戏动机理论并对其加以比较分析

游戏的动机理论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3、情感张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能量失衡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剩余精力说:动物和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的能量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能量必须寻找方法或途径去消耗它,而游戏是释放剩余能量的最佳方式之一

松弛性:游戏是一种松弛的娱乐活动,个体在游戏中放松、时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和恢复

生活预备说: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生长说: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内驱力,是一种生长模式,而非单纯的本能联系

需要、动机与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儿童游戏动机系统: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所激发和推动的,而动机的形成又是在一定外在诱因作用下由需要转化而来的;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具有方向性,而目标的达成一方面直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反馈,降低诱因的激发作用,进而降低动机水平。于是,需要、动机、

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解释游戏行为的动机之关键

儿童的需要分为: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对新体验的需要、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责任感的需要

游戏动机分为: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亲合性动机

儿童的四种基本感情需要: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

幼儿需要的三个层次:自身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的需要;社会性交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游戏动机的分类:活动性动机、探究性动机、成就性动机、亲合性动机儿童游戏的发展

游戏理论和模式的两个基本相同点:1、儿童游戏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连续过程2、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游戏发展的理论模式图:1、探索性活动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3、假装/象征性游戏4、规则游戏5、结构游戏6、象征性规则游戏

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

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型。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有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各类游戏的发展历程。

1.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

社会环境时出现。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于4—6各月,是延续至婴儿期的最初游戏

形式。

3.假装/象征性游戏:在将近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明显地达到高峰。

4.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

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形。

5.结构游戏:当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

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结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6.象征性规则游戏:盛行于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期,基本的规则结构相对

稳定,而象征的内容可因年龄、性别或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游戏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婴儿游戏(0岁--3岁):是游戏的最初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社会化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但游戏的整体水平仍较低。在表现形式上,婴儿游戏以及物游戏为主要特征

幼儿游戏(3岁—6、7岁):在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动作、言语也获得突破性发展。象征性游戏继续发展,并出现游戏高峰,而且开始出现合作成分,幼儿也开始共同协商,共制计划

(完整版)自考学前教育(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 是在2 0世纪的( C.80年代 ) A. 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2. 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 A. 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 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A. 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 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 评价 A. 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 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6. 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 P61 )P50 D.综合运用)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⑶智慧技能的学习 4)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 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 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 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 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 言 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C.自我中心 )P92 C.托尔曼 P125 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2、个体智力因 如学习动机, 5、能通过语 11. 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 A. B. C. D.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B ) P138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 2.客体永久性 3.直觉行动思维 4.依恋 5.结构性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____ 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一-----。 3.婴儿从____垂,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____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一。 7.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和____。 8.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___ _、平行游戏、--------和-------一。 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 -------一的认识。 10.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一----、-------和-------。 11.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而习得新行为。 1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一---- ,也不是来自-------,而是来自----------的相互作用。 三、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3.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四、论述题(16分) 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 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 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 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 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 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 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 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包 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 为和倾向。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 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 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 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 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 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活动的参与。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和自我调节。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 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 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特征。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 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 的社会气氛等。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 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 影响。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 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 会关系。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 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 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 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 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 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 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的条件。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2019年04月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称为(A)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2.皮亚杰系统研究幼儿认知发展问题所采用的独创方法是(C)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法 D.文献法 3.不能表现出新教师和专家教师区别的是(B) A.活动计划的差异 B.活动内容的差异 C.活动过程的差异 D.课后评价的差异 4.奥苏伯尔认为获得任意的、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过程,如记乘法表的学习是(A) A.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符号学习 D.概念学习 5.学习型社会也称为学习化社会,这一概念是1972年由下列哪个国家的学者首先提出的? (B)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中国 6.学习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 A.苛勒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7. 幼儿学习的种类很多,按学习内容可分为技能学习、知识学习、社会性学习和(C) A.态度学习 B.发现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接受学习 8.为拿到书架高处的玩具,婴儿会搬一个小椅子,站到椅子上去取玩具,婴儿使用的工具属于(B) A.养育者 B.物体 C.语言 D.哭喊 9.对儿童学习而言,知识获得智慧成长开始于(A) A.概念学习 B.命题表征 C.同化 D.变式 10.儿童通常通过三种方式达成守恒:可逆补偿和(A) A.同一 B.同化 C.顺应 D.变式 11.阅读、解题、写作等属于(C) A.动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智力技能 D.操作技能 12.动作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即(D) A.认知阶段 B.模仿阶段 C.练习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3.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执行者,其中直接影响个体社会化发展方向的是(A) A.教养方式 B.家庭结构 C. 家庭氛围 D.家庭榜样 14.皮亚杰的他律道德阶段是指(C) A.0-2岁 B.2-7岁 C.4、5岁-8、9岁 D.9-10岁以后 15. 幼儿园情绪智力教育模式包括情境教学模式和(D) A.自然教育模式 B.实践教育模式 C.非指导性教育模式 D.赏识教育模式 16.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和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创造的精华,这种创造属于(D) A.技术性创造 B.表现性创造 C.首创性创造 D.杰出性创造

小度写范文[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模板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的教案篇一 设计思路: 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孩子的情绪不是很稳定,有一半的幼儿在入园初期都是哭着度过的,每天哭着喊爸爸,妈妈,怎么劝都不好用,慢慢地对幼儿园熟悉了,你会发现孩子有时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时大发脾气、哇哇大叫,调节情绪能力较弱。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我特意设计了《情绪变变变》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将心理健康目标与语言目标有机融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活动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设置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发挥增效作用。并采用卡片联想、生活经验联想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笑、生气、哭的情绪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相关材料,三个大班幼儿。

2、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游戏《找朋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同伴,拉近与教师、同伴的心理距离。)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情绪的变化。 (1)介绍三个大班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情境:三名幼儿在一起玩耍,很开心,结果开始争抢玩具,相互开始生气,最后一名幼儿没有抢到玩具,开始哭 (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的对这三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产生共鸣,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体验。 (1)尝试用语言去讲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绪经验,并学学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引导幼儿讲述生气、难过哭时可以做些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为别人想一想;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会好了。 游戏《情绪变变变》,让幼儿明白生活中要做个笑宝宝。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B)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A.直觉运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 21.(A)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A.微笑B.哭泣C.愤怒D.张嘴 23.(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与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就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得(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得干预、控制得程度差异,幼儿园得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得活动区游戏与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得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与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得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得基础、成长得喜悦与健全得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8、加涅得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得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得抽象与概括得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得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得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得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得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就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得基本感情需要就是(对爱得需要、对新体验得需要、对赞扬与认可得需要、对责任感得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得行为维度,其中一个就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得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得、主要得游戏类型就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得认知-期待说就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得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得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得主体、师幼互动行为得性

学前教育及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识记 1、幼儿心理发展一般为分三个阶段: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日内瓦学派皮亚杰。普莱尔就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被公认就是第一步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霍尔提出“复演说”,就是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创者。英国的高尔顿就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就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调与作用论的代表人物就是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与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的成熟论认为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格塞尔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她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瓦龙以及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2、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就是 1~3 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就是 0~4 岁,掌握数概念的关键年龄就是 5 岁左右,幼年就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洛伦茨首次提出印刻概念,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3、心理发展的动力就是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与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需要与幼儿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因。` 4、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就是幼儿认知过程(智力活动)发展的年龄特征,在思维发展中,其年龄特征表现为:在幼儿初期,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到了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思维的主导地位;而到了幼儿晚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已萌芽。二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人格等,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环节。 二、名词解释 5、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6、幼儿心理学:研究幼儿期(3 岁至 6 、7 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7、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就是在一定社会与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含答案)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2015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8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A P121-122) A.习惯化 B.语言理解学习 C.操作尝试学习 D.观察模仿学习 2.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因为幼儿学习过程的( D P125-126) A.无意性和外显性 B.有意性和内隐性 C.有意性和外显性 D.无意性和内隐性 3.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称为 (C P136) A.认知图式 B.认知风格 C.学习品质 D.学习兴趣 4.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 ,持有这种观点的为 (D P135) A.尝试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操作学习理论 D.情境学习理论 5.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这是 (B,P147) A.表象 B.命题 C.图式 D.概念 6.幼儿知道怎样看图说话,这属于 (D,) A.知识的同化 B.陈述性知识 C.知识的顺应 D.程序性知识 7.在运动教育看来,任何一个运动都可以由四个要素组成,即 (D,P186) A.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相互关系 B.身体意识、空间意识、动作技能和感觉统合 C.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动作关系 D.身体意识、空间意识、作用力和相互关系 8.艺术表达能力属于(C,P60) A.教师的调节控制能力 B.教师微观层面的能力 C.教师宏观层面的能力 D.教师的个性化能力 9.应激包括 (C,P60) A.紧张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B.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C.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枯竭阶段 D.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 10.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D,P101) A.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 B.知觉重新组织的过程 C.生成过程 D.信息加工的过程 11.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中,围绕智力因素展开的主线是(C,P100) 1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举例说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景中的作用】: 幼儿教育活动情景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概括教育目标和内容设置的教育活动情景。 作用:一、建构教育活动情境:就且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只有在一种开 放性的教育活动情境中,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聪明才智,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发展健康的体能,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二、监控教育活动情境:1.以物质情境及媒介。2.以幼儿群体为媒介,利用幼儿之 间的相互影响,实现教育目标。3.以教师自身为媒介,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良好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幼儿。4.实行教师角色转换。 三、调节教育活动情境:1.调整物质情境。2.调节教育活动情境气氛。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现象的科学。【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 目加以考察,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 发展性原则: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 三.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 育意义的课题,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学习有何特点,】

1. 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势和方法。 2. 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3. 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的参与。 4.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 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 2. 动作日益丰富和精通起来,言语也逐渐发展起来。 3. 象征性游戏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4. 幼儿游戏中,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 观察法: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 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研究方法。 2. 实验法: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 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3. 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 料的收集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4. 测量法: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有关资料的数据资料并加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旨在了解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或方面的发展状况的调查属于 A.相关调查 B.原因调查 C.现状调查 D.追踪调查 2.1岁前婴儿发现学习的基础性学习方式是 A.换位 B.辨别换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学习图式 3.按学习方法分类,幼儿的学习可分为 A.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B.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C.社会学习与创造学习 D.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 4.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描述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性知识 5.智力技能是靠内部言语及词的作用进行的,是以词的形式在“心里”完成的动

作,这体现出智力技能的 A.形式性 B.观念性 C.简缩性 D.表面性 6.儿童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与他人相同的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消弱或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欲望。我们把儿童这种社会性学习的方式称为 A.自我强化 B.替代性学习 C.替代性强化 D.观察学习 7.根据霍夫曼的道德情感发展理论,儿童开始能意识到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这个阶段属于 A.普遍性移情阶段 B.自我中心移情阶段 C.对他人情感的移情阶段 D.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移情阶段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性基本成分的是 A.社会认知 B.社会情感 C.社会行为 D.社会规范 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遵守规范,只重视行为后果,而不考虑行为意向的阶段是 A.前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无律阶段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4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2020年4月浙江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守恒性的形成在以下哪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C.加涅B.西蒙 D.奥苏伯尔 B.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面对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描述正确的是() A.学习是S-O-R简式 B.学习是学、思、习、行的循环整合 C.学习是由加工、预期和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D.学习是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的建构并生成意义的过程 4.原有知识为下位概念,新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水平比原有知识高,新旧知识之间构成总括关系,这种学习称为()

A.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5.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是学生的() A.身心发展水平 C.心理因素的发展水平 6.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是() A.联结说 C.顿悟说B.概括说 D.同化说 B.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D.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B.下位学习 D.发现学习 7.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C.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幼儿学习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 1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A.认知 C.游戏 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

A.迁移 C.负迁移 10.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是指() A.0~2岁 C.7~11岁 11.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何时开始?() A.1岁左右 C.3岁左右 12.以下不属于游戏的认知特性的是() A.自我导向 C.灵活性 13.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是() A.想象 C.表象B.思维 D.操作 B.正迁移 D.零迁移 B.2~7岁 D.11~15岁 B.2岁左右 D.4岁左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