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333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333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333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333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七章,第一节力(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P2-4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力的三要素是指什么?

4、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7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根据要求完成实验,并做对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

(1)实验

用力握钢条、纸等,用力拉皮筋、弹簧,压弹簧、皮球等并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说明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两人对拍气球,用磁铁吸钢球,用力推或拉课桌,用较小的力弹小钢珠与用较大的力弹小钢珠,描述你看到的现象。

说明①________②__________

综合以上实验请回答:

怎样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中产生作用的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就以上实验加以分析,同时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取决于研究对象。)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检测题

1、力是对作用,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2、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还可以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素是:力的。

5、小亮将足球踢出去的同时会感到脚尖疼,说明

6、画力的示意图

1) 人对弹簧的拉力:

2) 书对桌的压力:

两名同学黑板上板演,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做

五、后教

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如:推门、拧螺母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说明。

如:用手拍桌子,手也感到疼。

3、引导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并归纳。

①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

②沿力的方向画,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③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同时要标出力的大小和名称

六、课堂作业

P5 1、2、3、5

七、教后记

第二节弹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做弹簧实验,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师:手拉弹簧,拉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生:拉力改变了弹簧的形状。

师:粉笔被弹出去是什么力作用的效果?

生:橡皮筋(弹簧)的弹力,今天…….引入课题

(板书)——学习目标是: (投影)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7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弹性、塑性?举列说明。

2、什么叫做弹力?

3、什么叫做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5、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几点?

5分钟后检测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

1. 叫做弹性. 如___;叫做塑性.如

2. 叫做弹力。

3. 叫做测力计,它的制造原理是

4.测力计有和两种。

5.使用前要观察它和使用时.所测力不能;拉动时要避免与摩擦,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数面

五.后教

1、更正。讨论。引导

估计1—3没问题。

2、引导学生归纳

使用前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拉动时要避免与外壳摩擦

读数时. 视线要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六. 课堂作业:《基础训练》基础题

七、教后记

第三节重力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的位置.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来先看一个小实验:把粉笔头抛出去,发现粉笔头落向地面这是为什么?

生:粉笔头受到重力,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重力(板书) 课题。学习目标是

(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一>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9—P12页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重力?

2、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重力的计算公式,:每个字母表示意示意义及单位.

4、重力方向是什么?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5、什么叫做重心力?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哪?

10分钟后检测.

<二>学生分组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完成10页需填写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

四. 自学检测

检测实验效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结论。

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任何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B、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D、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

3.如图所示,质量是10kg的物体A正在斜面上向下匀速滑动,试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g=10N/kg)

五、后教

学生更正、讨论、引导学生归纳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或“向下”。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

3、画重力的示意图要注意重力的三要素。

六、课堂作业

P14 1 2 3 4 5

七、教后记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达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能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牛顿一生总结了三大定律,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6-18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实验填表和空格中的内容。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4、什么叫做惯性?

5、解释生活中惯性现象?并会分析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

5分钟后检测。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问题(1)

可能有维持运动需要力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演示实验

注意:1)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 水平表面由粗糙逐渐光滑

实验填表

3.指名学生回答问题(3)

包含两层意思: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其实指受平衡力。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再让学生回答问题(1)

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4)并举例说明(5)

让学生举例子(多叫一些学生回答)讨论、总结

五、课堂作业:P19 1 2 3 4

六、教后记

第二节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物体运动情况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师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答:略

师板书: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平衡状态。

师问: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生答:不受力。

师:但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不受力其实是指受平衡力,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二力平衡(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20---22的内容,同时思考:

1、平衡状态是指什么?

2、几个力平衡是指什么?

3、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4、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活在中的应用。

5分钟后检测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

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汔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小红用一水平的力去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

A 推力小于此时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B 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平衡

C 小红对桌子的推车等于桌子对小红的推力。

D 推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平衡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 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 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C 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时间5分钟,学生做题。老师监考。

五、后教

1、出示答案,对改(同桌)

2、统计全对同学人数人

3、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全对下面用3分钟时间小组讨论。更正

4、讨论更正。归纳

尽可能让学生回答,对为什么对。错应该怎么改正。

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相互作用力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平衡力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 3 4 5

选作题:

一、填空题

1.人用头顶球时,是与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如右图所示,球和网球拍都变了形。这表

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二是力的作用

力是。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

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发生

改变。

3.沿水平方向飞行的演习飞机到达目标正上方时,如果投弹,弹体

会落到目标的。

4.道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倾倒。

5.短跑运动员起跑都采用蹬式,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地,人就获得向的力,这是因为。

6.一列车正由南向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

好竖直下落到地面,这一现象说明的是。

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

作用,另一种是作用。

8.一个长方体木块立在桌面上,如右图所示。用手指沿水平方

向推它的下部,木块滑动;用手指推开它的上部,木块翻倒。这

说明。

9.下图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图(b)表示力能

使物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0.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他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C.作曲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11.子弹从枪膛里射出以后仍然向前飞行,这是由于( )

A.子弹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D.子弹受到惯力

12.以下所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B.放在不太光滑的滑梯上的木块匀速直线下滑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13.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路段对机动车辆限速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右侧通行D.大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14.列车在轨道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一名乘客在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那么,这位乘客的落地点( )

A.在起跳点位置B.在起跳点的前方

C.在起跳点的后方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5.摩托车作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前轮先着地B.应该前后轮先着地

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16.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只有力的大小B.只有力的方向

C.只有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7.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去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用力蹬冰面,但仍能滑行很远。要解释这些现象,可利用下列知识中(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A.B.C.D.

18.冰球运动员在水平冰面上用杆轻击冰球,冰球在冰面上滑动,最后会停下来,这是由于( )

A.冰球的惯性消失B.冰球不再受到水平向前的作用力C.冰面还不够光滑D.冰球被击出时速度太小

19.小明用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只箱子,但未扰动,这是因为( )

A.箱子的质量太大了B.推力小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C.推力等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D.箱子没有了惯性的缘故20.地球要自转,又要公转,因此,在地面上的物体,都是带有很大速度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一个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比较其在白天和夜晚的速度,则( ) A.白天大B.夜间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三.简答

1.木工师傅调整刨刀位置时,用斧头打击刨身后部,刨子就从刨身中退出,这是什么道理?

七、教后记

三、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的大小因素。

3、认识摩擦力的利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提问:师:地面上运动的自行车停下来其原因是什么?

生:自行车受到摩擦力的的缘故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摩擦力(板书)。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看课本P23---26的内容,同时思考:

1.什么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怎样?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

做甲乙实验,填下表得到的结论是:

做甲丙实验,填下表得到的结论是:

填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举例子)

5分钟后提问.比谁能正确回答

三、学生自学

四、自学检测:

1.某物体重50N,当用30N的水平力向西拉动它时,它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N方向

2 .

P26 6、9

五、后教

1.教师引导总结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指导学生按探究进程进行.

突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F=f= 控制变量法.

3.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板书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

问题3、4 估计没问题

六、课堂作业

P26 1 2 3

七、教后记

第九章压强

【学习目标】

1、知道压力并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掌握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看电教片问蝉为什么能将口器刺入坚硬的树干里而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的脚掌却不会陷入松软的沙漠里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压强(板书)。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29---32的内容比一比谁看书认真注意力集中,6分钟后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方向如何?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什么叫压强?它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每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分别是什么?

1/m2 读作1N/m2= pa

压强的单位专用的名称是,简称,符号,为了纪念国科学家。

三、学生自学

四、自学检测

1、在以下图中,画重力,压力示意图。

2、引导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3、把重力为29.4N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地面受到的压强是P a

五、后教

学生板演(多叫几名学生)老师补充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引导学生比较图9.1—3:

甲、乙两图问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得出什么结论:板书

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乙丙两图问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得出什么结论:板书

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2)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总结:提问学生回答问题2 并板书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作用面积也可以说成受力面积)

更正板演中错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

压力有时并不等于重力;

受力面积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

也就是:小物体的面积

单位S的单位是平方米(m2)

补充:面积单位的换算:1m2=104cm

六、课堂作业P32 2 3 4

七、教后

压强(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运用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压强。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自学

目标的实现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引课:“生活中,有时要减小压强,有时要增大压强”,请同学们看课本P31-32的内容,结合图片信息和公式P=F/S总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3分钟后检测。

三、先学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认真、紧张自学。

四、自学检测(5分钟)

1、下列几种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铁路的铁轨铺在枕木上

房屋的墙基砌得比较宽

刀刃磨得很锋利

坦克装有两条宽履带

背行李的背带做的宽一些

载重汽车多用几个轮子

压路机上的碾子的质量很大

注射器的针头做的很尖

2、水平实验台上放一正方体木块,木块的重量约为8N,与实验台接触的面积约为16dm2,求木块对实验台的压强

两名同学黑板上板演,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做

五、后教

更正讨论归纳

1、让发现有问题的学生更正,直到没有问题为止

2、小组讨论,有争议的题

3、评讲

第一题不论对还是错都要问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

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第二题:评做题是否规范单位是否统一

掌握面积之间的换算关系常用的有

1m2=100dm21m2=104cm2

或1dm2=10-2m21cm2=10-4m2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32页2、3、5

选做题:如下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甲、乙说明:。乙、丙说

明。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法。

3、⑴压强定义: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⑶公式,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S:(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F=G=mg)和(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地面。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

5、(2010四川广安,13题)动物的生理结构是它适应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为它的生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实例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不正确的是()

A.啄木鸟嘴的尖喙能够让它在啄木时对树木产生很大的压强,从而啄穿树木

B.壁虎脚掌上的吸盘,能利用大气压强把自己牢牢地粘在墙壁上

C.骆驼脚掌宽大可以增大它对地面的压强,方便在沙漠中行走

D.深海鱼到浅海后由于水压的减小所以不能成活

6、(2010福建龙岩,11题)站在地面上的小宏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走动

B.抬起一只脚

C.坐在地面上

D.平躺在地面上

6.(2010江苏徐州,6题)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7、为纪念郑和七下西洋将华夏文明传扬于世,闽江口屹立起国内最大最高的一尊石雕像。石雕像和基座的总质量为7×105kg,基座底部呈正方形,面积约为50m2,则石雕像和基座总重力是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Pa。(g取10N/kg)

8、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石柱,高为0.4m,横截面积为0.15m2,质量为150kg,g取10N/kg.求:

(1)石柱的重力;

(2)石柱的密度;

(3)石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9.小华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在10s内滑行80m ,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40kg,已知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5cm2。问:(1)小华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2)小华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小华在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大?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怎样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10、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质量 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

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3)一块同规格的空心砖和实心砖,以相同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最多相差多少帕?

七、教后记

二.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

3、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4、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此素有关。

3、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上节我们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本节课学习液体的压强(板书),

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个小实验:

(一)、演示实验

1.液体对容器和侧壁都有压强

①做实验

让学生观察倒入水之前橡皮膜情况

②现象:橡皮膜是平的。

倒入水之后橡皮膜情况

现象:橡皮膜向外凸起。

③这个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尽可能向多个学生答)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二)、演示实验

1、实验指导

液体对容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的压强又如何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实验之前首先来认识一个新的仪器——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压强计

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有橡皮膜探头、胶管、U形管。

(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结论: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现在,利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2、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骤,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

实验1:指名学生回答。尽可能让淡定生总结学生总结不完整的老师再补充。

现象:U形管液面有高度差且高度不变。

结论: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

教师演示实验第二步骤,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

实验2:指名学生回答:

现象: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增大

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教师演示实验第三步骤,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

实验3:指名学生回答:

得到的结论: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34—36页的内容,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什么?每个字母的意义和单位是什么?

2、仿例题会做类似的计算题

3、什么叫连通器?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应用有哪些?

(二)、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紧张、认真看书。

(三)、自学检测

1、某容器内装有10cm高的某种液体,已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800Pa,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2、盛水容器中有a、b、c、d四个点,

位置如图所示,水在a、b、c、d四处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P d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Pa < Pc

B、P a= P b

C、P b>P c

D、P b=P d

3、回答船闸是利用什么道理制成的?

(四)、后教

1.更正讨论

2.教师强调公式P=ρgh中的h指的是“深度”而不是“高度”,也就是液体内某点到液面的距离。3.连通器中液面向平的条件:画图分析。

四、课堂作业:

必做题:《基础训练》基础题

选做题:如下

液体压强强化练习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目的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斧头、菜刀具有很窄的刃,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_____,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_____.

4、瓶中水从小孔A、B处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得更急些,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此时如果把瓶盖盖好,则会出现的现象是:。

5、如下图所示,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比较a、b图实验,说明;

(2)比较b、c图实验,说明。

6、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的实验是___________;一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___________Pa;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9四川绵阳)19.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宽20.2 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Pa,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N。(g取10 N/kg)

8.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 ) 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9、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如图14所示),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水的密度为1.0×l03 kg/m3,g取10 N/kg。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 ×105 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10、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空玻璃杯,它的底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1)求玻璃杯的重力大小。

(2)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测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右图中(a)、(b)、(c)的哪一种?(水的密度为,取g=10N/kg,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11、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12、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五、教后记

三.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有压强.那么气体也有压强。本节课学习大气压强,(板书课题),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

二、演示实验

为了大家能够感觉到大气压的存在,我们来做几个实验,感觉大气压强的存在.

1、吸盘挂物体.放入真空罩抽气后吸盘物体掉下

抽气前:有气体

抽气后:吸盘外无气体.

2、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乒乓球放到瓶口倒置过来,发现乒乓球不掉下来

覆杯实验

观察分析:满杯水盖上一张硬纸倒过来水不流出.纸不会掉下,大气托住了纸片不掉下(未装水是掉下来)

3、马德堡半球实验.

抽气前:结合在一起,轻松拉开.

抽气后:几个同学怎么也拉不开.

通过以上实验:表明大气压强确实存在于我们周围那么大气压有多大,怎么样测量大气压呢.?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39—42 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检测。

1、什么叫做大气压强?

2、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该实验中管内水银面上是该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是mm 或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计算760 mm水银柱对底部产生的压强是多大?g=9.8N/kg

4、一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o= 粗略计算时Po=

6、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m 大气压减小

7、什么叫气压计,包括和两类

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骤,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

______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

三、学生自学

四、后教

学生结全.演示实验总结.学生回答不完整的老师补充

学生可能回答不完整或不会小组讨论发言.

原理:P=F/S

器材:橡皮碗,玻璃板.测力计.刻度尺

步骤:略……

缺点:只能粗略测值(更精确的方法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3 4 5 水银有毒,本实验禁做.

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那么气压与高度有关吗?

指名学生回答6.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补充,

7.8题估计学生没有问题

五、课堂作业

1、背概念

2、必做题:P43 4

3、选作题:如下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后立即开展了紧急救援。在救援过程

中,被困者所在的地方是一狭窄空间,已经被坍塌的水泥柱和其它杂物封顶,仅留下4厘米宽的小缝。搜救队员拿出一张1米见方的黑色气垫,勉强将其塞进小缝,然后用一根气管将气垫与高压气钢瓶相连接,将高压空气迅速注入气垫,20几秒的时间气垫便长高了30厘米。将压在它上面的水泥柱轻松的顶起来,营救通道打开了。这种气垫的正式名称叫“起重气垫”,若这种气垫最大力气可以顶起约68吨重的物品,那么,“起重气垫”里面的气压应加到约___个大气压。

2、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

3、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A.用吸管吸牛奶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D.水往低处流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下列关于大气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水柱10m高,

B.山顶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大气压高,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0C,

D.同一地区大气压也是变化的.

6、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如图10所示,结果是( )

A.仍是满罐水;B.水将流出一部分;

C.水将全部流出;D.以上答案都不对。

7、以下各事例中不足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高压锅 B.抽水机

C.拔火罐 D.吸盘式挂衣钩

8、在地球表面附近,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从天空飞行的飞机上测得大气压为Pa,此时地面上的大气压为Pa,由此可知飞机的飞行高度是_____m。

9、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水的温度在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内能随之;因为高压锅

良好的密封性,使水蒸气不易外泄而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从而提高水温,所以容易煮熟食物。

10、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是___________的作用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11、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李育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八年级下册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每节两课时。 第一节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亠年级丄学期

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 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

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 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 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5522266.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初二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怎样认识力 主备人:于斌第6章第1课时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 2、会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阅读课文2页 6-1图要求举例生活用 力的单位、符号、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概念。 力产生的效果是:(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2、认真看课本5、6页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例子 (1)完成填写5页空白处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甲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记住力的三要素 自学检测: 1、在6-2图中写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总结: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说明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3、如图1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方法:1.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2.看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达标测评: (一)必做题(共20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 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 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还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图 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图 1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 变。[均选填“(a)”、或“(b)”] 3.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 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铝桶 C.绳子 D.手 4.力是_ ___对__ 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____物体和____物体.。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____N. 5.对于磁铁和铁钉之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只是磁铁,受力物体只是铁钉 B.只有当磁铁与铁钉接触时,它们之间才有力的 作用 C.磁铁和铁钉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D.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铁钉对磁铁没有吸引 作用 (二)选做题: 用力划水,船才能向前进,划水的方向应该向哪个方向?为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教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

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承上启下的关键的过度时期,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为了切实搞好各班物理科教学,力争让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为九年级及中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拟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教学根本目标,以常规教研工作和教学常规的落实为主要工作,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精神并落到实处,按照学校教务处指导要求,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学习,加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使更多的学生提高物理成绩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八年级二个班,大部分来自陆河县内,少数来自临近县--陆丰市和揭西县,由于我校七年级已经开始接触过物理一学期,所以这时候的八年级学生(插班生除外)对物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兴趣,特别是八(1)班重点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氛围较佳,基础更为扎实,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力争学习成绩大幅度超越次重点班。八(2)班是普通班,是我教学一大难点,把好班教好,不能代表一个老师的有多好,能把普通班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才是体现一位教师优秀教学的证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物理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

养他们一定的学习习惯,狠抓基础知识,杜绝难点,学习成绩尽量与重点班缩小差距。 三、教材分析(沪粤版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3、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4、教科书图文并茂,由一个物理现象引发一个问题,由一个师生科学探究解决一个物理知识点,由一个知识点来为生活、生产服务,再由一配套练习巩固加深基础知识和各重难点。 四:目标任务 1、切实抓好本学科教学工作,从工作基础环节入手,从大面积的差生入手,从科学的方法入手,扎实工作,力争使八年级二个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都有较大提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浮力教案

物理教案 解愠初级中学王瑞菊 课题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大钩码、水、烧杯、酒精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演示实验;将木块投入水中,木块最终要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分析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力情况,得出得出浮力的概念、方向和施力物体。 二、板书课题第1节浮力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四、浮力的教学 (一)、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实验得出: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要受浮力作用。 (1)演示:钩码在水中要下沉。 (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3)演示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4)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得出浮力的大小为:F浮=G-F示(称重法) (5)总结出测量浮力的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50页"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上面那一自然段文字,并结合图10.1—3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检测)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3.分析其受力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检测(一):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的深度,受到液体的压强,因而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 (2)长方体下表面的深度上表面的深度,因而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 强上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强,液体对长方体向下的压力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4、更正点拨利用课件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51页至5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检测)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课本所举的事例可以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怎样进行实验验证? 2、学生自书中内容 3、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2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 将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不接触容器底和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所受的浮力是否不同? 检测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自主探究二(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体积的关系 将物体从空气中缓慢浸入水中,逐渐增大浸在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检测现象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钩码受的浮力越。 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浮力。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比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酒精中受的浮力。 自主探究三(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盐水和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检测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 4、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更正指点,注意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体现控制变量法。 5、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六、当堂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教科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略)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授课计划进度安排表

教学工作计划 为适应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物理教学工作有续进行,现对本学期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安排,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尤其在初三物理复习中注意精讲精练,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做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在教学中不段学习、总结,最大努力的提高自己教学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二教材中,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实验,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 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幻灯机大屏幕实物展台黑板 五、板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一、电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例:U=220V=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部分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教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使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 最好要提示一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