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6-2017年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认、读、写6~10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1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组成,能用“>”“<”和“=”来表示10以内各数的大小。

3.根据10以内数的组成,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4.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5.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作为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本单元的知识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观察来进行的。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

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观察和操作作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习的任务突出观察和操作的重点,如学生对教材第65页反映连加过程的小鸡图的观察,重点就应放在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1只小鸡的增加过程上,以此让学生观察,更好地为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服务。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首先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让他们有观察和操作的欲望。其次,全体学生都要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自己所参与的观察和

操作的活动过程。另外要特别注意把观察和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2.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6和7、8和9、10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使学生数数、抽象数的概念、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作用。如认识6和7的主题图,教学时除了运用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6和7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关于讲卫生、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以此让学生在认识数6和7的过程中,同时感受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方面反映了数的概念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的考虑。教学时要注意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的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的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4.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的加减法计算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引导学生掌握。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对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教学时要高度重视这些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如果部分学生不采用教材介绍的方法计算,而用数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让他们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逐步掌握其他计算方法。

5.加强对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

教材从本单元开始安排了大量的“用数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教材通过具体画面创设恰当的情境,用扩线“”表示总数(或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所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探索,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怎样在问题情境中去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6.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让学生在观察和拼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认识数和计算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去数自己书包里的课本的本数、自己的座位号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3)引导学生感受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老师应积极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1课时5加减混合……………………………………………………………………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6、7的认识

教材第39~41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1~4题。

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地读、写6和7。掌握7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学会数的分与合。

2.通过认数、数数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关心集体、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正确书写6、7,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6、7的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片等。

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复习数的组成。

1.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6、7的主题图。

(2)请同学们自由看,自由说。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带着问题说。

图上有些什么?

数一数有多少人,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4)集体交流。

①图上有多少个同学?(学生边数,老师边在图下出示6名同学的头像,再数,数一个,下面相对出示一个点子。一共有6名同学,相对出示6个点子)

②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方法同上,老师和同学一共有7人)

③图上的桌子和椅子各是多少?同桌指着一个一个地数。

(5)像这样6个同学,7个人,6张学生课桌,7把椅子,都可以用数6和7来表示。出示卡片6和7让学生认。

板书:6、7

(6)生活中有很多事物的个数可以用6和7来表示,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办法摆一摆,找一找,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也可以用6根小棒和7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让同桌看看,数数。

(7)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摆圆片或三角形,可以摆数字卡片,还可以摆各种图片、苹果、桃子、花朵等。

(8)学生汇报。(6根小棒可以用6表示……)

(9)小结: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6、7来表示,你能说说吗?(我们小组有6个人,有6块玻璃……)

2.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刚才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个以后,再数一个就是6个,接着再数一个就是7个。

(1)在计数器上先拨上5颗珠子,数一数,再拨1颗,再数,再拨1颗,再数。(5颗

6颗7颗)

(2)出现放大的断直尺图(直尺图上只标出0和7,老师手里还有些数字卡片),让同学帮这些数字找到在直尺图上的位置。其他同学按直尺图上数字的顺序摆出数字卡片。

请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0~7)

请第三组的同学读一读。(7~0)

同桌互相读一读。

(3)小结6、7的顺序。(6添上1是7,7在6的后面)

(4)学习比较大小。

①启发思维:刚才6添上1是7,那么6和7相比,谁大呢?

出示点子图,验证:6<77>6

你是怎么知道6小于7的?(数的,6个点子比7个点子少,所以6小于7。想的,因为6再添上1是7,7比6多1,所以7比6大……)

②5和6比又怎样呢?

独立完成5○6,6○5,然后交流。

③请你说出比7小的数。(0~6都可以)

请你说出比5大的数。(6、7,也可以是别的数)

④两人一组,请你当小老师,给对方出一道这样的题。

3.学习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小金鱼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投影出示教材第40页的金鱼图)老师指导学生完成。

(1)老师一读出要求,同桌就互相说出答案,并填空。

(2)同桌之间互相提问题。如从左边数第3缸有几条鱼?从右边数第5缸有几条鱼?同桌之间一个提问,一个回答。

4. 6、7的书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6、7)显示出来。

提问:你看6和7分别像什么?(6像小哨嘟嘟吹,7像镰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笔写成的,请你看清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老师示范写或电脑显示书写过程)

然后描写6、7,最后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5.学习数的组成。

(1)教材第41页涂一涂,填一填,仔细观察第一行有几个圆圈?(6个)涂了几个?(5个)这6个圆圈就分成了几和几?(5和1)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5和1组成6,同时填6的组成。

(2)我们再接着往下涂,边涂边说。

(3)交流学习,重点指导。

(4)看到你想到了什么?(和)

(5)学习7的组成。

先让学生拿出7个木块,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说组成,然后集体交流。板书:

提问: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同桌说说,然后对应地在下边板书出来。

(6)读、记这两个数的组成。

自由读,同桌读,对口令读。(学生甲:6和1。学生乙:组成7……)

1.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2.教材第41页“做一做”的第2题。

老师讲解第1幅图,图中有5个圆圈,5和2组成7,再画2个圆圈就是7个圆圈。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3幅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题。

4.练习九的第2题。

5.练习九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看可爱的大熊猫。

然后弄清“从左数,是从哪边数,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是从哪边数起。”最后老师读题,学生完成。及时订正检查。

6.练习九的第4题。

根据6和7的组成完成此题,学生独立填写,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1.填数。

2.在○里填上“>”或“<”。

6○76○57○34○72○67○5

3.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647

2. 略

3. 467

4. 5675<65<76<76>57>57>6(从中任选两个即可)

5.略

6.从左到右依次填:544365465 4

思维训练

1.

2. <>><<>

3.2713最后一个答案不唯一,可以填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6、7的认识与组成

6和7的写法:书写6时,下半部分要圆,充满下半格。

书写7时,起笔在上半格上部,竖要倾斜一点儿。

6和7的组成:

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

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2.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6和7的认识包括数数、认识数字6和7、7以内的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6和7、6和7的组成等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5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顺序,而且还会比较它们的大小。“6和7的认识”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使学生形成数感和符号感创造条件。

教材在第39页安排了一幅主题图,这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生动画面。可先数出教室里面有6个人在打扫卫生,门口又走进一个打水的小朋友,从6再数到7得出一共有7人;还可以先数椅子或桌子。认数的内容,教材将人物图、点子图、数小棒和摆小棒等内容竖着对应编排,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图抽象出数,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材在第40页通过计数器

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5增加1是6,6再增加1是7;6比5大1,7比6大1。由此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第40页不仅安排了6、7的序数意义,同时还要求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区分第6缸和6条、第7缸和7条),这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一。写数字6和7的编排与1~5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教材在第41页集中安排了6和7的组成,先讨论6的组成,然后学习7的组成。先让学生给圆圈涂色,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组成。7的组成,教材是通过分正方体去体现的,教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从而自己得出。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 )2( )4( )。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教材第39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人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一位女同学。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老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3)交流、汇报。

老师:图上有些什么?

学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老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学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老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学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再数老师,一共7人。

老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学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在黑板上粘贴小红花奖励,下同)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数量、学生的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数量、师生的总人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小组合作,分别用6或7根小棒或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上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3)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

(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老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上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1)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6>5

(2)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缸数到第7缸,再观察第6缸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鱼缸是第4缸。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缸,再数一数缸里有多少条金鱼。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结合黑板上的小红花,说一说第一小组得了几朵,哪个小组得的最多,第四朵小红花是哪个小组得的。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紧跟教材教学内容,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图片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象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镰刀等)

2.图片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老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教材上的田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象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6、7的加减法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的第5~7题。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6根小棒,7个圆片,7朵花等。

1.口算。

2+1=1+2=3+1=2+2=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填空。

1.老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以内数的减法了。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有关6、7的加减法。

板书: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1)学生摆圆片。(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摆)

老师提示学生一边摆5个,另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说意思,并各自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老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

1+5=

提示学生观察: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不完全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呢?两人一组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甲:因为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5个圆片,后看到的是右边的1个,所以我写的算式是5+1。

学生乙:我先看到的是左边的1个圆片,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个,所以我写的算式是1+5。

老师说明: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同学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有不同的算法,如5+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5和1组成6,所以5+1就等于6。还可以往后数一个:5、6,5+1就等于6。还可以数小棒,1、2、3、4、5、6……只要计算正确,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但要强调第一种用数的组成来口算。让学生互相说说5+1等于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2课时) 二、位置(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 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课标》修改稿---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 (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范文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 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 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几、十10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

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填一填。 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 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10

-13和10=3-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第几教案 人教版

人教标准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三课时第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 道是哪里吗? 2、出示挂图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 体式的书写艺术。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农场吗?今天我们一起乘车去,看看我们能在农场做些什么?好吗? 好,那我们现在就出发,请坐上我们的口算号公交车。全对才可以顺利进入农场。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二、新授 1、教学连加 师:恭喜小朋友们能够顺利进入开心农场,下面我们开始分工,女生开始干活了,瞧,女生在干什么?(运南瓜) 师: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女生运了4只南瓜) 师:现在你有知道了什么?(又运来了2只南瓜)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回答)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南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师:快看女生又运来了一个南瓜,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女生一共运了几个南瓜吗?你能帮红红算算吗?怎样列出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念一念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到的不一样,你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回答,并引导学生说出连加算式) 师: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算式,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如何计算呢?结合刚才女生运南瓜的场景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小结。 师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先算前两个数,师板书如下 4+2+1=7 4+2+1=7的计算过程 试一试1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谁能描述一下,左边、中间、右边分别有几根?问题又是什么呢?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说算式并说明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想想做做1 小朋友开心地在农场劳动,把小鸟也吸引来了。(出示图片)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义。(学生说图意,列算式并说每个数的意义) 三、教学连减 1、例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北京版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的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 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3. 使学生领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 使学生喜欢数学,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口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领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出示13。 看到13,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可引导) 2. 教师出示15。 看到15,你能想到什么? 二、新授。 1. 集体学习。 摆出15根小棒,怎样一眼就能让人知道是15根呢? 谁知道他是怎么摆的? 看着这个小棒图,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10+5=15 5+10=15 15-5=10 15-10=5 2. 自主操作。 从11—20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用小棒把它摆出来,根据你的小棒图列出几个算式。 3. 展示。 将学生书写漂亮的算式帖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你最欣赏哪个?为什么?你想给谁提个建议? 4. 分类。 黑板上有这么多漂亮的算式,如果让你给他们分分类,你想怎样分?

5. 小结。 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10在我们的计算中可重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6. 教学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请你观察,每个加法算式中都有几个成员? 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教师指算式中的某一部分,让学生说出名称。 在每个减法算式中,也有3个成员。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 三、在( )里填上>、<、= 18-0( )18 10( )15-15 16-10( )8 10+7( )19 16( )0+16 19-6( )10 5+10( )14 11( )12-2 四、小结: 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上:《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全套)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命题人:王振良) 姓名得分 一、填空(21分) 1.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2分) ()()()()2.给不同类的物体涂上颜色。(2分) 3 的上面一个数是();5的下面一个数是( );的左边一个数是(); 5 的右边一个数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分) 5. 从上图右边数起,第1个鱼缸里有6条鱼,第3个鱼缸里有( )条鱼;有5条鱼的是第( )个鱼缸,它左边一个鱼缸里 有( )条鱼,右边一个鱼缸里有( )条鱼. 6. □里能填几? (4分) 10>□ 3<□7=□□<5<□ 7. 6 7 □9 10 2 □□□ 6 2 □□□□ 8.比7小的数有。 9.比3大比9小的数有。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5+( )=10 8-( )=0 10=7+( ) ( )+2=9 3+( )=10 ( )-( )=5 三、画一画 (4分) 1. 每次画6个△,分成不同的两堆。 ( ) ( ) ( ) 2.画○比△多4个:△△△△△△ 四、在○里填上“>”、“<”或“=” (8分) 5+2 ○ 8 8-4+2 ○ 6 7-4 ○ 3 10+0-7 ○ 2 6-1 ○ 4 9-4+2 ○ 7 5+4 ○ 10 9+1-4 ○ 4 五、填一填,排一排 (6分) 2、0、4、8、9、6、10、1中 1.这里共有( )个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从右起第4个数是( ),从左起第3个数是( )。 3.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六、直接写得数 (12分) 10-8= 9-8= 10-8+1= 2+4= 6-3= 8-4+2= 6+4= 2+2= 1+6-5= 8-7= 10-3= 2+7-3= 2+5= 4-2= 6-4+5= 9-6= 4+4= 1+9-4= 七、写一写(5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SHUXUE 第一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2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 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 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 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板书设计

课题: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清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策略与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连加、连减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农场吗?今天红红可高兴了,因为学校组织他们去农场劳动,你们想不想也跟着去看一看呢?可是农场主说了想要进入农场的小朋友必须答对这几道口算题,你们能不能答对,顺利进入农场呢?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由一组学生开火车完成口算) 二、新授 1、教学连加 师:恭喜小朋友们能够顺利进入开心农场。瞧,农场里有什么?(出示课件)你能用几句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怎样列算式呢? 4+2 红红来了,在干什么呢?原来她在运南瓜,不一会功夫,她就运了这么多(出示南瓜图)。谁能先、然后、最后这些词来描述一下这幅图?(指名回答)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回答)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南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4+2+1= 师:谁会读这个算式?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见到的不一样,你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回答)师:谁来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 说明:对了!象这样连续加几个加数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这个连加算式中的4表示什么?2呢?1呢? 师:红红运来了这么多南瓜,把算数不好的红红难住了,她不知道自己一共运来了几个南瓜,你能帮红红算算吗?怎样算呢? 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如何计算呢,把你的方法给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并询问学生)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小结。 师总结:一般情况下我们先算前两个数,师板书如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3、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练习口算 在课件上展示口算题,让学生抢答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1: (一)教学连加: 课件演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解决问题各种类型专题指南 看图列式专题学习 一、如何做“看图列式”? 解题顺序: (1) 首先是找出问号“?”在哪里?(求未知条件)和找出已知条件(数清楚)。 (2)列式计算(带单位)。 (3)检查算式的得数是否与“ ?”的关系是一致(一样)。 解上面那题: 这题是求左边的部分数(求差),已经知道的数量有总数和右边的部分数。 那么就是用 总数 - 右边的部分数 = 左边的部分数 12 - 5 = 7 (本) 有同学可能做: (1)5+7=12(本),这题总数已知,不用再求。(这样做是错的) (本)

(1)这题“?”号在大括号的下面是求总数。(求和)。 (2)列式是:左边部分数+右边部分数=总数 7 + 5 = 12(本)记得带单位 (3)检查:得数是12,与我们要求出的“?”,关系是一样的。 二、一图四式:(两加两减) (1)首先找出总数。(这是重点) (2)区分所有图形,分了几部分(几堆)? 用式子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总数 总数-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 5+2=7 2+5=7 7-5=2 7-2=5 三、有虚线的减法看图列式。 凡是以后看到有虚线的,首选是用减法。 (1) 5-3=2(个) 5-2=3(个)

(2) (a)虚线圈多少,就减多少,表示去掉、删除的意思。 (b) 用减法时,一定要先找出总数。 用总数-划掉东西的数量=剩下的数量 7-2=5(个) (C)最后纵观全图,数一数剩下东西的数量是否和我们列式求出的得数是一致。 (3)情景图 I、做情景图的列式,是有先后顺序的,如上图中原有3只小鸟,先飞来了2 只,又飞来了1只,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II、在家辅导时,可以让同学口述一下图中的事件发展的顺序。 III、然后列式,上图列式最好的是3+2+1=6(只),是按顺序做出来的。 还有情景图如(a)剪刀剪东西 列式一定是8-1-3=4(个),因为是先剪下1个,再剪下3个,剩下4个。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测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4分) 1、 2、 (1)上面一共有( )个数字,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我还能给它们排排队呢。 ( )>( )>( )>( )>( )>( )>( ) 3 比多( ),比少( )。 ( )<( ) 4 (1) 3+□=7 (2) 4+□=8 5、1□ 2□□□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二、计算天地我最棒:(23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5分) 10-9= 0+7= 1+9= 10-10= 10-8= 3+7= 10-4= 10-3= 7+2= 9-3= 3+0+5= 8-6+5= 4+4-5= 3+3-5= 10-5-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6=10 □—2=4 5—□ =2 10+□ =10 3、在○里填上“+”或“—”。(4分) 4○5=9 9○1=10 10○6 =4 8○2=6 (4(1)画 比 3个。 (2)画 比 少2个。 ,错的打“×”。(4分) ( ) ( ) 五、智力大比拼:看图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28分。) 1、 □○□=□只 □○□=□只 3、 4、 □○□○□=□( ) □○□○□=□( ) □ ○ 2、

□○□=□( ) 6○□○□=□( ) 7、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六、我是数学学习小能手: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8分) 1、 现在有几只? □○□=□只 2、10 那么藏着的还有几个人呢? □○□=□个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试卷(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计算园地 一、我是计算小能手!(16分) 3+9=5+9=5+8=4+7=4+2= 6+9=12-10=8+8= 18-3=6+3= 5+7=6+11= 3 + 3= 4+5=5+0= 3+5=5+7=2+8=4+3=0+10= 14-4-3=4+0+6=16-6-9= 6+6+6=16-10+4=3+9+5= { 二、我会填(33分)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4、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5、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6、在里填上“<”、“>”或“=”. 9- 3 911+4 1514+4 14-4 7 6+36-6 1239 5+7 10的算式()() 8、里填上“+”或“-”. { 14 4=10 16 4=20 8 7<912 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5+6=()+3 4 + 9=()+() 动手实践 一、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分) ()个()个()个()个 2、☆☆☆☆★☆☆☆☆☆☆☆☆☆☆☆☆☆ (1)一共有()个五角星。 】 (2)将左起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面有()个☆ 二、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有()个。 2排第(),从右数排第()。 3)把从左数第5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三、试试你的眼力如何!(5分)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颜色。 " 2、数一数,填一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

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案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几 班级:姓名:得分: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1、师生交流 三、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四、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五、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六、探求新知 七、1、初步感知 八、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九、(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十、(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十一、(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十二、(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十三、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十四、(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十五、(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十六、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4、(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5、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6、(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7、三、反馈练习: 8、1、投影出示:5只小鸟 9、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10、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11、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12、四:作业: 13、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4、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数学10几加几和10几减几练习题

10+1= 18+1= 11+2= 13+3= 15+3= 11+4= 13+5= 12+2= 15=1= 13+6= 10+5= 14+3= 16+2= 13+2= 10+2= 12+7= 15+2= 12+4= 16+3= 12+5= 11+6= 15-5= 13-2= 15-4= 18-5= 17-3= 14-2= 16-3= 12-2= 19-3= 17-2= 16-5= 14-3= 15-2= 18-6= 19-5= 11-10= 18-3= 19-6= 17-4= 19-9= 16-1= 10+1= 18+1= 11+2= 13+3= 15+3= 11+4= 13+5= 12+2= 15=1= 13+6= 10+5= 14+3= 16+2= 13+2= 10+2= 12+7= 15+2= 12+4= 16+3= 12+5= 11+6= 15-5= 13-2= 15-4= 18-5= 17-3= 14-2= 16-3= 12-2= 19-3= 17-2= 16-5= 14-3= 15-2= 18-6= 19-5= 11-10= 18-3= 19-6= 17-4= 19-9= 16-1= 10+1= 18+1= 11+2= 13+3= 15+3= 11+4= 13+5= 12+2= 15=1= 13+6= 10+5= 14+3= 16+2= 13+2= 10+2= 12+7= 15+2= 12+4= 16+3= 12+5= 11+6= 15-5= 13-2= 15-4= 18-5= 17-3= 14-2= 16-3= 12-2= 19-3= 17-2= 16-5= 14-3= 15-2= 18-6= 19-5= 11-10= 18-3= 19-6= 17-4= 19-9= 16-1= 10+1= 18+1= 11+2= 13+3= 15+3= 11+4= 13+5= 12+2= 15=1= 13+6= 10+5= 14+3= 16+2= 13+2= 10+2= 12+7= 15+2= 12+4= 16+3= 12+5= 11+6= 15-5= 13-2= 15-4= 18-5= 17-3= 14-2= 16-3= 12-2= 19-3= 17-2= 16-5= 14-3= 15-2= 18-6= 19-5= 11-10= 18-3= 19-6= 17-4= 19-9= 16-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