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

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

人才”。

1993年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所颁布的文件《关于改革和加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工作的若干意义》中提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城乡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又红又专的应用型或职业型高等专门人才”。

1995年国家教委教职[1995]12号文件中提到:“职工大学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担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部分中级)实用技术、管理人才的任务”。

1995年8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会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经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用工作。这类人才一般可称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从上述国家教委有关文件对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阐述以及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实体职业大学和职工大学培养目标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到明确结论:高等专科教育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1)人才类型是技术型(应用型、实用型等)人才

(2)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

(3)工作场合是基层部门、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

(4)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二)我国高专教育与高职教育办学机构的实际培养目标,可以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

1.高专:

上海机专――生产现场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

上海化专――生产一线工艺及运行技术人员。

嘉兴工专――现场技术及管理人员、工地施工员。

杭州工专――中小型工厂生产一线技术人员。

盐城工专――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技术和管理)

2.职业大学:

金陵职业大学――大专层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江南大学――各行各业生产一线专门技术人才。

常州工业技术学院――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襄樊职业大学――大专层次的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的一线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苏州职业大学――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及管理人员。

3.职工大学:

上海轻工业局职工大学――生产一线工作的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

上海机床公司职大――从事数控机床编程、调整、操作及维修的技术人员。

上海二轻局职大――从事生产线上工艺工作及工艺装备设计的技术人员。

上海仪电局职大――从事生产现场工艺工作及工艺装备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

大同矿务局职大―煤矿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机电技术人才。

沈阳新光动力机械公司职大――从事柔性加工自动线上的编程、调试、操作及

维修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

由此可见,我国各高专及高职院校实际的培养目标也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培养的是同一种人才类型――技术型人才。从上述学校的教学计划看,也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主要以高中文化作为学习专业的基础。学制一般为2~3年。学历为大专层次。

(2)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要掌握扎实。

(3)强调专业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的培养。在办学方面,高专和高职都重视服务目标的针对性、(地方、行业和企事业),都与地方、行业及企事业有广泛合作。因而,在办学方向也有较大的一致性。

(三)从六十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高等教育产生了结构性调整。当前世界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由三种教育类型组成:学术教育、工程教育及技术教育。

1.学术教育――培养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

2.工程教育――培养将客观规律(即科学原理)转化为设计、规划和决策的工程型人才。

3.技术教育――培养将设计、规划和决策(图纸、文件)转化为物质产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技术型人才。

上述的“工程”与“技术”概念,是由这类人才的活动特征和工作内涵所规定的,因而具有广泛含义的。“工程”用语已延伸到包装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内涵也已覆盖到管理技术、教育技术、营销技术、运行技术等。

学术教育与工程教育各国大都由传统大学或高等院校来承担,而技术教育则由六十年代后兴起的高职院校来承担。

如美国的学术教育由综合性大学承担,工程教育由专门学院承担。而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技术教育。

英国的传统正规大学承担学术教育,工业大学与专门学院承担工程教育,多科性技术学院承担技术教育。

德国的综合性大学承担学术教育,工业大学承担工程教育,而高等专科学校及职业学院承担技术教育。

法国的传统正规大学承担学术教育,大学校(又称高等学府)承担工程教育,短期技术学院及高级技术员文凭培训班承担技术教育。

日本的综合性大学承担学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技术科学大学承担技术教育。

韩国以综合性大学与专科大学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以初级职业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新加坡以国立大学与理工学院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以技术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

我国台湾地区以综合性大学培养学术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以技术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

我国香港地区以综合性大学和理工学院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以工业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

这里必须说明,高等学校所办教育类型是必定存在着一个主要倾向,但决不是绝对的。办学机构与教育类型不是完全对应的如美国普都大学,内设工程学院培养工程型人才,又设技术学院培养技术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总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即正在形成以上述三种教育类型为框架的高等教育体系。其核心问题是需要不断加深高等技术教育的认识。

(四)既然高专、高职从教育本质来说是共同的,那么,为什么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又产生了高职这类教育实体,并逐渐形成了

一种教育概念呢。这是必须探讨的问题。

这里有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1.首先是我国的高专虽然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建国以来举办高专教育较多是作为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如1953年高教部部长马叙伦在全国高等学校行政会议上说:“为了解决迫切需要,1952年曾在高等学校内大量举办专修科,这是完全必要的。1953年仍需招收一定数量的专修科新生以适应最近几年国家建设的要求。同时,从国家长期建设的需要考虑。更必须培养大批真能掌握高级技术的专门人才。随着中等工业学校工作的加强,今后高等工业学校应尽量减少专科招生名额的比例,逐步做到把培养技术的任务由中等技术学校及其附设特别班担负起来”。

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校部1954年的工作总结和1955年的工作要点》中指出:“根据国务院指示,专修科应及早停办。从今年起即减少专修科招生任务。大力加强中等专业教育的领导”。这样的指导思想的存在也决非偶然。这是当时全盘学习苏联模式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前苏联是没有高专只有中专的)。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我们对高专的社会功能和国情认识不足的缘故。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专教育几起几落未能得到正常又扎实的发展。特别在教学内涵上,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而且由于起初专修科大都是普通大学举办的,因而,必然会受到本科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方面成为同专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因而,高专毕业生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发展愈来愈迅猛,社会对一线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于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几年内,一百多所职业大学就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也在此基础上提出。

2.作为高职教育实体的职业大学与职工大学,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对社会一线人才需求作出反应。

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化,必定会对社会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的职业岗位产生影响。一些岗位消失了;一些岗位的智能内涵不断丰富;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职业岗位。这种职业岗位的变化必然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地方和企事业有较紧密联系的职业大学和职工大学,能更及时觉察到新的要求并能更准确地作出反应。

就这一点而言,职业大学与职工大学比普通高专具有较大的优势。所以,这也是高职能够产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高专与高职虽然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各种因素,二者会并存一个时期。

(五)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看,高职与高专在“大同”下尚有“小异”。这种“小异”体现在专业设置,也就是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上。

我国高职与高专在专业设置上有以下几种针对情况:

1.一种技术:如包装技术专业。

2.一组岗位:如机构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3.一个社会公有岗位:如会计专业。

4.一个行业岗位:如汽车性能参数测试专业。

高专的专业设置是1、2、3三种情况,而且以技术来设置专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就高职的主要教育实体,职业大学和职工大学来说,主要是2、3、4三种情况,尤其是4,体现出明确优势,办得很有成效。形成这种情况,有高专历史发展的因素。也有高职院校与企事业紧密联系的客观原因。

工厂企业欢迎这种针对行业岗位的专业设置。上海许多邮电分局领导对上海邮电职工大学培养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房调试、操作和维修人员,十分器重,认为在这一岗位上,职大毕业生比其他院校毕业生,工作起来更为顺手得力。当今,国际上许多国家提倡企业办学,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所属松下电器工程学院,丰田汽车制造集团公司所属丰田汽车工科大学等,都是适应本企业特殊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技术而开办的。行业办学的模式,在美国甚为流行,弗吉尼亚州35家企业出资合办夏博兹维尔纺织学院,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该学院实行工读交替,开设课程力求与企业密切联系。

所以职工大学与职业大学专业设置的这一特点,符合国家需要和国际潮流,也是高职院校发扬优势的体现。

结论是:

(1)当前我国的高专与高职同是高等技术教育,二者无本质区别。

(2)由于我国历史发展形成的缘由,高专与高职尚会并存一个时期。

(3)高职院校应发挥与地方经济、企事业紧密联系的优势,更有

效地为它们服务。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一)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一)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强调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积极培育高职院校文化,全力打造高职院校特色,不断提高开放办学水平;创新办学体制和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构建社会民间资本运作系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保障 Abstract:The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akindofstrategicorientationfroms trategicstartingpointtohigh-level,demonstrativeandoutstandingbranddevelopment.The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ofhighervoc ationaleducationattachimportance0nfuture,holisticandequaldevelopmentbenefit,persistinthedevelopmentthreadofmoderatescale,reasonablestructure,clearcharacteristicsandleadofculturetoenhancethedevelopment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 oncomprehensively;cultivatetheculture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actively,found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rvocationalschoolsandenhancethelevelofrunningschoolopenly;innovateschool-runningsystemandequaleducationandfinancepolicy,buildnon-governmentalcapitaloperationsysteminsocietytoboostquickerandbetterdevelopmentofh 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effectivedevelopmentstrategy;strategicobjectives;strategictask;strategicassurance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是一种合理发展的战略,一种动态发展的战略,一种特色发展的战略,体现出与常规发展战略的不同和超越。 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前瞻性 前瞻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所谓前瞻性,是指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瞄得准,抓得牢。在空间上要“站得高”;在时间上要“看得远”;在战略上要“瞄得准”;在战术上要“抓得牢”。要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分析现实,研究现实、反思现实,在准确把握现实的基础之上,高瞻远瞩,继承传统,超越现实,科学预见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及需采取的宏观政策措施。 (二)整体性 整体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领域,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因此,应按照“特殊类型”的内涵要求建没和发展高职教育,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教育层次来认识,更不能把“专科层次”作为决策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依据。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类型。只有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发展,从而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平等性 平等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核心指标。有效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考虑中西部地区的高职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政府要给予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特别是少数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仝玺

Value Engineering 值,可通过合并式收购而使两面有足够单位促动正向网络效应,必 要时用低价使两面减低加入成本。如你是跟随者或后来者要集中力量开拓先进者或在位者忽略的市段。如你是先进者所采取战术应使其中一面倾向单一平台,但如你是跟随者成后来者则采取战术应使两面都倾向多平台,进入多平台运行。 3.3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建立强大的生态系统,就是明确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作所需的资源能力,如何才能获取和建立这些资源和能力。用双面互动引进新成员加入平台,如麦当劳平台引入了银行、出租的店面、牛肉供应商、麦当劳大学、想当老板者、食品供应商、食品行业企业家、运输公司等系统新成员,建立了强生态系统获 得优化利润,获得了两面忠诚的 “客户”。4推动经济转型 通过建立新的平台,实现价值链模式到两面市场模式的换转,形成平台与生产服务商及消费者之间的双对推动力,做强做大生态系统,在使消费者得到新使用价值,也促使系统内诸多成员创业成功,实现了成员自己的意愿。同时由于诸多系统和成员的产生发展, 推动了当地创新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和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理念,抓住有利时机,推动经济转型。 4.1转变理念要从以往的产品中心化转变到以客户中心化的观念,通过新平台、新客户着重转化现有市场,开拓创造国内新市场,通过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来建立强大生态系统,从而对消费者负责任,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实现“在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的转变。 4.2着力当前,抓住机遇由于中国市场是全球中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也是全球企业竞相进入的目标。而目前市场中中国企业较多处于价值链的上游,竞争能力很难突破,科技创新也很艰难。因此,利用我们了解国情的优势,用两面市场模式的要求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市场,引导新消费,是占领国内市场获得优化利润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并通过生态系统的不断建立,推动转型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式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09年,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招生313万人,在校学生达到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 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数量超过了高等教育,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后经济危机时代、国家政治格局多样化等国际因素影响下,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获得了更大的机遇。 最新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 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 。新政的出台开启了民办教育的最好时期,也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 并存。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可以有效地 解决现有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上存在着诸如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数量不够,专业设置单一,毕业生分配困难,管理体制上的不畅等问题。今后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将随着教育体制,特别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而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今后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现在我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就职业教育而言,主要是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即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支柱中,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摆上应有的重 要地位,职业教育在社会环境、 政策支持和物质投入等方面,都不能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日而语。就民办教育而言,由于长期以来公办教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故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还相当狭小,其在法律地位、公平政策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难题。而对于民办职业教育来说,则兼有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双重”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平政策环境问题;办学自主权问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2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遇到的问题 2.1经费来源单一,投入不足经费的不足是我国很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的普遍难题和首要问题,也是制约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国外最好的学校基本都是私立学校,如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它们收入来源除了学费收入外还有政府资助、社会捐助、经营收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等。相比国外,目前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全都来源于自筹——————————————————————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0-201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我国民办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222324)。作者简介:仝玺(1978-),女,天津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Thinking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仝玺Tong Xi ;杨丽Yang Li ;杨金玲Yang Jinling ;于强Yu Qiang ;庞静Pang Jing ;齐亚莎Qi Yasha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221)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Commerce , Tianjin 300221,China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初步构建起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特别 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日渐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但是,目前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中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定不足, 文章针对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初步探讨了我国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趋势与策略。 Abstract:In recent year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en built up its pattern which adapts to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pects,such as layout adjustment,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etc.Especially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ducational power.However,there are a few problems for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developing at present,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iming at existent problems.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考Key words: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005-02 ·5·

陈汉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的践行者

陈汉强:海峡两岸教育交流的践行者 打开文本图片集 去年四五月间,笔者在台湾作一个月学术访问,经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先生引见,专程拜访了木铎学社理事长陈汉强先生。在木铎学社办公室,一身唐装的陈先生风度翩翩,对其从事的两岸教育交流娓娓道来,让笔者进入了一个朗朗书声的境界。 陈汉强先生从事教育事业40余年,曾任台湾省教育厅代理厅长,台北市教育局局长,屏东、新竹师范学院校长,是岛内家喻户晓的教育专家。2020年退休后,又致力于两岸的教育交流,不辞辛劳地奔波于两岸的大学、中学、小学及幼儿园,架起了两岸教育交流的桥梁。现仍任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主任、财团法人双向教育基金会董事长、财团法人中国幼稚教育基金会董事长等职。 精彩纷呈的两岸交流 木铎就是教育的意思,乃古代以木为舌的大铃,因为以木为舌,故称之为木铎。台湾木铎学社以木铎为名,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意涵。 陈汉强对笔者说,台湾教育界非常希望加强和内地教育界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他表示,海峡两岸地缘近、文缘深,两岸教育存在许多共性,两岸教育界人士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也有许多可互相借鉴的地方。通过交流,两岸教师可以一起分享教学甘苦与心得,还可以化解两岸间的隔阂和误解,对两岸和平统一也有促进作用。检视近三年陈汉强理事长办理的两岸交流活动有四五十项之多,可谓精彩纷呈,成效卓著。例如: 他推动的“海峡两岸大学校长研讨会”,作为“海峡论坛”18项主要活动之一,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23所大陆高校和台湾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等20所台湾高校的负责人出席,围绕加强两岸高校交流、共创教育双赢展开深入研讨。 他组织的“华夏文明看山西——台湾大学校长、学者三晋行”活动,作为2020年国台办确定的重点交流项目,有41位来自台湾各高校的校长、学者加盟参访,对规模宏大壮观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和庄严气派的乔家大院,无不表示赞叹。 他主办祖国大陆五省市著名高中校长来台参访交流,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

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服务海峡西岸的经济建设,加强闽台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路;以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紧缺专业人才的项目合作为载体,搭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探索建立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 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 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XX学校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合 作。 2. 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 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

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 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 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为甲方相应制订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 培训计划、员工培养计划提供依据。 5. 双方将定期(每季度一次)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如遇突发情况,双方将及时联系并加以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 双方共同合作,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乙方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2. 为保证合作培养的人才质量,乙方应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如乙方在不影响其生产的情况下,允许甲方使用企业的专门化的实验实训室,满足合作班级学生的实验实训需要;推荐企业的技术或管理骨干、能工巧匠承担合作班级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班级的学生下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以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与甲方共同开发相关课程等。 3. 应乙方需要,甲方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在乙方挂牌设立“X x学校成人大专函授点”,采取“函授”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为乙方员工的学历教育创造条件,并按照招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员工的培养专业和培养方案。 4. 劳动力转移培训:乙方以“招工就业”、“边工作边学习”形式吸纳劳动力资源,并与甲方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灵活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实现“招工”与“求学”联动,甲方为乙方培养专业人才(工作的同时,可以就读甲方的成人大专或成人本科学历教育) 5. 乙方有对甲方的“订单班”或“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人才规格要求设置课程、组织教学,保证乙方 人才培养质量。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展望

浅谈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新阶段,虽然在教育服务方面我国只作了部分承诺,但教育系统同样要加速扩大开放的进程的趋势是必然的。它对职业教育既有直接的促进和冲击,也有通过经济领域产生的间接影响。面对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后中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国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全面地、深层次地对自身进行改革和不断完善。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自己更强、更新、更活,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具备更强的实力,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面对世界各国教育力量的竞争,必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否则,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鉴于市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我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从计划体制中沿袭下来的旧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学会深入地了解市场、灵活地适应市场、准确而果断地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国家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现代企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对我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目前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以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从2000年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活动计划”的文件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定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基本上拥有了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但缺少一支庞大的能够理解现代科技知识并受过专门训练的技术操作人员队伍,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在2005年下发的教职成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到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中,出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是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片面理解为就是发展普通高中,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忽视乃至削弱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看到,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果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采取切实的政策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能力 鼓励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创建一批一流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提高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推动骨干示范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最新文档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与规格、专业结构与功能、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等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结合不紧密,为地方经济服务做得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办学规模小,效益低 高职教育在发展初期,由于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数量推进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盲目发展,致使在校生数量少,就业率低。如,目前重庆市没有一所高职学院的在校生人数超过万人。 (2)资金严重不足,办学缺少保障 必要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势必影响到高职的发展与人才质量的提高。目前,尽管有一些高职学院通过了办学水平的评估,并且获得了优秀,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学设备差距仍然很大,即使与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3)人才短缺,“双师型”教师匮乏 既缺乏理想的高等职业教育专家担任学校领导,又缺乏过硬的“双师型”的师资人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只能动口不能动手,被称为“黑板教学”,难以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与社会缺乏合作,重学不重产 高职院校与社会缺乏广泛、紧密的合作,重学不重产。高职教育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学、企校间的结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学、研严重脱节,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5)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缺少竞争力。如文秘、商贸、酒店管理、计算机以及机械类等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不过中职、技校毕业生。原本有适合高职学生的一线岗位,企业招聘的却是中专、技校学生;一般管理岗位招聘的多是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这些行业中的竞争力显得很苍白。 2.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和接受它还有一个过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仍有较多的人认为高等职业学校是“二等教育”,“比专科还低一个层次”,这种认识在广大学生和家长中普遍存在。(2)办学资金投入不够 国家目前还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据统计,1997~2000年间,国家拨款用于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为800万元,年平均仅为200万元。因此,现在一讲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则是强调两条:一是走重在改革和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强调资金来源多渠道,并以地方政府为主。这样,国家更多的是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而地方政府又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 (3)办学定位不准,管理体系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不准是造成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没特色、学生没特点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教师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产学研结合的运作机制等,也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1.大力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1)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闽台职业教育发展探微

闽台职业教育发展探微 摘要】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中,人们对闽台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从 而提出了闽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闽台职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一、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考察 就职业教育历史发展而言,15世纪末与16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航海学校可视为最早的中 等程度的专业、职业学校。1747年德国在柏林创办了“经济、数学实科学校”,开了在行会外 由学校进行中等技术教育的先例。[]1880年法国通过了《徒工手工学校法》,表明了职业技 术训练的学校化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了。就现有的有关资料表明,德、澳、日、美等国家 在职业教育发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以德国“二元制职业养成教育”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上,教育分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高等 (第三层次)又可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现已取得较好的制度化发展。按照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原则,职业教育也应该有相应的三个层次,第三层次也应该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从世界趋势发展来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纵向层次发展与 横向内容工作发展。 福建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2年就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叶榕村,2010)。 高职教育也得到很好的发展,看到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周远清,2007),我们发现了许多方面可进行闽台职业教育研究的视角。 二、大陆学者对闽台职业教育的研究 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有着良好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 融合中西方教育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詹岚,2015),职业教育院校多,职业教育理念 国际化,管理模式先进,有许多值得福建省高校借鉴的地方(李红,2015),加上闽台所具 有的“五缘”优势,闽台文化教育合作,尤其闽台职业教育发展互利互鉴,实践合作有益可行,进一步进行理论深入研究,引起人们积极关注。 福建省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一段发展历史。就高职教育而言,龚森(2013)认为,福建高等职业教育据其发展特点和标志事件,可分为初步发展(1979-1989)、整顿充实(1991-1999)和跨越发展(2000-2011)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可展现福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 个侧面。总体上,高职教育得到较好的发展,不过,欠发达地区存在高等职业教育底子薄、 数量少,质量不高现象(陶榕,2010)。 三、闽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纵观大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历程,我们认为研究闽台职业教育 大有发展前景,大有作为。 (一)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做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作。闽台职业教育 在这方面研究可以互动交流,产生好的研究成果;我们必须研究闽台职业教育改革的模式, 并利用其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做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同时做好闽台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 研究和闽台职业教育升学体制研究。我们要认真研究并记住,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携手 并进。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现状分析及探讨 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是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明确社会职业培训工作的定位,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对策,满足市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标签: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训;对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已进入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劳动者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众多企业许多岗位无人胜任,出现招聘难的情况。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大量就业能力低下的弱势群体,导致劳动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缓解招聘难和就业难的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成为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因此,高职院校除了抓好学历教育,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试图探索出发展高职院校社会职业培的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的意义 (一)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责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而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最主要形式。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的办学机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口素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人才难得和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特别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缓解人才匮乏和就业困难的供需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高职院校任重道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近些年一直作为高等教育的“附属品”而发展,尴尬的地位和不良的教育现状严重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深刻剖析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力求找到高等职业教育正确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原因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大力发展”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共识。政策大环境的不断变好,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膨胀”,高职教育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职业教育,选择做一名高级蓝领。因而,近些年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教学水平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存在很强的不适应性和不协调性。在很多人眼中,高等职业教育依旧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人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高等职业教

育,认为其只是在高考失利或本身成绩不佳的情况下的一个“备胎”,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式”的,而非“主动式”的。这种无奈的选择和尴尬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杂疾缠身”的不良状态。 1.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与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并存 纵观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学上存在浮躁心理,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这种功利性、盲目性的办学模式无疑是一种“照猫画虎”的行为,显然没有把高职教育落实到实际之中,同时也没有突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可以说,办学理念的模糊性和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另外,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无疑会降低高职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种越来越差、越来越走下坡路的恶性循环。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单纯读书学知识具有更高的认可度,而对于高职教育则存在“歧视”。“技术工”“打杂的”这种不良标签都透露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认可,社会氛围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招生、发展等各个方面。招生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学生的素质和水平相对来说都较低,因为大多数在高中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都选择了正规的大学教育,继续将读书作为自己以后

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 [摘要]文章对工学结合内涵和理论基础做出了分析,认为工学结合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工学结合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指出政府的有效推动及模式化与精细化发展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发展趋势 一、工学结合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概念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鲜有直接界定工学结合概念的,相关词典也没明确区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产教结合等概念,这对如何确定工学结合的内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要区分工学结合与相关概念的内涵,需进一步厘清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从概念本身来说,如果产学研合作侧重于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合作关系,那么工学结合强调的是通过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办学模式,而工学结合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或更为直观地说,产学研结合搭建了一个实现工学结合的平台,学生依托该平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式学习。基于此,我们可以说,产学研结合是前提,工学结合是产学研结合在教育教学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办学模式和发展途径。另外,对这一问题再次探索也会涉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工学结合的区别与联系,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将其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上。如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work experiment)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确定职业方向。”而相当部分学者也认为工学结合教育具有大致相当的一些特征,如肖化移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具有较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界定工学结合的内涵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生,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其二,工学结合主要指向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因而,我们认为工学结合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真实企业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处长范唯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名词和领域,尽管我们在这方面起步不早,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经验和已经成功的一些模式,来促进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完善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借此机会,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对中国高职教育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和我们未来的一些设想作一介绍。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介绍高职教育前,还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情况作一简单回顾。 一、2004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图1 办学机构类型 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有三大块:一是普通高等学校,二是成人高等学校,三是各类社会力量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一共是1 731所(截止到2004年的数据),举办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机构全国一共是3 500个,这样看来,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各级各类举办高等教育机构的50.6%,在1 731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有将近600余所普通高等学校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举办高职教育的普通学校中,有的高职教育占学校主体,有的只是补充,其中以举办高职技术教育为最主要形式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学校,截止到2004年年底,一共是1 047所,2005年10月份之前又增加了几十所,其数目占整个普通高等学校的60%多。 另外,成人高等学校、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和其他的各类机构,它们的办学主体都

是高等职业教育高专教育。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有四种: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在校生,非全日制不在校生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其中全日制在校学习方式主要由普通高等学校举办,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1 400余万人,年招生规模近500万人,2005年已达到500万人,其中高职生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42.1%,招生量占49.5%,都接近了一半。非全日制在校学习生主要是由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举办,其中高职生占整个非全日制在校生的66.3%,高职高专生招生规模占整个招生数的65.7%,非全日制不在校学习主要以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这种形式来举办,主要以非学历教育机构和国家考试这两个为框架,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有1 200余万,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学历的人数近400万。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逐步开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育,现在,这类教育在中国的注册学生数已达236万,共涉及150余个专业。这是到2004年年底为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回顾。 二、1998年至2004年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为什么把时间框在这儿呢?因为中国高职教育真正纳入到高等学历教育基本上就是从1998年后开始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在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设置了高职高专处,来统筹管理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在这几年中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人才培养、办学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定位问题。我们对于中国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人才。那么,对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呢?是技术应用性人才,换句话说就是高级的蓝领和初级的白领。从我们国家来说,定位于银领人才。目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主要在专科层次,也就是两到三年学制的学历教育。为什么说中国高职高专教育从1998年到2004年的发展是跨越式的发展呢?因为中国是从那时开始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办学目标的。而在提出这个目标时,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现在从前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已发展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高职高专教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在校生是596万人,这是我们的办学规模。刚才我已说到,除此之外,还有成人和网络教育这两种形式,这两年的成人高职高专在校生是278万人,网络生是109万人。半壁江山的主体是指普通高等教育,在成人和网络里则占有更大比例。 图2 1998~2004年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数

关于闽台高职英语教育合作的探索

关于闽台高职英语教育合作的探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国际贸易日益增多,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贸易中,我们迫切的需要掌握英语知识的人才来进行商务沟通和解决商务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出大量的具有扎实英语言语功能、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为此,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致力于培养出既有扎实英语基础,又有熟练应用能力的人才。高职商务英语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在迎来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接受了更多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在实践教学的要求下,闽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阶段存在一些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不断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借此提高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闽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体制还是理论研究上,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都在探索阶段,在教学上仍存在很多误区,总结来讲有以下几点: 1,商务英语定位不明确。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对外贸易经济培养既具备英语基础,又懂得一定的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商务英语与通用英语之间的区别,即商务英语更应该注重实践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进行语言研究。而现阶段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通用英语教学区别不明显,商务英语的教学仍按照通用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进行,在教学中过度的重视语法技能的讲解,忽视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商务知识,这严重影响了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2,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的听、说、读、写、翻译、外贸专业知识、文化礼仪知识以及在对外商务活动中的英语谈判技巧和口译技巧等,然而现阶段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涉及到了一些口语、听力、写作英语等基础性知识,对一些专业性和应用型较强的东西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开设的扩展课程中,大多也是一些语言学、词汇学等,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侧重点缺失必然影响了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存在偏差。 现阶段很多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仍沿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也只是进行讲解课文、背诵单词、听力练习等内容的重复。加之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都不够扎实,没有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甚至很多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