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分子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大气颗粒对可见光,距离地面9-10km ,电磁波长小于1um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小水滴和气溶胶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在光线前进方向比向后方的散射更强。(云雾对红外的散射、潮湿天气;距地面0-5km ,电磁波长集中在0.76-15um )

瑞利散射——分子散射

发生条件:当微粒直径 D<<电磁波波长入

散射效应(规律):散射系数丫 *( 1/入4 )短波强于长波

米氏散射:主要大气中固态微粒引起

发生条件:当微粒直径 D ~电磁波波长入

散射效应(规律):散射系数丫 *( 1/入2 )

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主要是“微波遥感” .

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无源遥感” ,如中午拍照。

电磁波谱与大气窗口

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依次排列而制成的一张图表,从左到右按波长

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 r 射线— 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

大气窗口 :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受到衰减作用较轻因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加色法与减色法

加色法 :用于物理学、计算机中颜色合成 .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到新颜色的方法,就成为加色法。

减色法 :常用于颜料色混合、印刷出版业 .是指颜料吸收了白光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色将剩余色光反射出来而获得新颜色的方法。减色法三原色:黄、品红、青。

影像解译与直接解译标志遥感图像解译:根据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及其对应目标的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将目标识别出来,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工作就称为遥感图像解译(判读). 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如形状、大小、阴影、纹理、色调等 .

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段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用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三者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就越好。光谱分辨率越高,越容易捕捉到各种物质特征波长的微小差异,便于找到那些识别不同地物类型的” 诊断波谱“。所以高光谱遥感就有利于探测目标物之间波谱特征的细微差异,光谱分辨率越

高,描述每个像元的特征向量维度就越高,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维度就越高。 光谱分辨率的选取要以研究地物的波谱特征为基础

。 时间分辨率:指遥感器重复覆盖同一地区的频率或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越短,则说 明。时间分辨率越高。主要由遥感平台的回归周期来决定。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 :

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

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

RVI 与 NDVI

NIR 代表近红外,R 代表红光。

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 .

无监分类与有监分类

: 无监分类:在对研究区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依据每一类型地物所具有的相似性

(类似度), 把反映各类型地物特征值的分布按相似分割和概率统计理论将各像元归并成不同的空间集

群,然后结合地面实地调查来确定各集群的地物类型从而达到识别分类目的的分类方法

?其

数学基础是: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 有监分类:利用对研究区已有类别的先验知识从遥感图像上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 样本,据此估计出各类别的统计特征参数(主要是指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进而建立判别函 数,然后利用判别函数实现对待分类像元进行分类的方法。有监分类的数学基础:多元统 计的判别分析? 遥感图像的辐射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所能识别的地物间最小辐射度差, 辐射度差越小,则说明该传感器越灵 敏,这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辐射分辨率越高,则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 存储时所需要的字节数就越多,目标间能被区分开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面积的大小,通常有

3种表示方法:

像元线对数瞬时视场

植被的红边效应

地物的反射波谱“植被的陡坡效应 -红边效应”植被在绿光有一反射小峰在近红外有一反射 高峰,是其3到5倍.

植物反射光谱从洪波段的低反射迅速过渡到近红外的高反射的那段光谱区域,通过其拐点 所处的波长位置和斜率等参数来定量描述,是植物反射光谱曲线最典型的特征。 二、简答题

狭义的遥感的定义是什么?其 4大物质组成要素分别是?

狭义:利用飞机、人造卫星或其它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主要以电磁波为媒介,通过多种传 感器用非接触式的方式获取远距离目标和现象的信号,进而推求其位置、属性及数量等信 息的的一种科学与艺术相容的技术手段。

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RVI:比值植被指数

RVI 豐匸或RVI DN NIR

R 式中:DN 表示像元点的数字化值,p 为地表反射率,

NDVI D N NIR D N R 或 NDVI NIR R ND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NIR R

NDVI 被认为是监测地区或全球植

对象传感器信息传播媒介遥感平台

植被遥感中常用的比值植被指数

RVI 定义是?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 定义为?他们各

自效应是什么? DN NIR ,、L-?,, NIR

RVI _______ 或 RVI _______

DN R R

比值植被指数:

效应:(1)消除地形起伏产生的阴影的影响

(2)提高与地面实测生物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生物物理建模

NDVI DN NIR DN R 或 NDVI NIR R

DN NIR DN R NIR R

效应:

(1) NDVI 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许多研究表明,

NDVI 与 LAI 、绿色生物量 NPP 、植被覆盖度、光合作用等植被参数有关,因此

NDVI 被认为是监

测地区或全球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

(2) NDVI 经比值处理,可以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云

/阴影 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大气程辐射)的影响

(3) 对于陆地表面的主要覆盖而言,云、水、雪在可见光波段比近红外波段有较高

的反射作用,其 NDVI<0 ;岩石、裸土在两波段上有相似的反射作用,其

NDVI 接近于 0;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其 NDVI>0且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 (4) NDVI 的局限性:NDVI 增强了近红外与红色通道反射率的对比度,它是近红外 与红光比值的非线性拉伸,其结果是增强了低值部分,抑制了高值部分,结果导致了 对高植被区较低的敏感性(饱和效应)。

遥感影像判读的常用 8个判读标志分别是? 影像色调颜色形状大小纹理图形或图案阴影立体外貌 阴影,位置,纹理,大小,色调,颜色,图型,形状。

图像增强处理中,指数变换、对数变换及高斯变换各自的效应是什么?

差异。

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定义?目的?其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什么?

几何校正的概念:指采用特定的数学变换方程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 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技术过程,就称为图像的几何校正。

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实现与

标准图像或地形图(我们认为地形图的几何位置是准确的,尽管地形图也存在一定的变形, 但只要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就可以接受)的几何整合。

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实现像元的坐标变换,即将畸变图像坐标转换成标准图像空间(主要是 地图空间)坐标,难点在于"转换模型”如何确定与求解。二是坐标变换后实现像元值的 重采样。

什么是米氏散射与瑞利散射?两者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瑞利散射(分子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 原子和分指数变换

Z Be" C 效应:压缩低亮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 扩展咼亮度像兀间的亮 度差异。

对数变换:

Z B Lg (AZ )C 效应:扩展低亮度像兀间亮度差异,抑制咼亮度像兀间亮度

Z

高斯变换:

效应:压缩低亮度和咼亮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扩展中间亮

Z 2

子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大气颗粒对可见光,距离地面 9-10km ,电磁波长小于 1um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小水滴和气溶胶引起。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米氏散射在光线前进方向比向后方的散射更强。(云雾对红外的散射、潮湿天气;距地面0-5km ,电磁波长集中在 0.76- 15um )

差异: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米氏散射发生在近紫外 ~ 红外波段,但在红外波段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遥感图像处理中常用比值法来处理图像,它的主要效应是什么?请举例详细说明不会

何为影像解译?何为直接解译标志?影像上有哪些常用的解译标志?遥感图像解译:根据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及其对应目标的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将目标识别出来,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工作就称为遥感图像解译(判读)。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称为直接判读标志,如形状、大小、阴影、纹理、色调等。

常用解译标志 :

1,色调与颜色指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的性质和能量强弱在影像上的表现说明两点: a 解译者必须了解该解译图像中影像色调的支配因素.如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均

反映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涉及地物的物质组成、水分含量等;而热红外图像则反映地物“发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是地物温度差异的记录;雷达图像反映地物后向散射能量的差异,涉及到地物介电常数、表面粗糙程度等物理性质 .b 影像色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目标本身的波谱特征因时因地、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外,还受到成像高度、成像时间(光照角度、强度)、遥感器观察角度、成像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色调标志时要特别小心 2,阴影指因倾斜照射,地物自身遮挡光源而造成影像上的暗色调阴影分为本影和投落阴影,前者是地物背光面在影像上呈现的暗色调构像,有助于获得目标的立体感;后者是地物背光方向地物投射到地面的暗斑在影像上的构像,它反映地物的侧面形态,可以根据侧影的长度及照射角度反算地物的高度,但是,因为阴影的遮盖会掩盖一些信息,给解译工作带来不便 3,大小指地物长、宽、高、面积、体积等在影像上的记录。地物影像的大小不仅能求得地物的数量特征,而且对判读地物的性质也有帮助。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通过量算其宽度则很容易区分。地物影像的大小取决于影像的比例尺大小。因此,解译前要获得影像的比例尺。

4, 形状是目标物的外形、轮廓。a 遥感图像记录的是目标物的顶面形状,不同于地面看的侧面形状b 自然形成物往往形状复杂,不规则,轮廓边界呈现较圆滑自然的曲线如河曲冲击扇、火山锥等;人为活动的产物一般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拐角明显呈一定角度,如田块、果园、城镇建筑物等。

c 影像的比例尺和分辨率对形状影响较大,小比例尺时,往往呈现的是综合体的形状

5, 纹理是指具有不同色调和形状的细微影像按某种规则排列组合的集合,这种细微影像称为

纹理基元。它往往是指图像上地物表面质感(平滑、粗糙、细腻等)如“花格子衬衫” (强调单个事物的重复规则排列,如果园果树的株行距、集约化程度高的田块排列,贵州山区梯田的排列)。

6, 图案,即图型结构,是指多个人工目标重复排列的空间形式,它反映地物目标的空间分布 特征。如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形成的住宅区的图案

7,

位置即地理位置,它反映地物所处的地点与环境, 地物与周边的关系。如菜地多分布于居

民点周围与河流两侧;机场多在大城市郊区的平坦地;堤坝与道路(形色难分) ,堤在河流 两侧并与之平行,道路与居民点相连;有的植物生长于高地,有些只能生长在湿地 8,组合指某些目标的特殊表现和空间组合关系, 它不同于那种严格按图型结构显示的空间排

列,而指物体间一定的位置关系和排列方式,即空间配置和布局,如砖场由高烟囱、取土 坑、堆砖场等组合而成;军事目标可能有雷达站、军车、军营及周围的配套的军事设施。 主成分变换的 3 大效应分别是什么? MSS 数据的缨帽变换生成的 4 个新的分量分别是什 么?

主成分变换的效应 :1)降低原始图像数据的维度( 2)去相关 (3)数据融合

4 个新的分量 :u1 被称为亮度指数:主要反映了土壤信息,是土壤反射率变化的方向 ;u2 是 绿度指数: 反映绿色植被生长状况信息 ;u3 是黄度指数: 反映植被的枯萎程度 ;u4 无意义轴: 主要包含噪声 .通常只取前面 3 个分量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研究大气散射等物理影响 . Landsat

5 上有效传感器是什么(写英文)?它有几个工作通道?各自的分辨率是多少 ? MSS

—— Multi-Spectral Scanner (多光谱扫描仪)

TM

—— Thematic Mapper (主题成图仪)

SPOT5 有哪几个传感器(写英文)?分别有几个工作波段?各自的分辨率是多少?

HRG VEG HRS

波 段 (卩m ) HRG

PA:0.49-0.69 2.5/5mVIS:0.49-0.61

10m R:0.61-0.68 10m

NIR:0.78-0.8910m

SWIR1.58-1.78

20m 视场( km ) 60

VEG:B:0.43-0.47 1km R:0.61-0.68 1km

NIR:0.78-0.89 1km

SWIR1.58-1.78 1km 视场( km ) 2250

HRS:PA:0.49-0.69

10m 视场( km ) 120

波段序号 波段名称

主要应用 XS-1 0.49-0.61um (绿)

度,干净水域能穿透

10 至 20 米,区分人造地物类型 对

城市道路、大型建筑工地反

映明显,可用于地质

解译,辨识石油带、岩石与矿 物等

XS-3 0.78-0.89um (近红外)是叶绿素反射的高峰,检测作物长势,区分植被

类型,绘制水体边界,探测土

是叶绿素反射的次高峰,区分植被类型和评估作物

长势,对水体有一定的穿透深 XS-2

0.61-0.68um (红) 是叶绿素反射的低谷区,据此可以识别农作物类

壤含水量

XS-4 1.58-1.75um (短波红外)探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区别云与雪

PAN 0.49-0.69um (全色) 2.5m分辨率,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市道路

动态更新,识别大型建筑物

三、论述题

为何晴朗的天空呈蓝色而雨天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请利用有关遥感原理解释之。这是因为太阳光线射人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波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的透射能力较强,它们能穿过大气分子和微粒,保持原来的方向前进,很少被空气分子散射。对下层空气分子来讲,主要是蓝色光被散射出来,因而天空呈蔚蓝色。而雨天灰蒙蒙是因为微粒的无选择散射。

你如何定义卫星遥感数据的 4个分辨率?在实践中,你如何应用这四个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

何为图像增强?何为图像复原?两者的异同点是什么?

图像增强,是指对一幅图像进行试探性的加工、改造,使人们感兴趣的目标(地物、现象)信息突出,易于识别的技术过程。

图像复原,是指对已知降质原因的图像采用确定的模型和方法,恢复图像本来面目的技术过程。

项目图像增强图像复原

前提图像降质原因未知图像降质原因已知

处理方法试探性方法反复比较确定性的模型和方法

评价标准主观的客观的

共同点改善图像质量改善图像质量。

结合城市规划专业特点,阐述遥感在其中的角色。

遥感技术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

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

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对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有巨大效益,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开展很多专题的调查研究,如:1)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城市历史变迁

动态研究;3 )城市水系调查;4 )城市道路网络调查;5 )城市污染源分布调查;6)城

市垃圾调查;7)城市热岛效应调查;8)城市绿化现状调查;9)城市在建工地调查;10)

城市旧城改造调查;11)城市防汛设施分布调查;12)城市违章建筑现状调查等等。由具

有遥感信息判读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包括卫星遥感影像、彩红外影像、多光谱扫描影像以及历史遥感影像等资料进行人工判读识别,结合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分类等专门技术提取相应的专题信息,然后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以及规模等。综合各专题的调查研究,制作专题图件,总

结和分析城市建设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揭示

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对于城市可持续

发展规划与管理决策等有现实借鉴价值的建议。

依据彩红外片的结构及成色原理,结合植被的光谱特性,分析健康植被在彩红外片上的主色

调。红色不会解释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环境遥感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独立因子: 所谓独立因子,是指“不能够从研一推理或归纳综合得到的因子”。通过对独立因子进行量纲分析,完成了无量纲因子团研究(各无量纲因子团应有明确的地理-物理意义),突破了圈层结构的限制,突破了力学中相似准则的厘米/克/秒制,提出了地理相似准则,从而使地理科学中常用的类比方法得到定量的、科学的计算。再通过数学上的方程与统计的结合,在独立因子与地理相似准则分析的基础上,对因子团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并从统计分析中提出随时间、空间分布的地理参数,建立遥感信息模型。 2.反演: 遥感的本质是反演。反演主要用于定量遥感,即基于模型知识的基础上,从测量到的现象推求未知的原因或参数。反演问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在“条件适定” 概念下求解不适定的问题;对于反演问题求解方法的研究;对于反演问题的解的评价。 定量遥感反演问题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方向性问题,即地表反射与发射的方向性模型研究和应用;尺度效应与尺度转换。目前的陆地遥感反演主要利用的是最小二乘法原理,要求处理数据量多余未知量,但是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所以,反演本质上是病态的。面对这个问题,先验知识的引入以及注意反演策略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把新观测的信息量有效地用于时空多变要素的估计上,使新观测中的信息有效分配给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时空多变参数。 3.红移: 在植被的光谱曲线中,遭胁迫的植物的叶绿素吸收边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叶片的光谱反射最有可能在敏感的可见光范围首先反映植被受胁迫的情况。当植被遭受胁迫和叶绿素生产量开始下降时,由于叶绿素的缺乏一般会使植物在叶绿素吸收带上的吸收减少。这样的植物具有高得多的反射,特别是在红光和绿光部分。因此,植物会变成黄色或萎黄色。可见光的反射率增加实际上与植被遭受胁迫时叶片反射率的响应完全一致。只有当足够大并造成这篇严重脱水时,红外反射率才会开始响应(即,开始红移)。“红移”出现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其重要原因是由于作物成熟叶绿素a大量增加所致。红边(680~800纳米)可以作为植物受压抑的光谱指示波段区。利用“红移” 也可以判断植物病虫害的情况。 4.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就是指地面的温度(LST)。太阳的热能被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对地面的温度进行测量所得的温度就是地面温度。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也比较多,湿度、气温、光照强度、地表材质(比如是草坪还是裸地,还是水泥地面,或者是沥青地面),但是主要取决于研究区域的纬度。地表温度在遥感中可以用来进行城市热岛的研究,并且LST与植被指数NDVI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相反的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到其郊区的过渡区,植被覆盖度在不断增加,NDVI 在增加,LST在降低。城市LST明显高于其周边郊区值,呈现显著的热岛效应,地表植被状况也是影响LST的重要因素,对于调节城市热岛起着重要作用。在遥感图像中,可以利用ETM热红外波段影像的DN值反演计算得到LST。 5.遥感模型: 遥感模型一般分三种:经验模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统计物理模型。 统计模型是基于陆地表面变量和遥感数据的相关关系,对一系列的观测数据做经验性的统计描述或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遥感参数与地面观测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这种模型所需参数少,容易建立且可以有效概括从局部区域获取的数据,简便,适用性强。但是它有地域局限性,可移植性差,理论基础不完备。

遥感导论考试题A和B及其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遥感导论梅安新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精品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遥感?有何特点?如何分类?有何应用?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在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应用分析的 综合性技术。 分类:☆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 紫外遥感:0.05 ~ 0.38 μm可见光遥感:0.38 ~ 0.76 μm 红外遥感:0.76 ~ 1000μm微波遥感: 1 mm ~ 10 m 多波段遥感:传感器由若干个窄波段组成 ☆按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  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2.时效性 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4.经济性 5.局限性 应用: A、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及其动态监测 B、农作物的遥感估产 C、重要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 D、城市发展的遥感监测 E、天气与海洋 F、其他领域如军事、突发事件 2、什么是光谱特性?指地球上每种物质其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质,这种对电磁波固 有的波长特性。 3、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1)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2)信息的获取、3)信息的传输与纪录、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指电磁振源产生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成的图表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波谱范围及特征(遥25页) ?3、大气成份与大气结构 ?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包括N2、O2、H2O、CO、CO2、N2O、CH4、O3等 * 微粒有尘埃、冰晶、水滴等形成的气溶胶、云、雾等 * 以地表为起点,在80KM以下的大气中,除H2O、O3等少数可变气体外,各种气体均匀混合、比例不变,故称均匀层,在该层中大气物质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大气结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一般取1000KM。 ?1)对流层:经常发生气象变化,是RS活动的主要区域,是空气作垂直运动而形成对流的一层,在离地面7-19KM之间变化,厚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2)平流层:没有明显对流,几乎没天气变化。因有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强吸收,温度由下部向上升高。 3)电离层:由下向上分为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层(增温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增。电离层对可见光、红外甚至微波都影响较小,基本上是透明的,层中 大气十分稀薄,处于电离状态。 4)大气外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遥24~32页):

遥感导论梅安新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10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地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3、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4、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5、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可见光、红外、微波 3、地物光谱特征 4、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位置、图型 5、温度 6、减色法 7、配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X 2、√3、√4、X 5、√6、X 7、√8、√9、X 10、X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从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1)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地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2)包括水界线的确定、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水温的探测、水体污染的探测、水深的探测。 3、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样本选择特征参数,所以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不容易做到;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他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征进行分类,所以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4、从成像方式、成像特点两方面来分析。 5、有植被类型的识别与分类,植被制图,土地覆盖利用变化的探测,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的提取与估计等。技术有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基于光谱波长位置变量的分析技术,光学模型方法,参数成图技术,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第一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到达地面后:吸收、第二次经过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折射、漫入射。 2、共同点:都有色、形、位;区别:航空是摄影(中心成像、像点位移、大比例尺),卫星是扫描成像(宏观综合概括性强、信息量丰富、动态观测)。 3、更好的发挥了不同遥感数据源的优势互补,弥补了某一种遥感数据的不足之处,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应用性。如洪水监测:气象卫星—--时相分辨率高、信息及时、可昼夜获取、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_梅安新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一)大气的吸收作用;(二)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提供者原答案) 4.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波段名称可见光与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 波长0.3~2.5um 2.5~6um >6um 辐射特性地表辐射太阳辐射 为主 地表辐射太阳辐射 和自身的热辐射 地表物体自身热辐 射为主 比辐射率(发射率)波谱特性曲线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地面物体本身的特性,包括物体本身的组成、温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特性。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4、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和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b.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 第三章: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与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 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遥感导论习题及答案复习资料

1.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2.主要遥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 1.引起遥感影像几何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做几何纠正,遥感影像会有什么问题?如果做了几何纠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 2.在做几何纠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 ----------------------------------------------------------------------------------------------------------------------------------------------------- 1.对以下数字图像,分别用罗伯特方法和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与相邻像元相同) 2 2 10 10 10 2 2 10 10 10 2 2 10 10 10 2 2 2 2 2 2 2 2 2 2 罗伯特方法: 0 16 0 0 0 0 16 0 0 0 0 16 0 0 0 0 8 16 16 16 0 0 0 0 0 索伯尔方法: 0 32 32 0 0 0 32 32 0 0 0 32 48 32 32 0 16 32 32 32 0 0 0 0 0 2.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3.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1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二-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可采用锐化方法。常用的锐化方法有() A.罗伯特梯度 B.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 C.罗伯特梯度、索伯尔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D.罗伯特梯度、拉普拉斯算法 正确答案:C 2.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不包括() A.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 B.地物的性质 C.地物的光谱特征 D.地物的时相变化 正确答案:B 3.遥感数据处理常运用K-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它可以实现() A.数据分类和图像运算 B.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C.数据分类和图像增强 D.数据压缩和图像运算 正确答案:B 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 A.像元的数量 B.像素的大小 C.像元的维数 D.像素的相似度 正确答案:D 5.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 A.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C.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D.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正确答案:A

6.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不包括() A.气象卫星系列 B.陆地卫星系列 C.海洋卫星系列 D.冰川卫星系列 正确答案:D 7.颜色对比是() A.视场中对象与背景的亮度差与背景亮度之比 B.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影响 C.彩色纯洁的程度 D.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正确答案:B 8.下列关于光谱成像技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波普越接近与连续曲线 B.光谱成像可以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 C.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成像时多采用扫描式或推帚式 D.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的图像是由数十个波段的狭窄连续光谱波段组成 正确答案:D 9.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不包括() A.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 B.图像信息损失低 C.逻辑性强 D.抽象性强 正确答案:C 10.地物单元周长为P,以链码形式记录面状地物单元边界。设相邻像素间采用链码表示的长度为:Li=2n(2的n次方),式中n=Mod(2,ai),i=1,2,3,…,7。i为链码的方向。提取该地物周长表示为() A.P=∑4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B.P=∑3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C.P=∑2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D.P=∑Lj(j表示地物边界像素点的个数) 正确答案:D 11.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 A.灰体

遥感导论复习整理(期末考试)

遥感概论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遥感概念 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记录和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信息源,传感器概念 信息源:任何地物都可以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信号,都是遥感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传感器:接收、记录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主要有:扫描仪、雷达、摄影机、光谱辐射计等 4.遥感类型(区分不同波段属于那种类型) 按遥感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遥感 按工作波段分类:紫外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在紫外波段辐射能量 可见光遥感:收集和记录目标物反射的可见光辐射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 红外遥感μm):收集与记录目标物反射与发射的红外能量,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等 微波遥感(1mm-1m):收集和记录在微波波段的反射能量,传感器有: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按资料获取方式分类: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 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波段宽度与波谱的连续性分类: 按应用领域分类:土地遥感(Domanial)环境遥感(Environmental)大气遥感(Atmospheric) 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农业遥感(Agricultural)林业遥感(Forestry)水利遥感(Hydrographic)地质遥感(Geological )5.遥感特点(一帧遥感图像代表地面多大位置) 宏观性动态性技术手段多,信息海量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100nmile x 100nmile(185km x 185km)=34225km2 6.气象卫星有哪些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美国发射了TIROS-1和NOAA-1太阳同步卫星 1972年,美国发射ERTS-1(后改名为Landsat-1),装有MSS传感器,分辨率79米 1982年,Landsat-4发射,装有TM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30米 1986年,法国发射SPOT-1,装有PAN和XS传感器,分辨率提高到10米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第一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 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1999年,美国发射QUICKBIRD-2,空间分辨率提高到0.6米 7.遥感发展历史 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608-1838) 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1838-1857) 空中摄影遥感阶段(1858-1956) 航天遥感阶段(1957-) 8.对遥感进行处理的软件 PCI ERDAS ENVI ER-MAPPER 9.SAR是什么 是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的缩写 10.遥感发展现状 高分遥感发展迅速,多种传感器并存 遥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 遥感信息提取逐步自动化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各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一、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有哪些? 1、更强的专业和科研能力 本科四年只是打基础,真正的专业学习在研究生阶段才开始。研究生阶段通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学习,与导师更为贴近的直接交流,以及不时的课题研究机会,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整套坚实的理论基础。 2、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积累 ①研究生本身就是足以吸引关系的磁石。而且,相对本科生,一些工作机会也更愿意去找研究生以增加公司的光环; ②研究生同学圈子本身就形成一张层次很高的人际资源网络; ③通常情况下,导师多年积累的社会网络可以为你所用。不仅在学术交流方面,更在就业方面。 3、毕业时的就业优势 ①政策更宽松,很多大城市对于研究生的准入制度相对本科生宽松很多; ②就业机会更多,通常工作招聘上面只招硕士学历以上的占28%,只招本科的占11%,剩下的61%兼招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一般研究生优先; ③就业层次更高,同样的单位招聘,通常情况下提供给研究生的岗位一般都是部门主管、高级研究人才、管理人员等,而提供给本科生的岗位则往往只是文秘、销售等简单工作; ④待遇更为优厚,首先是薪金待遇;其次是福利待遇。为了争夺人才,许多单位都给予研究生更好的住房待遇等; ⑤发展前景更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都已制定相关政策,研究生在晋升、晋级等方面均要比本科生起点高、速度快;企业方面虽然没有硬性政策,但出于争夺人才的考虑,研究生也更被看重,发展前景也要更好。 二、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 1、从研究生自身上看 ①“被动考研”现象,通过近几年的高校本科扩招,带来了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同时加大了就业难度。为了推迟就业,考研成为众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动机。《北京晚报》与搜狐教育频道的调查显示,由于毕业生过多所带来的就业压力是考研的最大动力。调查中,60%的人明确表示考研是为了提高择业竞争力,有21%的人考研的原因是“择业压力大,先考研再说”,只有16%的人会因为“对专业有兴趣”而考研。 ②自身素质不高,一些研究生学习兴趣不大、自觉性差,加上没有太多的硬性考核,使得好多人没有学习目标。特别是一些跨专业的研究生没有掌握学科特点,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业止步不前。有些研究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只是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而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得太少。用人单位则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自身素质低的人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③自身定位不准,许多的研究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了解自我,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在哪里,对自己没有客观、科学的评价。在制定目标、就业规划时,定位不准,把自己的“身价”定得过高,使得自己在工作的选择上,由于标准过高而错过就业机会。 2、从用人单位上看 ①企业用人观念逐渐理性化,成本已经成为现在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重要考虑部分。论应用型,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就不用研究生,这样就可以节约工资成本;论学术研究型, 从理论上讲,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强于硕士生。并且现在单位已经不完全看重学历文凭,用

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表遥感与减灾信息系统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地表遥感与减灾信息系统 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招收博士生30人,下设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全球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学,共5个专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下设地表遥感与减灾信息系统,导师有曹鑫、程昌秀、崔喜红、宫阿都、蒋卫国、李京、唐宏、武建军。本专业拟招生5名 二、考试的科目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②2007遥感学原理③3033地理信息系统 三、导师介绍 曹鑫:副教授,研究领域:草原生态遥感、城市遥感 程昌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与GIS应用的研究工作。 崔喜红:副教授,研究领域:生态遥感、应急GIS 宫阿都: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副所长 蒋卫国,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遥感信息识别,(2)空间建模与GIS应用,(3)洪水灾害与湿地生态 李京,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 唐宏: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高分遥感影像分类、地震地质灾害遥

感监测 武建军,男,博士,1971年1月4日生,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北师大849遥感概论历年真题

01,02年还不是849.北师大真题重复率挺高的,把握好真题。(特别近几年)错误!

2006年真题 一:名解 亮度温度红边植被指数直方图几何纠正主成分分析 二:简答 1.贮存多波段的影像,有三种格式,其中一种为BSQ,请叙述这三类贮存方法,并举例适用场合 2.何为黑白全色片和黑白红外片?简述天然草地以及人造草地在这两种图片的差异 3.在同样的光照以及大气环境条件下,利用8-14微米波段的红外测温仪测量空旷地面上两个物体的亮度温度,该波段范围内的比辐射率高的物体总有高的亮温 试判断上局正误,明理。 4.在遥感试验中,利用脸盆装水,忽略表面反射,是否可以直接测量谁的体散射? 5.简述可能会影响到航空相片比例尺的因素 6.从理论上解释光色散原因(即焦平面的中心曝光最强,周边变弱)

7.雷达影像在距离方向上的亮度如何变化,为何? 8.简述航空摄影遥感中制定飞行计划时要考虑的几何参数 9.简述USGS制定的用于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体系所依据的标准 10.简述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 三:与理想的遥感系统相比,实际遥感系统缺点 四:叙述应用线性混合光谱模型对数据分析时的关键问题 五:叙述监督分类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2007年真题 名解: 辐射通量ifov 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地形叠掩 简答 1.说明光学遥感传感器成像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组成部分 2.说明标准假彩色合成的多光谱影像中植被以及水体颜色,说明原因 3.简述遥感图像增强中线性拉伸和直方图均衡化的区别 4.简述图像解译主要因素 5.简述监督分类以及非监督分类各自特点 6.简述高光谱遥感特点以及优势 7.根据雷达遥感原理,说明湖泊、土壤、城市在其中特征 三:论述 论述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变化检测的基本过程和主要误差来演 论述遥感图像分类结果精度评价方法、指标和评价过程中的只要注意事项 1990-2000年某省土地覆盖状况变化情况,从数据搜集分析处理的角度论述如何进行2008年真题

遥感导论期末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遥感? 2.遥感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3.从工作平台、工作方式、波段、应用领域、空间尺度几方面对遥感进行分类。 4.与其他技术相比,遥感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写出Wien位移定律,并阐述其物理意义。 6.大气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 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有穿透云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8.简述气象卫星与陆地卫星的主要区别在哪几方面。 9.结合应用领域,熟悉掌握几种卫星系列。 10.解释传感器的三类扫描成像方式。 11.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 12.从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方面简述遥感图像的 特征。 13.为什么传感器要进行辐射定标,辐射定标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几种? 14.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5.为什么遥感影像要定量化应用必须进行大气校正? 16.遥感影像为什么要进行几何校正,影响像元几何位置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7.在几何校正过程中,控制点的选取原则有哪些? 18.简述直方图变换并举几种典型的示例。 19.理解遥感图像的空间域和频率域。 20.植被指数的定义并举例。 21.简述缨帽变换在农业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22.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23.解释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 24.了解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25.结合TM/ETM+和SPOT影像,简述各波段的主要应用领域。 26.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7.遥感图像分类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衡量相似度,举例说明? 28.什么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29.解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30.制约遥感图像分类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1.监督分类中对训练区选取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2.遥感图像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3.遥感图像分类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衡量相似度,举例说明? 34.什么是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35.解释最大似然分类方法。 36.制约遥感图像分类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监督分类中对训练区选取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38.简述遥感监测水环境原理。 39.简述遥感在水体探测方面有哪些应用? 40.简述遥感监测水环境原理。 41.简述遥感在水体探测方面有哪些应用? 42.植被的光谱特征有哪些?

遥感导论_期末试卷及问题详解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 黑体: 2. 邻域增强 3.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 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 2. 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 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 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8分 5. 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 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 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 微波是指波长在-- 之间的电磁波 2.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 、和。 3.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 、、 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9. SAR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8分) 1. 黑体 2.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2分) 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6分 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8分 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10分 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8分 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0分 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10分 遥感导论课程试卷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