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

——以仙居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摘要】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实现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和保障工作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仙居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计案例,综合研究分析了学校建筑中的一些设计方法。

【关键字】因地制宜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整体风格;建筑单体设计

1.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起到独特作用。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急缺以及地方性的特殊需求,对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结构形式、授业种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对学员的学习、食宿负责外,还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当前各个产业部门所急需的技术课程,安排好学生的实习顶岗与各种生产第一线的工作。

仙居县位居沿海经济发达的台州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是值得关注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本县在产业集聚方面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工艺美术、医药化工、机车零部件、电子机械等产业集群,但产业所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却比较匮乏。因此,筹建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技术院校已势在必行。

2.项目概况

2.1地理位置

仙居县地处台州市西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自然条件独厚,著名的“中国杨梅之乡”、“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有机茶之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高速增长。

本案用地分析:规划地块位于S322 省道与环城南路交汇的地方,地块西侧与S40 省道相接,南侧与台金高速公路相连,东侧紧邻仙居汽车站,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为仙居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设计中的问题

基地用地面积24.76 公顷。西侧和

南侧为山体,东侧和北侧是大面积

的农田,以及中部的官塘水库和部

分村庄建设用地。基地北侧为现状

的城市主干道——环城南路,东侧

和南侧为规划的城市次干道和支

路,基地内部有一条现状道路与北

部的环城南路相连接。基地与城市

交通联系较为便利,但基地内部交

通设施不够完善。

4.设计思路和方法

4.1因地制宜设计

如何根据本案用地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设

计呢?

4.1.1现状地块是个近似于长方形的不规

则多边形,环城南路是城市的主要干道,

应考虑环城南路沿线的主要界面围合和

节点的设计。地块东侧与南侧的规划道路

是生活性次干道,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

看,宜设置景观性的步行入口,同时应考

虑学校主入口节点的设计。

4.1.2利用水库地势,填水再造运动场与

新一道水坝,在非洪汛期运动场可正常使

用,节约了校区用地。在泄洪期再造的运

动场则成为保护校区的又一道坚实屏障。

校园现状地形比较复杂,基地西侧有山有

水,东侧相对较为平缓。

4.1.3地势西侧高,东侧相对较低。规划

尽量尊重原地形,同时着重考虑外围绿地

景观融入校园。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

上,采用灵活的竖向变化,尤其是校园核

心的公共空间。

经过反复分析,校区的设计采用核心引领,轴带延展,组团布局的手法,形成“一核、两轴、一带、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一核:

以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及教学实践区楼群共同组成的校区功能核心。

两轴:

由校区东部规划路处的主入口至实训楼、教学楼、行政信息楼等形成东西向主要功能轴线,同时由北侧的培训楼、中部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至南侧的成教区形成南北发展轴带,

向南北两翼延展,形成南北均衡布局的总体结构。

一带:

环绕在图书信息及行政综合区及教学实践区外的一条由道路和绿廊形成的弧形景观带作为生活区与行政办公、教学实践区之间的软性隔离。

多节点:

以上功能带及轴线将校区整体划分为七个功能组团,每个组团的节点形成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的总体结构。

4.2功能分区合理

如此大面积的校园如何合理的功能分区?

科学合理的建筑功能分区关系到整个校园的流线便利性、安全性、生活学习的互不干扰性等等,因此将整个校园共分为教学实践区、图书信息及行政综合区、生活区、运动区、山水景观区、培训楼实践区、成教区等七大功能分区。

4.2.1教学实践区:

校园的核心空间由教学楼和实训楼共

同构成。各专业之间根据其学科特点和

关联程度进行院落式组合布局,形成有

利于多学科交叉且各具特色的教学实

践楼群。

4.2.2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

图书信息中心及行政综合区位于校园

东西向中轴线上的末端,包括行政办

公、图书信息楼及对外交流等功能,该

区布置在校区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其功

能共享。

4.2.3生活区:

结合职教中心分期建设情况,分为南北

两个生活区组团。生活区建筑结合地形

成组团布置,因地制宜,户外空间以

漫步景观带贯穿分散的若干景观点,打

造环境优雅宜人配套完善的生活区。

单身教工宿舍结合培训楼布置在校区

的北侧,方便教工出入。

食堂结合生活区宿舍楼的两个组团,南北两个组团各设置一个食堂,分别就近服务于两个学生宿舍组团。

4.2.4运动区:

整个校园运动区分三大片设置,北部运动片区包括体艺馆及部分室外运动场地布置在基地的东北侧,方便其对外服务。中部片区设置400 米标准运动场布置在基地的中部,方便校园南北两个片区的就近使用;南部运动片区位于成教楼及南部教学实践区之间,设置篮、排球运动场地。

4.2.5山水景观区:

保留规划范围内三座主要山体,对官塘水库进行有条件利用,通过设置二级坝及校园内部水系,保证其蓄洪能力,一方面可争取更多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更可打造出具有仙居山水特色的景观校园,提升校区整体环境品质。

4.2.6培训楼实践区:

培训楼实践区布置在校园北侧,紧邻环城南路,交通方便,并设置独立出入口,方便其对外联系。同时,靠近城市主干道,提升校区整体形象。

4.2.7成教区:

区域位于基地的南侧,位置相对独立,方便对外联系。设计了标准教室、阶梯教室、并设置部分办公室、网络中心、计算机房、图书室、档案室、教师休息室等综合服务功能,为本校及周边区域服务,打造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道路交通:

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在校园内部设置弧线形干道,并与主要车行出入口相连,以解决校园内的对外机动车交通;结合生活区、教学实践区、运动区、及成教区设置二级机动车路网。

出入口

主入口:在东西向中轴线结合东侧城市路设置礼仪性主要出入口。

次要出入口:顺应校园的开放化要求,共设置了三个次要出入口。在校园北侧的环城南路上为方便培训楼及艺体馆对外服务功能、后勤运输和学生生活需要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在校园东侧城市路上位于东西主要轴线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机动车次要出入口。

静态交通系统

机动车停车场分为地上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两部分;地下停车库有两个,分别布置于行政楼和北部次入口的附近;地上停车场则分布在北部的体育馆、成教区以及校园主干道附近。景观布置:

校园内设置东西向景观主轴,通过广场,草坪,林荫大道,营造校园轻松愉悦的学府氛围,纵向景观主轴及公共休闲景观带则以宜人的尺度与和谐的比例,与环绕在行政楼的弧形景观次轴形成校园生活的多功能场所,主次轴线纵横交替,形成校区景观体系的骨架。主要景观节点设置于景观轴线的交汇点或终点,次景观节点主要为核心公共绿地内的系列广场。矩形的核心公共绿地是校园最主要的绿地开放空间和交流共享场所,以对称的广场、密植的树林、张驰有度的建筑空间为特色。林荫大道和中央花园构成建筑的礼仪空间,连续变化的富有层次的院落组成学术空间,传承当地精神,成为师生创作集体记忆和情感的生活场所,使之兼具经典底蕴和时代气息。

5.建筑整体风格

建筑的风格关乎整个学校

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校区的整体建筑形式沿续

了江南传统建筑文脉,又强

调时代感。在整体风格上采

用白墙和青砖演绎山景水

色的校园意向,搭配灰瓦屋

顶凸显典雅而又现代的学

府气质。

河街:

核心区的行政综合楼&图书信息中心在该方案中起到连接景观与建筑群的绿岛作用。图书信息中心作为地景建筑与教学区形成河街。给师生提供了宜人景优的活动空间。

院落:

教学楼的南北向有序排列,配以连廊的设计。有机围合了不同尺度的院落。提供了既独立又

不失联系的课余休息空间。

园林:

宿舍区的设计概念体现了将周边山脉作为学校的后花园,通过指状的布置将建筑伸向后花园,让每个宿舍与自然景观形成最大化的接触面。

6.建筑单体设计简述:

1、教学楼

教学楼位于核心教学区西侧。与实

训楼共同组成了主要教学区。建筑

由南向北有序排列,组团式围合布

局。教室的南北间距均在25 米以

上,并通过连廊将其有机地结合起

来,使其成为一个互不干扰却又联

系方便的整体。同时,教学楼群围

合的院落空间,一层部分架空,提

供了一种有别于校园公共空间的更稳定、安静的空间品质,以及一种更亲近人的空间尺度。

2、实训楼:

位于教学核心区的东侧,沿规划道路布置,是学校的主要城市立面。所以通过简约整体的立面处理手法,化零为整,将多个建筑山墙面联系成一个整体,诠释了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与稳重典雅的传统韵味两者完美融合使其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图书信息中心& 行政楼

本案将两者合二为一。即方便交叉功能的

联系,又相对独立。行政楼的外观上采用

简洁纯粹的立方体造型,其独特的几何体

象征校区管理核心的现代性和集约性。配

以中国古典的建筑符号,东西向与南北向

的立面机理的区别设计即考虑到功能性

与节能环保效率,又为校区乃至整个片区

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雕塑。图书馆

在本设计中作为大型地景建筑,将场地西面的景观有机的引入教学核心区,即满足了会堂及多个报告厅的大空间并存的特殊要求,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休闲娱乐平台。其大弧线的立面造型结合大台阶和入口开敞广场烘托出宏伟大气的整体形象营造出强烈的场所归属感。

4、食堂

本校区设置两个食堂,分别位于两个宿舍区的

端头景观区内。该建筑形体上采用圆形及半圆

形,更为自然的融于景观区,也给用餐的师

生提供了最大的观景及采光界面。

5、成人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位于校区东南角,是整个校区重

要的城市界面的节点。作为独立运作的成教学

院,设置了独立的礼仪性入口广场及机动车

出入口,便于单独管理。建筑形体上更强调建

筑的景观性及完整性。大面积的出挑屋顶构成

了校区南大门的设计意向,象征着成教学院向社会各界人士敞开怀抱。

6、培训中心& 教工宿舍

培训中心地处校区西北角,包括培训,对外商业及一个四星级酒店。整体为11 层的小高层建筑。酒店的外立面作为校园面向城市的主要界面,采用了简约的建筑形体配以古典错拼的表皮布置方式,为城市贡献了又一丰富亮丽的沿街立面。教职工单身宿舍位于学生宿舍区最北侧,与学生宿舍既联系密切,又互不干扰。同时与培训中心相连接,保证了教工宿舍可与培训中心的商业功能共享,也提供了未来酒店扩容的可能性。

7、宿舍

学生宿舍分为两个片区,均临山而建,给学生提供了宜人的景观环境。宿舍配备浴室、自行车库、活动室等,且与餐厅、教学区联系紧密,使用方便。一层全部架空作为景观连廊与自行车库。每两栋作为一个管理单元,用连廊紧密相连,便于管理。

8、体艺馆

体艺馆为多功能性场馆。

考虑到可以对外承接大型

社会性活动,设立了一定

数量的排练房、训练房等

辅助空间。充分体现了一

馆多用,功能集约的可持

续发展设计理念。建筑立

面考虑到其处于环城南路和规划道路的转角重要位置,采用了简约大气的几何形体作为立面的基础视觉面,点缀新古典主义的花格栅作为建筑立面元素,即保证了校区标志性建筑的可识别性,也不失活跃丰富的建筑表情,使其成为整个地区的地标。

结束语

以上所述,为作者在仙居职业技术学校设计项目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校园建筑应有校园建筑的特色和风格,探求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的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崭新的建筑组成形式,是建筑师把握的关键。设计一个整体的校园,需要考虑的问题多而复杂,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入手考虑,时代在变化,人们生活、学习的习惯和观念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学校的设计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发展出更丰富的形式组合,这需要我们建筑师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学习需求的校园建筑,而这些优秀的校园建筑,更将成为代代已毕业了的学子们的永久回忆。

参考文献

[1]《加强高等学校教学条件建设与保障的若干思考》刘建凤

[2]《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孙阳

浅谈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孙阳 发表时间:2019-12-24T10:47:36.74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孙阳[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变,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变,不断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以及不断扩大的教育规模,使当前的教育和相应的教育设施面临着许多不同的新问题。在大量新建学校的建设和设计中,校园规划用地紧张,学生数却不断增加,如何在集约用地基础上满足功能需求是共同的难题;设计参照普遍适用的的学校设计规范,以便通过各级管理部门的批准,使得设计方案千篇一律;基于目前中小 学规划和建筑设计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南京宁南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项目进行探索,供业内参考交流。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设计策略 1. 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由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建设的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设计要求建筑现代、功能齐全、环境宜人,建筑形象应简洁、大方和现代,充分体现现代化小学建筑的风格,符合南京雨花软件谷形象定位,创造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现代化教育环境。设计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建筑风格体现时代感及学校属性,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2. 项目区位 南京市宁南小学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郁金香路8号、10号,东至南京盐业公司、南至郁金香花苑小区、西至郁金香路12号大院小区、北至郁金香路。 3. 规划设计策略 南京市宁南小学规划7轨42班,每班45人,学生人数1890人,教职工150人。规划设计策略为“集约资源利用、构筑合理系统、建设生态学校、构建校园文化。” 1)集约利用资源的布局策略我们在综合地形、分期建设现状、气候、日照、噪声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后,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建筑布局。规划设计中教学建筑处于适宜朝向,建设分期合理,且与周边规划道路肌理一致,并使校园空间更加整合。 2)构筑合理功能系统策略教学建筑群采用架空连廊连接。连廊不仅承担交通行为,也成为多种交往行为发生的集合地,使其建筑既有独立性又有连通性。设计将交通和景观结合,使得空间不再单一,视觉景观良好。整个建筑群组通过步移景异的立体交通廊串联,并用百叶丰富连廊立面,形成富有变化的光影效果,且建筑界面更颇具气势,同时给学校创造了更多的交往空间。 3)建设生态“绿色”学校校园规划以“生态校园”为理念。通过对园林和庭院空间的营造,实现三季花香、四季常青、走路不粘泥、雨后不积水的园林化校园。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环保和节能,力将打造成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在教学区,采用了传统书院闹中取静的院落形式,形成半围合的庭院空间。院落的串联构成立体、丰富的环廊,创造出现代学校生动别致的庭院空间。 4)构建文脉与人文理念策略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氛围。具体体现在人文关怀:不仅注重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更关注建筑设计对使用者行为模式的影响,力图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以适应和引导学生良好的生活模式。环境育人:贯彻校园环境是学生第二课堂的理念。在整个规划中,充分注重交往与活动开放空间设计,注重人文景观环境,为学校提供精神和物质依托,形成人文、生态、空间的良好互动。 4. 建筑设计 由于项目建设地块西北角的雨花看守所和东南角的宁南生鲜市场主楼暂时无法搬迁,所以学校建设需要分两期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一期建设部分包括:教学区、办公实验综合楼一期(建筑主体)、风雨操场-食堂、运动场及地下停车库。二期建设部分包括:办公实验综合楼二期(合班教室与报告厅)、300米运动场、学校大门及主入口广场。该校区沿东侧盐业路设置小学主出入口(二期建设),一期入口设置于北侧郁金香路上,二期建成后此入口改为后勤辅助出入口。全期规划方案共包括三栋建筑主体:教学区、办公实验综合楼(分两期)、风雨操场-食堂。 规划设计中,建筑体量的有机组合,庭院、连廊、室外平台的运用,不仅使得校内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利,同时营造出多种学习、交流及休憩的情景空间,充分体现生态化的校园理念。 交通流线设计考虑与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协调,以减小对周边城市交通的干扰下,合理规划校内交通流线,东侧校园主入口(二期)设置开放的校前广场,放大城市空间的节点,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形象。在基地北侧规划道路设置次要入口(一期机动车出入口),合理组织交通,便于一期临时接送车辆和后勤的出入。 校园内机动车道靠近出入口布置,避免机动车进入教学生活区域,既保证了安全,又营造无噪声无废气的良好环境。在北侧入口旁的食堂架空层设置一期临时停车场,毗邻食堂后勤出入口;在东侧学校主入口附近的办公实验综合楼二期底层架空区域设置二期停车场;运动场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地库出入口设置在综合楼东侧道路上,一期二期均可便利到达,方便教职工内部、访客及对外开放时体育馆的车辆停放。 建筑单体平面通过合理设计满足功能需求,南北方向布置教学用房,东西方向布置辅助用房,设计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为使用者的舒适性及建筑节能提供良好的条件。 建筑立面虚实对比,富有节奏感韵律感,釆用亲近人的尺度,设计塑造出具有雕塑感的体量,衬托出校园文化的厚重;局部大面积玻璃以及竖向的百叶与大块的红砖实面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简洁有力、爽朗明快的设计风格。 建筑设计风格着力于南京雨花片区域的人文传统、功能主体的“涵”,不求立面的夸张与浮躁,根植于建筑的生成与逻辑,理性的体块配以雅致细腻的立面肌理,平淡之处又不失活泼,形成简洁清新的现代学校风貌。素雅的色彩与丰富的空间结合,创造出一个宜人、新颖、生动、现代的生态校园。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 GBJ 99—86 主编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 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的通知 计标〔1986〕2618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 99—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市建筑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GBJ99-86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幼儿师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

中等师学校和幼儿师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分析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 ——以仙居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摘要】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实现教育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和保障工作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介绍仙居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计案例,综合研究分析了学校建筑中的一些设计方法。 【关键字】因地制宜设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整体风格;建筑单体设计 1.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起到独特作用。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急缺以及地方性的特殊需求,对职业教育的规模布局、结构形式、授业种类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除了对学员的学习、食宿负责外,还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当前各个产业部门所急需的技术课程,安排好学生的实习顶岗与各种生产第一线的工作。 仙居县位居沿海经济发达的台州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是值得关注的重大任务。近年来,本县在产业集聚方面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工艺美术、医药化工、机车零部件、电子机械等产业集群,但产业所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却比较匮乏。因此,筹建一所综合性的职业技术院校已势在必行。 2.项目概况 2.1地理位置 仙居县地处台州市西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南翼,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自然条件独厚,著名的“中国杨梅之乡”、“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有机茶之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高速增长。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2015.7.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选址与校园规划 (3) 第四章面积指标 (6) 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8)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附录一普通中小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非完全小学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 完全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3) 九年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5) 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7) 高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9) 附录二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 (21) 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22) 附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校设施标准化建设,适应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 第四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首先保证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及生源实际情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本建设标准将普通中小学校的校舍用房,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两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建设的需要。分期建设的学校,首期建成校舍的建筑面积应符合必配用房的建筑面积。 第七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浅谈如何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情化

浅谈如何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情化 摘要:结合建筑美学与建筑人情化的风格特点,将二者融汇贯通,作用在学校建筑及空间设计中,从而将学校这一特定教育空间建设成整体与局部相融合、美学与人情化相融合的独特场所。学校的建筑风格体现其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融入更多的建筑美更能凸显出表达意义,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学校建筑;人情化;建筑美学 现代教育强调的重点是以人为本,教育不仅拘泥于课堂的书本知识,还应该拓展到置身的环境中,比如校园的建筑结构、校园的建筑风格,都是良好的校园环境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综合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其自身的建筑和规划都与城市的建设紧密相连,所处的地理位置、空间布置、建筑结构与风土人情的结合,不仅是城市关注的焦点,更是学校承载着巨大的教育使命和教育责任的体现。本文针对学校的建筑中如何结合建筑美学和建筑人情化来展开讨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学校建筑审美诉求和融合要点的简要分析,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索。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学校建筑结构、空间、设计与人情化相结合的过程提出一些理论指导,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让建筑与人文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1建筑美学与人情化在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审美诉求 1.1建筑美学 建筑是一门将物质和精神融为一体的艺术,以实存载体的形式承载着城市文明和时代精神,具体体现在建筑的结构、布局、均衡、规则、形状、风格、色彩等方面。学校作为文化和精神都担负重任的地方,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自身建筑的要求和限制,学校建筑的审美诉求主要为两部分,第一、物质性诉求,学校的建筑要舒适与安全并存,主要服务于学生,要以学生年轻活力、青春朝气为基础,进而追求物质和精神的融合;第二、感官性诉求,学校的建筑要呈现的不仅是建筑的形式美,还应该表现教书育人的功能美,二者的结合才能给人视觉的冲击,形成强烈的美感。 1.2建筑人情化 建筑主要是为人服务,首先满足使用的同时才能不断提升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一方面注重技术结合人性、生活结合心理,在设计的功能上要满足日常使用的需要,其呈现形式还要给人愉悦、舒适、安心的感觉,要向心灵规划师的角色方向靠拢。另一方面要注重与环境的结合,不能特立独行,要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和谐的状态,通过呈现效果能让人一目了然的认识到学校身份。 2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要点 2.1合理制定设计目标 学校建筑的设计要与传统物理建筑思想理念有一定的区别,能够将建筑、环境、人文着三者的关系充分融合在一起,并保持各自的特点。真正实现建筑衬托环境、建筑体现人文、建筑彰显精神的统一,更好的将人情化渗入到建筑美学中来。建立在基础要素齐全之上,实现合理规划功能、空间、造型等原则,尽可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和人文景观的风貌。 2.2坚持功能布局的和谐美 以往的学校建筑通常给人强烈的机械感,虽然功能较齐全但极其缺乏建筑美感和人情风貌。学校的场地也会使建筑受到拘束,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塑造集美感与人文于一身的校园建筑物,是设计者和教育者不断追寻和探索的课题。其实研究的重点应该偏向于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内在的结构要强力突出空间感、方向感、序列感,要注重与学生的运动方式、运动形式相结合,而外在的形式要考虑学校的教学理念、城市的文化底蕴、所处的时代和人文环境,只有兼顾建筑的内外布局,才能从建筑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所代表的意义。 2.3突出造型外观的人文美 学校建筑是教书育人的文化涵养、海纳百川的情怀品质的实体体现,要想做到建筑与人情兼顾,就不能忽视设计环节和影响因素。首先,形式多元化的统一,虽然学校的建筑数量

浅谈中小学建筑的布局设计

浅谈中小学建筑的布局设计 发表时间:2019-04-15T11:25:30.56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9期作者:姚逊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学教学质量日渐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广泛关注,而学校建筑是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学教学质量日渐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广泛关注,而学校建筑是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于教师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构建良好的校园建筑氛围,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是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阶段,一方面随着中小学扩招和中小学校舍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内对新建中小学建筑仍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知识爆炸和资讯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建筑审美相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中小学建筑的设计质量和空间品质逐渐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新型的校园布局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中小学建筑的布局设计方法,实现中小学校园建筑布局设计的多样性发展。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探讨了中小学建筑的布局设计情况。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 学校是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需要一个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园建筑以奠定良好的校园文化基础。对于设计工作者而言,将诸多创新性的设计理念落实到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去,是很有必要的。 1.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常情况下,在对各个学校进行选址分布时,需要从所在区域的人口规模以及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究,尽可能确保学校分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再者,在选址时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考量,需要从良好的位置入手,阳光、植被和安全等都必须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包含了三个平面,分别表现为教学建筑、体育生活用地以及绿化占地等。在对这三项功能进行设计和布置时,既需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同时还应将各个环节的功能体现出来,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辅助,为后期设计提供一定的便利。 2.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的设计理念 2.1 绿色设计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关注度极高,因而在中小学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满足基本的绿色环保设计要求,这既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又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相关的布局建设工作中,需要将周边环境和校园建筑相互融合,适当地加大校园的绿化覆盖率,包括设计屋顶花园和应用垂直绿化技术等,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建筑、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利用,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后,在实施方案设计工作时,需尽可能地选择节能环保材料,将节能环保技术结合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总而言之,应该将绿色环保理念全面落实于校园建设中,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校园,以改善师生们的教育学习环境。 2.2整体设计理念 在当前各种创新设计理念的引导下,各专业在实施设计时,均引进了整体设计的理念。整体设计主要是指将校园规划当做一项整体的系统工程进行实施操作。在校园建设期间,无论是何种独立性的分支要素,皆需要融合进整体之中加以研究,以达到规划、建筑、景观和人文需求相互统一的目的。再者,实施校园建筑设计规划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校园的实际情况入手,适当地选取设计和校园环境相一致的主体建筑。此外,中小学校园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新中式风格及现代主义风格。因而在校园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和现代性,又要充分地结合区位水文气候特征、适当地响应地域特色和地方传统文化。 2.3动态化设计理念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规划工作中,引进动态化的设计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则能够使校园环境更具多样性,满足校园的多元化发展要求;二则为校园建设提供灵活的发展机制,可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分期分阶段地对校园进行设计和建设;三则能够为校园的发展建设提供巨大的改良优化机会和创新潜力,后期建设的建筑物与前期建筑物既相互呼应、又有着一定的改进和发展。从目前国内普遍的校园规划建设发展状态来看,校园建筑建设有着一定的动态化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全面地探究分析用地环境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设计应用,引入动态设计理念,最终将校园空间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体现出来。 3.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的研究探索要点 3.1 教学教室空间的布局设计 教学建筑中,一般包含了教学用房、办公用房以及综合服务用房。而教学用房中又涉及到各类教室及活动中心等,其中应当着重关注的是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的设置,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场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数量、位置和占地的安排。 3.2教师办公及研究空间设计 教师办公空间包含了多种功能空间,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而研究空间则主要作为教学交流活动开展和教学工作成果展示的使用空间。在以往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对教师办公、教师学习以及研究空间的关注度较低,很难最大化发挥教学效果。若要改变这一现象,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在设计相关空间的时候适当增强空间的独立性,大力探索教师相关功能空间与学生学习空间二者之间的关系。 3.3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设计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综合地说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活动的外部环境和公共空间[1]。自主学习空间主要包括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以及各项兴趣活动室等,若能充分地开发利用好这些空间,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地开展相关课外学习活动。该部分空间的布局设计要点在于放松学生身心、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因而在设计自主学习空间的时候,需要考虑建筑的多元性以及开放性,充分融合校园室内外环境,空间功能应尽量的灵活多变,并考虑不同的空间组合可能性。学生在该环境中进行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及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劳逸结合、自主学习的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 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1000mm。在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

学校建筑设计特色

浅谈学校建筑设计特色 摘要:随着教育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的投入。单就硬件而言,我们建筑师接手的学校建筑比以往要多出许多。笔者近几年先后参与了几个学校的设计,这其间既有好的经验也有不足之处。本从学校建筑的发展趋势、设计的必要条件、功能等对学校建筑的设计进行探索。 关键词:发展趋势; 功能和交通组织; 必要条件; 单体设计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e state and society are increasing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hardware alone, we architects took over the school building more than in the past many. in recent years i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design of several schools, which not only have good experience there are deficiencie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ampus architecture, design requirements, function and so on school building design exploration. keyword: development trend; function and traffic organization; necessary conditions; monomer design 中图分类号:j813.1 随着网络的技术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的比重将不断加大。学校设施不仅提供在校生学习,还应承担非在校生(电大、夜大、职大生等)接受业余教育的职责。同时校区应尽可能多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11-09T17:33:30.1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朱晓琳1 周莹2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100142; 2.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创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点问题来进行探究,总结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内容以及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旨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在这种人口增长,教育数量增加的形势下,各地中小学校建筑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教育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及独特的校园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 在进行中小学建筑设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中小学主要为中小学生服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到学校功能和校园环境的变化。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不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以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去完成挑战。此外,学生每天要有1 / 4~1 / 3的时间待在学校,学校教育中的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能力提高的一部分,学校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课堂之外角色的扮演。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师授课向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开放教育转变,学校建筑也从单一教室转变为多功能教室。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 2.1总平面布置 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以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效的教学场所和舒适的绿色环境为基础。根据规划用地,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使整个校园功能合理,流线顺畅便捷。此外,还要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考虑预留土地的未来发展。确保学校在保持标准的教学水平同时,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展,从而在功能使用方面实现现代教学模式。在总平面设计中,建设场地出入口的确定是首要任务。中小学校园出入口应遵循校园人流、车流疏散特点和现状进行设置,保证出入口与城市交通衔接,避免人流、车流相互交叉。上学和放学时是中小学校出入口人员疏散密集的时段,加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校园出口前必须要预留不小于10 m 的缓冲场地,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和危险发生,校园出入口应设在城市次要道路上,并保证与道路交叉点距离大于70 m,与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大于30 m,与其他建设场地出入口距离大于20 m的设置要求。同时,在总平面布置中还应充分考虑场地内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隔声间距等问题。 2.2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 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是中小学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避免教室采光不均匀,容易形成照射暗角的问题,教室、实验室等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 m。在设计中,常为使立面窗间距一致,达到协调统一的立面效果,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过小而形成黑板眩光,为防止太阳光的照射引起的眩光,黑板所在一侧窗户距离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m,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考虑到孩子们喜欢攀爬,上人屋面、室外的走廊、楼梯、平台、阳台等孩子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必须设防护栏杆,防护的栏杆必须牢固、安全,栏杆的高度不应低于1.10 m。防护栏杆所能承受的最小水平推力应不小于1.5 kN/m,安全起见,学生们经常进出的门不能使用弹簧门、旋转门、推拉门、大玻璃门等。考虑到下课后孩子们会一起冲向门口,教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 个。中小学生如厕的集中时段是课间10 分钟,卫生间作为重要的辅助用房,对于课间10分钟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其位置、数量和卫生洁具布置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最远端教室到卫生间距离不超过35 m。数量上若按常规设计必然会造成如厕拥挤和无法如厕的现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由于无法及时如厕,常会出现尿裤子的尴尬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鉴于这种情况对卫生器具数量方面要特别注意。同时,无障碍设计是卫生间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员应按照现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对中小学建筑内卫生间进行无障碍设计。 2.3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2011版规范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建筑环境安全和在救援疏散时疏散条件与避难条件的安全。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防护措施的设计、安全出口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和走道楼梯的设计4个方面。严格执行规范条文能有效保证中小学建筑具备必要的安全使用环境。在设计中,我们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为了确保能够进行安全疏散,要求小学教学楼不得超过4层,中学不应超过五层。对于栏杆的选择,其材料必须足够坚固,以满足装载标准。 3 中小学校的绿色建筑设计 世界飞速的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受到全球重视,改善环境有多种方法,但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改善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绿色建筑,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环保。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大家对绿色建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现在中小学校绿色建筑更多的体现的是以老师和学生的亲身感受为主体的校园,从而提供给他们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 4 对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我国新的学校建筑应摆脱千篇一律、同质化的学校建筑设计规律。学校建筑设计应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空间的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首先,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下,也适用于灵活、自由、多样化的教学空间设计,应注意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情感的潜藏影响。其次,学校的建筑设计应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快乐的学习、交流和生活的地方,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满足“高情感”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地方。要提高校园网站的功能价值,充分利用网站的新功能,使其具有多功能性,努力为孩子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空间。要注重服务理念,提高学生对学校建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使学校充满“自豪

小学新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材料

打造新绿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东江镇永康逸夫中心小学申报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案例材料 执笔:韦建水 一、背景和起因 我校地处河池市金城江区东部,共有教师126人,学生1768人,是金城江区最大的乡镇学校。绿色生态教育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进步文化,它具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改革观精神、多元价值观融合的价值维度。 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教育充满绿色生态文化,即:崇尚师生人格平等、向师生倾注人文关怀、唤醒师生的创造潜能,使师生在高尚和谐、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文化教育环境中得到生动、活泼、个性化的自由发展。 二、做法和经过 (一)营造绿色文化,建设温馨校园 我们注重学校硬件环境的整体性建设。通过精心设计,统一规划,对学校硬件寄予丰富的文化教育内涵,让学校里的每一个楼房、教室、图书室,所有的墙壁、走廊、草坪等都寄予寓意,都让它成为“会说活、能说活”,变成有生命的育人环境。我们设置特色文化走廊,每个楼层都根据所分布的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的绿色文化等内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如,针对一二楼分布了低年级学生,主题就设置为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守时、惜时、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方面。三四楼分布了中高年级学生,主题就是爱科学、爱探究、爱动手,展示学生环保、科技制作等原创作品。每个班教室外墙壁为班级个性展示墙(温馨提示、班级照片、学生作品展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在教学楼内,处处可以看见学生们的作品,有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我们还实施班班图书角,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 (二)着力培育精神文化 1.加强了管理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 管理层包括校级和中层两个层面,在学校处于核心地位。我们的做法是在班子成员中倡导“文明守纪,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勤学争先、公正廉洁的精神状态和自律精神。目前领导班子集体初步形成了富有“发现”的睿智、“人本”的情怀、“示范”的巨力、“期待”的激励。在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带领全体师生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了教师层面的精神文化建设。 (1)通过“和谐团队的评选”润物细无声的宣传了“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的绿色生态文化理念,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范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 主编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 9 8 7 年 1 0 月 1 日 关于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6〕2618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的通知,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为国家标准,自1987年10月1日起实行。 本标准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本文作者:刘作 文章出处:未知 文章性质:转载 阅读次数:5355 发布日期:2005-06-1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

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2.2.2条学校建筑用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小学不宜大于0.8;中学不宜大于0.9;中师、幼师不宜大于0.7。 二、中师、幼师应有供全体学生住宿的宿舍用地。有住宿生的中学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镇交通情况决定。 四、在采暖地区,当学校建在无城镇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2.2.3条学校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学生同时作课间操之用。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m²,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m²。 二、学校田径运动场应符合表2.2.3的规定: 三、每六个班应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四、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 五、有条件的学校宜设游泳池。 第2.2.4条学校绿化用地:中师、幼师不应小于每学生2m²;中学不应小于每学生1m²;小学不应小于每学生0.5m²。 学校田径运动场尺寸表2.2.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doc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第1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交通与疏散····································································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室内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建筑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2。1 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2.2 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