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中学教育学》教育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最主要地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即教育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种积极的反作用可能表现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即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地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可能产生负效应,体现教育的负向功能,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的作用,对人的成长发展起着消极阻碍的作用。例如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可能残存一个时期,这种旧的教育思想和内容不适应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对社会进步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我们要改革“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就是因为它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灌输、注入式的教育,窒息人的智慧。”日常所见某些教育方式实际上起着摧残青年、摧残人才的作用。这些均属教育的负功能。

(教育学作业)教育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记我的高三生活 教育在帮助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负面影响。我觉得自己高三的学习生活就清晰的印证了教育的负向功能。 高三的时候,老师喜欢把教育规范化,不能容忍学生有不同于他的想法,甚至用粗暴的方式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我还记得,高考的第三次模拟考试,我发挥失常,尤其是数学。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叫我说一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我当时很紧张,说了一个思路,和他平时教的不太一样,他当时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批评我了,说“现在已经快高考了,你连这种简单的题目都还用这种方法,还考什么试呀,直接回去就行了”“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我说了多少遍了,你还用这种方法解......”一道数学题目有那么多种解题方法,为什么跟老师的不一样就要受到这样的打击。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即将走入高考考场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另外,教育的功利性让老师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他们只注重大家的学习成绩,只看到所谓的升学率,却把最重要的人性的关怀忽略了。殊不知,没有爱的教育,让他们教出了高分的学生,也教出了冷漠的学生。清楚的记得高三每个月一次的考试,最害怕的就是成绩公布的那段时间。教学大楼前一个很大的公布栏,不同的颜色打印出一排排的名次,我们被分成三六九等。上完早操经过那个公布栏时,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或开心,或失落,更多的是害怕。老师们还总是会在这个时候触碰到我们的敏感神经,比如第三次模拟考试结束以后,成绩下滑的我,就被数学老师狠狠打击了。遇到这样的挫折,我本来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加上老师的打击,我就一蹶不起了,一度非常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高考名落孙山,在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之后,时间的良药可能已经治愈了我,但是到现在我还是不愿想起高三的那段黑色的日子。那段黑色的日子,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发生的,但是由于当前的教育制度,由于老师们的功利性,有多少人受到了伤害呢?又有多少人能从这些伤害中走出来呢? 再者,高三的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都对学生进行刚性的规范管理,重视教师的权威,运用各种规则规范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管学生是否心服口服,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这一点我也有深刻的体会:高三的学生只能整天学习,学习,即使特别枯燥,也不许有任何休闲娱乐活动。偶尔会有人会冒险带《读者》一类的杂志到班级来,调节无聊的生活,然后大家争相在班级传阅。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班主任常常偷偷站在教室后面的窗户,向里窥探,一旦被发现,这些始作俑者就惨了,轻则到办公室谈话,重则当面批评或者找家长。 高三的时候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上大学是每个人唯一的出路,每个人都要抓住这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拼命学习,否则以后就没有任何出路。老师们还常常说,时间是最珍贵的,要把一切可以节约时间的用来学习,比如吃饭,比如洗澡,比如走路。于是我利用自己能利用的一切时间,别人休息的时间,课间的时间,体育课的时间用来学习。太重的学习负担,太大的心理压力,对身体素质的忽略了,本来体质就不好的我,变得更容易生病了,经常感冒发烧。一旦生病学习效率就自然下降,成绩上不去,心里越是着急,身体越是容易生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教育负向功能的一些认识,这些负向功能对现代教育制度来说是属于轻度的,但对个体来说,伤害却是永久的,不能忽视的。所以,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这些重要性,而相关部门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克服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看作是具体的、能懂得生命体,尊重他们的人格,

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谈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作者:————————————————————————————————日期:

浅谈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淞南镇社会事业管理办主任陆文焕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不断的开发和应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越来越凸现其良好的经济效能。发展良好的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了本世纪国际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和社会蓬勃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要实现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教育、成人培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在职培训相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社区终身教育,是提升人的素养的最好方式,正在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重视,本文想就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呼唤着社区教育 1.建立社区教育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知识支撑。而社区教育则是不断提升人的素养,终身学习的良好平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群众日益富裕起来,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论,而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质量更好,满足自身需求的教育,不断地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创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加强终身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大大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更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因为人的一生在学校就学只是阶段性的。 2.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发展终身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个城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变样目标过程中,真正努力地实现现代化,不仅是现象上的改变,更重要的质量上的提升,除了经济、社会事业各方面不断发

高校四大基本职能论述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 本职能 骆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 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培养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不仅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并且必须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使之实现价值、发挥才能的长效机制。纵览国内外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经验可以发现,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需要以理想为动力,知识做基础,制度成保障。其中,“立德树人”则是确保这个培养体系良性循环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所在和内涵之义,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基本要求。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是基石。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从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内部 外部 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 内部:教育内部结构的运行,是教育者借助教育手段,把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育的内部功能表现为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它是由教育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外部:教育通过向社会输送人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形成教育的外部功能。教育的外部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它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 教育价值是教育应然的表现(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反映了理想的教育应该干什么); 教育功能是教育实然的表现(是一种实效,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理想) 职能是职责赋予的能力,而职责又是人为赋予的,带有一定的价值期待,因此职能也就具有了主观性 功能是一种实然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是期待中的,也可能是超越预期的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作用对象) 个体功能(发生在内部,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追求,这种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构成了教育的个体功能。它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社会功能(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它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培养的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受社会结构、性质、发展规律所制约 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功能对个体功能有制约作用。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作用方向)次重要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呈现形式)次重要 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指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多纬度的复合分类(了解) 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 正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负向隐性功能 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教材采用) 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教育对社会的正向功能;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出生到生命终结,身心诸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潜能显性化的过程。 社会的人,表现为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它追求个体间的共同性 个体的人,表现为人所具有的个性,它追求个体的独特性 A.概念: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B.内容: 1、学习生活技能。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 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2、内化社会文化。接受和认同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规范 3、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4、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终体现 C.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自己拓展)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A 概念: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简单顺从和适应,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创新。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形成。 B 内容:赫尔巴特把可塑性作为教育的起点,教育的潜在基础是生命的独特性,教育的使命要保护人的独特性,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C 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社区教育及其意义

1、什么是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是涵盖了除学历教育以外所有教育内容的教育;是满足从生命孕育到长逝的人生历程中的教育;它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教育;它是通过机关和街道在社区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中来实现的教育。对于我们各个部门工作来讲,社区教育也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的各部门工作都离不开的教育。 社区教育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建设,提升整体人文环境的教育。2、社区教育的意义? 发展社区教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心理身体素质,提高社区精神文明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把社区教育工作摆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位 置。 社区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来源:长宁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时间:2010-05-11 查看次数:3599 一、社区教育的目的是: (1)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2)逐步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生存技能、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3)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 (4)形成与提高整个社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 (5)服务与促进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二、社区教育的意义: (1)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物质平台。目前社区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可以弥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不足,最终实现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与普通国民教育

体系有机结合,建立合乎人类理性的大教育体系,真正地完成教育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通过社区教育,实现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打下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础,就狭义的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而言,一个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样也离不开不可或缺的人文基础。没有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推而广之,那么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发展社区教育可以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社区教育正是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发展理念。使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终身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力,这样就奠定了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基本建成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全社会大多数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充分享有终身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这样学习型社会也就水到渠成。 (4)发展社区教育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简而言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人文基础与政治基础。这三者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人文基础又具体表现为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社区的文明程度。倘若没有良好的社区教育,没有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保障,那么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就无从谈起,建设和谐社会就会出现断层,因而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教育与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 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 作善也”。 4.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 念的活动。 5.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 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7.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8.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9.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0.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 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1.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2) 历史性(3)继承性(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性(7)生产性(8)民族性 1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3.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 和具体实施者;(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14.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 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6.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和特点(P69、P76)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过程,其实质是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答:(1)基本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知识传授功能是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基础,因而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又能够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传授又是和技能的形成、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互相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B.技能形成功能:形成技能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统一的,技能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技能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逐渐达到熟练程度。熟练的标志就是可以高度自动化的特定活动,技能的形成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可靠保障,是积极有效的参加社会实践并作出创造性贡献的先决条件。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熟练技能后,才能更经济、高效率的学习新知识和运用已学到的知识。C.智能培养功能:智能培养是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基础上,在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统一过程中进行的,三者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要培养学生的智能,不仅要强调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而且要考虑怎样传授知识和形成技能。一般认为学生从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在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智能的最好途径。但是,由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学生是未成年的少年儿童,知识和经验有限D.个性发展功能: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智能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胜利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智能结构,成为个性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取决于另外几方面的因素,即思想、品德、价值、体系、情感、动机、态度、意志等的培养。身体素质的健美也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特点:①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但思想政治课直接地发挥德育功能的,其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最突出的特点;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反复性与曲折性相结合的过程;思想政治课具有反复性与曲折性的特点的原因:A.是由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决定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B.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特点决定的。③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刻性和社会影响的管繁星相结合的过程;在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死刑政治学科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和不言而喻的。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受到学校、教廷和社会的广泛影响,这些影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④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双重能力的过程;所谓双重能力,是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问题的能力;二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分析学生自身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教育,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再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导向战略与内容特色化战略的优先分析

理论探讨在线教育平台的功能导向战略与 内容特色化战略的优先分析 李一果 一一摘要: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尚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战略较为多元化?这一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类型的教育平台?本文从在线教育平台的服务特征出发?对比平台战略定位中功能导向和内容特色化?探讨这两类战略定位的优劣?并为各类平台的战略选择提供建议? 关键词:在线教育平台?功能导向?内容特色化?战略优先 一二在线教育平台主流发展战略解析 目前在线教育平台发展中的战略选择普遍集中在两个方向?即功能导向和内容特色化?两类战略市场定位有较大差异?在平台服务内容和模式上都有较大差异?在此笔者也对两类战略定位的内涵和优势做以细化总结?(一)功能导向战略的内涵及优势 功能导向战略发展模式下?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重心将放在平台服务功能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两个方面?其中:专业化更倾向于智能化服务?即向客户提供更灵活二接近于无人工介入的自主化学习服务?例如学习内容灵活组合二学习过程智能规划(平台自动安排学习计划二学习提醒方案二学习激励与约束方案等)二学习成果智能检测二学习风格检测与学习方案智能推荐等?多样化服务即强调学习者在自主平台中能够完成关于学习发展的绝大多数活动?降低学习者对其他学习渠道的依赖?满足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各类需求? 从该战略的定位特点来看?平台发展的核心价值集中在个性化学习功能上?由此可以提供差异化竞争的有利条件?并且此类条件的价值维持能力较高?不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平台价值的持续发展条件主要集中在功能多样化二智能化?因此对个性化智能学习平台的系统设计人才需求较高?从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来看?平台价值的持续维持能力中等偏上?在自有软件开发二系统功能设计中的核心算法等关键性技术成型后?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优势?但平台的长期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在线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坚持长期自主服务改革和完善才能够有效维持自身能力? (二)内容特色化战略的内涵及优势 内容特色化战略发展模式下?在线教育平台的建设中心将放在个性化和专业化学习资源的规模化建设上?其中:个性化学习资源强调对新型学习资源的全覆盖?例如目前较为流行的 慕课 二 微课 资源的资源库建设?未来有新的课程形式后平台还需要加大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大幅扩充?全面满足网络时代发展现有阶段下大众所乐于获取学习资源的形式需求?当然?平台也会保留对传统学习资源的持续建设?以适应不同资源需求类型客户的需求?专业化学习资源强调回归教育本质?更关注在学习材料的专业化的设计以及在学习材料中融合现代化教育方法?由此实现高水平的学习服务?从而形成于传统教育产业有效竞争的充足条件? 从该战略的定位特点来看?平台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专业化课程资源?由此平台可以通过文化教育产品的产权价值获取长效收益?但相较而言此类价值的维持能力相对偏弱?容易被模仿和借鉴?平台价值的持续发展条件主要依靠国内产权保护环境二平台自有资源的产出能力?对法律咨询人才二教育研究与课程设计人才等教育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度较高?从战略定位的基本条件来看?平台价值的持续维持能力中等?对市场的敏感度较高?平台要想维持自身良性发展必须高度保持与内容创作者的关系?实现内容资源的绝对规模优势?但也要针对市场需求补充新型课程资源?一方面维系平台吸引力?另一方面避免已有课程资源价值的快速流失?二二当前市场环境下在线平台价值定位战略选择对比 (一)市场需求规模与战略选择 对比功能导向战略和内容特色化战略可以发现?前者更倾向于大众化市场?后者更倾向于专业市场?两者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受众分布交叉较小?其中: 功能导向战略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满足更大范围受众的学习需求?尤其在面向成人教育受众时有更高的吸引力?由于平台功能的完善度较高?因此在智能化二自主化学习服务方面的优势相当显著?更适合非学生群体的学习条件?能够满足自主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内容特色化战略下的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满足部分专业领域受众的独特需求?例如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的资源获取需求二中等及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需求二在职专业型技术人才的能力纵深发展需求?由于平台在学习资源的专业化程度二时代性优势等条件?更适合作为教师二学生的学习材料获取渠道和高水平人才的专业能力发展渠道?对比来看?功能导向战略下平台受众范围更广?内容特色化战略下平台能够有效把握特色细分市场分众?艾媒报告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中发现?全年国内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其中市场热度较高的题库 141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一节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各人种教育的演化》。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二)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概况: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教育功能教案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功能的含义、分类 教学重点: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学难点: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教育功能概述 思考:教育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究竟能够干什么?教育为什么存在?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与教育本质是息息相关的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教育功能必然是,而且只能是通过对人的作用而显现。 教育功能与相关概念 教育价值是对教育满足社会或个体的需求程度的评价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二、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三、教育功能的分类 你所知道的教育的功能分类有哪些?它们各自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一)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如师资水平、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新旧、教育物质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及其运用,都构成影响个体发展方向及其水平的重要因素。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性质所制约。 (二)从作用方向看或者说作用的性质上来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这是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 K. Merton)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维度。 “社会功能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见,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混乱”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合的情况,而隐性功能是指是主观愿望之外的意外结果。 教育的显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隐性功能(Latent Function)——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地,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 显性功能与隐性的功能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的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的功能。(四)多纬度的复合分类 1.日本柴野昌山把性质(方向)和形式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划分 柴野昌山的说明: 如:考试作为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学习欲望的工具来说具有正向的显性功能(A);但若教师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便会导致学生产生书呆子型成就中心的偏向,这是考试的负向隐性功能(C);又如,学校中的表扬制度以及晨会之类的仪式性活动的本来目的只在于帮助学生区分正误,但也可能会产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意识,促进群体整合等预料之外的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便是正向隐性功能(B);负向显性功能(D),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开始就竭力去避免教育的负向显性功能,但由学生群体的反学校,反教师的亚文化而导致的各种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则属于负向显性功能。 2.把对象和性质结合起来划分

从结构功能主义看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从结构功能主义看农村学校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摘要:教育古已有之,默顿关于正负功能的分类被引入教育界后,拓宽了人们关于教育功能的解释。近些年,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结构的论述已经很全面、成熟。但是大多数的理论都是比较大而泛的,没有区分教育类别间、国家间、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异。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我国农村的学校教育,探讨现阶段农村学生受教育可能存在的正向及负向功能,以期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功能主义农村教育正功能负功能 教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出现,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的。从古到今,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提到教育的功能,人们想起的都是积极的、好的一面。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tonl Rik)在上世纪50年代把功能按性质和形态进行区分,得出了正向——负向、显性——隐性这两大类,之后人们对功能的理解才更加开阔。 一、结构功能主义简介 结构功能主义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在50年代的美国成为社会学的主导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一)帕森斯抽象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45年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对行动、系统进行概念界定后,提出了其独特的功能分析模型。帕森斯认为,一个社会要生存下去,必须在系统之间保持某种平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规范,满足一些基本功能,这些功能包括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这四个基本功能大可以用于解释整个人类社会,小到可以解释某一具体制度。这就是著名的“AGIL”功能分析模式。他认为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统和行为有机体共同构成了行动系统,其中在社会系统中承担适应功能的是经济制度;承担达鹄功能的是政治制度;承担整合功能的是社区;承担维模功能的是社会化,教育就是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图示如下: (二)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帕森斯的学生默顿在批判传统结构功能主义这的功能一致性、功能不可替代性以及功能必要性三个假设后,提出了价值中立的功能分析模式。他对“功能”做了新的解释,认为“功能”是个中性词,可以指正功能,也可以指负功能。正功能有助于一个体系的适应或顺应,负功能则削弱体系的适应或顺应。默顿还认为,一个功能归属事项对同一个功能承受单位或不同的功能承受单位可能兼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后果。因此在评估时,应当以后果的净均衡为准则。 (三)结构功能主义关于教育功能的表述

第2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2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述及,“昔孟母,择邻处”,体现的是【】(2013年山东真题) A.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C.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D.成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教师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差异性 D.统一性 3.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中的“材”是依据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中的【】来确定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4.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5.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2013年济南长清)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学者中谁的观点是属于内发论的【】(2012年济宁市直) A.华生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7.王羲之家族中的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因素是【】(2012年济南市历城区)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内部因素 8.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淄博文昌湖) A.高尔顿 B.施泰伦 C.华生 D.孔子 9.【】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教书育人 B.以人为本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社会主义 10.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2015年山东真题)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1.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12.有人大器晚成,有人聪明早慧;有人侧重于理科,有人偏爱文学。这说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特点。(2013年济宁市嘉祥县)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教育基本原理含答案版

教育基本原理 1、什么是教育观(在“上篇教育观”背面) 教育观是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是对教育的基本理解与总体认识,主要包括教育的历史与形态、教育的目的与功能以及教育的规划与构想三方面内容。教育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第一章 1、重点掌握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P4-7)(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的本能,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 2、什么是教育。(即教育的定义P7-1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3、掌握教育的要素。(P12) (1)教育者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就是教育者,他应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任务和使命,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2)受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的中介,如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等等。 4、简要掌握教育的基本形态及历史分期。(P15) 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教育的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的教育、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5、掌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个体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作用。(2)内容上具有零散性,方式方法上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3)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 学校教育:(1)目的明确,无论是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组织严密,学校教育由专门受过训练的教师承担教育任务,学生相对稳定,具有较为严密的教育工作和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3)环境优越,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具有比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和活动场所。 社会教育:(1)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影响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3)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章

论社区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服务功能

论社区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服务功能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我国就业的两大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社区民众需求为目的的新兴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社区教育就业服务功能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以满足社区民众需求为目的的新兴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方面大有可为。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和服务功能,为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服务,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而且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具体体现。 一、为扩大就业服务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为扩大就业服务是社区教育的主要职责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来看,社区教育从其诞生之初,就把为就业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例如,美国是社区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社区学院是美国社区教育的最主要形式。1904年美国的一份报告对社区学院的前身——初级学院的职能确定为“两年的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20~70年代出现的美国社区学院职业化运动是“美国社区学院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变革”。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初级学院根据所在社区和当地政府的要求,为失业工人举办各种形式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开设了汽车维修、装潢、饮食服务等大批实用课程。“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出台了《军人权利法》和《乔治登法案》,对大学学士学位以下的职业教育(包括社区学院开设的职业课程)提供财政补助作了专门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大批退伍军人涌入社区学院,使社区学院成为高等教育急剧扩张的主要载体。此后,社区学院主修职业课程的学生比例,1959年为20%,1968年为29%,1980年约为70%。1979年从社区学院获得职业学位或证书的毕业生比例达到65%,并且就业率达到90%。 社区教育在我国出现的历史虽然不长,但作为当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类型,它以教育对象涵盖面广、教学计划灵活、课程设置宽泛、教育成本低廉、入学门槛较低等特点和特色,在社区建设和满足居民教育需求方面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二)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③教育本身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四)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