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殊教育 教案

特殊教育 教案

特殊教育 教案
特殊教育 教案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评价

(1)积极

看到了儿童游戏内容的社会历史性,社会环境不同,儿童游戏的内容不同。(2)消极

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也无法解释现代社会儿童游戏的内容。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游戏观点

1.理论基础:人格构成学说

本我快乐原则

超我理想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2.主要观点

A.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B.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二)帕勒和蒙尼格的游戏观点

1.帕勒的角色动机说

角色的选择完全出于内部动机,即受情绪的驱使。

2.蒙尼格的宣泄说

观点

游戏的价值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

(三)艾里克森的游戏观点

1.游戏是一种自我的机能

游戏能够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本我)和社会因素(超我)进行协调和整合,从而使人获得理想的发展。

(四)游戏治疗理论

儿童游戏治疗

(1)什么是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戏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

出他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应对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于儿童就好比咨询辅导、心理治疗对于成人一样有帮助,有疗效。

(2)哪些儿童需要游戏治疗?

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的儿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适应问题,有的是在学校(例如:学习障碍、人际关系不良),有的是在家里(例如:亲子冲突,父母婚姻问题所带来的心里困扰),有些则经历了更大的创伤(例如:家庭暴力、性暴力受害者,在意外中失去亲人等)。一般而言,如果经由父母、老师的观察或专业人士的诊断(小儿科医生、儿童心智科、精神科大夫等),发现儿童的确有适应上或学习上的困难,游戏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值得推荐。

(3)游戏治疗适用的年龄层

大抵而言,凡是介于幼儿园至小学高年级的儿童皆适合(约3-12岁)。(4)游戏治疗的疗程

游戏治疗所需的疗程,根据每一个儿童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对轻微适应不良的儿童大约需4-6周;对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则需8-16周或更长。不论疗程之长短,儿童皆能从游戏治疗中增进自我概念,学习自主性,自我控制,及更恰当表达情绪、需求的方式。

1.分析性游戏治疗

2.发泄性游戏治疗

3.关系性游戏治疗

4.非指导性游戏治疗

第二节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1.表情

2.动作

3.角色扮演

4.言语

5.材料

(二)游戏性体验

1.兴趣性体验

2.自主性体验

3.胜任感或成就感

4.幽默感

5.生理快感

(三)游戏的外部情景

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幼儿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二、儿童游戏的分类

游戏分类的方法

A.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

1.感知运动游戏(联系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

2.象征性游戏

3.结构游戏

4.规则游戏

B以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柏登的分类(1)偶然的行为或无所事事

(2)旁观

(3)独自游戏

(4)平行游戏

(5)协同游戏

(6)合作游戏

C.按照儿童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表演、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智力、体育、音乐游戏。

第三节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他人:

1.从教师影响的特质来看:

由于教师是教育专业人员,较之父母对子女影响的零散性、随机性、偶然性,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更具有相对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2.从教师与儿童的关系的性质上看: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多地把教师作为模仿、认同对象,使教师的影响效力倍增;

3.从游戏自身的特点来看:

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最本真、最直接的儿童的发展,也找到了了解儿童、认识儿童和帮助儿童的最佳切入点,成为最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儿童的重要他人;

4.从时间角度看:

儿童入园后,每天与老师度过5-8小时,游戏在其中占据了最多的时间,因此在时间维度上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三、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

1.教师介入儿童游戏能提高儿童游戏的安全性;

2.教师介入儿童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

教师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参与游戏

1、游戏内容贫乏无聊时,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时

2、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难以解决时

3、教师对幼儿的部分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教师的不适宜介入也会影响儿童游戏价值的发挥:P57。

四:游戏介入的基本策略:

为不同的年龄班开辟不同数量和内容的游戏区;

在不同的游戏区开设有挑战的发展区;将游戏纳入到一日的作息制度中;

遵循游戏区指导基本流程;

选择游戏观察目的及工具。

主题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实训内容]

让学生清楚知道角色游戏的特点与结构,掌握草原上的小羊游戏、金锁银锁游戏、小鹿种青草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教,在试教过程中学习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导入案例:

娃娃家: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会想出很多成人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

照相馆:小朋友戴上摄影师的工作牌,拿起了照相机招呼其他小朋友拍照……

问题:以上游戏属于什么类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Q: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都要求小朋友扮演角色,这两种游戏中的角色有什么区别呢?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情节:现实生活的印象

内容:可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来源于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反映的是

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在文艺作品的

基础上自己想象、创造。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主题、角色、材料、情境、规则

特征:1、扮演角色的多样性

(1)扮演角色的性质:

第一类:机能性角色

通过模仿范例(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如,司机——方向盘的转动;

交警——手臂的挥动;

医生——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

解放军——小军帽、腰扎皮带;

骑马——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第二类:互补性角色

Q:互补性的角色有哪些呢?

①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

②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

如,母子中的母亲,医生——病人的“医生”,理发师——顾客的“理发师”,老师——幼儿的“老师”,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

③这种角色选择、扮演都多发生于成人——幼儿之间,而很少有幼儿——幼儿之间的。如,游戏中很少有“朋友”这种在幼儿之间发生的角色。

第三类,想象性的或虚幻性的角色。

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

eg:《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

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

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

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3)游戏中物品的假想性

游戏中以物代物的特点,都与他们所想象的、不与眼前的东西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Q:积木、沙、树叶、草、石头可以假想成什么?

3、假想游戏动作和情景的——概括性

儿童在游戏中不是单纯地玩玩具:听诊器、方向盘等,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

如,医生看病、司机运乘客、送小孩看病、去公园玩、去串门、做饭、买菜等,

游戏中的动作,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而是概括的、压缩的动作。

如,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等是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

Q:什么是游戏规则?你能举例吗?角色游戏有游戏规则吗?

4、游戏规则的内隐性

游戏中的规则是明显的,制约着每个参加者的行动,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

但是在角色游戏中,规则是内隐的,包含在每个角色中。

如,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态度,及别人与之的相互关系、语言、声调、思想感情等,就是角色游戏规则。

孩子们有时虽然知道自己是在游戏,是“假装”的,但他们总是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他们所观察到的人们的生活活动。

常见孩子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要先挂号,才开药,先用酒精消毒,才打针,等,正是内隐性规则的体现。

5、游戏主题的社会性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环节与要点

(一)角色游戏的前期准备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参观、看图书、听故事、旅游、参加社会活动等)

2、提供适合的场所及丰富的游戏材料。

1),设置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

2),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3),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角色游戏的现场指导

1,鼓励和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确定游戏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游戏角色。(自己报名、推选、轮流)

3,观察幼儿游戏,参与幼儿游戏,给予适宜的指导。

(三)角色游戏结束环节的指导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让幼儿做好准备。

注意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游戏,如火车到站了,医院下班了,娃娃睡觉了。

2,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

创造性——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再现。

过程性——从开始到结束有完整的过程,所占时间较长,条件较复杂。

变化性——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内容随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1、小班

(1)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对模仿成人的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

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

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的或相似的游戏。

(2)指导

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

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②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③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④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2、中班

(1)特点:中班儿童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

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

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2)指导

①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或相同主题的游戏。

②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③通过讲评游戏引导儿童分享游戏的经验,以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

④指导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并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以便帮助儿童进一步与同伴交往,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3、大班

(1)特点

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

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2)指导

①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②观察儿童游戏的种种意图,给儿童开展游戏提供练习的机会和必要的帮助;

③允许并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点滴创造,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

4.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与合作方法。

直接呈现发:如面带微笑,使用礼貌用语;

简介呈现发:通过反面事例,让幼儿讨论,最后引出交往技巧—与人协商。

合作方法:可以用表扬、榜样、强化的指导幼儿合作。开展游戏前,应与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当材料不足时,可以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寻求同伴或成人的帮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

5.观察游戏。

6.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幼儿,以便做好结束游戏的准备。

选择好游戏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

游戏结束的形式注意趣味性。如超市到点要关门了,影楼下班时间到了。

7.本环节重点指导方面

围绕本次游戏目标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教师要预设游戏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四、分享交流

(1)让幼儿畅谈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分享自己在扮演社会角色时如何履行角色的职责,感受遵守符合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的重要。教师要帮助幼儿梳理、提炼游戏经验。

(2)留有游戏余兴。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发现游戏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鼓励幼儿对出现的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下次游戏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需要增加哪些材料等。

五、游戏结束,教师引导幼儿说说第一次参加“宠物生活馆”游戏的体验。

(1)启发幼儿说说你给小狗取的什么名字?你认为那只小狗的名字最好听。

(2)下次玩游戏你还需要什么?(还需要有更多的宠物;小狗没有食物吃等),以增强游戏兴趣。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尝试用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开展游戏,感受照顾小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乐趣。

(3)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

(4)指导策略

①交流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方式。

②根据游戏主题选取不同的交流方式。(促销券的展示,商品销售情况、情节展示等)

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④引导幼儿收拾玩具注意年龄特点。小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意识,以教师为主,引导幼儿给予部分帮助。中班培养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大班培养幼儿独立整理游戏材料的能力,教师给予一定的督促。

实训作业:

模拟游戏组织:设计一份角色游戏教案,模拟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角色游戏。要求:

1、游戏教案要求格式规范,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准

备以及具体的活动指导。

2、准备游戏所需材料或替代品。

3、模拟游戏组织中,至少模拟2个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指

导。

4、模拟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讲评。

认识水果教案特殊教育精编版

认识水果教案特殊教育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认识水果教案 课题名称:认识水果 授课班级:培智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形象、直观演示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轻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即(苹果、香蕉、橘子、梨)掌握“这是……”、“这是......颜色的……”的句式;中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颜色,并会说“这是……”的句式;重度学生认识四种水果的名称及颜色。 2.发展目标:通过观察以及动口、动手能力,提高轻度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通过感知觉刺激,提高中、重度学生发音的准确性。 3.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中,树立自信,提高生活常识技能来补偿缺陷。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学习,用适合每个学生的目标来挖掘他们的潜能 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所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为:使学生认识四种水果,并会说“这是……”、“这是......颜色的……的句式。教学难点:让语音障碍学生清楚表达所学内容师把PPT定位至第一张幻灯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跟水果有关的歌曲,在听之前呢,老师有一个要求,就是听完以后,你们要告诉老师,你们都听到了哪些水果的名字。大家可要竖起耳朵认真听哦。(播放水果歌,2分钟)师:好啦,歌曲听完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呢,你们在歌曲里边都听到了哪些水果的名字,请同学们举手回答。(生自由回答:苹果、梨、西瓜、香蕉、葡萄等) 师:哇,这么多的水果,老师都快流口水了,大家想不想吃啊?生:想 师:今天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水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认识水果) 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告诉老师,这是什么? 生:苹果 师请一位重度同学站起来说:苹果 师:我们把这句话说完整:这是苹果 生重复:这是苹果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说,XX(轻度),这是什么 XX:这是苹果 师:真棒,XX同学声音洪亮,清晰,我们一起来给她鼓鼓掌吧 师生齐鼓掌 师:还有没有同学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呢,请举手 师再请一位轻度、两位中度学生起来说:这是苹果

特殊教育教案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 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 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评价

特殊教育认识教案

教案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按顺序摆出学过的数字.(学生在桌子上摆 数字卡片) 正着读一读,再倒着读一读. 问:比7小的数有哪些?和5相邻的数是几和几?7的前面 是几?7的后面哪?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 板书课题:8的认识 探索新知 1.出示:8 师:你们看,8像什么?(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像认识7 一样认识8,你想学习8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数数、8以内数的顺序,比较8和其它数 的大小、8的组成等)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学习这些知识. 2.认识8的含义 出示教材52页8的主题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教育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 同时要注意安全) 谁愿意来教同学们数数?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带大家数图上物体的个数.(8个救 生圈、8个人、8顶泳帽) 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8吗? 学生可以用8说一句话,也可以演示摆学具(如:摆8根 小棒、8张卡片等). 3.数序及比较大小 师:谁为大家介绍一下,8以内数的顺序是怎样的?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介绍,说一说8为什么排在7的后面. 出示直尺图2,让学生按顺序读出尺子上的刻度. 学生再拿出直尺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0到8各数的位 置. 出示点子图3. 使学生巩固旧知 识,更容易接受新 知识。 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

问:7和8比,谁大?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7<8 8>7 4.区分基数与序数 演示动画“基数、序数”. 师: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你们看都谁来了?一共来了几个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8.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做抢答游戏,小动物提问题,你们抢答.(如,小青蛙:呱呱呱,我是谁?从右数我排第几?)5.8的组成 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总结出8的组成情况,然后集体交流.问:谁愿意到前面来演示一下,8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找学生到投影前演示. 共同总结出: 练习:两人一组,拍手说8的组成. 6.学习写8:我们认识了8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写好8呢?下面请看大屏幕.(演示动画“8的写法”) 学生练习在书上写8,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空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安 排 让学生在田字格上抄写5行数字“8”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时间: 送教课时: 教学目标: 1、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孩子学习发音。 2、按摩操是以按、摸、揉、捏、搓、弹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 3、提高学生身体平衡能力 教学过程 口肌的训练: 1、“两操”的设计 两操分别是:按摩操和口舌操。 按摩操是以按、摸、揉、捏、搓、弹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 按摩操分五个步骤: (1).抹口轮 (2)、捏下颜 (3)、擦下巴 (4)、揉面颊 (5)、轻拍面部,在舒缓的音乐中对口部进行按摩。 口舌操步骤: 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 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

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 2、口部模仿 主要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孩子学习发音。 口部模仿包括: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翘舌等。 运动康复: 1、步行训练 独立步行必须具备正常的立位平衡反应、双侧下肢交替协调运动和一侧下肢支撑体重等基本条件。 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以前必须做认真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患儿步行可能达到的水平,如独立步行、拄拐步行还是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在做出判断以前应充分考虑到患儿发育的特点,尽最大努力争取达到独立步行。应当严格地设计训练方案,使其尽量接近正常的步态。 教学成果: 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做口舌操,模仿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需增加活动量

特教教案.doc

第一课一二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借助插图,弄懂图意,知道“一”、“二”、“三” 2、认识生字“一”、“二”、“三”,正确书写“一”、“二”、“三”。 3、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读儿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认识汉字的笔画、笔顺的兴趣。 2、培养聆听的习惯和说话的兴趣。 缺陷补偿: 通过看、读、触等实践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补偿语言缺陷。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一”、“二”、“三”,正确书写“一”、“二”、“三”。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读儿歌,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游戏法 教具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月日) 教学内容:一、二、三 教学目标:1、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知道“一”、“二”、“三”。 2、与生活联系,学生认识“一”、“二”、“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新授 1、(出示图片)观察图画 数一数:(1)图上有几个女孩?(一) (2)图上有几个男孩?(二) (3)图上共有几个小朋友?(三) 2、师范读“一”、“二”、“三”。 3、生齐读“一”、“二”、“三”。 4、生个别读“一”、“二”、“三”。 5、游戏:学生开火车读“一”、“二”、“三”。 出示卡片,比谁认得又快又准。 6、小结 四、布置作业 我们的生活与数字关系密切,平时要常和爸爸妈妈出去多观察。到时,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又快又准。

第二课时(月日) 教学内容:书写“一”、“二”、“三”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一”、“二”、“三”,正确书写“一”、“二”、“三” 2、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复习导入 师出示卡片,学生认字 师读生字,学生找卡片 三、新授 1、书写“一” (1)出示“一” 的卡片 (2)讲解“一”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一” (4)flash动画演示生字: ①朗读生字 ②生字组词 ③flash动画书写生字 ④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5)学生自己练习写“一”, 师指导。 2、书写“二” (1)出示“二” 的卡片 (2)讲解“二”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二” (4)flash动画演示生字: ①朗读生字 ②分析偏旁部首 ③生字组词 ④flash动画书写生字 ⑤数笔画,说笔画名称 (5)学生自己练习写“二”,师指导。 3、书写“三” (1)出示“三” 的卡片 (2)讲解“三”的写法,笔顺 (3)学生齐书空“三”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为了保障因残疾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学生 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经验,努力实现我校残疾学生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二、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学生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月提供上门教育不少于2次,每次2个课时,每学期不少于20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四、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暂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我校残疾学生。 五、服务形式 学校指派教师到学生家中开展教育指导活动。 六、领导小组及送教教师 组长:xxx 送教教师:xx、xxx等 七、经费保障 设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等费用。 八、工作要求 (一)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纳入学籍管理,保证其正当的权益。

(二)送教上门时间及课时安排,须依据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三)每次送教上门工作完成后,监护人需签字确认。 (四)送教上门是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教务处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业务水平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精心准备,保证质量。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做好电子材料的拍照(摄)和存档。 xxxx年六月二日 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相关要求,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一人一案,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情况,结合“送教上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xxx“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调研报告---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调研报告---乘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了维护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切实提高他们的入学率,国家第一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 20xx)》、国家第二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20)》明确提出了实施送教上门的要求,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需要专人护理,不能到学校就读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纳入学籍管理。”由此送教上门这一残疾人教育的补充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由于疫情此项工作一直未如期进行,直到开学我校立即着手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6月底,学校利用两天时间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对全区不适合入学的特殊儿童进行了情况调查。近两年来,茌平区特殊教育的送教上门工作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的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形成的初步经验、初步模式。送教上门服务也得到了全区绝大多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其家庭的欢迎和肯定。一、调研过程6月30日及7月3日,在保证本校的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每班抽调两人,分两大组进行送教。本次送教对象是建档立卡的未入学的残疾儿童,送教教师为学生们制定个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

教,小步子,多坡度,同时给家长送上部分特殊教育的方式、方法。7月8日、9日与12日我校利用假期采用教师自愿报名的方式对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一线走访、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情况,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二、调研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衡,全区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占全区残疾儿童近一半,而我校的师资也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如果单靠我校教师送教是远远达不到国家有关送教的标准。这也是我校送教上门工作的一大难题。2、对残疾儿童评估不足,虽然教师送教时都对残疾儿童做一个简单的评估,但未形成系统性的评估标准及评估结果,所以对送教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送教任务。3、缺乏专业的康复教师,由于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大部分都是重度的残疾儿童,对于康复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于知识的需求。而参与送教的教师都是在教学一线抽调的,没有专业的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因此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对于这方面的需求。三、对策措施1、充分利用特殊教育资源室。自2019年开始我校就一直致力于特教资源室的建设,近期我校更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资源室的使用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在送教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室的教材教具、康复器械等增加送教的内容与形式,提高送教质量。2、适当增加教师送教的人数和次数。对建档立卡的残疾儿童我校制定了一周两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送教方案。针对送教儿童制定个

特殊教育案例

“多动症”的他----教育案例分析与思考 【案例简述】: 李嘉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而且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此外精力特别充沛,打电脑游戏,兴趣很浓。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通过和家长交流及平时的细心观察,得知他的脑子并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 家庭教育方式:爸爸比较粗暴,工作很累,工资却不高,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回家肯定挨揍。妈妈也附和着一起打。 【案例分析】:

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①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②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③他在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他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案例处理、感悟与思考】: 对于这种孩子是属于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我采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 首先与其家长联系,应该更加关心帮助体谅他,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其次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他的多动行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及时和所有教他的任课老师商量对他采用 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做到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时间: 送教课时: 教学目标: 1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孩子学习发音。 2按摩操是以按、摸、揉、捏、搓、弹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3提高学生身体平衡能力 教学过程 口肌的训练: 1 “两操”的设计 两操分别是:按摩操和口舌操。 按摩操是以按、摸、揉、捏、搓、弹等手法刺激穴位,从而使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功能得到提高按摩操分五个步骤: 1).抹口轮 2)、捏下颜 3)、擦下巴 4)、揉面颊 5)、轻拍面部,在舒缓的音乐中对口部进行按摩。 口舌操步骤: 第一节:张大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张一合; 第二节:伸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一伸一缩; 第三节:顶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头顶两腮,左一次右一次;第四节:舔牙床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牙齿背后,一上一下;第五节:卷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用舌尖舔上牙膛,由前往后;

第六节:弹舌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舌头由卷变为放平,反复做(如同发啦音的方式); 第七节:活动嘴按照音乐节拍或鼓点儿使嘴进行张一咧一撮一抿的变化练习。 2 口部模仿 主要锻炼舌头和口部各个肌肉的灵活性,帮助孩子学习发音。 口部模仿包括: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翘舌等。 运动康复: 1步行训练 独立步行必须具备正常的立位平衡反应、双侧下肢交替协调运动和一侧下肢支撑体重等基本条件。 对脑瘫患儿进行步行训练以前必须做认真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患儿步行可能达到的水平,如独立步行、拄拐步行还是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在做出判断以前应充分考虑到患儿发育的特点,尽最大努力争取达到独立步行。应当严格地设计训练方案,使其尽量接近正常的步态。 教学成果: 学生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做口舌操,模仿张嘴、叩齿、打哇哇、伸舌头、舔上唇,需增加活动量送教时间: 送教课时:

特殊教育学校 折纸教案设计

《手工折纸课》教案 [设计理念及目标定位]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宜于儿童想象和智力的开发。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而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而手肌肉群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因此,我们就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纸艺特色的培养,希望通过纸艺特色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劳动技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劳动,还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学折纸的基础上,学会画画,做手抄报。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拓宽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 教法:1、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老师的演示操作,直观感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感悟知识,激活学生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学法:1、采用看、听、议相结合,让学生在看中思考、听

中感悟、评中体会、议中理解。 2、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折好的教具成品及半成品,正方形纸2~3张,五角星若干。另外,每生准备正方形纸2~3张。 具体安排: 9月:教学重点:教幼儿认识纸艺的一些辅助工具和辅助材料,初步了解纸艺的基本方法。 具体开展:认识折叠符号:外形线、虚线、反复折、折叠方向、卷折、剪开、剪掉等。学会折纸:飞机、小船等。 10月:教学重点:1、教幼儿学会纸艺的基本折法。(对边折、对角折、向中线折等) 2、学会折纸:纸鹤、大风车等。 具体开展:引导幼儿掌握基本方法:对边折、对角折等学会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房子。 11月:教学重点:1、教幼儿继续学习折纸的方法(正方形集中折、长方形集中折)。 2、学会折纸:帆船、五彩鱼。3、学会涂色。 具体开展:1、正方形集中折:相邻两边向对角线折就完成了。2、长方形集中折:同侧角向中线折就完成了。 12月: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折纸的方法(双正方形、双三角形)。2、学会折纸:大象、盒子。3、学会涂色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学校 “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确定“送教”方案,全力保障残疾儿童教育平等性。我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意见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68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并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制度。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送教上门”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教学内容可结合残疾儿童少年的自身情况,合理制定和安排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主要针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具体情况,采取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原则上学生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每学期不少于16课时,每学年不少于32课时,家长课堂每两个月不少于1次,每学年不少于4次。 (一)“送教上门”工作三阶段: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在旗残联、旗教育局通力合作下,提供残疾儿童年龄、名单及家庭住址等联系方式,在核实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确定“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现状,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在旗残联和旗教育局的组织下,旗特殊教育学校组织教师深入调查“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所在区域,旗特殊教育学校相关负责老师对服务对象逐一入户家访,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正式启动“送教上门”工作,由旗特殊教育学校专职教师走进残疾儿童家庭,实施一对一教育康复服务课程。 (二)“送教上门”的具体方案和主要措施 1.建立特殊儿童档案,客观反映学生情况 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训练记录等。通过首次入户家访,了解学生的病史、原有的教育水平、康复状况、生活自理情况等,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如家庭经济情况、家长以及抚养人的教育水平等。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篇一 为了保障因残疾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经验,努力实现我校残疾学生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二、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学生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月提供上门教育不少于2次,每次2个课时,每学期不少于20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四、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暂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我校残疾学生。 五、服务形式 学校指派教师到学生家中开展教育指导活动。

六、领导小组及送教教师 组长:xxx 送教教师:xx、xxx等 七、经费保障 设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等费用。 八、工作要求 (一)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纳入学籍管理,保证其正当的权益。 (二)送教上门时间及课时安排,须依据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三)每次送教上门工作完成后,监护人需签字确认。 (四)送教上门是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教务处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业务水平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精心准备,保证质量。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做好电子材料的拍照(摄)和存档。 xxxx年六月二日 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 -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相关要求,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一人一案,保障所有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切实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残疾儿童少年的实际情况,结合“送教上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xxx

特殊教育 教案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评价

送教上门教学常规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常规教案 送教上门教学常规教案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 调查中我了解到: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会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手脚乱跳,情绪波动大,在和他接触和交谈中发现他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说话不清楚———为了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他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他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二、教学目标: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现在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他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他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本班他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四、具体实施措施:1、激发他对节奏的兴趣、提供多种乐器,让他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他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提供两种乐器让他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他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他来说同样会使他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他的节奏动感引导他感知节奏。首先,音乐自然生活。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他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他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他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他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他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这是培养他节奏感的基础。我会让他以自身的身体律动来感受稳定的节拍。如唱歌、乐曲时,让他随着节拍,一拍一拍地摇动身体、头,感受有规律的无变化的拍子。在这个练习中,我还让他随着乐曲做拍手、拍肩、拍腿、跺跺脚等律动,这样就能帮助他较好地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为今后掌握有变化的节奏打下基础。篇二活动目标:1 、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激发孩子对歌唱表现的兴趣。重点难点: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活动准备: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星星》磁带、歌曲图谱活动过程: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见过他吗?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2、“怎样唱出小

特殊教育-教案

特殊教育-教案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

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送教上门服务教学设计

富宁县特殊教育学校2018年春季学期学生送教上门教案(一) 送教课题:《毛巾》 送教学生: 家庭住址: 课题送教教师: 联系电话: 送教组长: 联系电话: 学校送教挂钩领导: 联系电话: 送教协助教师: 课题送教时间:

《毛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 A、生能找到自己的毛巾,认读词语“毛巾”,说句子“这是我的毛巾” B、生能认识词语“毛巾”,并能清晰发音,仿说句子“这是我的毛巾”。 C、生能指认图片“毛巾”,进行发音练习。了解毛巾的用途,知道不同的毛巾的不同用途。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清晰度,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 A、生能找到自己的毛巾,认读词语“毛巾”,说句子“这是我的毛巾” B、生能认识词语“毛巾”,并能清晰发音,仿说句子“这是我的毛巾”。 C、生能指认图片“毛巾”,进行发音练习。了解毛巾的用途,知道不同的毛巾的不同用途。 三、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清晰度,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法教学 五、教学准备 字卡、实物、图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字。 二、导入 1、出示盒子:摸一摸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 2、板书课题导入:毛巾。师教读:毛巾。 三、新授 1、认识“毛巾” ①出示实物“毛巾”。让生看一看这是毛巾,来认一认这是谁的毛巾。 生认识,进行发音训练,逐一进行。 (模仿说句子“这是我的毛巾”或“我的毛巾”。)师引导生反复练习说句子。 毛巾有什么作用呢?让生说一说? ②叠毛巾:毛巾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爱护她,用完之后应该把它叠起来。 2、认识不同的毛巾: ①出示:红色的毛巾。这也是毛巾,这毛巾是用来擦脚的。(思想教育,不要和擦脸的毛巾混了。)

特殊教育 培智班《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精编版

认识平面图形(综合实践课) 教者:益阳市沅江特校陈星 任教班级:启智四班(一年级)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课型综合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能根据他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识别这些图形,感受这四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物辨别、操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是有趣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四种平面图形的区分及特征辨别。 重、难点突破方式: 1、通过看、找、认、画、拼等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创设现实情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课前稳定情绪,多利用奖励措施吸引学生注意力,尽量将课件演示内容活动情境化(用操作活动来帮助理解课件内容)。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代币法(奖励 刺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图形纸制品若干、学具(数数棒)、奖励用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印一印(导入活动)

活动一:变魔术 在讲桌上一字排开四种物体共4个,用纸盒围在讲桌上,用盖印章的方法,在纸上用物体变出平面图形,展示给学生。 师:谁知道怎么变出来的?谁想来印? 一名学生上来变魔术,出示印好的图形,下面学生猜由什么物体印的,初步巩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也可分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动手的过程) 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设计意图:此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了一个由立体图形变出平面图形的魔术,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说一说 (识记四种图形) 活动二:记记画画 教师出示纸制图形、实物,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通过感观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名称既特征,识记图形特征的同时带学生一起说话练习,并带学生书空,画一画每个图形。 三、辨一辨(区分四种图形) 活动三:折、剪,图形互变 教师演示课件,结合纸制图形,让学生来辨认图形,同时也变化形式,轮流让学生辩认,加强学生辨别四种图形的能力。 (变化形式:用课件演示,将正方形对角剪开和水平线剪开后,让学生辨认剪开后的图形,同时也可实物操作让学生辨认。) 四、找一找(熟悉四种图形) 活动四:找朋友 准备:教师边讲边用课件演示,并且先示范一次,让学生清楚活动操作程序后开始。

特殊教育教案

特殊教育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送教上门教案

第四周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者:杨华 训练内容:认识数字“3” 课型:讲授 备课时间:2019年3月18日 授课时间:2019年3月19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字“3”。 2、鼓励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张嘴说话,点头,摇头等)。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情感,相互认可 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该生的兴趣,建立感情,让该生能参与简单的授课之中。 二、进行训练 1、生跟随老师一起观彩棒 2、看看“彩棒”长得像什么呢? 它呢,在我们的眼里就像个数字“3” (1)写的时候呢,写一竖即可,帮孩子一起练习完成。 (2)、“3”表示有3个物品,计数器上没有一个子,如何去动

手。 三、授后小结 你还能想想什么像“3”呢?(同时请求家长能协助孩子,完成任务”。 教后反思:

第十三周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者:杨华 训练内容:认识生活中的水果--“苹果” 课型:讲授 备课时间:2019年5月22日 授课时间:2019年5月24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果“苹果”。 2、鼓励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张嘴说话,点头,摇头等)。 教学准备:一个红红大苹果

训练过程: 一、沟通情感 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该生的兴趣,建立感情 二、进行训练 1、生跟随老师一起观察食物苹果,并尝试苹果的色,形状。 2、最后剥给孩子吃,并说:“像这样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就是苹果。 3、学生可以画一画 4、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老师给讲一讲关于苹果的故事。 5、唱一唱“小苹果” 三、小结 你认识苹果这种水果了嘛?(同时请求家长能协助孩子,完成任务”。 教后反思:

第二周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者:杨华 训练内容:认识数字“2” 课型:讲授 备课时间:2019年9月1日 授课时间:2019年9月3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数字“2”。 2、鼓励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张嘴说话,点头,摇头等)。 教学准备:计数器两小铃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