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

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

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

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生态文明建设将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①

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一些群体事件由环境污染事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决策的不满。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突破改革阻力小,却能受到群众的重点关注。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先进文化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是说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深入,群众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其中,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富裕人员移民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②。因此,建设好生态环境,对于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构建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全民参与意识等多个方面。中国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作为,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健全完美相关法律规章,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一)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

1.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的干预职能③。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研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①郭婷,张文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5页。

②徐晓霞,易春秋:《“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社科纵横》,2013年10月,第25页。

③刘传祥等:《论“五位一体”布局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6月,第7页。

升级,鼓励无污染的新兴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资源立法,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体制,明确各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有效地管理环境①。

2.设立生态文明管理科研机构,确保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前的环保部门的职能有限,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确保以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是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承担生态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决策。二是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生态环保组织,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信息知情权。三是要创办能够指导生态规划和发展的科研院所,专门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是要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由工业文明的黑色产业结构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着力推进能源经济结构由高碳黑色能源结构向低碳与无碳绿色能源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文明的最高代价生态外生模式,向生态文明的最低代价生态内生模式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确立生态文明规章制度,完备环境保护体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使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机制,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的知识与理念,使生态文明的理念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并转化为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才会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才会拥有源头活水,发展成果才会真正惠及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要求我们不仅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更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

①陈忠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8期,第1页。

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倡导公民转变传统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模式。传统的消费模式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拜金主义、铺张浪费、追求面子工程,过度消费,这种消费模式严重浪费资源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持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倡导一种既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既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以“3R”消费模式(Reduce、Reuse、Recycle)①为基础,逐渐使公众养成绿色的消费新观念,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内化于心,促使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3.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生态建设。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离不开公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全民环保”的局面,进一步明确政府、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首先,要尽量避免拘泥于形式的作风,环保不只是在环境保护日简单地敷衍了事而应是立足于全民的、持续的、稳定的、渐进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环保日还要环保周环保年,切实将环境保护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在生活中将社会大众的环保力量发挥到淋漓尽致。其次,加强基层宣传与交流,发挥公众的影响力,公众是一个潜在的环保主力军,但作为环保主体力量的我们对于环境保护还有很多认识欠缺,这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与交流。只有公众积极主动,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牢记于心,广泛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势必瞩目。(三)克服传统观念束缚,强化创新观念

1.利用网络时代服务生态文明。网络时代极大加快信息的承载与传播、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利用网络加快信息传递,促进知识更新。网络的出现还打破了地理隔离,通过网络电视,人们见到了许多从前即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可以迅速从网络上准确知道相关的生态信息,可以对不熟悉的动植物名称及时查询从而迅速了解,更可以成为讨论环境的公共平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事件。二是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手机报、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实时传递,减少了报刊的印刷量,带动了传统平面媒体的革命,进而减少了对纸浆、油墨、燃料和电力的消耗,从而减

①吕华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9页。

②祝黄河,邱向军:《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求实》,2013年7月,第47页。

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对森林的破坏①。三是提高了环境保护的决策水平。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濒危物种保护的个性化管理。例如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将能够将每一株濒危植物精确定位,并遥测其生长情况;通过视频和遥感对自然保护区实现精细化管理等等。随着现代网络接入大数据时代,研究者将有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模拟分析,监测物种个体的实时分布、分析种群的基因流、植被的演替过程、监测生态系统的能流,模拟分析大气污染物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从而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决策水平。

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例如德国注重环境教育,为资源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环保产业,超额完成国际环境条约的义务;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严密立法明确责任主体,采用综合性的调整机制促进国民循环型生活方式的建立;美国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境工作注重多元的区域规划,保护大面积国家森林公园和恢复森林②;其他国家如法国禁止采挖原煤、北欧国家积极推行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等举措,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结语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整体性,用统筹协调的方法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与此同时,必须在探索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政治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以及这些规律的交互作用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转变观念,探寻生态文明的建构之路。

①欧阳娟:《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月,第2页。

②包双叶:《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第24页。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宏斌. 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包双叶. 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逻辑原点[J]. 广西社会科学,2013

[4]方世南.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 学习论坛,2013

[5]陈忠宁.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系统性特征的几点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3

[6]赵伟宁. 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吴瑾菩等. “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

[8]郭婷等.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人“五位一体”格局的路径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9]吕华君.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10]徐晓霞等. “五位一体”国家战略新布局初探[J]. 社科纵横,2013

[11]祝黄河等. 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 求实,2013

[12]欧阳娟. 论文化建设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

[13]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一 五位一体 体会 (自己整理的)

生态文明建设利国利民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五位一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我就生态文明建设谈谈自己的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同时“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庄重的宣示,让国内外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决心。将生态文明建设立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不可动摇。同样“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引起了会议人员的广大共鸣。因为,与会人员亲身体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到环境质量、健康水平为问题转变的经历,侧面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这些话语简捷,易于人民接受,易于引起人民内心深处的共鸣,生态建设势在必行。 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同时生态问题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尽管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当时使得环境生态严重恶化,在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经济的增长。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关心的焦点。然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不断突出。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必须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对“五位一体”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对“五位一体”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确定的新举措之一。“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位一体”是理论的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建设上。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就是加了一个社会建设,所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提法是党的理论体系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体布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是指导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五位一体”是实践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提出经 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五年前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1简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十八大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三大法宝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 发展党员的十六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发展党员把好七关:推优关、培训关、公示关、审查关、通过关、批准关、转正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的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的危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12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重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核心)入党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员八项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文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提出历程;问题;路径选择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生态危机的产生虽然先于现代化的起步,但毫无疑问,现代化进程加剧了生态危机。当代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享受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的同时,正越来越受到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1]。 (一)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中国每单位GDP 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单位 GDP 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共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 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中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2km ,其中,水蚀为165万2km ,风蚀为191万2km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

五位一体论文.

科学把握“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五位一体意义建设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内容 总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五项建设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的。经济建设是根本,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建设一种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文化建设是灵魂,营造一种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是条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其他领域提供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 “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 结果。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最后到“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党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孕育的“新生儿”,是一种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 三、把握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不是抽象、孤立的人,而是指现实的、具体的、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客观需求,必然包含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活动中,直接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内。

坚持_五位一体_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姬振海

4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23 ■文/姬振海 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部署。这一战略布局的深化,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使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全 党未来的奋斗目标。 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协调推进,不能顾此失彼。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党中央作出把生态文明融入“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战略部署,极大地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要突出转型升级、优化发展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是经济建设发展方式的不当引起的,在这种发展方式下,产业结构也极不合理。以河北为例,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占大头,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大头,重工业中资源型占大头。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一直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 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是正中要害的必然也是必须之举,其主要内容是实现各个产业和经济活动的“绿色化”。一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基础上,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空间意义上的产业合理布局。二是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后产业淘汰时间表和新型产业发展计划,逐步实现时间意义上的产业合理布局。三是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进产业升级,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逐渐淘汰,增加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节能减排在当前经济建设的战略调整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由于受工业文明的观念、制度、体制、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一些非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要实现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向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实上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正因如此,如何有效实现转变,特别需要在理论、体制、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更加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 当然,从经济制度设计看,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环境经济政策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环境经济政策,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 姬振海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五位一体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五位一体”,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潮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标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 我们的美丽星球,原本是原生态的,但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人类中心主义”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的生态文明。曾经陶醉于征服自然胜利的人们现在才开始认识到,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给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了空前严重的伤害,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及原料危机等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都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客观表现。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人口三大高峰重叠出现,加剧中国发展环境紧张 主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下降 自然生态恶化,灾害频率加快 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中国淡水水域污染严重,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 中国近岸海域一半受到污染,环境逐年退化,海洋自然生态破坏加剧。大气污染十分突出,面临国际履约压力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污染日益突出。农田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生产和生活方式要进行根本性变革 加强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 发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减排”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大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林业和高效优质绿色农业 森林和湿地,是地球的“肺”和“肾”。发展林业,保护森林和湿地,是应对气候变暖,建设绿色家园的战略工程。发展绿色旅游等生态服务业 生态服务业是生态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绿色商贸服务业、绿色旅游业、绿色物流业等。绿色旅游倡导绿色理念,是实现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发展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五大类别。生物工程产业遵循生物资源―生物制作―生物食品―生命健康,有利于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促进资源永续循环。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 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 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 ③方世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学习论坛》,2013年1月,第48页。 ④吴瑾菩,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第157页。

“五位一体”之文化篇学习资料

“五位一体”之文化 篇

“五位一体”之文化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文化一旦停滞僵化,就必然走向消亡。如果我们不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中解放出来,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我们的文化就必然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果我们还用旧体制、老办法去推动文化建设,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在文化传播和表现手段上还用以前那一套,就必然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文化投入的是智力劳动,产出的是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与物质产品生产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

设生态文明 推进五位一体

设生态文明推进五位一体 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便是其中的一个大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到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将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新目标。 据中国科学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生态赤字率达到了50%。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更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超过环境容量。2008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达到29亿全球公顷,居世界首位。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高限仅为0.91公顷,但是当今的生态足迹量(2.1公顷)是国家生态承载力的2.3倍 --《2008地球生命力报告》 中国的能源储存可供消费的年份:石油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 --《2008世界能源展望》 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李克强) 资源消耗:粗钢、水泥、煤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5.4%、50%和45.6%,GDP占全球的9%;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能源消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是印度的1.6倍;生态环境:COD、CO2、SO2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严重。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 由于持续扩大的荒漠化,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20年,将有约1.35亿人面临着被迫离开家园的危险。根据世界水委员会《世界水展望》报告,全球约有1/5的人口常年饮用不洁净的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6》表明,全球有10多亿人口直接受到空气污染毒害,并导致每年约有160—320万人过早死。海平面上升后,我国珠江三角洲沿岸一些地区可能淹没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发展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探明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大约:煤炭80年、石油15年、天然气30年,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1/3和1/2。 视经济半小时06年的一次报道:中国南方一个有3000余人的村,至今已有250人死于癌症,还有200余人患癌症,在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据央视调查,全国有近200个癌症高发率的村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是致癌直接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五位一体”之文化篇

“五位一体”之文化篇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引领风气之先,就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就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文化一旦停滞僵化,就必然走向消亡。如果我们不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中解放出来,不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我们的文化就必然停滞不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如果我们还用旧体制、老办法去推动文化建设,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在文化传播与表现手段上还用以前那一套,就必然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与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营造宽松与谐的文化氛围。文化投入的就是智力劳动,产出的就是精神产品,影响的就是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与物质产品生产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实践表明,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就是在民主的环境与宽松的氛围中产生的。要尊重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律,坚持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相结合,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积极创新,为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化创作提供广阔空间。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一切改革创新的观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创新的举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创新的成果得到肯定,推动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与创造活力竞相进发。要积极开展正确的文艺评论,鼓励文化工作者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与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不仅就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就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人民之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为人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依靠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与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要支持群众依法兴办文化团体,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与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来,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放

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文化建设探析

基于五位一体理念的文化建设探析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推进文化建设 鲜明而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在与社会主义苏联的竞争中,“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将毫无意义。”可见,在软实力竞争中,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处于核心及主导地位。对一个国家而言,其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以及民族凝聚力等,都离不开国家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把核心竞争力提到重要地位,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精神形态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作为文化强国的首要目标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升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出发,在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四大方面,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八大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诫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大层面,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高度的概括,为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共识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动力与支撑,更为进一步深化凝炼留下了空间。从国家层面上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一个能凝聚起全体国民的认同力、凝聚力、感召力的宏伟目标,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美好前景的昭示,对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上看,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是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基础,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从个人层面上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个人价值和个人道德的普适要求,符合我国历来所追求的“仁爱德义”的品质追求。可以说,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三个倡导”,层层联系,相互贯通,较好地代表了新时期人民大众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应以十八大的论述为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大力度,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6512003.html, 论“五位一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陈如钧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9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人类收获的生态文明果实,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就是处理人与自然矛盾的历史。为了拯救环境、拯救社会、拯救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认识到我们与周围生命系统所具有的一体性,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寻找一种更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真谛。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一是尊重大自然。大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尊重自然就是尊重大自然的价值。不能只索取,不回报;不能只开发,不保护;不能只掠夺,不补偿。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要用真善美的价值去认识自然的价值,把真善美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汤因比说:“爱和良心只要不以全人类、地球以及其他天体上的全部生物,甚至全宇宙本身为对象,是不会产生完全的好结果的。”英国人为了尊重鸟类栖息,取消在伦敦西部建造20000间房屋的计划;新西兰人为了一种稀有蜗牛的生存,停止一个区域煤矿开采;韩国人为了一棵840年银杏树根系的生长,投资40亿韩元来拆除首尔市内的两栋公寓大楼。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热爱自然界,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自然。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界对人类的尊重。 二是顺应自然。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顺应自然就是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是一个有限量的物质资源系统,同时也是一个有限度的自在生态循环系统,人要在其中活动就必

生态文明在五位一体中国的地位与意义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生态文明被提到重要地位的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有着深厚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出发,把人类能够涉及到的世界,统一在客观的自然物质之中;把人类生活的现实环境即社会,统一在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交错运动的辩证关系体系之中。 从人类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视角看,为了自身的发展,人类一直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同时,为了有效率地实现这种变换,人类也一直在不断地设计和创造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本质上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人文环境,正如马克思所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尽管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劫掠、杀戮、暴力、强权、野蛮、不合理,但如同恩格斯所说,人类还是在这条道路上不畏艰难地为“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为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 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生态文明理念正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而阐发的。 第二,我国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构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着紧密联系:从十七大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到十八大报告再次警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70%多的国土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发利用,土地等稀缺资源的约束也将强化。 我国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人民面临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20单选题(每题2分)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 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 A、化 B、规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 B、以上都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是 4、( 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 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2008年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C )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 C、三 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B)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1、(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 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五位一体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分析

定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锦涛说。[1] 此间专家指出,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党建专家指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中共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邓小平首先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此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 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后,中共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在十七大上,中共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 “‘五位一体’的新布局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更加强调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许耀桐说。 详细介绍

在现代化布局方面,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提出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坚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报告对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真落实相关部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

“五位一体”之生态篇 一、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