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案模板

学案模板

学案模板
学案模板

强调:稿子完成后一定有相互校对的过程。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习目标】

1.渗透原理以及应用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学习过程】

要求:本部分分为两块:一是情境导学,即引言。引言是为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和提高学习兴趣而设计,可通过不用方式,如实验导入、问题导入、多媒体导入、表演导入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自主、合作、探究。

具体见正文:

情境导学:

(1)清水和盐水中浸泡了一段时间的萝卜条。(2)两个烧杯中放等量的红色月季花瓣,一个烧杯加清水,一个烧杯加开水。让学生分析这两个烧杯中的萝卜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月季花中色素为什么到水里?

答案:盐水中的萝卜失水,清水中的萝卜吸水。月季花高温细胞被杀死色素流出。

自主、合作、探究:

一、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

新加要求:

学案中的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

1、基本格式

(1)阅读教材××页××段(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提供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可以书上的,也可以自己找的相关内容。

(3)直接提出问题。

(4)提供一个题目,让学生通过做题来解决问题。

(5)重要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挖空式,让学生填空。

以上5种方式,要根据具体内容来设计,可以有几种或一种。

2、总结归纳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3、思考与讨论

围绕本知识点,还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这个栏目不一定好)

总之:学案的设计要有思维量,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一环扣一环。

学案中的二、(三、……)、×××××,可重复以上要求。请认真学习并在编写时注意。

[自主学习] 要求分析教材P60渗透装置示意图(问题探讨),并思考以下问题:

1.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试说明原因。液面会持续上升吗?

答案: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中的水分子数量多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不会持续上升。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面

还会升高吗?

答案:不会。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过纱布。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

溶液,结果会怎样?

答案:液面不会上升。漏斗内外蔗糖溶液浓度

相等时,水分子进出平衡。

4.如果烧杯中是蔗糖溶液,漏斗中是清水,结果会怎样?

答案:漏斗内液面下降。

[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同学们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总结: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的概念: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透过______________,从相对含量__________的地方向相对含量___________的地方(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答案:(1)半透膜多少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答案:①﹥②﹦③﹤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自主学习]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答案:不能,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具有半透膜的作用

2.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问题探讨”中所说的半透膜?

答案:是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答案:不一定,红细胞吸水的多少取决于浓度差的大小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答案:红细胞吸水的多少取决于浓度差的大小

[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总结:

1.分析教材P60图4-1,并思考以下问题:

(1)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细胞吸水膨胀。

(2)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细胞失水皱缩。

(3)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水分子进出动态平衡。

答案: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的浓度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质的浓度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答案:细胞质的浓度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膜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自主学习]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答案:渗透作用

2.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装置吗?

答案:相当

3.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放到清水里,结果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不会有质壁分离现象。植物细胞由于有细胞壁的限制和保护不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合理施肥”的理解。

[合作探究]

分组学习,同学们对上面第3、4两个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总结:

1.分析教材P61~62,并思考以下问题:

(1)当________________时,植物细胞失水,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

(2)当________________时,植物细胞吸水,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答案: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液泡膜两者之间的细胞质

3.画出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标出各部分结构。

特别是原生质层的结构。并与渗透作用示意图相比较分析

基本条件、原理、水分扩散方向有何不同?

四、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自主学习]

1.成熟的植物细胞是研究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材料,为何选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

答案: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液泡中含有色素,便于观察

2.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质壁分离?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答案: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4.如果该实验过程用KNO3溶液代替蔗糖溶液,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5.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如果没有细胞壁,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如果没有细胞壁,细胞就会像红细胞一样会持续吸水,甚至涨破细胞膜

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证明?

答案:(1)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细胞膜(原生质层)的物质;

(2)水分子进出细胞的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原生质层)两边溶液的浓度;

(3)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水的)相对含量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4)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7.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应用?

答案:说明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

[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对上面的第4、6、7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五、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自主学习]分析课本P63图

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答案:水稻吸收水分和其他离子多,而吸收Ca2+和Mg2+较少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有差异吗?

答案: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番茄吸收Ca2+和Mg2+较多

3.你认为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可以透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例如:玻璃纸,花生种皮,猪肠衣,鸡卵的卵壳膜,离体的膀胱膜,蚕豆种皮,鱼鳔,青蛙皮,火棉胶等。根据半透膜是否具有生命

现象可分为生物膜和非生物膜。选择性透过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它对物质的通过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还具有主动的选择性,如细胞膜。因此,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必然具有半透性,而具有半透性的膜不一定具有选择性透过,活性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对上面的第3个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和探究。

总结:

1.一些离子的跨膜运输并不是顺着离子相对含量的梯度来进行的,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

2.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选择透过性膜

优化训练

1.如图,在U形管中部c处装有半透膜,在a侧加入红色的细胞色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的蛋白质)的水溶液,b侧加入清水,并使a、b两侧液面高度一致。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结

果将是( )

A.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无色

B.a、b两液面高度一致,b侧为红色

C.a液面低于b液面,b侧为红色

D.a液面高于b液面,b侧为无色

答案:D

2.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 )

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④干种子细胞⑤蛔虫卵细胞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答案A

3.甜菜块根细胞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则能使水变红,原因是( )

A.细胞壁被破坏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C.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4.除哪项外,下列其余各项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

C.能进行渗透吸水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答案:B

5.将洋葱表皮浸泡在7%的尿素溶液中,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又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细胞液浓度下降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C.细胞壁受到破坏D.细胞膜受到破坏答案:B

6.当把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将()

A.紧紧靠在一起B.充满细胞液C.充满蔗糖溶液D.充满清水

答案:C

7.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A.根系细胞呼吸过强,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B.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土壤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B

8.下图中甲、乙两图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丙图是根毛细胞示意图。请根据甲、乙、丙三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乙图是发生了较长时间的渗透作用之后达到平衡的状态)

(1)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指明甲图中相应部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图中①和②处溶液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图中⑦为____________,甲图中的③相当于丙图中的___________。

(4)若把毛细胞放在3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放入清水中,它又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把毛细胞放在90%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出现什么变化?__________。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此时根毛细胞与上题中放入清水中的变化一样吗?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答案:(1)具有半透膜(甲图中的 3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②处的溶液浓度大于①处的溶液浓度

(3)原生质层⑦

(4)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质壁分离现象不一样过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根毛细胞失水过多,导致根毛细胞死亡,因此与上题的变化不一样,不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学案格式模板

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班级姓名 学习内容:P95~96例3。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应 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进行比较,加深印象,巩固旧 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学: 1、回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写出它们的计算公 式及字母公式。 2、仔细阅读课本95页内容,运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 桌讨论图中三个小朋友各自使用的方法,你喜欢哪种? 发现: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 。 另外两位小朋友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吗?公式一样吗? 二、量学: 如果用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h分别表示梯形的,和,那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三、导学: 1、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梯形的上底,下底,与平行四边形底的关系; 2、正确的书写公式,并应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四、用学: 1、例3中三峡水电站大坝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6m,下底120m,高是135m。求它的面积。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也可以拼成()。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 3、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分米,下底与高相等,都是10分米,它的面积是()。 五、测学: 1、一个梯形上下底之和是60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是多少? 2、一块梯形山坡地的上底是280米,下底是540米,高是160米。现在要在这块地里栽果树,如果每株果树占地2平方米,这块地可栽果树多少株? 3、一个面积为125平方厘米的梯形,上底长8厘米,下底长17厘米,高是多少?(请用方程解) 6 6 6 计算每个梯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收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在方面仍需努力,此次上课总体感觉(愉快、一般、难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古诗教学设计模板 古诗教案设计一、【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 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 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 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 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 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 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 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 想象的能力利用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想象,加深理 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阅读古诗的兴趣体会 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乡思亲、孤独寂寥、壮志难 酬、与友人依依惜别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并描述诗句 所描绘的画面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 要表达的情感四、【课前准备】六、【教学过程】一、上课导入:1、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2、

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 谁写的吗?你们了解他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感受一下??请看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 的热情]二、解诗题,知作者1、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 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 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 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过渡:你看,这些都离 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 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三、“三读”知诗意1、趣读,体会音韵美要你来读,你怎么读?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 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 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 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 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 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 导b展示汇报: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教案模板 篇一:高中数学备课模板《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计划- 1 -- 2 - - 3 - - 4 - 篇二:高中数学教案模板(1) 课题: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学校莱钢高中姓名李红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三、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典型例题(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C;(2)从图可以看出:从6~14是y?Asin(?x??)?b的半个周期的图象,∴ T ?14?6?8∴T?16 2 2? ∵T? ? ,∴?? ? 8 30?10?A??10??A?10?2又∵? ∴? b?20??b?30?10?20 ?2? ∴y?10? 8 x??)?20 3? ??)??1, 4 将点(6,10)代入得:∴ 3?3????2k??,k?Z,42 3?3? , ,k?Z,取?? 44 ∴??2k?? ?3? ∴y?10x?)?20,(6?x?14)。 84 【问题的反思】: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

(完整版)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各科均适用)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 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学案模板

19.1.1变量与函数(1) 【学习目标】我能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我能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学习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学习难点: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 ,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 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随行驶时间的变化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与展示: 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第一场售出票150张,第二场售出205张,第三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 ,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随售票张数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当圆的半径r分别是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 1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r的式子表示S,S= ,r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随的变化过程. 问题四: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 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 .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 S= ,x的取值范围是 .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随的变化过程. 小结:以上这些问题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好多类似的问题,在这些 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 结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 ....的量为;数值始终不变 ....的量为。 三、当堂检测:(1、2、3、4、5题为必做题;6、7、8题为选做题。) 1.一支圆珠笔的单价为2元,设圆珠笔的数量为x支,总价为y元。则y= ;在这个式子中,变量是,常量是。 2.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份报纸的总价为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y=,常量是,变量是。 3.小军用50元钱去买单价是8元的笔记本,则他剩余的钱Q?(元)与他买这种笔记本的本数x之间的关系是()A.Q=8x B.Q=8x-50 C.Q=50-8x D.Q=8x+50 4.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某人行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时)与他的速度v(千米/时)满足vt=S,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S是变量 B.t是变量 C.v是变量 D.S是常量 5.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份报纸的总价为y元,先填写下表,再用含x的式子表示y. x与y之间的关系是y=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常量 ,变量是. 6.长方形相邻两边长分别为x、?y?,面积为30?,?则用含x?的式子表示y?为y= ,则这个问题中,常量;是变量. 7.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α与另一个锐角β之间的关系. (2)一盛满30吨水的水箱,每小时流出0.5吨水,试用流水时间t?(小时)表示水箱中的剩水 量y(吨) 8.自己编写一道生活中的题目(要求:写出关系式,指出常量与变量)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2篇】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2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今天小编为您推荐了中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心得体会【2篇】,欢迎您的参阅. 【篇一】 通过这次培训,我的收获很大.在学习了>这一课之后,我就政治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方面,谈谈我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即使引导者也是学习者.也要不短的学习,增加知识的视野.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围绕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学习,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向的把握上,要发挥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教学设计,必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是作为指导.需要教师多带动学生的思维,不再限制于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创造.通过情景再现.综合探索,并设计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方法和材料,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采取的最多的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时间缺乏等缺陷.目前,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都是被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当前主导的活动形式.我们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的选择和整合,这样才能取得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同时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学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之处.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首先是对教学组织的反思.尽管我已经竭尽了全力,仍然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有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无法掌握,导致课堂局面出现混乱.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是给了我一个警告,教师上课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掌握全局,

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Module 5 Unit 2 It’s too big for you. 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要根据单词的音、义、形来学习词汇。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2.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五模块学习的重点是巩固用形容词说明事物特性的用法。这是形容词的重要用法之一,难度相对不大,但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形容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多运用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表达事物特性的形容词,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材分析 第2单元课文情境是Amy和Lingling在商场买衣服,Amy和Lingling觉得一件带有熊猫图案的T恤衫很漂亮,不过这件衣服的尺码对Lingling来说太大了。Lingling询问售货员是否有尺码小一些的,售货员拿出一件白色的,Amy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建议Lingling 带这件衣服回中国。本单元的任务要求学生为朋友的生日选择礼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自然拼读、跟读、个人试读、同桌互助等活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单词:too, try, lovely,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 2.通过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交际活动等学习本模块中描述事物特性的句型:It’s too...for...运用这些句型来描述事物的特性。 3.通过对话教学与情境教学等方法学习会话内容,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认读本单元单词,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习的句型:It’s too...for...来描述事物的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1.借助幻灯片、图片认读本单元新单词。(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2.班内汇报、展示目标语言的运用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情况) 3.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班内进行展示表演,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检测目标3的达成情况)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数学教案学案模板

数学学科新授课教案“理想人本课堂”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基于生命,唤醒情感,启迪智慧,平等对话,回归自然;人本课堂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人本课堂关注学生注潜能发展;人本课堂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人本课堂弘扬学生个性。人本课堂的外显特征应该是: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在人本课堂中你会看到:多种多样的分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想人本课堂”的基本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236”模式,“2”就是说:“理想人本课堂”包括:两个载体:学案导学和学科助理制。其中“学案“应包括自学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组成。学科助理应该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监督者、落实者,是落实兵教兵、兵练兵理念的有效载体,学科助理是小组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的中心发言人,学科助理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延伸,特别是自习课上学科助理的作用更加突出。 “3”就是说:“理想人本课堂”划分三个时段:一是每节课教师的总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严格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二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多项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20%来自自学,70%来自主合作交流,10%来自教师的讲授)三是学生的巩固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作业布置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

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硬性划分时段是用不人本换取对学生人本,是彻底解决满堂灌的最有效的措施。. “6”就是说:“理想人本课堂有六个教学环节:(主要指新授课) 第一环节:精妙的情境导入。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或导语或歌曲或图片或视频等等)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以景激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这一环节还应包括目标的认定,重难点的确定等。 第二环节:有效的自主学习。我们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教师有效指导点拨为辅,“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师要将新课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前预设和安排好问题铺垫。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能够使学生摸得着、抓得住的问题。问题呈现可以分为两类: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充分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关键性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考。问题不能只按语言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图片认读、媒体欣赏、实物观察、活动观察等。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在自习导学案上通过建构问题支架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一环节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老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潜能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环节:适时的小组探究。理想人本课堂的基本状态是谈话式的,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学校班级 认识平行 学习容:第七册P39-P41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学习目标: 1、…… 2、……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 2、预习 …… 3、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与同学交流交流。 二、合作交流 1、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 …… (2)

…… 2、师生共同交流,反馈。 3、练习 (1) …… (2) …… 4、 …… 5、自学第40页,用三角尺和直尺画一组平行线。 6、师生交流画法。 7、完成第40页“试一试”。 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说说各个图形中各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填空。 长方形()组梯形()组 平行四边形()组正六边形()组 2、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互相指导、帮助。

(2)师生交流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思考: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第5题。 (1)交流有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2)思考交流:平移后,对应的线段都互相平行?你会验证吗?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五、课后作业 “导学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根据导学案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③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①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各科目教学设计模板(全)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一、文本特点 问法: ①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②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③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特点 答案模板: 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修辞或()说明方法,用词/语言(),通过()顺序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事/某故事/地方的优美景色),从中悟出了()的道理,或抒发了()的情感。 补充: 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写作方法: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二、拟定教学目标 A.识字阅读课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xx字,会写XX字,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X段,掌握XX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阅读法/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会运用

XX等修辞手法进行学习,提高XX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或体会到)XX 道理(之美),增强学生XX情感意识。 B.写作课 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表达内心XX的真情实感,能够正确运用xx标点符号。 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通过观察讨论和会议的形式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与书面表达,源于他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感受习作的快乐并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亲动笔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A.识字阅读课 1.重点:掌握...字、词,掌握...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 2.难点:能够运用....的修辞(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 B.写作课 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实例进行写作 2.难点:敞开心扉,真实说出内心想法表达真情实感 四、导入设计 (1)多媒体导入 ①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_______的视频/图片/音乐,

最新导学案的设计(模板)讲课教案

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模式的重要载体。 导学案的编制核心要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效果测评。 导学案的编制形式: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一节课一篇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为“识记类内容”,部分内容也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 【B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121”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

《×××××》导学案(第×课时)课外部分 【复习巩固旧知识】(10-15分钟) 【课前预习新知识】(10-15分钟可以放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

课堂部分公倍数和公因数易错题目 一、求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A÷B=8(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2、A=B+1(或A-B=1)(AB均为非0的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15 = B,A和B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求特殊数值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求下面数字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8和57 34和91 52和91 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1、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米? 变形题:工地上有两根长短不一的钢筋,一根长20米,另一根长12米。要求将两根钢筋分别截成相等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截成几段? 2、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72厘米,宽是4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至少被剪成几块?

学案设计模板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主备张琳审核 年级课序七年级(下)第10课课型新课时间2014-4 学习目标1、掌握唐代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正确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关注当今经济的发展。 重点难点1、宋代经济的发展(重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难点) 学法导航1、自读文本,发现困惑,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提高 学习活动教师指导 一、问题导学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合作探究:假如我是岳家军的一名士兵。令我无比崇敬的岳飞被秦桧杀害了,岳家军也随之解散,现在战争结束了,我还要生活下去,是要往南走还是往北走呢?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吧。并说明理由。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1)自主学习:我南下后又一次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请大家帮我出出主意。我可以从事哪些行业,这些行业比前代有什么新发展? 1.假如我想做一个农民,我可以种植哪些作物呢? 2.假如我想做一个手工业者,你能告诉我:当时南方手工业中,有哪三种行业很兴旺?每个部门的发展情况怎样? 3.假如我想做一个商人,哪些繁荣的城市我可以选择?如果我要进行海外贸易,哪些大商港供我选择?朝廷的贸易政策是什么?我最远可以到达哪里?在当时市场流通的货币有哪些?我最好选择哪种?为什么? (2)总结归纳: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货币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拓展提升: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什么时候完成的?请你简单梳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以上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结合课本及材料, 请你从社会背景、 技术原因、自然条 件、统治者政策等 几个方面考虑。 阅读课本,请你在 教材上勾画出相 关答案。 请你用简洁明了 的语言填写表格。 小知识:“经济重心” 是区域,而“经济中 心”是点。今天我国 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经济中心是上海。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 教学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容确定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判定、合作、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相关容确定) 教具、学具准备:(根据教学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或教授)新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 2、合作探究: 3、精要点拨: 三、巩固应用:(课堂练习) 一星级题目和二星级题目:(课本) 设计意图:以基础为主,主要激发中下层生的学习兴趣。 三星级题目:(课本)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星级题目和五星级题目:(课外,) 设计意图:此题是给中上层的学生做的,从而达到培优的效果;在培优方面,我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培养他们成为“问题”少年。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六、课堂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_____________教材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 (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中小学教学设计方案通用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一、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该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关联。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出版社教材。 本单元或本课时是学科_______年级___________章(模块)的第_______节,是关于_____________的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什么?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什么? 多少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要了解或知道的概念、名称,理解什么原理、学会什么操作、掌握什么技能?) (1) (2) (3) …… 2、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要掌握的什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如操作的步骤、操作的原理和方法等,通常教师都容易误描述成教师通过什么过程和什么方法,使学生做了什么)(1) (2) (3)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在知识上获取的意义教育,师生、生生的学习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1) (2)

(3) ……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策略和方法 六、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应用设计 1、 学习环境准备:(电脑室的局域网、连通互联网等的设置、电脑平台、录音等) 2、 学习资源准备:(教师为课堂教学知识建构、学生的任务和练习等准备了什么样的 资源?怎样合适的使用这些资源?) 七、教学过程设计 考虑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设置怎样的任务进行学习驱动?任务如何体现分层性?课堂的各环节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协作学习体现在哪里?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分组?组长的作用?怎样交流?怎样讨论?怎样互助协作?组间的竞争关系如何体现?)课堂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提问?测试内容?任务操作?作品提交?达标测试?是书面评价,还是口头评价?) 撰写方法一:描述性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 学生: …… 撰写方法二:表格式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结构流程图 开始、结束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网络应用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判断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 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 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 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 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 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