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分析考试重点

药物分析考试重点

药物分析考试重点
药物分析考试重点

第一章药物分析的任务与发展

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的一门学科。目的是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物质。

药典是一个国家关于药品标准的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报告。

取样:

鉴别:判断真伪。检查:称纯度检查,判定药物优劣。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检验报告必须明确、肯定、有依据。

计量仪器认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进行监督检查。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

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

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

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第三节药物分析的统计学知识

测量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真实值:是有经验的人用最可靠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的平均值。

系统误差:(1)方法误差(2)试剂误差(3)仪器误差(4)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不可定误差或随机误差,由偶然原因引起。可增加平得测定次数。

测量值的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测量值的精密度表示测量的重现性。精密度是表示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后,才可用精密度同时表达准确度。

提高分析准确度方法: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量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校准仪器、做对照试验、做回收试验、做空白试验)

有效数字的处理:0.05060g是四位有效数字。首位是8或9,有效数字可多记一位。PH=8.02是两位有效数字。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修约标准偏差或其他表示不确定度时,修约结果可

使准确度估计值变得差一点。S=2.13----2.2 G检验法、4d法,>舍去。

第四节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

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检验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快速。

(一)、名称:

(二)、性状:1、外观、臭、味和稳定性2、溶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

3、物理常数

(1)馏程:2000规定:在标准压力(101.3kPa)下,按药典装置,自开始馏出的第五滴算起,至供试品

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2)熔点:系指一种物质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

的一段温度。

(3)凝点:系指一种物质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4)比旋度:具光学异构体分子的药物,旋光性能不同。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准确至0.01 。

(5)折光率: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两种介质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

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遵从折射定律。对于液体药品,尤其是植物油,检查药品的

纯杂程度,测定溶液的浓度。

(6)粘度: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共三法,毛细管内径。

(7)吸收系数: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

(三) 鉴别: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来证明药品真实性的方法。对已知物。

(四) 杂质检查:有效性,纯度要求和安全性。

1、有效性试验

2、酸碱度

3、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4、无机阴离子:氯化物和硫酸盐。

5、有机杂质

6、干燥失重和水分

7、炽灼残渣:指硫酸化灰分,用于考察有机药物中混入的无机杂质。一般限度为0.1% 。

8、金属离子和重金属检查每日剂量0.5g---以上且长期服用的品种。

9、硒和砷:硒检查有: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曲安奈德及醋酸氟轻松。第一法:古蔡氏法

10、安全性检查

(五)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理化方法称含量测定生物学方法或生化方法测定称效价测定。

1、容量分析法:化学原料药含量测定的首选法。

中和法、非水滴定法、银量法、络合法、碘量法、重氮化法。

2、重量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繁琐,不能应用容量法时用。挥发法、萃取法、沉淀法

3、紫外分光光度法:简便、快速。原料药避免。

4、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优越,对含杂质和挥发性的原料药效好。维生素E

5、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多组分抗生素,生化药品或因杂质干扰测定。常规方法又难分离药品。

第三章药典知识

中国药典:凡例(30条)、正文、附录和索引。

溶解度:极易溶解:< 1ml中溶解温度:水浴温度:98---100 易溶: 1 --- 10ml 中溶解热水:70----80

溶解:10 --- 30ml 中溶解微温或温水:40----50

略溶:30 --- 100ml 中溶解室温:10----30

微溶:100 ---1000ml 中溶解冷水:2-----10

极微溶:1000---10000ml 中溶解冰浴:0

几乎不溶:10000ml 中不能完全溶放冷:放冷至室温

液体的滴系指在20 C时,1.0ml水相当于20滴。

粉末粗细: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2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阴凉处:不超过20 C 凉暗处:避光不超过20 C 冷处:2----10 C

称1.0,指0.06---0.14 。称2.0g,指1.5---2.5 g 2.00g 指1.995---2.005g 。

精密称定:准确至千分之一。称定:准确至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10%

垣重:连续两次差异在0.3mg以下,干燥离第一次1小时后,炽灼离第一次30分后。

第四章物理常数测定法

一、熔点:第一法: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先干燥,熔点135 C以上,105 C干燥,135 C以下,五

氧化二磷干燥器。装入供试品高度3mm,距2.5mm。升温速度每分钟1---1.5 C。

第二法:测定不易粉碎固体药品:先熔融,两端开口吸入,高度10mm ,放置24h。0.5 C 第三法:测定凡士林及其他类似物质。3次或5次鉴别,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

二、旋光度测定法:比旋度:偏振光透过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

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用于鉴别药物或检查药物的纯杂程度、含量测定。

以溶剂作空白校正,调节温度至20 C 0.5C 。供试液不显混浊或有小粒。

公式:

三、折光率测定法: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在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鉴别、纯度、含量

折光率因温度或光线波长的不同而改变。20 C 0.5 。读到0.0001

公式:

n----溶液的折光率n----同温度时水的折光率F---被测液浓度增加1%时折光率增加数。

用作葡萄糖的快速测定用。

四、粘度测定法:用于区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粘度分三种:动力粘度:帕秒(Pa.s) 运动粘度:平方毫米每秒(mm /s)

第五章化学分析法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以质量为测量值的分析方法。将被测组分与其他分离,称重计算含量。精确到0.1-0.2 % 对低含量组分测定误差较大,尽量避免用。水分测定,药品中水中不溶物、炽灼残渣、灰分仍用。

一、挥发法:利用被测组分具有挥发性或将其转化为挥发性物质,称取挥发前后挥发性物质算含量。

1、直接挥发法:测吸收剂增加的量

2、间接挥发法:测样品所减少的量

二、萃取法:(提取重量法)用互不相容的溶剂萃取后称重,适用于有机药物的测定。

三、沉淀法:沉淀形式—称量形式

步骤:取样—溶解—加沉淀剂使其沉淀—过滤—洗涤—干燥(或炽灼)—至垣重—称量—计算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要求:沉淀溶解度小,要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重量分析法对称量形式要求:称量形式的组成应固定,化学稳定性高,分子量要大。

1、沉淀形成的过程包括晶核的生长和沉淀微粒的生长两个过程。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沉淀溶解损失不超过0.2mg 不影响。

(1)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则构晶离子(与沉淀组

分相同的离子)浓度增大,使沉淀的溶解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加入沉淀剂一般过量,易挥发过量50—100%,不挥发过量20—30% 。

(2)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的存在而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盐效应。

(3)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酸效应。对弱酸盐影响较大。

(4)络合反应:进行沉淀反应时,若溶液中存在有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时,

则会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这种现象称络合效应。

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共沉淀:产生原因有表面吸附(主要)、形成混晶、包埋或吸留(不能清洗除去,重结晶陈化)

(2)后沉淀:放置过程中沉淀吸出。

第二节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一)强酸滴定强碱:如NaOH滴定HCl

一般浓度以0.1000mol /l ,突跃范围4.3—9.7,指示剂:酚酞、甲基红、甲基橙

(二)强碱滴定弱酸:如NaOH滴定HAc,突跃范围PH 7.74—9.7 ,计量点PH8.72 。选碱性范围

指示剂酚酞、百里酚酞。不能用酸性指示剂甲基红,甲基橙。

(三)强酸滴定弱碱:HCl 滴定NH .H O ,PH6.24—4.3 ,计量点PH5.28 ,选甲基红、溴甲酚绿。

(四)强碱滴定多元酸:两个计量点,用甲基橙和酚酞的混合指示剂。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

沉淀反应必须定量、迅速、有指示剂确定终点、吸附现象不妨碍终点。生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银量法:利用AgNO 为标准溶液的沉淀滴定法。按所用指示剂不同分:

一、铬酸钾法(MoHr法):在中性溶液中,加入K CrO (1ml)作指示剂,用AgNO 标准液滴定。

滴定条件:指示剂用量适当、酸度不过低过高、剧烈振摇、不宜测定I 和SCN、除去干扰离子。

二、铁矾指示剂法(Volhard法):用NH SCN为标准溶液,Fe为指示剂,在硝酸酸性液中测定。

滴定条件:被测物Cl时,注意沉淀转化(过滤、加有机溶剂、用高浓度Fe指示)、强酸中

三、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用硝酸银标准溶液和吸附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

第四节配位(络合)滴定法

EDTA(二乙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络合的特点:几乎全部、1:1关系、可在水中滴定、大多无色

影响络合反应平衡因素:酸度增高,MY稳定性降低;其他络合剂存在时也降低MY稳定性。

第五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获得电子的物质称氧化剂(电位高),失去电子的物质称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完全用平衡常数K,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不说明反应速度。

指示剂三类: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

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一)、碘量法:1、直接碘量法:终点:过量一滴I与淀粉(KI液)生成蓝色吸附物。碘本身淡黄色。

条件:只能在酸性、中性、弱碱性进行。避免曝光和放置时间长(氧化)。

2、间接碘量法:只能在弱酸性、中性、弱碱性进行,增大KI量。

(二)、溴量法:主要测定芳香胺类和酚类有机药物。苯环上有羟基和氨基,邻位和对位氢易溴代反应。

一般用定量的溴酸钾与过量的溴化钾产生新生态的溴来代替。提高温度加快反应。(三)、铈量法:用邻二氮菲亚铁作指示剂优点:Ce (SO ) ,稳定,长时、曝光、加热不引起浓度

变化、在HCl下测定、大部分有机物不作用,特别适合糖浆剂、片剂等制剂测定。

(四)、高锰酸钾法:自身指示剂条件:强酸中进行(氧化能力强)、用H SO 调节酸度(无氧化还原性)

(五)、高碘酸钾法:

(六)、亚硝酸钠法:在盐酸下与芳伯胺或芳仲胺化合物起重氮化反应。

条件:温度不宜过高(防HNO 分解),强酸,滴定不宜过快。

第六节非水滴定法

碱量法:以冰醋酸(或其他溶剂)为溶剂,高氯酸作滴定液、结晶紫为指示剂测定弱碱性物质及盐类。酸量法:以甲醇钠为滴定液、麝香草酚蓝作指示剂,乙二胺等为溶剂滴定弱酸性物质及盐类。

原理:1、溶剂的酸碱性:弱酸性物质溶于碱性溶剂时,可增强物质的相对酸度。

2、溶剂的离解性:溶剂的自身离解常数越大,突跃范围越大,终点越敏锐。

3、溶剂的极性:溶剂在极性强的溶剂中,介电常数大,易离解,酸(碱)强度大。

4、拉平效应与区分效应:水(拉平)、冰醋酸(区分)。

碱的测定: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为滴定剂,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质。测定碱性基团的药物:胺类、氨基酸类、含氮杂环、有机碱的盐、弱酸盐。生物碱、咖啡因、盐酸麻黄碱、扑尔敏。酸的滴定:羧酸类:苯甲酸酚类、苯酚:磺酰胺类、磺胺嘧啶。

第六章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100nm 200nm 400nm 800nm 400um 1m

通指

X-射线紫外区可见区红外区微波区无线电波区Beer—lambert定律:A=E l c A--吸收度E—吸收系数l ---液层厚度c---溶液浓度

吸收度浓度与厚度的关系。是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重要前提是单色光。

摩尔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mol/L , 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表示。

百分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 , 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表示。

影响Beer定律因素:化学因素,光学因素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

1、光源:要求光谱的光源,氢灯和钨灯(350nm)

2、单色器:进口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棱镜和光栅)、聚焦透镜和出口狭缝组成。

3、吸收池:用光学玻璃制成的吸收池,只能用于可见光区。用熔融石英(氧化硅),可见紫外光区。

4、检测器:光电池:(硒光电池:用于可见光;硅光电池:紫外可见光) 内阻小,易疲劳。

光电管:内阻高,电流易放大。

5、讯号处理和显示器

三、定性与定量方法:

(一)、定性鉴别:是多数有机化合物具有吸收光谱特征。一般用对比法。

1、对比吸收光谱特征数据

2、对比吸收度(或吸收系数)比值

3、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二)、纯度检查:杂质检查与杂质限量检测

(三)、含量测定:

1、吸收系数法

2、标准曲线法

3、对照法

第二节荧光分析法

荧光分析法:利用荧光的物理特性而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的方法。荧光法比紫外可见灵敏。

荧光光度计:激发光源、样品池、检测器、滤光片和单色器。

第三节红外分光光度计

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小于500um的电磁波。Hooke定律来描述分子的伸缩振动。

当分子的振动频率与入射的红外频率相同时,分子对红外产生吸收。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

倍频峰: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至第二、三激发态。统称泛频峰。

吸收峰: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称特征吸收峰。

指纹区:1250-400cm (8.0—25um)的低频区称为指纹区。

红外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棱镜和光栅)和检测器(真空热电偶)及记录装置。

第七章色谱法

第一节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分离方法。用于定性鉴别、纯度检查、含量测定。

分配系数: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时的浓度之比。K=

容量因子:又称质量分配系数,即达到分配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之比。

第二节薄层分析法

一般指吸附薄层色谱法,固定相为吸附剂的薄层吸附法。K值越大随展开剂移动的速度越慢。

比移徝:在薄层色谱法中,组分的迁移距离( )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 )之比称为比移值( ) 。

R 最佳范围是0.3—0.5 ,可用范围是0.2—0.8 。

吸附剂:吸附薄层色谱法的固定相。常用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硅藻土、纤维素和聚酰胺。

硅胶:在105—110 C加热30分,使硅胶吸附力增加,称为活化。具微酸性,适分离酸性中性物质。氧化铝:碱性、中性、酸性。中性用得多。

制备薄层板:要求吸附剂涂布均匀表面光滑,使用前检查均匀度。2000版用机械涂布法。活化。

吸附剂与展开剂的选择:分离极性较强的组分时,宜选用活性低(活度级别高)的薄层板,以极性强的

展开剂展开。反之

点样:体积宜在20ul 以下,样径不超过2—3mm ,点间距离为1.5—2.0cm,距底2.0cm 。

显色方法:直接喷雾法、浸渍法、压板法。

定性分析方法、纯度检查、定量分析方法(洗脱测定法和直接测定法)。

第三节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不适用于难挥发和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析。

原理:各组分在固定相与载气(流动相)间分配系数不等,按大小依次被载气带出色谱柱,小先流出。

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一个组分的色谱峰用三项参数: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峰宽(用于衡量柱效)。

(1)、保留时间(t R) :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2)、死时间(t0):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3)、相对保留值(r):两组分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4)、半峰宽(W 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二)、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方程式(高斯方程式):

理论塔板式数:理论塔板高度:

(三)、速率理论:H=A+B/u+Cu

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1、涡流扩散2、纵向扩散3、传质阻抗

二、气相色谱仪:

(1)、色谱柱:固定相与柱管组成。填充柱、毛细管柱;分配柱、吸附柱

(2)、固定液:高沸点的液体,操作下为液态。甲基硅油、聚乙二醇等

选择原则:按相似性、按主要差别、按麦氏差别选择。

(3)、载体: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微粒

(4)、毛细管色谱柱:开管型、填充型

(5)、检测器:1、浓度型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2、质量型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中国药典2000对气相色谱规定: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任意更改外,其他均可适当改变,色谱图于30min内记录完毕。

第四节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是涡流扩散和传质阻抗。

分类:1、液固吸附色谱法: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2、液--液分配色谱法:固定相几乎全是化学键合硅胶,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2又分: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极性弱组分先流出反相色谱法:……………大于………………………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1、高压输液泵

2、色谱柱

3、进样阀

4、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差示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

中国药典2000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规定: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更改外,其余均可适当改变,色谱图于20min内记录完毕。

第五节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和定量分析方法

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

2、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

3、拖尾声因子:0.95—1.05之间

二、定量测定法:

1、内标法加较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2、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3、加较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不加较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第六节电泳法

电泳法:在电场的作用下,依据各组分之间淌度的不同实现分离的方法。分离程度取决于淌度之差。

一、基本原理:电泳迁移速度为::电泳淌度:电场强度

影响电泳分离的条件:1、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2、电场强度3、样品浓度

二、电泳仪:

三、各类电泳法:

(1)、纸电泳法(2)、醋酸纤维素电泳法: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3)、琼脂糖凝胶电泳法:(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5)、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四、毛细管电泳法简介: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

分之间的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其他方法

第一节PH值测定法

PH计:包括PH测量电池和PH指示器。

一、PH计工作原理:两次测量法

二、PH值测定方法:

1、PH—mV选择:

2、温度补偿:25℃时改变一个PH单位,电动势改变59mV,15℃时改变57mV。

3、仪器校正(定位)和核对:用标准PH缓冲液校准,用定位调节钮使PH读数与标准液一致。

4、测定:中国药典2000规定五种标准液25℃时为:1.68 ,4.00,6.86,7.41,9.18 。

三、注意事项:

1、测定前选相差3个单位的标准缓冲液,使供试品处于二者之间。

2、取较接近的一种进行校正,使仪器与表列数值一致。

3、用第二种核对时,误差应不大于0.02 PH单位。重复否则检查仪器或更换电极。

4、电极用水充分洗涤吸干。

5、弱缓冲液的测定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校正仪器,再用硼砂,直至1分内不超过0.05单位。

第二节氧瓶燃烧法

一、基本原理:将有机物放入充满氧气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

二、仪器装置和设备:

磨口硬质玻璃锥形瓶固体样品:无灰滤纸液体样品:纸袋

吸收液:多数水或水--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少数水--氢氧化钠--浓过氧化氢混合液、或硝酸溶液

三、燃烧操作法

四、注意事项产生烟雾:碘:紫色溴:红棕色氟、氯:白色测定氟化氢用石英制燃烧瓶

五、应用:有机卤素、硫、磷及硒等杂质的检查。

第三节脂肪与脂肪油的测定法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温度为20 C 。

液体相对密度用比重瓶进行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用韦氏比重秤测定。

第四节X—射线衍射法

粉未衍射是结晶物质鉴别和纯度检查最常用技术,单晶衍射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第五节热分析法

一、各类热分析法:

1、热重法: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2、差热分析法:测量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温度差。

3、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第九章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一节杂质和杂质限量检查

一、药物的纯度:指药物纯净的程度。

二、药物中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

三、杂质的限量检查: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称杂质限量。

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氯化物的检查: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氯化物的白色混浊比色。

以50ml中含硝酸10 ml为宜。以内消法消除颜色干扰。

二、硫酸盐检查法:是利用SO 与氯化钡在盐酸酸性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浑浊液,比较。

加盐酸防碳酸钡或磷酸钡沉淀生成,50ml中含稀盐酸2 ml ,PH =1 。内消法

三、铁盐检查法:中国药典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药物中的铁盐杂质。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

酸铵生成可溶性硫氰酸铁配位离子,比较。50ml中含稀盐酸4 ml为宜。

四、重金属检查法: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S 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以铅为代表。药典收载四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用醋酸铅缓冲液(PH 3),以硝酸铅配制标准铅贮备液,用外消色法。

用于在实验条件下供试品澄清、无色、对检查无干扰或经处理后对检查无干扰的药物。

第二法:是将供试品炽灼破坏后检查或取炽灼残渣下遗留的残渣进行检查的方法。用于水、乙醇中难溶或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而干扰检查的有机药物。500---600 C 第三法:用于难溶于稀酸但能溶于碱性水溶液(磺胺类、巴比妥类) NaOH +水+NaS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形成铅斑比较。

五、砷盐检查法:

(一)古蔡法:加入碘化钾与氯化亚锡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抑制锑化氢生成。醋酸铅棉花吸收

硫化氢。

含锑药物:改用白田道夫法检查,加少量二氯化汞提高反应灵敏度。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Ag—DDC法):

原理:砷化氢与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银还原为红色胶态。

六、酸碱度的检查:检查药物的酸碱性杂质。所用水为新沸放冷至室温的水。

1、酸碱滴定法

2、PH值法

3、指示剂法

七、溶液颜色检查法:控制药物中有色杂质的含量。1、对照比色2、分光光度法

八、易炭化物检查法:检查药物中遇硫酸易炭化或易被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

九、澄清度检查法:检查药物中微量不溶杂质,用作注射剂的原料药一般作此项检查。药典0.5号。

十、炽灼残渣检查法:检查有机药物中混入的各种无机杂质。一般为0.1—0.2%

十一、干燥失重测定法:经干燥所减失的重量,主要为水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物。

1、常压恒温干燥法:连续两次差异0.3mg以下,继续1h,105 C

2、干燥剂干燥法:受热易分解或挥发药物,干燥剂有硅胶、浓硫酸、二氧化二磷。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低熔点,受热不稳定或水分难赶除的药物。

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直接检查:

二、显色法和沉淀法:利用杂质与一定试剂反应产生颜色与沉淀进行检查。

三、容量分析法:通过消耗滴定液的体积不超过一定量来控制。

四、旋光度法:利用杂质与药物旋光性质不同检查。

五、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用于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

六、色谱法:分离后再检查

1、薄层色谱法:(1)杂质对照品法(2)高低浓度对比法

2、纸色谱法:用于极性较大的药物的杂质的检查

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能高,应用广。

4、气相色谱法:用于药物中挥发性杂质的检查,如残留的溶剂。

第十章醇、醚、醛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醇类药物的分析

典型药物有乙醇、甘油、二巯丙醇和山梨醇。

一、主要鉴别试验

(一)碘仿反应:乙醇在碘液中氧化成甲酸盐,有碘仿臭气并见黄色碘仿沉淀。

(二)丙烯醛反应:甘油:与硫酸氢钾发生丙烯醛的刺激性臭气。二巯丙醇与碳酸钠类似反应。

(三)沉淀反应:二巯丙醇与醋酸铅----黄色沉淀。

二、含量测定:

(一)碘量法:二巯丙醇有强还原性,用碘量法直接测定。

(二)高碘酸钠(钾)法:山梨醇和山梨醇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第二节醚类药物的分析

麻醉乙醚有如下检查项目:

1、酸度:醋酸量,易刺激呼吸道。

2、醛类:具刺激性,麻醉时分泌物增加。

3、过氧化物:贮备过程中易产生,二羟乙基过氧化物。

4、异臭:原料乙醇中引入的杂醇油

5、不挥发物

第三节醛类药物的分析

包括甲醛溶液、水合氯醛、乌洛托品。

一、鉴别试验:

(一)甲醛的鉴别:具还原性,能还原具氧化性的金属盐类。能还原氨制硝酸银溶液,生成银镜。

(二)水合氯醛的鉴别:加水溶解,加碱试液浑浊,加温成澄明两层液,产生氯仿臭气。

(三)乌洛托品的鉴别:加稀酸加热,分解成甲醛和铵盐,遇氨制硝酸银成黑色金属银。

二、含量测定:

(一)氧化后剩余滴定法:甲醛碱性被氧化

(二)碱水解后银量法:水合氯醛测定法

(三)酸水解后剩余滴定法:乌洛托品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酮类药物的分析

一、概述:含量测定:扑米酮(氮测定法)、吡喹酮(高效液相色谱法)、富马酸酮替芬(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鉴别反应:扑米酮:1、遇酸分解,生成甲醛,与变色酸水浴中共热,显紫色。

2、与无水碳酸钠混合,加热炽烧,分解生成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三、含量测定:(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富马酸酮替芬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吡喹酮

第十一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化学性质:对氨基水杨酸钠溶于水,其他不溶。

本类药物易水解,阿斯匹林检查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检查间氨基酚中间产物。

结构:

二、鉴别试验:

(一)、三氯化铁反应:水杨酸及其盐:在PH4—6,与三氯化铁反应,阿----紫堇色;对----紫红色。

(二)、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加热水解,加过量稀硫酸,析出水杨酸白色沉淀。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对氨基水杨酸钠(具芳伯胺基)---橙红色沉淀。

(四)、红外吸收光谱:水杨酸、贝诺酯、对氨基水杨酸钠。

三、阿司匹林的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检查:1、溶液的澄清度:碳酸钠试液中的不溶物,碳酸钠试液中应澄清。

2、水杨酸:水杨酸酚羟基与高铁盐作用生成紫堇色。对色比较不得更深。

3、易炭化物:检查被硫酸化呈色的低分子有机杂质。

2000规定阿片(0.3%),阿肠溶片(1.5%)以比色法控制水杨酸量,阿栓中游离酸(1.0%)以高效液相。

含量测定:1、中和法:直接滴定法(用乙醇不溶剂) 两步滴定法:用于片和肠溶片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阿司匹林栓剂的含量测定。

四、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特殊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

(一)间氨基酚杂质的产生及其检查方法:

间氨基酚导致变色,有毒。对X不溶于乙醚,间X溶于乙醚,两者分离,用Hcl滴定。

(二)含量测定:芳伯胺基,酸性中用亚硝酸钠滴定法(重氮化法),永停法指示终点。

第二节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

苯甲酸钠含量测定:与盐酸生成苯甲酸,

双相滴定法:苯甲酸易溶于水,水液呈碱性,用水—乙醚溶剂系统,用盐酸滴定。

第三节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一、化学结构与鉴别试验:

氯贝丁酯分子中酯结构与盐酸羟胺及三氯化铁作用,形成有色异羟肟酸铁,显紫色。

紫外特征吸收和红外光谱均可。

二、杂质检查:中间产物对氯苯氧异丁酸,控制酸度

1、酸度:制备中盐酸硫酸。

2、对氯酚:合成起始材料对氯酚,用气相色谱法检查。

3、挥发性杂质:合成过程中,用气相色谱法。

三、两步滴定法:测定含量。

第十二章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盐酸普鲁卡因:

1、芳伯氨基特征:重氮化偶合反应

2、酯键易水解:光、热、碱,产物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

3、游离碱难溶水且碱性弱:非水滴定法,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

(二)对乙酰氨基酚:

1、水解产物呈芳伯氨基特性:酸性中易水解

2、水解产物易酯化:水解后产生醋酸

3、与三氯化铁呈色:紫外、红外、均可

二、鉴别试验:

1、重氮化偶合反应: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水解成对氨基酚)

2、三氯化铁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水液加三氯化铁显蓝紫色。

3、水解产物的反应:

4、红外吸收光谱

三、对乙酰氨基酚的杂质检查:

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有色氧化产物。

2、有关物质:药典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对氯乙酰苯胺。

3、对氨基酚:中间体或水解产物,毒性大。有芳胺反应,而对乙酰氨基酚没有。

四、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药典规定检查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小于1.2%。

五、含量测定: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有芳伯氨基的药物(普)以及水解后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对)均可测定。

测定条件:1、加入溴化钾(2g):加速反应。

2、加入强酸加速反应:反应加快、重氮盐酸性中稳定、防偶氮氨基化合物生成。

3、室温10---30 C 温度太高,亚硝酸逸出

4、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

(二)、紫外分分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

第二节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肾上腺素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2、氧化反应: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偏酸性下与碘迅速氧化。

3、甲醛--硫酸反应:

4、紫外特征吸收与红外吸收谱:

三、酮体检查:四种都需检查酮体,酮体在310nm处有最大吸收,小于0.06% 。

四、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冰醋酸为溶剂,醋酸汞消除氢卤酸干扰,结晶紫指示终点。三种

(三)溴量法: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注射液用此法。

要点:防游离溴及碘逸出,溴过量2%,空白试验。

第三节氨基醚衍生物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与性质:遇光分解

盐酸苯海拉明:

二、鉴别试验:

1、与硫酸反应显色:二苯甲氧基反应

2、水解反应:遇酸水解生成二苯基甲醇

3、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沉淀:

4、紫外红外吸收光谱

三、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药为盐酸盐,冰醋酸中加醋酸汞后与高氯酸生成苯海拉明高氯酸盐,

不能用于片剂测定,受硬酯酸镁干扰。

2、酸性染料比色法:为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片剂含量测定及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关键要有合适PH,提取是否完全,要求高。

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容量分析法,准确度高,用于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第十三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性质

一、基本结构:

巴比妥类:

二、特性:1、弱酸性:水液显酸性,与强碱成盐,盐类水液显碱性,加酸后析出游离巴比妥类沉淀。

2、易水解:酰亚胺基团与碱液共沸放出氨气,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易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产生有色沉淀。用于鉴别和含量测定。

4、具紫外特征吸收:酸性不电离,无明显吸收,碱性电离,有吸收。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丙二酰脲类反应:药典下银盐与铜盐反应

1、与银盐反应: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沉淀----溶解。

2、与铜盐反应:在吡啶溶液中与铜吡啶试液作用,生成配位化合物,显紫色。硫喷妥显绿色。

二、熔点测定:异戊巴比妥钠和注射用硫喷妥钠的鉴别方法均采用熔点测定法。

三、钠盐的鉴别反应:附录中一般试验项下

1、焰色反应:显鲜绿色铂丝烧红,浸入盐酸,反复。

2、与醋酸氧铀锌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四、取代基或元素反应:

1、芳环取代基反应:(1)与亚硝酸钠—硫酸反应:橙黄色—橙红色有苯环取代基

(2)与甲醛—硫酸的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环有苯环取代基

2、不饱和烃取代基反应:司可巴比妥含丙烯基,使碘试液棕黄消失。

3、硫元素反应:NaOH试液中与铅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黑色硫化铅。

第三节检查

一、苯巴比妥中特殊杂质检查:1、酸度2、乙醇溶液的澄清度3、中性或碱性物质

二、溶出度:苯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片检查溶出度

第四节含量测定

一、银量法:异戊巴比妥及其钠盐、苯巴比妥及其钠盐

采用甲醇---3%无水碳酸钠溶剂系统,用甲醇溶解,新鲜配制无水碳酸钠,照电位滴定法,

用硝酸银滴定。银---玻璃电极临用硝酸浸洗1—2分。

二、溴量法:司可巴比妥含丙烯取代基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注射用硫喷妥钠含量测定采用对照品比较法

第十四章磺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结构、性质和鉴别试验

一、结构与性质:都是对氨基苯磺酰胺的衍生物

磺胺嘧啶(SD) 磺胺甲唑(SMZ)

二、鉴别试验:

1、芳伯氨基的反应:(1)重氮化偶合反应(2)与芳醛的缩合反应:酸液中成有色希夫氏碱

2、与硫酸铜成盐:磺酰胺上的氢原子有酸性,和金属离子成难溶性沉淀。呈色不同鉴别

3、N 取代基的反应:含氮杂环与有机碱沉淀剂沉淀。

4、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二节含量测定

一、原料药和普通制剂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

二、溶出度的测定:以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收系数。

三、复方磺胺制剂的含量测定: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90版测定复方磺胺制剂的含量

2、高效液相色谱法:美国药典用此法测定含量

第十五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吡啶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和性质:异烟肼尼可刹米

二、鉴别试验:

1、异烟肼的鉴别试验:2000版规定:加氨制硝酸银,产生气泡与黑色混浊,管壁生成银镜。

(1) 还原反应:酰肼基具有还原性,还原硝酸银中的Ag 成单质银,肼基氧化成氮气。

(2) 缩合反应:酰肼基和含羰基的试剂(芳醛)发生缩合反应。与香草醛缩合、测熔点用于鉴别。

(3)沉淀反应:分子中吡啶环有碱性,可以和重金属盐类(氯化汞、硫酸铜、碘化鉍钾)以及苦

味酸形成沉淀。

2、尼可刹米鉴别试验:

(1)戊烯二醛反应:属吡啶环的开环反应。与溴化氰开环成戊烯二醛衍生物,再与苯胺缩合,

成黄色希夫氏碱。异烟肼氧化为异烟酸后亦可发生类似反应。

(2)水解反应:与硫酸铜或硫氰酸铵

三、异烟肼中游离肼检查:薄层色谱法检查原料药和注射剂中的游离肼。

四、含量测定:

1、异烟肼的含量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2000采用溴酸钾法。除原料药外,片剂、注射剂均用。

2、尼可刹米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吡啶环具碱性):原料药测定(2)紫外分光光度法:注射剂测定

第二节吩噻嗪类药物的分析

一、典型药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硫原子有还原性,遇氧化剂氧化。

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

二、鉴别试验:

1、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吸收的特征吸收较强。

2、氧化反应:本类药物可被硫酸、硝酸等氧化剂氧化呈色。

3、Cl 的反应:因为盐酸盐。

三、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药含量测定,氮原子碱性极弱

2、紫外分光光度法:注射剂均加有维生素C作抗氧剂,避开VC吸收峰。

第三节苯骈二氮杂类药物的分析

一、典型药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氯氮、地西泮

环上氮原子具有碱性,和有机碱沉淀剂沉淀,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含量,有氯原子取代,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

(1)沉淀反应:两者氮原子具有碱性,酸性液中与碘化鉍钾沉淀。

(2)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氯氮有此反应;地西泮无此反应

(3)硫酸---荧光反应:(4)紫外分光光度法(5)氯元素的鉴别:燃烧破坏后测定

三、特殊杂质检查:地西泮检查去甲基安定,注射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四、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片剂含量测定两者均用该法,均检查溶出度。

3、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用本法

第十六章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苯烃胺类:盐酸麻黄碱(左旋体) 、盐酸伪麻黄碱(右旋体)

二、托烷类:硫酸阿托品(消旋体)、氢溴酸山莨菪碱(左旋体)

三、喹啉类:硫酸奎宁(左旋体)、硫酸奎尼丁(右旋体)

四、异喹啉类:盐酸吗啡(有酚羟基)、磷酸可待因(无酚羟基)

五、吲哚类:硝酸士的宁、利血平

六、黄嘌呤类:咖啡因、茶碱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特征鉴别反应:

1、双缩脲反应:芳环侧链具有氨基醇结构的特征反应。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碱液中与硫酸铜

2、Vitali反应:托烷生物碱的特征反应。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山莨菪碱均有此反应。

3、绿奎宁(Thalleiaqllin)反应:含氧喹啉衍生物的特征反应。硫酸奎宁、硫酸奎尼丁均显。

3、Marquis反应: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4、Frohde反应:吗啡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5、官能团的反应:吲哚生物碱的特征反应。利血平与芳醛缩合

6、紫脲酸铵反应:黄嘌呤类生物碱的特征反应

7、还原反应:盐酸吗啡(弱还原性,还原铁氰化钾)和磷酸可待因(无还原性无此反应)区分反应

二、一般鉴别试验:

1、熔点测定法:氨茶碱、磷酸可待因用此法

2、显色反应:大多生物碱与显色剂显色,有浓硫酸、浓硝酸、钼硫酸、钒硫酸、甲醛硫酸等。

3、沉淀反应:生物碱在酸性液中与重金属盐类(碘化铋钾、碘化汞钾、碘—碘化钾、二氯化汞)

和大分子酸(磷钼酸、硅钨酸)生成难溶性沉淀。

4、紫外光谱法:

5、红外吸收光谱法:

6、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用薄层色谱法对阿片进行鉴别。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

第四节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

1、氢卤酸盐测定:滴定生物碱的氢卤酸盐时,加入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使氢卤酸生成在冰醋

酸中难解离的卤化汞,消除滴定影响。理论量的2.4倍。

2、硫酸盐的测定: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被滴定至硫酸氢盐。

3、硝酸盐的测定:在冰醋酸中为弱酸,但具有氧化性,使指示剂变色,故用电位法。

4、磷酸盐的测定:酸性极弱,可按常法测定。

二、提取中和法:原理:利用生物碱盐类溶于水,而生物碱不溶于水。

1、碱化:氨水为常用的碱化试剂。

2、提取溶剂:氯仿是最常用的提取试剂。提取4次。提取终点(加生物碱沉淀剂无沉淀产生)

3、滴定

三、酸性染料比色法:酸性染料有甲基橙、溴麝香草酚蓝、溴甲酚绿等。

影响定量分析的因素:水相的最适PH值和有机溶剂对的提取完全是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实验关键

1、水相的最适PH值

2、酸性染料的影响

3、有机溶剂的影响:氯仿和二氯甲烷常用

4、水分的影响:严防水分混入

5、共存物的影响:强酸有干扰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利血平

第十七章糖类和苷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糖类药物的分析

一、基本性质:葡萄糖属单糖

二、鉴别试验:

1、灼烧试验:蔗糖鉴别

2、Fehling反应:醛基或酮基有还原性,在碱性酒石酸铜(Fehling试液)中还原铜成氧化亚铜。

无水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均用此法鉴别。蔗糖

三、葡萄糖与乳糖的杂质检查:

1、葡萄糖一般检查项目:

(1)酸度、氯化物和硫酸盐(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水中不溶性物质或有色杂质。

(3)乙醇溶液的澄清度:淀粉和糊精(4)亚硫酸盐和可溶性淀粉

2、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糖醛的测定:

3、乳糖的杂质检查:“蛋白质”的检查,加硝酸汞

四、含量测定:

(一)原料药的含量测定:规定比旋度

(二)制剂的含量测定:

1、葡萄糖注射液含量测定:2000版用旋光法测定注射液、G氯化钠注射液复方制剂中G含量。

2、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加糊精以形成保护胶体,加3.5%硼砂使PH=7。

第二节苷类药物分析

一、基本结构与性质:

二、鉴别试验:

(一)Keller-Kiliani反应:溶于微量FeCl 的冰醋酸液中,加浓硫酸成两层,交界处显色。全部

(二)Kedde反应:用于去乙酰毛花苷的鉴别。

(三)色谱法:1、纸色谱法:地高辛的鉴别

2、薄层色谱法:去乙酰毛花苷及其注射液的鉴别

3、高效液相色谱法:甲地高辛及其片剂的鉴别

三、含量测定:比色法、荧光法、色谱法

第十八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分类

一、基本结构:具有环戊烷姘多氢菲母核。

二、分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21 C原子

2、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睾酮的衍生物苯丙酸诺龙19 C原子

3、孕激素:黄体激素和孕酮:黄体酮21 C原子

4、雌激素:18 C原子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呈色反应:

1、与强酸的呈色反应:硫酸

2、官能团的呈色反应:(1) C - -醇酮基的呈色反应:与四氮唑盐反应呈色。醋酸泼尼松

(2) 酮基的呈色反应:酮基能与2、4二硝基苯肼、异烟肼、硫酸苯肼呈色

(3)甲酮基的呈色应:亚铁氰化钠与黄体酮显蓝紫色(专属),其他淡橙或不显。

(4)有机氟的呈色反应:醋酸氟轻松、醋酸地塞米松,氧瓶燃烧破坏

(5)酚羟基的呈色反应:重氮化反应苯甲醇雌二醇

二、沉淀反应:1、与斐林试剂的沉淀反应:皮质激素 C - -醇酮基强还原性---橙红色

2、与氨制硝酸银沉淀反应:皮质激素C - -醇酮基强还原性—黑色金属银沉淀

3、与硝酸银沉淀反应:

4、与硝酸—硝酸银沉淀反应

三、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

四、水解产物的反应五、紫外分光光度法六、红外分光光度法

七、薄层色谱法八、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

一、游离磷酸:地塞米松磷酸钠检查:酸液中磷酸与钼酸作用生成磷钼酸铵—钼蓝,测最大吸收。

二、甲醇和丙酮:地塞米松磷酸钠中~~药典规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时不得出现甲醇峰。

三、雌酮:炔雌醇中雌酮检查

四、硒: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氟轻松检查硒

五、其他甾体:

第四节含量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醋酸氟氢松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醋酸可的松片

三、四氮唑比色法:2000版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法(测吸收度)

醋酸泼尼松龙:用无水乙醇,先加四氮唑盐再加碱液,25 C避光放置40-50min

四、异烟肼比色法:C —酮基及酮基能在酸性下与羰基试剂异烟肼缩合成黄色异烟腙,具最大吸收。

对-3-酮甾体具有一定的专属性

五、Kober反应比色法:指雌激素与硫酸—乙醇共热,在515nm处有最大吸收。

本法测定炔雌醇片及复方炔诺孕酮片、复方炔诺孕酮滴丸、复方左炔诺孕酮滴丸中炔雌醇的含量。

第十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二节维生素A的分析

维生素A在自然界中主要来自鱼肝油,目前主要人工合成。无然的V A主要是全反式的维生素A 。

一、性质:1、具紫外吸收2、易氧化变质3、能与三氯化锑呈色4、水中不溶。

二、鉴别试验:1、三氯化锑反应2、紫外吸收光谱3、薄层色谱

三、含量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点校正法)测V A含量

效价:指每克供试品中所含维生素A的国际单位数(U/g)

第三节维生素E的分析

VE有天然品(右旋体)和合成品(消旋体),药用为合成品。苯环上有一个乙酰化的酚羟基,又称生育酚。

一、性质:1、水中不溶2、紫外吸收3、水解成游离生育酚

二、鉴别试验:1、硝酸反应:2、水解后氧化反应3、紫外光谱法4、薄层色谱法

三、特殊杂质---游离维生素E的检查:~~有还原性(易氧化),用硫酸铈滴定,二苯胺为指示剂

四、含量测定:1、气相色谱法2、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四节维生素B1的分析

VB1(盐酸硫胺):两个碱性基团,可与酸成盐。

一、性质:1、水中溶解2、具紫外吸收3、碱性中可被氧化4、两个杂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

二、鉴别试验:1、硫色素反应:在碱性中被铁氰化钾氧化为具有荧光的硫色素,溶正丁醇中显蓝色

2、沉淀反应: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汞钾、三硝基酚、碘溶液、硅钨酸

三、含量测定:硅钨酸重量法、硫色素荧光法、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2000)

第五节维生素C的分析

维生素C ( L--抗坏血酸):L构型右旋体活性强。具二烯醇结构有强还原性。旋光性

一、性质:1、水中溶,水液酸性2、具糖的性质3、二烯醇结构易氧化

4、与NaHCO 成盐

5、四个光学异构体

6、紫外吸收

二、鉴别试验:1、与硝酸银反应:二烯醇基强还原性,被硝酸银氧化,产生黑色银

2、与2、6-二氯靛酚反应

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被亚甲蓝、高锰酸钾、碱性酒石酸铜、磷钼酸氧化剂氧化、褪色

4、具糖类性质:在三氯醋酸或盐酸下水解

5、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含量测定:以碘为氧化剂的碘量法

讨论:加稀醋酸使滴定在酸性中进行,氧化作用减慢,加新沸过的冷水减少水中溶解氧影响,注射液测定时加2ml的丙酮,以消除抗氧剂亚硫酸氢钠对测定的影响。

第二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

一、基本结构与性质:6-氨基青霉烷酸(6-APA) 7-氨基头孢菌烷酸(7--ACA)

性质:1、溶解度:游离羧基酸性2、具旋光性3、紫外吸收特征4、β--内酰胺环不稳定性

二、鉴别试验:1、钾、钠盐的火焰反应

2、呈色反应:羟肟酸铁反应、硫酸-硝酸反应、茚三酮反应、斐林试剂反应

3、沉淀反应:稀酸中析出沉淀

4、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光谱

5、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含量测定:1、碘量法:青霉素族的经典测定方法,2000收载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2、汞量法:2000青霉素钠、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钾

3、酸碱滴定法:β—内酰胺环被碱水解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二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析

一、链霉素:鉴别试验:

1、茚三酮反应:(氨基糖苷结构,α-氨基酸性质)

2、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Elson-Morgan)

3、麦芽酚(Maltol)反应:链霉素特有反应

4、坂口(Sakaguchi)反应:水解产物反应

5、硫酸盐反应:

6、薄层色谱法

二、庆大霉素:1、茚三酮反应2、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Elson-Morgan)

第四节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

鉴别试验:1、浓硫酸反应2、三氯化铁反应3、氯化物反应

4、紫外

5、荧光

6、薄层

第二十一章药物制剂分析

第一节片剂分析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

1、重量差异检查法:0.3g以下--- 7.5% ;0.3以上— 5.0% 。取20片,超出小于2片,包糖

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薄膜衣包后检查重量差异。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

片剂可不检查重量差异。

2、崩解时限检查法:崩解溶散到小于2.0mm粉粒所需时间限度。

片剂6片,15min内,薄膜衣片30min内,糖衣片1h内,肠溶衣片,盐酸中2h 不溶,PH6.8中1h全溶。规定检查溶出度、稀释度或融变时限的片剂不进崩解时限检查。

3、溶出度测定:在规定时间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不低于Q (Q为标示含量的70%)

4、含量均匀度检查: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无菌粉未标示量小于10同mg ,主药小于5%

二、常用辅料或杂质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及排除:

硫酸亚铁的含量测定采用铈量法,硫酸亚铁的原料应用高锰酸钾法,差示分光法测定V A胶丸

第三节胶囊剂分析

一、胶囊剂分:硬胶囊、软胶囊剂(胶丸)、和肠溶胶囊剂。供口服用。

二、常规检查:1、外观2、装量差异:0.3以下--- 10% 0.3或以上-- 7.5% 20粒 2 1

三、含量测定:测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第四节注射剂分析

一、常规检查:1、澄明度2、装量限度3、热原试验4、无菌试验

二、特殊检查:1、不溶性微粒检查:每1ml中含10u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50粒,含25um小于5粒。

2、碘价、酸价和皂化价:以植物油为溶剂的注射液

碘值:79—128;酸值:不大于0.5;皂化值:185—200

三、含量测定:1、主药量大:用重量法

2、所含主成分遇热不稳定易分解:有机溶剂提取法、分光光度法或高效液相法

四、附加剂对含量测定干扰:亚硫酸钠存在时,加入丙酮作掩蔽剂。焦亚硫酸钠加入甲醛掩蔽。

第五节软膏剂分析

含量测定:1、加热后直接测定法2、滤除基质后测定法3、溶解基质后测定法

4、提取分离法

5、灼烧法

6、双相滴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