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对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评价:

贡献:

A、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

B、提出十四项原则,对管理人员有极大的帮助。

局限:

十四项原则缺乏弹性。

(

3、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有:

权威的基础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A、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B、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C、法定权利: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

A、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

B、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

C、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

PS: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特点以及对它的评价,由于老师PPT翻得过快且PDF上没有相关内容,故请大家自己解决。

三种理论的共同特征:(上课没讲过,但PDF上涉及)

A、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和及人的需要、行为,被称为“无人的组织”;

;

B、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个“封闭系统”的管

理。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霍桑实验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B、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D、企业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方法即C)

2、霍桑试验

阶段:

A、照明实验

B、继电器装配实验

C、大规模调查

D、接线板小组观察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3、对人际关系学说的简评

!

A、人际关系学说修正了古典管理理论的缺陷,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B、发现了霍桑效应:即由“受注意”所引起的效应;

C、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有效沟通是管理中的艺术方法;

D、企业文化是寻求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动态平衡的途径。

三、现代管理丛林

1、决策理论学派

西蒙的观点:

A、寻找最优化方案的过程比寻找合乎要求方案的过程复杂的多

B、最优化的首要条件是完全理性,而现实中的人或组织仅具有有限理性

C、决策可以区分为两种性质相反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D、区分的依据是两种决策采用的技术不同

2、管理科学学派

主要观点:

]

A、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B、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决策

C、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主导思想:

是使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管理问题。注重量化研究,使生产力得到了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该学派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这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

一、组织环境的构成(即环境要素)

二、组织环境与组织的交互影响:

1、组织要适应环境

2、组织要通过自身行为来影响环境

PS:各要素的作用老师上课没有讲,PDF上也没有,但老师画重点时有涉及。

三、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

2、组织文化的内容:

3、组织文化的塑造:

A、选择价值标准

B、强化员工认同

C、提炼定格

D、巩固落实

E、丰富发展

第四章、计划

一、计划的作用

1、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为实现组织活动的目标提供保证。

2、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为组织活动分工、协调制定依据。

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为组织资源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4、设立目标和标准,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二、计划的过程

三、计划的目标

四、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程序

A、目标制定

B、目标展开

C、目标实施

D、目标成果评价

E、总结,进入新的循环

#

F、实施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2、模式:PDCA

P:定目标、做计划

D:时间

C:检查

A:总结、提升、奖惩

第五章、决策

一、决策的过程

:

二、决策的原则

是“有限理性”,“满意原则”,不是,“最优原则”

人要作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必须作到:

(1)收集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根据目标和信息制定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3)能准确地预测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

有限理性的原因:

(1)人们不可能收集到与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

(2)很难列出所有的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3)不可能准确的预期备选方案的结果。

三、决策的定量模式

风险型决策——决策树

决策树由决策点、方案枝、自然状态点和概率(状态)分枝构成。

$

决策树方法的步骤:

A、根据决策备选方案数目和对未来环境状态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图形。

B、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

C、将每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实施所需投资额,比较余值后选出经济效果最佳的方案。

D、剪除期望收益值较小的方案分枝,保留下来的方案作为备选实施的方案。

第六章、组织

]

一、组织的基本模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

特点:不设职能结构,由直线指挥人员全权负责

优点:统一指挥、垂直领导

缺点:对最高领导要求高

适用范围:小型企业,技术、产品单一

&

2、职能制组织结构

PS:图表见书或笔记

优点:

有利于整个企业实行专门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减轻各级主管领导的工作负担。

缺点:

由于实行多头领导,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指挥和命令不统一的现象,妨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集中。

3、直线职能制结构

\

特点:设立职能机构,但职能机构无指挥权

优点:保留了职能层,克服了职能制多头领导的缺陷

缺点:职能层与管理层协调有难度

适用范围:大、中型企业

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组织高层领导摆脱日常事务,有利于事业部发展,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效率较差,事业部易滋长本位主义倾向

适用范围:规模较大,且经营领域分散的企业集团

5、矩阵制

特点:双重机构,双重领导

优点: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结构有利于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双重结构易产生责任不清等

]

适用范围: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项目

6、网络结构

网络结构的优缺点:

网络成员单位都是独立法人,其间没有正式的资本所有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通过契约纽带和相互信任、互惠互利机制密切协作。

人数少、弹性大、应变快、内部管理简单是网络型结构的突出特点,在核心能力和关键职能上具有优势是成功的保证。

卡西欧公司专注于设计、营销和装配,在生产设施和销售渠道方面很少投资。

IBM公司80年代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开发PC机成功,依靠的是微软提供软件,英特尔提供机芯。

第七章、领导

一、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补充:领导者强调控制精神层面,管理者强调控制物质层面。

二、领导者的权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职位权力

2、个人影响力

)

3、专长权

三、领导理论

1、特性理论

侧重领导者本身特质的研究,认为领导工作效能的高低与领导者的素质、品质或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其前提假设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

传统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特性是天生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与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培养的。

2、领导行为理论

,

A、四分图

PS:上图中的关系即课上所讲的关心,工作即为课上所讲的主导。

B、方格理论

3、权变理论

费德勒模型

第八章、激励

一、人性理论

1、X——Y

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消极的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是积极的2、经济人——社会人

二、内容型理论

1、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过程型

1、期望理论

\

期望理论的基本描述:激励力(M)=期望值(E) ×效价(V)

2、公平理论

3、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的

强化理论的类型:

a.按照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退b.按强化的方式不同分为连续强化、间断强化、随机强化

第九章、控制

一、控制的意义、作用

1、控制的重要性:

A、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B、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C、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D、授权中责任的体现

E、控制与其它职能的关系

2、控制的目的和作用:

'

控制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维持现状,解决“急性”问题(基本目的)

第二个目的——打破现状,解决“慢性”问题

组织有两类问题:

“急性”问题:指经常产生、可迅速、直接影响组织日常活动的问题;“慢性”问题:指长期存在,影响组织素质的问题

二、控制的过程

1、制定标准

2、对照标准检查实际绩效

3、采取纠偏行动

三、控制的类型

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可分为:

1、事前控制/前馈控制

2、事中控制/现场控制

3、事后控制/反馈控制

管理学原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4.电子会议决策方法的主要优点有( ACD )

A.诚实

B.先进

C.匿名

D.高效

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有( ACD )

A.以目标我中心

B.严格监督

C.自我参与D自我控制

6.控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ABC )

A.确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工作偏差

四、简答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3)、组织的变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

(5)、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代管理的焦点。

2、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答: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的。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

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这就是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径,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现的,具体做法为:先民主,再集中。(1)创造条件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本单位的管理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加组织决策;

(2)让员工参加管理工作;

(3)职工监督管理机构和按理说者。它可以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与被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坚持人本原理是做好现代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行人本管理原理时,应坚持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及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管理学形成及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

论: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及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及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1)电子教案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b、标准化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d、差别计件工资制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管理学原理 重点难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难点整理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问答 1.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只能与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两重性及其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两重性反应出 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时间上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4.系统的特征和观点:系统的特征---(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 (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 5.为什么要学习研究院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名词解释: 1.霍桑实验: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大规模的访问者 和普查(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由于试验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之为霍桑试验。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 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3.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 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问答: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身产率(2)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工作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有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

00054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2014版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人为本;③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管理的职能(更改):四职能:计划、组织(将人员配备涵盖在内)、领导、控制。 (4)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5)管理者的分类:高层、中层、基层 (6)管理者的角色(新增):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角色。 1)决策制定方面 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 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 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 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2)信息传递方面 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人际关系方面 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 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7)管理者的技能(新增): ①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熟练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如工程、计算机科学、财务、营销等。技术

《管理学原理》考研大纲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考 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考试”是为了管理类专业硕士招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其指导思想是为了选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上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对象中的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等;每年试卷的题型比例不尽相同。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管理及管理者 管理概念、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职能。 管理的基本原理:权变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等二、管理思想的演进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儒家、道家、兵家管理思想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发展: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等; 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最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

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 管理理念、管理道德与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四、计划 计划的概念与分类、计划编制的步骤; 五、决策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 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决策的主要方法。 六、组织 名词及动词意义的组织含义;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集权与分权等; 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组织文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七、领导 领导者与领导集体;领导艺术等; 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理论的要点及其应用;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过程及方式与有效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克服、倾听的作用。 八、控制 控制内涵及原理、控制的类型及方法; 控制的过程:制订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行动 控制的方法:财务控制、预算控制、审计控制等。 九、综合分析能力 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结合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管理学原理》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程机考习题 一、单选题 1. (2 分) 领导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是()。 A. 领导行为 B. 领导环境 C. 领导者品质 D. 领导绩效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2. (2 分) 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B. 灵活、及时和适度 C. 客观、精确和具体 D. 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3. (2 分)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将授予哪种人以决策和行动的权利?() A. 参谋人员 B. 直线人员 C. 咨询人员 D. 一线员工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B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4. (2 分)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分别是 3.15%,2.98%,3.21%。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什么类型的决策?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 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概率,则这种决策又属于何种类型的决策?()

A.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B. 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C.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A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5. (2 分) ()不属于机械式组织设计选择。 A. 直线型结构 B. 直线职能型结构 C. 委员会结构 D. 职能型结构 得分: 2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C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6. (2 分) 创新与维持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是创新基础上的发展 B. 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C. 创新是为了实现维持的成果 D. 创新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试题解答: 总结拓展: 7. (2 分) 领导方式可以分成专制、民主、放任三种,其中民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 A. 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 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 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 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题 答案 D 解析 考查要点: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 --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社会上的管理活动虽然十分复杂,性质多样,但是这些表面复杂多样的管理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即本质规律。《管理学原理》就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找客观规律,总结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管理类所有专业和经济类专业学生,总学时为64学时 二、课程内容概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是由低向高从二个层次来阐述:第一层次是管理的内涵,包括管理入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管理环境与道德;第二层次是管理过程,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等管理的职能活动。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3、教师及时向学生推荐扩充性学习材料(包括相关学术论文、理论前沿跟踪、企业经营管理实例、各类的相关参考书籍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课程考核方式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完整word版)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管理学原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考试形式及适用对象 本考试采用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概念理解与综合应用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对象为参加经济管理类专业选拔考试的所有考生。 二、题型及比例 本考试由四个部分组成: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能力考核分为“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单项选择题占15%,简答题占25%,计算题占10%,案例选择题占10%,案例分析题占15%。 三、考试时间和分数 本课程考试满分为75分,考试时限为60分钟。 四、考试大纲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考核知识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考核要求:理解管理的必然性与重要性、理解管理定义的多种解释、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 一、管理的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考核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要点,不同学派主要观点的区别与运用 考核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 一、行为科学学派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现代学派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考核知识点: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 考核要求:要求考生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责任原理,并能灵活应用于管理实践。 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管理总论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学 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和管理基本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定义和管理者的分类;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性质和特点。 本章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职能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依据事物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特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 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组织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管理职能 目前一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种基本职能。四大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 障。只有统一协调这四方面,使之形成前后关联、连续一致的管理活动整体过程,才能保 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组织目标的完满实现。 第二节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定义 组织成员可以简单划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两类。 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且不承担对他人工作监督职责的人。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高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 3.基层管理者 三.管理者的职责 1.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进行 2.保证信息的集散和畅通 3.保证决策的及时正确 第三节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管理的原理和理论的科学。 二.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1.管理学的应用性 2.管理学的综合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