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最高处马约尔峰海拔不到2000米。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 河湖水

B. 雨水

C. 高山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下列有关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的说法不可行的是

A. 河流上游修大坝建水库

B. 污水处理二次利用

C. 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

D. 海水淡化

【答案】1.D 2.B 3.A

【解析】本题以岛屿为背景,主要考查水资源。认真分析材料,根据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水资源的来源和用水最紧张的季节。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主要是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量比较丰富。

1.马略卡岛纬度不是太高,海拔也不是很高的,山上很难形成永久性的冰雪,年降水量400毫米,降雨量少,图中没有大的湖泊,所以城市用水最主要的来源不可能是河湖、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岩层孔隙储水丰富,最可靠的是地下水,选择D。

2.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夏季游客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水资源损耗大,所以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夏季,选择B。

3.河流上游水量小,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修大坝建水库不可靠,A错;污水处理二次利用节约用水,B 可行;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节约用水,C可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可行,D对。选择A。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4~6题。

4. 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B.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C. 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D. 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5.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6. 马耳他岛植被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

B. 夏季干热,冬季冷湿

C. 地表严重缺水

D. 大风天数多

【答案】4. D 5. A 6.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及其影响。

4. 由材料分析可知,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岩,故景点“蓝窗”基岩石灰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低丘”说明地壳抬升,石灰岩出露。“蓝窗”位于岛屿的东北角,海水作用比较广泛,受海浪侵蚀作用明显,因此形成“蓝窗”景观的地质作用依次为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据此分析选D。

5. “蓝窗”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浪较大,海水侵蚀作用较强,破坏最强,选A。

6. 马耳他岛屿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该岛的陆地面积较小,少河流与湖泊,而且岛上石灰岩广布,水体容易下渗,因此地表水体较少,水资源短缺,植被难以存活,故答案选C项。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据此完成7~9题。

7. 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 气候全年湿润

B. 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 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 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8. 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白杨树属于

A. 常绿硬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9. 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 排出低地积水

B. 碾磨谷物

C. 压滚毛毡、造纸

D. 发电供能

【答案】7. A 8. C 9.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图文材料信息能够分析出荷兰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及之间的相互影响。

7. 木鞋虽然不太适合运动,但木鞋坚韧、成本低,具有防湿功能。因为荷兰是世界低地,气候湿润,而木鞋不畏湿气,这是荷兰人喜欢木鞋的主要原因。并且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木材资源较为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故选A。

8. 荷兰地处欧洲西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9. 18世纪之前就遭受过多次水灾。荷兰是世界低地,平均海拔较低,但地处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利用风车主要是不断的吸水、排水,保障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免受水患的威胁。同时利用风车也可以碾磨谷物、压滚毛毡、造纸等。故选D。

罗瓦涅米市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其主要景点是圣诞老人村。每到旅游旺季,圣诞老人村便热闹起来。在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十分醒目,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下图示意罗瓦涅米市圣诞老人村位置。据此完成10~12题。

10.“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

A. 固定房顶防止地基融陷

B. 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

C. 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

D. 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

11. 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

A. 夏至璀璨极光

B. 冬至午夜阳光

C. 北极圈标志线

D. 雪地摩托车厂

答案:10.A 11.D 12.C

【解析】

10.“圣诞老人”住的房子屋顶一直倾斜到地上,是为了防止厚重积雪压塌房顶,B对。固定房顶,不能防止地基融陷,A错。方便圣诞老人爬上屋顶是童话中说法,不是现实,C错。增加墙壁厚度防寒抗风不是主要原因,D错。

11.圣诞老人村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冬季降雪量大,可以欣赏独特雪乡景观,D对。其它季节雪量少或无雪,不易体现景观特色,A、B、D错。

12.根据纬度判断,圣诞老人村有北极圈穿过,推测在圣诞老人村可以欣赏到的景观有北极圈标志线,C对。极光现象出现在极夜时期的极圈内,冬至可以欣赏到,A错。午夜阳光是极昼时期,夏至可欣赏,B错。该地地广人稀,没有重工业分布,看不到雪地摩托车厂,D错。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罗纳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读图,完成13~15题

13.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A.春季,大气降水B.夏季,冰雪融水C.秋季,地形雨D.冬季,地下水

14.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气候干旱降水量少D.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15.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建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其主要原因是

A.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B.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C.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D.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13.B 14.A 15.C

【解析】13.根据材料可知,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也就是说罗讷河上游河段主要补给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冰川融水,由于夏季气温高,融雪量大,故该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夏季、冰雪融水,选B。

14.根据图示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有众多湖泊和沼泽,它们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夏多冬少,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但冬季降水相对较多;上游修筑梯级大坝是罗讷河流域开发时期的做法,不合要求。据此分析选A。

15.罗讷河上建有20多座水电站,其主要原因是罗讷河的补给水源多,河流平均流量大,流经区域地势高差大,多高山峡谷,水能丰富。流域沿岸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开发水能并不是解决航运问题,且该河流域内农业并不发达;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并不是建立多座水电站的必要条件,水电站的建设首先要考虑水能丰富程度。据此分析选C。

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功效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当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美体保健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在矿泉水制造商的组织下,依云小镇成立了APM协会,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不使用化肥。下图为依云小镇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 依云小镇发展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的水源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和湖泊水

B. 高山冰雪融水和湖泊水

C. 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D. 湖泊水和地下水

17. 依云小镇当前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 风景秀丽

B. 产业基础好

C. 交通便利

D. 劳动力充足

18. 依云小镇成立APM协会有利于

①保护依云水资源②促进依云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③美化环境④当地村民增产增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C 17. B 18. A

【解析】

16. 依云小镇地处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发展天然矿泉水制造的水源水质好,天然无污染,富含矿物质,温泉疗养的优质水源是渗入地下岩层,获得地热热量的水体,所以不可能是湖泊水,排除ABD项。主要来自于阿尔卑斯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经过天然过滤和冰川砂层矿化,水质洁净)。故选C。

17. “法国依云小镇是世界特色小镇的典范,以温泉养生功效为主题特色,温泉养生的发展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逐步形成了以天然矿泉水制造、温泉疗养为主导,商务会展、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美体保健等为衍生的产业体系”由此可见,当前依云小镇产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产业基础好。该地依山傍湖,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优势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优势条件;该地远离大城市,地租相对便宜,但也不是主要优势条件。故选B。

18. APM协会成员包括水源地周围的村民,由协会出资鼓励当地居民多植树,保护土壤,尽量不使用化肥,这样做可以美化环境,保护好水源地的水质,进而促进依云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不使用农药化肥,可能会造成农业产量下降,故④项错误。故选A。

挪威(下图)渔业资源丰富,该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大,而且出口率非常高,是世界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其中三文鱼出口占到全世界的53%,中国95%的进口三文鱼都是来自挪威。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颇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大多三文鱼从打捞到运抵中国市场只需三天,据此完成19~21题。

19.挪威水产品出口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人口少B.产品质量好C.水产品产量丰富D.产品种类多

20.目前大多挪威三文鱼运往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是

A.铁路运输B.航空运输C.海洋运输D.公路运输

21.与世界大渔场相比,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B.鱼类饵料丰富

C.海岸曲折,峡湾众多D.海水冷而纯净

【答案】19. A 20. B 21. D

【解析】

19.挪威水产品产品质量好、水产品产量丰富、产品种类多是其出口量大的原因,试题问的是出口率高的原因,出口率高的原因是国内人口少,消费量小,A正确。

20.我国和挪威相距较远,三文鱼易变质,尽快到达应采用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B正确。

21.挪威纬度较高,海水冷而纯净,三文鱼生长时间长、肉质鲜美,D正确;寒暖流交汇处和饵料丰富影响鱼的数量,对肉质影响不大;海岸线曲折,峡湾众多与肉质无关。故选D。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首次入围的冰岛队表现出色。原来冰岛室外球场每年只有4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踢球,现在冰岛政府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建起了许多室内球场,人们全年都可以踢球。结合下图完成22~23

题。

22. 原来在室外球场踢球期间,当地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 全天可沐浴在阳光下踢球

C. 球员正午的日影逐渐缩短

D. 昼夜长短的差异先增后减

23. 推测现在该地建起的室内球场利用的主要资源是

A. 石油

B. 煤炭

C. 地热

D. 水能

【答案】22. D 23.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涉及地球运动及资源利用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22. 读图可知,图中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地区,结合材料冰岛在室外球场踢球的时间为4个月,此时应为以夏至日为对称的4个月,也就是大约在4月22日到8月22日之间,此时昼长较长且气温较高,有草场可以踢球。此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昼夜交替地区日出为东北,日落为西北,A错。该地在北极圈以南不会出现极昼,B错。在此时段内,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日影先变短后变长,C错。昼夜长短的差异先增加,到夏至日达到最大,然后减小,D对。故选D。

23.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资源建起室内足球场,故选C。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尔马拉”在希腊语中是大理石的意思,沿岸地区自古就开采大理石、花岗岩和石板等。海岸陡峭,平均深度183米,最深处达1355米。沿岸城镇均为兴旺的工农业中心,有些是旅游胜地。

(1)描述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3分)

(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分析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指出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3分)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重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热带地区,东半球。

33(2)(4分)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乏间,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地下岩浆沿薄弱地带入侵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涌出的过程中,附近的石灰岩受高温和高压变质,形成大理岩。

33(3)(6分)夏季是该地旅游旺季,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虽然炎热干燥,但光照充足,因,临海,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适宜高纬度地区游客旅游。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马尔马拉海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描述、大理石和花岗岩丰富的原因、旅游资源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马尔马拉海的位置特点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描述。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与黑海之间,是黑海与地中海的海上唯一通道,交通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马尔马拉海北侧为欧洲,南侧为亚洲,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图中显示,马尔马拉海位于41°N、27°E附近,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属亚热带地区,马尔马拉海位于东半球。

(2)题意表明,附近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丰富的原因应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进行分析。该地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多,岩浆活动频繁;来自软流层的地下岩浆沿多断裂构造的薄弱地带侵入到地表以下,岩浆在地表以下逐渐冷却形成花岗岩;岩浆上涌侵入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的岩浆的影响,附近的石灰岩重新结晶改变性质,形成大理岩。花岗岩和大理岩随地壳上升受侵蚀出露地表,形成当地的大理石和花岗岩资源。

(3)希腊的有特色自然景观主要是海滩景观,sun(太阳)、shore(海滩)、sea(海洋)是其资源核心。希腊当地主要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阴雨天气多,不是旅游最好季节;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海滩上温度较高,适合海滩旅游;同时受海洋的调节,气候比较舒适宜人,吸引大量高纬度地区游客来此旅游。因此旅游资源俄罗斯多数游客选择希腊的季节是夏季。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由118个岛屿和1个半岛组成,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建有400余座桥梁,河上船只来来往往。这里曾是潟湖中一处淤泥质的沼泽,当地人将木柱插入泥土,直至河床的岩石层,铺石子夯实后在其上建房。木桩因在土中或水下与空气隔绝,耐腐蚀。威尼斯每个教堂前都有一个广场,广场地下建有淡水

收集系统,承担着缓解城市用水压力的职责。下图为威尼斯位置示意图和威尼斯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简述威尼斯桥、船较多的原因。(3分)

(2)分析威尼斯水下部分建筑采用石材、木材的原因。(3分)

(3)分析威尼斯广场地下建设淡水收集系统的原因。(4分)

(4)结合广场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简述淡水收集系统收集、净化、储存雨水的原理。(4分)

答案(1)河汊纵横,水运便利;河上建桥,方便出行;经济发达,有资金、技术支持;船只是人们必备的出行交通工具。

(2)与阿尔卑斯山距离近,石材、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该建房方式,既可加固地基,也便于修建;(不接触空气的)木材耐腐蚀,石材可以长期浸泡,保证建筑安全与存留时间。

(3)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

(4)广场面积较大,下井盖较多,可以收集较多的雨水;雨水经过细砂过滤,净化水质;黏土不透水,利于保存雨水(避免海水地下渗透、盐分渗入);水井井口较高,便于保护井水。

【解析】

第(1)题,该问可从水城威尼斯河道和桥梁众多、船只多、人口多、经济技术发达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分析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靠近阿尔卑斯山,石材和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木材和石材对环境适应性强,比较安全。

第(3)题,结合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归纳出相关答案要点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多,夏季少),淡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威尼斯面积小,地表水存留较少,流失速度快;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建立淡水收集系统可以截留地表和地下淡水,增加城市用水。

第(4)题,结合雨水搜集系统示意图,能够运用水循环主要环节和过程原理分析和阐释淡水搜集系统搜集雨水的原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里米亚半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农产品丰富,尤盛产葡萄,酿酒业发达。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m,海水盐度低,冬季风力强劲,大范围封冻。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把锡瓦什湾和亚速海隔开(如下图),锡瓦什湾水深为0.5~1m,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夏季尤臭。

(1)推断塔甘罗格湾和锡瓦什湾哪一个鱼类资源更为丰富。

(2)说出海流对锡瓦什湾地貌的影响。

(3)分析锡瓦什湾“夏季尤臭”的自然原因。

【答案】(1)塔甘罗格湾。水域面积大,有多条河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水盐度低,适合多种鱼类生存。

(2)从东北沿岸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锡瓦什湾受到海流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了沙嘴(形状)。

(3)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湾底分布的淤泥更加黏重深厚;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产生的臭味浓度大。

【解析】

(1)鱼类资源极为丰富主要从当地充足的饵料以及适于鱼类的生存环境等方面考虑。塔甘罗格湾所在的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底地形平坦,利于泥沙大量沉积;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图片显示甘罗格湾有多条河流注入,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鱼类饵料充足;罗格湾面积大,生物容量大盐度低,适合多种鱼类生存,所以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2) 沙嘴地貌属于海岸堆积地貌。是海水堆积而成。锡瓦什湾位于海流的下方向,从东北沿岸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此沉积或锡瓦什湾受到海流的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了沙嘴(形状)。

(3)“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说明臭味主要来自水中淤泥以及沉积物的腐烂,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尤臭”说明气味难以扩散。夏季蒸发量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更浅;沙嘴阻挡了湾内外海水的交换,夏季风力较弱,稀释作用弱,臭味浓度大,难以扩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

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3)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

(1)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2)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不赞成。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据材料可知:厄勒海峡地区高校众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医药产业集聚;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交通便捷;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这些都是促进该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2)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得厄勒海峡地区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加强两国间的区域联系;降低交通成本,扩大跨国贸易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本题属于一种开放性的试题,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答题者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赞成的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位于海峡最窄处,工程量小,节约建设成本;不赞成的理由是与现在大桥的位置相比,A处两岸的城市规模小,交通需求量小。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瓜迪亚纳河是伊比利亚半岛最长河流之一,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河流全长824km.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所建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效益.

(1)比较A和B地的地形差异及形成原因

(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自然条件。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生物量的影响?

【答案】(1)A地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以流水沉积为主。

(2)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 (3)入海的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大坝的修建会影响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入海水量的减少可能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

英国,法国,德国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英国 (p117) 一、位置及领土组成 1、海陆位置: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的西部,是西欧的一个岛国 东北临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法国相望。 2、经纬度位置:50°N~60°N 5°W~0° 3、领土组成: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岛(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 北爱尔兰岛及设得兰群岛等组成。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及特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中部有奔宁山脉。 2、主要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3、主要河流:泰晤士河 4、资源及分布:煤、铁:奔宁山脉 石油:北海 三、经济特征 1、农业 奔宁山区及以西地区:乳畜业发达 --迎风坡降水多,日照少,气候凉爽,有利于牧草生长。 东南部:小麦、甜菜产区 --背风坡降水少,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工业: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老工业区依托:煤铁、殖民掠夺 分布:英格兰中部 新工业区影响因素:新原料产地、环境、技术 分布:伦敦周围、英格兰中部 苏格兰中部(电子) 北海沿岸(阿伯丁) 四、主要城市 A、伦敦:是英国最大城市、港口和综合性工业中心,也是国际的金融中心 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跨泰晤士河两岸。泰晤士河河口宽阔,涨潮时,海轮可抵达伦敦市内。 B、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等 英国法国 首都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 最大海港伦敦马赛(地中海岸) 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苏格兰地区(电子)、 英格兰中部区、 伦敦、伯明翰( 钢铁)、 曼彻斯特(纺织)、 阿伯丁(石油) 巴黎盆地(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区)、 敦刻尔克、福斯 (钢铁) 在欧洲的经济地位是欧洲最大的石油出口 国;海运发达。 工业占绝对优势 农业产值和谷物产 量仅次于俄罗斯, 是欧洲最大的粮食 出口国。 主要特产葡萄酒 (香槟、白兰地)

大洋洲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大洋洲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面积最小)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10°S—40°S,属热带与亚热带; 110oE-180-130oW赤道穿过该区,跨南北半球; 160°E穿过该区,跨东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穿过该区。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与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交通位置: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 所需淡水、燃料与食物供应站,又就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 在交通与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范围:一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群岛 岛屿众多,有1万多个,多火山岛(夏威夷群岛)与珊瑚岛。包括14个国家 澳大利亚-堪培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达国家 汤加-努库阿络法:世界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萨摩亚- 阿皮亚:世界最后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基里巴斯-塔拉瓦:世界唯一横跨赤道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 新西兰- 惠灵顿:农牧业、旅游业发达,发达国家 二、澳大利亚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等 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 英裔为主,讲英语。 1、地形地势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地势最低处就是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面积广(占一半),多沙漠 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溉,一般可作牲畜饮水。

2、气候、自然景观呈半环状 一、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位于来自太平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二、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副高控制地区广; ②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③东部大分水岭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内陆 气候分析 ①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沿海一带,还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南端与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与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 ④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⑤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3、古老而独特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 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与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与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与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5、经济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与工矿业 (1)农业:二战前以出口小麦与羊毛世界著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与西南部 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农场就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 羊活动交替进行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就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 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高中区域地理《欧洲》测试题

区域地理《欧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 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1-3题。 1. 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 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 是()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4.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 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 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5~6 题。 5.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6.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是使气温降低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8.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完整版)日本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二、日本(oneP82、twoP104) 1、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我国东面的岛国,东临太平洋, 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 北滨鄂霍次克海。 经纬度注意:135°E和140°E35°N和40°N穿过(2)范围:其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地形:①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才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为其最高峰 ②日本太平岩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神户、横滨是著名的海港。 ③日本多火山、地震,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 和“地震国”,富士山便是一座活火山。 (4)气候:日本位于温带,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类型。表现为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5)资源:日本多山,森林资源丰富 降水多,山间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北海道渔场) 矿产资源贫乏,需从国外进口 石油:中东、东南亚 铁矿石:澳大利亚、印度、巴西 煤炭:中国、澳大利亚 棉花:中国、美国 木材:俄罗斯、巴西、东南亚、北美 2、经济特征 (1)工业(加工贸易型经济) 原因:对资源和市场的对外依赖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亚洲、西欧 日本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日本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不利:①矿产资源缺乏,②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①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②较高的科技水平, ③以及岛国多深水良港等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家用电器、电子、造船、汽车、机械、 化学、钢铁、纺织、电力 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工业中心是东京和横滨) 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 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 濑户内海沿岸、 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2)农业 ①海洋渔业发达:最大渔场为北海道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 居世界首位。鱼产品是日本人习惯的肉食品。 ②种植业单产高:日本耕地面积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 机械,发展水利。实行集约化生产,科技 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水稻是日本主要的粮食作物。 稻米、蔬菜、畜产为日本农业三大部门。 3、主要城市和贸易 ①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②筑波为新兴的科学城。 ③京都和奈良为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 ④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4、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 (2)服饰:和服与“洋”服并存 (3)建筑:和屋与“洋”房并存 5、发达的交通

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第二部分第十三讲欧洲西部——德国、法国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丙洋流B.乙高于丙纬度 C.甲高于丁地形D.丁高于乙海陆 解析:结合欧洲西部自然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2.2016年1月,欧洲出现了3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是() A.西风带势力反常 B.极地冷气流强烈南下 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北移 解析:B项是欧洲出现严寒天气的原因。 答案:B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3~4题。 3.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河湖众多,少泥沙

解析: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说明河流落差大,即地势起伏大。 答案:B 4.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解析:由于高水头电站选址在山区,人口稀少,因而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答案:A 读世界某国部分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B.中间低,四周高 C.东南高,西北低D.北高南低 解析:从河流分布来看,图示区域东南高,西北低。 答案:C 6.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从气候特点来看,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点在()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解析:④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适宜葡萄生长。 答案:D 7.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D.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解析:②城市为巴黎,其形成与发展和河流、地形、农业、气候等有关,和矿物能源无关。 答案:D

高中区域地理--欧洲知识点整理

欧洲和北亚 注释:第一节.欧洲简记 1.经纬度位置:70°N(80°N)~35°N(36°N) 60°E~25°E 2.面积:1000km2差五个时区 3.最北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瓦尔巴群岛 最南侧:直布罗陀海峡最西侧:丹麦半岛、冰岛 最东侧:乌拉尔山 4.处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之间 西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西北部 5.亚欧两洲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 其海峡、地中海、爱琴海亚非两洲界限: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欧、北美两洲界限:丹麦海峡、格陵兰海 二.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1.半岛、岛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瓦尔巴群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半岛、巴尔干半岛、日德兰半岛、新地岛、冰岛、大不列颠岛、科西嘉岛、 撒丁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 边缘海:巴伦支海【不冻港】、挪威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平湾、地中海、 爱琴海、黑海、里海、亚里亚德海、波的尼亚湾、亚速海 海峡:丹麦海峡、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 峡、卡特加特海峡 三.地形、气候 1.地形特征:两侧高、中间低,平均海拔300m,世界最低,平原分布广、冰 川地貌广,平原波状起伏,多冰碛湖 2.气候特点: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分布广,温带气候为主, 无热带气候 第二节.欧洲西部 一.位置、范围: 1. 10°W—30°E 35°N—66°34′N 2.位于欧洲西部,习惯上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3.西欧: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英国-- 法国-- 爱尔兰--

中欧:波兰-- 德国-- 捷克-- 斯洛伐克-- 瑞士-- 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 匈牙利-- 北欧:挪威-- 芬兰-- 瑞典-- 丹麦-- 冰岛-- 南欧:西班牙-- 意大利-- 希腊-- 希腊-- 三.地形: 1.特点:平原、山地为主,南北高中间低,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①:中部的平原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叫波德平原,莱茵河以西叫西欧平原;②:北部和南部山地分布较广。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意法边境上的勃朗峰海拔4807m,是本区的最高峰;③:冰川对地形的作用明显是本地区的地形特点之一。冰川滑动时对地面有巨大的刨蚀作用,造成宽谷和尖峰。冰川消退后,冰碛物堆积成低丘,南部阿尔卑斯山的尖峰、宽谷和山脉两侧的湖泊,都是这样形成的。 [补充]第四纪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冰斗、冰川谷地(U形谷)、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 冰川消退后,形成冰碛丘陵、冰碛(qì)湖(周围多森林)等冰碛地形。 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 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 芬兰(千湖之国)、瑞典——冰川湖 挪威沿海——幽深曲折的峡湾 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

区域地理欧洲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200经线所作的剖面图”,回答9--11题。 1.造成A—F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C.热量 D.洋流 2.G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3.关于K、R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K地的盐度比R地盐度低 B.船由K地向东经霍尔木兹海峡到印度洋 C.船由R地向西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D.船由K地向西穿过海峡时逆水而行 被称为绿色能源的风能发电已成为世界优先发展的新能源之一,下图为“世界某地风能发电的风车景观图”,读图回答10—11题。 4.风车叶片迎风可以得到最佳动能,若此风车叶片朝向为西南方,则该风车最有可能位于A.西欧平原 B.巴西高原 C.江苏沿海 D.印度半岛 5.右图为“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据图判断,为了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应使安装 发电装置得到风塔高度() A.海洋上高于陆地上 B.海洋上和陆地上相同 C.陆地上高于海洋上 D.据图判断依据不足 6.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没有用欧元替代本国货币的欧盟国家是 A.瑞典 B.德国 C.丹麦 D.波兰 7.俄罗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A.乌拉尔工业区B.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C.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8.下列湖泊中属于欧洲的是 D

9.关于地中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是直布罗陀海峡 B.地中海处在信风与副高交替控制地带 C.地中海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D.地中海沿岸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当北京处于多雨季节时,下列欧洲城市中正处于干旱季节的是 A.罗马 B.雅典 C.瑞士 D.巴黎 11.关于欧洲西部各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意大利下业集中在北部的米兰、都灵、威尼斯 B.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在地中海沿岸 C.英国是个工农业发达的国家,每年有大量丁农业产品出口 D.德国的工业在全国分布较为平衡 图为世界地图一段经线,N以南为陆地,MN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N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跨亚洲和欧洲 B.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 C.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日本 D.光照充足,适合长绒棉生长 17.图中NP东侧有一条著名河流,该河流是 A.密西西比河B.尼罗河 C.伏尔加河D.刚果河 读下列四个半岛图,回答18~19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①③降水多,受暖流影响大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9.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下图是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是海域。判断20-21小题:

亚洲和东亚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一、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1)绝对位置:大致在10°S~80°N、30°E~180°之间,跨寒、 温、热三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3)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地形地势 (1)特点: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 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重要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河流 (1)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沿80°E地形剖面图 5、气候

(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共9种)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故亚洲既有温带气候,也有 热带、寒带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能接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 候;内陆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 影响,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③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 水均有差异。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有 高山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注意: 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温年较差较小;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

区域地理欧洲试卷解析

1. D项,芬兰是北欧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木材加工业发达,故D项正确。A项,芬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故A项错误。B项、C项,芬兰植被覆盖率高,山区水土流失少;人口稀疏区以林业为主,木材加工业发达,故B项、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 北大西洋暖流可通过卡特加特海峡到达波罗的海,使芬兰南部和西部气温偏高;同时东部丘陵较多,导致东部温度较低。因此燕麦种植北界呈东南-西北走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均耕地=耕地总面积/人口总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面积增加,说明其人口数量减少,且人口减少幅度大于耕地减少幅度。耕地面积与粮食单产和城市化率无关,土壤质量下降不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A项,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即人均耕地面积越大,或者粮食单产越高,则人均粮食产量越高。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人均粮食产量增加,故A项正确。 B项,耕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总投入大致呈正相关关系,1992-200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则农业生产总投入有可能减少,故B项错误。C项,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则人均粮食产量可能增加,相应地,粮食进口总量可能减少,故C项错误。D项,亩均农业产值与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价格有关,与人均耕地面积无关,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5. C项,7、8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两地均位于太阳直射点之北,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故C项正确。A项,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故A项错误。 B项,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故B项错误。D项,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白昼较北京长,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6. D项,英国面积较小,多数河流较短;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而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少;冬季气温高于0 ℃,河流没有结冰期,故D项正确。A项,英国地处亚欧板块内部,故A项错误。B项,珊瑚礁发育于热带浅海环境中,而英国沿岸海域纬度高,水温低,没有珊瑚礁,故B项错误。C项,根据图可知,英国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7. 英国附近的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A项,北大西洋暖流流向大致与北美洲至欧洲的航向相同,可加快航行的速度,故A项正确。B项,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对于西欧而言,会使该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故B项错误。C项,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海域,会与来自北极的寒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造成能见度降低,影响海上航行,故C项错误。D 项,北大西洋暖流与来自北极的寒流在北海交汇,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渔场,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8. 根据解读可知,挪威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势能大,所以水电站的建设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建设成为高水头电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关知识。挪威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密度小,山地海拔高的地区更是人烟稀少,所以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很少引发库区移民。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一般是大坝和发电厂房分离,上游库区可利用天然冰川作用而形成的湖泊,淹没面积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 根据解读,挪威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所以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 本题考查欧洲的气候。西欧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是因为西欧常年受到西风带的影响,同时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使其冬季最低气温在0℃以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乙地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岩石在板块运动中受挤压,在高压情况下石灰岩层变质成为大理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地区人烟稀少,安全性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选择仓库的位置需要受到人类的影响较小地区. 14.解:由题,芬兰地处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差,因此选择走科技立国的道路,成为科技发达、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国家.②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可选C项.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解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主要的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 15.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A项,读表可知,美国该产区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 470~520 mm,30°N-40°N西海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符合这一气候特征,故A项正确。B项,30°N~40°N东海岸受洋流、飓风等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故B项错误。C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大于表中产区,故C项错误。D项,五大湖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 ℃以下,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6. ①,中国产区年平均气温为8-12°C,属北半球最适宜区;中国产区年降水量与美国产区相比,和最适宜条件接近,故①正确。②,水果糖分积累与日较差有关,与年较差无关,故②错误。③,表中没有提到夏季光照条件,故③错误。④,中国产区生产成本为0.64元/千克,低于北半球平均水平,远低于美国产区,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C。

区域地理(欧洲)部分

欧洲 一、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10°W—60°E,40°N—70°N) 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大半岛; 北接北冰洋,西邻大西洋,南接地中海,东临亚洲。 3、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和东欧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点: (1)地形以平原为主,相对高度小,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深受冰川影响,冰川地貌广布 ①挪威西部沿海的峡湾 ②冰川作用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 ③阿尔卑斯山多角峰,U形谷 ④平原呈波状起伏(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的部分地区) 2、海岸线特点:欧洲大陆轮廓很破碎,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海峡、内海和海湾。 3、欧洲主要的岛屿: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撒丁岛 主要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欧洲主要的海峡和海域: 英吉利海峡、比斯开湾、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 挪威海、北海、波罗的海、巴伦支海、地中海、黑海 【思考】阿尔卑斯褶皱山系山系成因: 该山系原来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海底发生隆起和褶皱,形成了一系列高大的山脉。 【思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的成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这是冰川作用形成的。

4、欧洲的气候 (1)海洋性气候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典型。 【思考】分析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的原因? 气压带风带(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岸线曲折,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地形(中部平原,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2)地区差异 东西差异——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 南北差异——北部:极地气候 南部:地中海气候 5、欧洲的河流:莱茵河、多瑙河、第聂伯河、伏尔加河 (1)水系特征:①河网密布,②多数河流流程较短; (2)水文特征:①河流水量充沛。②水流平稳(缓慢),水能蕰藏量小; ③航运价值大,水运发达。 千湖之国——芬兰 【思考】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1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河口处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值高) 【思考】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 分析低坝的好处:(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 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6、植被带与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草原。 三、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与居民: 欧洲是世界白种人的主要分布区。本区共有5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 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最低,有些国家如匈牙利、德国还出现人口负增长。 2、农业 畜牧业: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牧场辽阔,如,荷兰丹麦

欧洲西部-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欧洲西部 一、位置 1.经纬度位置:36oN-70oN(属于北温带),10oW-30oE 经过的经纬度:20°W(冰岛)、0°本初子午线、20°E 40°N、60°N、66°34′N等 2.海陆位置:北接北冰洋,西靠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范围: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和南欧(原苏联以外的欧洲部分) 北欧: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5个) 西欧: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个) 中欧:德国、波兰、瑞士、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8个) 南欧: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纳哥、圣马力诺、 梵蒂冈、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马耳他、 三、自然区域特征 1.海陆轮廓 (1)海岸线十分曲折(对比非洲) (2)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2.地形 (1)类型: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2)分布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北海、波罗的海沿岸 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亚平宁山脉、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及勃朗峰(4810m):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 (3)深受冰川作用影响千湖之国——芬兰,挪威西海岸的峡湾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 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 北部:受冰川作用,多峡湾、冰碛湖、海岸线曲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为典型。 南部:受冰川刨蚀,多U形谷、角峰、冰斗、冰碛湖,冰碛物的堆积形成波状丘陵。 以阿尔卑斯山地区最典型。 欧洲西部受冰川作用影响的实例: ①挪威西部沿海的峡湾②冰川作用为主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 ③平原呈波状起伏④阿尔卑斯山多角峰,宽谷 3.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比气候为主 南欧: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西欧: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势低平,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湿空 气易进入大陆内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欧:距离大西洋较远,受海洋的影响较弱,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部的三大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 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以常绿灌木丛林为主;也是 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 果、葡萄和油橄榄。 4.河流及湖泊

大洋洲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归纳精华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大洋洲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面积最小)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10°S —40°S ,属热带和亚热带; 110oE -180-130oW 赤道穿过该区,跨南北半球; 160°E 穿过该区,跨东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穿过该区。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交通位置: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 2.万多个,多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和珊瑚岛。包括 14个国家 汤加-1. 2.①位于来自太平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二、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副高控制地区广; ②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③东部大分水岭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内陆 气候分析 ①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沿海一带,还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 ④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⑤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3.古老而独特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 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 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5.经济(1达令盆地)与西南部 墨累—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26.城市 首都:

欧洲区域地理知识点

欧洲区域地理知识点 欧洲区域地理知识点 1。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冰川地形广布,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2。影响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 表现;(地质时期的冰川侵蚀。平原呈波状起伏) 3。欧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欧洲多为平原,且山脉走向为东西向;海岸破碎,多伸入内陆的海湾;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地形 成海洋性气候) 4。欧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明显; 自西向东由海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①欧洲地形低平、山脉多 东西走向;西临大西洋,且多伸入大陆的海湾,在西风作用下,湿润 气流容易伸入内地,降水较多;②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纬度范围内, 且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温和湿润;③常年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自西向东减少) 5。比较分析英国本岛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西侧乳畜业发达,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较少,且纬度高,热量不足,只适合多汁牧草长的生长;东侧发展种植业,为背风区, 降水稍少,日照较多,气温较高,生长期较长,能够满足种植业对 光热的需求) 6。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分析其发展条件;(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②煤、铁、石油等工业原料丰富,开发早;③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占领市场,工业积累早,资本雄厚) 7。法国的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南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西北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8。分析巴黎盆地做为重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法国成为粮食出口国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比较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较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政府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交通便利、科技发达;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提供 物质保障) 9。注入地中海的罗讷河是法国水力资源丰富的河流,其上建有无数低坝,分析低坝的好处;(农田淹没少,移民减少甚至不需要移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造成的威胁小) 10。德国地势特征;(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南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低山,北部为平原) 11。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航运河流,分析其航运价值大的原因;(1大部分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水量大,全年可通 航;②所流经地区大部分地势低平,水量平稳;③气候温和,无结冰期;④干支流流经国家多,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航运需求量大;⑤ 河口处为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航运价 值高) 12。试比较德国南北农业发展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北部地势平坦,但气候夏季温凉,冬季阴冷,土壤较为贫瘠,只生长牧草,主 要发展畜牧业;南部的高原和山地主要为森林和牧场,南部的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3。分析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碳资源、附近有丰富的铁矿区(法国洛林)、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充足的 水源、雄厚的技术力量、广阔的市场) 14。分析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生产过程分散,多实行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成为“分散型工业化”) 15。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条件;(廉价劳动力丰富;20世纪70年代世界原料和能源涨价,大企业和重工业发展利润小;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经济高度开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介于20oW一40oE之间 北回归线和30oS之间,赤道和20o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北临撒哈拉沙漠、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南临好望角 3、范围和国家:苏丹是黑人最早的故乡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唯一过亿的国家 南非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 4、需要注意的地方:苏伊士运河、红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印度洋、大西洋、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 索马里半岛、好望角、莫桑比克海峡(世界上 最长的海峡)阿特拉斯山脉、德拉肯斯山脉 二、自然区域特征 1、特点: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和海湾。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①海岸线平直: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好望角(印度洋 和大西洋的分界线)几内亚湾是最大的海湾,马达加斯加是最大的岛, 索马里半岛是最大的半岛 ②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称为高原大陆 3、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①、刚果盆地 原是面积很大的内陆湖后来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 湖水外泻形成盆地刚果河流经盆地河流水量很大, 河流穿过高原峡谷时,形成许多瀑布,水力资源为世界之最。 ②、东非大裂谷(地球伤痕) 起止: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东非高原,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成因: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断裂而成。 特征:①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并有许多火山分布。 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海拔5895米。 ②在裂谷带的底部有许多狭长深邃的湖泊,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世界第二深的湖泊。 ③东非高原西部有着名的维多利亚湖,它是盆地凹陷而成, 为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世界第一深湖—贝加尔湖世界第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高二世界区域地理_欧洲(西欧与德国、东欧与俄罗斯)_练习题

高二区域地理《欧洲和德国、俄罗斯》专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欧洲西部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较少 B.河流较长 C.含沙量大 D.水量充沛、水流平稳 2.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峡湾的形成原因是() A.河流侵蚀 B.地壳下沉 C.冰川刨蚀 D.风力侵蚀 3.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B.地垒成山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4.关于欧洲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 B.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占比重最大 C.受大西洋影响深,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受大西洋影响深,海洋性显著 5.对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 A.山脉走向 B.海陆轮廓 C.地形地势 D.西风和洋流 6.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为获得廉价劳动力 B.为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进口的铁矿石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接近煤炭产地 7.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明显衰弱的原因之一是() A.由于石油的大力开发和广泛使用 B.产生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C.工厂老化,没有发展新技术产业 D.由于蒸汽机的发明 8.在各大洲中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广,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西风带②北大西洋暖流加大对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③海岸线曲折,阿尔卑斯山为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④季风使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延伸至北极圈以内,主要是因为() A.纬度位置影响 B.海陆位置影响 C.洋流影响 D.西风影响 10.下列欧洲的自然地理特点,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B.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限制,无长河 C.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D.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曲折的峡湾海岸 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据图回答11-12题。 11.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 主要原因是() A.温差逐渐变小 B.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12.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 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 B.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德国是欧洲西部的经济强国,对外贸易居本区第一位。工业高度现代化,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据此回答13-14题。 13.关于德国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 B.德国工业生产所需的煤炭资源主要靠外国进口 C.德国的工业在全国分布很不平衡 D.德国南部的法兰克福已发展成为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 14.有关德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是波恩 B.法兰克福位于多瑙河畔,为德国最大的航空港

大洋洲 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大洋洲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面积最小)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10°S—40°S,属热带和亚热带; 110oE-180-130oW赤道穿过该区,跨南北半球; 160°E穿过该区,跨东西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穿过该区。 (2)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3)交通位置: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 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 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2.范围:一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四大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新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群岛 岛屿众多,有1万多个,多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和珊瑚岛。包括14个国家 澳大利亚-堪培拉: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达国家 汤加-努库阿络法:世界最早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萨摩亚- 阿皮亚:世界最后进入新一天的国家 基里巴斯-塔拉瓦:世界唯一横跨赤道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 新西兰- 惠灵顿:农牧业、旅游业发达,发达国家 二、澳大利亚 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 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 英裔为主,讲英语。 1.地形地势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地势最低处是北艾尔湖。 西部:低矮高原,面积广(占一半),多沙漠 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溉,一般可作牲畜饮水。

2.气候、自然景观呈半环状 一、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位于来自太平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②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二、澳大利亚四面环海,为何却沙漠气候广布? ①副高控制地区广; ②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③东部大分水岭阻挡海洋气流深入内陆 气候分析 ①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沿海一带,还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 ④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⑤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3.古老而独特动物:袋鼠、鸸鹋、鸭嘴兽 成因:与大陆长期分离,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原因: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5.经济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1)农业:二战前以出口小麦和羊毛世界著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与西南部 混合农业的优点: 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 羊活动交替进行 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 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不利: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 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