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物理原子核2

高三物理原子核2

高三物理原子核2
高三物理原子核2

22.1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

★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

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研究微观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

2.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2.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ɑ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汤姆生的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点评:用动画展示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二)进行新课

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

(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

汤姆生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是否对呢?

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而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研究高速的α粒子穿过原子的散射情况,是研究原子结构的有效手段。

学生:体会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用到科学方法;渗透科学精神(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教育。

教师指出:研究原子内部结构要用到的方法:黑箱法、微观粒子碰撞方法。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α粒子散射实验在课堂上无法直接演示,希望借助多媒体系统,利用动画向学生模拟实验的装置、过程和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切身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多媒体重点指出,荧光屏和望远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透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α粒子。并且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观察是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所用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

动画展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动画展示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的观察结果

必须向学生明确:入射的α粒子分为三部分。大部分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

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提问学生,师生共同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结果。

2.原子的核式结构的提出

(1)投影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讨论。其中第1、2个问题学生基本上能讨论出,第三个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进行逻辑推理得出原子的结构。

三个问题是: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ɑ粒子大角度散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1)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α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ɑ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

(2)教师小结:

对于问题1、2:

按照葡萄干布丁模型,①碰撞前后,质量大的α粒子速度几乎不变。只可能是电子的速度发生大的改变,因此不可能出现反弹的现象,即使是非对心碰撞,也不会有大角散射。

②对于α粒子在原子附近时由于原子呈中性,与ɑ粒子之间没有或很小的库仑力的作用,正电荷在原子内部均匀的分布,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原子两侧正电荷将对它的斥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使α粒子偏转的力不会很大,所以α粒子大角度散射说明葡萄干布丁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

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推理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

对于问题3:

先通过课件师生分析,然后小组讨论,推理分析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教师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教师小结:实验中发现极少数ɑ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ɑ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

①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②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

点评: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模型法

(实验现象)、→(分析推理)→(构造模型)

(通过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既渗透科学探究的因素教学,又进行了模型法的教学,并将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行星结构相类比,指出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渗透哲学教育。通过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与交流,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葡萄干布丁模型,并开始建立新的模型。希望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总结,总结时,突出汤姆生原子模型与α粒子散射实验之间的矛盾,可以将α粒子分别穿过葡萄干布丁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不同现象用动画模拟,形成强烈的对比,突破难点)联想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哪些进行了模型法的教学,在哪些方面的研究中可以应用模型法来研究。

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再展示立体动画α粒子散射模型,使学生有更清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

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

关于原子的大小应该让学生有个数量级的概念,即原子的半径在10-10m左右,原子核的大小在10-15~10-14m左右.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举一些较形象的比喻或按比例画些示意图,同时通过表格展示,对比。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四)作业:课本P55第1、3、4题

★教学体会

本节课在未准备前,本人开始和大部分的老师一样,均认为该课很容易上,也没什么多少内容可教学,作为上公开课不合适;因为传统的教学中,只是告诉学生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一节课15分钟就可以讲完了。

传统的教学中只是“授人以鱼,并未授人以渔”,学生并不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没有学会卢瑟福通过推理分析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方法,可以说,这节课最精华的所在:科学研究方法如模型法、黑箱法、微观粒子碰撞法,学生并没有从中体会到,是舍本求末的教学法。

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有:

(1)通过动画展示了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本实验不够条件做,只能通过图片介绍的不足;使难的知识变得更形象生动,更容易。

(2)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问题:有关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一步一步得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从而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有利用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苦、不怕累的科学精神。

(3)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并掌握到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未知世界)的三种方法:模型法、黑箱法、微观粒子碰撞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基本思想。

(4)探索在扩招情况下,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是本节课的试验主题之一,也是我校开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在有些学生的能力要求太高的地方,采用小步跑的方法,将难点的梯度设置为几个台阶,如三个问题的回答讨论,就采用这一方法,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在小组中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学会在小组学习中进行协作团结。

(5)在教学中虽然不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同样处处渗透着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思想;

例如:根据原子里面的结构是怎样的?(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原子呈电中性──汤姆生因此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可以解释一些实验现象,有其一定的正确性──但无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进一步实验验证)──根据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在原有葡萄干布丁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正,卢瑟福提出新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建立新的理论(新的猜想与假设)──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电子云

教学之中要注意的地方和教学中的火花:

在学习的回答三个问题中,教师要灵活地处理学生问到的问题,不要回避问题,这些问

题有的也许是思想的火花,有的是学生理解中的误区,教师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而这些就更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师要更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和质量,要能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进行研究,而不是单一提供现成的答案;

例如:(1)学生可能在分析问题同时,α粒子能将电子打出,那么在屏上就能看到的是电子的亮点,这样打在屏上的亮点就不一定是散射后α粒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α粒子打出电子后,根据碰撞的相关知识可知,α粒子的速度几乎不变;又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α粒子的质量较大,当电子碰撞到屏上时,能量较小,体积较小,不易观察到,从屏上观察到的应该是α粒子。

附1: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识水平

我校从去年扩招后,由原来的6个班扩招到16个班,而广州市的其他学校也在扩招,明显感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及物理基础在下降,因此根据现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案、一步步设计难度梯度,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我校的重点课题。

为了使教学更具有代表性,所教教学班为物理选修普通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对物理有较大的兴趣。

2.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

估计学生利用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出卢瑟福的原子的结构模型会有一定的困难;对提出的3个问题,前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问题3采用先让学生猜想,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再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出原子的结构。

附2:教学主线设计

附3:教学媒体设计

教师演示实验:

介绍ɑ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原理、装置、现象由于中学阶段没有条件进行实验,采用动画模拟的方法。

多媒体的应用的设计:

由网上下载2个相关的flash小课件,再将其有机地、无缝地插到自制PPT课件,只使用网上小课件的一小部分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1.2运动的描述

1.2运动的描述 执笔:董仲奎审核:八年级物理组时间:2014年8 月 【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教材图1.2 -3,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的大门. 2.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大小的数量级是()。 核式结构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②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低)能级跃迁,吸收(放出)光子 (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高)能级跃迁放出(吸收)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A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B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第2节 原子核衰变

核力和结合能 一.核力的特点 (1)强相互作用力,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比库仑力大得多 (2)短程力 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3)饱和性只能与临近的核子有核力作用 (4)与电性无关性质子之间,中子之间,质子与中子之间都有核力作用 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 (1)原理:核力的饱和性 (2)当质子数比较多时,最外面的质子受到的临近的核子的核力几乎不变,但其他质子对该质子的库仑力斥力增大,对该质子而言,库仑力和核力之间极有可能不平衡,原子核就不稳定了。(3)若在质子数比较多的原子核中存在更多的中子,则由于中子不带电,最外面的质子受到的库仑力也会减弱,这样核力还可以平衡库仑力 (4)结论:较轻的原子核,质子数和中子数大致相等;较重的原子核,中子数大于质子数,越重相差越多 三.结合能 (1)核子和核子碰撞黏合在一起构成原子核,属于非弹性碰撞,会有能量的损失 (2)定义1: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质量亏损产生的能量等于原子核的结合能

例1:的质量是3.016050u,质子的质量是1.007277u,中子的质量是1.008665u。求:(已知质量亏损1u相当于释放931.5MeV的能量) 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氘核时,是吸收还是放出能量?该能量为多少? (3)定义2:将原子核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4)一般,核子数越多,结合能越大 四.比结合能 (1)定义:结合能/核子数 例1中氘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各是多少? (2)意义a:组成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对应的能量 b:将原子核完全分解为自由核子,平均每个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3)结论a: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α衰变,质量亏损,释放能量,原子核更稳定,比结合能变大,总的核子数不变,结合能变大。 c:β衰变原子核的核子数不变,比结合能是不变的 例2:镭核发生衰变放出一个粒子变为氡核。已知镭核226质量为226.0254u, 氡核222质量为222.0163u,放出粒子质量为4.0026u。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镭核衰变放出的能量;

原子核物理及辐射探测学 1-4章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 1-1 当电子的速度为18105.2-?ms 时,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 答:总能量 ()MeV ....c v c m m c E e 92400352151101222 2=??? ??-=-==; 动能 ()MeV c v c m T e 413.011122=???? ??????--= 1-2.将α粒子的速度加速至光速的0.95时,α粒子的质量为多少? 答:α粒子的静止质量 ()()()u M m M m e 0026.44940 .9314,244,224,20=?+=≈-= α粒子的质量 g u m m 23220 10128.28186.1295.010026.41-?==-=-=βα 1-4 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质量增加了多少? 答:kg 1的水从C 00升高到C 0100需做功为 J t cm E 510184.41001184.4?=??=?=?。 () kg c E m 1228521065.4100.310184.4-?=??=?=? 1-5 已知:()();054325239;050786238239238u .U M u .U M == ()()u .U M ;u .U M 045582236043944235236235==

试计算U-239,U-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答: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M e V .uc .c ,M m ,M ,B n n 774845126023992238922399222==?-+= ()()()[]MeV .uc .c ,M m ,M ,B n n 54556007027023692235922369222==?-+= 也可用书中的质量剩余()A ,Z ?: ()()()()MeV ....,n ,,B n 806457250071830747239922389223992=-+=?-?+?= ()()()()MeV ....,n ,,B n 545644242071891640236922359223692=-+=?-?+?= 其差别是由于数据的新旧和给出的精度不同而引起的。 1-6当质子在球形核里均匀分布时,原子核的库仑能为 RZZeEc024)1(53πε?= Z 为核电荷数,R 为核半径,0r 取m15105.1?×。试计算C13和N13核的库仑能之差。 答:查表带入公式得ΔΕ=2.935MeV 1-8 利用结合能半经验公式,计算U U 239236,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并与1-5式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P sym C S V B A Z A a A Z a A a A a A Z B +??? ??----=--12 312322, 最后一个中子的结合能 ()()()[]2,1,,c A Z M m A Z M A Z S n n -+-= ()()()()[]()()A Z B A Z B c m Z A ZM m m Z A ZM n n n ,1.1,111,12+--?---+--+= ()()1,,--=A Z B A Z B 对U 236,144,236,92===N A Z 代入结合能半经验公式,得到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载自:搜高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7346401.html,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 )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第2节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第2节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2)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3)氢原子光谱是由一条一条亮线组成的。(√) (4)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也成功地解释了氦原子光谱。(×) (5)按照玻尔理论,核外电子均匀分布在各个不连续的轨道上。(×) (6)人们认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是从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开始的。(√) (7)人们认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是从卢瑟福发现质子开始的。(×) (8)如果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100个,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50个。(×) (9)质能方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突破点(一)原子的核式结构

1.汤姆孙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 2.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分析 ①核外电子不会使α粒子的速度发生明显改变。 ②汤姆孙模型不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 ③绝大多数α粒子沿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反映了原子内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反映了个别α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 (3)核式结构模型的局限性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但不能解释原子光谱是特征光谱和原子的稳定性。 [多角练通] 1.(2015·上海高考)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电子对α粒子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是因为与α粒子相比,电子的() A.电量太小B.速度太小 C.体积太小D.质量太小 解析:选D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由于电子的质量太小,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的 1 ,它对α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影响就像灰尘对枪弹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故D 7 300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 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为什么会走? 二、新课教学 1、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1、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3、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 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动量与原子物理学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课后自测诊断卷

第三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课后自测诊断卷 1.[多选](2019·江苏七市三模)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粒子。早在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静止的铍核(74Be)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动能忽略不计)形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中微子,新核处于激发态,放出γ光子后回到基态。通过测量新核和γ光子的能量,可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则( ) A.产生的新核是锂核(73Li) B.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C.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D.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相等 解析:选AC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74Be+0-1e→73Li+νe,所以产生的新核是锂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故A正确,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因为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 量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根据E k=p2 2m ,可知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不相等, 故D错误。 2.[多选](2019·武汉质检)我国自主研发的钍基熔盐是瞄准未来20~30年后核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是一种液态燃料堆,使用钍铀核燃料循环,以氧化盐为冷却剂,将天然核燃料和可转化核燃料熔融于高温氯化盐中,携带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部和外部进行循环。钍232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再使用,铀233的一种典型裂变方程是233 92U+10n→142 56Ba+8936Kr+310n。已知铀233的结合能为E1、钡142的结合能为E2、氪89的结合能为E3,则( ) A.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 B.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的结合能最小,比结合能却最大 C.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铀233的结合能最大,比结合能也最大 D.铀233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为ΔE=E1-E2-E3 解析:选AB 设钍核的电荷数为a,则钍232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则a=92-2=90,则钍232中含有中子数为232-90=142,铀233含有中子数为233-92=141,则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选项A正确;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质量数最小,结合能最小,因核子数较小,则比结合能却最大,选项B正确,C错误;铀233的裂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等于生成物的结合能减去反应物的结合能,选项D错误。 3.[多选](2019·南京、盐城三模)下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有( )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用厚纸板就能挡住

原子核物理知识点归纳

原子核物理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对核素、同位素、同位素丰度、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镜像核等概念的理解。 (P2)核素:核内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原子核或原子。 (P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质量数的核素所对应的原子。 (P2)同位素丰度: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 (P83)同质异能素:原子核的激发态寿命相当短暂,但一些激发态寿命较长,一般把寿命 长于0.1s 激发态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 (P75)镜像核:质量数、核自旋、宇称均相等,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为相反的两个核。 2、影响原子核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P3~5)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比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奇偶性。 3、关于原子核半径的计算及单核子体积。(P6) R =r 0A 1/3 fm r 0=1.20 fm 电荷半径:R =(1.20±0.30)A 1/3 fm 核力半径:R =(1.40±0.10)A 1/3 fm 通常 核力半径>电荷半径 单核子体积:A r R V 3033 434ππ== 4、核力的特点。(P14) 1.核力是短程强相互作用力; 2.核力与核子电荷数无关; 3.核力具有饱和性; 4.核力在极短程内具有排斥芯; 5.核力还与自旋有关。 5、关于原子核结合能、比结合能物理意义的理解。(P8) 结合能:),()1,0()()1,1(),(),(2 A Z Z Z A Z c A Z m A Z B ?-?-+?=?= 表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的能量。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A A Z B A Z /),(),(=ε 原子核拆散成自由核子时外界对每个核子所做的最小平均功,或者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一个核子所释放的能量。 6、关于库仑势垒的理解和计算。(P17) 1.r>R ,核力为0,仅库仑斥力,入射粒子对于靶核势能V (r ),r →∞,V (r ) →0,粒子靠近靶核,r →R ,V (r )上升,靠近靶核边缘V (r )max ,势能曲线呈双曲线形,在靶核外围隆起,称为库仑势垒。 2.若靶核电荷数为Z ,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 的势能为:r Ze r V 2 0241 )(πε=,在r =R 处, 势垒最高,称为库仑势垒高度。

【精准解析】新高考物理:第15章 第2讲 原子和原子核

第15章第2讲原子和原子核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6分,共84分。其中1~11题为单选,12~14题为多选) 1.(2019·广东揭阳一模)如图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L为薄铝片,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x可能是() A.α射线和β射线的混合放射源 B.纯α射线放射源 C.纯γ射线放射源 D.α射线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 答案D 解析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薄铝片L后,发现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说明射线中含有穿透能力弱的α射线,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没有射线或剩下的射线不带电,即为γ射线,因此放射源x可能是α射线或它和γ射线的混合放射源,故A、B、C错误,D正确。 2.(2019·江西高三九校3月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上引进了量子理论 C.天然放射现象中出现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能量的电磁波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答案B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是在卢瑟福核式结构学说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理论,故B正确;天然放射现象中出现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其中α射线是氦原子核,β射线是电子流,只有γ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波,故C错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结构,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错误。 3.(2020·安徽省A10联盟高三摸底)据报道,香烟会释放一种危险的放射性元素“钋(21084Po)”,如果每天抽1.5包香烟,一年后累积的辐射相当于300次胸透的辐射。21084Po发生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后产生了新核,新核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A.38个 B.40个 C.42个 D.44个 答案B 解析21084Po发生一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产生的新核为20683X,其中子数为206-83=123,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23-83=40,B正确。 4.(2020·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玻尔的跃迁假设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最新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34 10 J·S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

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原子核物理课件第二章杨福家版

第2章核力与核结构 一、核力 ?(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 ?质子之间库伦斥力反比于距离,而核内质子间距离非常小,但质子能紧密结合而不散开,说明新的作用力——核力的存在,且是吸引力。 ?一般核力约比库伦力大一百倍。

第2章核力与核结构 ?(2)核力的短程性和饱和性 ?结合能近似与A成正比,说明核力是短程力;?如果为长程力,一个核子能与核内其它每一个核子发生作用,那么核的结合能正比于核子的成对数A(A-1),即正比于A2,与实验事实不符。?核力只作用于相邻核子,由于相邻核子数目有限,因此核力具有明显的饱和性。

第2章核力与核结构 ?(3)核力的电荷无关性 ?1932年海森堡假设:质子与质子之间的核力Fpp 和中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力Fnn以及质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力Fpn都相等,称为核力的电荷无关性。?利用同位旋概念,质子和中子是一种粒子的两种 不同电荷态,同位旋都为1/2,而同位旋第三分量分别为1/2和-1/2。

第2章核力与核结构 ?(4)核力与自旋有关 ?利用氘核的基态性质,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 的最简单核子束缚态,其自旋和宇称为,其 自旋为两个核子的总自旋和相对轨道角动量之和。 + =1 π I 3 S1 3 P1 3 D1 1 2 1 1 P110 状态LS

第2章核力与核结构 ?由于氘核基态宇称为正,只能是3S1+3D1态的混合,即有S=1的自旋三重态组成,不存在自旋单态的氘核,核力将使质子和中子倾向于处在自旋平行的态。 ?(5)非中心力成分 ?氘核基态可以是3S1+3D1的混合态,其中3S1态约占96%,3D1态约占4%。 ?核力是以中心力为主,混有少量的非中心力。

1.2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1.2运动的描述练习题班别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____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_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性. 3.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_______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5.“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________,云是___________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6.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______的;如果以__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的. 8.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_________做参照物的. 9.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_____运动,丙向__________运动. 10.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____的. 二、判断题 11.物体的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12.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13.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14.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只有不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15.河里行驶的小船,不论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 1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同. 三、单选题 17.有一首歌的歌词唱道:“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云朵 C.人 D.月亮 18.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2020高考冲刺物理重难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附答案解析)

重难点10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知识梳理】 一、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 122-1n 2,(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n 为量子数。 3.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 10-34 J·s )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4.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 能级图如图所示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 设测量样品的平均计数率是5计数/s,使用泊松分布公式确定在任1s 内得到计数小于或等于2个的概率。 解: 05 1525 (,)!5(0;5)0.0067 0!5 (0;5)0.0337 1!5(0;5)0.0842 2! N N r r r r N P N N e N P e P e P e ----=?=?==?==?= 在1秒内小于或等于2的概率为: (0;5)(1;5)(2;5)0.00670.03370.08420.1246r r r P P P ++=++= 2. 若某时间内的真计数值为100个计数,求得到计数为104个的概率,并求出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 解:高斯分布公式2 222)(2 2)(2121 )(σπσ πm n m m n e e m n P -- -- = = 1002==σm == =-- --2 2 22)104(2 2)(2121 )104(σπσ πm m m n e e m P 将数据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变量 110 100 90)90(-=-= x 4.010100 104)104(=-=x 查表x=1,3413.0)(=Φx ,x=,1554.0)(=Φx 计数值落在90-104范围内的概率为

3. 本底计数率是500±20min -1,样品计数率是750±20min -1,求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t n = σ 本底测量的时间为:min 2520500 2 === b b b n t σ 样品测量时间为:min 35207002 === s s s n t σ 样品净计数率为:1min 200500700-=-=-= b b s s t n t n n 净计数率误差为:1min 640-== +=+= b s b b s s t n t n σσσ 此测量的净计数率为:1min 6200-± 4. 测样品8min 得平均计数率25min -1,测本底4min 得平均计数率18min -1,求样品净计数率及误差。 解:1min 71825-=-=-= b b s s t n t n n

原子核物理课后习题-刘修改

核物理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1. 原子核半径的微观含义是什么?它与宏观半径有何区别? 2. 半径为O 189核半径的1/3的稳定核是什么核? 3. 若将原子核看作是一个均匀的球,试计算氢(1H )核的近似密度. 4. 计算下列各核的半径:A He 1074742,g ,.238 92U 设r0=1.451510-?米.。 5. 宏观质量单位与微观质量单位有何不同? 同位素,同量异位素,同质异能素,同中 子素之间有何区别? 对下列 每一种核素至少举出一种同量异位素和一种同位素: U Cu N 2386314,,. 6. 对下列每一种核素至少举出一种同位素和一种同中子异位素:Sn Pb O 12020816,,. 7. 若将α粒子加速到其速度等于光速度的95%,则α粒子质量为多少u? 合多少千克? 氢原子静止质量为M (He 4) =4.002603u . 8. 若电子的速度为2.5810?米/秒,那么它的动能和总能量各为多少电子伏特? 9. 计算下列核素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 U Ni Fe O C H 238585616122, ,,,,. 10. 从Ca 4020中移出一个中子需要多少能量? 从中移出一个质子的能量又是多少?其中 钙40,钙39的原子静止质量分别为: M (Ca 40) =39.96258u , M (Ca 39) =38.97069u ,M (K 39) =38.9163710u. 11. 计算从O O 1716和 中移出一个中子需要的能量. 有关原子静止质量为: M (O 16) =15.994915u ,M ( O 15) =15.003072u ,M ( O 17) =16.999133u . 12. 计算从和O 16F 17 中移出一个质子需要的能量. 有关原子质量为: M (N 15) =15.000108u , M (F 17) =17.0022096u , M (O 16) =16.999133u. 13. 计算下列过程中的反应能和阈能: ;42230 90234 92He Th U +→;126222 86234 92C Rn U +→ O Po U 1682188423492+→ 14.K 40核的自旋角度动量|1P | =25η,郎德因子为g 1=-0.3241,计算K 40的核自旋方向相对Z 轴方向有几种可能的取向? 其最大分量是多少η? K 40 的磁矩为多少核磁子N μ? 1P 与的相互取向如何?

智慧树知到《原子核物理》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原子的质量单位叫做碳单位 对 错 答案: 对 2、质子和中子的轨道角动量的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对 错 答案: 对 3、原子中的电子磁矩比核的磁矩小 对 错 答案: 错 4、长椭球形原子核具有负的电四极矩 对 错 答案: 错 5、在经典物理中存在宇称概念 对 错 答案: 错 6、质子和中子不是点状结构

对 错 答案: 错 7、核子之间的主要作用是库仑力 对 错 答案: 错 8、原子核的磁矩包含 质子的磁矩 中子的磁矩 电子的磁矩 答案: 质子的磁矩,中子的磁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核是球形的 核内电荷分布半径就是质子分布的半径 核的电荷分布半径比核力作用半径大 电子在核上散射的角分布是核内电荷分布的函数答案: 核内电荷分布半径就是质子分布的半径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核的形状是长椭球形的 电四极矩多数是负值 利用原子核本身能级间的跃迁可以测出电四极矩

大多数原子核是球形的 答案: 利用原子核本身能级间的跃迁可以测出电四极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宇称是微观物理领域中特有的概念 在一切微观过程中宇称是守恒的 原子核是由中子、质子、电子组成的微观体系 经典物理中存在宇称 答案: 宇称是微观物理领域中特有的概念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子和中子具有内部结构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叫费米子 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叫玻色子 电子、质子、中子的自旋为整数 答案: 质子和中子具有内部结构 13、为什么会产生超精细结构 核自旋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核自旋与电子自旋相互作用 质子的轨道角动量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质子的轨道角动量与电子自旋相互作用 答案: 核自旋与电子的总角动量相互作用 14、下来说法错误的是 对于两核子体系,总同位旋是两个核子同位旋的矢量和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7.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共36分。1?12题为单选题,每题 2分;9?12题为多选题, 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 1. 2. 3. 4. 5. 6. 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 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 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帆船、河岸 B. C.青山、太阳 D.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 B. 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 C. 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 D. 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一人骑车由南向北向驶, 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边疾驶而去, ; 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 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关于甲、乙两船相对于楼房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船向右运动, B. 甲船向左运动, C. 甲船向右运动, D. 甲船向左运动, () 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 河岸、帆船 青山、划船的人 若以这辆车为参照 乙船一定静止 乙船一定运动 乙船可能静止 乙船可能运动 A B 、C 三人各乘一部电梯, 们相 对于地面() A. A 上升 B. B C. B 下降,但比A 下降得慢 A 看见楼房在上升, B 看见 A 上升,A 看见 C 静止不动,则他 D. C 下降,且比 下降,且比 A 下降得快 A 下降得快

第2讲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第2讲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如图所示。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知识点二 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3.氧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 R ??? ?122-1n 2(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 4.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用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知识点三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1.玻尔理论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几个概念 (1)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 (2)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 (3)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状态。 (4)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 3.氢原子的能量和能级变迁 (1)能级和半径公式: ①能级公式:E n=1 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②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轨道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知识点四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及衰变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3.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保护 (1)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2)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