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王玉德2010-12-22 01:17:2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7400667.html,来源:《儒藏论坛》第四辑

一、钱基博的家世与生平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又字哑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其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俶。五代以来,钱氏是江浙望族,文脉一以贯之。无锡的一支钱氏是典型的“文化型家族”,重视学术文化。无锡钱氏有堠山、湖头两大支,钱基博为堠山城西支武肃王(五代时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穆(字宾四)则为湖头文林公支武肃王第三十四世孙。钱基博与钱穆一直有良好的交往,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余在中学任教,集美、无锡、苏州三处积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钱子泉。生平相交,治事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钱基博对自己能出生在这样的钱氏家族感到欣慰,“自以始得姓于三皇,初盛于汉,衰于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继继绳绳,卜年三千,虽家之华落不一,绩之隐曜无常,而休明著作,百祖无殊,典籍大备,灿然可征也”[钱基博:《无锡光复志·自叙篇第六》。]。

钱基博于1948年夏编撰了《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由此可知,钱家的辈字有维、福、基、锺、汝等。钱基博的祖父钱维桢(1811—1886),字榕初,是前清贡生,曾创办江阴全县义塾,与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导人物冯桂芬相友善,近代文人陈三立曾亲自为之立传。

钱基博的大伯父钱福炜为举人,选授苏州府长洲县学教谕,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二伯父钱福煐(钱熙元)GFD A120岁举秀才,恬淡荣名而又急公好义。钱福炯的弟弟福炽为国学生。钱家的基字辈多达16人,其中基鸿为县学生,基康为附贡生,候选训导,基成为附贡生、教师,基成比基博兄弟年长14岁,故基博兄弟和后来的锺书兄弟都从小受业于基成。

钱基博的生日与孟子的生日是同一天,钱基博于是对孟子情有独钟,他在《孟子约纂》说:“博于《孟子》一书独有至好,以为发孔子之所未发。而其文之婉切笃至,尤足以警发人之善心,不使放心邪气接焉。伏念孟子以周安王十七年四月二日生,说者谓即夏历之二月二日也。博生后孟子二千二百八十有三年,而适以同月同日生。意者天之启予,孟子之学,将待予小子而昌明矣乎!”[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43页。]这段文字中说到孟子“发孔子之所未发”,是赞赏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创新。钱基博在此文中阐发得很清楚:“孔子只言志,而轲则并言养气;孔子只言性相近,而轲则径言性善;孔子只言使民、临民,而轲则直曰民为贵;孔子只言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而轲则曰民事不可缓也。”在钱基博看来,后人的思想与学问应当超过前贤。正因为钱基博以孟子为榜样,所以后来才能做出大学问。

在今无锡市崇安区新街巷有钱基博的故居,故居始建于1923年,有平房28间,大小庭院11个、水井3口,主体建筑绳武堂面阔七间,是典型的江南庭院式民居,适合生活与读书。钱基博从小就生活在这个庭院中。钱基博的长子钱锺书在其故居老屋有一副对联“文采传希白,雄风动射潮”,说的是钱氏家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钱氏家学严格。钱基博的父亲“以家世儒者,约束子弟,只以朴学敦行为家范,不许接待宾客,通生气。又以科举废而学校兴,百度草创,未有纲纪,徒长嚣薄,无裨学问。而诫基博杜门读书,毋许入学校,毋得以文字标高揭己,沾声名也”[钱基博:《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页。]。钱基博从小受到深厚的国学熏陶。钱基博四岁起始由其母(其母孙宜人氏亦出身书香门第,为无锡石塘湾世家大族孙竹筠之次女,从小耳濡目染,秉性勤敏能干,自能“通字义,辨句读”)授识方字,授读《孝经》,皆能成诵。五岁时,钱基博的伯父钱福炜、堂兄钱基恩皆曾为其传道授业。据钱基博在1935年写的《自传》说:“五岁从长兄子兰基恩受书;九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十岁,伯父子仲眉公(钱熙元)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

诸氏唐宋八大家文选。而性喜读史,自十三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毕沅《续通鉴》,圈点七过。”可见,钱基博是早慧少年,童子功极好,如有天成。

钱基博少年老成,文章古朴而有内涵。他在《自传》中曾说:“初年学《战国策》,喜纵横不拘绳墨。既而读曾文正书,乃泽之扬马,字矜句炼;又久而以为典重少姿致,叙事学陈寿,议论学苏轼,务为抑扬爽朗。”他自评其文章“取诂于《许书》,采学《萧选》,植骨以扬、马,驶篇似迁、愈”。在读古书的同时,钱福炯为钱基博订了一份《申报》,每天晚上,钱福炯督责基博用朱笔点报上论说一篇,作为课余。钱基博还从《格致新报》上读了严复所译《天演论》,开始对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发生了兴趣[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40页。],其后又自学了《笔算数学》、《代数备旨》、《几何备旨》、《八线备旨》等课本。

钱基博一生研究国学,以国学为己任。他年轻时有当幕僚的机会,并显现出特别的才能,一度受到欣赏,月薪白银百两。但是,他主动放弃了,而是回家乡当教师,安贫乐道。钱基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从1913年起,教过小学(无锡县立高小)、中学(无锡丽则女中、江苏省立三师)。从1923年起,他在大学任教,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蓝田师院担任教授。当过系主任。

钱基博治学,追求长久的学术价值。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四版增订识语》说:《现代中国文学史》出版之后,柳诒徵、王利器等学者“莫不致书通殷勤”,“吾知百年以后,世移势变,是非经久而论定,意气阅世而平心,事过境迁,痛定思痛,必有沉吟反复于吾书,而致戒于天下神器之不可为,国于天地之必有与立者。此则硁硁之愚,所欲与天下后世白之者已”[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02页。]。民国年间,钱基博誉满大江南北。钱基博在1935年写的《自传》说当时已经有许多人对他称赞不已,如:“南通张謇以文章经济,为江南北士流所归重,及读基博文而叹曰:‘大江以北,未见其伦!’吴江费树蔚曰:‘岂惟江北,即

江南宁复有第二手!’”[钱基博:《自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可见,民国初年,钱基博已是学术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钱基博是一位书生,但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他关心民生,主张做一个有民族情操的士人,他在《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序》批评当时的社会“共而不和”、“有专无制”、“人将相食”。他认为学人只有“穷则反本,然后知圣人忧世之情深,仁民之道大也”。1924年,钱基博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他谆谆教诲中国学生一定要学好国文,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事件,即“五卅”惨案。圣约翰大学学生集会声援,美国校长卜舫济却横加指责,钱基博勃然而起,辞去圣约翰大学任职。在爱国人士王省三资助下,一批有识之士在上海建光华大学,收容圣约翰大学离校师生,钱基博担任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钱基博撰《光华大学成立记》,发表于《光华大学半月刊》上。1937年,日寇大举侵华,钱基博在《国命旬刊》发表《吾辈人何以处》,引用孔子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疾呼“中华之精神不死,而后民族之复兴可期”[傅道彬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06页。]。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50年代初的一些腐化风气,钱基博说:“我不愿自我腐化以腐化社会,尤其不愿接受社会之腐化以腐蚀我民族之本能。”[见《自我检讨书》。]此语体现了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士人精神。

1946年钱基博来到武汉,在私立华中大学工作。当时他自称有憧憬,想好好教国文。1951年,全国高校调整,华中大学合并到华中师院。在华师,钱基博无尝地把自己一辈子精心搜集的230件文物捐献给华师,并亲自筹建了价值连城的学校博物馆。博物馆现在保存着钱基博当年给杨东莼院长的报告、开会的记录、馆藏文物的说明,还有钱基博捐献的文物。钱基博热爱文物,热爱中国文化。他在晚年写的《自我检讨书》说:“(每)一件古器,(都)可以充实我们的文化。”[这份资料现存华中师大钱基博档案馆。]

钱基博乐于买书藏书。他生活淡然,一生清贫自守,集中精力从事学术。他在《自传》中称:“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讲评孜孜,以摩诸生,穷年累月,不肯自暇逸。而性畏与人接,寡交游,不赴集会,不与宴饮。”钱基博无偿地把一辈子精心搜集的图书全部捐献给了华中师大。这些书原来藏在钱基博故居老屋的书房“后东塾”。解放初,由钱基博的女婿石声淮经办此事,从无锡运到武汉,可能有五万册。

钱基博有许多学术界的朋友。他与孪兄钱基厚、孩提好友徐彦宽三人被称为“三贤”。他在《自传》中说:“瞻顾朋侪,独多君子。……识度之渊,不如同县徐彦宽。学问之密,不如慈溪裘毓麟。”他与师友相互砥励,切磋学术,并经常以人之长比己之短。他在1951年填写的干部履历表上,写了一批学友的名字,有章太炎、梁启超、唐文治、张东荪、梁漱溟、吕思勉、张难先。

1957年,钱基博被湖北省《反右通报》当作“右派”典型。就在这年年底,钱基博带着郁闷的心情而病亡。

1987年,在章开沅校长倡议下,华中师大校报推出了《钱基博专辑》,后来,华中师大出版社又出版了曹毓英选编的《钱基博学术论著选》。199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三册。1996年,傅道彬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刘桂秋著《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钱基博渐渐被学术界重新认识。

钱基博有三子一女,长子钱锺书。二子锺纬,学纺织专业,曾由南通纺织学院肄业转赴英国波尔敦工学院留学并实习,后回国历任申新第八厂、浙江建设厅、纺织厂技师和筹备主任等,后任宝鸡毛棉厂厂长、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工程师和汉口纺织厂副厂长等职。三子锺英,光华大学外文系毕业,曾任中央银行课员,后任交通银行仰光分行秘书

兼文牍主任。女儿锺霞,工笔书法秀丽,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女婿石声淮是华中师大的中文系教授。

二、钱基博的学术成就

钱基博一辈子专门从事对中国学术的研究,他具有深厚的国学根柢,采用国学方法,从事国学研究,是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治学的突出特点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反复消化与比较,对每个学者的学术传承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把学术的演变与态势作了精辟的总结。如《茹经堂外集·叙》对王念孙、王引之、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罗振玉、胡适、梁启超、梁漱溟、唐文治等人的学术路数与贡献作了准确的介评,文章不长,却显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力。

(一)构建国学的框架

钱基博对国学的源流、定义、内容都有论述,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国学文选类纂》、《国学必读》、《十年来国学之商兑》、《今日之国学》、《茹经堂外集·叙》。

关于国学的源流,钱基博在《国学文选类纂》把源头追到上古。他说:“春秋以前,我国有政无学,有君卿大夫士而无师儒,周辙既东,官坠其职,于是‘百官之守’,一变而为‘百家之学’。《汉书·艺文志》曰‘某家者流,盖出于某官’是也。‘百家之学’所为异于‘百官之守’者;‘百官之守’者,谨守其‘数’;‘百家之学’者,宣究其‘义’;此国学之所为起也。”这是从学术的源头论述国学的发生。

关于国学的定义,钱基博在《国学文选类纂·总叙》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就是觉,“学以圣为归,圣者,大觉至通之称”。“国学之一名词,质言其义曰:‘国性之自觉’云尔!”他把国学分为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认为人文主义的国学“发国性之自觉,而纳人生于正轨”。“国学者,人文主义之教学也,舍人文主义之教学,更何所谓国学者!”[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19—20页。]他认为,在学习和研究国学时,应当彰显其人文主义内涵。可见,与其他国学大师相比,钱基博更加强调国学的思想性。

关于国学的内容,钱基博在《国学文选类纂》把国学分为六个部分,即小学、经学、子学、史学、文学、校雠学。他把小学、校雠学从原经部和史部析出,可能是为了强调国学的基本功和运用。治国学者,大多注重文字,由传统的小学起步,最后要落实到校雠上。钱基博一辈子治学,与其他国学大师一样,都是循着这个路子走过来的。其它书籍,钱基博认为国学的知识系统涉及很广,按学科分类,可以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术数也应属于国学[钱基博《版本通义》,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53页。]。

关于国学书目,钱基博在1934年撰《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介绍了一些书籍,其中涉及六个方面。经部:皮锡瑞《经学历史》、陈澧《东塾读书记》。史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赵翼《廿二史札记》。子部:陈钟凡《诸子通谊》。集部: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刘熙《艺概》。通论:章学诚《文史通义》、张尔田《史微》、章炳麟《国故论衡》。余艺:叶德辉《书林清话》、《余话》、叶昌炽《语石》、康有为《续艺舟双楫》。谈到书目,我们都还记得,胡适在1923年为清华大学学生开了一份《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应《清华周刊》之约,也列出《国学入门要目及其读法》。胡、梁都列了《老子》、《四书》、《墨子》、《荀子》、《韩非子》、《左传》、《文选》等国学核心书籍。钱基博的国学书目侧重于近代,并强调了通论和余艺,非常简明,无疑是对胡、梁国学书目的补充。此外,钱基博在《版本通义·读本》详细介绍了许多古籍,其中都是容易搜寻到的国学书,他建议有志于国学的年轻人系统地了解这些书籍[钱基博:《版本通义》,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53页。]。

关于国学大师,钱基博提到过很多学者,他对人们不太注意的陈澧、裘匡庐作了特别的推荐。清代陈澧有书房“东塾”,撰有《东塾读书记》,其治学能熔汉宋学术于一炉,成会通之学。钱基博把无锡的书房称为“后东塾”,有楹联云:“书非三代两汉不

读,未为大雅;文在桐城阳湖之外,别辟一途。”意为治学要穷尽源头,敢于另创新流派。裘匡庐(毓麟)是民国年间不太知名的国学研究者,他撰有《思辨广录》,请钱基博写序,钱基博对其学问赞赏不已,诸如国学方法、东西学术之异同,观点完全一致。在《十年来国学之商兑》,钱基博敬重地推荐裘匡庐的《思辨广录》,大段引用裘匡庐的观点[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8页。]。

(二)学贯四部

钱基博对经史子集四部均有深入研究,建树颇多。

1.对经部的研究。

钱基博对《易》、《书》、《诗》、《礼》、《春秋》、《小学》均有研究。钱基博将十三经中的小学部分从经学中脱离出来。1926年,钱基博在编《国学文选类纂》时,将国学分为六类:小学之部,经学之部,子学之部,史学之部,文学之部,校雠目录之部。所谓经书,就是指《诗》、《书》、《三礼》、《春秋》、《周易》、小学,经学就是直接研究这六者的学问。

1918年,钱基博撰《孟子约纂》,1919年由无锡辅仁中学刊印。

1923年,钱基博撰《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提出《周易》的功能在于知未来和知会通,学者不仅要读一些通俗的史书,还应读一些像《周易》这样专深的经书,窥其蕴奥。钱基博在《〈周易〉解题及其读法》认为《易》不能看作是史书。因为:“史以藏往,《易》以知来,史者所以记群治之事为,而《易》者所以籀群治演化之大例者也。《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分隶左右史,《周礼》殆后世通典通考之权舆,谓之史,可也。《诗》虽不名史而丽于史焉,可也。独是《易》之为书,明天之道,察民之故,帝王之言行,不屑记也;事为之制度,不备载也;要以设卦观象,开物成务,而冒天下之道,通天下之志焉;宁得以史概之乎?”

1933年,钱基博撰《〈四书〉解题及其读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年撰《读〈礼运〉卷头解题记》,载《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2期;《〈丧礼〉今读记》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4期。钱基博认为“经须读”,熟读才能记于心。他在《孟子约纂》说:学便是读,“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47页。]他撰有《黄仲苏先生朗诵法·序》,主张采用桐城学派的方法,放声疾读,因声求气。他主张分类读经,分类读经才能知其异同。“读经须明界说”,“读经须切己体察”,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领会。

钱基博在经学方面的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的《经学通志》。他写此书的原因在于:“鉴于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叙次经学源流,记载每多疏舛,于魏晋以下缺焉不详。清儒江藩绍述其意,作《经师经义目录》,胶于门户,以清儒承汉学,而置唐、宋于不议不论。学术流变之迹,因以不明。心所未安,于是博稽深览,出入百家,著《经学通志》一书。”钱基博对“经”作了一番考证。他根据《说文》、《玉篇》先释本义,然后以引申阐明经学之“经”,为经纶天下之经;并引《释名》释“经”为人们日常的必要径路,以此说明其具有“经,常道也”的含义。钱基博认为,后世以传为经,以记为经,以群书为经,以经解为经,以经之贰为经,以诸子为经,这些都不符合“经”的意义。

当代学者陈其昌认为《经学通志》有精辟的见解,能详人所略,指出其谬误,且主张创新[陈其昌:《读经学通志》,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其对《经学通志》的评价有四点:其一,在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他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经之贰”,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其

四,钱基博的《经学通志》不太通俗,与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相比,可读性差。只有准备坐冷板凳的人,准备研究经学的人,才可能卒读其书。纵观20世纪,经学大师难以数出十余人,如俞樾撰《群经平议》,皮锡瑞撰《经学历史》,刘师培撰《经学教科书》,马宗霍撰《中国经学史》,周予同撰《群经概论》,汤志钧撰《中国经学史》,蒋伯潜撰《经学纂要》,章权才撰《两汉经学史》。相比之下,钱基博的《经学通志》出版时间早,独树一帜,承前启后。

2.对史部的研究。

钱基博在1926年撰写《读太史公谈〈论六家要指〉考论》刊于《清华周刊》第25卷10号;1933年撰《〈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由中山书局出版;1935年撰《〈史记〉之分析与综合》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3期。他推崇刘知几的《史通》与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他倡导学习章学诚的《校雠通义》,撰有《〈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主张六经皆史,学以致用。

钱基博认为文史不能分家,文学之学术必须以史观为根基。钱基博治史的原则是:“不苟同于时贤,亦无矜其立异;树义必衷诸古,取材务考其信。”[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上册,第10页。]他认为历史除了忠实记载之外,还须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不拘泥既定历史标准、体例,而后方能独断于心。

3.对子部的研究。

钱基博在《自传》称自己“子部钩稽,亦多匡发”。1934年撰《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由上海大华书局出版;1935年撰《周秦诸子聚讼记疏证》载《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5期;1939年撰《孙子章句训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增订新战史例孙子章句训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还撰有《祭孔子文》、《名家五种校读记》、《四书解题及其读法》。

关于《庄子》,章太炎对《逍遥游》、《齐物论》有专深的研究,而钱基博对《庄子》的研究集中在《天下篇》。1926年《读〈庄子·天下篇〉疏记叙目》刊于5月《清华周刊》第25卷11号;1930年《读〈庄子·天下篇〉疏记》由商务印书馆以《万有文库丛书》出版。他在《读〈庄子·天下篇〉疏记》不仅引用《庄子》其他篇的内容考证《天下篇》,还旁征博引了诸子文献,特别是后世对《庄子》的研究文献,逐字逐句考证《天下篇》,使这篇注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我们研究古代学术史提供了新成果。此书开篇就说:“盖榷论儒道,兼核刑名,将匡庄生所未逮,而极鄙意之欲言也。”书中提出了考释《庄子》的四原则:以子解子;稽流《史》、《汉》;古训是式;多闻缺疑。还提出了《庄子·天下篇》的三本事:庄子之学出自老子;庄子讲内圣外王;惠施是道家之旁门。钱基博的注疏旁征博引,扩而大之,把诸子的传承关系与特点讲得很清楚。

4.对集部的研究。

钱基博以集部名家,受到学术界的赞誉。他在《自传》说:“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1933年《现代中国文学史》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34年《明代文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韩愈文读》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离骚〉讲话》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3卷第1、2期,《陶渊明集》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3卷第3期,《〈古诗十九首〉讲话》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3卷第4期;1935年《模范文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年《读清人集别录》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6期至第5

卷第10期。

钱基博对韩愈特别有研究,撰有《韩愈志》,编有《韩愈文读》。韩愈是唐代大文豪,一代文宗,开创了中古新文风。钱基博在《韩愈志·叙目》说:“昌黎韩愈崛起中唐,世称文宗,百代所仰……因就睹记所及,自新旧《唐书》旁逮唐宋元明清诸家文集及稗官野记之属,其有片言只字及于愈者,靡所不毕采,互勘本集以验其信,旁涉诡闻以博其趣,成为是志。”[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527页。]钱基博长期开设研究韩愈的专题课,宣扬韩愈,并从韩愈学到了精湛的文风。

钱基博对文学史也特别有研究,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他的《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盖有三个特点,其一,采用国学的方法。中国学术,文史不分家,国学更是一个系统的学术。中国文学史虽然主要是讲文学,实际上讲的是国学。钱基博仿《汉书·儒林传》,分别古文学、今文学,昭明师法与流变[周振甫:《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同上。]。钱基博研究了从上古到民国年间数以千计的学者,又将这些学者归之于各个学派,明辨其学统。没有对国学深入的研究,就不可能有精当的归类与论述。其二,体例有独创性。钱基博撰写文学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详人之所略”、“重人之所轻”,对别人讲过的从略,主要讲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三,观点有独创性。钱基博对“文学”二字有独到的解释,在《中国文学史》提出:“所谓文学者,用以会通众心,互纳群想,而兼发智情。”[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第3页。]如对八股文,他认为其中有好文章,有些文章有思想性。

学术界对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有很高的评价。吴忠匡在《中国文学史·后记》说此书是在广泛研读古今专集基础上撰写的,溯源别派,殊多创获。其书采用的方法是比类比次,把作家所处时代环境、政治思潮、历史渊源综合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发展及演变。马厚文评价基博“此书体大思精,包举宏富,由一人以贯十数人,抟数十人如一人,有往必复,无垂不缩”[马厚文:《从钱子泉基博受业记》,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中国20世纪的学者中,对韩愈的研究,对古今文学流变的研究不乏其人,但是,能有钱基博这样学术功力的人不多,称钱基博“海内罕对”,实不为过。

(三)渊博而会通

钱基博是一位学贯古今,文史兼治,渊博而会通的学者。他在《自传》说:“基博论学,务为浩博无涯,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发其阃奥。……所作论说、序跋、碑传、书牍,颇为世所诵称。碑传杂记,于三十年来民情国故,颇多征见,足备异日监戒。论说书牍,明融事理,而益以典雅古遒之辞出之,跌宕昭彰。序跋则以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可见,钱基博对其学术成就是很自负的。除了四部之外,钱基博的学术还有以下突出的方面:

钱基博重视对写作的研究,长期开设国文写作课,细心辅导学生写作,还主持过国文写作的竞赛。他编写过《模范文选》,收录54篇范文,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有,让学生学习。他对姚鼐的《古文辞类纂》,颇有研究,撰有《〈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他讲授过“桐城文派”课,对桐城派的起源、发展、作家、流弊、衰竭均有很精当的见解,后来出版了《桐城文派论》。钱基博还撰有《〈文心雕龙〉校读记》、《骈文通义》。

钱基博重视学术功底的基石——小学,撰有《近五十年许慎说文流变考论》,并对《尔雅》有专深的研究。

钱基博重视治学的门径——目录版本学。他撰有《版本通义》,是民国年间很有影响的目录学书籍。他对《汉书·艺文志》、《四库全书目录》下了很大功夫,撰有《选印四库全书平议》,主张了解《四库全书》应从《四库简明目录》入门。他还撰有《后东塾读书记》,1933年改名《古籍举要》出版。

钱基博重视研究地理学,他36岁时(1923年)作《中国地舆大势论》,凡四万言,刊布于梁启超编《新民丛报》。他还撰写了《读史方舆纪要跋》,颇多新见解。

钱基博重视区域文化史的研究,撰有《近百年来湖南学风》。他曾主持编纂无锡方志,对修方志有深思熟虑,发表了《无锡风俗志》。他还撰有《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详见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88-90页。]。

钱基博重视研究教育学,撰有《治学篇》。他27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注重学养的培育,教书育人,撰有《教育救国与教育自救》、《怎样做一个光华学生》、《吾人何以自处》。

钱基博研究过兵学,搜集了七八十种兵学书籍,撰有《孙子章句训义》、《欧洲兵学演变史论序》、《吴禄贞传》。他写过武侠系列,如短篇小说集《技击余闻补》。

钱基博晚年对博物学有浓厚的兴趣,全身心整理文物,筹建了华中师院的博物馆,撰有《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文物的源流、比较、鉴别、欣赏有专门的论述。

钱基博勤于笔耕,每天都要写读书笔记,计有五百余册的《潜庐日记》,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查抄焚毁,这是国学的重大损失。

当代国学大师张舜徽主张学习钱基博的治学精神,他撰文[张舜徽:《学习钱子泉基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称赞钱基博“学问的渊博,文章的雄奇,著述的宏富,举世皆知,足传不朽”,而“他的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当代是罕见的”。《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吕氏春秋·尊师篇》记载,子贡问孔子:“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回答:“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钱基博的一生,就是孔子之道身体力行的一生。

结语

钱基博以毕生精力从事于国学,安身立命于国学,熔铸生命于国学,对国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后世提供了丰硕而极有价值的国学成果,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同时,钱基博本人也成为国学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值得研究的对象。当代研究国学的学者,不可能绕过钱基博而研究国学。只有借鉴前贤的国学研究成果,才可能不重复劳动,少走弯路,把国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事实上,学术界对钱基博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才刚刚起步。钱基博的国学成就还是一处封存的大山,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学术宝库。对钱基博的研究,可以选取的题目有许多,如钱基博的经学、文学、哲学、学术史、文献学、儒学、道学、博物学、教育学,还有钱基博的思想、情操,都可以写成专门的论文。特别值得研究的是钱基博对国学的贡献,及其在国学中的地位。应当把钱基博放在众多的国学大师中进行比较研究,如与王国维、俞樾、章太炎、黄侃、张舜徽这些国学大师比较,特别是可以研究无锡“三钱”之间的关系,三钱分别是钱基博、钱穆、钱锺书。钱穆在写《国学概论》时,边写边寄给钱基博过目,得到钱基博的赞许。1930年,钱基博为钱穆的《国学概论》作《序》。可见,钱基博是钱穆的良师益友。钱锺书是钱基博的儿子,虽然在学问的影响方面超过了其父,但其成就离不开钱基博的影响,钱氏父子的学问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研究。还有,钱基博在无锡的情况,刘桂秋作了初步的研究,而钱基博在蓝田、武汉的情况还没有人研究,这些都有待学者们努力。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若干年中,对钱基博的研究一定会逐渐升温,钱基博的学术成就将不断被重新认识。

《儒藏论坛》第四辑

钱学森的事迹

在此我与大家分享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前的故事。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1950年9 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共产党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年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报效祖国的名言 2009-02-08 11:08巫毒娃巫|浏览2936 次 多一点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钱基博-黄仲苏先生朗诵法序

黄仲苏先生朗诵法序 近世文章道尽,士不悦学。其粗通古学者,往往专治古人名物制度训沽书数,曼衍杂说,沾沾自喜;而于词章语言之妙,罕知吟会。……每谓余曰:“西方作者,无不于诵读下功夫。一篇之成,必开朗诵会以质正于名家。不意邦人材子,弦诵辍响,乃同《广陵散》。吾子以文章有名,盍出一言以正之!”余闻之悚然,遂为论桐城家言因求气之法。仲苏尝喜其说之有契也。 余谓古人诵与读异。《说文》:“诵,讽也。”“读,诵书也。”盖诵者讽其文辞,读者籀其义蕴。《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贾公彦注:“以声节之曰诵。”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此诵与读之辨也。后之人混诵于读,操觚书尔,摘文乖张,而不识所调。于是桐城家者出,乃倡“因声求气”之说。长老所传:刘大櫆绝丰伟,日取古人之文,纵声读之。姚鼐则患气羸,然亦不废哦诵;但抑其声使之下耳。夫文学之兴,造端歌谣。托风采,散郁陶,涤畅情性,岂徒语妙;而顿挫抑扬,尤重音节。刘大櫆不云乎:“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予谓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近人论文不知有所谓音节者,至语以字句,则必笑为末事。此论似高实谬。作文如字句安顿不妙,岂复有文字乎。但所谓字句音节,须从古人文字中实实讲贯通,始得;非如世俗所云也。夫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则思过半矣。其要只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气,即一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此着见大櫆《论文偶记》者也。 ……夫道德之精微,而观圣人者,不出动容周旋中礼之事。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矣(见尺犊《与石甫侄孙》)。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见尺犊《与陈硕士》)。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同上)。文韵致好,但说到中间忽有滞钝处,此乃是读古人文不熟。急读以求其体势,缓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1)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 一、选择题 1.侯德榜为中国近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曾经发行了一枚以其肖像为题材的邮票。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设计修建钱塘江大桥 B.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C.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 D.研制了“两弹一星” 2. 1964年10月,我国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是(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3.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4.江涛在历史活动探究课上找到了下列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新中国的国防科技成就 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新中国的航天成就 D.新中国的军队建设 5.有位科学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是在( ) A.1970年 B.1997年 C.1964年 D.1973年 6.世界科技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1986年,我国为加快高技术的发展,开始实施( ) A.“八六三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7.牛顿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是在( ) A.数学方面 B.化学方面

C.力学方面 D.光学方面 8.他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这是生物科学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该人物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伏尔泰 9. 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邓稼先 10.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发明者“一脚踏出的灵感”才导致了这种先进的手摇纺纱机的诞生,并且为了讨好女儿珍妮,才取名“珍妮机”。你知道这位幸运的发明者、“好父亲”是( ) A.瓦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史蒂芬孙 11.“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是对下列哪位人物发明的赞颂( ) A.富尔顿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哈格里夫斯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C.坐飞机长途旅行 D.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4.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飞机②坦克③汽车④汽船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物理学家生平简介 焦耳生平简介 焦耳(J.P.Joule,1818.12─1889.10)──英国曼彻斯特一位酿酒世家的儿子,业余科学家。致力于热功当量的精确测定达40 年之久,他用实验证明“功”和“热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为 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的建立确定 了牢固的实验基础。 安培(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少年时期主要跟随父亲学习技艺,没 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安培自幼聪慧过人,对事务有 敏锐的观察力。他兴趣广泛,爱好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1799年安培开始系统研究数学,1805年定居巴黎,担任 法兰西学院的物理教授,1814年参加了法国科学会,1818 年担任巴黎大学总督学,18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他还是柏林科学院和斯德哥尔摩科学院院士。 安培是近代物理学史上功绩显赫的科学家。特别在电磁学方面的贡献尤为卓著。从1814年参加科学会开始,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发现了一系列的重要定律、定理,推动了电磁学的迅速发展。1827年他首先推导出了电动力学的基本公式,建立了电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成为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安培善于深入研究他所发现的各种规律,并且善于应用数学进行定量分析。1822年在科学学会上,他正式公布了他发现的安培环路定理。在电动力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安培的研究工作结束了磁是一种特殊物质的观点,使电磁学开始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电流的单位。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1791年9月22日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因家庭贫困仅上过几年小学,13岁时便在一家书店里当学徒。书店的工作使他有机会读到许多科学书籍。在送报、装订等工作之 余,自学化学和电学,并动手做简单的实验,验证书上的内容。利用业 余时间参加市哲学学会的学习活动,听自然哲学讲演,因而受到了自然 科学的基础教育。由于他爱好科学研究,专心致志,受到英国化学家戴 维的赏识,1813年3月由戴维举荐到皇家研究所任实验室助手。这是法 拉第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献身科学研究的道路。同年10月戴 维到欧洲大陆作科学考察,讲学,法拉第作为他的秘书、助手随同前往。 历时一年半,先后经过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结识了安培、盖.吕萨克等著名学者。沿途法拉第协助戴维做了许多化学实验,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科学知识,增长了实验才干,为他后来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维指导下进行化学研究。1824年1月当选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1846年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1867年8月25日逝世。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法拉第能够这样坚持10年矢志不渝地探索电磁感应现象,重要原因之一是同他关于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和转化的思想密切相关的,他始终坚信自然界各种不同现象之间有着无限多的联系。也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继续研究当时已知的伏打电池的电、摩擦电、温差电、伽伐尼电、电磁感应电等各种电的同一性,1832年他发表了〈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论文,用大量实验论证了“不管电的来源如何,它的本性都相同”的结论,从而扫除了人们在电的本性问题认识上的种种迷雾。 为了说明电的本质,法拉第进行了电流通过酸、碱、盐的溶液的一系列实验,从而导致1833----1834年连续发现电解第一和第二定律,为现代电化学工业奠定了基础,第二定律还指明了存在基本电荷,电荷具有最小单位,成为支持电的离散性质的重要结论,对于导致基本电荷e的发现以及建立物质电结构的理论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正确描述实验事实,法拉第制定了迁移率、阴极、阳极、阴离子、阳离子、电解、电解质等许多概念、术语。 在电与磁的统一性被证实之后,法拉第决心寻找光与电磁现象的联系。1845年他发现了原来没有旋光性的重玻璃在强磁场作用下产生旋光性,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此即磁致光效应,成为人类第一次认识到电磁现象与光现象间的关系。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光振动的想法〉一文,最早提出了光的电磁本质的思想。他曾设计并不畏艰苦地作过许多实

钱学森爱国事例

钱学森爱国事例 钱学森爱国事例10篇 钱学森爱国事例(一): 中国人,中国心,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作为爱国者,他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冲破层层阻力回到中国;作为科学家,他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钱学森说过,他一生有三次最为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在得知美国方面最终肯放他归国,第二次是在得知自我将会同焦裕禄、孟泰等人,一齐列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行列;第三次是在建国十周年的那天,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不计其数,然而最为光辉、功勋最为卓著、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却是钱学森。那么,钱学森一生做出哪些贡献呢? 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钱学森意识到中国航空力量过于薄弱,因而决定到美国学习航空科技的理论知识。在美国受到当局迫害,滞留美国的五年,他从没有放弃争取回到祖国的机会。他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劳,以往和冯·卡门一齐完成了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问题,并留下了卡门一钱近似公式,就连冯·卡门导师也称这个弟子的学术知识已

经胜过了自我。 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期间,他将自我在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掌握的丰富知识,运用到导弹、火箭、卫星的研发制造上。他还主持并成功地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他还参与了对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世界航空技术的开创者、重要技术的奠基人和控制工程学的开山鼻祖,他是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识领域的领袖人物,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学识上留下了创造性的贡献。 钱学森一生留下了《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不朽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先后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提高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的称号。 钱学森为中国导弹、航空、火箭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付出了40多年的努力,有着中国导弹之父、火箭大王、中国航空之父的荣誉称号。在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随后,钱学森又担任中国科学家协会的名誉主席。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勋章。

钱学森

大师精神永励后人--写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 青年钱学森(资料图片)

钱学森(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刘奕湛、吴晶晶)他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他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人们缅怀和追思这位科学大师的卓越成就,细细梳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他的精神光芒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 报国爱民,他用坚定的信念写就忠诚 2009年10月的最后一天,98岁高龄的钱学森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一生的祖国和人民。他的一生历经人生道路的抉择和个人荣辱得失的考验,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1934年,钱学森抱着“航空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临行前,他向同学袒露心声:

“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随时准备返回报效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1950年夏,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并立即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1986年,美方邀请钱学森赴美访问,以弥补过去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这种弥补只能以民间方式进行,美国政府不愿作出表态。钱老在回复此事的信中说:“我们中国人有国家的尊严,美方既不能为过去对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态,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国。” 在新中国物质技术基础极其薄弱、人才极度匮乏的年代里,钱学森带领大家白手起家,自力更生,攻破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实现了“两弹一星”伟大壮举。提及自己的贡献,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钱学森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我的事业在中国,成就在中国,归宿在中国”。朴实的言语展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赤子情怀。 “钱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国、爱人民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积极联系在一起,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

出版周年庆典上的领导讲话稿

出版周年庆典上的领导讲话稿 出版周年庆典上的领导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晚上好! 值此辞旧迎新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央电大出版社25岁生日。今天我们相聚在腾格里塔拉,共同回顾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共同描绘出版社未来的发展愿景。我谨代表中央电大出版社全体员工,向光临庆祝大会的教育部社科司、高教司,中国大学版协,中国图书商报、中央电大的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向全校教职员工,向长期以来给予出版社支持的专家、学者,向长期与出版社合作的单位和个人,向所有关心、支持出版社发展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出版社发展做出贡献的老社长、老员工,向辛勤工作在出版社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1982年10月,在满载着远程教育丰硕成果的金秋,中央电大出版社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中央电大关怀下诞生了。25年来,电大出版人发扬电大人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科研服务,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供优质资源的办社宗旨,勤奋工作,不断进取,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一本又一本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呈现了一系列远程教育学术著作;为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社方向,始终坚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学习资源的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始终坚持为电大教师、学生、社会读者提供优质资源的出版方针。

我们一直坚持依托中央电大,面向全国,依靠一支由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组成的作者队伍,组织出版电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电大教材的质量,建设了一批精品图书产品。有近百种图书和电子出版物获得省部级政府奖、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我们紧紧围绕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始终把出版电大教材,为电大教师、学生服务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与各部委岗位培训为重点的系统培训教材;开发了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的技能教材,开发了为特定人群服务的系列教材;承担了国家资源库建设任务。形成了以出版经营教育图书为核心业务,以专业出版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教材基础,以电子出版为增值业务的出版格局。 经过25年的努力,中央电大出版社的综合实力进入我国高校出版社的前列。截至20**年底,累计出版图书4000余种;4亿余册;出版电子出版物400余种,2000多万片。具有年出书800多种,年出品电子出版物200万片,年销售图书2200多万册,年发行码洋4亿元规模。 中央电大出版社社25年的发展史,就是电大出版人的艰苦创业史。从建社之初的借款5万元,租借三间办公室,到今天的拥有两栋独立产权、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标志着电大出版社25年的发展,标志着电大社25 年的辉煌。这一切为电大社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的关怀和指导;离不开学校的直接领导和全力支持,离不开一切关爱出版社发展的朋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出版社所有新老员工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出版社发展的领导、朋友再次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成就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成就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 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3.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 构,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认为膜是静态的。 4.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 以更新空气。 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了淀粉。 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8.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 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9.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在光合作用中转 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 必修2 1.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 组合定。 2.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

色体上。 3.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 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5.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 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 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 明,在噬菌体中,DNA才是遗传物质。 8.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 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9.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10.l9世纪(1859年),达尔文,在其《物种起源》一书中.提 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3 1.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这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 激素。 2.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

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中国著名数学家生平事迹及卓著贡献 陈景润 个人履历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 《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 荣誉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 1965年称自己已经证明(1+2),由师兄王元审查后于1966年6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 1974年被重病在身的周总理亲自推荐为四届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人大常委。 1979年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1979年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讲学与访问,受到外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198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 1984年4月27日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2岁。 家庭:妻:由昆(1951- ) 子:陈由伟( 1981年12月生) 华罗庚(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人物简介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资料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 森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科学家及其成就总结 细胞(必修一书P10)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建立者 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列文虎克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胞 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细胞膜(必修一书P65) 欧文顿膜是由脂质组成(提出假设) 后人提取膜成分分析: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荷兰科学家膜中脂质排列成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电镜观察“暗-亮-暗”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荧光标记:膜具有流动性 桑格、尼克森膜流动镶嵌模型 酶(必修一书P81) 巴斯德显微观察,酿酒中发酵是酵母细胞的存在 李比希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酵母死亡后裂解释放 毕希纳酵母细胞提取液引起发酵,称为酿酶 萨姆纳提取脲酶,证明为蛋白质 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拉瓦锡物质燃烧需氧气,把呼吸作用比作碳氢“缓慢燃烧” 光合作用(必修一书P101) ★普利斯特利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英格豪斯更新只有在有光,绿叶条件 梅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恩格尔曼好氧细菌检测水绵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 ★鲁宾、卡门标记H218O 、C1802证明氧气来自H2O ★卡尔文14C0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途径,卡尔文循环 遗传(必修二) ★孟德尔豌豆、“假说-演绎”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基因”提出表现型、基因型 魏尔曼理论推导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萨顿类比推理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到子代 ★摩尔根实验证明(白眼果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道尔顿发现色盲、患者 DNA是遗传物质(必修二P42) ★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遗传物质 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假说-演绎”DNA半保留复制, 后人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 克里克中心法则DNA(复制)—RNA—蛋白质 (后人补充RNA复制,逆转录) 进化(必修二P) ★拉马克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内环境稳态(必修三P8) 贝尔纳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坎农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作用,通过各种器官,系统分工 合作协调统一,稳态是中动态平衡 现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动物激素(必修三P24) 沃森默促进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斯他林、贝利斯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化学物质-促胰液素 肯德尔从动物甲状腺中提取出甲状腺激素(28页) 植物激素(必修三P24) ★达尔文向光性 鲍森.瞻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拜尔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命名”生长素” 后人提取证明为吲哚乙酸类 林德曼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学95页) 选修三 韦尔穆特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得到体细胞核移植后代。即多莉羊 米尔斯坦、科勒单克隆抗体制备 张明觉、奥斯汀精子获能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L.R.布朗著《生态经济》。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成就

伟大科学家的生平成就 1.人物生平: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在此长眠的第一个科学家。 科研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 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 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 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 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 数学方面的贡献

钱学森生平事迹介绍

钱学森生平介绍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

钱学森的成就

二、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自选国学要籍及其读法

自选国学要籍及其读法 熟读书:1、《四书》、2、《诗经》、3、《尚书》、4、《左传》、5、《易经》、 6、《礼记》 7、《史记》、 8、《汉书》、 9、《后汉书》、10、《三国志》、11、《资治通鉴》、12、《战国策》、13、《老子》、14、《庄子》、15、《楚辞》、16、《文选》、17、《韩昌黎文集》、18、《李太白集》、19、《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有《杜甫全集校注》) 浏览书举要:《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国语》、《明史》、 《荀子》、《韩非子》、《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管 子》、《晏子春秋》、《逸周书》、《春秋繁露》、《盐铁论》、《论衡》、《抱 朴子》、《大戴礼记》、《柳河东集》、《白香山诗集》、《慎子》、《尹文子》、 《公孙龙子》 泛览书:不具载 读法:熟读书须反复诵读,总以能背诵为止。十九种书读毕以后,将《论语》、《孟子》、《诗经》、《左传》、《史记》、《老子》、《庄子》、《楚辞》、《韩文》、《杜诗》十种书依欧阳文忠公之法,计字日诵,以能熟诵为止。《尚书》宜精读,不能成诵亦可,《易》中之《系辞》与《文言》须熟读成诵,卦《象传》六十四条用别纸抄出随时省览。读本可用《周易程氏传》《史》、《汉》重点诵传记部分。《文选》宜精读,读法当依曾文正公之法,留心模仿《文选》中之文章,并将其中零字碎锦分类纂抄以为属文之材料。《国策》与韩文通读后,遇爱读之篇章,熟读成诵;《礼记》中《大学》、《中庸》、《学记》、《乐记》四篇当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坊记》《表记》《缁衣》、《儒衣》、《大传》、《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礼记》若欲看注解,宜看《十三经注疏》内之郑注,孔疏。《孝经》与《礼记》作一篇读之。后二史之全体列传与《通鉴》宜通读,且摘抄背诵其中精要语,以为属文之材料或做引证之资,李杜诗,宜通读,并高声朗诵背诵其名篇佳什。浏览类书,宜浏览一过,摘录其中精要语,以为属文之材料或做引证之资,《荀子》、《韩非子》宜稍精读。泛览书随意读之,不必从头读,亦不必终卷。(读法参考梁任公《读书指南》与《曾文正公家训》、《家书》)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钱基博生平与学术成就 王玉德2010-12-22 01:17:2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7400667.html,来源:《儒藏论坛》第四辑 一、钱基博的家世与生平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又字哑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其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俶。五代以来,钱氏是江浙望族,文脉一以贯之。无锡的一支钱氏是典型的“文化型家族”,重视学术文化。无锡钱氏有堠山、湖头两大支,钱基博为堠山城西支武肃王(五代时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第三十二世孙;钱穆(字宾四)则为湖头文林公支武肃王第三十四世孙。钱基博与钱穆一直有良好的交往,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余在中学任教,集美、无锡、苏州三处积八年之久,同事逾百人,最敬事者,首推钱子泉。生平相交,治事之勤,待人之厚,亦首推子泉。”钱基博对自己能出生在这样的钱氏家族感到欣慰,“自以始得姓于三皇,初盛于汉,衰于唐,中兴于唐宋之际,下暨齐民于元明,儒于清,继继绳绳,卜年三千,虽家之华落不一,绩之隐曜无常,而休明著作,百祖无殊,典籍大备,灿然可征也”[钱基博:《无锡光复志·自叙篇第六》。]。 钱基博于1948年夏编撰了《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由此可知,钱家的辈字有维、福、基、锺、汝等。钱基博的祖父钱维桢(1811—1886),字榕初,是前清贡生,曾创办江阴全县义塾,与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导人物冯桂芬相友善,近代文人陈三立曾亲自为之立传。 钱基博的大伯父钱福炜为举人,选授苏州府长洲县学教谕,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二伯父钱福煐(钱熙元)GFD A120岁举秀才,恬淡荣名而又急公好义。钱福炯的弟弟福炽为国学生。钱家的基字辈多达16人,其中基鸿为县学生,基康为附贡生,候选训导,基成为附贡生、教师,基成比基博兄弟年长14岁,故基博兄弟和后来的锺书兄弟都从小受业于基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