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 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 O℃, 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 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 节干电池 1.5V,一只铅蓄电池 2V。 照明电路电压 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7.1 度=1 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 或 s) :米(m) 时间(t) :秒(s)面积(S) :米 2(m2)体积(V) :米 3(m3)速度(v) :米/秒(m/s)温度(t) : 摄氏度(℃) (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 :千克(Kg)密度(ρ ) :千克/米 3(Kg/m3) 。力(F) :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 (W) :焦耳(J) 功率(电功率) (P) :瓦特(w)压强(p) :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 )热量(电热) (Q) :焦耳(J) 比热容(c) :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 :J/kg 或 J/m3 电流(I) :安培(A)电压(U) :伏特(V) 电阻(R) :欧姆(Ω ) 。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 毫(10-3),μ 微(10-6),K 千(103) ,M 兆(106)
公式
1.速度 v=s/t; 2.密度ρ =m/v; 3.压强 P=F/s=ρ gh; 4.浮力 F=G 排=ρ 液 gV 排=G(悬浮或漂浮)=F 向上-F 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 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 p=W/t=Fv; 8.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Gh/Fs=G/nF=G/(G+G 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 Q=cm△t;燃料完全燃烧 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1

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 安培: 牛顿(力) 托里拆利 沈括 奥斯特 法拉第 欧姆(电阻) 焦耳(能) 阿基米德 卢瑟福 贡献 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固体传声、磁偏角 电流的磁效应 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定律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杠杆平衡原理 α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行星(核式)模型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记住两个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 衡原理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 m,v 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 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 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 7 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 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 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 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 I 与 U、R 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 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 ,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 ,类比法(如电流 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 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 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 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 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9、常见的 (1)晶体: (有一定熔点)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有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1、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 a 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 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 a 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 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
2

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 为 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2、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 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 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 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 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 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中接地。 13.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 ,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 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 一般升高。 14.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 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5.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 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确定视野(一叶障目) ,判断能否 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 射器) 。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 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 16.成像: ⑴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 ;照相机(电影) ;幻灯机(凸透镜 u>f) ⑵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 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 ; 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⑶成放大的像:凸透镜 u<2f 时成的像 ⑷成缩小的像:凸透镜 u>2f 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像 ⑸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 u=2f 成的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 f<u<2f。应用:照相机、眼睛看东西。 ②.当 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③.当 f<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影机。 ④.当 u=f 时,得到平行光,不成像,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⑤.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⑥.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减小。 ⑦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 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 17.力 方向 大小 重力(G) :竖直向下 G=mg=ρ vg 压力(F) :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 :垂直接触面向外 N=F 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 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 (F) :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合力(F 合) :与大力相同 F 合=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3

浮力(F 浮) :竖直向上 F 浮=G 排=ρ 液 gv 排 18.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 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八月遍地桂花香。 3)、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 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 (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 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19.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 增大压力; ③ 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在冰封雪冻的路 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 (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刹车轮胎上 印有花纹(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鞋底有花纹(7)捆重物用麻绳(8)克丝钳口刻 有花纹(9)拿起重物要用力(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减小压力 ② 使接触面更光滑。 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 ( 1)搬动笨重的 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 (2)给机器上润滑油(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 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20.解释常见惯性现象: A、甩掉手上的水。 B、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 C、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D、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 E、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 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 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 拍打衣服, 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 I、 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 J、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1 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 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 ③ 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 ④ 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 ⑤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⑥ 啄木鸟的嘴很尖 ⑦ 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 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 ② 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 ③ 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 ④ 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 ⑤ 书包带常做得很宽 ⑥ 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 ⑦ 滑雪要用滑雪板 ⑧ 钢轨下铺枕木 ⑨ 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4

物理知识的应用
1.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 、水平器。 5.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 U 形管判断水平面。 7.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 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 ,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 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 ,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 ;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2.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 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 井底); 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 角,反射光线改变 2θ 角。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 烧断物体。 1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 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15.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16.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 “烟”雾 17.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18.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 打火机 19.熔点表 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 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 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20.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 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 、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21.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 (或柴)油机 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22.简化电路的方法: ① 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 ② 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 ④ 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 ⑤ 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 ⑥ 去掉被短路的电路; ⑦ 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5

比较识别或判断
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 :通讯卫星、 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 2.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 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 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 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 5.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 “白气” 、 “出汗” 、 “淌水” 、 “雾” 、 “露”均属液化, “霜” 、 “雪”是凝华。 6.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 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 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 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时间:秒表、钟 5.速度:速度计(汽车上) ,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 ;体温计(测体温) ;寒暑表(测气温) 7.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 :弹簧测力计 8.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液体的压强:压强计 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电流:电流表 电压:电压表 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 电功率:伏安法或 电能表、秒表 12.直接测量型实验有 10 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 、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 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 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 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 、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 13.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 =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 =W 有/W 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 、弹簧测力 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 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 R=U/I,电功率 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 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 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 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 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 ,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
6

电阻箱测电阻。
?
以下是表达式:化合反应:A+B=AB 解反应:AB+CD=AD+BC 把化学式和反应物代进去就行
09-06-12 | 添加评论 | 打赏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
?
0
斯派克亚特
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加上氢氧根生成水 强酸全部电离生成氢离子,强碱也全部电离生成氢氧根,自然能生成水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可简记为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 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 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 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 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 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碱—→盐+水
7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反应所得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按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 与 NaCl 不发生反应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 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 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 如: 1. 反应表达式: A+BC=AC+B 2. 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 (1)单质(A 和 B):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碳或氢气);(2)化合物(BC 和 AC):可以是酸或盐(溶 液),也可以是氧化物 3. 反应条件: (1)常温;(2)加热或高温。 4.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一般原则: (1)若 A 为金属,则金属之间的置换或金属与氢之间的置换能否发生一般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需要重点掌 握的知识是:a. 从,在常温下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b. 从,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 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若 A 为非金属(C 或 H2),则只能(从金属 氧化物中)置换出位于之间的金属;碳在高温下也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氢。
8

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德洛丽丝堂娜
以下是表达式:化合反应:A+B=AB AB+CD=AD+BC 把化学式和反应物代进去就行
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
?
0
kjj445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它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置换反 应! 那时候做得试验好像是 zn 置换氢气出来吧
09-06-17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romevgbgrt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它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不是置换反 应! 那时候做得试验好像是 zn 置换氢气出来吧
09-06-22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xiaowen905
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 OH-结合生成水(H2O)。 酸+碱→盐+水 例如 HCl+NaOH=NaCl+H2O ( 注意: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2NaOH+CO2 = Na2CO3+H2O ) 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 判断是否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作为标准的。 在酸碱滴定中的理论值和实际值总有相差,来看看这个: 酸碱滴定中三个重要的点:
9

当量点:酸的当量数=碱的当量数(二者正好完全反应) 终点:指示剂变色的点. 中和点:酸碱滴定过程中,容易恰成中性的点. 即 pH=7 注意:(当量点才是恰好完全反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其实质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沉淀、气体、水,使溶 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化学反应即向着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可简记为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 趋于完成。(可简记为:碱盐盐盐水中溶,沉淀气体水生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 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1]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解它 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 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 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 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 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 A+BC→B+AC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 一、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类别,置换反应有以下 4 种情况: ①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例如: Fe+CuSO4=Cu+FeSO4 Zn+2HCl=H2↑+ZnCl2 ②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例如: Cl2+2NaBr=Br2+2NaCl O2+2H2S=2S↓+2H2O ③非金属置换出金属, ④金属置换出非金属, 溶液中或气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气体与固体或两种固体之间发生的置换反应一般需在高温下 进行
09-07-13 | 添加评论 | 打赏
?
0
870501maybe
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 保持不变。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可简记为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
10

完成。 为了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地运用物质的溶解性。 方法指导:复分解反应是在学习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要理 解它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化合物”和“互相交换成分”这两个关键词。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应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 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 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一定条件。下面从反应物和生成物两方面,按以下四类反应 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酸+盐—→新酸+新盐 反应物中酸必须是可溶的,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是气体或沉淀或水。 如:2HCl+CaCO3=CaCl2+H2O+CO2↑ (2)酸+碱—→盐+水 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是可溶的。 如:H2SO4+Cu(OH)2=CuSO4+2H20 (3)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中的两种盐都是可溶性的,且反应所得的两种盐中至少有一种是难溶的。 如:Na2SO4+BaCl2=2NaCl+BaSO4↓ (4)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一般都要可溶,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或气体(只有按盐跟碱反应才能生成气体)。 如: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NH4Cl=NaCl+NH3↑+H2O Fe(OH)3 与 NaCl 不发生反应 方法指导:概括上述四种类型的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并趋于完成的条件,可分成两方面记忆掌握。一方面是对反应
11

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 出,或有水生成。这两方面必须兼顾,才能正确地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叫置换反应。 如: 1. 反应表达式: A+BC=AC+B 2. 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 (1)单质(A 和 B):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碳或氢气);(2)化合物(BC 和 AC):可以是酸或盐(溶 液),也可以是氧化物 3. 反应条件: (1)常温;(2)加热或高温。 4. 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一般原则: (1)若 A 为金属,则金属之间的置换或金属与氢之间的置换能否发生一般由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需要重点掌 握的知识是:a. 从,在常温下可与水发生置换反应;b. 从,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 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2)若 A 为非金属(C 或 H2),则只能(从金属 氧化物中)置换出位于之间的金属;碳在高温下也可以置换出水中的氢。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 溶于水的物质。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2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

物理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化学A(南大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化学上册公式总结 第一章.气体 一、理想气体适用 ①波义耳定律:定温下,一定量的气体,其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pV=C ②盖·吕萨克定律:对定量气体,定压下,体积与T成正比 V t=C`T ③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各种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pV=nRT 推导:气体体积随压力温度和气体分子数量改变,即: V=f(p,T,N) 对于一定量气体,N为常数dN=0,所以 dV=(?V/?p)T,N dp+(?V/?T)p,N dT 根据波义耳定律,有V=C/P,∴(?V/?p)T,N=-C/p2=-V/p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V=C`T,有(?V/?T)p,N=C`=V/T 代入上式,得到 dV/V=-dp/p+dT/T 积分得 lnV+lnp=lnT+常数

若所取气体为1mol,则体积为V m,常数记作lnR,即得 pV m=RT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物质的量n,则得 pV=nRT ⑤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⑥阿马格分体积定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混合气体的体积等于组成该气体的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⑦气体分子在重力场的分布 设在高度h处的压力为p,高度h+dh的压力为p-dp,则压力差为 dp=-ρgdh 假定气体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ρ=Mp/RT,代入上式, -dp/p=Mgdh/RT 对上式积分,得lnp/p0=-Mgh/RT ∴p=p0exp(-Mgh/RT) ρ=ρ0exp(-Mgh/RT)或n=n0exp(-Mgh/RT) 二、实际气体适用 ①压缩因子Z Z=pV m/RT 对于理想气体,Z=1,对实际气体,当Z大于1,表明同温度同压力下,实际气体体积大于理想气体方程计算所得结果,即实际气体的可压缩性比理想气体小。当Z小于1,情况则相反。 ②范德华方程式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 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 敞开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的系统) 孤立系统:不能以任何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2.状态函数:用于宏观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宏观参量,例如物质的量n、温度 T、压强p、体积V等。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我们 把状态函数分成: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两大类。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成 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热容等,这种性质的函数具 有加和性,是数学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即物质的量扩大 a倍,则相应的广度函数便扩大a倍。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的值只与系统自身的特点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 注:状态函数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而与此状态的历史过程无关,一旦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所有的状态函数便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个微小的变化状态为: dU= 公式说明:dU表示微小过程的内能变化,而δQ和δW则分别为微小过程的热和功。它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符号,是为了区别dU是全微分,而δQ和δW不是微分。或者说dU与过程无关而δQ和δW却与过程有关。这里的W既包括体积功也包括非体积功。 以上两个式子便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们只能适用在非敞开系统,因为敞开系统与环境可以交换物质,物质的进出和外出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增减,我们说热和功是能量的两种传递形式,显然这种说法对于敞开系统没有意义。 三、体积功的计算 1.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界面,系统的体积变化时,便克服外力做功。将一 定量的气体装入一个带有理想活塞的容器中,活塞上部施加外压。当气体膨胀微小体积为dV时,活塞便向上移动微小距离dl,此微小过程中气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完整版)物理化学界面现象知识点

279 界面现象 1. 表面张力、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 表面张力γ:引起液体或固体表面收缩的单位长度上的力,单位为N·m -1。 表面功:'δ/d r s W A ,使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B ,,()(/)s T p n G A α??,恒温恒压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时所增加的吉布斯 函数,单位为J·m -2。 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广义定义: B()B()B()B(),,,,,,,,( )()()()S V n S p n T V n T p n s s s s U H A G A A A A ααααγ????====???? ',r s T p s W dA dG dA γδ== 表面张力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强度性质,而表面功及表面吉布斯函数则是从能量角度和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表面的某一性质。三者虽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它们的数值及量纲等同的,均可化为N·m -1。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若系统有多个界面,其总界面吉布斯函数: s i i s i G A γ=∑ 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方程 附加压力:Δp =p 内-p 外 拉普拉斯方程:2p r γ?= 规定弯曲液面凹面一侧压力位p 内,凸面一侧压力位p 外;γ为表面张力;r 为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p 一律取正值;附加压力方向总指向凹面曲率半径中心。 3. 毛细现象 毛细管内液体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2cos h r g γθρ= 式中:γ为表面张力;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θ为接触角;r 为毛细管半径。当液体不能润湿管壁,θ>90°即0cos θ<时,h 为负值,表示管内凸液体下降的深度。 4. 微小液滴的饱和蒸汽压——开尔文公式

物理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气体 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及分压力、分体积等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理解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偏差及原因,了解压缩因子Z 的定义及数值大小的意义,熟悉范德华方程(理想气体基础上引入压力、体积修正项)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热力学第三定律 1、系统性质(广度、强度性质) 2、状态函数特性(如:异途同归,值变相等;周而复始,数值还原及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等) 3、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W (Q 、W 取号的规定及各种过程对应计算) 4、恒容热、恒压热及之间的关系式,能进行简单计算,掌握焓的定义式,会应用赫斯定律 5、掌握各种不同过程的热力学函数计算(单纯PVT 变化时自由膨胀、等温、等压、等容及绝热可逆或不可逆等过程的U 、H 、A 、G 、S 等函变以及正常、非正常相变过程焓变、吉布斯函变和熵变计算(状态函数法) 6、理解理想气体的一些性质(如U 、H 仅为温度函数、Cp 与Cv 的差值及单原子、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 V ,m 和绝热可逆过程过程方程式等)、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等焓过程,了解焦-汤系数等) 7、反应进度 8、如何由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以及相关规定 9、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10、自发过程及其共同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描述 11、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熵的定义式及克劳修斯不等式 12、判断过程可逆性及自发变化方向的各种判据 13、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根据规定熵、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变计算化学变化过程中对应函数的变化值 14、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及麦克斯韦关系式的应用(应用于各函数间的相互计算以及一些证明),了解各函数特征变量 15、了解Clapeyron 方程,掌握Clausius-Clapeyron 方程各种形式 第四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 熟悉偏摩尔量、化学势表示,了解偏摩尔量加和公式和吉布斯-杜亥姆公式,掌握相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 2、 了解各种不同情况化学势的表达式,假想标准态等概念 3、 掌握稀溶液中两个经验定律:拉乌尔、亨利定律表达式及简单计算 4、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5、了解依数性的一些结论 第五章:化学平衡 1、会表示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其它各种平衡常数,并能相互换算 2、熟悉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并能应用其判断反应方向 3、掌握范特霍夫方程各种形式并进行相关计算 4、了解温度、压力等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相关结论 5、掌握使用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式以及热力学相关公式进算平衡组成的计算。 第六章:相平衡(相图分析) 1、掌握相律的形式并会计算其中各个量 2、杠杆规则、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负偏差,从而相图上出现最高、最低点、恒沸混合物、蒸馏或精馏基本原理等(完全互溶双液系) 4、、能看懂相图并会使用相律分析相图,并绘制步冷曲线(如较复杂的低共熔二元相图、形成化合物系统及固态部分互溶的二组分相图) pV nRT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N),主要元素:C、H、O、N、S,根据含氮量换算蛋白质含量: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平均值为1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20种),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天冬氨酸(D)、谷氨酸(E); 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赖氨酸(K)、组氨酸(H)、精氨酸(R) 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甘氨酸(G)、丙氨酸(A)、脯氨酸(P)、缬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甲硫氨酸(M);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丝氨酸(S)、苏氨酸(T)、半胱氨酸(C)、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 芳香族R基氨基酸:苯丙氨酸(F)、络氨酸(Y)、色氨酸(W) 肽的基本特点 一级结构的定义:通常描述为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顺序,简称氨基酸序列(由遗传信息决定)。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肽键(主)、二硫键(可能存在), 二级结构的种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 四级结构的特点:肽键数≧2,肽链之间无共价键相连,可独立形成三级结构,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取决于是否达到其最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构象 2、一级结构相似则其功能也相似3、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其功能因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或合成量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称分子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疯牛病是二级结构改变 等电点(pI)的定义: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带电情况(取决于该蛋白质所带酸碱基团的解离状态):若溶液pHpI,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碱性蛋白质含碱性氨基酸多,等电点高,在生理条件下净带正电荷,如组蛋白和精蛋白;酸性蛋白质含酸性氨基酸多,等电点低,在生理条件下净带负电荷,如胃蛋白酶), 蛋白质稳定胶体溶液的条件:(颗粒表面电荷同性电荷、水化膜), 蛋白质变性:指由于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被破坏,造成其四级结构、三级结构甚至二级结构被破坏,结果其天然构象部分或全部改变。实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变性只破坏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即只破坏其构象,不破坏其氨基酸序列。变性本质:破坏二硫键 沉降速度与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沉降系数:沉降速度与离心加速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称沉降系数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 二、核酸化学 核酸的特征性元素:P,组成元素:C、H、O、N、P,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戊糖、一分子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物理化学重点超强总结归纳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三大系统: (1)敞开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2)密闭系统: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3)隔绝系统(孤立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2、状态性质(状态函数): (1)容量性质(广度性质):如体积,质量,热容量。 数值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 (2)强度性质:如压力,温度,粘度,密度。 数值与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部分的相同。 特征: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3、热力学四大平衡: (1)热平衡:没有热隔壁,系统各部分没有温度差。 (2)机械平衡:没有刚壁,系统各部分没有不平衡的力存在,即压力相同 (3)化学平衡:没有化学变化的阻力因素存在,系统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相平衡:在系统中各个相(包括气、液、固)的数量和组成不随时间而变化。 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U = Q + W Q为吸收的热(+),W为得到的功(+)。

12、在通常温度下,对理想气体来说,定容摩尔热容为: 单原子分子系统 ,V m C =32 R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V m C =52R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V m C 6 32 R R == 定压摩尔热容: 单原子分子系统 ,52 p m C R = 双原子分子(或线型分子)系统 ,,p m V m C C R -=,72 p m C R = 多原子分子(非线型)系统 ,4p m C R = 可以看出: ,,p m V m C C R -= 13、,p m C 的两种经验公式:,2p m C a bT cT =++ (T 是热力学温度,a,b,c,c ’ 是经 ,2' p m c C a bT T =++ 验常数,与物质和温度范围有关) 14、在发生一绝热过程时,由于0Q δ=,于是dU W δ= 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有:,V m nC dT pdV =- ? 22 ,11 ln ln V m T V C R T V =- 21,12ln ,ln V m p V C Cp m p V ?= ,,p m V m C pV C γγ=常数 =>1. 15、-焦耳汤姆逊系数:J T T =( )H p μ??-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降低;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升高; J T μ-=0 经节流膨胀后,气体温度不变。 16、气体的节流膨胀为一定焓过程,即0H ?=。 17、化学反应热效应: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时,化学反应所 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或“反应热”。 18、化学反应进度:()()() n B n B B ξ ν-= 末初 (对于产物v 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1ξ=时,r r m U U ξ ??= ,r r m H H ξ ??= 19、(1)标准摩尔生成焓(0 r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某物质的定压反应热,为该物质的 标准摩尔生成焓。 (2)标准摩尔燃烧焓(0 c m H ?):在标准压力和指定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某种物质被氧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焓,为该物质的标 准摩尔燃烧焓。 任意一反应的反应焓0 r m H ?等于反应物燃烧焓之和减去产物燃烧焓之和。 20、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初三物理化学中考知识点

园丁教育培训中心初三物理化学知识手册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园丁教育王老师制作

化学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单质:金刚石、石墨、炭黑: C 汞、水银:Hg 硫、硫磺:S 2、氧化物: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钙、生石灰:CaO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份:Fe2O3 3、酸:盐酸:HCI的水溶液碳酸(汽水):H2CO3 4、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氨水、一水合氨:NH3H2O (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5、盐:碳酸钠、苏打、纯碱(不是碱,是盐):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32CO3 1OH2O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I 亚硝酸钠、工业用盐:NaNO2 (有毒) 硫酸铜晶体、胆矶、蓝矶:CuSO4 5H2O 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份:K2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6、有机物:甲烷、CNG、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CH4 乙醇、酒精:C2H5OH 葡萄糖:C6H12O6 甲醇:CH3OH 有毒、致失明、死亡 乙酸、醋酸(16.6 'C冰醋酸)CH3COOH (具有酸的通性)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IO 3、KCI、Na2CO3、NaCI、无水 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 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Fe(OH)3为红褐色 4、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胆矶)、氢氧化铜 ▲硫:淡黄色▲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绿色 5、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 6、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77421

110112班期末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预祝大家物化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 ——孔祥鑫 2012年5月27日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1.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 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U=Q+W 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

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 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其定义式为: δW=—p amb dV (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 W=0 (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 W=p amb(V1—V2)=—p amb△V 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 W=-p△V=—nR△T (3)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 (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 W r=?2 1p V V dV=—nRTln(V1/V2)=—nRTln(p1/p2)(5)可逆相变体积功 W=—pdV 三、恒热容、恒压热,焓 1。焓的定义式 H def U + p V 2.焓变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记住的常量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 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 O℃, 水的比热容 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 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 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 节干电池 1.5V,一只铅蓄电池 2V。 照明电路电压 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7.1 度=1 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 或 s) :米(m) 时间(t) :秒(s)面积(S) :米 2(m2)体积(V) :米 3(m3)速度(v) :米/秒(m/s)温度(t) : 摄氏度(℃) (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 :千克(Kg)密度(ρ ) :千克/米 3(Kg/m3) 。力(F) :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 (W) :焦耳(J) 功率(电功率) (P) :瓦特(w)压强(p) :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 )热量(电热) (Q) :焦耳(J) 比热容(c) :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 :J/kg 或 J/m3 电流(I) :安培(A)电压(U) :伏特(V) 电阻(R) :欧姆(Ω ) 。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 毫(10-3),μ 微(10-6),K 千(103) ,M 兆(106)
公式
1.速度 v=s/t; 2.密度ρ =m/v; 3.压强 P=F/s=ρ gh; 4.浮力 F=G 排=ρ 液 gV 排=G(悬浮或漂浮)=F 向上-F 向下=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 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 p=W/t=Fv; 8.机械效率η =W 有/W 总=Gh/Fs=G/nF=G/(G+G 动)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 Q=cm△t;燃料完全燃烧 Q=mq=Vq;电热:Q= 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Rt=U2t/R 电热:Q= 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 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1

硅物化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相平衡习题与解答1. 解释下列名词:凝聚系统,介稳平衡,低共熔点,双升点,双降点,马鞍点,连线规则,切线规则,三角形规则,重心规则。 解:凝聚系统:不含气相或气相可以忽略的系统。 介稳平衡:即热力学非平衡态,能量处于较高状态,经常出现于硅酸盐系统中。 低共熔点:是一种无变量点,系统冷却时几种晶相同时从熔液中析出,或加热时同时融化。 双升点:处于交叉位的单转熔点。 双降点:处于共轭位的双转熔点。 马鞍点:三元相图界线上温度最高点,同时又是二元系统温度的最低点。 连线规则:将一界线(或其延长线)与相应的连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重心规则: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重心位,则该无变点为低共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交叉位,则该无变点为单转熔点;如无变点处于其相应副三角形的共轭位,则该无变点为双转熔点。 2、在三元系统的相图分析中,切线规则与连线规则分别是如何在相图中应用的?分析两个规则的应用原理与范围。 解:切线规则用在判断三元系统相图中,各界线的性质即界线上的任一点在析晶过程中发生什么反应,是一致熔过 程还是转熔过程。 过界线上任一点切线,与对应的连线相 交,则是低共熔过程。与延长线相交, 为转熔过程。连线规则用在判断三元系 统相图中,各界线上的温度变化。即连 线与相应界线相交,交点是连线上的温 度最低点,又是界线上的温度最高点。 4. SiO2具有很高的熔点,硅酸盐玻璃的 熔制温度也很高。现要选择一种氧化物 与SiO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 二元氧化物玻璃,请问,选何种氧化 物?加入量是多少? 解:根据Na2O-SiO2系统相图可知最 低共熔点为799℃。故选择Na2O能与 SiO2在800℃的低温下形成均一的二 元氧化物玻璃。 10.相律应用必须注意哪几点? 答:(1)相律是根据热力学平衡条件推 导而得,因而只能处理真实的热力学平 衡体系。 (2)相律表达式中的“2”是代表外 界条件温度和压强。如果电场、磁场或 重力场对平衡状态有影响,则相律中的 “2”应为“3”、“4”、“5”。如果 研究的体系为固态物质,可以忽略压强 的影响,相律中的“2”应为“1”。 (3)必须正确判断独立组分数、独 立化学反应式、相数以及限制条件数, 才能正确应用相律。 (4)自由度只取“0”以上的正值。 如果出现负值,则说明体系可能处于非 平衡态。 12.淬冷法的最大优点有哪些?适用的 对象是什么? 答:最大优点:准确度高。因为长时间 保温较接近平衡状态,淬冷后在室温下 又可对试样中平衡共存的相数、各相的 组成、形态和数量直接进行测定。 适用对象:适用于相变速度慢的系 统,如果快则在淬冷时发生相变。 14.稳定相与介稳相的区别是什么? 答:(1) 每一个稳定相有一个稳定存在 的温度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就变成介稳 相。 (2) 在一定温度下,稳定相具有最 小蒸汽压。 (3) 介稳相有向稳定相转变的趋 势,但从动力学角度讲,转变速度很慢, 能长期保持自己的状态。 15.在耐火材料硅砖的生产中,为什么 鳞石英含量越多越好,而方石英越少越 好? 答: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三种变体的 高低温型转变中,方石英?V变化最 大,石英次之,而鳞石英最小。如果制 品中方石英含量大,则在冷却到低温 时,由于α-方石英转变成β -方石英有 较大的体积收缩而难以获得致密的硅 砖制品。 16.三元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在三元 系统组成中有哪些关系? 答:表示方法:在三元系统中用等边三 角形来表示组成。 关系:⑴等含量规则;⑵定比例规 则;⑶杠杆规则;⑷重心规则;⑸交叉 位置规则;⑹共轭位置规则。 17.在三元系统中有哪几条重要规则? 它们的用途和定义分别是什么? 答:⑴连线规则: 用途:用来判断界线的温度走向。 定义:将界线(或延长线)与相应的 连线相交,其交点是该界线上的温度最 高点;温度走向是背离交点。 ⑵切线规则: 用途:用于判断三元相图上界线的性 质。 定义:将界线上的某一点所作的切线 与相应的组成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 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性 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 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 晶相被回吸。 ⑶重心规则: 用途:用于判断无变量点的性质。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m/M)RT=nRT (1.1) 或pV m =p(V/n)=RT (1.2) 式中p、V、T及n的单位分别为 P a 、m3、K及mol。V m =V/n称为气 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3·mol。R=8.314510J·mol-1·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近似于地适用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1.3) pV=nRT=(∑ B B n)RT pV=mRT/M mix (1.4) 式中M mix 为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其可表示为 M mix def ∑ B B y M B (1.5) M mix =m/n=∑ B B m/∑ B B n (1.6) 式中M B 为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摩尔质量。以上两式既适用于各种 混合气体,也适用于液态或固态等均 匀相混合系统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2.道尔顿定律 p B =n B RT/V=y B p (1.7) P=∑ B B p (1.8)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 体的温度T及总体积V的条件下所具 有的压力。而混合气体的总压即等于 各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 体积条件下产生压力的总和。以上两 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 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3.阿马加定律 V B *=n B RT/p=y B V (1.9) V=∑V B * (1.10) V B *表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物质B 的分体积,等于纯气体B在混合物的温度及总压条件下所占有的体积。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具有加和性,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各组分的体积之和。以上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三、临界参数 每种液体都存在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可能使气体液化,我们把 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以T c 或t c 表 示。我们将临界温度T c 时的饱和蒸气 压称为临界压力,以p c 表示。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 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以V m,c 表示。临 界温度、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 状态。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范德华方程 (p+a/V m 2)(V m -b)=RT (1.11) 或(p+an2/V2)(V-nb)=nRT (1.12) 上述两式中的a和b可视为仅与 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称为范德华常数。a的单位为Pa·m 6·mol,b的单位是m3mol.-1。该方 程适用于几个兆帕气压范围内实际气 体p、V、T的计算。 2.维里方程 Z(p,T)=1+Bp+Cp+Dp+… (1.13) 或Z(V m, ,T)=1+B/V m +C / V m 2 +D/ V m 3 +… (1.14)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Ⅰ力学。 1.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速度公式:v=s/t。 2.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 点。 3.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了一种竖直向下的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 值大约等于9.8N/kg。重力计算公式:G=mg。 4.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运动产生阻碍运动的力。影响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补充说明:质量是用来描述惯性大小的量。 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7.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8.平衡力:物体受力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9.二力平衡:同一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大小相等。 10.密度: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11.浮力:物体在液体或者气体中,受到液体或者气体给予的竖直向上的托力。 1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公式:F浮=ρVg。 13.压力:物体对物体挤压产生的力。压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受力面所在的直线。 14.压强: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压强计算公式:P=F/S 15.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16.杠杆: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17.滑轮:定滑轮: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滑轮运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8.机械功: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Gh。 19.机械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机械功。公式:P=W/t=Fv 20.机械效率:物体所做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公式:η=W有/W总×100% 21.能量:一个物体有对外做功的能力,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2.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称 23.动能:物体因为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24.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者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前者叫做重力势能,后者叫做弹性 势能。 Ⅱ电磁学。 1.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说明这个物体带了电。 2.电荷的种类: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 荷: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互相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5.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①摩擦起电②感应带电③接触带电。 7.电路:把开关、电源、导线和用电器连接起来,叫做电路。 8.电路的状态:①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②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连接电源两 极的电路③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