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历史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 教案

高二历史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 教案

高二历史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  教案
高二历史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案  教案

高二历史组第三周教案

——刘鲲鹏

【教学进度】

完成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时设置】

新授课1课时

拓展训练1课时

【课程名称】

《辉煌灿烂的文学》

【新课标考纲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学情:作为文科生,文学素养相对较好。在理解文学篇目上不应存在理解的困难。同时,通过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学生对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来启发同学自己揭示文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

教材:课文中设置了三个小标题: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知识内容丰富但

也略显庞杂。基于高二学生在多年地语文学习中对本课涉及到的多数文学作品已经相对比较熟悉,并

且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结合教材也只是一种课程资源的基本理念,我对本课内容进行了

整合,划分本课为两大块:“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设置了五个专题:

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样划分,更有利于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思维去考查文学

发展的脉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与成就;

(2)能归纳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

系,进一步提高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

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教科书、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习材料阅读分析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实践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文学发展历史的研讨,学习运用研读考证,讨论、分析、评论等方

法学习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集体合作的意义,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2)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健全的人格。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2.教学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

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探究。

本节课知识学生在语文课已经非常熟悉,掌握起来并不困难,但如何从历史的视角去审视文学,如何用文学的眼光去考查历史,则不易理解。而单纯按照教材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必定如蜻蜓点水,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情境再现、联系比较、综合归纳法。通过回顾、再现历史,走进创作的“那一时空”,从纵向比较不同时期相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横向比较同一时期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从中归纳概括文学作品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创设』(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任选一种情境作为新课导入)

【方法一】图片式导入:

《孔雀东南飞》,上图即是后人根据诗歌的内容所配之画。诗经、楚辞之后,汉乐府民歌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方法二】视频导入法:

视频播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学生感受艺术风格的不同,由此导入本课。这样的导入比较形象直观,自然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相对“古朴”的意境,在这种氛围中,再去学习古典文学,自然水到渠成了。

【方法三】旧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不但有着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在文学方

面也是绚烂多彩,是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步入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过程』

清单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①至②中期的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特点:以③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中国古典文学④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⑤》。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⑥》、《上林赋》;东汉⑦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

⑧、“诗圣”⑨。中唐:⑩创作大量讽喻诗。

补充材料:

2、唐诗四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名句:

①初唐(618~713年):王勃、陈子昂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陈子昂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②盛唐(713~766年)

●高适名句:“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岑参名句:“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王维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孟浩然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李白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李白诗的特点: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

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

杜甫诗的特点: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

③中唐(766~835年):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④晚唐(836~907年):李商隐、杜牧,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

清单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出现:①;

(2)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3)代表作家:婉约派:②,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是③;豪放派:苏轼、④等。

补充材料:

宋词的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①“婉约派”代表人物——北宋柳永、两宋之交李清照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婉约派”特点:委婉含蓄、清新淡雅、细腻感人

②“豪放派”代表人物——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豪放派”特点: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气势雄伟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⑤;

(2)特点: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3)代表作家:⑥、马致远。

清单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①时期;唐代出现短篇②;宋代出现③;明清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④》和讽刺小说《⑤》。

问题探究1.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

(1)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

②经济发达:封建农工商业活跃,经济繁荣。

③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

②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②政治因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

③经济因素: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问题探究3.古代文学形式的主要特征

(1)《诗经》: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内容古朴,艺术感染力很强。

(2)楚辞: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才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句式比较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的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汉赋:西汉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东汉后期,长赋渐少,短赋兴起,摆脱了长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4)唐诗:诗人众多,作品丰富;风格多样,流传广泛;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5)宋词:句子长短不一,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于合乐歌唱,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之美。

(6)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组成;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散曲取材广阔,可俗可雅,抒情叙事兼长,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元杂剧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就整体而言,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7)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代;明代短篇小说对社会风俗和人情世界的描绘更加精练和精彩;清代小说在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更为成功;晚清近代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屈原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汉赋在西汉的代表作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在东汉为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唐诗在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和陈子昂。盛唐时期有山水诗,代表人物是孟浩然和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则是高适和岑参。有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中唐则以白居易为代表。晚唐的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则是苏轼和辛弃疾。元曲的代表就是关汉卿的《别情》和马致远的《秋思》。

明清小说主要有六部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同时,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状况为文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

『巩固练习』

1.《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A.“风”是东周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2.汉高祖刘邦本是楚国沛县人,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刘邦踌躇满志,纵情放歌。结合所学“楚辞”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3.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

4.他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词大量吸收俚俗口语,他的创作大量融入铺叙成分,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扩大了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他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

5.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文人阶层不断壮大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6.某书友到旧书市场“淘宝”,见到一本明代线装本章回体小说,封面已经佚去,内容也已残缺不全。随手翻阅,见其第四十五回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便以高价买回。这本小说应是()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金瓶梅》

7.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作业』

本课测评与学习延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习题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著作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 )

A B C D

2.伟大的诗人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诗歌新体裁是( )

A .乐府

B .“楚辞”

C .民歌

D .赋

3.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 )

A .乐府诗

B .“楚辞”

C .民歌

D .赋

4.(2005年苏锡常镇3月模拟)下列作品中,属于“建安文学”代表作之一的是()

A.《采桑度》B.《蒿里行》 C.《敕勒歌》 D.《木兰辞》

5.中国诗歌史上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有()

①陶渊明②陈子昂③王勃④孟浩然⑤王维

A.①④⑤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晚唐诗人的代表主要是“小李杜”,他们是()

A.李白、杜甫 B.李清照、杜牧C.李商隐、杜牧 D.李商隐、杜甫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哪位词人的名句()

A.李清照 B.李煜 C.苏轼 D.辛弃疾

8.(原创)下列宋朝著名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是()

①李清照②苏轼③柳永④辛弃疾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元曲包括()

①散曲②风③杂剧④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②

10.(200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Ⅰ,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1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罗贯中的《三国演义》B.施耐庵的《水浒传》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

12.(原创)下图所示名著是我国明清时优秀的()

A.历史小说 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D.讽刺小说

13.下图所示的一套邮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元代剧作家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而发行的,他的散曲名作是

14.《诗经》所收之诗,绝大部分是什么时期的诗歌()

A. 西周初年至战国

B. 西周至春秋中叶

C. 春秋至战国

D. 整个周代

15.右图所示人物的代表作是()

A.《诗经》 B.《离骚》 C.《楚辞》 D.《式微》

16.关于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骚体诗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的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②东汉时期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来表现

③西汉时期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④佳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二京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

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②③

17. 《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产生于()

A. 西汉后期

B. 东汉初期

C. 西汉初期

D. 东汉后期

18.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

①李白②高适③杜甫④李商隐⑤岑参

A.①④B.③④ C.②⑤ D.①③

19.(2005年潍坊4月模拟)有关宋词高度繁荣历史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D.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20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学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岁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请回答:

(1)上面三句词的出处?

(2)第二、三句词的作者词风属于什么风格?

(3)结合实际,谈谈其中蕴涵的哲理。

参考答案

(1)出处: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辛弃疾《青玉案》。

(2)柳永的词风是婉约;辛弃疾的词风是豪放。

(3)这三种境界既是词的三种境界,又是人生的三种境界。(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自我评价』

『教学后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 讲授新课

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汉赋: (1)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的赋 ①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制作人:谭卫红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梳理 (二)重难疑点探究 1、结合唐诗、宋词和元曲理解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唐诗:唐代经济的全面繁荣以及科举考试的实行,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日渐平实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社会状况;晚唐时诗风凝重抑郁,多为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社会状况。宋词:宋词能取代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多有

关。词能吟能唱更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盛世下城市的多彩生活。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士人们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元曲:宋代时,散曲兴起,到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也被废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就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2、唐诗的特点。 (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诗48 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有帝王将相,下有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有老人,下有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人(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同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3、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1)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书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溶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探究解题新思路 例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研析:汉赋、唐诗、宋词的表达形式相对高深,而小说的表达形式则渐趋通俗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A) 例2: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如图),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 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 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研析:“诗仙”指李白。郭沫若赞扬的是杜甫。答案(D)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湖南省蓝山二中最新高二历史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岳麓版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歌的起源 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 3、楚辞 【探究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 【学思之窗】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有多方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4、汉赋 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广东省陆河外国语学校高中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学习新课: 一、《诗经》 教师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高中历史必修三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案:3.9《辉煌灿烂的文学》

《辉煌灿烂的文学》 本课教材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教材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及“明清小说”三目叙述,分别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的主要体裁及形成、主要流派及特点、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知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一同学通过语文课本历代名篇的选读,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运用: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和美感教育;

3.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 《诗经》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的根源 课前准备 由于本课属于文学史的内容,其主要名篇和文学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能都多有涉及,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引用和回忆已学过的历代名篇,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水平,加强文学修养并陶冶其情操。 【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不但有着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在文学方面也是绚烂多彩,是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步入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看书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讲授】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