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文中以北京理工大学的继续教育为例,探讨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着手点,指出继续教育应是学历教育的补充,不能等同普通高等教育和岗前培训;肯定了继续教育的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员存在的差异,为使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保障继续教育质量,编写能够满足有工程实践需求及学历需求的继续教育专用教材,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方面下大力气做实质性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育评价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61-02

一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机会,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

样化学习需求,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形成资源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合理、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提升继续教育参与率,各类社会成员有机会、有条件接受不同形式和类型的继续教育,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永德县崇岗中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领社会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评价观;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面向全体学生,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临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临沧市初中教育评价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临教发[2010]36号文件的要求和永德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永德县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永教法[2010]107号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永德县崇岗中学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一)为顺利推进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学校成立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周朝军校长 副组长:赵良志副校长 成员:杨德昌 穆永辉 穆朝志 李永志 唐尚书 牟华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崇岗中学,由杨德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

责处理评价制度改革的日常事务。

(二)为强化落实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同时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 主任:周朝军校长 副主任:赵良志副校长 委员:杨德昌教务主任 穆永辉政教主任 穆朝志总务主任 高应康初一年级组长 唐尚书初二年级组长 牟华宽数学教研组长 李加丽语文教研组长 张小平政治教研组长 何美英理化生教研组长 王忠京物理教师 金芹音体美教研组长 评价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崇岗中学,由杨德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评价委员会日常事务。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初中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彻底取消过去以考试分数为主来度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智力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多元智力评价与我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多元智力理论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即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评价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要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然后阐述了多元智力评价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四点启示即我们的教育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应该确保评价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并评价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关键词:教育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基础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在当今世界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积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探讨多元智力理论所呼唤的新型教育评价观以及这种新型评价观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多元智力理论呼唤新型教育评价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呼唤着新型的教育评价。首先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在学生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即进行情境性评价。加德纳教授认为“为某一文化背景下的对象所设计的评价材料不能直接应用于另外一种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根本没有纯粹文化公平和无文化的题材每一种评价方法都反映了其文化的来源。”因而在智力评价时我们“应该承认情境对

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包括表面上与接受评价个体无关的情境”。同时“我们不应该再像以往心理测量学家所做的那样把儿童引入评价而是应该让评价靠近儿童。我们要创设一个充满丰富而吸引人的材料的环境让儿童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智力光谱。” 第二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侧重于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德纳教授批评传统智力测验“没有关于过程的观点没有关于一个人如何解决难题的观点它有的只是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确答案的结果。”指出“智力测验很少能估价出一个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或解决新难题的能力……而且智力测验并不能体现个体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话说智力测验体现不出个体潜在的发展区域”。有鉴于此加德纳教授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应该能够敏锐地反映他们发展的阶段和轨迹……还应该能够弄清在不同领域内拥有创造性的个体的特征”他说“如果要我来评价某人的多种智力只有当我看到他在一系列真实的环境中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后我才会给出结论。即便如此我也不能确定他的智力特征在一两年后依然如此。” 第三在加德纳教授看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智力展示”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宽泛而完整的智力发展领域。加德纳教授主张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特别是标准化考试来评价学生某些智力领域特别是学术课程的发展;尽量避免以语

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民勤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讨论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快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全民素质,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作如下决定。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1.基础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搞好基础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基础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水平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为此,必须切实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 2.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县资源少、科技转化率低和人口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近年来,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教育投入机制不完善,办学条件较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还相对滞后;教育规模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教师总体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案方式比较落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加快全县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 4.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兴县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基础教育的重大意义,要进一步增强搞好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经济必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全县基础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总体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我认为,要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将其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 七、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新课程改革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它面临的最大困难同

教育教学评价为什么要改革

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考试次数繁多,周末补课,参加课外培训活动等,导致学生厌学,身体素质下降、动手实践能力差。我们教师关注学生成绩,家长关注学生成绩,学校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成绩的提高上面,所以我认为: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是有必要的。 一、改变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指挥棒 我县目前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主要看教师的教学业绩,看的是有多少学生考入初中、高中,班上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学校的绩效方案中“绩”的部分也是围绕学生成绩来考核老师,并且这一块比重还相对较重,有时两个班平均分只有几分的差距,而绩效部分却有几百或上千元的差距。更有甚者,取得县上前三名的和后三名的差距就还要大得多,县教科局考核学校也是如此。所以,教学成绩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更是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为了让自己利益不受损害,那就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吧,有的小学生的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左右,中学生的作业更是铺天盖地,城里部分学校的教辅资料每科都有好几套。其实国家也有相关要求,在指挥棒的影响下这些要求就不起作用。学校评比、教师评比都会看名次,把名次看得非常重要。由此造成了中小学过分重视考试科目、忽视考查科的现象,考试科大量占用时间,大量留作业,严重挤占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时间。教师为了自身利益和名誉互相争抢时间,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变相增加了学生负担。老师们去弄考试学科了,德育、美育、体育等课程自然会流于形式,“三开”工作也只是说说罢了。

二、改变对学生评价方式 (一)、首先,渐渐淡化分数,对学生所学科目实行等级评价。 比如,80分为优秀,70—80分为良,60—70为及格,40—60为不及格,40以下为差等,而不是去强调90和91到底有多大差距,这和大学学分制有点相似。实行等级评价,教师会转变教学方式,践行素质教育并给学生减负,为深化教育改革铺平了道路。 (二)、认真制定评价机制,要科学设置考题 由于学生来源不同,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尽相同,所以,农村和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在评价学生时尺度也应该有所不同才相对公平合理。 (三)、评价学生从平时入手 我认为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是通过一次考试就能实现的,成绩高低只反应一个方面的问题,还有众多方面,我们何从评价他们,这就要求老师要把工作做在平时。 1、班主任建好学生的电子档案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把学生的学籍档案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都应该记入档案,作为以后升学、就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参照资料。这些资料通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来完成。 2、学校参与学生评价 对一个学生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学校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对一个学生有着比较全面的评价,主要应该有教务室、团委学生会和德育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 理念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学习材料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 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 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性;主要内容有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5、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 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中的基础,它关系到国民教育的质量。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基础教育在发展中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基础教育的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对策入手,谈论了自己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解。 关键词:基础教育概念存在问题对策 基础教育改革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面对教育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必须自觉进行改革,以适应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基础教育的概念 对于基础教育的概念,在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大家都是众说纷纭。不过有几个观点是被大家所接受的。 一是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官员讨论会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是百度百科认为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三是网络上认为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终身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一般为3-5岁)、义务教育(一般为6-15岁)、高中教育(一般为16-19岁),以及扫盲教育。 虽然对了基础教育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家都包括了几点共同的东西,一是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基础;二是为了人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三是在我国一般是包括从学前教育到中学教育。

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基础教育评价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教育评价是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活动。教育评价能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育活动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是保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一环。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评价制度。认真研究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机制及制度创新不仅关系到教育评价制度自身的完善更关系到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 教育评价制度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之后迅速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实施形成了上级政府评下级政府、政府评学校、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改革。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也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导致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现行基础教育评价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1)价值的背离:教育评价标准唯一。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价值是多元的既要为国家造就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其中培养学生融

入社会的公共道德、生活能力是第一位的。不少学校却本末倒置价值背离把为人才培养打基础当成基础教育第一位甚至是唯一的职能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成第二位的职能。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非常普遍以升学率为考核评价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明证。这种评价的直接后果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再一次升温甚至有向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蔓延的趋势。素质教育推行多年成效不明显其根源就在于此。(2)责任的错位:教育评价制度滞后。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对政府的依附很强。学校中的办学条件主要靠政府提供许多重大事情也是由政府决定。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学校评价结果的责任认定不对称甚至是错位的。学校承担着主要的责任而政府却承担着次要的责任。升学率上不去的校长、单科成绩上不去的教师面临着转岗、下岗的威胁。对于因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而造成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的问题却无责任主体更无惩罚措施。这种责任的错位既不符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也难以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3)个性的缺失:教育评价体系僵化。目前的基础教育评价一般是在一个区域内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面向所有同类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或一个学校制定一套面向全体教师、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据此对所有的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然而即使同一区域内的同类学校之问同一所学校中的教师、学生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以统一的指标、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具有不同历史、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对象其结果不仅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进步幅度还会失去评价应有的鼓励作用掩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 学生评价: 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救民于水火,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析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生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学科学习目标以各课程标准为依据。 教师评价: 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的团队精神。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师设计与实施:能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它能力发展的现状与要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地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此外,评价标准应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参考题 一、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案要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心得体会 近期我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我在其中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我觉得教育质量改革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改革将对教学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 1.品德发展水平。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 2.学业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 3.身心发展水平。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 4.兴趣特长养成。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 5.学业负担状况。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 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

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其目的主要侧重于选拔,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极端。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过分关注成绩、业绩和升学率;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分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显然,这是不可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教育改革以成为现在不可不执行的趋势。 现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天兴中学的人民教师,我将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的思想,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意见大塘镇里中小学刘廷美 2014年5月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六、给予住宿生补助。七、开展农村学生营养午餐等等。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当前基础教育为我们提出了四个信号:一、国家将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二、基础教育必须是政府全面承担的教育;三、基础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四、学校的职能就是抓管理抓教学教育。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一般来说,多数老教师们往往是不认同的,因为长久的思维定势和教学经验影响着他们,改革意味着要抛弃很多过去他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东西,这在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是很希望改革的。加上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是可以用他们来影响老教师的。但由于新教师对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等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在实施

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 【标 签】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 【颁布单位】四川省地方税务局,四川省人民政府 【文 号】川府发﹝2001﹞39号 【发文日期】2001-09-03 【实施时间】2001-09-03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征收管理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推进我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基础教育各项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我省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中小学正常运转经费匮乏、拖欠教师工资问题严重、中小学危房面积较多;有的学校乱收费问题比较突出。我省基础教育存在的上述情况和突出问题,务必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实现四川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农村义务教育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解决好我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决定》,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具有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目的:重学校行政管理,轻教师专业发展 现行教师评价主要是从学校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对学校进行更好的管理,在此基础上才考虑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努力。以学校领导作为评价的主体,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惩的依据,而对教师进行奖惩的本质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教师依附于上级的管理。 部分教师认为,现行的评价制度对自己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行政管理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若教师评价仅以学校的行政管理为主,就等于忽视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也会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这些不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二)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大多是通过评价来制约和督促教师的工作,大多数学校采用等级性或管理性的评价模式,实施以学校领导为评价主体的教师评价制度,同行同事、学生家长、学生以及教师本人等还没有作为评价主体发挥作用。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师置于一种被动接受检查的地位,其实质是“官本位”意识在教师评价中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典型的他人评价,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部分教师心态失衡,由此必然导致教师教育行为的扭曲,继而影响到教育的正常发展。 (三)评价内容:重教师教学效果,片面强调学生考试成绩 现行教师评价比较重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参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培养等都是教育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教师劳动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其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在学生的一两次考试上。因此,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难免具有片面性,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容易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四)评价方法:重量化评价方法,轻质性评价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受西方标准化测验及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影响,定量评价逐渐代替了定性评价,进而对教师评价也采用“评价表”、“听课”打分的方式,对教师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依此来管理教师。另外,虽然教师数据是评价者预先按照管理者规定的指标和范围,用量化方法获取的,但管理者在设计指标时总是倾向于制定易被量化的指标。这种做法忽视了不易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诸如情感和态度等,对教师工作的影响较大。因此,这种评价并不能够全面反映教师工作的真实状况,也无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基础教育“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课程统整”的核心思想是共同的或共有的教育经验,不是由学科组成;所谓共同的课程并非内容相同,而是课程目标相同,以及教育过程中隐含的原则相同。例如认识内在的价值、发展了解、尊重真理和增进个人自主等。这种广泛的目标和原则成为课程的共性,成为每个儿童共同教育的基础。正如医生不能为每一个病人决定相同的食物,只能提供营养的原则供其配菜,以适合不同的是生理需求;因此共同课程并非强加给学生共同的学科或共同的课程内容;而是共同的“经验领域”或共同的过程或原则,所以程序原则是决定课程,尤其是共同课程的基础。在教育价值和原则的指引下,在诠释和调试的过程中,课程内容才能多样化适合不同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别需求。1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的过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想像,没有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局限于教科书的更替。这一部分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教、学、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概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第五部分是规范教材的开发与管理。鉴于我国的教育理论背景与实践传统,教科书是现阶段课程的核心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科书建设方面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制定具有必须开放性的课程计划框架,集中力量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套《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的“一标多本”建立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平台,让教科书走向市场,鼓励社会各界学有专长的人士参加到教科书建设中来。同时为了确保教科书的质量,国家将制定相应教科书编写资格认定制度与教科书的审定制度。同时倡导用心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参考资料四: 新课程改革的资料是什么? 答: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群众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职责感,发奋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潜质、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一样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取性。 改变课程资料“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资料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_新基础教育_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2003年第8期(总第283期) 教育研究 EDUCAT IONAL RES EARCH N o.8,2003 Gener al,No.283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三 叶 澜 吴亚萍 [摘 要] 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深化过程与重要资源。“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系统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诊断性评价与常规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二阶段以原则性评价与比较性评价为主要构成;第三阶段以全程整体性评价与阶段系统性评价为主要构成。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目标评价;过程评价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亚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上海 200062) 一、关于“两类”改革关系的思考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是“新基础教育”自探索性阶段起就遇到的尖锐问题。称其“尖锐”,是因为它像“拦路虎”一样,使教师不敢走近改革,他们顾虑重重:实验使学生成绩下降影响升学怎么办?学生积极性高纪律差了,班级评比得不到红旗怎么办?其他评课人员(指未参与实验的)持另一套标准,教学大奖赛上不去、职称评不上怎么办?面对这些关系到学校声誉等级、社会认同、经济效益、个人晋升等一大堆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我们确实无法直接解决。 其实,这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都会面临的问题: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矛盾;参与改革的实践者与改革之外具有评价权的评价者之间的矛盾。前者属评价改革的标准问题,后者是改革应由谁来评价的问题,它直指改革进程中的评价改革。为此,有人认为,“评价改革”应该走在“学校改革”前面。这也是我们经常能在实践工作者那里听到的一种说法:“考试制度不改革,素质教育无法开展”。循着这条思路,这些年来确实有不少研究试图形成一套新的评价素质教育的标准与测试方法。但一到实践中去,一些教师却反映:这样做比“应试教育”要考的东西和花样还要多,故被嬉称为“素质教育应试化”。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企图走一条通过“终点”改革指挥“起点”改革的路,它至少是对教育改革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产物。 “新基础教育”研究采取了评价改革贯穿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全过程的策略,打破了“两类改革孰先孰后”式问题的思维定势,改变了评价者在改革之外,评价过程外在于改革过程的传统,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深化和实践推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不断转化为评价改革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发展方向 ——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来看 刘东茹指导老师:候选明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教育模式机械僵化,教育内容过于陈旧,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者素质参差不齐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提倡“回归自然”,尊重儿童的天性发展,强调自由与自主,并且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和理论对我国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反思。 【关键字】:自然教育基础教育素质教育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间的较量成了综合国力的较量,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较量,成了人才的较量。而发展教育事业是一国培养人才,和平崛起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基础教育,它作为教育的根基,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暴露出了许多矛盾与问题。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提倡“归于自然”,重视儿童的天性发展,崇尚自由和平等,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及其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一)卢梭与《爱弥儿》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oau, 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在对封建旧教育的批判中,卢梭也是一名在教育思想上扭转乾坤的勇猛的战士。”①卢梭生于瑞士,自幼勤奋好学,3岁识字,7岁可读一些历史和文学书籍,这种嗜读习惯,使他很早就接触了古代希腊、罗马伟人的思想,也锻炼了自学能力,为他以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岁到30岁是卢梭思想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卢梭在各地漂泊,从事过各种下层职业,广泛地接触了城市和乡村的各种社会阶层。同时年轻的卢梭在这一时期还大量地接触了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成果,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名著,他以顽强的毅力,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在众多领域积累了广博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了作为一个思想巨人、迈上思想界高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卢梭一生写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著作,如《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这些作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诸多方面,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具有重大贡献。其中,最能体现卢梭教育思想的著作是《爱弥儿》,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 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教育回归于生活: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应该回归,要回到教育的本源。教育回归于农业: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教育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教育回归于游戏: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经典点评:当前,由于缺少对“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的追问,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没有了方向感。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就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将评价维度划分为七个维度:1、道德品质2、公民素养3、学习能力4、交流与合作5、创新与发现6、运动与健康7、审美与表现从这几个维度来看,对学生评价是比较综合的,下面我将我在工作中教育过的一些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学生特征总结如下: 1、学习成绩不理想,从中游升下滑到下游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